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美版七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1728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38.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美版七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浙美版七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浙美版七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浙美版七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浙美版七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美版七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docx

《浙美版七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美版七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美版七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docx

浙美版七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教材分析】

   1.编写思路。

   教学中美术作品的选择是以国内优秀艺术家作品为主,同时结合其他国家艺术家的优秀作品,促进学生对人类优秀美术文化传统的美好情感、积极态度的养成以及重视它们在人类文化传承中的价值,同时认识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和社会的丰富性。

在重点了解祖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与广泛的文化情境联系在一起,才能拓展学生的人文视野,提高人文素养。

   中学生由于性格、文化修养方面的差异,会有不同的审美趣味和审美价值标准,审美意识也就逐渐形成。

在教学中,要善于观察学生,了解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地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欣赏活动。

   课前课后做一些相关文字、图片的收集,使学生通过自主参与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一种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激发探索和创新的积极欲望,同时培养发现问题的能力,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的能力,以及表述思想和交流成果的能力。

   2.重点、难点。

   重点:

了解美术不同种类的特点及区别。

   难点:

掌握美术的类别及不同角度的分类。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美术的主要种类及艺术特点,逐步形成提高视觉感受和欣赏美术作品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教学设计】

   ●方案一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美术作品的图片和实物

   (教师)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导入油画作品《父亲》,学生感受发言。

   先用《父亲》导入是因为此作品的写实功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自觉而积极地参与到欣赏和评述活动中,才会产生从艺术形式上分析、探讨美术作品的积极性,从自发的欣赏进入到自觉的欣赏,从而有意识地按照一定的欣赏程序,使欣赏从视觉的直观层面上升到理性分析的层面。

   教师引导学生从作品的美术语言的角度,侧重于观察和分析作品的线条、色彩、构图、明暗、肌理等是怎样围绕着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或者说作品的主题进行组织的。

   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多角度的欣赏意识,对一幅美术作品从美术语言的角度、从历史背景的角度、从文化的角度、从美术家的生平或创作心理的角度进行欣赏。

   2.和中国画《粒粒皆辛苦》比较。

   学生讨论、发言。

用不同的表现形式和手法创作的同一题材的美术作品放在一起欣赏,用比较的方法,让学生发现艺术作品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可以从题材、工具材料、技法等方面对中国画、油画进行比较分析。

   3.出示一组不同题材的中国画、油画作品,进一步比较、区别,加以巩固。

   4.其他画种:

版画、水彩画。

   侧重于介绍不同的材料、技法产生特殊的画面肌理效果。

   5.雕塑。

   启发学生回忆生活周围的雕塑,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体积和材质。

   6.混合所有绘画和雕塑作品,让学生辨别、归纳,感受艺术家是如何发现、表现美的。

   7.学生把自己收集的图片根据要求进行分类粘贴,或者根据自己收集的作品进行分类展示。

   教师适当引导,学生相互评价。

如果发现学生带有艺术设计类的图片,可以提示下一节的内容和课前准备的要求。

   8.提示学生在课后按小组调查小区等公共场所的雕塑艺术情况。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与生活非常贴近的艺术设计作品

   (教师)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进行小组发言,说说雕塑艺术的调查情况。

   1.由贴近学生的广告导入(如播一则麦当劳的电视广告),教师引导学生的思路:

在上学路上、在商场购物时,不知不觉地可获得许多信息。

   由学生归纳出标志、广告设计等艺术设计作品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2.展示一组视觉传达设计的图片,通过识别,得出视觉传达设计的范围。

   3.通过学生对学习用品的选择,引导学生认识工业设计以及范围(包括家具、服装、纺织品和交通工具等设计)。

   设计是指对工业产品的功能、结构、造型、色彩、表面肌理和装饰等方面进行综合性的设计,从而创造出符合实用和审美需要的产品。

   4.启发学生思考:

除了以上介绍的艺术设计种类,还有哪些设计类别?

   5.一组综合所有艺术设计的图片,让学生辨认分别属于哪类设计,以明确各自的特点,加深理解。

   另外,让学生了解因艺术设计占据的空间状态不同,可分为平面、立体、空间等设计。

   6.回到前面的电视广告,引出现代媒体设计。

   7.复习两节课的内容,总结你认为美术应包括哪些种类。

   美术:

美术是以物质材料为载体,塑造可视的、静止的、占据一定平面或立体空间的艺术形式。

   8.布置课后内容:

调查某项艺术设计的情况,作简单的评价。

   ●方案二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相关的美术作品的图片或实物

   (教师)相关美术作品图片

   教学过程

   课前可以让学生从目录上了解一下这学期所学内容。

   1.由学生收集的作品导入。

   对不同种类的作品,教师可选择代表性的作品进行简单归纳。

   教学中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础发掘课程资源,注重以学生的直接经验和体验为基础对学科知识的运用。

   提出问题:

为什么要这样归类,依据是什么?

   2.运用教材中的油画和中国画的比较来突出绘画的不同种类,并从使用的材料等角度来分类。

   引导学生比较两幅画。

区分画种,把握各个画种的形式特点和艺术情感,是提高艺术欣赏能力的重要方面。

让学生对作者的生平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对作品进行分析,使学生了解作者为什么创作该作品,什么时候创作的,作品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介绍版画、水彩画。

   先作简单的比较,再介绍版画、水彩画的各自分类。

   4.雕塑。

   让学生回忆生活中所看到的雕塑,再引导他们区别不同的形式。

雕塑与环境、时代、人之间的紧密关系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室外雕塑已开始成为城市园林绿化、休闲生活的新亮点。

   5.教师将课前准备的图片让学生辨别,也可结合教材中的作品,加强学生对画种特点的掌握。

   6.对学生收集的作品进行分类。

   学生拿着自己带来的作品归类,由同学相互评价。

   7.让学生谈自己对作品的认识和理解。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艺术设计品的图片

   (教师)相关效果图、实物

   教学过程

   1.由贴近学生生活的服装导入。

   让学生谈谈对服装设计的认识,导出艺术设计。

   2.出示一组包含所有类别的艺术设计作品,进行分析比较。

   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欣赏作品,使学生的思维灵活而更富创造性。

   

(1)视觉传达设计内容包括字体、标志、插图、编排广告、包装、展示等。

   

(2)工业设计内容包括家具、服装、纺织品和交通工具等。

   (3)环境设计内容包括城市规划、建筑、室内、公共艺术等。

   3.说一说自己喜欢的电视广告,并导出现代媒体设计。

   4.复习两节课的内容,总结美术的种类。

   美术:

美术是以物质材料为载体,塑造可视的、静止的、占据一定平面或立体空间的艺术形式。

【教材分析】

   1.编写思路。

   美术学科应该从人的发展出发,教给学生终生学习必备的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此外,还应该有一种延续性、生发性的基本运用。

徒手画是一种独特的绘画形式,它不仅不受技法的约束,而且还具有广泛的适用性,是一种以简便的工具和简练的线条来描述对象,进行表达与交流的有效手段。

它使学生在充满兴趣的表达中,增强美术学习的信心与乐趣,获得美术创作的体验,提高造型表现的能力。

   本单元在教学内容编排上,可分为三个部分:

徒手画的“基本知识”、徒手画的“基本技能”、徒手画的“基本运用”。

从介绍徒手画的基本知识到绘制的方法,从线条的表现到形体的概括,再从表现空间的透视知识到室外写生,各部分内容相互联系,逐步深入,构成了一个独立而又完整的单元。

   教材中通过要求学生比较几张典型的徒手画与常见的一般绘画形式的不同之处,以及认识徒手画在生活中的各种作用,得出徒手画的概念与功能等“基本知识”。

教材还通过“用各种线条和花纹表达不同的内容”以及用基本形来概括描绘不同的形状,通过“线”和“形”的教学让学生掌握画徒手画的“基本技能”。

最后,用透视的方法画出校园一景就是徒手画的“基本运用”了。

另外,本课教材以问题为纽带,尽量适应学生主动发问、探索、实践的学习方式。

   2.重点、难点。

   重点:

徒手画的基本知识和绘制方法,即用简便的工具和简练的线条进行描绘。

   难点:

透视知识的理解,以及学会运用简单的透视来表现空间的深度的方法。

【教学目标】

   1.了解徒手画的基本知识及徒手画的主要特点,懂得徒手画这一独特绘画表现形式与一般绘画的区别。

   2.了解徒手画在不同场合的表达、交流功能,掌握徒手画的绘制方法,能利用基本形概括描述对象,能利用简练的线条创造视觉形象,增强线条的表现力,提高对线条的审美感受,表达对自然、对社会的感受与思想情感。

   3.了解徒手画中表现空间的方式,掌握初步的透视知识,能运用简单的透视表现空间深度。

   4.能够仔细观察、描绘校园,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激发徒手绘画的兴趣,提高基本的美术素养。

【教学设计】

   ●方案一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各种记号笔、彩色笔、画纸

   (教师)印刷的西藏地图、范作

   教学过程

   1.导入。

   

(1)从学校去就近一个书店的路线,分别要求学生用语言或画图的方式进行表达。

通过对比,得出徒手勾勒的线路图能更准确有效地进行表达。

   

(2)出示《藏地牛皮书》中的手绘地图设问:

“从这张地图中你又能读取什么信息呢?

   (3)将它和印刷的西藏区域地图进行比较,由学生讲述它们的异同之处,引出课题“徒手画”。

   (4)用教材中《建筑设计示意图》、《速写》和常见的建筑画、风景画进行对比,让学生相互讨论,认识到徒手画与常见的一般绘画在表现形式上的差异,强调徒手画的交流表达的功能。

   2.深入分析。

   

(1)以画家德拉克洛瓦的埃及旅行笔记中的插图为例,让学生展开讨论:

语言文字与画图在表达或记录时各具哪些优缺点?

体会徒手绘制的插图对文字记录的图解功能。

   

(2)分析画家达·芬奇的挖壕机设计手稿。

这些徒手画的手稿能十分形象、具体、直观地展示设计者的构思。

   (3)分析设计家秋月繁的产品包装设计的草图。

   (4)请学生讨论回答:

徒手画在生活中的作用还有哪些?

哪些场合也可以用徒手画示意?

你曾经用徒手画表达过你的想法或意见吗?

   (5)欣赏各种职业、各种场合中的徒手画。

   ①说明产品的安装或使用方法的步骤图、说明图。

   ②记录动植物生长过程的记录图。

   ③科学家讲解深奥的专业理论知识的示意图。

   3.概括小结。

   师生共同概括徒手画的特点:

徒手画就是一种以简便的工具和简练的线条进行描绘的绘画形式,它易画易懂,工具比较简便,在许多场合中,徒手画都能在人们记录、说明、交流、表达时,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4.合作学习。

   

(1)让学生以徒手画的形式告诉同伴家到学校的路线。

   

(2)让学生用徒手画的形式告诉同伴一天的作息表。

   (3)(游戏)猜成语,用手绘线条的形式“画”成语,如“井底之蛙”、“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