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docx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小学五年级科学教案
小学五年级科学教学进度表
周
单元
日期
教学内容
作业
1
1.运动和力
2月21-25
我们的小缆车
用橡皮筋作动力
2
2月28-3-4
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
测量力的大小
3
3月7--11
运动与摩擦力
滑动和滚动
4
3月14-18
运动与设计
设计小赛车
5
2.时间的测量
3月21-25
时间在流逝
太阳钟
6
3月28-4-1
用水测量时间
我的水钟
7
4月4---8
机械摆钟
摆的研究
8
4月11-15
做一个钟摆
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
9
3生物与环境
4月18-22
生物与环境
玫瑰花
10
4月25-29
有什么联系
食物链和食物网
11
5月2---6
做一个生态瓶
改变生态瓶
12
5月9--13
维护生态平衡
4.地球的运动
时间
13
5月16-20
世界各地时间
昼夜交替现象
14
5月23-27
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
证明地球在自转
15
5月30-6-4
清晨还是晃晚
北极星“不动”的秘密
16
6月7日-11日
为什么一年有四季
复习
周
第一周
日期
热合曼·尤努斯
五年级上册《运动和力》单元教学设计
第一课我们的小缆车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重力是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向下的拉力。
一定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
过程与方法:
安装用重力拉动的小车;做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关系的实验;用实验数据验证自己的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
注重获取证据,用证据来证明观点。
【教学重点】做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关系的实验。
【教学难点】用实验数据验证推测。
【教学准备】实验小车一辆、粗线一根、挂铁垫圈的小钩子一个、铁垫圈若干、秒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小车,提问:
你有哪些方法让这辆小车动起来?
(推、用绳子拉······)
2、揭题:
那我们今天就来研究研究用绳子拉的小车,
板书:
我们的小缆车
二、安装小缆车
1、提问:
要把这辆小车改装成小缆车,能改装吗?
说说看怎么改?
2、学生动手操作:
将粗线绑在小车上。
3、提问:
这样的小缆车需要什么力量才能把它拉动?
人
4、提问:
请你仔细想一想,可以用其它力量代替人的力量吗?
说说为什么。
5、学生交流讨论:
在绳子上挂重物,让重物拉动小车。
6、出示挂铁垫片的钩子和垫片,让学生安装小车。
三、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关系
1、提问:
刚才大家在用垫圈的力量拉动小车,发现用了几个垫圈可以拉动小车?
学生说出不同的个数
2、很多小组的数据都不一样,为什么?
可能哪些地方存在问题。
3、学生交流讨论:
1、可能每个垫圈有点差别。
2、放垫圈要一个一个放上去,直到小车动起来为止。
4、学生实验,获得数据。
5、提问:
刚才我们已经用实验获得了数据,知道用多少个垫圈的力能使小车动起来,那你认为拉力的大小和小车运动有什么样的关系,如何用实验证明?
学生交流讨论,推测:
拉力越大,小车的运动速度越快,拉力越小,小车的运动速度越慢
提示:
(1)、标明小车运动的起点和终点,每次实验都要从起点开始,终点结束
(2)、每次多个多个增加垫圈,观察和记录小车的运动是怎样变化的。
6、指导学生看71页记录表
7、学生实验
8、交流汇报
四、小结
1、拉力越大小车运动的速度越快,拉力越小小车运动的速度越慢
2、要获得准确的数据需要多次重复实验。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后记
第二课用橡皮筋作动力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弹力是物体形状改变产生的要恢复原来形状动力;橡皮筋的弹力越大,作用时间越长,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
过程与方法:
用橡皮筋给小车安装动力;做橡皮筋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同认真实验、收集数据、进行解释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做橡皮筋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
【教学难点】数据的整理和解释
【教学准备】实验用小车一辆、细橡皮筋几根、细线、测量距离的绳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小车,提问:
在前面的课中,我们是用哪种力使小车运动起来的?
2、除了用拉力,我们还能用什么力能使小车动起来呢?
3、揭题: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研究用橡皮筋做动力的小车
板书:
用橡皮筋作动力
二、给小车安装橡皮筋
1、提问:
那我们如何把橡皮筋作为小车的动力呢?
学生讨论
2、出示小车安装的示意图,学生根据示意图安装
3、调试橡筋动力小车
三、橡皮经缠绕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
1、发现问题。
引导:
每个小组的橡筋动力小车都装好了吗?
下面就用你们的小车来一个比赛,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小车跑的最远。
学生比赛
2、交流讨论,发现问题
(1)、起点、终点不固定
(2)、橡皮筋绕断了
(3)、橡皮筋缠绕的圈数多的跑的远
3、实验验证
指导学生看书本73页的记录表,并开始实验
4、解释说明
提问:
为什么橡皮筋缠绕的圈数多,小车跑得远呢?
(1)学生解释
(2)实验:
橡皮筋的力怎样产生。
(3)出示弹力的概念,书本74页。
四.小结
五、板书设计
六、教后记
周
第二周
日期
热合曼·尤努斯
第三课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河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叫反冲力。
过程与方法:
组装气球小车和研究小车的反冲运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合作的重要性和形成不怕苦难的积极态度。
【教学重点】研究小车的反冲运动。
【教学难点】对小车反冲运动的解释。
【教学准备】小车反冲运动实验套材、长线一根、喷气式飞机等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玩气球,教师把吹足气的气球放开,气球会飞走,
引导语:
玩过吗?
请你也来这样玩一玩,想一想气球为什么会飞出去。
2、学生实验、解释。
你在哪些地方也看到这样的现象?
3、揭题:
能不能把这种力来驱动小车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
二、安装小车
1、交流讨论安装方法。
2、出示小车安装示意图
3、学生动手操作。
三、用气球驱动小车
1、调试小车。
2、测量小车能行驶多远。
(1)讨论测量方法
(2)测量
3、提问:
如何让小车行驶得更远?
说说为什么?
4、实验。
5、出示反冲力的概念。
6、提问:
你还知道哪些地方用到了反冲力?
(1)学生汇报
(2)出示喷气式飞机、火箭的图片
四、小结
1、提问:
怎样才能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
2、提问:
怎样才能让小车运动得更快?
五、板书设计
六、教后记
第四课测量力的大小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征制成的;力的单位是“牛”。
过程与方法:
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制作简易的橡皮筋测力计。
情感、态度、价值观:
树立细致、有步骤工作的态度。
【教学重点】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弹簧测力计、钩码、橡皮筋、回形针、长条形硬纸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
今天要和大家一起来认识一件非常重要的测量工具,我们要比一比谁最会提出问题,发现问题。
2、出示《我们的小缆车》的记录表,提问:
在这个表格中,我们是用什么表示拉力大小的?
3、提问:
那么2个、3个、5个垫圈的力到底有多大,我们能不能测量出来?
4、揭题:
测量力的大小
二、认识弹簧测力计
1、学生交流汇报:
用弹簧测力计
2、提问:
弹簧测力计你见过吗?
让我们一起来见见它。
3、课件出示:
弹簧测力计。
引导:
请你仔细观察,你能从弹簧测力计上获得哪些信息?
学生观察各小组的弹簧测力计:
提环、指针、刻度板、挂钩
1牛=100克力
三、使用弹簧测力计
1、教师出示弹簧测力计
引导语:
刚才我们通过观察认识了弹簧测力计,那你用过弹簧测力计吗?
你会用它来物体的重力大小吗?
2、学生尝试使用测量一个砝码的重力大小。
3、汇报测量数据,发现问题,引出如何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出示:
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时因注意:
(1)拿起测力计,先检查指针是不是在“0”位置。
(2)读数时,视线与指针相平。
(3)测量的力不能超过测力计刻度标出的最大数量,因此要先估计重力大小。
4、用弹簧测力计测量身边物体的重力,并记录在78页表格。
5、交流汇报
6、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拉动文具袋的力。
四、制作弹簧测力计
1、讨论制作方法
2、如何画出测力计的刻度
五、小结
六、板书设计
七、教后记
周
第三周
日期
热合曼·尤努斯
第五课运动与摩擦力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发生摩擦,会产生摩擦力;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摩擦力的大小和物体的重量有关。
过程与方法:
测量摩擦力的大小;推测、设计实验检验摩擦力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做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
形成认真实验、根据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用实验检验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
【教学难点】做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
【教学准备】弹簧测力计、线绳、供拉动的小物品若干、纸盒、载重物、正反面粗糙程度不同的木板一块
新轮胎和旧轮胎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了解学生原有水平
1、出示轮胎纹路图,提问:
看了这两幅图,你想到了什么?
(防滑、摩擦)
2、引导:
你所知道,什么叫摩擦?
3、感受摩擦力,用手在空中滑动,再用手在桌面拖动,说说你的感受。
4、引导:
这种阻碍手运动的力就是摩擦力
揭题:
运动与摩擦力
5、提问:
关于摩擦力,你认为可以研究它的哪些内容?
二、测量摩擦力的大小
1、提问:
一个物体摩擦力的大小可以怎么测量呢?
2、学生交流、讨论
出示:
我们用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一个物体,刚好能使这个物体运动起来的力就是它受到的摩擦力。
3、测量钩码、笔袋等物体的摩擦力。
4、推测:
摩擦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
三、摩擦力大小和接触面状况的关系
1、提问:
请你推测,物体的接触面状况会对它摩擦力大小有什么影响?
学生推测:
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2、你能用实验证明吗?
提供正反面粗糙程度不同的木板
学生结合81页表格设计实验
不改变条件
要改变的条件()
摩擦力大小(牛)
3、学生实验、记录
4、交流汇报、得出结论
四、摩擦力大小和物体重量之间的关系
1、推测物体重量对它所受的摩擦力大小有什么影响?
2、设计对比实验
3、学生实验
4、交流汇报、得出结论
五、小结
1、提问: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发现摩擦力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系?
2、提问:
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除了和物体的接触面和重量有关系外,它的大小还可能受什么因素的影响?
六、板书设计
七、教后计
第六课滑动和滚动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方式(滚动还是滑动)有关、对于相同的物体,滚动摩擦力大小,滑动的摩擦力大;运动的物体失去动力后自己会停下来,使因为受到了摩擦力的作用;滚珠轴承使一种将滑动变为滚动的装置。
过程与方法:
做简单的对比实验;用简单物品模拟做滚珠轴承。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了解人类改进搬运重物的方法,感受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教学重点】用对比实验证明同一物体滚动摩擦力小于滑动摩擦力。
【教学难点】整理分析对比实验获得的数据,分析结果
【教学准备】实验用小车一辆、纸盒、载重物(钩码、小沙袋)、弹簧测力计、胶带、大小瓶盖、玻璃弹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分别出示滚动和滑动的卡通图片,提问:
这两幅图中他们在干什么?
2、一个箱子在地上滑动,一个箱子在木头上滚动,板书:
滑动和滚动
3、提问:
你想到了什么?
(为什么要在箱子底下垫几根木头)
(因为让木头滚动比滑动省力)
二、对比实验:
滑动和滚动摩擦力的大小比较
1、提问:
你根据什么来说,滚动和滑动比省力?
2、学生会根据生活中的经验举例说明滚动比滑动省力。
3、教师引导:
生活中了解滚动比滑动更省力,那我们能不能用更科学的数据来证明呢?
4、学生提出测量的方法。
5、设计实验如何测量。
(1)轮子的接触面积相同
(2)小车的载重相同
(3)在相同的路面上行驶上
6、记录。
指导学生看83页的表格。
7、学生实验,把数据记录在书本表格上。
8、分析整理数据,提出结论。
9、提问:
为什么滚动比滑动省力呢?
(滚动可以减少摩擦力)
三、制作滚珠轴承
1、哪些地方用到滚动摩擦来减小摩擦力?
(学生非常熟悉得四驱车滚珠轴承)
2、介绍滚珠轴承的工作原理。
3、根据课本的提示小组制作滚珠轴承。
四、小结
1、讨论:
在哪些机械中也用到了滚动摩擦?
2、讨论:
哪些地方用到了滑动摩擦呢?
五、板书设计
六、教后计
周
第四周
日期
热合曼·尤努斯
第七课运动与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摩擦力对我们有时是有用的,有时是有害的;在工作时有时需要增大摩擦力,有时需要减小摩擦力。
过程与方法:
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摩擦力有益还是有害作出自己的判断和解释;找出自行车上增加或减少摩擦力的设计并作出自己的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从不同方面分析一个问题时必要的;形成用科学知识分析日常事物,勤思考、大胆解释的态度。
【教学重点】找出自行车等交通工具增加或减少摩擦力得设计并作出解释。
【教学难点】对摩擦力的利弊作出判断和解释。
【教学准备】有关图片,儿童车实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人滑倒的图片和汽车打滑的图片,提问:
这两幅图片说明了什么?
2、引导语:
看来有些时候还需要摩擦力的帮忙,那么摩擦力社么时候是对我们有利的,什么时候又是有害的呢?
3、引导语:
因此当摩擦力对我们有利的时候我们要适当增大摩擦力,当摩擦力对我们有害的时候需要减小摩擦力。
4、揭题:
那么哪些地方的设计是需要增大摩擦力,哪些地方的设计是需要减少摩擦力呢?
板书:
运动与设计
二、这样的设计是为了什么?
1、学生举例:
哪些地方需要增大摩擦力,哪些地方需要减少摩擦力。
2、教师出示图片,请学生解释为什么要这样的设计。
3、追问:
他们分别是用什么方法来增大摩擦力或者减小摩擦力的?
(1)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2)把滑动摩擦改为滚动摩擦
4、学生讨论交流。
三、寻找自行车上的好设计
1、引导:
这些设计在很多交通工具上得到运用,例如我们经常使用的自行车上就有很好的体现。
2、出示小自行车。
请你找一找,我们的自行车上那些地方是需要增大摩擦力的,哪些地方是需要减少摩擦力的?
3、学生探究。
4、提问:
这些地方分别是用什么方法增大摩擦力或减小摩擦力的?
(1)刹车:
增加压力
(2)链条、轮胎:
增加接触面粗糙程度
(3)车轴、方向轴、脚踏轴:
滚珠轴承
5、整理信息、交流汇报。
四、小结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第八课设计小赛车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技术设计具有一定的程序;技术设计需要运用科学概念、相互交流和执行程序。
过程与方法:
设计和制作小赛车。
情感、态度、价值观:
关系科技新产品、新事物,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发展对技术设计和动手制作的兴趣,激发创新精神;尊重自己和他人的劳动成果。
【教学重点】设计制作小赛车。
【教学难点】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
制作小赛车的材料和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各种车的图片,提问:
请你说一说这些车的设计有什么特点?
2、学生介绍。
3、揭题:
我们也来当当小工程师,设计制作一辆赛车。
板书:
设计制作小赛车
二、工程师怎样设计赛车
1、提问:
真正的赛车是怎样的呢?
出示“真正的赛车时速要达到300千米以上,同时要尽量做到平稳、安全。
”
和赛车的图片。
2、提问:
这辆车的哪些设计特点符合上面的要求?
3、学生观察、讨论。
4、交流汇报。
(1)轮胎很宽,可以增大摩擦力,避免打滑
(2)设计力量大的发动机。
(3)车身重心很低,轮与轮之间的距离较宽,行使稳定。
(4)车身流线型,阻力减到最低。
三、设计我们的小赛车
1、过渡提问:
由此可见,工程师是如何设计赛车的?
2、我们设计小赛车要考虑哪些问题呢?
3、出示挑战任务
(1)车身长不能超过25厘米;
(2)用橡筋或气球作动力;
(3)行使的路程要尽量长。
4、学生讨论设计方案。
四、制作、展示我们的赛车
1、学生根据设计制作小赛车。
2、测试、比赛。
五、小结
六、板书设计
七、教后记
第二单元时间的测量
第一课:
时间在流逝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知道时间有时指某一时刻,有时指时间间隔;知道借助自然界有规律运动的事物和现象可以估计时间。
过程与方法:
经历各种活动,感知、体验1分钟时间的长短,进而合理估计10分钟、1小时持续的时间。
情感、态度、价值观:
关注流逝的时间,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意识到只凭主观感受有时是不正确的。
【教学重点】感受时间流逝;合理估计时间。
【教学难点】客观合理的估计时间。
【教学准备】大时钟一个,学生自带钟表(小组)。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带领阅读单元导语。
2、揭题:
时间在流逝。
(板书课题)
二、现在几点了:
1、如果不看钟表,你能知道现在大约几点钟吗?
(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
)
2、可以根据日常生活中的哪些现象来估计现在几点了?
(分组讨论估计的方法。
)
3、汇报、交流估计方法。
4、要准确地知道现在的时间,该怎么办?
(看钟表)
5、请看看钟表,现在几点了?
你们小组谁估计的最接近?
三、1分钟有多长?
1、师出示大时钟,结合叙述:
教材P50黑底部分文字。
2、体验一分钟有多长?
A、集体闭上眼睛,体验一分钟,师看时间。
B、你们还可以找哪些活动,来体验一分钟?
小组里面先讨论下,然后拿出时钟或手表,开始体验活动。
3、汇报交流体验方法和结果。
4、我们体验了1分钟有多长,那如果让我们估计10分钟持续的时间,或者是1小时持续的时间,你打算用那些方法?
四、过去多少时间了?
1、从上课到现在已经过去多长时间了?
离这节课下课还有多长时间?
2、在学生估计后,师出示正确时间进行对照,让学生发现有时自己的估计居然这么不准确。
3、引导交流:
在你的生活中,什么时候你感觉时间过得特别快?
什么时候感觉时间过得特别慢?
4、讨论:
时间是否真的如我们的感受一样,有时候快有时候慢呢?
5、小结:
时间是以不变的速度在流逝的,我们之所以会对时间有快慢的感觉,原因就是有些事情我们会很投入,而有些事情我们没兴趣。
五、延伸:
1、完全依靠自身的感觉来计量时间,准确吗?
怎样能比较准确地计量时间呢?
2、完成作业本作业。
板书设计:
时间在流逝……
体验:
一分钟有多长?
时间有快慢吗?
教学后记:
第二课:
太阳钟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知道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和长度会慢慢的变化,日晷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计时器。
过程与方法:
观察太阳光影在一定时间内长短和方向的变化;讨论太阳光影是怎么用来记录一天的时间的;学习使用简易日晷计时。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古人探索时间的过程,感受古人的智慧和探究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太阳钟计时的原理。
【教学难点】制作使用太阳钟计时。
【教学准备】关于日晷计时的资料、立竿、制作太阳钟的套材(小组)。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如今,我们只需要看一看钟表就能知道现在几点了。
可过去的人们并没有我们今天使用的钟表,在时钟发明之前,古人是用什么来计量时间的呢?
(学生充分交流)
2、揭题:
太阳钟。
(板书课题)
二、用太阳来计时:
1、关于古人利用太阳计时的资料交流。
如:
一天是怎么确定的?
(古人用太阳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就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
)
如:
古时候一天分为几小时?
是怎样划分的?
阅读课本P52资料等等。
三、用光影来计时:
1、师:
古代的人还常常用光影来计时。
他们是怎样做的呢?
2、引导思考:
在太阳下,将一根木棒竖直地插在地上,地面上会有一个木棒的影子。
随着时间的变化,影子的方向、长短会花生变化吗?
3、组织观察活动。
(课前老师画一次影子,课中和学生再去画一次,使用太阳钟时还可以画一次。
)
4、如有录象片段,可适当代替上面的观察光影的活动。
5、讨论:
古人是怎么利用太阳的光影来计时的?
6、出示日晷及日晷面图,解释怎样计时。
7、师结合日晷面介绍“时辰”资料。
8、师提供太阳钟套材,小组合作组装。
9、师介绍使用方法,学生尝试计时。
四、延伸:
1、为什么古人选用太阳来记录一天时间的流逝呢?
2、太阳钟在实际使用中会有哪些弊端?
板书设计:
太阳钟
资料:
日晷
“天”
“时辰”
教学后记:
第三课:
用水测量时间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人类根据这一特点制作水钟用来计时。
过程与方法:
记录100毫升水缓慢流完需要多少时间;根据记录推测流10毫升、50毫升、300毫升分别需要多少时间;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实验观察的重要性;激发研究用水计时的探究兴趣。
【教学重点】滴漏实验
【教学难点】滴漏实验
【教学准备】有关水钟的资料、每个小组一个铁架台、一个漏杯、一个量筒、装300毫升水的烧杯、电子表,实验记录单,毛巾一块。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在古代,人们还曾经利用流水来计时,他们是怎样设计这种计时工具的呢?
2、揭题:
用水测量时间。
(板书课题)
二、古代的水钟:
1、播放用水计时的录象资料。
2、学生独立阅读课本P54有关古代水钟的内容。
3、尝试解释这些水钟是怎样计时的?
4、讨论:
古人是怎样想到用流水来制作计时工具的?
水钟的字捉必须解决什么问题?
三、滴漏实验:
1、师出示滴漏实验装置,介绍课本P55上的滴漏实验。
2、实验一:
记录100毫升水缓慢流完需要多少时间。
3、汇报交流实验结果。
讨论:
结果为什么会存在差异。
4、根据自己小组的记录结果,推测流10毫升、50毫升、300毫升分别需要多少时间?
5、实验二:
测量记录流10毫升、50毫升、300毫升分别需要多少时间?
6、反馈:
我们的推测与实验结果接近吗?
想一想:
为什么?
7、引导思考:
水是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流的吗?
能让水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流吗?
古人是怎样保持水钟里的水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流的?
四、延伸:
在同样的瓶子里装水,如果水是一滴一滴地往下漏,漏完100毫升水,所需要的时间将怎样变化?
板书设计:
用水测量时间
古代的水钟:
受水型、泄水型
滴漏实验:
流100毫升水需要( ),
推测:
流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