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纲要地理学科word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172521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258.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纲要地理学科word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纲要地理学科word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纲要地理学科word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纲要地理学科word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纲要地理学科word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纲要地理学科word版.docx

《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纲要地理学科word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纲要地理学科word版.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纲要地理学科word版.docx

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纲要地理学科word版

 

2018年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纲要

地理

 

一、编写说明

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地理学科考试纲要,根据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和安徽省教育厅颁布的《安徽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方案》(试行)、《安徽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地理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按照学业水平考试的性质和特点,结合安徽省高中地理教学实际制定。

地理学科学业水平考试的基本思路是“重视基础知识,关注人地关系,联系生活实际,加强地理学科应用能力的考查,提升地理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根据这一思路,考试命题遵循以下原则:

(一)思想性。

命题思想应体现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要求,继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生态文明和海洋权益等方面的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基础性。

试题重点考查学生作为现代公民必备的基本地理观念、基础地理知识、基本地理技能,以及运用地理知识和地理科学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

命题突出地理学科特点,注重运用地图和图表呈现试题。

(三)导向性。

充分发挥学业水平考试对普通高中地理学科教学的导向作用。

命题面向全体学生,落实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目标,突出地理与社会生活发展的密切联系,注重从日常生产生活现象中选择素材,联系乡土地理和当前一系列重大地理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可持续发展。

(四)科学性。

试题内容科学、表达准确、难易适当,试卷结构合理。

命题充分考虑不同地区学生的经历和体验,避免出现需要特殊背景知识和特殊解答方式的题目。

二、考试性质与目标

(一)考试性质

安徽省普通高中地理学科学业水平考试是根据国家要求,全面考查高中阶段学生地理学科基础性知识学习情况的省级水平考试。

考查结果既是评估普通高中学校地理教学质量、地理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依据,也是评价普通高中学生地理学习是否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毕业、升学要求的基本依据之一,同时还是高校录取时的参考依据之一。

(二)考试目标

考试目标是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必修模块和指定选修模块学习所要求达到的高中毕业的最基本的学习目标。

考查紧扣考试目标规定的地理基础知识,注重知识获得的方法与过程,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素。

考试目标主要有认知性学习目标、技能性学习目标两部分,具体如下:

1.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要求由低到高分为下列三个水平层次。

A:

知道、说出、识别、列举、了解、辨认、区分等(即明确“是什么”)B:

分类、比较、描述、解释、说明(现象、结构、过程)、判断、理解等(即

懂得“为什么”)C:

说明(成因、原理、规律)、分析、归纳、应用、评价、运用、证明等(即

能够“综合应用”)

2.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要求由低到高分为下列三个水平层次。

A:

标注、指出等

B:

绘制、完成、初步学会等C:

掌握、学会、应用等

3.《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中相关的体验性学习目标可有机渗透到知识内容中予以考查。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考试范围

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必修模块“地理1”、“地理2”和“地理3”,选修模块

“自然灾害与防治”和“环境保护”。

 

(二)考试内容与要求

《地理1》

专题

考试内容

水平层次

A

B

C

 

1.宇宙中的地球

了解天体系统的层次性

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了解八大行星的结构特征

了解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

分析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了解太阳辐射能对地球自然环境和人类生产、生活的意义

说出太阳的大气分层

了解太阳活动及其对人类的影响

知道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

知道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

理解昼夜交替及时差的成因

了解北京时间的含义

掌握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方法

知道地转偏向力及其影响

描述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说明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变化规律

理解季节的成因

了解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

说明岩石圈的空间分布范围

2.自然

地理环

区分三大类岩石

理解三大类岩石及其与岩浆间相互转化关系

知道主要内、外力因素的能量来源及表现方式

结合实例,分析褶皱、断层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知道六大板块的分布

结合实例,分析流水、风等外力作用及其形成的主要地貌类型

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结合实例,分析大气的受热过程

运用示意图描述大气热力环流过程

说出三圈环流与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关系

描述全球气压带、风带及其移动规律

理解气压带与风带分布及移动对气候的影响

理解季风气候的成因、特征和分布

比较不同天气系统的天气特点

在示意图上,识别水循环的基本过程和主要环节

结合实例,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区分不同性质的洋流

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结合实例,说明洋流对全球热量输送、沿岸气候、渔场海洋航行和海洋污染的影响

 

3.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知道组成陆地自然地理环境的自然地理要素

结合实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作用的基本途径

结合实例,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描述陆地自然带及其分布

说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说明中纬度地区由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说明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4.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结合山区、河谷、平原等地聚落、交通线的分布特点,说明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运用图表分析全球气候变化的基本特征

根据材料分析全球气候变暖的成因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可能影响

以某种自然资源为例,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其开发利用程度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意义

 

《地理2》

专题

考试内容

水平层次

A

B

C

 

1.人口与城市

运用图表,说明世界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特点

了解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类型

比较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

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分布特点

了解人口迁移的含义

结合实例,说明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结合实例,分析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的影响

了解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含义

结合实例,说明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

结合实例,识别城市的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和功能分区

结合实例,说明城市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及功能分区的分布特点

结合实例,分析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特点及成因

了解城市的等级划分

结合实例,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了解城市化的含义

运用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进程和主要特点

结合实例,分析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结合实例,分析农业区位因素

分析季风水田农业、商品谷物农业、大牧场放牧业、乳畜业等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形成条件

结合实例,分析工业区位因素

结合实例,说明主要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及发展特点

结合实例,分析传统工业区和新兴工业区的形成条件及发展特点

结合实例,分析传统工业区和新兴工业区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对策与措施

结合实例,说明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比较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结合实例,选择合理的交通运输方式

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3.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过程

了解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结合实例,说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

 

《地理3》

专题

考试内容

水平层次

A

B

C

1.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结合区域实例,说明地理环境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结合区域实例,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产生的原因

结合区域实例,分析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结合区域实例,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结合区域实例,说明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区域可持续发展

结合区域实例,分析荒漠化、水土流失的成因及危害

结合区域实例,了解治理水土流失的对策和措施

结合区域实例,说明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结合区域实例,了解湿地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危害

了解森林特别是热带雨林的环境效应

了解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脆弱性

结合区域实例,了解热带雨林的开发及其影响

结合区域实例,分析流域开发的自然地理条件

结合区域实例,了解流域开发的基本过程

结合区域实例,分析流域综合治理的基本对策和措施

结合区域实例,分析农业生产的地理条件

结合区域实例,分析农业生产的布局特点及存在问题

结合区域实例,了解农业的发展方向

了解能源资源的含义及分类

结合区域实例,分析区域能源资源和矿产资源的结构、分布特点和开发条件

结合区域实例,说明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结合区域实例,分析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

结合区域实例,分析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和措施

 

3.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了解遥感(RS)的含义及基本工作过程

结合实例,了解遥感(RS)的应用

了解全球定位系统(GPS)的组成及其基本工作过程

结合实例,了解全球定位系统(GPS)的作用

结合实例,了解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功能

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

考试内容

水平层次

A

B

C

列举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

运用地图,说明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的分布

运用地图,指出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区域分布

了解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成因

分析台风、寒潮、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

举例说明地理信息技术在自然灾害监测和评估中的作用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考试内容

水平层次

A

B

C

说出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结合实例,说明主要的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据图说出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并说出主要的解决措施

根据有关资料,说出某地区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

结合实例,说明环境污染事件形成的原因、过程和危害

针对某类环境污染,说出其防治的主要措施

说出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

 

四、例证性试题

例1二十四节气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下图示意二十四节气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

据此完成

(1)~(3)题。

(1)夏至日,太阳直射

A.北极圈B.赤道C.南回归线D.北回归线

(2)清明到芒种期间,安徽各地

A.昼长夜短B.昼短夜长C.昼夜等长D.出现极昼

(3)一般年份夏至前后一段时间,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受准静止锋影响,易产生的自然灾害是

A.沙尘暴B.干旱C.寒潮D.洪涝

【答案】D、A、D

【说明】本组试题选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为载体,考查了有关地球运动的基础知识,使优秀传统文化具体化,发挥了考试的育人功能。

(1)题考查“描述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考试要求为A层次。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习的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一般规律,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2)题考查“说明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变化规律”,考试要求为C层次。

据图并结合地球公转的方向,判断清明到芒种期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安徽各地昼长大于夜长。

第(3)题考查“列举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考试要求为A层次。

一般年份夏至前后一段时间,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受江淮准静止锋影响,形成梅雨,易产生洪涝。

例2下图为2016年1月20日至23日我国局部地区降水量预报图,图中雨雪分界线的北侧降雪、南侧降雨。

据此完成

(1)~(3)题。

(1)图示地区降水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高压脊控制B.反气旋过境C.锋面活动D.热带气旋影响

(2)1月20日至22日期间,长沙的天气变化是

A.晴转雨B.雨转雪C.雪转雨D.雨转晴

(3)此次天气系统过境时,我国南方地区最有可能发生的气象灾害是

A.干旱B.泥石流C.寒潮D.沙尘暴

 

【答案】C、B、C

【说明】本题组的课标要求为“运用简易的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高压、低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和“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试题借助了2016年初“霸王级”寒潮为背景,考查学生从文字题干和地图中获取关键信息,从而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

(1)题选项为四种不同的天气系统的影响,考生需要掌握不同天气系统控制下的天气现象。

结合题目降水的过程及其发生的时间可得出正确答案。

考试层次要求为B级。

(2)题题目中的关键是“图中雨雪分界线的北侧降雪、南侧降雨”读图可知长沙在20日位于雨雪分界线的南侧,此时降水;22日位于分界线的北侧,此时降雪。

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考试层次要求为B级。

第(3)题考查常见的气象灾害,题干中关键信息“我国南方地区”“雨雪分界线”为考生提供解题关键,其中选项中B为地质灾害。

考试层次要求为A级。

例3图4为“世界局部大洋环流和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

(1)~

(2)题。

 

甲300纬线

气压带洋流盛行风

 

(1)有关图示海域大洋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B.①洋流的形成受东南信风影响C.②位于寒流与暖流的交汇处D.③洋流对沿岸有降温减湿作用

(2)由图示信息可知

A.此时太阳直射于南半球B.甲气压带控制区盛行上升气流C.乙海区位于中纬西风带D.该区域水平运动物体向右偏转

【答案】B、C

【说明】本题组主要考查“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运用示意图,说明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1)题考查“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考试要求为A层次。

从洋流的运动规律可知,该地位于南半球低纬海区,①洋流的形成受东南信风影响,②位于寒流与寒流的交汇处,③洋流对沿岸有增温增湿作用。

(2)题考查“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考试要求为B层次。

气压带位置北移,可判定此时为7月,直射北半球,甲气压带为高压,盛行下沉气流,此海域为南半球,水平气流应左偏,乙海区为中纬西风带。

例4右图为安徽黄山的花岗岩(岩浆岩)景观“飞来峰”,每年吸引大批游客前来游玩。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花岗岩()

A.常可发现古生物化石B.经变质可转变为沉积岩C.由岩浆冷却凝结形成D.由沉积物堆积、固结形成

(2)塑造“飞来峰”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海浪作用B.风化作用C.变质作用D.岩浆活动

【答案】C、B

【说明】第

(1)题考查“区分三大类岩石”和“理解三大类岩石以及岩浆间相互转化关系”,考试要求分别为A层次和B层次。

花岗岩属于岩浆岩,它是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

(2)题考查“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考试要求为C层次。

黄山地处湿润地区,塑造“飞来峰”的主要外力作用是风化和流水侵蚀作用。

例5俄罗斯国旗旗面(左图)自上而下分别为白、蓝、红三色。

从地理视

角看,白色代表苔原(冰原)景观,红色代表温带草原景观。

右图为俄罗斯疆域图。

据此完成

(1)~

(2)题。

 

 

(1)俄罗斯国旗旗面中蓝色代表的自然带最可能是A.热带雨林带B.热带荒漠带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D.亚寒带针叶林带

(2)影响俄罗斯自然景观由南向北变化的主导因素是A.海陆位置B.纬度位置C.海拔高度D.经度位置

【答案】D、B

【说明】第

(1)、

(2)题考查“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考试要求分别为B层次和C层次。

(1)题,以俄罗斯国旗的三色条为情境,培养学生用地理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及其变化,情境中的国旗与俄罗斯的自然带存在的内在联系,结合图中的纬度因素确定自然带类型。

(2)题,三色旗的延展方向和更替方向,体现了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热量条件差异是其变化的主导因素。

例6安徽某市2016年户籍人口279.8万人,常住人口257.4万人,根据大数据统计分析,2017年春节前,外出务工返乡人员达28.9万。

下图为该市外出务工返乡人员主要分布省份统计图。

据此完成

(1)~

(2)题。

 

(1)该市外出务工人员大量集中于苏浙沪地区,是因为苏浙沪地区

①适宜就业机会多②土地价格低廉③与该市临近,交通便利④生活成本较低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该市外出务工人员在苏浙沪地区主要从事的产业是A.资源密集型产业B.劳动密集型产业C.资金密集型产业D.知识密集型产业

【答案】C、B

【说明】第

(1)

(2)题考查“结合实例,说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理解工业地域的形成”。

考试要求为B层次。

(1)题,该市外出务工人员大量集中于苏浙沪地区,是因为苏浙沪地区适宜就业机会多,与该市临近,交通便利等。

(2)题,苏浙沪地区为发达地区,该市相对落后,该市外出务工人员在苏浙沪地区主要从事的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

例7共享单车作为互联网+交通出行的创新方式,是城市交通的一个组成部分,肩负着帮助人们完成出行“最后一公里”的使命。

共享单车现在已经进入了全国40多个城市,尤其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火爆运营。

下图为某城市一处共享单车指定停放点。

据此完成

(1)~

(2)题。

(1)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共享单车投放量较大的地点有

①大学校园②地铁站附近③公交站附近④远郊工业区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共享单车在大城市的有序投放、运行,有助于

①加强城市间交通联系②彻底解决交通拥堵③方便出行、节约时间④倡

导绿色低碳生活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答案】A、C

【说明】第

(1)题考查“结合实例,分析城市内部结构的特点和成因”,考试要求为C层次。

共享单车投放在人流量较大的地点,大学校园、地铁站附近、公交站附近人流量较大,投放较多。

(2)题考查“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考试要求为B层次。

共享单车适合短途运输,是城市交通的重要补充,但是不能彻底解决交通拥堵,共享单车在大城市的有序投放、运行,有助于方便出行、节约时间,倡导绿色低碳生活。

例8下图为我国某地区能源跨区域调配图,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为四条能源调配路线。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①线路调配的能源主要是()

A.煤炭B.水电C.天然气D.石油

(2)③④两条能源调配路线所采用运输方式的优点是()A.灵活性好B.速度较快

C.运费较低D.连续性好

【答案】B、C

【说明】第

(1)题考查“结合区域实例,分析区域能源资源的分布特点”,考试要求为B层次。

根据各线路的运输路线可知①为西电东送,②为西气东输,

③为北煤南运,④为石油的进口路线。

(2)题考查“比较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考试要求为B层次。

③④都为海运,具有运量大,运费低的优点。

例9读我国东部服装、箱包、针织等八大专业市场向重庆转移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东部专业市场向重庆转移的主要原因是()

A.东部地区市场狭小B.重庆交通更便利C.东部地区原材料匮乏D.重庆劳动力成本较低

(2)东部八大专业市场落户给重庆带来的有利影响有()

①提供更多就业机会②推动城市化进程

③减缓人口老龄化④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D、B

【说明】第

(1)题考查“结合区域实例,分析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考试要求为B层次。

由于东部地区的政策优势不再明显及原材料、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东部地区一些服装、小商品、皮革等劳动力导向型产业开始向西部地区转移。

(2)题考查“结合实例,说明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考试要求为c层次。

劳动力导向型企业的迁入,对推动重庆等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提供就业岗位和产业结构调整都有促进作用。

例10为解决城市内涝频繁问题,安徽将在全省每个市、县选择1-2个项目,试点开展“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工程,通过建设下沉式绿地、生物滞留设施等,构建新型的城市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据此回答

(1)~

(2)题。

(1)下图中符合海绵型城市下沉式绿地建设要求的是

(2)建设“海绵城市”的主要目的有

①减少城市用水量②增强城市排水能力③促进雨水资源利用④缓解城市

内涝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答案】A、D

【说明】本题组主要考查了“结合实例,说出水循环的基本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试题以安徽省为解决内涝问题设计的“海绵型城市”中的下沉式绿地建设为情境,考查学生获取有效地理信息和文图转换的能力。

(1)题,需要考生直接抓住关键词为“下沉式”,选择符合要求的图形,考试层次为A。

(2)题,需要考生抓住“为解决城市内涝频繁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