法律文书写作.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175163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8.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法律文书写作.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法律文书写作.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法律文书写作.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法律文书写作.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法律文书写作.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法律文书写作.docx

《法律文书写作.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法律文书写作.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法律文书写作.docx

法律文书写作

附各科考试大概时间:

7月1日上午《法律文书写作》;

7月2日上午《公共关系》,下午《外国文学》;

7月3日上午《中国近现代史》(开卷);

7月4日上午《刑法学》;

7月7日下午《民事诉讼法》;

7月8日上午《行政管理学》。

7月5、6日自考考试

法律文书

(此部分本人修改较大,仅供参考)

1、法律文书的概念、属性特征、作用价值、种类;

法律文书,是指[各写作]参与法律活动主体依法处理各种诉讼、非诉讼案件时所写作的具有法律效力或法律意义的文书。

1.属性(P7):

法律文书具有双重属性,它以法律属性(即法律精神)为实质,以写作属性(即写作理念)为指导。

2.特征(P9):

(一)内容的法律性:

依法著文,以文述法。

一种是直接反映,即直接引用有关的法律条文,一种是间接反映,大多出现在法律文书的事实部分,它通过叙述事实要素来反映法律精神。

(二)体式的规范性:

格式规范、要素完备、用语规范

(三)实施的强制性

3.价值(P28、P36、P40):

法律文书价值包括自由、秩序、人权、效益、正义等方面。

主要价值:

a.正义价值(P28)效益价值(P36)秩序价值(P41

4.分类P.14

(一)主体分:

专属性法律文书;一般性法律文书

(二)性质:

诉讼文书;非讼文书

(三)作用:

侦查类、起诉类;裁判类;执行类;笔录类、报告类;通知类等。

(四)制作方式:

文字叙议类;填空表格类;笔录类。

5.作用:

(1)法律文书是实施法律的具体手段;

(2)是履行法律行为的重要凭证;(3)是诉讼与非诉讼活动全过程的如实反映;(4)是促进法制宣传、彰显国家法制水平的重要载体;(5)是促进和谐社会构建的有效工具;(6)是考察法律工作者政治业务素质的重要尺度。

补充:

最早的法律文书(P16)是什么?

秦简中的《封诊式》是我国最早的法律文书样式的汇编

法律文书写作的表述方法:

叙述、议论、说明

法律文书的语言风格特点;准确、简练、朴实、庄重

叙述案件事实的要素、特定方法和注意事项P22

法律文书的沿革(各发展阶段及其代表作P16);

1.萌芽阶段:

西周晚期、战国;代表作有《(亻朕)匜铭文》。

2.形成阶段:

秦、汉;代表作有《封诊式》、《春秋决狱》、《居延汉简》。

3.发展阶段:

唐;代表作有:

《白居易甲乙判》、《龙筋凤髓判》。

4.变革阶段:

宋;代表作有:

《名公书判清明集》。

5.成熟阶段:

明、清;代表作有《古代奇案选》上、下。

2、法律文书主题、材料、结构章法、语言的要求;

1.主题:

法律文书表达出来的思想观点和见解(P53)特点和要求:

准确(合法)、明白、集中,有序

2.材料(P54):

特点和要求:

真实性(客观)规定性(围绕主题选材)针对性

3.结构(P61)特点和要求:

固定性(规范性)

4.语言(P107)法律文书的语言特点:

准确;精练;朴实;庄重。

3、法律文书表达方式的内容、应用与要求;

1.叙述(P79):

a.叙述的要素:

1 刑事法律文书叙述的要素:

主要包括定罪和量刑。

2 民事法律文书叙述的要素:

3 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法律关系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内容;纠纷的原因、过程和结果。

b.叙述的重点内容:

关键情节、争议焦点、举证、质证内容

c.叙述的要求:

内容完整、脉络清晰、详略得当、因果关系明显

2.议论(P93):

a.法律文书说理的内容:

分析论证证据、分析论证事实、分析论证法律

b.法律文书说理的要求:

说理要有针对性、分析证据要言之有物、内容前后要保持一致

3.说明(P93):

a.说明的内容:

对具体事项进行的说明、对法律条文或法律概念所作的解释

b.说明的要求:

客观、具体、规范。

4、笔录的制作要求;讯问、询问、调查笔录的适用与内容结构;

从内容上分:

现场勘查笔录、询问笔录、讯问笔录

从记写方式上分:

问答式笔录、叙写式笔录

特点:

客观性、法律性、成文的一次性

制作要求(P147):

1、格式要正确;

2、手续完备合法;

3、内容客观全面,文字准确清晰;

4、写作笔录应使用蓝黑墨水,用钢笔、毛笔、碳素笔写作,

也可以电脑打字记录。

1.讯问的适用与内容结构(P149):

适用于侦查人员在办理刑事案件的过程中,记录对犯罪嫌疑人讯问情况。

a.首部:

1 标题和次数。

2 讯问时间

3 讯问地点

4 讯问人和记录人的姓名和工作单位、职务

5 在场人和翻译人员。

6 犯罪嫌疑人姓名

b.正文

1 犯罪嫌疑人基本情况

2 告知犯罪嫌疑人诉讼权利和义务

3 案件事实的有关内容

c.尾部

讯问结束后,笔录应交由犯罪嫌疑人核对,对于没有阅读能力的,应当想起宣读。

如记载有错漏的,应当允许其改正或补充,并在更正或补充的文字上捺指印。

经核对无误以后,应在笔录的每一页右边下方签名(盖章)或捺手印,末页上应写明对笔录的意见。

对拒绝签名或者捺手印的,应在笔录尾部注明。

2.询问的适用与内容结构(P150):

适用于公安司法机关等写作主体办理诉讼案件及其他非诉讼法律事务,为查明案件、收集证据、核实材料,依法向当事人或其他相关人员进行调查访问时所用。

a.首部

1 标题

2 时间

3 地点

4 侦查人员、记录人员的姓名、工作单位和职务

5 在场人或翻译人员

6 被询问人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及工作单位、住址等基本情况

b.正文

1 应首记侦查人员向被询问人表明身份的情况

2 应记明向被询问人告知《刑事诉讼法》第六十条第一款的有关规定,告知被询问人应当知道的权利和义务。

3 应记明被询问人了解的案件有关情况。

c.尾部

与讯问一样。

讯问笔录与询问笔录的区别。

1、适用对象不同;2、记写的内容不同;3、记写的重点不同;4、记写的目的不同。

5、立案决定书、裁定书的适用条件;

立案决定书的适用条件(P130):

立案决定书是公安机关发现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后经审查认为符合立案条件,决定立案侦查时写作的文书。

刑事裁定书的适用条件(资料):

刑事裁定书是人民法院在刑事诉讼法中依照法律,对相关诉讼程序问题以及个别实体问题所作出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书面判定。

6、提请批准逮捕书、通缉令、不起诉决定书、公诉意见书、刑事抗诉书、民事调解书的适用与内容结构;

立案决定书、裁定书的适用条件:

提请批准逮捕书、通缉令、不起诉决定书、公诉意见书、刑事抗诉书、民事调解书的适用与内容结构

  提请批准逮捕书:

是公安机关对符合逮捕条件的犯罪嫌疑人,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逮捕时写作的文书。

  格式

  xxx公安局

  提请批准逮捕书

  字【】号

  犯罪嫌疑人xxx……[犯罪嫌疑人姓名(别名、曾用名、绰号等),性别,出生年月日,出生地,身份证件号码,民族,文化程度,职业或工作单位及职务,住址,政治面貌(如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一并写明具体级、届代表、委员)违法犯罪经历及本案被采取强制措施的情况。

案件有多名犯罪嫌疑人的,应逐一写明。

]。

  辩护律师xxx,工作单位xxx律师事务所,律师执业证号xxxxxxxxxx。

  犯罪嫌疑人涉嫌xxx(罪名)一案,由xxx举报(控告、移送)至我局。

写明案由和案件来源,具体为单位或者公民举报、控告、上级交办、有关部门移送、本局其他部门移交以及办案中发现等)。

简要写明犯罪嫌疑人归案情况。

  经依法侦查查明:

……(概括叙述经侦查认定的犯罪事实。

应当根据具体案件情况,围绕刑事诉讼法规定的逮捕条件,简明扼要叙述。

  (对于只有一个犯罪嫌疑人的案件,犯罪嫌疑人实施多次犯罪的犯罪事实应逐一列举;同时触犯数个罪名的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应该按照主次分别列举。

  对于共同犯罪的案件,写明犯罪嫌疑人的共同犯罪事实及各自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和作用后,按照犯罪嫌疑人的主次顺序,分别叙述各个犯罪嫌疑人的单独犯罪事实。

  认定上述事实的证据如下:

  ……(分列相关证据)

  综上所述,犯罪嫌疑人xxx……(根据犯罪构成简要说明罪状),其行为已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x条之规定,涉嫌xxx罪,有逮捕必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第八十五条之规定,特提请批准逮捕。

  此致

Xxx人民检察院

(公安局印)

年月日

附:

1、本案卷宗卷页。

  犯罪嫌疑人羁押处所。

  

通缉令:

公安机关为抓获罪该逮捕在逃的或者拘留、逮捕后脱逃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以及从监狱内逃跑的罪犯,采取通缉措施时写作的法律文书。

  结构模式:

首部

首部包括标题、文书编号和发布范围。

标题一般包括发布通缉令的公安机关名称和文书名称“通缉令”,分上、下二行排列。

文书编号由机关代字、文种代字、年份和序号几个部分组成。

发布范围应是本机关的辖区范围内受文机关的名称。

正文

正文包括简要案情、被通缉人的基本情况、工作要求和注意事项三个部分。

简要案情和被通缉人的基本情况是写作重点。

简要案情主要是介绍案件的基本情况。

被通缉人的基本情况应尽可能写明已经掌握的犯罪嫌疑人姓名、性别、年龄、民族、籍贯、住址、职业、身份证件号码及体貌特征等项内容。

工作要求和注意事项,主要是写明查缉要求、查缉中应注意的事项及联系人、联系方法等内容。

尾部

尾部包括附件、日期和发文机关印章、抄送部门名称等内容。

附件主要包括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提供的照片、指纹、DNA编号、物证、被通缉人社会关系等。

其中向社会公开发布的通缉令不需要公开被通缉人的社会关系、指纹、DNA编号等专业事项。

不起书决定书:

一、定义:

检察机关经过审查,认为被告符合法律规定的不起诉条件,作出不起诉决定而制作的文书。

P.169

特征:

决定(终止诉讼,不移送法院);以人为单位制作。

依据:

142第1款;142第2款140第4款

条件:

刑诉15条;轻微不需判处刑罚补侦仍证据不足或免除

  二、内容:

格式P.172

1.首部:

标题;编号(不诉)。

2.正文:

(一)被不起诉人基本情况。

  

(二)辩护人基本情况。

  (三)案由和案件来源:

移送审查(同起诉书写法)自侦,管辖变更/退查

  (四)案件事实情况。

(分三种情形写)

  (五)不起诉的理由、法律根据和决定事项。

(概述行为性质、情节、危害结果、法律责任)(决定事项:

决定对×××不起诉)

  (六)告知事项:

对被不起诉人、被害人有不同说明。

  3.尾部:

日期、院印。

(没有附项)

  三、要求

  1.简明扼要。

(1)内容:

案件事实

(2)决定:

不起诉

  2.理由法定

公诉意见书:

一、定义人民检察院派员出庭支持公诉,在法庭辩论阶段对证据和案件情况发表意见时使用的文书。

P.179

  依据:

刑诉153、160、(165、169-监督)

  目的:

支持公诉。

  论证起诉书的正确性

  二、内容格式:

P.180

1.首部:

标题:

公诉意见书

被告人、案由、起诉书号、称谓。

  2.正文:

  

(1)前言:

出庭依据及目的。

依据:

153、160、165、169。

目的:

支持公诉,法律监督

(2)主体:

(一)根据法庭调查,结合质证情况,运用证据证明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

(二)根据事实,论证适用法律正确,及处罚意见(轻、重)。

(三)揭露社会危害性,作必要的法制宣传、教育。

(可围绕:

1.犯什么罪;2.怎样犯罪;3.犯罪造成什么后果;4.为什么会犯罪;5.怎样处罚犯罪)有针对性,重点突出

(3)结论:

“综上所述,起诉书认定本案被告人的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依法应当认定被告人有罪,并应(轻、重)处罚。

  3.尾部:

公诉人署名;日期;“当庭发表”

三、要求:

1.认真准备,注意修改。

(结合法庭调查)2.围绕起诉书进行论证。

(论证起诉书的正确性)3.论述具体充分。

4.针对性强(突出重点)。

5.观点鲜明,条理清晰。

6.依法论理。

7.恰当运用修辞手法,增强辩论效果。

8.注意口语与书面语的关系:

语言平白、晓畅;少用长句子。

抗诉案件支持抗诉的发言:

  《抗诉案件出庭检察员意见书》(论证抗诉书的正确性)

上诉案件支持公诉的发言:

《上诉案件出庭检察员意见书》(论证原起诉书、判决书的正确性)

刑事抗诉书

  一、定义:

人民检察院认为人民法院的判决或裁定确有错误,按照法定程序向人民法院提出抗诉时所制作的文书。

P.175

依据:

刑诉181条(二审程序)、205条第3款(审监程序)

程序:

1.按二审程序提出(未生效,由原公诉机关提出)

  2.按审监程序提出(已生效,向生效裁判的上级法院提出,须由其同级检院提出)(民事、行政抗诉仅有审监程序P.178)

条件:

裁、判确有错误――实质错误

目的:

撤销、变更原裁、判针对原判决、裁定的错误:

  1.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

  2.适用法律不当;

  3.定性不准;

  4.量刑不当;

  5.审判违反法定程序(另有《纠正审理违法意见书》,错判仍要抗诉)6.理由不当。

(缺乏法律依据)注意要抓住首要原因,根本问题。

  二、内容格式

  1.首部:

标题;字号

  2.正文:

(一)原审判决、裁定情况

  

(二)审查意见:

“本院依法审查后认为,”指出原判、裁的错误(概括观点:

认定事实有误;适用法律不当;审判程序严重违法等)

  (三)抗诉理由(主体)“理由如下:

”分条列款,具体分析

  (四)结论、抗诉依据和要求:

“综上所述,……,为......依刑诉181条(或205条第三款),特提出抗诉。

请依法判处。

  3.尾部:

致送法院;检察院印;日期。

  附(被告人羁押处所;新的证人名单或证据目录)

  三、要求:

  1.针对性强。

针对判决、裁定的错误,有的放矢,抓住关键原因。

  2.理由阐述要充分、具体。

  3.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4.语言准确、庄重。

民事调解书

  调解书与判决书的区别:

  1.解决纠纷的方式不同

  2.体现的意志不同

  调解:

着重体现当事人的意志,由法院确认;

  判决:

法院即国家意志

  3.反映的内容及文书格式不同

  4.发生法律效力的时间不同

二、内容、写法P.239

  分首部、事实、协议内容、尾部四部分

  各审级、性质的调解书,首部与各审级、性质的判决书相同。

  与判决书相比,不写“理由”以一审民事调解书为例。

  二、内容、写法P.239

  分首部、事实、协议内容、尾部四部分

  各审级、性质的调解书,首部与各审级、性质的判决书相同。

  与判决书相比,不写“理由”以一审民事调解书为例。

  

(一)首部P.239

  1.标题:

法院/民事调解书

  2.案号:

同判决书

  3.当事人基本情况:

原告,被告,第三人,及委托(法定,指定)代理人(以上与一审民事判决相同)

  4.案由:

  

(二)事实

  写明当事人的诉讼请求和案件事实(无证据要求)

  要求:

简明扼要

  (三)协议内容P.241

“本案在审理过程中,经本院主持调解,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如下协议:

”(协议内容。

明确,具体,便于履行)

  (四)尾部

  诉讼费用的负担(如能达成协议,写在协议内容内)

  说明调解书的效力

  “上述协议,符合有关法律规定,本院予以确认。

  “本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具有法律效力”。

  审判人员署名;日期;院印。

  核对章;(本件与原件核对无异)

  书记员署名。

  三、要求:

  1.遵守自愿、合法原则;

  2.事实清楚,分清是非;

  3.格式规范,语言简明;

  4.协议明确,具体完整。

  其他审级的调解书,首部与各审级判决书同。

  事实要概括原审判决及上诉、抗诉(审监程序)的意见。

7、呈请…报告书、各类诉状的内容结构和写法;

1.呈请——报告书(P132)

  一、定义:

公安机关在办理刑事案件过程中,对需要报请领导批示的事项制作的呈请性文书。

  呈请事项:

立案(不立案),采取或解除强制措施、侦查措施,破案,侦查终结(结案),撤销案件等。

  二、内容和写法:

  格式用“万能表”-“呈请报告书”

  1.文头:

领导批示栏;审核意见

  2.标题:

呈请报告书

  3.正文:

第一部分:

犯罪嫌疑人的基本情况

  第二部分:

呈请事项

  第三部分:

事实依据(事实,证据)

  第四部分:

法律依据

  第五部分:

结语和落款(请示语。

承办单位;日期)

  三、万能表制作要求:

各栏目准确,清晰,要素齐全。

2.各种书状文书基本结构和要求有共同规律

a.首部:

标题(诉状种类);

  当事人基本情况

1 刑事自诉状:

(格式P332)

●自诉人×××

●被告人×××(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民族,出生地,文化程度,职业或工作单位和职务,住址)

●附带民事起诉状:

●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

●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

2 民、行起诉状:

(公民提起:

P336)

●(法人或其他组织提起)

●原告×××

●被告×××

●第三人×××

3 刑事上诉状(格式P.339)“上诉人”

民、行事上诉状

上诉人(原审原告/被告)

被上诉人(原审被告/原告)

4 申诉书(各类案件通用)(P346)

  申诉人×××

5 再审申请书(民)、强制执行申请书(P350)及各类申请书

  申请人×××

6 答辩状(P343)

  答辩人×××

7 反诉状

反诉人(本诉被告)

被反诉人(本诉原告)

b.诉讼请求

●一审:

“诉讼请求”(自诉:

“案由和诉讼请求”);

●二审:

“上诉请求”;

●再审:

“请求事项”;

●反诉:

“反诉请求”;

●答辩:

“因……一案,提出答辩如下:

  要求:

简明扼要;

  具体明确;

  合法合理。

c.事实与理由:

●事实:

围绕诉讼请求,写明与案件相关的事实

●刑事:

写清“七要素”;

●民事:

写明双方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发生法律关系的时间、地点及法律关系的内容,纠纷的原因、经过和后果;

●行政:

围绕行政行为是否合法的要素;

●上诉申诉:

写被原判认定错误的事实和适用法律、程序的错误(参考抗诉书内容);

●答辩:

针对对方事实、法律方面的错误。

●理由:

对本案事实进行分析,论证纠纷的性质、危害和责任,并援引有关法律、法规,阐明诉讼请求的合法、合理性。

●要求:

事实清楚;简明扼要;针对性强。

d.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址(一般写证据名称、数量)

e.尾部:

致送法院;附项(提交诉状副本数);具状人;日期。

8、文书制作:

起诉意见书、起诉书、民事诉状、辩护词、代理词、一审刑事、民事判决书

起诉意见书:

  一、定义:

公安机关对侦查终结,依法应当追究犯罪嫌疑人刑事责任的案件,提出起诉意见,移送同级人民检察院审查时所制作的法律文书。

  依据:

刑诉129条

  条件:

“程规”264条:

条件:

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定性和罪名正确、法律手续完、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

二、内容和写法(格式)(P.141)+个人结合自己作业

起诉书:

  一、定义:

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定的诉讼程序,代表国家向人民法院对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被告人提起公诉的法律文书。

P.155

  依据:

刑诉141条

  条件:

犯罪事实已经查清、证据确实、充分;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

作用:

1.代表国家提出指控,依法将被告人交付法院审判的依据;

  2.自辩、辩护、法庭审理的范围;

  3.检察院侦查、审查工作的总结。

  二、内容格式P.164+个人结合自己作业

起诉书的发文字号:

人民检察院简称+案件性质(刑诉)+起诉年度+序号如:

穗检刑诉【2013】11号

民事诉状:

一、定义(P.322)

  书状类法律文书是当事人或第三人依照法律程序,向人民法院或其他司法机关提出请求事项或者答辩时所制作的文书的总称。

  民事诉状是诉讼当事人依法行使诉讼权利和司法机关据以依法立案、审理而具有法律意义的重要诉讼文书。

 书状属律师代书文书之一。

  二、书状类法律文书的种类(P.322)

  以案件性质分:

刑事书状、民事书、行政书状

  以诉讼程序分:

起诉状;上诉状;答辩状;申诉书;申请书(执行程序、特别程序、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企业法人破产还债等程序用)

  以文书作用分:

诉求类;答辩类;法庭论辩类等。

  三、书状类法律文书的作用

  载体;工具;依据;启动。

  四、内容、写法:

  各种书状文书基本结构和要求有共同规律。

  

(一)首部:

标题(诉状种类);

  当事人基本情况

刑事自诉状:

(格式P.326)

刑事自诉状的写作条件:

1、主体条件:

(1)自诉人条件,其合法权益直接受到不法侵害的公民或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是本案的直接受害人。

(2)被告人条件,其行为必须构成犯罪,并具有行为能力,且达到法律追究刑事责任的年龄。

2、案件性质的条件:

(1)告诉才处理的案件;

(2)人民检察院没有提起公诉,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3)被害人有证据证明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追究刑事责任,而公安机关或人民检察院已经做出不予追究的书面决定的案件。

1.民、行事上诉状

  上诉人(原审原告/被告)

  被上诉人(原审被告/原告)

  申诉书(各类案件通用)(P.339)

  申诉人×××

  再审申请书(民)、强制执行申请书(P.342)及各类申请书

  申请人×××

  答辩状(P.336)答辩人×××

  反诉状

反诉人(本诉被告)、被反诉人(本诉原告)

  

(二)诉讼请求

  一审:

“诉讼请求”(自诉:

“案由和诉讼请求”);

  二审:

“上诉请求”;

  再审:

“请求事项”;

  反诉:

“反诉请求”;

  答辩:

“因……一案,提出答辩如下:

  要求:

简明扼要;具体明确、合法合理。

  (三)事实与理由:

事实:

围绕诉讼请求,写明与案件相关的事实

  刑事:

写清“七要素”;

  民事:

写明双方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发生法律关系的时间、地点及法律关系的内容,纠纷的原因、经过和后果;

行政:

围绕行政行为是否合法的要素;

上诉申诉:

写被原判认定错误的事实和适用法律、程序的错误(参考抗诉书内容);

  答辩:

针对对方事实、法律方面的错误。

  理由:

对本案事实进行分析,论证纠纷的性质、危害和责任,并援引有关法律、法规,阐明诉讼请求的合法、合理性。

辩护词:

辩护词(P.300)

定义:

辩护词是辩护律师为维护被告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事实和法律,在法庭辩论阶段所作的发言。

刑诉法第35条:

辩护人的责任是根据事实和法律,提出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无罪、罪轻或者减轻、免除其刑事责任的材料和意见,维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

  

(二)内容(没有固定格式,但有约定俗成的写法)(P.301)

  1.首部:

标题;称谓。

  2.正文:

(1)前言:

出庭依据;庭前工作;归纳意见或过渡。

(P.302)

  

(2)辩护理由(主体)

  ①认定事实和证据;定性;适用法律;程序等。

  ②法定从轻减轻;酌定从轻。

  (3)结论(概括观点)

  3.尾部:

落款;日期。

2.代理词:

  二、代理词

  

(一)定义

  代理词是代理律师为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