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省联考生物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13908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7.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省联考生物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八省联考生物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八省联考生物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八省联考生物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八省联考生物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省联考生物试题.docx

《八省联考生物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省联考生物试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省联考生物试题.docx

八省联考生物试题

生物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

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内质网合成的分泌蛋白,经高尔基体加工后,与高尔基体膜内表面受体结合,启动囊泡形成。

细胞内某基因发生突变,导致高尔基体中分泌蛋白堆积,不能发送到胞外。

据此推测该基因编码蛋白的功能不可能是

A.推动囊泡运输B.启动高尔基体出芽

C.参与分泌蛋白共价修饰D.参与分泌蛋白构象最终形成

2.下列关于“①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和“②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实验①在能看到约5个细胞的高倍视野中统计不同时期细胞数,以比较各时期时长

B.实验②在诱导加倍成功的细胞内可见散乱排列的染色体

C.实验①和实验②的装片制作流程相同

D.实验①和实验②中根尖解离不充分会导致细胞重叠

3.植物细胞膜磷脂双分子层对水有一定的通透性,但研究发现大量的水通过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进出细胞。

下列关于水通道蛋白与植物体内水分代谢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水通道蛋白活性增强的植物叶片气孔更易开放

B.水通道蛋白活性减弱的植物细胞在高渗溶液中不发生质壁分离

C.水通道蛋白活性增强的植物在缺水条件下更易发生萎蔫

D.水通道蛋白活性减弱的植物细胞伸长生长速度降低

4.某农场技术员对作物种子发育过程中有机物积累及转化进行动态监测。

关于检测方法及出现结果的叙述,错误的是

A.嫩大豆种子切片→苏丹III染液染色→显微镜观察细胞内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颗粒

B.嫩小麦籽粒加水研磨→离心取上清液→加碘液→观察被染成深蓝色的淀粉

C.嫩花生种子加水研磨→加双缩脲试剂→依据紫色反应检测蛋白质

D.嫩甜玉米籽粒加水研磨→离心取上清液→加斐林试剂并水浴加热→观察砖红色沉淀检测还原糖

5.一位30岁男性患者,2天前因不洁饮食出现腹痛、腹泻,入院后被诊断为细菌性痢疾,部分检查结果如表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生理指标

测定值

正常值

腋下体温(℃)

38.9

36.0~37.4

白细胞计数(L-1)

13.5×109

(4~10)×109

血钠浓度(mmol·L-1)

180

140~160

A.患者的体温维持在38.9℃时,产热量等于散热量

B.发病期间患者会因为腹泻出现脱水,因此血钠浓度升高

C.发病期间患者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体内抗利尿激素增多,尿量减少

D.患者的体温升高是由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所致

6.T淋巴细胞不但介导细胞免疫应答,在体液免疫应答中亦发挥重要的作用。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T淋巴细胞接受相应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

B.环孢霉素A能使T淋巴细胞增殖受阻,可减弱免疫排斥反应

C.T淋巴细胞通过释放淋巴因子、裂解被病毒感染的靶细胞完成体液免疫

D、艾滋病患者的T淋巴细胞受HIV攻击后,机体免疫监控和清除功能受损,易患癌症

7.仙人掌肉质茎表面密集的硬刺可以抵御动物摄食。

科学家对某地区仙人掌进行多年研究,发现其肉质茎上硬刺密度保持在一定范围,刺密度过低或过高的类型很少。

调查结果表明,该地区野猪喜食少刺的仙人掌,土蜂一般将卵产到多刺的仙人掌中,其幼虫以肉质茎为食。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土蜂选择多刺的仙人掌产卵,此类仙人掌易被大量土蜂幼虫取食而死亡

B.土蜂和野猪的双重选择使得此地仙人掌肉质茎上刺的密度保持相对稳定

C.土蜂和野猪的双重选择压力会促使此地仙人掌加速分化形成新种

D.若土蜂在少刺的仙人掌产卵,其幼虫会在野猪取食仙人掌时被吞食

8.一对同源染色体中有一条发生了倒位,发生倒位的染色体往往不能以直线形式(通常形成一个倒位环)与同源染色体进行配对,如图所示。

如果在基因C/c和D/d之间发生了一次交叉互换(假定不发生其它变异),则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中不可能含有的染色体是

9.黑鹳是一种大型涉禽,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其生性胆小、机警,常在具有隐蔽条件的湿地及周边地区涉水觅食,主要以小鱼、蛙、昆虫等为食。

加强湿地的科学管理可促进黑鹳种群数量增加。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减少湿地及周边地区环境污染,能降低黑鹳死亡率,使种群数量增加

B.减少湿地及周边的水产养殖活动可为黑鹳提供较多的食物来源

C.提高湿地生物多样性水平有助于增加黑鹳种群数量

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时,若只标记成鸟会导致黑鹳种群数量统计结果偏小

10.猕猴为某岛屿生境中重要的动物类群,近40年调查发现猕猴种群最初集中分布于岛屿西南一侧,目前岛屿各区域均有分布。

根据己有数据并利用模型模拟理想环境中未来60年内猕猴种群的数量变化,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目前该岛屿猕猴种群增长速率呈下降趋势

B.地理环境封闭是限制猕猴种群数量持续增加的关键因素

C.目前该岛屿猕猴种群分布类型为均匀型

D.若该岛屿生境遭到破坏,环境容纳量降低,猕猴遗传多样性将下降

11.生物大分子之间的相互结合在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蛋白质与DNA结合后都能调控基因表达

B.RNA聚合酶与起始密码子结合启动转录的起始

C.RNA与蛋白质的结合在细胞生物中普遍存在

D.DNA与RNA的结合可发生在HIV中

12.DNA甲基化是指DNA中的某些碱基被添加甲基基团,此种变化可影响基因的表达,对细胞分化具有调控作用。

基因启动子区域被甲基化后,会抑制该基因的转录,如图所示。

研究发现,多种类型的癌细胞中发生了抑癌基因的过量甲基化。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的内外环境因素均可引起DNA的甲基化

B.甲基化的启动子区更易暴露转录模板链的碱基序列

C.抑癌基因过量甲基化后会导致细胞不正常增殖

D.某些DNA甲基化抑制剂可作为抗癌药物研发的候选对象

二、选择题:

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3.细胞周期在调控因子的严格调控下沿着G1期(DNA合成前期)、S期(DNA合成期)、G2期(DNA合成后期)和M期(细胞分裂期)四个阶段有条不紊地运行。

为了探究细胞周期运行的调控机制,研究人员取不同时期的细胞进行了融合实验,获得如下结果。

下列推论正确的是

细胞融合的组合方式

融合细胞中的现象

M期细胞和G1期细胞

原G1期细胞中染色质出现凝缩

M期细胞和G2期细胞

原G2期细胞中染色质出现凝缩

S期细胞和G1期细胞

原G1期细胞核中DNA进行复制

S期细胞和G2期细胞

原G2期细胞核中DNA没有启动复制

A.M期细胞中存在能诱导染色质凝缩成染色体的调控因子

B.S期细胞中存在能诱导染色质DNA复制的调控因子

C.将M期细胞和S期细胞融合,原M期细胞染色体DNA不会复制

D.将M期细胞和S期细胞融合,原S期细胞中染色质不会凝缩

14.《齐民要术》“种谷”一节中指出“谷田必须岁易”,农谚有云“谷连谷,坐着哭”,均指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多年只种谷子,其产量会逐年下降。

下列关于谷子不宜重茬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A.重茬会导致专一性侵害谷子的害虫和病菌大量繁殖

B.与谷子共生的固氮菌向土壤中分泌的有害物质积累

C.重茬时与谷子外形相似的伴生杂草大量繁殖,且不易被发现和清除

D.连续多年的选择性吸收,土壤中谷子生长必需的矿质元素含量降低

15.神经轴突具有传导兴奋的作用。

现将一对刺激电极置于神经轴突外表面A、B处(图1);另一轴突外表面的C、D处放置一对电极,两电极之间连接一个灵敏电流计,a、b、c、d为可供选择的使兴奋传导中断的膜损伤区域(图2)。

实验给予刺激均为适宜强度。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1中电路接通时,兴奋先发生在A处

B.图1中电路接通时,兴奋先发生在B处

C.同时损伤b和c,在适当位置给予刺激时,电流计指针有可能偏转两次

D.同时损伤a和d,在适当位置给予刺激时,电流计指针有可能不偏转

16.生物体中编码tRNA的DNA某些碱基改变后,可以产生被称为校正tRNA的分子。

某种突变产生了一种携带甘氨酸但是识别精氨酸遗传密码的tRNA。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tRNA分子上的反密码子决定了其携带的氨基酸

B.新合成的多肽链中,原来精氨酸的位置可被替换为甘氨酸

C.此种突变改变了编码蛋白质氨基酸序列的遗传密码序列

D.校正tRNA分子的存在可以弥补某些突变引发的遗传缺陷

17.苯丙酮尿症是由PH基因编码的苯丙氨酸羟化酶异常引起的一种遗传病。

已知人群中染色体上PH基因两侧限制性内切酶MspⅠ酶切位点的分布存在两种形式(图1)。

一对夫妻婚后生育了一个患有苯丙酮尿症的孩子,②号个体再次怀孕(图2)。

为确定胎儿是否正常,需要进行产前诊断,提取该家庭所有成员的DNA经MspI酶切后进行电泳分离,并利用荧光标记的PH基因片段与酶切片段杂交,得到DNA条带分布情况如图3。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号个体23Kb的DNA条带中一定含有正常PH基因

B.②号个体23Kb的DNA条带中一定含有正常PH基因

C.推测④号个体一定不是苯丙酮尿症患者

D.④号个体为PH基因杂合体的概率为2/3

18.野生动物园圈养草食性动物产生的大量粪便,可以用粪食性金龟进行处理。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粪便的气味吸引粪食性金龟属于化学信息传递

B.金龟的食物来自于草食性动物,处于生态系统的第3营养级

C.金龟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来源于草食性动物同化的能量

D.金龟的活动促进了营养物质的循环,提高了能量传递效率

三、非选择题:

共58分。

第19~2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23、24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

共43分。

19.(9分)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会遇到被建筑物或冠层叶片遮挡阳光的情况,为了探究植物对遮阴的反应,研究人员首先测定了不同遮阴环境中光合有效辐射(P)以及蓝光(B)、红光(R)在光合有效辐射中所占的比例。

然后,将生长一致的某种盆栽植物随机分成A、B、C三组,分别置于阳光直射、建筑遮阴和冠层遮阴环境中生长数周,测定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结果如表所示。

环境条件

光合有效辐射(P)

(μmol·m-2·s-1)

蓝光比例

(B/P)

红光比例

(R/P)

叶绿素a含量

(mg·g-1)

叶绿素b含量

(mg·g-1)

阳光直射

10500

0.25

0.39

1.21

0.28

建筑遮阴

1160

0.36

0.29

1.45

0.39

冠层遮阴

800

0.33

0.27

1.58

0.45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后A→B→C三组植物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变化趋势及其生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B、C组植物叶片中叶绿素a/b比例更适应遮阴环境,原因是_____________。

(2)将实验后的A、B、C组植物同时置于建筑遮阴环境中,三组植物叶绿体中生成ATP和NADPH最多的是_____________组。

(3)将一定数量的实验后B组植物分别置于阳光直射、建筑遮阴和冠层遮阴环境中,进行同样时长的光合作用,取叶片做脱色处理,在碘液中浸泡一段时间,取出观察,着色最深的是处于_____________环境中的叶片。

(4)植物体一些新生的嫩叶经常会遇到被其他叶片部分遮挡的情况。

研究发现光照会引起植物细胞内生长素含量减少,一个叶片左、右两部分的叶肉细胞输出的生长素会分别沿着该侧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