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168158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6.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最新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最新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最新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最新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docx

《最新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docx

最新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互相网对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研究

引言

网络将是新世纪生活的中心,它带来了生活、工作、学习方式的大变革。

可是,就在网络悄悄走进我们身边的时候,我们对网络作用的认识似乎还是模糊不清。

网络的开放性和方便性、内容的多样性和广泛性,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学习空间,大大拓宽了青少年的求知途径,有助于青少年开阔视野、促进学业;网络可以为青少年提供一种自由、轻松、没有压力的学习环境,有助于青少年培养和发挥创新能力;网络是一个广阔空间,存在着许多新鲜和未知的事物,有助于开发青少年的潜力。

但是,网上信息泛滥可能造成青少年信仰的缺失或价值观的多元化,影响青少年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互联网上信息接受和传播的隐蔽性,有可能引起青少年道德意识弱化、社会责任感下降;网络交流的隐藏性、无约束性,极容易使青少年做出一些违反常规的事情,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那么对我们现代教育工作者有怎样的启示和要求,在信息化的大环境下,多方面分析互联网的利与弊,关爱青少年的健康的成长。

一、网络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积极影响

网络的开放性和方便性、内容的多样性和广泛性,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学习空间,大大拓展了青少年的求知途径,有助于青少年开阔视野、促进学业;网络可以为青少年提供一种自由、轻松、没有压力的学习环境,有助于青少年培养和发挥创新能力;网络是一个广阔空间,存在着许多新鲜和未知的事物,有助于开发青少年的潜力。

网络为青少年不良情绪的宣泄提供了相对宽松的环境,教育工作者也可以通过网上聊天有效地帮助青少年解除烦恼和疑惑;网络为青少年掌握心理健康知识,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自测,心理咨询;网络使青少年的各方面的个性特质都能得到更充分的尊重与满足,有助于青少年良好个性的发展。

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信息传递的快捷,有助于启发和引导青少年培养和形成学习、效率、平等、开放等现代观念;网络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有助于青少年扩大交往的范围;网上人际交往方式和社会关系的建立为青少年在现实社会中进行社会交往提供了空间;网络还为青少年的社会化提供了练兵场,有助于促进青少年的社会化。

(一)可以开阔视野。

并且可以充实头脑,网络既是一个信息的宝库,也是一个信息的集中地,各种信息混杂,包罗万象、新奇、而又有趣味性,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的宣传论调、文化思想等,只要留心就可以学到许多学校里学不到的知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因特网信息量大,信息交流速度快,自由度强,实现了全球信息共享,青少年在网上可以随意获得自己的需求,在网上浏览世界,认识世界,了解世界最新的新闻信息,科技动态,青少年在网上交流、交友的自由化,使青少年交往的领域空前地宽广,极大地开阔了青少年的视野,给青少年学习、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和乐趣。

(二)可以加强对外交流。

部分学生的缺点就是缺乏信心,不敢与外界对话、交流。

现在有了互联网,他们可以彻底克服这个心理障碍,并且在对外交流的过程当中,又开阔了自己的视野。

网络创造了一个虚拟的新世界,在这个新世界里,每一名成员可以超越时空的制约,十分方便地与相识或不相识的人进行联系和交流,讨论共同感兴趣的话题,由于网络交流的“虚拟”性,避免了人们直面交流时的摩擦与伤害,从而为人们情感需求的满足和信息获取提供了崭新的交流场所。

青少年上网可以进一步扩展青少年对外交流的时空领域,实现交流、交友的自由化。

(三)可以促进青少年个性化发展。

消除心理障碍,可以没有顾忌地向网友倾诉心事,减轻课业负担所造成的心理压力;可以在各个BBS里张贴自己对各种问题的看法和见解,一来可以锻炼文笔,二来觉得很有成就感;可以提高自己某项业余爱好的水平;自己动手做主页正成为时尚,把自己喜爱的图片资料传上去,开一个讨论区,发一些贴子,和大家交流,在掌握了电脑软件的运用同时自己做版主的感觉真的很棒,有利于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四)网络有利于青少年形成新的思维方式。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关键时期,是思维的成长时期,未来工作的成就、对事物的认识、思想品质的塑造乃至生活的幸福与否,都取决于此时的思维发展。

青少年时期是生理和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心理冲突和情绪行为问题的高发阶段,对思维的形成有重大的影响。

传统的思维方式是一种线性思维。

网络的发展,对传统的思维是一种超越和挑战。

它是一种跳跃式、非线性的思维方式。

网络时代的这种思维方式改变了传统思维所固有的较狭隘、死板的弊端,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五)可以促进中学生的学业。

网络世界资源共享,它就像一个聚宝盆,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富金山",谁勤于在这座金山上耕耘劳动,谁就会有所得。

你可以从中最快地查找学习资料,可以学更多课堂外的知识,并灵活地运用课内知识,促进思维的发展,培养中学生的创造力。

上网还可超越时空和经济的制约,在网上接受名校的教育,有什么问题,你也尽可以随时通过E-mail请求老师的指导。

而且互联网上的交互式学习、丰富的三维图形展示、语言解说等多媒体内容,使得学习变得轻松、有趣,这是任何教科书都不可能具备的。

青少年的本职任务是学习,网络的远程教育会给青少年带来无穷的益处。

普通的中学生学习知识只能够局限于自己的学校和一些课外书籍,传授知识的老师始终只有几个,但如果上了网,学生就可以在一个个内容丰富、名师坐堂的网站中任意翱翔,“有问必答”、“题库”、“专题讲座”、“考前辅导”...一个个分类细致合理的栏目让学生的学习成绩突飞猛进;普通的中学生做题只能做些参考书或数量有限的卷子,如果上了网,网上各种试卷和典型题目应有尽有,学生就可以任意选择。

(六)可以掌握最新的教育动态。

中学生们特别是高中生可以利用网络了解最新的教育动态,因为这几年的高考还在改革探索之中,每年几乎都会出台许多新措施。

而平时好些学生不大关心电视和报纸上的新闻,只一味地埋头书海,因此可从网上查询与教育相关的新闻以此来调整复习重点,适应高考新举措。

二、网络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不良影响

网络有可能影响青少年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网上信息接收和传播的隐蔽性,有可能引起青少年道德意识减弱、社会责任感下降;网络交流的隐弊性、无约束性,极容易使青少年做出一些违反常规的事情。

长时间连续上网会造成情绪低落、眼花、双手颤抖、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焦躁不安、失眠、有的甚至自杀;不良的上网环境也会损害青少年的身体健康。

(一)互联网的开放性和自由性,极易导致青少年道德意识的混乱

互联网上没有国界,没有政府,没有法律法规限制,它是一个无限开放的自由空间。

在这个空间里,任何人可以为所欲为,不受任何限制。

这种开放性和自由性极易使青少年接触到一些“垃圾”信息,特别是一些对青少年成长不利的黄色、暴力信息。

某些色情网站为了增加浏览人数,还用一些十分美妙的名字引人误入陷阱。

青少年正处于青春发育期,性生理迅速发育和成熟,而性心理还处于发展阶段。

一方面他们对自身生理变化充满疑惑,对性知识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另一方面,社会、学校、家庭一般对此讳莫如深,甚至讥笑、训斥、严厉压制男女之间的交际,这反而强化了他们对性的好奇。

而网上不健康的宣传方式,就诱发他们获取一些不健康的性知识,产生不健康的性心理和行为。

这不仅影响学习,而且损害身心健康,甚至造成道德意识混乱,道德行为失范。

(二)互联网的虚拟性和交互性,容易导致青少年心理问题的产生

互联网将各个站点连接在一起,形成所谓的网络社会或虚拟世界。

在这个虚拟的世界里,交往平等而随意,令中学生们留恋忘返。

对网络的过分迷恋,也导致了一些心理问题的出现。

1.孤独、抑郁、冷漠

上网会引发青少年网络孤独症,人际情感淡漠,对现实社会产生不认可甚至逃避的心理,中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迅速发展的时期,独立性、自主性逐渐增强,内心世界日趋复杂,不轻易把内心感受表达出来,心理有一定的闭锁性,心理话不愿向父母、老师说。

而他们的友谊需要又是极为强烈的,但由于人际交往能力相对较弱,容易出现一些人际矛盾。

他们常常觉得和家长、老师、同学有隔阂,苦闷无处诉说。

同时,生活中家长、老师的教导,又令他们感到没有获得真正的独立自主。

而网络交流的平等、自由,使他们可以以任何身份出现,扮演自己渴望的角色;可以尽情表达自己的内心思想和情感,不必在意别人的批评和训斥;可以任意选择对话的“朋友”,不必担心失去朋友或得罪他人。

因此,一些中学生沉溺于网际交流,沉溺于网络虚拟世界里,渐渐淡漠了现实生活、现实的人际交流,以致脱离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集体活动。

久而久之,人际情感淡漠,社会适应能力降低,产生抑郁、孤独的心理,与现实社会格格不入。

2.网恋带来的后遗症

网恋会引发青少年的感情纠葛,导致各种情感问题;上网时间过长,还会导致网络成瘾,使青少年变得孤独、敏感、忧郁、警觉、不服从社会规范,甚至出现精神障碍、自杀等情况。

互联网给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于是“网恋”便悄然兴起了。

这种飘忽不定颇具浪漫的情感也令许多青少年心驰神往。

尤其是女中学生,她们发育较男生快,对异性的感情萌芽较早,情感丰富却又难以驾驭,渴望交往又有较强的闭锁性。

多数女生对现实中异性产生好感却羞于表达出来,于是情感的压抑就使她们易从网上寻求渲泄,以此找到精神的安慰和寄托。

一旦在网上遇到与现实中暗恋对象有某些共同点的网上朋友,就易把网上朋友当成生活中的迷恋对象。

另外,青春期女生富于幻想,带有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

她们崇拜浪漫主义的恋爱,常向往像电影、电视、文学作品中富于浪漫的情感,而网络交流的特点便迎合了她们的这一心理。

因此,她们极易受到暗示,把网上朋友看成是精神恋人,试图从他们那里得到关心和爱护,以此使心灵得到寄托和慰藉。

一旦网上恋人消失或无故中断联系,便会意志消沉、萎靡不振,陷入单相思境地,严重者甚至产生抑郁症或精神崩溃。

3.产生游戏成瘾症

一些15—20岁的青少年,由于精力旺盛,过剩精力无处排遣,于是迷恋于极富刺激性的网上游戏。

他们常到街头网吧聚从联机游戏,废寝忘食,完全沉迷于游戏世界。

这样完全脱离现实生活,严重影响了身心发展,个别青少年甚至混淆游戏世界和现实社会,走向犯罪道路。

互联网的隐蔽性和难以监控性,极易造成网上不道德行为和犯罪行为的增多。

网络技术使人们的身份变成电脑上的一串字符,任何人都可以随便用不同的名字、性别、年龄与人交流而不会被觉察,不必担心因泄漏自己的隐私或秘密而失面子或危及自身利益。

通常有一句话,“在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正说明了这一点。

网络的这种隐蔽性,造成管理上难以控制,使一些人为所欲为。

青少年本身自制力和责任感比较弱,这种隐蔽空间极易诱惑他们产生不道德行为和犯罪行为。

他们或者在网上发布虚假信息,恶意中伤他人;或者非法进入个人网络,窃取他人信息;或者制造电脑病毒,引起整个系统瘫痪。

三、网络对青少年影响的对策与分析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网络正在飞速地向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蔓延,其种种弊端也因而日渐突出,然而,面对网络对青少年的消极影响,我们既不能视之为“洪水猛兽”而惊慌失措,也不能等闲对待,听之任之。

网络是高科技的产物,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其本身无所谓好坏,关键在于我们怎样去看待它,如何去使用它,充分利用网络这一独特的教育资源,加强防范机制,做到趋利避害。

(一)对青少年触网的归因分析

网吧、网络对青少年造成的消极影响是多种原因造成的必然结果,其中固然有网吧、网络本身不够完善的因素,但是我们也不能因此忽略其它因素,归结起来,有以下一些原因:

1、青少年身心发展特殊阶段的原因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阶段,个体从小学进入初中、高中阶段,其身心发展起了重大的变化。

首先是出现了对其心理与行为有重要影响的两方面需要:

第一是性的成熟,使中学生性意识与性冲动出现,即出现了性的需要;第二是由于身体的全面发展,使中学生产生了成人感,出现了强烈的独立性需要。

这些身心发展特点就势必导致了他们容易受网上不良信息的干扰。

2、网吧、网络本身的原因

互联网具有全球性、互动性、信息资源及表现形式丰富和使用方便等特点,这为以营利为目的的色情服务业提供了难得的营业场所。

这些网站为吸引顾客,往往在主页上张贴色情图片,使任何在网上冲浪的人有意无意地就能看到,中学生当然也不例外。

同样,不少网吧业主为了招揽生意,对这些网页也没有采取反防范措施。

心智尚未成熟的中学生一旦接触这些内容,受到的影响可想而知。

3、家长和学校的原因

个案:

小宁,曾经是父母眼中最闪亮的一颗星星,因为整日沉迷在网络游戏里,初中毕业就已辍学,后来,对于他的一切,父母是不管不问。

除了吃饭、睡觉,其余时间都用于上网,最近因一周泡在网吧里,家人好不容易为他找到的一份工作已丢了。

医生诊断为抑郁症。

而这样的例子在社会上不在少数。

从事例上可以看出:

从不健康家庭教育中走出来的孩子,往往失去正确的人生方向,更谈不上什么人生理想,其向上的潜能往往被严重挫伤或扭曲,这样的孩子怎能不百病缠身?

抑郁常常是因为孩子受到了沉重的打击,这些打击可能来自家庭,可能来自学校。

现在的独生子女往往被家庭的爱包围着,自小没有受到过什么挫折,遇到大的打击常常一味逃避。

这样的情况父母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帮助孩子走出阴影,不离不弃。

另一方面学校、家庭和社会没有告诉他们网上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安全的,什么是危险的;什么是合法的,什么是违法的;什么是虚拟世界,什么是现实的生活;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绝对不能做的。

再就是传媒对暴力的渲染与道德、舆论对其的误导,以及来自家庭的压力和学校的应试教育等。

当今社会,家长将大量的时间放在了工作上,很少有大人陪伴的中学生便用上网来消磨时间。

学校作为中学生最为集中并接受教育的场所,是中学生受教育中的最重要一环。

但是有的学校忽视对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忽视我们的传统教育往往回避的青春期教育问题,导致中学生缺乏正确的引导和网络道德意识。

然而面对迅速发展的计算机和网络,很多父母感到陌生、吃力,甚至还有些畏难和恐惧。

因为不了解电脑和网络,所以许多家长提出了“网络对孩子有益还是有害”这样的问题,实际上,这个问题如同问“吃药对孩子有益还是有害”是一样的。

孩子需不需要吃药、吃什么药、吃多少药要由医生根据孩子的年龄、病情以及其它相关条件来决定。

同样,网络对孩子是有益还是有害,也要由许多相关条件来决定。

如孩子的性别、年龄、家庭经济状况、父母受教育程度、家庭关系、家长对网络的了解情况、孩子的伙伴关系、社会关系、学校、老师对网络的态度等等。

研究表明,网络对孩子产生的影响情况与这些方面的条件密切相关,如果一个家庭中,父母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关系和睦、父母对网络有较深了解并与孩子有良好沟通习惯,那么,孩子与网络大都能建立健康、良性的互动关系,否则,孩子就比较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侵害。

4.社会原因

在“××亲密接触”的聊天室,首先印入眼帘的是各种稀奇古怪、五花八门的用户名。

可以看到的聊天内容中,经常出现“找某某地方的小姐或女士”字样,甚至带有挑逗、淫秽内容的文字出现,而在这个聊天室的人数近200人。

应该说大多数上网聊天的人是出于善意的,内容也是健康的,但置身于这样一种被一部分人搞得乌烟瘴气的环境中,确实需要增强自身的辨别是非能力,自觉抵御不良风气的侵蚀,更不能贪恋其中,不能自拔,最终成了犯罪分子追寻的“猎物”

目前网吧经营竞争激烈,致使一些业户出于盈利目的,不顾法律和道德,投学生所好,专搞不正当竞争。

例如:

2006年2月22日《南国都市报》报道的海口一家位于海甸岛海甸三东路人民东里118号的黑网吧,无任何证照经营,门口装摄像头,网吧的人可以从楼上监控到要进楼的人。

如果是來上网的孩子,他们將立刻松开大门上方吊着钥匙的绳子,这样孩子们就可以自己取到钥匙來开铁门。

类似的黑网吧应该还不少,这就给相关管理部门的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阻碍。

同时通信、公安、文化和工商在对网吧的管理上,还不够和谐一致,“三证”不全的网吧还大量存在。

防范措施和监管制度仍滞后于网络技术的发展。

(二)对青少年触网的对策分析

面对网络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绝不能“因噎废食”,更不能坐等事态的自然发展,而必须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尽可能地将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毋庸质疑,这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各个层面的不懈努力和共同协作。

为此,要坚持宏观导向和微观建管并举、宣传教育和技术监控并举、德治和法治并举、网上交流与网下社会实践并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

1、加强对青少年利用网络的引导和监督

强化对青少年的教育引导,培养良好的上网习惯,是防止青少年在网络中“迷途”的根本保证。

首先,要针对青少年在上网中遇到的问题,重点是实行“3W”(即为什么上网(why)、如何利用网络(how)、什么时候上网(when))引导,引导青少年正确对待上网、正确对待网上信息,培养良好的上网习惯。

其次,要积极发挥家长、学校、社会、政府各层面的综合引导作用,形成贯穿各个层级、覆盖各个领域的强大合力。

家长和教师应当与青少年一起制订上网规则(比如不得透露个人信息等),分析上网的利弊,并以身作则,坚决不做有违文明和道德规范的网上活动,同时,也要做好青少年上网活动的疏导工作,如提出完成课业、功课及格才能上网等要求,限定他们的上网时间,向他们推荐健康、文明、有益有趣的网站,采用一些技术手段(如设置密码)使他们只能上指定的网站等,还要经常监督他们的上网时间和上网内容,党他们参与不健康、不文明的网上活动时及时指出其危害性,并坚决制止。

大众传播媒体应在普及网络知识的针对性、系统性上下功夫,在传授网络知识的同时,告诉青少年如何理解、选择、利用和处理网上信息和娱乐资源。

政府应巧妙运用行政、经济、市场、法律等手段和自身调用资源的优势,强化对青少年利用网络的管理和调控。

再次,要注意引导的方式方法,尊重青少年的自主意识,“疏”和“堵”有机结合,正面激励与批评教育相结合,灌输教育与暗示诱导相结合,寓理于事、寓教于乐、寓教于无形。

2、加强对网络的监测和管理

网络环境既要宽松自由,又要规范有序,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同时负面影响减少到最低点,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因此,必须加强对网络的监管。

首先,必须进行建立广泛的认证制度,使网络行为者身份可查询。

改进网络服务器,使其具有对访问者的IP、访问TIME和操作DO记录的功能,形成“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的客观条件。

其次,要建立完善的网络管理体系。

为此,一要建立专门的网络检查机构;二要明确各级各类主体的监管职责:

国家专门机构对各大门户网站或商业网站进行监管,各大门户网站或商业网站对自己旗下的ISP服务商和个人主页进行监管,ISP服务商对各接入点(如网吧等)进行监管,各接入点对上网者进行监管,公安部门对进口信息从国家安全角度进行层层把关;三要发动社会力量来加强管理;四要以技术措施为保证。

3、加强网络道德建设

人类文明自开始以来,如果没有道德约束,互联网就会成为潘多拉盒子,诱发和滋生出比现实社会更严重的邪恶和犯罪,最终危害人类自己。

首先,要构建网络道德规范。

互联网是一个世界性的事物,因此,我们在研究提出自己的网络道德规范是,可以而且应当认真研究借鉴国际发达国家的成果。

同时,也要结合时代发展需要,结合我国国情,融合我国的传统美德。

网络是一种新生事物,还不是很完善,有待发展。

因此,社会各界应进一步加强对网络道德规范的研究和探讨。

其次,加强对网络道德的宣传教育。

道德往往要在教育过程中才能转化为人们的自觉行为,网络道德也不例外。

关注、宣传网络道德,是目前大众媒体和学校德育的重要任务。

4、推进网络的法治化

无“法”则无“天”。

道德风尚的形成,要靠教育,也要靠法制。

要尽快把网络文明纳入法制轨道,实行以法治网。

首先,要加快立法的步伐。

针对外国网络立法的现状和不足,借鉴国外网络立法的内容和形式,今后我国网络立法的重点应该是:

一方面修改现行法律,使之适用于网络信息犯罪;另一方面又制定新的信息犯罪法规。

应该尽快制定专门的《信息法》,还要建立一套保护青少年隐私权和禁止色情资讯的规范法。

为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在加强网络法制化工作时,既要预防青少年网络犯罪,又要保护青少年不受网络犯罪的侵害。

通过调查发现,青少年对网络法律法规缺乏了解,法律意识淡薄。

知法才能更好地守法。

因此,应该加大对法律的宣传。

为此,一要为相关法制部门培训专门网络人才,提高执法人员的执法能力和水平;二要增加执法人员的数量;三要加大惩处的力度。

5、丰富青少年的课外文体活动

对正处于身心发育阶段的青少年来说,网络外的生活尤其重要。

因此,我们必须注意网上育人与网下教育的有机结合,促进青少年整体素质的提高。

为此,一要大力加强青少年活动场所的建设,二要积极引导青少年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特别是中学生的课余时间和周末怎么安排是值得每一位家长和老师关注的问题,社会有没有相应的场所可以针对性地为学生们开放?

怎样才能使学生们不会一到周末就觉得无聊,没地方玩?

没有适合学生们玩耍的场所,面对这么多的充满诱惑力的成人游乐场所,自制力较差的学生们怎能抵制这样的诱惑,

此外,青少年也应该注意规范自身行为,自觉遵守互联网道德规范,自觉抵制不良网络信息的侵蚀。

青少年要学会自尊、自制,不要沉浸于网上聊天、游戏等虚拟世界,不浏览、制作、转播不健康信息,不使用侮辱、谩骂语言聊天,不轻易和不曾相识的网友约会,尽量看一些和自己的日常学习生活有益的东西并且一定要注意保持自制力;在上网之前,最好能拟个小计划,把要做的事情先写下来,一件一件的去做。

青少年还应在学校和家长的教育下,在感性理性认识相结合中学生五个拒绝:

一是拒绝不健康心理的形成;二是拒绝网络侵害;三是拒绝不良癖好、不良行为;四是拒绝黄色、暴力的毒害;五是拒绝进入未成年人不应该进入的网吧。

“中国帮助未成年人戒除网瘾第一人”陶宏开曾说过:

“电脑是一种工具,是给我们用的,而不是玩的;学会用的人是聪明人,只会玩的人则是愚蠢的.”

总之,面对网络科技的汹涌到来,规范网吧、网络建设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各部门始终要保持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高度责任心和事业心,真正地去关心他们、爱护他们,时时处处为他们着想,并协同家庭、社会形成一股强大的教育“网络”,充分发挥电脑网络的优势,做到扬长避短,尽可能地减少电脑网络对青少年的消极影响,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更多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作者:

蔡炎斌《长沙大学学报》,长沙大学出版社,2006年,2006年版。

作者:

邓如陵《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心理分析及对策》,《网络与人文研究》2006年第25期。

作者:

王小晔,崔丽娟《心理科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2003年版。

作者:

崔丽娟,赵鑫,吴明证,徐爱红《心理科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2006年版。

作者:

吴敏倩《南国都市报》,南国都市报出版社,2006年,2006.年2月22日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