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一次方程知识点总结.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17089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65.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元一次方程知识点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一元一次方程知识点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一元一次方程知识点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一元一次方程知识点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一元一次方程知识点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元一次方程知识点总结.docx

《一元一次方程知识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元一次方程知识点总结.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元一次方程知识点总结.docx

一元一次方程知识点总结

一元一次方程

方程的有关概念

夯实基础

1.等式

用等号(“=”)来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温馨提示

①等式可以是数字算式,可以是公式、方程,也可以是运算律、运算法则等,所以等式可以表示不同的意义。

②不能将等式与代数式混淆,等式含有等号,是表示两个式子的“相等关系”,而代数式不含等号,它只能作为等式的一边。

才是等式。

2.等式的性质

性质1:

等式两边同时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

即如果

,那么

性质2:

等式两边同时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

即如果

,那么

;如果

,那么

温馨提示

①等式类似天平,当天平两端放有相同质量的物体时,天平处于平衡状态。

若在天平的两端各加(或减)相同质量的物体,则天平仍处于平衡状态。

所以运用等式性质1时,当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时,才能保证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应特别注意“都”和“同一个”。

,左边加2,右边也加2,则有

②运用等式的性质2时,等式两边不能同除以0,因为0不能作除数或分母。

③等式性质的延伸:

a.对称性:

等式左、右两边互换,所得结果仍是等式,即如果

,那么

b.传递性:

如果

,那么

(也叫等量代换)。

例1:

用适当的数或整式填空,使所得的结果仍为等式,并说明根据等式哪一条性质,以及怎样变形得到的。

(1)如果

,那么

(2)如果

,那么

(3)如果

,那么

3.方程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温馨提示

方程有两层含义:

①方程必须是一个等式,即是用等号连接而成的式子。

②方程中必有一个待确定的数,即未知的字母,这个字母就是未知数。

4.方程与等式的区别与联系

概念及其特点

区别

联系

方程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一个式子是方程,要满足两个条件:

一是等式,

二含有未知数。

方程一定是等式,并且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方程是特殊的等式。

等式

用等号来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等式的主体是相等关系。

等式不一定是方程,因为等式不一定含有未知数。

方程和等式的关系式从属关系,且有不可逆性。

5.方程的解与解方程

内容

实质

方程的解

使方程中等号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具体的数值

解方程

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变形的过程

温馨提示

①检验一个数是否是方程的解,只要用这个数代替方程中的未知数,如果方程两边的值相等,那么这个数就是方程的解;如果不相等,这个数就不是方程的解。

②方程可能无解,可能只有一个解,也可能有多个解。

③等式的基本性质是解方程的依据。

④方程的解释结果,而解方程是得到这个结果的一个过程。

例3:

下列方程中解为

的是()

A.

B.

C.

D.

例4:

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下列方程:

(1)

(2)

掌握方法

1.等量关系的确定方法

列方程解应用题是初中数学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要突破这一难关,学会寻找等量关系是关键,那么怎样寻找应用题中的等量关系呢?

(1)从关键词中找等量关系;

(2)对于同一个量,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法表示,得到等量关系;

(3)运用基本公式找等量关系;

(4)运用不变量找等量关系。

例1:

某村原有林地108公顷,旱地54公顷,为保护环境,需把一部分旱地改造为林地,使旱地面积占林地面积的20%,设把

公顷旱地改为林地,则可列方程为()。

A.

B.

C.

D.

2.利用方程的解求待定字母的方法

利用方程的解求方程中的待定字母时,只要将方程的解代入方程,得到关于待定字母的方程,即可解决问题。

例2:

已知

是关于

的方程

的解,则

的值应为()。

A.

B.

C.

D.

一元一次方程

解一元一次方程

夯实基础

1.一元一次方程

1.定义: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等号两边都是整式,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2.

标准形式:

方程

(其中

是未知数,

是已知数,并且

)叫做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

温馨提示

①一元一次方程中未知数所在的式子是整式,即分母不含未知数。

②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都为1。

都不是一元一次方程。

例1:

下列方程中,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

哪些不是?

(1)

(2)

;(3)

(4)

;(5)

2.移项

1.定义:

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叫做移项。

2.示例:

解方程

时,可在方程的两边先加

,再减

,得

,即变形为

与原方程比较,这个变形过程如下:

温馨提示

①移项的原理就是等式的性质1。

②移项所移动的是方程中的项,并且是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而不是方程的一边交换两个项的位置。

③移项时一定要改变所移动的项的符号,不移动的项不能变号。

如解方程

若移项,得

就出错了,原因是被移动的项“

”的符号没有改变,而改变了没有被移动的项“

”的符号。

④在移动时,最好先写左右两边不移动的项,再写移来的项。

例2:

下列各题中的变形为移项的是()。

A.由

,得

B.由

,得

C.由

,得

D.由

,得

3.去括号与去分母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最终目标是要得到“

”这一结果。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方程中有括号就要根据去括号法则去掉括号,即为去括号;方程中有分母的,根据等式性质2去掉分母,即为去分母。

温馨提示

(1)解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时,去括号时一般遵循去括号的基本法则。

但在实际去括号时,应根据方程的结构特点利用一些方法技巧,恰当地去括号,以简化运算。

对于一些特殊结构的方程,可采用以下去括号的技巧:

①先去外再去内。

即在解题时,打破常规,不是由内到外去括号,而是由外到内去括号。

②整体合并去括号。

有些方程,把含有的某些多项式看作整体,先合并,再去括号,往往会简单。

如,解方程

时,可把

看作整体先合并,再去括号。

(2)去分母时,在方程两边要同时乘以所有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不要漏乘不含分母的项。

当分母时小数时,需要把分母化整。

同时注意分母化整只与这一项有关,而与其他项无关,要与去分母区分开。

例3:

下列方程去括号正确的是()。

A.由

B.由

C.由

D.由

例4:

方程

,去分母正确的是()。

A.

B.

C.

D.

4.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步骤

具体做法

变形依据

去分母

在方程的两边同乘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等式性质2

去括号

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

去括号法则、分配律

移项

把含有未知数的项移到方程的一边,其它各项都移到方程的另一边(记住移项要变号)

等式性质1

合并同类项

把方程化为

的形式

合并同类项法则

系数化为1

在方程的两边都除以未知数的系数

,得到方程的解

等式性质2

温馨提示

1.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五个步骤,有些可能用不到,有些可能重复使用,不一定按顺序进行,根据方程的特点灵活运用。

2.在解方程的不用环节有各自不同的注意事项,分别如下:

去分母

(1)分子是多项式的,去分母后要加括号;

(2)不要漏乘不含分母的项

去括号

(1)括号前的数要乘括号内的每一项;

(2)括号前面是负数,去掉括号后,括号内各项都要变号

移项

(1)移项时不要漏项;

(2)将方程中的项从一边移到另一边要变号,而在方程同一边改变项的位置

时不变号

合并同类项

按合并同类项法则进行,不要漏乘且系数的符号处理要得当

系数化为1

(1)未知数的系数为整数或小数时,方程两边同除以该系数;

(2)未知数的系数为分数时,方程两边同乘该系数的倒数

例5:

解一元一次方程

掌握方法

1.一元一次方程概念的应用

原方程为一元一次方程,即未知数的次数为1,系数不为0,由此来确定原方程中待定字母的值。

例1:

(1)若

是关于

的一元一次方程,则

=;

(2)若方程

是关于

的一元一次方程,则

2.利用合并同类项与移项解方程的方法

(1)合并同类项时,不能用连等号与原方程相连。

(2)几个常数项也是同类项,移项时应该把它们放到一起。

(3)移项时把某项改变符号后移到等式的另一边,而不是等式一边的两项交换位置。

(4)移项必变号,不变号不能移项。

例2:

解方程:

(1)

(2)

3.利用去分母解方程的方法

利用等式的性质2,在方程的两边同时乘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将分母去掉,把系数为分数的方程转化为系数为整数的方程。

(1)分数线具有括号的作用,分子如果是一个多项式,去掉分母后,要把分母后,要把分子放在括号里。

(2)去分母时,不能漏乘不含分母的项。

例3:

解方程

4.含小数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将小数化成整数,是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把含小数的项的分子、分母乘同一个适当的数,而不是方程所有的项都乘这个数。

小数化成整数,是对分母含小数的项的恒等变形。

例4:

解方程:

5.有关同解方程的解题方法

如果两个方程的解相同,那么我们把这两个方程称为同解方程。

已知两个一元一次方程是同解方程,求其中待定字母的取值,主要有两种常见题型,其解法有所不同。

(1)在两个同解方程中,如果只有一个方程中含有待定字母,一般先解不含待定字母的方程,再把未知数的值代入含有待定字母的方程中,求出待定字母的值。

(2)如果在两个同解方程中都含有相同的待定字母,一般是分别解两个方程,用这个待定字母分别表示两个方程的解,并建立等式,形成关于这个待定字母的方程,求出该待定字母的值。

例5:

已知方程

的解与关于

的方程

的解相同,求

的值。

一元一次方程

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

夯实基础

1.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审:

弄清题意和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2)设:

用字母表示题目中的一个未知量。

(3)找:

找出能够表示应用题全部含义的一个相等关系。

(4)列:

根据这个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5)解:

解所列的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

(6)验:

检验方程的解是否符合问题的实际意义。

(7)答:

写出答案。

二.设未知数的几种方法

设未知数的方法有三种:

(1)直接设未知数:

题目求什么就设什么为未知数。

(2)间接设未知数:

对于一些应用题,如果直接设所求的量为未知数,可能不容易列方程,这时可以间接地设一个或几个与所求的量有关系的量作为未知数,进而求出所求的量。

(3)设辅助未知数:

如果前两种方法都行不通,便可设某个量为辅助未知数,辅助未知数仅作为题目中量与量之间关系的一种桥梁,一般情况下,解方程时不需要求出这个量。

温馨提示

①采用直接设未知数的方法,原则是使分析条件更方便,列方程更简单,这样比较容易得到方程,同时还要兼顾所得到的方程求解时难易。

直接设未知数,好处是容易选取未知数,而且在解方程时可以直接得到问题的解。

②如果题目里涉及的几个量存在某种数量关系或某种比例关系,多采用间接设未知数的方法,间接设未知数是在直接设未知数、分析条件或列方程感到困难的时候才采取的方法。

其优点是列出方程和解方程的过程都比较容易。

③如果应用题涉及的量较多,各量之间的关系又不明显,若能设立适当的辅助未知数,把不明显的关系表示出来,就可以顺利地列出方程或方程组。

例1:

通讯员原计划5h从甲地到乙地,因为任务紧急,他每小时比原计划快3km,结果提前1h到达,求甲、乙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