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市武邑中学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158057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11.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衡水市武邑中学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河北省衡水市武邑中学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河北省衡水市武邑中学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河北省衡水市武邑中学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河北省衡水市武邑中学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衡水市武邑中学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

《河北省衡水市武邑中学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衡水市武邑中学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北省衡水市武邑中学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x

河北省衡水市武邑中学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河北省衡水市武邑中学【最新】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长期挑食、偏食不利于中学生的健康,每天的食物必须注意合理搭配。

下列食物中富含维生素的是()

A.西红柿B.鱼C.米饭D.鸡蛋

2.无铅汽油一般是加入甲基叔丁基醚(CH3OC(CH3)3)作为高辛烷值组分。

下列关于甲基叔丁基醚叙述错误的是

A.甲基叔丁基醚属于有机物

B.甲基叔丁基醚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8

C.甲基叔丁基醚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68.2%

D.甲基叔丁基醚是由5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3.下列实验操作中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A.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再将导管从水槽中移出

B.检验某固体粉末是否是碳酸盐时,先向试管中加入稀盐酸,再加入固体粉末

C.进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时,先通入一段时间一氧化碳,再加热氧化铁

D.检查气密性时,塞紧连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先用手握住试管,再将导管插入水中

4.图是恒温下模拟海水晒盐过程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四杯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小的是甲

B.四杯溶液中丙和丁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四杯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丙一定大于乙

D.四杯溶液中溶质海盐的溶解度相同

5.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图所示的关系

下列对概念间的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包含关系

B.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包含关系

C.单质与化合物属于交叉关系

D.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并列关系

6.在“宏观﹣微观”之间建立联系,是学习化学学科必备的思维方式,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B.反应生成丙、丁分子个数比为3:

1

C.参加反应的甲、乙的质量比为60:

224

D.该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7.正确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下列图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量取液体

B.加热液体

C.滴加液体

D.点酒精灯

8.如图是电解水的简易实验装置,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a、b分别是电源的正极、负极

B.在水中加入少许烧碱,能增强导电性

C.电解水实验表明,水由2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构成

D.目前通过电解水获得氢能,成本高、效率低

9.对比分析不同物质的共性与差异是学习化学的有效方法。

下列关于CO2和CO的各项对比,有错误的是()

选项

共性

差异性

A

均由分子构成

分子的种类不同

B

均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元素的质量比不同

C

均能与水化合

化合时现象不同

D

常温下均是无色气体

相同条件下气体的密度不同

A.AB.BC.CD.D

10.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

A.“新物质”就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

B.“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质

C.“新物质”就是在组成元素上与变化前的物质完全不同的物质

D.“新物质”就是在分子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

二、填空题

11.氢能源汽车为新型“环保”汽车。

(1)氢能属于___(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2)氢能目前还不能被广泛使用的原因是___。

(3)现有一轿车由A地行驶到B地,需要汽油15kg。

如果该车以氢气为燃料代替汽油且燃料完全燃烧,行驶相同的路程,需要氢气___kg(设轿车用不同燃料的效率相同,汽油的热值:

4.6×107J/kg,氢气的热值:

14×108J/kg,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三、实验题

12.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一组“吹气球”实验,两套装置如图所示:

(1)向甲装置的a中加水会看到气球胀大,一段时间内气球大小没有变化,此现象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请分析气球胀大的原因___;

(2)若乙装置锥形瓶中的固体为NaOH,分液漏斗中的液体为水,则使气球胀大的主要原因是___;

(3)若乙装置中固体与液体反应生成O2使气球胀大,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四、简答题

13.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请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明矾可用于净水,是因为明矾溶于水生成的胶状物可以___悬浮于水中的杂质,使之从水中沉降出来,日常生活中常用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2)甲醛(CH3OH)有毒,误饮可使眼睛失明,甚至死亡,最新研究证明,用氨气(NH3)处理含有甲醛的工业废水,可使其转变成无毒的物质,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CH3OH+12O2+6NH3═3X+5CO2+19H2O,则X的化学式为___。

(3)丙烷(C3H8)是家用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之一,它和甲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物相同,请写出丙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

(4)鉴别黄铜和黄金有多种方法,用灼烧法鉴别产生的现象及结论是___。

五、科学探究题

14.根据下列实验回答问题:

(1)某化学兴趣小组欲配制49g20%的稀硫酸来进行实验,他们需要用到98%的浓硫酸的质量是___g。

(2)如图A所示,把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贴上标签,则标签上的空白处应填写的是___。

(3)图B是稀释浓硫酸的操作,玻璃棒的作用是___。

(4)图C是验证银(Ag)、铂(Pt)、钯(Pd)三种金属的活动顺序,一段时间后取出,发现只有银戒指表面有明显变化,通过该实验判断,银、铂、钯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顺序为___,其中发生反应的基本类型为___。

15.为了探究相同条件下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某兴趣小组同学进行如下实验。

(提示:

本实验汽油与碘均不发生化学反应)

实验:

碘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实验根据实验操作图示回答相关问题。

实验操作图示

实验结论或解释

(1)由图2所示现象可知:

碘___

(选填“不”、“微”、或“易”)溶于水

(2)图3所示试管中液体分层。

上层紫红色溶液的名称是___。

说明碘在汽油中的溶解性比在水中___(选填“强”或“弱”)

(反思与应用)

(3)①碘易溶于酒精。

若实验中汽油用酒精代替,振荡后静置,最终所得液体___(选填“分层”或“不分层”)。

②“从稀碘水巾提取碘”是“海带提碘”工艺巾的一个重要步骤,其原理类似实验中第二步操作。

工业实际生产时使用其他挥发性液体代替汽油,这种挥发性液体必须具备的条件是___。

16.石家庄28中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学习九年级《化学》下册中的资料卡片“石笋和钟乳石的形成”时,发现难溶于水的碳酸钙当遇到溶有二氧化碳的水时,会反应生成溶解性较大的碳酸氢钙:

CaCO3+CO2+H2O=Ca(HCO3)2,联想到实验室中澄清石灰水与二氧化碳反应会生成碳酸钙:

Ca(OH)2+CO2=CaCO3↓+H2O,对长时间向碱溶液中通入CO2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组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提出问题)一定量CO2与NaOH溶液反应后的溶质组成是什么?

(查阅资料)

(1)通入少量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

(2)通入过量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CO2+H2O=2NaHCO3。

(3)碳酸氢盐都是可溶于水的,BaCO3难溶于水。

(4)碳酸氢钠溶液呈碱性。

(提出猜想)

(1)溶质为NaOH和Na2CO3;

(2)溶质为Na2CO3;(3)溶质为___(填化学式);(4)溶质为NaHCO3。

(设计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用玻璃棒蘸取反应后溶液,滴在pH试纸上

pH=9

该溶液显碱性

(2)取反应后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过

量的___溶液

有___生成

猜想(4)不成立

(3)取步骤

(2)中的上层清液,滴入稀盐酸

有气泡冒出

猜想

(1)和

(2)

不成立

(得出结论)猜想(3)成立。

(讨论交流)

(1)有同学提出,实验步骤

(1)是多余的,你认为该实验设计是否需要,___(填“需要”或“不需要”)。

(2)同学们又一次把目光投向了教材,发现遇热或压强变小时:

Ca(HCO3)2=CaCO3↓+CO2↑+H2O,纷纷提出,干粉灭火器中用NaHCO3灭火的反应原理与之相似,试写出NaHCO3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__。

(反思应用)同学们回忆起实验室检验二氧化碳的情景,心想:

如果向澄清石灰水中不断通入二氧化碳,会看到怎样的现象呢?

请你描述一下:

___。

六、推断题

17.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由氢、碳、氧、钙、铁五种元素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

已知A是一种红色固体,D是可供给呼吸的气体,A、B、E、F都是氧化物,G由三种元素组成,物质之间的相互反应及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表示转化关系,“﹣”表示能相互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或反应条件已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物质B化学式:

B___。

(2)发生反应C→A的条件是___。

(3)写出E﹣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

(4)D→F的反应有多个,请写出其中一个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

七、计算题

18.侯氏制碱法生产的碳酸钠中常含有少量的氯化钠。

现有碳酸钠和氯化钠的混合物样品12.5g,将其放入干净的烧杯中,加入100g水,使其完全溶解。

向所得溶液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B点时,烧杯中溶液里存在的阳离子为_____(填写离子符号)。

(2)在碳酸钠和氯化钠的混合物样品中,含碳酸钠的质量为_____(结果精确至0.1g)。

(3)A点时,求此温度下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写出具体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至0.1%)。

参考答案

1.A

【详解】

A、西红柿中富含维生素,故选项正确。

B、鱼中富含蛋白质,故选项错误。

C、米饭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故选项错误。

D、鸡蛋中富含蛋白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A。

2.D

【解析】

A、甲基叔丁基醚【CH3OC(CH3)3】属含碳的化合物,属有机物范畴,正确.

B、甲基叔丁基醚【CH3OC(CH3)3】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2×5)+12+16=88,正确.

C、碳元素的质量分数=12×5÷88×100%=68.2%,正确.

D、甲基叔丁基醚是由甲基叔丁基醚分子构成,应该强调每个甲基叔丁基醚分子是由5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错误.

故选D

3.C

【解析】

试题分析:

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结束时先将导管从水槽中移出,再熄灭酒精灯,否则水槽中的水会倒流,导致试管破裂;检验某固体粉末是否是碳酸盐时,先向试管中加入固体粉末,再加入稀盐酸,即先加固体,再加液体;进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时,先通入一段时间一氧化碳,再加热氧化铁,防止一氧化碳与氧气混合加热导致爆炸;检查气密性时,塞紧连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先将导管插入水中,再用手握住试管。

选C。

考点:

基本实验操作中的先后顺序。

点评:

只有按照规范的实验操作做实验,才能保证实验的成功和安全。

4.C

【详解】

A.由图示可知,将甲溶液逐渐蒸发水依次得到乙溶液、丙溶液、丁溶液,甲乙中溶质相同,甲中的溶剂最多,丙、丁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所以甲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最小,故正确;

B.

,丙、丁烧杯中的溶液均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丁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丙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正确;

C.乙烧杯中的溶液可能是恰好饱和的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若是恰好饱和的溶液,则与丙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错误;

D.影响某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的因素为温度,恒温下模拟海水晒盐过程,温度不变,食盐的溶解度不变,故正确。

故选C。

5.B

【详解】

A.物质按含有物质种类的多少可分为纯净物与混合物,是并列关系,故此选项错误。

B.化合物有多种元素组成,其中氧化物是含有氧元素和另外一种元素的化合物,是包含关系,故此选项正确。

C.纯净物按元素的含有情况可分为化合物与单质,故是并列关系,故此选项错误。

D.有些氧化反应是化合反应,如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有些氧化反应不是化合反应,如蜡烛与氧气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交叉关系。

故选:

B。

6.C

【详解】

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C2H6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C2H6+7O2

6H2O+4CO2;

A、由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中反应物中是两种,不属于分解反应,故错误;

B、由方程式可知,反应生成丙、丁分子个数比为6:

4=3:

2,故错误;

C、由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乙的质量比为[2×(12×2+1×6)]:

[7×(16×2)]=60:

224,故正确;

D、该反应前氧气为单质,氧元素的化合价为0,反应后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故错误。

故选C。

7.A

【详解】

A、量筒读数时,使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相平,故操作正确;

B、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内液体的量不要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且不能把大拇指按在短柄上,以免造成试管脱落,故操作错误;

C、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要悬空在容器口的正上方,不能伸入试管内部更不能靠到容器壁,故操作错误;

D、酒精灯应该用火柴点燃,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以防着火,故操作错误。

故选A。

8.C

【解析】

电解水实验结论:

负氢正氧,氧一氢二。

A、a,b分别是电源的正极、负极,正确;B、在水中加入少许烧碱,能增强导电性,正确;C、电解水实验表明,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说法错误;D、目前通过电解水获得氢能,成本高、效率低,正确;故选:

C。

9.C

【详解】

A、二氧化碳、一氧化碳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二者的分子分别是CO2、CO,不相同,正确;

B、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两种物质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元素的质量比前者是12:

32=3:

8,后者是12:

16=3:

4,二者不同,正确;

C、二氧化碳是酸性氧化物,可以与水反应产生碳酸,而一氧化碳不能与水发生反应,错误;

D、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在常温下均是无色气体,由于他们的相对分子质量不同,所以相同条件下气体的密度不同,正确。

故选C。

10.D

【详解】

A、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质也可能属于化学反应中的“新物质”,例如对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来说,水是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质,属于该反应生成的“新物质”,故A不正确;

B、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变化可能是物理变化,如冰雪融化过程中水的状态发生改变,但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故B不正确;

C、决定物质种类的是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元素相同也可能是新物质,例如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过氧化氢和水的组成元素相同,但是它们属于不同的物质,故C不正确;

D、化学变化中生成的新物质是相对于反应物来说的,即生成了与反应物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故D正确。

故选D。

11.可再生制取成本高,储存和运输存在困难4.9

【详解】

(1)氢气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制取,如电解水、活泼金属与酸反应等,氢能属于可再生能源;

(2)目前掌握的比较成熟的制氢的方法是电解水,需要消耗电能,所以成本高,氢气易燃不易贮存,氢能目前还不能被广泛使用的原因是制取成本高,储存和运输存在困难;

(3)设需要氢气的质量为x,则

15kg×4.6×107J/kg=x×1.4×108J/kg

x≈4.9kg

12.加入的水占据了锥形瓶内的空间,使锥形瓶中压强增大,气球膨胀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锥形瓶内空气受热膨胀,使气球胀大2H2O2

2H2O+O2↑

【详解】

(1)向a中加水会看到气球胀大,一段时间内气球大小没有变化,说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因为加入的水占据了锥形瓶内的空间,使锥形瓶中压强增大,气球膨胀;

(2)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锥形瓶内空气受热膨胀,使气球胀大;

(3)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能分解生成水和氧气,使气球胀大,化学方程式为:

2H2O2

2H2O+O2↑。

13.吸附加热煮沸N2C3H8+5O2

3CO2+4H2O将样品灼烧,表面变黑色的是黄铜,不变色的是黄金

【解析】

【详解】

(1)明矾可用于净水,是因为明矾溶于水生成的胶状物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悬浮于水中的杂质,使之从水中沉降出来;由于加热煮沸能减少水中钙、镁化合物的含量,日常生活中常用加热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2)在5CH3OH+12O2+6NH3=3X+5CO2+19H2O中,反应前含有5个C原子,38个H原子,29个O原子,6个N原子,反应后含有5个C原子,38个H原子,29个O原子,3个X分子,故一个X分子中含有2个氮原子,其化学式为N2;

(3)由于甲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丙烷和甲烷在空气中燃烧的生成物相同,所以丙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C3H8+5O2

3CO2+4H2O;

(4)由于铜在加热时能与氧气反应生成了黑色的氧化铜,金的性质稳定灼烧时也不与氧气反应,所以鉴别黄铜和黄金用灼烧法,鉴别产生的现象及结论是:

将样品灼烧,表面变黑色的是黄铜,不变色的是黄金。

14.1020%散热,防止液滴飞溅银、钯、铂置换反应

【解析】

【详解】

(1)设需要用到98%的浓硫酸的质量为x,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则49g×20%=x×98%,x=10g;

(2)图A的标签中填上相应的内容是溶液的名称、溶质的质量分数,应填写稀硫酸、20%;

(3)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

(4)如图所示,将银、铂戒指分别放入甲、乙两烧杯中,一段时间后取出,发现只有银戒指表面有明显变化,说明银比钯活泼,钯比铂活泼;发生反应的基本类型为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置换反应。

15.微碘的汽油溶液强不分层与水不互溶,碘在这种液体中的溶解度远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

【解析】

【详解】

(1)由图2所示现象溶液为淡黄色可知碘能溶于水,对比图3可知碘并不是易溶于水,因此用微溶来描述;

(2)碘溶于汽油,因此得到的是碘的汽油溶液;根据图2和图3的对比说明碘在汽油中的溶解性比在水中强;

【反思与应用】

(3)①酒精可以和水相互溶解形成溶液,而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溶质和溶剂不会分层,因此用酒精代替汽油,就不会出现分层现象;

②对比碘在酒精和汽油中的溶解及酒精溶于水的现象,可知选择的挥发性液体必须与水相互不溶解,且碘在这种液体中的溶解度远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

这样通过明显的分层现象而得到分离提纯。

16.CO2+2NaOH=Na2CO3+H2ONa2CO3+CO2+H2O=2NaHCO3NaHCO3和Na2CO3不需要白色沉淀生成2NaHCO3

Na2CO3+CO2↑+H2O石灰水先变浑浊,后变澄清

【解析】

【详解】

[查阅资料]

(1)通入少量二氧化碳时,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2NaOH=Na2CO3+H2O;

(2)通入过量CO2,碳酸钠和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CO2+H2O=2NaHCO3;

[提出猜想]

(1)部分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时溶质为NaOH和Na2CO3;

(2)氢氧化钠恰好和二氧化碳反应时溶质为Na2CO3;

(3)部分碳酸钠和二氧化碳反应时溶质为NaHCO3和Na2CO3;

(4)碳酸钠完全和二氧化碳、水反应时溶质为NaHCO3。

故填:

NaHCO3和Na2CO3。

[设计实验]

(2)氯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和碳酸氢钠不反应。

取反应后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过量的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碳酸钠,同时除去了溶液中的碳酸钠;

(3)盐酸和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溶液中会产生气泡。

当CO2与NaOH溶液反应后的溶质为NaOH和Na2CO3时,用氯化钡除掉溶质碳酸钠后,溶液中的溶质为氯化钠和氢氧化钠,滴加盐酸时,不会产生气泡;如果溶液中的溶质为Na2CO3,除掉溶质碳酸钠后,溶液中的溶质为氯化钠,滴加盐酸时,不会产生气泡;取步骤

(2)中的上层清液,滴入稀盐酸,有气泡冒出,猜想

(1)和

(2)不成立。

[讨论交流]

(1)该实验设计不需要,这是因为NaOH和Na2CO3、NaHCO3溶液都显碱性;

(2)NaHCO3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HCO3

Na2CO3+CO2↑+H2O;

[反思应用]

如果向澄清石灰水中不断通入二氧化碳,开始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后碳酸钙和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钙,沉淀消失,液体变澄清。

17.CO与氧气、水同时接触CO2+Ca(OH)2=CaCO3↓+H2OCH4+2O2

CO2+2H2O

【详解】

根据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由氢、碳、氧、钙、铁五种元素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D是可供给呼吸的气体,所以D是氧气,A是一种红色固体,且为氧化物,故A是氧化铁,A和C可以相互转化,C会与氧气反应,所以C是铁,A是氧化铁,B会与氧气、氧化铁反应,所以B是一氧化碳,E是二氧化碳,F和氧气会相互转化,F是氧化物,所以F是水,G由三种元素组成,能与水相互转化,G能和二氧化碳反应,所以G是氢氧化钙。

(1)经过验证,推导正确,B是CO;

(2)反应C→A是铁生锈的过程,该过程的条件是铁发生缓慢氧化,条件是铁同时接触氧气、水蒸气;

(3)E﹣G反应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CO2+Ca(OH)2═CaCO3↓+H2O;

(4)D→F的反应有多个,甲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CH4+2O2

CO2+2H2O该反应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18.

(1)Na+、H+;

(2)10.6g;(3)6.5%

【详解】

根据B点时盐酸过量分析解答;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解答。

(1)由图可知,当滴入稀盐酸至B点时,加入的稀盐酸过量。

烧杯中溶液里的溶质为NaCl、HCl,故存在的阳离子为Na+、H+;

(2)由图可知,当滴入稀盐酸至A点时,加入的稀盐酸恰好与碳酸钠完全反应。

设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y,二氧化碳的质量为z。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7311744

x100g×7.3%yz

x=10.6g

y=11.7g

z=4.4g

(3)当滴入稀盐酸至A点时,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为12.5g+11.7g-10.6g=13.6g;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为100g+12.5g+100g-4.4g=208.1g;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100%=6.5%。

答:

(2)在碳酸钠和氯化钠的混合物样品中,含碳酸钠的质量为10.6g;(3)A点时,求此温度下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6.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节日庆典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