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行项目节水灌溉初步设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141780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5.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行项目节水灌溉初步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世行项目节水灌溉初步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世行项目节水灌溉初步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世行项目节水灌溉初步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世行项目节水灌溉初步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世行项目节水灌溉初步设计.docx

《世行项目节水灌溉初步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行项目节水灌溉初步设计.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世行项目节水灌溉初步设计.docx

世行项目节水灌溉初步设计

固镇县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加强灌溉农业三期王庄镇项目区

节水灌溉初步设计

一、项目提要

(一)设计依据

根据安徽省农业综合开发局农发项《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安徽省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加强灌溉农业三期项目2007年度计划的批复》文件精神、和农业开发相关政策规定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标准,结合王庄镇项目区实际以及前期编制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该项目。

(二)建设规模

项目区土地总面积14.50km2,耕地面积1.5万亩。

(三)建设地点

固镇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加强灌溉三期项目王庄镇项目区位于固镇县王庄镇西南部,西起磨盘交界,东至王南大沟;北起磨王公路,南至简马砂石路,区内辖西南行政村,现有农户1359户,农业人口5897人。

(四)主要建设内容

计划开挖疏浚中沟15条,长21.2km;小沟117条(含田头沟),长50.80km;新建大沟桥3座,中沟桥38座,小沟桥70座。

区内规划全部实行井灌,计划新打机井150眼,实施低压管灌137公顷。

计划铺设砂石道路17.54公里,构筑土路72公里。

规划组建用水者协会1处。

完成上述工程共需做土方26.0万方,砌石2181.4方,砼及钢筋砼530.7方。

需埋设PVC干管5.02(5.05公里)。

工程总投资452.88万元。

其中土方工程投资130.20万元,大、中、小沟桥投资76.92万元;机电井工程投资62.8万元,其中新打机井投资628万元;农村道路工程投资148.02万元,其中砂石路投资105.26万元,土路投资42.756万元;节水措施即低压管灌工程投资29.94万元;组建用水者协会投资5.0万元。

(五)工程效益

工程完成后,可使治理区1.5万亩耕地除涝标准达到或超过五年一遇,其中改善除涝面积1.5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5万亩,每年可节约地下水64万方。

二、项目区基本情况

(一)自然条件

1、水系

项目属怀洪新河流域。

通过治理,目前怀洪新河河道防洪标准达二十年一遇,堤防上所建穿堤涵闸排涝标准达五年一遇。

2、地形

项目区内地势均十分平坦,地面坡降在1/8000左右,地面高程在19.8-18.9米之间,基本呈北高南低缓坡降。

3、土地资源

项目区耕作土壤基本上都是砂礓黑土。

该土壤具有以下特征:

有机质含量少,肥力低,质地粘重;耕性不良,湿时泥泞,干时坚硬,难耕难耙;适耕期短,水平透水性弱(渗透系数为0.086—0.346米/昼夜),涨缩性大(自由膨胀量达43—59%,体缩量34—43%);垂直裂隙发育,土体中含有大量的裂缝,一旦结构缝消除,土壤渗透将大大下降;地下水位埋藏浅(一般1—3米,汛期仅一米左右,洼地接近地面),暴雨时地下水位陡升缓降。

根据往年调查,暴雨后只需5——20小时,地下水即可升到地面,而雨后降到地面下0.3米,需4天左右。

降至0.5米需6天以上,排水差的地方甚至需10天以上。

由于土体涨缩大,遇有干旱,土壤开裂,保水性差,土壤含水量急骤下降,造成作物干旱。

在同等降雨和自然条件相似的情况下砂礓黑土区旱涝程度比其它类型土壤重。

总之,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低,土质瘠薄,排灌条件差,是农业低产的主要原因,因此在治理区内必须搞好除涝防渍,发展灌溉,增加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促进土壤水、肥、气、热更好协调起来,才能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4、气象

治理区位于淮河北岸,属东部季风气候区,暖温带半湿润气候。

由于地处亚热带和暖温带的过渡地带,故兼有南北方过渡类型的气候特点,总的气候特征是:

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基本适中,农业气候条件优越,气候资源比较丰富,适宜于农、林、牧、副、渔大农业的发展。

降雨资源:

根据固镇县气象局资料统计,多年平均降雨880mm,雨量年际变化较大,年内分配不均,最高年份达1555mm,最低年份523mm。

年内分配春季3—5月份平均降雨量168.5mm,占全年降雨量的19.2%;夏季6—8月份平均高达467.5mm,占全年降雨量的53.1%;秋季9—11月份平均降雨量156.1mm,占17.7%;冬季12—2月份,平均降雨量68.3mm,占7.7%。

这种季节降雨的差异很容易形成“夏洪秋涝冬春旱”的状况。

热量资源:

年平均气温14.7c,平均无霜期215天。

光能资源:

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251.2小时,太阳总辐射量为121.7千卡/平方厘米。

5、水文地质

项目区属河间洪积冲积平原,根据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第一勘探队在“安徽省固镇县农田供水水文地质勘探报告”(以下简称“地质报告”)中所提供的资料,本治理区属第四纪全新统地层。

浅部(0—30米)含水层为古河道发育地带,有较厚的含水层存在,岩性为粉细砂,厚度5—8米。

6、水资源

(1)地表水资源

项目区属怀洪新河流域,但距河道均较远,无法引水灌溉。

(2)地下水资源

根据“地质报告”,项目区为中等富水区,单井出水量在每小时25~35立方米,水位降深一般7米左右(自地面以下),能满足机井抽水需要,适宜发展井灌。

从地下水的水质分析资料来看,地下水化学成分属重碳酸一钙类型的淡水,总碳化度小于1克/升;中层地下水化学成分为重碳酸一钠钾类型淡水,硫化度在0.6—1.2克/升,ph值7.2—8.2,总硬度7.4—43.4,为良好淡水,适宜于农作物灌溉。

(3)生物资源

我县临近淮河,地处暖温带的过渡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环境适宜,生物资源较为丰富。

项目区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山芋、油菜、芝麻、花生、西瓜等品种。

树木主要有洋槐、杨、柳等树种。

家畜家禽主要有牛、猪、羊、鸡、鸭、兔。

水产品主要有青、草、鲢、鲤、鲫等鱼类。

(二)水利工程现状

1、防洪除涝工程:

(1)防洪:

项目区属怀洪新河流域,通过前几年的综合治理,该河两侧防洪设施齐全,防洪标准可达二十年一遇。

(2)除涝:

外排方面,怀洪新河河道除涝标准可达到三年一遇的82%。

内排方面:

项目区主要通过隔子沟自南向北排入怀洪新河。

隔子沟排水标准达五年一遇;区内现有中沟,均实施于70年代“三一沟”网化时期,至今未进行过治理,目前沟床淤积,排水标准极低。

2、灌溉工程

随着近几年干旱日益加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深化,需水型作物越来越多,对灌溉提出了更高要求。

前已述及,项目区使用地表水均较为困难,只能靠开采地下水进行灌溉。

项目区内现有机井10眼,为群众自筹资金所建,井径50cm,井深18—20米,出水量20—30立米/小时,由于淤积严重,有效灌溉面积不足1000亩。

3、水利工程管理

由于受长期计划经济体制和管理经费缺乏的影响,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管理脱节,尤其是产权不明晰,责、权、利分离,不少工程因管理不到位造成的加速毁坏,效益衰减,严重存在“有人用、无人管、没人修”、重建轻管的被动局面。

4、水旱灾害

项目区属砂礓黑土区,旱涝灾害并存发生频繁,其产生原因是气候、土壤、地形、地貌、水文地质以及人为活动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据1950年—2004年统计资料表明,曾出现较大的洪涝灾害有28年,旱灾16年;洪涝灾害平均二年出现一次,旱灾平均三年一次,在39年内几乎年年都有不同程度的旱涝灾害。

由于出现气候的变化,有时连降暴雨,有时久旱不雨,有时旱涝交替,一年之内先旱后涝或先涝后旱,水旱灾害非常频繁。

据1965年——2003年的16年统计资料累计算,我县播种面积6442.84万亩,其中受水灾面积1047.85万亩,占播种面积的16.3%;旱灾面积626.69万亩,占播种面积的9.7%。

水灾面积是旱灾面积的1.67倍;水旱灾害面积为1674.54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26%,而且除1965年洪涝灾害和1978年的大旱无力抗御外,就是一般中下等的旱涝灾害也不能完全免除,每年都有部分耕地受到旱灾和涝灾,造成减产或绝收。

即使在风调雨顺的1981年,各种农作物得到较大幅度的增产时,也有4.67万亩受到旱灾,这些受灾的作物遭到绝收或减产的损失。

因此,旱涝灾害仍是制约我县农业发展的重要障碍之一。

从统计资料看,涝多于旱,成灾面积涝大于旱,灾害损失,涝重于旱。

在“六五”期间,由于采取了以大沟水系为单元的连片除涝配套,治理区大部分耕地进行低标准治理,沟渠大量增加,大大减轻了洪涝灾害,但缺少桥涵作用不能发挥。

由于近几年降雨不均,呈现旱情的加重,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旱灾发生,特别是1994年该地区农作物几乎达到绝收,因而干旱也成为制约当地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三)存在问题

本次治理区存在的主要问题为:

一是除涝标准低,桥梁不配套。

项目区内除大沟排水标准较高,可达五年一遇外,中小沟工程建设时间较长,毁坏严重,同时数量缺乏,无法满足及生产交通要求。

二是灌溉设施少,旱灾严重。

由于缺乏资金,区内仅有10眼机井,有效灌溉面积不足1000亩,距项目区要求差距过大,因此应增加项目区灌溉设施,提高区内灌溉能力。

三、项目总体规划

(一)规划总体思路和原则

依据治理区面上水利工程现状和农业发展的需要,为将项目区建设成高产稳产粮油棉基地,水利规划的指导思想是:

坚持统一规划,综合治理,以巩固和发展现有水利设施的效益为重点,调整水利投资结构,加强灌溉农业。

改变本项目区以往对灌溉事业投资不足和水利与农业发展不协调的状况,采用排灌结合,旱涝渍综合治理,主体工程与田间工程并重,发展灌溉与调整农业结构相结合,积极恢复发展井灌,同时大力推广先进灌溉技术,做到节能节水,高效益低成本。

本着改造中低产田,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为重点。

以提高综合效益为中心,集中连片治理,有计划、有步骤实现综合治理的目的,使项目区农业在开发中增产增收,加快致富步伐。

(二)规划目标及设计标准

1、除涝:

大、中、小沟达到五年一遇标准,即三天降雨167毫米,能及时排除地面积水,使作物不受涝。

配套建筑物采用五年一遇标准。

2、防渍:

二十天左右连续阴雨,能及时排除地表水和土壤耕作层的饱和水;地下水位控制在0.5—1.0米左右。

连续集中暴雨后地下水位三天降到地面以下0.5米。

3、灌溉:

旱作区达到75%以上保证率。

(三)、工程布局、主要建设内容及工程量

项目区水利工程的总体布局:

以改善和发展灌溉为主,完善除涝配套,疏浚和开挖中、小沟,完善桥涵配套,提高除涝防渍标准。

治理区内旱、涝、渍灾害较为严重,农业基础设施较少,排灌配套工程不齐全,水资源没能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

根据目前区内状况,为了对治理区进行高标准的涝、渍、旱综合治理,必须完善除涝配套工程,充分利用地下和地表水资源,大力发展灌溉。

只有这样才能把项目区建成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的农田。

1、基础设施建设

1.1沟渠工程

项目区的土壤是砂礓黑土,质地较粘,土体棱状结构发达。

有机质含量低,粘土物质以蒙脱为主,胀缩性大,土壤蓄水、保水及通透性能皆差,毛管性能弱,这是易产生旱涝灾害的主要原因。

从实验区测得的资料看,犁底层的垂直渗透系数约0.1米╱天,砂礓黑土遇水后膨胀速度快,在1—2小时内即可接近最大膨胀量。

降雨后土体吸收膨胀,迅速闭上土壤孔隙,加上犁底层渗透极差,雨水难以下渗,一遇暴雨及连阴雨,极易产生涝、渍灾害。

所以,建立一个完善的排水系统,是治理砂礓黑土的根本。

根据项目区内排水系统混乱,建筑物不配套等特点,按现有的排水条件,治理区主要任务是:

明确流域界线,理顺大沟水系,配齐中、小沟;全面做好桥涵配套,形成完整的排水系统,彻底解除涝渍。

(1)大沟水系总体规划布局及工程量

项目区大沟水系仍以原水系为主,不作调整,同时区内大沟排水标准均达五年一遇,本次不安排治理。

(2)中沟工程

中沟接纳小沟来水,排入大沟,起着高低分排,分段截流的作用。

原则上中沟垂直大沟、小沟,小沟平行大沟。

根据实际情况,项目区中沟大都采取东西向布置。

布置多采用梳子形,一侧进水,但考虑实际情况,部分中沟采用蓖子形布置,两侧进水。

间距一般在500—600米,长度视大沟流域界线和布置形式确定。

治理区共计划开挖疏浚中沟15条21.2公里,需做土方13.286万方,配套桥梁51座。

(3)小沟工程:

小沟是末级固定排水沟,承受田间排水沟来水,开挖至地下水位以下。

为使农作物播种面积方向为南北向,以利光照和通风,增加一级田间沟,使格田的长边与田间沟垂直,其间距和深度要适应降低地下水位和满足作物生长及土壤含水量的需要,拟定小麦灌浆期至成熟期对地下水位埋深的要求为依据。

并考虑其他作物对地下水位的要求,拟定小沟间距和深度,一般小沟深1.2---1.5米,间距250---350米。

项目区规划开挖疏浚小沟117条50.8公里(含田头沟),共需做土方12.715万方,配小沟桥70座。

1.2机电井工程

根据“地质报告”,本项目区地下主要属中等富水区,单井出水量为25-35立方米/小时左右,且水质良好,适宜作物生长需要。

根据灌溉工程总体规划,项目区实行井灌方式。

新打机井150眼。

1.3农村道路工程

为有效改善区内道路基础差,不利农业生产交通状况,规划将郭湖北至郭湖至陶家湖西至陶家、东朱小学至花生市场、陶家湖北至隔子沟节制闸至简马小学、陶湖至保子庵北铺成砂石路,长17.54公里。

同时规划对田间生产路进行整修、加固,路面为粘土,道路总长72公里。

2.工程节水措施

为缓解区内水资源不足及提高灌溉质量,促进农业增产增收,规划在砂石路两侧实施半固定低压管道灌溉5.02公里安装5.05公里。

3.管理节水措施

为使建成项目区用水做到规范、合理,体现水资源价值,规划在项目内组建用水者协会,具体负责区内用水问题。

4.主要建设内容及工程量

1.基础设施建设

(1)沟渠工程

计划开挖疏浚中沟15条21.2公里,小沟117条50.80公里(含田头沟)。

(2)建筑物

计划新建大沟桥3座,中沟桥38座,小沟桥70座。

(3)机电井工程

新打机井150眼。

(4)农村道路工程

规划铺设砂石路17.54公里,修整新筑土路72公里。

2.工程节水措施

计划兴建低压管道灌溉137公顷。

3.管理节水措施

计划组建用水者协会一处。

完成上述工程共需做土方26.0万方,砌石2278.3方,砼及钢筋砼472.50方。

需埋设PVC干管5.02公里,安装5.05公里,维塑软管6.33公里。

四、项目工程设计

1.基础设施

1.1大沟及排水中干沟设计

按五年一遇标准,排涝模数为1.05m3/S/km2。

按中沟均匀汇入大沟,大沟中下段按上下段来水面积加权平均乘以排涝模数,作为大沟分段设计流量。

大沟及排水干沟沟口设计水位,按五年一遇规划的除涝水位为依据。

沟口设计水位均高出上一级排水沟设计水位。

设计水位线一般比沿沟两侧地面低0.5---1.0米,设计水面比降与地面坡降大体一致。

1.2中小沟断面设计

中、小沟设计,主要考虑降低地下水位和筑路的要求,其排水能力,不受设计排水模数的限制。

根据以往工程实践经验,小面积的排涝标准可以高于大面积的排涝标准。

本次规划拟定:

一条中沟控制面积在1平方公里左右。

按淮北地区排水模数表,淮北地区中南部五年一遇排水模数为2.78秒立米/平方公里。

根据分析计算,为考虑即能满足排涝和筑路要求,又不过量挖压土地,中沟设计拟定两个标准。

一是中沟面积大于0.5平方公里以上的,按口宽8.0米确定,二是中沟控制面积小于0.5平方公里的,按口宽6.0米确定;小沟口宽4.0米。

具体设计要素见下表:

中、小沟工程规划断面要素表

间距

(米)

断面要素

备注

边坡

(1:

m)

口宽

(米)

底宽

(米)

沟深

(米)

断面积

(平方米)

中沟

500—600

1:

1.5

8.0

2.0

2.0

10

控制面积大于0.5平方公里

中沟

500—600

1:

1.5

6.0

1.5

1.5

5.625

控制面积小于0.5平方公里

小沟

250—350

1:

1

4.0

1.0

1.5

3.75

1.3桥梁工程设计

本次设计的桥梁全部为二铰结构形式,图纸采用我室设计的排灌沟渠建筑物设计图。

中、小沟桥孔径的设计,除满足除涝标准外,主要从经济和施工方面考虑。

通过不同孔径方案的比较,选择工程量最少的最佳孔径。

如口宽8.0米,最佳跨径4.0米;口宽6.0米,选用跨径3.0米,小沟口宽4.0米,选用2米桥。

1.4机电井工程设计

1.4.1新打机井

(1)成井设计

项目区属中等富水区,浅部在0—30米范围内含水层厚度达5—12米。

单井出水量在降深7米左右时,每小时出水量20--25立方米。

根据勘探资料和现有机井调查分析,拟定新打机井设计井深为25米左右,井径为Φ50厘米,井管采用水泥、碎石滤水管,滤料采用黄砂、碎石料,粒径为含水层砂粒径(过筛计重量为50%时的最大颗粒直径)的8-10倍滤料层厚度应不小于10厘米,详见机井构造示意图。

(2)普通灌溉单井控制面积及井距的确定

根据省第一水文地质大队提供的资料,项目区属中等富水区,地下水位降深7米左右时,单井出水量为每小对20—25立方米。

影响半径为180—200米。

根据《安徽省淮北平原井灌规划》提供的资料,淮北地区最大旬灌水量为35立方米/亩。

考虑到土地平整度较差,确定旬灌水量为40立方米/亩。

旬单井可利用水量

V=Q.n1.n2.t.w

式中:

Q—单井出水量,取25立米/小时

n1—群井干扰系数,取0.9;

n2—输水过程损失系数,取0.75;

t—日工作时间,取14小时;

w—旬日数(或灌溉周期),l0天,

则V=25×0.9×0.75×14×10=2362立方米/旬

单井出水面积:

F=V/Q

式中:

F—单井控制面积(亩);

V—单井旬出水量(立方米);

Q—旬最大灌水量(立方米/每小时),取28;

则F=2362/28=80(亩)

灌溉半径R=(667F/π)1/2=14.57(80)1/2=130米;

井距:

L=2R=130×2=260米;

可采用240—280米。

1.5农村道路工程

1.5.1砂石道路

路基:

为使路基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在路基压实上应有一定的密实性,填方路基要求压实度K为:

路槽以下0-60厘米,K≥0.93;路槽60厘米以下,K≥0.90,中、低路面需填方及挖方路基压实度K值,在路槽以下0-30厘米,要求K≥0.93。

路基宽度6米。

路面:

路面基层设计为12%灰土,压实后厚度为20厘米,基层上为4厘米厚泥结碎石,面层为2厘米厚碎石。

路面宽5米。

1.5.2土路

土路均为粘土结构,路面宽4-6米,路面高出地面30-50厘米,路基应分层填筑,分层碾压。

2、工程节水

2.1节水灌溉机井控制面积及井距设计:

节水灌溉的特点是水的损失小,利用率高,灌水定额小,灌水周期短,有利于作物生长,并能提高粮食产量。

a.单井控制面积:

V=Q.n.t.w

式中:

Q—单井出水量,取25立方米/小时

n—输水过程损失系数,取0.95;

t—日工作时间,取14小时;

w—旬日数(或灌溉周期),7天,

则V=25×0.95×14×7=2327立方米/旬

单井控制面积:

F=V/Q

式中:

F—单井控制面积(亩);

V—单井旬出水量(立方米);

Q—旬作物最大需水量(立方米/每小时),取20;

则F=2327/20=110(亩)

b.井距:

灌溉半径R=(667F/π)1/2=150米

井距L=2R=300米

2.2节水灌溉系统设计

(1)平面布置形式

本次计划实施半固定式喷灌14个系统。

机井多沿中沟、田头沟布置。

干管平行中沟、田头沟,垂直小沟布置。

长度视田块具体情况确定,一般为340米左右。

在干管上,每隔18米留一个支管接头。

支管垂直干管布置,采取移动式,灌完后收回,每条干管配支管2套,支管长度一般为200米。

(2)喷头选形

喷头采用手持式喷头,工作压力300kPa,喷头流量8-15立米/h,喷头射程15-20米,喷溉强度9.2毫米/h。

工作制度:

次喷洒时间4.38小时,喷洒水深40毫米。

(3)管道系统

a.管材、管径:

喷灌干管用UPVC塑料管,根据作物种植情况和相关的试验参数,按灌水定额的公式计算,确定干管的外径90毫米,壁厚2.2毫米;支管选用涂塑软管,外径65毫米。

b.管道纵坡面设计:

灌区内地势基本平坦,无大的起伏变化。

干管管道本着顺直和避免大量土方开挖原则进行布置,在地面起伏较大时,干管也可随着地面起伏,但应采取平坡过渡。

在起伏的管道上,隆起的部位要设置排气阀,低谷的部位要设置泄水阀。

干管埋深应位于冻土层以下,同时考虑机耕及鼠害等影响,深度定为0.7米。

(4)拟定喷灌制度

根据实际需要,并通过计算确定喷灌周期为7天,次喷灌时间为4.5小时。

(5)水泵与动力机

水泵设计扬程:

H设=H吸十H沿十H局十H竖十H末

H设——水泵工作扬程

H吸——水泵吸程,取7.0米。

H沿——管路沿程损失,干管取360米为计算标准,支管180米为计算标准,查表得:

H支损=8.5米,H文损=8.4米

H局——管路局部水头损失,按沿程损失的10%计算。

H末——末端喷头的工作水头,取25米

H竖——竖管高度,取1.5米

H设=7.0+(8.5+8.4)×1.1+1.5+25=52.1米

根据设计扬程和设计流量半固定喷灌,拟选用65BPZ—55自吸泵,其参数为:

流量30立米/h,总扬程55米,吸程6.8米,转速2900转/分,配套动力功率为12.5kW(15马力)。

3、用水者协会

3.1质量标准、选点原则和程序

质量标准:

WUA是按水文边界组建,是用水户民主管理水的社团组织,负责人是本协会会员,并由会员民主选举产生;WUA依法到民政部门注册登记,取得独立的法人地位,依法维护自身的权益;WUA有章程和相应的内部管理制度,民主自律、自主管理、自我服务、财务公开、经济自理;有量水设施,用水计量,按用水量付费,并由WUA收费,实行“水量、水价、水费”三公开,开票到户。

WUA负责维护本区域田间工程及建筑物,维护所需投工投资由WUA民主决策。

选点原则:

一是广大群众要转变思想观念,增强主人翁意识,积极参与灌溉管理,改善供水条件;二是自愿、公开、民主的原则;三是完善工程设施与体制改革相结合;四是严格按组建程序进行。

选点程序:

首先由项目乡镇深入项目村宣传、发动,让群众了解WUA的作用和意义,广泛征求群众意见,调查摸底申报拟定的用水者协会,然后由县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组织相关业务部门进行实地考察、审核,最后确定用水者协会的地点。

3.2WUA的选点结果

计划西南村村委会设置一个。

3.3WUA组建程序

(1)宣传发动,骨干培训;

(2)划分用水者协会;

(3)成立农民用水者协会筹备组;

(4)划分用水组;

(5)选择用水者代表;

(6)推荐执委会候选人;

(7)培训用水者协会执委会成员候选人和用水者代表;

(8)筹备用水者协会活动办公场所;

(9)召开用水者代表大会;

(10)用水者协会注册;

3.4水费与量水设施

水费

按时足额收取水费是用水者协会一项及其重要的工作,是确保灌区资产保值、实现良性运行的关键。

水费的收取,可根据当地情况一次收取,也可以分期收取。

水费结算要按供水合同确定的单位价格和实际供水量计收。

收取或年终结清水费,要开具正式发票或财政部门统一印刷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手据;收取的水费应及时入帐,并进行专帐管理。

细化水价政策,提高水价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和国务院颁发的《水利工程水费核定、计收和管理办法》明确了水价政策水费核定办法,SIDD必须根据国家的法规、政策来核算和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