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第2课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51339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9.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第2课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第2课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第2课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第2课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第2课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第2课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docx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第2课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第2课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第2课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docx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第2课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第2课时

〖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

1.什么是菌落?

细菌和真菌的菌落各有哪些特点?

2.培养细菌或真菌的一般方法和步骤有哪些?

3.实验中,你采集细菌或真菌的过程相当于细菌、真菌一般培养方法中的哪一个步骤?

学生略作准备,完成老师的提问。

过渡:

上节课后同学们按照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分别进行了实验,下面就请各学习小组的同学将实验的结果展示给大家。

〖推进新课〗

各学习小组的代表按照抽签顺序,有秩序地发表演讲,展示交流自己的探究报告和探究

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质疑补充。

展示一:

我们探究的问题是“手上有没有细菌或真菌”。

我们小组准备了两套同样的培养基,分别编号为1号和2号。

用无菌棉棒轻擦手心,在编号为1号的培养基上轻轻涂抹,

接着盖上盖;而编号为2号的培养皿没有作任何变动。

接着我们把两套培养皿放在同一个培养箱里培养,结果编号为1号的培养皿里长出了许多菌落(实物投影仪展示实验结果),而编号为2号的培养皿没有菌落。

这说明我们的手上存在着大量的细菌或真菌,因此大家一定要注意讲究卫生,养成经常洗手的好习惯。

展示二:

我们选定的环境是厕所和食堂。

实验方案是:

准备两套同样的培养基,一个放在厕所中央的地面上,一个放在食堂中央的地面上,打开盖暴露在空气中三分钟,盖上盖放在培养箱里培养。

我们看到在厕所里接种的培养基中,菌落数目明显高于食堂中的(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实验结果),说明厕所里的细菌比食堂里多。

我们推断的原因是:

厕所中人的粪便含有很多细菌,而且打扫的程度没有食堂里好。

食堂经常用洗涤剂进行擦洗和消毒,所以细菌就比较少。

质疑:

从实物投影仪展示的实验结果看,虽然在厕所里接种的培养基中,菌落数目明显高于食堂中的,但如果只计算霉菌的菌落数,食堂中的霉菌菌落又明显高于厕所中的。

这是为什么呢?

回答:

这是因为食堂里食物多,营养物质丰富。

对真菌的生活而言,需要更多的营养物质。

展示三:

我们比较了教室和操场的空气里的细菌。

实验方案是:

准备两套同样的培养基,一个放在教室中央的课桌上,一个放在操场看台的地面上,打开盖暴露在空气中三分钟,盖上盖放在培养箱里培养。

我们看到在教室里接种的培养基中,菌落数目高于操场上的(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实验结果)。

这说明教室里的细菌比操场多。

我们推断的原因是:

教室通风情况比较差,所以细菌比较多。

展示四:

我们探究的问题是“硬币上有没有细菌”。

我们准备了两套同样的培养基,将硬币放在编号为1号的培养基上轻轻按了一下,接着盖上盖;而编号为2号的培养皿没有作任何变动。

编号为1号的培养皿里长出来许多菌落(实物投影仪展示实验结果),而编号为2号的培养皿没有菌落。

质疑:

编号为2号的培养皿为什么没有菌落呢?

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展开讨论,达成共识。

回答:

编号为2号的培养皿经过严格的高温灭菌,已经没有细菌和真菌的存在。

在这

个探究实验中,又一直处于密封状态中,所有没有菌落的形成。

展示五:

我们探究的问题是“学校花园里和食堂的冰箱里哪里的菌类多”,我们把一个培养皿放在学校花园的草坪上,另一个放在食堂的冰箱里,打开盖三分钟后,盖上盖放在培养箱里培养。

请同学们预测一下哪个的菌落多?

为什么?

同学们根据平时的生活经验,争相预测结果,教师指定一人予以解答:

学校花园里的细菌和真菌多,那里潮湿、还有很多落叶作为营养;而冰箱里温度很低,不适合细菌和真菌的生长,一般情况下菌类是很少的。

学生继续比较了洗手前和洗手后手上的细菌和真菌;湿抹布和干燥抹布上的细菌真菌等;还展示了自己用牛奶、柑橘、米饭做的探究实验。

提问:

1.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2.通过探究,你认为什么样的环境中细菌和真菌含量较多?

3.根据你的探究活动,你认为细菌和真菌的生活必须具有哪些基本条件?

回答:

1.细菌和真菌分布非常广泛,几乎无处不在。

在土壤中、水里、空气中乃至我们的身体上,到处都可以找到细菌和真菌。

科学家还发现,在寒冷的极地,在很热的温泉中,甚至在深海的火山口等极端特殊的环境中,也有细菌和真菌的存在。

可以说细菌和真菌是生物圈中分布最广泛的生物。

2.温暖、潮湿、富含有机物的环境里细菌和真菌含量较多。

3.细菌和真菌的生活必需的基本条件是:

水分、营养物质、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

质疑:

氧气是大多数生物生活必需的基本条件之一,细菌和真菌的生活是否也必须需要氧气呢?

学生小组内讨论,得出结论:

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除了必需的基本条件如水分、营养物质、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外,不同的细菌和真菌还要求某些特定的生活条件,有的需要氧气,有的在有氧条件下生命活动会受到抑制。

例如乳酸菌只有在缺氧或无氧的环境下才能良好地生存。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生物圈中除了动物、植物外,还有另一类生物——细菌和真菌。

通过配制培养基,培养细菌和真菌,熟悉了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观察了菌落并总结了两个菌落的特点。

我们还通过探究实验,知道了细菌和真菌是生物圈中分布最广泛的生物。

对细菌和真菌生活条件的了解,为我们消灭有害细菌,利用有利细菌为人类服务提供了科学依据。

也许有的同学对细菌和真菌了解太少,往往会“谈菌色变”,其实我们大可不必这样,在自然界中,只有少数的细菌、真菌对人类、动物、植物有害,而大多数的细菌和真菌对人类是有益的。

〖板书设计〗

第四章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

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为学生准备了充足的时间进行实验结果的展示。

各学习小组推选本组的代表进行班内展示,效果显著。

不同的小组展示方式不一样。

特别是其中一个小组让同学们预测其实验结果,再和自己的实验相对照,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加强了同学之间的表达与交流,这应该是本节的一个亮点。

探究实验和比较归纳充分结合。

在从宏观上观察菌落时,引导学生及时地归纳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的特点;同学们在展示实验结果时,教师和其他同学不断质疑并加以补充,及时地归纳总结了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以及细菌和真菌生活的基本条件。

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了理性认识。

充分讨论并设计探究方案。

教师安排学生准备探究方案的设计时,并没有急于求成,而是让学生认真地讨论,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提示,预测实验中会遇到的各种问题并使问题及时得到解决。

这样探究方案也就水到渠成,并且得到了很好的展示。

(1)课时

课题:

书法---写字基本知识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书写的姿势,了解钢笔书写的特点。

2、了解我国书法发展的历史。

3、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特点。

重点:

基本笔画的书写。

难点:

运笔的技法。

教学过程:

一、了解书法的发展史及字体的分类:

1、介绍我国书法的发展的历史。

2、介绍基本书体:

颜、柳、赵、欧体,分类出示范本,边欣赏边讲解。

二、讲解书写的基本知识和要求:

1、书写姿势:

做到“三个一”:

一拳、一尺、一寸(师及时指正)

2、了解钢笔的性能:

笔头富有弹性;选择出水顺畅的钢笔;及时地清洗钢笔;选择易溶解的钢笔墨水,一般要固定使用,不能参合使用。

换用墨水时,要清洗干净;不能将钢笔摔到地上,以免笔头折断。

三、基本笔画书写

1、基本笔画包括:

横、撇、竖、捺、点等。

2、教师边书写边讲解。

3、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姿势正确)4、运笔的技法:

起笔按,后稍提笔,在运笔的过程中要求做到平稳、流畅,末尾处回锋收笔或轻轻提笔,一个笔画的书写要求一气呵成。

在运笔中靠指力的轻重达到笔画粗细变化的效果,以求字的美观、大气。

5、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发现问题及时指正)

四、作业:

完成一张基本笔画的练习。

板书设计:

写字基本知识、一拳、一尺、一寸

我的思考:

通过导入让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这是书写的起步,让学生了解书写工具及保养的基本常识。

基本笔画书写是整个字书写的基础,必须认真书写。

课后反思:

学生书写的姿势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要加强训练,基本笔画也要加强训练。

总第

(2)课时

课题:

书写练习1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教会学生正确书写“杏花春雨江南”6个字。

2、使学生理解“杏花春雨江南”的意思,并用钢笔写出符合要求的的字。

重点:

正确书写6个字。

难点:

注意字的结构和笔画的书写。

教学过程:

一、小结课堂内容,评价上次作业。

二、讲解新课:

1、检查学生书写姿势和执笔动作(要求做到“三个一”)。

2、书写方法是:

写一个字看一眼黑板。

(老师读,学生读,加深理解。

)3、书写教学“杏花春雨江南”6个字。

杏:

上大下小,上面要写得大,大在哪里?

(大在撇捺)写的时候撇捺要舒展,象燕子张开的翅膀;下面的“口”要写得小,左右两竖要内斜,稍扁;“木”的竖写在竖中线上。

花:

也是上下结构,草字头两竖要内斜;下面单人旁起笔对准上面的左竖,竖弯钩起笔对准上面的右竖;竖弯钩要舒展,(用红笔描竖弯钩,并在旁边书写一个大的竖弯钩)要求弯处圆转,不能僵硬(书写僵硬的竖弯钩,并在旁边打×)。

春:

上部三横都是短横,收笔处不要顿;撇画最长,捺画从哪里起笔?

从第三横下面起笔,不能碰到撇;下面“日”的两竖要竖直,不能斜。

雨:

旁边两竖要内斜,上横短,中竖写在竖中线上;从下面看,哪一笔最低?

钩最低,中竖最短;四个点都是斜点。

江:

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边三点水第二点略向外展;右边“工”字上横是短横,下横是长横;中竖略斜。

南:

上横短;下边两竖内斜;框架中两横都是短的,中间一竖悬针;三个竖画左、中差不多长,右竖钩最低;横折钩要写出弯势。

4、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三、讲评:

收上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比,对写得好的进行表扬,并加盖☆符号章,然后贴在展示板上,向学生展示。

板书设计:

书写练习1、杏花春雨江南

我的思考:

进一步加强写字姿势训练,这是根本。

在了解字结构的基础上更好的把握每个字的书写。

及时对书写情况进行反馈,同时通过奖励激发学生兴趣。

课后反思:

通过字形的比较,学生基本上学会了笔画位置的比较,但是还需要不断的引导。

第(3)课时

课题:

书写练习2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掌握车字旁写法,并能把“轻”字写端正。

2、完成书写练习。

重点:

正确地书写“轻”字

难点:

“车”字旁的书写。

教学过程:

一、讲评上一课作业情况。

1、表扬书写优秀者,展示其作业。

2、指出存在的主要缺点并进行针对性的练习。

二、指导“车”字旁写法:

1、出示范字,观察“车”字旁写法。

2、讨论明确其书写要领:

“车”字旁分四笔完成,整个偏旁左重右轻,不超过竖中线。

第一笔横稍短。

第二笔撇折收笔于横中线。

第三笔垂露竖,应在第一笔横下的正中位置起笔。

最后一笔,比第一横长一些,离折笔稍近一些。

3、练写“车”字旁。

三、指导临写“轻”字。

1、观察范字。

2、明确写法。

“轻”字的写法:

“轻”字左窄右宽,右边的第一笔起笔与左边的第一笔短横相齐平,底部大体相齐,右边上下两部分基本相等。

四、课后延伸

书写:

斩、转

板书设计:

书写练习2、轻、斩、转

我的思考:

以复习巩固导入,并有针对地进行纠正。

明确字的重心及每个笔画在田字格中分布的位置,使学生初步掌握字的结构特点。

在练习书写“车”字旁的基础上,更好的把握整个字的字形。

课后及时巩固,拓展。

课后反思:

学生基本上能把握好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处理好左右的布局。

第(4)课时

课题:

结构特点(六)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懂得以宝盖头、穴字头等作为字头的字宜上大而下小。

2、通过练习,写好课文中的例字。

重点:

掌握以宝盖头、穴字头等作为字头的字宜上大而下小

难点:

把握好字的结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二、教学新课

1.讲解以宝盖头、穴字头等作为字头的字

(1)教师讲解字头的书写。

(2)学生练习书写,教师指导书写。

(3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小结,提出要求。

2.指导书写例字

(1)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