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病虫害防治doc.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138830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68 大小:179.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玫瑰病虫害防治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玫瑰病虫害防治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玫瑰病虫害防治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玫瑰病虫害防治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玫瑰病虫害防治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玫瑰病虫害防治doc.docx

《玫瑰病虫害防治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玫瑰病虫害防治doc.docx(6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玫瑰病虫害防治doc.docx

玫瑰病虫害防治doc

锈病防治方法

侵染循环

  有些锈菌的夏孢子可借气流远距离传播,这在锈病循环上有重要作用。

通常锈菌以冬孢子越冬,初次侵染来源是担孢子或夏孢子,而后以锈孢子或夏孢子在作物生长期间靠气流传播继续为害。

在亚热带和热带,不少锈菌不产生冬孢子,靠夏孢子或由病菌直接在自生苗或冬季作物上越冬。

在有些地区,转主寄主在病害循环中不起作用,如中国东北的阿穆耳小檗展叶期的气候不适宜小麦秆锈病菌冬孢子的萌发,而夏孢子虽在当地不能越冬,都可由东南沿海地区借气流长距离从南向北吹来成为初次侵染源。

此外,有些锈菌侵染循环中的主要问题不是越冬而是越夏,如小麦条锈病菌不耐高温,须在高寒地区的自生麦苗和不同生育期的麦株上越夏。

编辑本段防治途径

对大面积栽培的粮食和经济作物锈病的防治,主要可利用锈菌寄生专化性这一特点进行抗病品种的选育。

应针对各地区所流行的生理小种培育抗病品种,并随着新的生理小种的发生和发展及时更换,合理布局,不断提高品种抗病力,防止品种单一化而引起的抗病力减退。

此外还应加强对锈病的预测预报,在锈病流行年份辅以药剂保护。

对转主寄生的锈菌,可消灭转主寄主,以切断病菌侵染来源,如在梨和苹果树周围5公里范围内不种植桧柏等转主寄主植物等。

对于一些小面积栽种的植物,如有些花卉和贵重药材上的锈病,药剂防治仍是快速有效的办法。

常用的药剂有硫制剂敌锈钠、胶体硫以及内吸剂粉锈宁等。

月季黑斑病

  月季黑斑病是世界性病害,为害十分严重,病菌为害叶片,引起大量落叶,致使植株生长不良。

  【症状】叶片受浸染后,叶面出现圆形紫黑色病斑,或不规则状斑,病斑边缘呈红褐色或紫褐色,放射状。

逐渐病斑连在一起,形成大斑,周围叶肉大面积变黄。

病叶易于脱落,严重时整个植株下部叶片全部脱落,变为光干状。

  【病原菌及发病规律】病原菌属蔷薇双壳菌(Diplocarponrosac)。

黑斑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盘在病残体上越冬。

借助雨水或喷灌水飞溅传播,昆虫也可传播。

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特别是多雨的季节。

寄主植物发病严重。

特别是新移植的植株,根系受损、长势衰弱极易发病。

一般浅色花、小朵花以及直立性品种易于感病。

  【防治方法】①及时清除枯叶、残枝,集中烧毁,减少浸染源。

②加强栽培管理,多施磷、钾肥,提高植株的抗病力。

③及早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代森铵1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波尔多液(l:

1:

200)。

月季黑斑病是世界性病害,分布较广,凡栽培月季的地区均发生。

近几年,我国很多省市发病严重。

黑斑病的发生可引起月季提早落叶,影响月季生长及枝条扦插成活率,降低观赏和经济价值。

黑斑病还能危害蔷薇、玫瑰等蔷薇属多种植物。

   发病症状:

黑斑病主要危害月季叶片,也能危害叶柄及嫩枝。

叶片上病斑呈圆形或近圆形,黑褐色,边缘呈放射状;叶柄及嫩枝上病斑呈长条状,边缘无明显的放射状。

   发病特点:

北京每年5月中旬开始发病,7-8月份雨季发病严重,10月份病害趋于减轻,11月上旬停止发展。

我国南方发病多在4月,6-7月份梅雨季发病严重,8月逐渐缓和,9-10月又有所发展,11月病害停止发展。

潮湿多雨的环境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和流行。

一般雨季早、降雨量大、降雨次数多,发病时期便提早,蔓延快,危害严重。

温室通风不良,湿度大、扦插苗密度过大,造成通风不良的高湿度条件,月季感病则严重。

   防治方法

   1、减少侵染来源。

秋季彻底清除枯枝落叶,并结合冬季修剪剪除有病枝条;休眠期喷洒1%硫酸铜溶液杀死病残体上的越冬菌源。

   2、改进栽培管理措施。

感病品种最好与抗病品种间隔种植,起到隔离作用,以减少病害传播及蔓延。

栽培时注意株距,不宜过密,每日浇水时间不宜太晚,不宜从上方浇水,应采取根部浇灌,以免水滴溅打使病菌的孢子得以传播到邻近的叶片上。

温室要注意通风,控制湿度,减少发病条件。

合理养护管理,有助于增强植株抗病性。

   3、发病期间喷洒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石灰少量式波尔多液(因月季对石灰敏感),防治效果比较好。

还可选用苯来特、克菌丹、代森锰锌等杀菌剂,7-10天喷1次。

为防止病原菌抗药性的产生,药剂应交替使用。

   4、生产中要选用抗病品种及选用抗病砧木,淘汰感病品种。

 玫瑰病虫害防治方法,萨蒙沙的病害以黑斑病和白粉病发生最多,虫害主要有小菜蛾、红蜘蛛。

    1、玫瑰的黑斑病防治措施主要是搞好综合防治,及时清理落叶、病叶,搞好周围环境,药剂用800倍的百菌清、800倍的多菌灵,瑞毒霉等施用。

    2、玫瑰的白粉病防治措施是搞好综合防治,合理剪枝,注意通气通风,药剂用600倍的粉锈宁、300倍的石硫合剂、800倍的百菌清、800倍的托布津等防治。

    3、温室内最容易发生红蜘蛛危害,红蜘蛛很容易产生抗药性,因此要多种药剂轮用。

如1000倍的万灵粉、灭扫利,马拉硫磷,800倍的氧化乐果三氯杀螨醇、托尔克、虫螨治、抗螨23、杀螨利果等等杀虫剂。

近几年来,我市药用玫瑰、月季栽培面积日趋扩大,已发展到近万亩。

但在生产中出现了病虫害防治难的问题,归其原因,主要有:

一是农民朋友对玫瑰、月季在生长过程中发生的病虫害了解少,思想上认识不到位造成病虫害已发展到严重为害时才进行防治;二是防治方法不得当,造成病虫害为害蔓延。

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一生产难题,更好地为农民服务,当前玫瑰、月季病虫害防治以治蚜防病为主。

   ·

      一、月季长管蚜防治   .

   月季长管蚜成虫、若虫群集于新梢、嫩叶、花梗和花蕾上刺吸为害,植物受害后,枝梢生长缓慢,花蕾和幼叶不易伸展,花朵变小并且蚜虫排泄物内含有蜜源,为其它有害微生物繁殖提供了有利暴件,致使叶片变成黑色,影响光合作用。

据植保站近期调查,我市部分地块出现了月季蚜虫集中为害现象,在月季新梢、嫩叶上平均有蚜虫30头,最高达100多头,需尽快防治。

化学药剂Ⅵ选用2.5%辉丰菊酯、3%啶虫脒或lo%吡虫啉等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二、白粉病防治

   月季白粉病主要为害叶片、叶柄、嫩梢及花蕾。

嫩叶正反面产生白色粉斑,扩展后覆盖整个叶片,后变成淡灰色,严重时新叶皱缩畸形;成叶染病初在叶上生成不规则粉状霉斑,后病叶从尖端或叶缘开始变褐,致全口—卜干枯脱落:

新梢染病,节间缩短,茎变细,表面覆盖白粉;花蕾染病,萎缩枯死。

对产量影响较大。

此病发病条件主要与温湿度及菌源有关,椐气象部门预测4月份月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为15,3‘C,降雨量接近常年,为31,4毫米,5月份降雨量较常年偏多,月平均气温与常年同期接近。

去年该病大发生提供了充足的菌源,所以该病今年有暴发的可能。

针对今年的情况,我们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指导方针,发病前10一15天用57.6%冠菌清或农抗120交替施药,可以起到很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植保站)  

玫瑰又名赤蔷薇、徘徊花、红刺梅,是蔷薇科的落叶灌木。

株高约2米,茎枝灰褐色,密生刚毛与倒刺。

奇数羽状复叶,小叶5枚-9枚,花期5月-7月,花单生或3朵-6朵聚生新枝顶端,多为紫红色(又称玫瑰红),也有白色的。

玫瑰的花型秀美,色彩鲜艳,气味芬芳,是形、色、香俱佳的园林观赏花木之一。

             玫瑰的栽培品种较多,常见的栽培变种有:

紫玫瑰、红玫瑰、重瓣紫玫瑰、重瓣白玫瑰和白玫瑰。

第一红、顶红、威尔弟、新潮、安娜等是当今国际流行的玫瑰种苗,种源主要是哥伦比亚、以色列引进的。

             玫瑰性强健,适应性强,喜阳光,耐旱、耐寒。

喜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

栽培管理多行露地栽培,种植以秋季落叶为好,栽种前在穴内施入腐熟的有机肥作基肥。

栽植深度以根茎略低于地面为宜。

玫瑰根浅,多分布在15厘米-30厘米处,水平生长侧根多,垂直生根较少。

玫瑰较喜肥,一般情况下每年约施4次肥。

早春施一次催芽肥,5月施一次催花肥,花期施一次肥,入冬前再施一次有机肥,则翌年花多、朵大、味香。

早春天气干旱应充分灌水,以促进花芽分化,延长开花时间。

春季现蕾后应及时摘除侧蕾,使养分集中供应顶蕾发育生长。

生育期间要经常中耕除草。

玫瑰怕涝,雨季需及时排水。

修剪是玫瑰管理中重要一环,修剪玫瑰只宜疏剪,不要短截,因为玫瑰的花都生于枝条的顶端。

             玫瑰繁殖方法有分株、扦插、嫁接等。

春秋季节,落叶后萌芽前将生长健壮多年的大株玫瑰分成数株,分别栽植。

扦插法可在秋季选生长健壮的2年生枝条,截成10厘米-15厘米插入细沙中,然后浇透水,盖塑料薄膜,保温保湿,成活率可达80%。

嫁接用刺梅、野蔷薇当砧木,早春用劈接或切接,夏、秋季可用芽接。

             玫瑰常见病虫害有白粉病、锈病、蚜虫、茎蜂等。

白粉病可用25%粉绣宁1500倍-2000倍液,每15天-20天喷洒一次,温室内可用硫磺熏蒸。

锈病可每月喷一次200倍等量式波尔多液预防,或喷洒500倍敌敌畏溶液灌根。

           文章来源:

中国花卉报

  玫瑰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切花花材,在其栽培管理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六个方面。

  选择土壤 玫瑰对土壤的适应范围广,但要想获得理想的产量和品质,必须选择排水良好、含丰富有机质的壤土。

  选择壮苗 若选择2年~3年生优良玫瑰的实生苗,苗上应有2个~3个分枝,根部有直径1毫米以上的粗根3条~5条,并具有部分须根。

若选择嫁接的玫瑰苗,则要求砧木根系发达,苗木胸径在0.3厘米以上,株高不低于30厘米。

  适时移栽 栽植时间以10月中下旬为好,可以带叶进行栽植。

栽植方法可采用穴植法或带状栽植,定植穴或栽植沟的宽、深以40厘米~50厘米为宜。

栽后浇足水,水渗下后及时培土。

  中耕培土 在春、夏、秋三季,都应适时进行中耕浅刨,以破除土壤板结层。

中耕深度以10厘米~15厘米为宜。

及时搞好玫瑰根部培土工作也是一项经济有效的增产措施。

培土宜在玫瑰花发芽前或落叶后及时进行,培土厚度一般在4厘米~8厘米。

  合理水肥 玫瑰的追肥以有机肥为主,配合施用氮、磷、钾等化学肥料。

平原地区栽植的玫瑰,一般在3月上旬幼芽萌动时追第一次肥;在玫瑰现蕾开花前追第二次肥;在玫瑰花后的5月底至6月初追施第三次肥;第四次追肥一般于9月上中旬进行。

9月上中旬正值玫瑰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阶段,营养物质大量积累和回流,及时追施氮肥,对提高翌年产花量至关重要。

一般每亩可施杂肥3立方米,配合施用磷酸二铵10公斤。

山坡栽种的玫瑰追肥可结合培土、中耕、除草分3次~4次进行。

可将肥料撒于玫瑰根茎附近,再翻入土中。

一般情况下,玫瑰每年应浇水3次~4次。

防病治虫 一般在7月上中旬和8月下旬至9月上旬有两次锈病发病高峰,可及时摘除病芽烧掉或深埋;或从7月上旬开始用50%的百菌清600倍液,每隔10天喷雾一次,连喷3次即可控制锈病。

白粉病主要发病时间为4月上旬至9月间,一是在发芽前喷波尔多液预防;二是在发病期间用20%的粉锈宁乳剂3000倍稀释液喷洒防治。

从4月初至6月上旬为金龟子活动盛期,可震落捕杀,或用40%氧化乐果1000倍液进行叶面喷洒毒杀。

山楂红蜘蛛主要在花期过后危害玫瑰叶片,可在展叶前喷洒石硫合剂预防,或在花后用20%三氯杀螨醇500倍~1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

(翟洪民)

 

常见病害-黑斑病    1病原及症状:

该病菌属于半知菌亚门,黑盘孢目、放线孢属。

分生孢子长卵形或椭圆形,双胞无色,分隔处微缢缩,可断裂成2个细胞。

该病害为世界性病害,非常普遍。

对主季危害极为严重。

叶面、花朵、新梢均有发生。

初发时叶片上呈大小不等的黑斑,病斑角质层下有辐射壮褐色菌丝线和小黑点(分生孢子盘)。

后扩大并呈黄褐色或暗紫色,最后变为灰褐色,严重时新梢枯死,整株下部叶片全部脱落,变为光杆状。

  2发病规律:

黑斑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盘在病残体上越冬借助雨水飞溅传播,昆虫也可以传播,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特别是多雨季节,病菌孢子蔓延滋长。

孢子落在潮湿的叶面上,8小时便开始发芽,渗入到角质层细胞组织内生长新菌丝。

不断发育再繁殖出大量新孢子。

发病期一般多出现在7-8月。

  3防治方法:

a要特别注意冬季清除落叶枯枝,并喷施5石硫合剂。

发现病叶病枝要彻底剪除并集中烧毁,以减少侵染源。

B平时加强栽培管理,多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在发病期尽量少喷水,必须时只在早上天气晴朗开始升温时进行,避免常时间浇湿叶面。

C发病初期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喷施50%代森铵1000倍;或喷施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均有效果。

  

常见病害-白粉病    1病原及症状:

白粉病菌属于子束菌亚门、白粉菌目、单束叉丝壳属。

闭束壳内含1个子束,无色椭圆形,内含8个子束孢子,为单胞无色。

无性分生孢子。

该病主要危害嫩稍幼叶和花。

染病部位出现白色粉状物,是这一病害胡明显症状。

初期叶片上产生退绿黄斑,以后叶背面出现白斑,并逐渐扩大成不规则状。

严重时白斑互相连接成片。

嫩梢卷曲,皱缩。

花蕾表面布满白粉,花朵畸形。

叶柄及皮刺上白粉层较厚,很难剥离,引起植株落叶,花蕾枯僵而不能开放。

  2发病规律:

病菌主要以闭束壳在病叶病蕾上越冬。

次春雨后放射出子束孢子,先侵染根,产生的分生孢子由气流传播,并重复侵染。

5-9月为发病盛期,至10月不再发病。

天气干旱的年份及长势衰弱的植株发病严重。

  3防治方法:

A秋冬清除病叶病蕾,早春剪除病芽、病枝、病叶,集中深埋或烧毁。

改善栽培条件,增加通风透光,少施氮肥,多施磷钾肥。

B发芽前喷施5硫合剂;发病初期,喷施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喷施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喷施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可喷施0.02-0.03%高锰酸钾溶液。

  

常见病害-枯枝病    1病原及症状:

本病菌属于半知菌亚门、球壳孢目,壳棱属。

病菌的分生孢子器着生在子座内,初埋于寄主隔表皮下,后突破表皮开口外露。

分生孢子器为扁三角瓶状。

单胞无色,成熟后产生个隔膜。

本病主要危害月季枝干,在枝干和出现溃疡病斑,初为红色小斑点,后扩大变深,可心呈褐色。

后期病斑凹陷,纵向开裂,病部可心出现黑点,潮湿时涌现出黑色孢子堆。

严重时病斑环割茎干,病部以下枝条萎缩枯死。

  2发病规律:

本病菌是个种弱寄生菌,主要在带病的枝干上越冬。

次年抽生新梢消耗养份,枝干生它衰弱者,病菌即乘虚而入,迅速扩展,使病斑蔓延。

6-7月间,病枝上产生的大量子实体和孢子,在雨季由风雨传播。

这种病害发生的轻重与植株它势和管理水平有密切关系。

凡老、弱、残株及水肥缺乏株发病严重;健壮旺株则不发病。

  3防治方法:

A秋冬季彻底剪除病枯枝集中烧毁。

加强栽培管理,施足基肥。

生长期可喷0.13%尿素溶液,以增强植株长势。

B休眠期喷施5石硫合剂;5-6月喷施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喷施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1000倍;或喷施5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常见病害-根瘤病    1病原及症状:

本病原为胞束线虫,其卵长圆形,个侧微弯,聚生于雌成虫体内,称为胞束。

幼虫和雄虫为线形;雌虫呈梨形,膨大后顶破根部皮层而外露,即根部所见的白色瘤状物。

幼瘤白色有弹性,以后变硬。

肿瘤表面粗糙。

褐色或黑褐色,严重时根瘤能长出地面。

长根瘤的月季生长不良,叶面发黄,根系的数量减少,根瘤成倍增长。

  2发病规律L线虫在个年内有春秋两次侵染期,以雄虫、卵或二龄幼虫在病瘤内越冬,以在土壤可或病瘤存活个年以上。

线虫侵入月季根后,能刺激月季根皮细胞增生,以致发生癌瘤病变。

  3防治方法:

A栽植前用浓链霉素500-1000倍液浸泡植株根部10分钟。

B嫁接时将接刀用高温消毒或酒清清毒,避免线虫从伤口浸入。

C用甲醇、冰醋酸、碘片(50:

25:

10)混合液涂患处;或用二硝基钾粉钠,木醇(20:

80)混合液涂沫患处,能使病瘤消失。

  

常见病害-锈病    1病原及症状:

本病菌属于担子菌亚门、锈病目,多胞锈菌属。

本菌为同主寄生锈菌,可产生5种类型的孢子。

锈孢子器在叶背堆聚成桔红色粉状物,周围有侧丝,裸生。

锈孢子串生,夏孢子堆生,周围有棒状铡丝,冬孢子椎黑色,散生裸露。

锈病危害月季的芽、叶片、嫩枝、叶柄、花托、花梗等部位。

主要发生在芽和叶片上。

春季萌芽期,病芽基部肿大,在1-3层鳞片内长出大量桔红色粉状物,象朵小黄花;有的弯曲呈畸形,15-20天后枯死。

嫩叶受害后,先在叶正面上,丛生黄色小点状孢子器,后在叶背面生成桔红色孢子堆。

秋季腋芽被菌侵染后,经越冬多枯死。

  2发病规律:

本病菌主要以菌丝在月季病芽内越冬,次春3月下旬,病芽萌发时即开始发病,产生夏孢子,并向叶面上传播侵染。

病叶上的冬孢子也能越冬,次年春萌发产生担孢子,侵染幼叶嫩梢,再产生性孢子和锈孢子,锈孢子侵染叶又产生夏孢子。

夏孢子可多次产生,重复扩大侵染,潜育期最短7天。

每年4月下旬叶片开始发病。

5月下旬至7月初为发病盛期。

8月可旬。

平均气温在27度以上,病害不发展,28度以上的气温,夏孢子不萌发。

9月可旬以后,仅腋芽发病。

雨水多而均匀的年份,发病则重。

  3防治方法:

A及时摘除病芽,在3月下旬至4月可旬检查,发现病芽要立即摘除切毁。

一般病芽率不到0.5%,摘除后即可防止孢子扩散。

B4月上旬或8月下旬两次发病盛期前,喷药1-2次,可控制病害发展。

可选用50%百菌清600倍液;或50%退菌特500倍液;或50%福美双500倍液;或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

也可在春季发芽前喷0石硫合剂;或在发病初期喷0.2石硫合剂。

  

常见虫害-月季叶蜂

(又名黄腹虫)

    成虫体长7.5mm,雌虫头胸部黑色带有光泽,腹部橙黄色,触角黑鞭状,由三节组成,第三节最长,雄成虫比雌虫略小。

卵椭圆形,初产出时为淡黄色。

卵子孵化前为绿色。

幼虫初孵出时为淡绿色,头部为黄色,老熟时黄褐色。

蛹乳白色,茧椭圆形,灰黄色。

月季叶蜂一年发生两代,以幼虫作茧在土内越冬,翌年4月化蛹,5-6月羽化成虫,用产卵管在月季新梢上刺成纵向裂口产卵,卵孵化后,新梢完全变黑破折。

初孵幼虫群集危害,大量蚕食叶肉,而速度较快,严重可将叶肉全部吃光,仅剩下叶脉及叶柄。

  防治办法:

1结合冬季更换盆土消灭越冬幼虫。

在冬季修剪时,剪除被害枝叶,集可烧毁。

2喷施50%杀螟松1000倍液;可喷施40%氧化乐果1000倍液;或喷施溴氰菊脂2000倍液。

  

常见虫害-黄刺蛾

(又名洋辣子,刺毛虫)

    成虫橙黄色,触角丝状棕褐色斜线,在翅尖上汇合于一点。

呈倒v字形,后翅灰黄色,足褐色,卵扁平椭圆形,淡黄色。

幼虫略呈长方形,前端略大,体色鲜艳,体背蛾一个紫色大斑,头部黑褐色。

茧椭圆形,。

12MM左右,质坚硬,灰白色,有黑色条纹相间,均结在茎干分杈点或支枝杈上。

黄刺蛾一年发生一代,以老熟幼虫在植株上结茧越冬,翌年5-6月化蛹。

幼虫白天静伏在叶子背面,夜间活动取食。

危害叶下的皮层和叶肉组织,严重时可将叶肉吃光,仅剩叶脉和叶柄,对月季危害严重。

  防治办法以:

1结合冬季修剪,清除枝杈上的越冬虫茧。

2利用黑光灯捕杀成虫,3幼虫发生期喷施90%敌百虫500-1000倍液;或喷施20%菊酯类药物1000-2000倍液;4保护开敌,如黄胡蜂、长脚胡蜂、螳螂等。

  

常见虫害-蔷薇茎蜂    成虫体黑色,有光泽。

翅深褐色半透明,有一尾刺。

卵黄白色。

幼虫乳白色,头部浅黄色。

蛹棕褐色。

一年发生一代。

以幼虫在月季茎内越冬,翌年春4月化蛹,5月出现成虫,多在新梢或花梗上产卵,经幼虫蛀入茎干为害,当幼虫孵化后,便注入月季茎干。

能从梢至根全部蛀空,使茎干断折萎蔫。

严重时可导致整株死亡,危害非常严重。

  防治办法:

1剪除受害枝条烧毁。

2幼虫孵化期喷施40%氧化乐果1000倍液;或喷施20%灭扫利400倍液。

3将虫蛀孔内注入菊酯类药物1000倍液,然后用泥封孔口,均能有效灭杀。

  

常见虫害-蔷薇白轮盾蚧

(蚧壳虫)

    雌成虫圆形,稍隆起,两个壳点在可央或偏向边缘,黄色,雄成虫蚧壳狭长形,背面有三条平行脊线,壳点在前端,黄色或黄褐色,卵圆形,淡红色,半透明状。

若虫长卵形。

淡红色,能缓慢爬行。

固定后为紫色,其上分泌白色蜡丝。

一年发生两代。

以雌虫越冬。

第一代雄虫于7月上旬羽化,第二代在10月上旬羽化,羽化后即与雌虫交配,雌虫产卵于蚧壳下。

本虫主要危害老棵月季,常群聚于老枝干或裂缝处,吸食汁液。

影响植株生长。

  防治办法:

1雌虫一般在茎基部发生,容易被发现。

在虫口密度不高时,可用毛刷刷除。

2在若虫孵化期,喷施40%氧化乐果1000倍液;或喷施50%杀螟松1000倍液;3可在根部埋入颗粒杀虫剂,如涕灭威,每株用量2-3克,能够有效防治。

  

常见虫害-红蜘蛛    雌成虫卵圆形,朱红或铁红色,体背两侧有块状或条形深褐色斑纹。

雄虫略呈菱形,淡黄色,卵圆形,淡红色或粉红色。

初孵幼虫近圆形,淡红色。

足3对。

若螨脱皮后较幼蟥稍大,椭圆形,体色较深,足4对。

每年可发生12-20代。

成螨及卵寄生在杂草上越冬。

翌年春。

雌虫出蛰活动。

并取食产卵。

卵多产于叶脉两侧,主要是两生殖。

但也能孤雌生殖,高温干燥季节有利大量发生危害。

本害虫以吸食叶片汁液为主,受害叶片呈黄色小斑点,后逐渐扩散到全叶,造成叶片卷曲,枯黄脱落。

  防治办法:

1加强栽培管理,清除周围杂草枯枝,增强通风透光度。

2发现虫害叶片,及时摘除烧毁。

3虫害发生期间喷施50%尼索朗乳剂300倍液;或喷施50%溴螨脂乳剂2500倍液;或喷施40%氧化乐果1000倍液,因红蜘蛛抗药强,应注意杀螨药物的交替使用。

  

常见虫害-桃蚜

(又名烟蚜、茶蚜)

    无翅孤雌成蚜,体长2.2mm,体色有绿、黄绿、褐色。

尾片锥圆形,有曲毛6-7根。

有翅孤雌蚜体长.2MM,头胸黑色,腹部淡绿色,体积较小。

每年能发生10-20代,经卵在叶芽或花芽基部越冬。

也有部分孤雌蚜在月季植株上越冬。

桃蚜在春季随气温增高加带繁殖,并由有翅蚜遍地扩散。

夏季高温季节会适当减少,但到9月可再次发生。

本虫害以吸食月季叶的汁液为主,特别是对月季的嫩叶、新梢危害严重。

受害植株叶片枯黄脱落,其排泄物还能诱发煤污病,是传播病毒的主要害虫。

  防治办法:

1利用黄色塑料板涂油后诱粘2在发生期喷施80%敌敌畏500倍液;或喷喷40%氧化乐果1000倍液;3可用44%乙甲铵磷50-100倍液涂于月季茎干上,4保护利用天敌灭杀,如瓢虫、蚜狮、蚜姬蜂等。

  

常见虫害-叶跳蝉

(又名浮尘子)

    成虫体长3MM,淡黄绿色,前翅狭长半透明,略带黄色,后缘处有黑褐色斑一个,后翅无色透明。

卵长0.7MM.长肾形,无色透明。

若虫共5龄,与成虫相似,只有翅蝉。

一年发生10代左右,世代重叠严重,以成在杂草、落叶或树缝内越冬,本害虫以吸食叶片汁液为主,8月分危害最重,若虫、成虫白天隐藏于叶背面吸食,晚上转移到叶面上吸食。

受害叶片先退绿变黄,后逐渐变白,边缘向下卷缩变厚,出现轻重不同的缩叶症状。

  防治方法:

1用黑光灯诱杀,可消灭大量成虫。

2清除杂草落叶。

剪除有产卵疤痕的枝条,3喷施20%叶蝉散乳剂800倍液,用本虫飞散速度较快,喷药应在傍晚进行。

 

  

常见虫害-蝼蛄

(又名土狗)

    成虫体长4.5cm,体黑色或黑褐色,全身密生细毛,前胸背板中央有暗红色斑,前足粗壮,为开掘式足,腹后有长尾须,翅常叠于体背,卵椭圆形,初产出时黄白色,以后渐变为黄褐色,初孵若虫乳白色,2龄后变为黄褐色,一般三年发生一代,以成虫或若虫在地下越冬,成虫有趋光性和趋声性,3-4月开始活动。

4-5月危害严重,成虫于6月交尾产卵,7月孵化若虫,取食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