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最新届高三政治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精品.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132700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70.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政治最新届高三政治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精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中政治最新届高三政治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精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中政治最新届高三政治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精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中政治最新届高三政治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精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中政治最新届高三政治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精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政治最新届高三政治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精品.docx

《高中政治最新届高三政治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政治最新届高三政治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精品.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政治最新届高三政治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精品.docx

高中政治最新届高三政治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精品

专题十一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五年高考

A组2018年高考题组

一、选择题

1.(2018·安徽7)京剧是中华民族的国粹。

它是在18世纪下半叶经徽戏、秦腔、汉调的交融,并借鉴吸收昆曲、京腔之长而形成的。

京剧的形成体现了()

A.各具特色的文化艺术异彩缤纷B.中华文化薪火相传和一脉相承

C.中华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兼容性D.不同文化都能够实现融会贯通

答案C

2.(2018·安徽8)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是一个人应当同时具备的基本素养。

下列古语中蕴含二者关系的有()

①“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战国·孟子)

②“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北宋·司马光)

③“前辈谓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明代·陈献章)

④“德不称其任,其祸必酷;能不称其位,其殃必大。

”(东汉·王符)

A.①②B.②④C.②③D.③④

答案B

3.(2018·福建文综33)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成千上万的劳动模范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

“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

”是劳模精神不变的精髓,也是时代精神永恒的内涵。

表彰劳模能够()

①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③奏响先进文化的主旋律④杜绝好逸恶劳的思想意识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答案B

4.(2018·广东22)目前我国文化产品种类繁多,良莠不齐,这说明我国文化市场要()

A.严格规范,整齐划一B.言论自由,顺其自然

C.加强管理,正确引导D.全面开放,海纳百川

答案C

5.(2018·广东33)“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雷锋神至今深人人心。

可风雷锋精神()

A.仍有现实意义B.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C.具有鼓舞人心的作用D.是爱国主义的主题

答案AC

6.(2018·江苏21)2018年2月,江苏省教育厅积极落实教育部的要求,安排南京、苏州等8个市作为京剧进中小学课堂的首批试点市。

开展京剧进中小学课堂活动的依据是()

①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②传统文化是健康有益的

③传统文化是文化发展的源泉④教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B

二、非选择题

7.(2018·江苏37)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也是五四运动爆发90周年。

某校高三

(2)班同学通过主题班会、课外学习等活动,进一步了解了五四运动以来中华民族走过的风雨历程、社会主义新中国取得的伟大成就,特别是回顾不平凡的2018年,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中华民族精神的强大力量。

大家商定开展以“弘扬民族精神,共建精神家园”为主题的探究活动。

让我们一起参与其中。

参与讨论

在资料搜集过程中,有同学把收集到的以下三幅图片挂到班级网页上,引起了同学们的关注。

大家纷纷把自己收集到的相关图片也挂到网上。

这些图片大多反映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时期的重大事件,集中展示了中华民族精神。

同学们被深深感染,并跟帖展开讨论。

(1)有同学跟帖认为,“只有参与重大社会实践活动,才能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者。

”请你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对这一观点加以评析。

答案

(1)中华民族精神在中华民族的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发展,是维系中华民族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推动中华民族社会实践的精神动力。

它不仅集中体现在重大社会实践活动中,也体现在人们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之中。

因此,并非只有参与重大社会实践活动,才能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者。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B组2018~2018年高考题组

一、选择题

1.(2018·广东单科,32,多选)北京奥运会得到我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也得到世界人民的积极响应。

申奥宣传片中对中国五千年文化的诠释以及中国人民热情与真诚的笑脸征服了世界。

这表明()

A.奥运会既是体育盛会,同时也是文化盛会

B.奥运会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

C.北京奥运会可以向世界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

D.文化不仅属于本民族,而且属于全世界

答案ABCD

解析北京奥运会的举办既可以借体育活动展现中国五千年灿烂文化,又可以传播我们的中华文化,使得世界文化更加绚烂多彩。

2.(2018·广东单科,33,多选)在唐代,西域佛教燃灯礼佛习俗融入正月十五传统节庆活动中,从而形成我国元宵节观灯习俗。

这表明()

A.中华文化起源于西域佛教文化

B.西域佛教燃灯礼佛的习俗取代了中国原有的元宵节

C.元宵观灯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兼容性

D.开放与交流有利于促进文化的发展

答案CD

解析西域佛教燃灯礼佛习俗融入正月十五传统节庆活动中,体现了中华文化在交往中汲取借鉴了其他文化的积极成分,而不能说西域习俗文化取代了中华文化,故A、B两项错误。

3.(2018·广东文基,13)2018年两会期间,中央政府作出决定:

具有公益性的博物馆、纪念馆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今明两年内逐步向社会免费开放。

这项举措有利于()

①弘扬中华民族精神②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③中国文化引领世界文化潮流④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A

解析公益性博物馆等免费开放有利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③④不符合题意。

故选①②,即A项。

4.(2018·江苏单科,23)南京中山陵是中西合璧的建筑。

它是当代的设计者在潜心研究中国古代皇陵和欧洲帝王陵墓建筑风格的基础上,根据紫金山地形设计而成的建筑精品。

这说明()

A.建筑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B.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C.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D.潜心思考是文化创新的基础

答案C

解析题干中说明南京中山陵是设计者在潜心研究中外陵墓建筑风格基础上的创新,是文化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传统建筑基础上的创新,故C项符合题意。

A、B项不符合题意,D项错误。

5.(2018·江苏单科,22)孔子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中国在世界各地建立的孔子学院,作为中国语言和文化的传播平台,向世界展示了历史悠久的中华文化。

这表明()

A.中华文化走向世界B.中华文化以开放的心态接受外来文化

C.儒家思想是中华文化的核心D.儒家思想是特定历史时代的产物

答案A

解析准确理解题意,强调以孔子文化为代表的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情况。

A项符合题意;B项不符合题意;C项错误;D项讲的是儒家思想的产生,与题干不符。

6.(2018·宁夏文综,19)维吾尔族的《第七木卡姆朱拉》、蒙古族长调《成吉思汗》、纳西族《嫁女调》、鄂西土家族《神农溪纤夫号子》……各具特色的民族服饰、语言、曲调和歌声,展现在CCTV舞台上。

人们为多姿多彩的民族音乐而激动,更为音乐盛典丰厚广博的文化内涵而感动。

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①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都代表着中华文化的前进方向②中华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③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④各民族传统文化相互融合,形成推动当代中国发展的时代精神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答案B

解析题干涉及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必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①④表述错误,②③符合题意,故B项应选。

从“嫦娥奔月”的神话,到“千里共婵娟”的词句,“月亮”寄托着中国人浓厚的情感因素和文化情结,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浪漫美好意向的形象符号。

2018年11月26日,由“嫦娥一号”卫星拍摄的我国第一幅月面图像向世人完美亮相,标志着我国第一次探月活动的圆满成功。

回答7~9题。

7.(2018·海南单科,18)我国探月活动的成功,可以说是以科学技术的成就续写传统文化中“奔月”理想的佳话。

这种渗透在科技探索活动中的民族情感和文化情结()

①凝聚着自信自尊,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②体现着与时俱进,是进行科学技术探索的主要精神动机③蕴涵着美好憧憬,激励人们自强不息、奋发有为④充溢着浩然正气,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着积极推动作用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答案B

解析上述民族情感和文化情结凝聚着自信自尊,蕴涵了美好憧憬,①③当选,但非科学技术探索的主要精神动机,也未体现浩然正气,②④排除,选B。

8.(2018·海南单科,19)“嫦娥奔月”表达的美好理想,经过人们千百年的努力,在现代生产力和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通过“嫦娥一号”探月活动的成功正在成为现实。

从哲学认识论的角度看,这表明()

①社会实践是科学理论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②认识能力的提高是科学实践成功的首要因素③认识能否达到目的依赖于实践的社会历史条件④正确的实践目的是认识获得成功的决定因素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答案C

解析②④均夸大了认识的作用,颠倒了认识与实践的关系。

材料强调“人们千百年的努力”的实践过程和“现代生产力和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的社会历史条件对于探月成功的作用,①③符合题意,因此选C。

9.(2018·海南单科,20)由“嫦娥一号”卫星拍摄的月面图像覆盖区域属于月球高地,长约460公里,宽约280公里,分布有不同大小、形态、结构和形成年代的撞击坑。

从唯物论的观点看,这幅图像佐证了()

A.神话的产生是缺乏客观根据的B.月球与地球具有相同的物质结构

C.各种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科学性D.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正确性

答案D

解析意识依赖于物质,A项错误;B项非哲理;对于唯物主义物质观要作具体分析,C项片面。

上述科学实验的成果进一步证明了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而非意识,D项当选。

10.(2018·北京文综,32)汶川地震发生后,中国人民在抗震救灾中爆发出的巨大力量赢得了世界赞誉。

海外媒体发表评论说,一个领导人在两小时内就飞赴灾区的国家,一个能够出动十多万救援人员的国家,一个企业和私人捐款达到数百亿的国家,一个因争相献血而排长队的国家,永远不会被打垮。

这表明()

①提高国际影响力是发展综合国力的关键②民族凝聚力是衡量综合国力的标志之一③动员和组织能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内容④物质力和精神力都是综合国力的组成部分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D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综合国力的相关知识。

①是错误的,②③④符合题意。

11.(2018·江苏单科,24)“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韵味传神的青花瓷穿越千年的历史,向人们展示了中华文化的()

A.包容广纳B.推陈出新C.博大精深D.源远流长

答案D

解析本题意在考查中华文化的特点之一源远流长,故D项符合题意,而中华文化的另一特点“博大精深”未体现出来,A、B项不符合题意。

12.(2018·广东单科,20)两千多年前,孔子提出“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

这一思想对中华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和而不同”反映了中华文化具有的特点是()

A.包容性B.阶级性C.民族性D.地域性

答案A

解析本题依基础知识可作答,“和而不同”强调了文化的“包容性”,应选A。

13.(2018·海南单科,15)“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台湾诗人的一首《乡愁》,在海峡两岸广泛流传,引起两岸同胞的广泛共鸣。

这种激荡在两岸同胞心中的情感()

①表达了海峡两岸人民热切盼望祖国统一的心情②表明海峡两岸人民具有共同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③表明海峡两岸的所有人都赞同一个中国的原则④体现出爱国主义深深地植根于海峡两岸人民的心中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答案D

解析由题意可知①正确;两岸人民的思念故乡情结表明两岸人民具有共同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故②正确;同时对祖国统一的拥护本身就是爱国主义的表现,故④正确。

所以选D。

③说法错误。

14.(2018·海南单科,16)琼州胜景五公祠有副脍炙人口的对联:

“只知有国,不知有身,任凭千般折磨,益坚其志;先其所忧,后其所乐,但愿群才奋起,莫负斯楼。

”这副对联生动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中()

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②公正廉明、崇尚平等的民主精神③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超然胸襟

④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的顽强斗志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答案C

解析由对联可知,应为国家兴亡尽到个人应尽的责任,即使面对种种艰难也在所不辞,对联在“国家”与“个人”的关系方面,重在强调国家的重要性,故②③不符合题意,①④正确,所以选C。

二、非选择题

15.(2018·广东单科,37)看漫画,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注:

本题漫画根据方成的《洗澡》改编。

(1)漫画中的文化教育存在什么偏差?

(2)中华文化与外来文化应如何交流、借鉴与融合?

答案

(1)漫画中的文化教育存在只注重中国传统文化排斥外来文化的偏差。

(2)①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以“取长补短”的过程;是在文化交流和文化借鉴的基础上,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

②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熔铸百家的气魄,科学分析的态度。

不同文化之间,有差异就难免有矛盾、有竞争,但文化差异不应该成为文化交流的障碍,文化竞争并不排斥文化合作。

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应该平等交流、相互借鉴,共享世界文化创新成果。

③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我们要跻身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必须深深植根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土壤,不断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

解析第

(1)问从漫画中只注重进行中国传统文化,违背了我们进行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要考虑我们应克服的错误倾向来分析。

(2)问首先应该考虑什么是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然后考虑在这一过程中应注意什么问题,最后具体到该怎么做。

三年模拟题

A组2018年模拟题

一、选择题

1.(2018·安徽无为三中模拟)中秋是中国的传统佳节,2018年开始正式成为国家的法定假日。

国家将中秋等民族节日增设为法定假日,其意义在于()

①增强民族凝聚力和亲和力②消除外来文化的影响③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④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

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

答案D

2018年北京奥运会的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采用了典型的中国艺术形式,它集中了中国特有的汉字篆刻和书法于一体,以印章的形式设计,传达出深刻厚重的中国文化底蕴。

据此回答2~3题。

2.(2018·福建永定一中模拟)下列关于书法篆刻艺术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中国的书法篆刻艺术()

①是由古代先贤帝王创造出来的②受中国字和书写工具的影响③是受神的旨意创造出来的④随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C

3.(2018·福建永定一中模拟)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说,北京奥运会会徽“直接明确地传达着在中国人民和文化世代传承的无与伦比之美和宏大的精神力量”。

关于精神力量,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①市场经济越不发达,精神力量越不重要②调动积极的精神力量,会有力地推动社会进步③精神力量可以脱离社会而存在④弘扬和培育民族文化可使中国人民保持高昂向上的精神状态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

答案C

4.(2018·福建永定一中模拟,不定项)2018年,很多国家都举行了庆祝中国农历春季的活动。

一些华侨、华人,尽管到外国生活多年,仍保留着春节的传统。

这说明()

A.中国文化广受世界各国人民的欢迎B.中国文化已成为世界文化的主流

C.文化对人的影响有深远持久的特点D.民族节日是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沉淀

答案AC

5.(2018·福建永定一中模拟)孔子、孟子的话对与当今人们的行为仍产生着重要作用。

例如,一些商人因儒家观念的影响,坚守自己的操守。

儒家观念得以流传至今的原因()

A.传统文化既具有丰富的内涵,又能因时而变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C.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D.传统文化具有多样性

答案A

6.(2018·广东潮州模拟)我国素有“一诺千金”之说。

在今天,我们仍然要大力提倡诚实守信的精神,因为这是()

①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内容②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③形成和谐文明社会风气的必要条件④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答案C

7.(2018·广东潮州模拟)国务院规定从2018年开始,新增清明、端午、中秋为公众节假日。

把民族节日增设为公众节假日()

A.有利于削弱和取代别国的民族文化

B.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

C.是发展大众文化的基本要求

D.是对传统习的全面继承

答案B

8.(2018·广东潮州模拟,不定项)每当中华民族处于重大危难的关头,中华文化的力量就会凸现出来。

在外寇入侵时,中华民族就会团结一致,用血肉筑起新的长城;在遭受巨大自然灾害时,中华民族就会“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并最终夺取胜利。

这表明()A.文化的力量是一种物质力量

B.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C.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

D.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答案BCD

9.(2018·佛山教学质量检测)支撑我国在抗击暴风雪、抗震救灾等事件中的精神支柱,它又被称为中华民族之魂。

它是指()

A.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B.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

C.以科学发展观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D.以马克思主义为灵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答案B

10.(2018·佛山教学质量检测,不定项)“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国民的阅读趣味,一个政权的视野远见在于官员群体的阅读水平”。

这说明()

A.文化反作用于政治并与政治相互交融

B.民族精神是民族综合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

C.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

D.阅读促使人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答案AC

11.(2018·广东综合测试)中国古典诗歌“无体不备,无体不善”,无论内容、风格、形式、技巧,均达到炉火

纯青的地步,成为后世效仿的典范。

这主要体现了中华文化具有的特点()

A.博大精深B.源远流长C.民族性D.多样性

答案A

12.(2018·天津和平二模)根据海协会与海基会的有关协议,两岸空运直航、海运直航和直接通邮12月15日正式启动。

这标志着两岸“三通”基本实现。

两岸“三通”在两岸各界长达30年的努力下终于梦想成真,不仅在经济上实现双赢,而且在感情上血浓于水。

从文化角度看()

①台湾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②台湾文化具有中华文化的共性③中华文化博大精深④两岸人民对中华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答案D

元宵节是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因历代这一节日有观灯习俗,故又称灯节。

元宵节风

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

回答13~14题。

13.(2018·威海模拟)我国民俗节日较多,除了春节、元宵节,还有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这说明()

A.文化具有多样性、民族性B.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独领风骚

C.文化是民族的,更是世界的D.民俗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答案A

14.(2018·威海模拟)元宵节在西汉得到重视,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从中我们可以看出()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②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③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④创新是文化发展的不竭动力

A.①②③B.①③C.②④D.②③④

答案B

15.(2018·江苏盐城调研)法国佳士得拍卖行拍卖在战争期间被法、英、德联军劫掠并流失海外的珍贵文物——圆明园鼠首和兔首铜像事件,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中国政府和广大人民强烈要求圆明园流失文物回国,反对强行拍卖这些文物的行为。

广大人民的行为()

A.说明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B.体现了以爱好和平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

C.是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的表现

D.自觉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表现

答案A

16.(2018·江苏徐州调研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人们有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划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珍视这一传统节日()

A.有利于抵制外来文化进入中国

B.表明我们对传统文化要全盘继承

C.有利于弘扬传统美德增强民族凝聚力

D.目的是为了提高我国的文化影响力

答案C

17.2018·江苏兴化冲刺)第十三届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上,原生态歌曲维吾尔族《第七木卡姆朱拉》、纳西族《嫁女调》、土家族《神农溪纤夫号子》等成为青歌赛上独特的歌声,观众感受到了原汁原味的民族文化。

这表明()

A.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B.各民族文化凸显民族的个性和特征,缺少共性

C.中华文化呈现着各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D.中华文化具有民族性和时代性的特色

答案C

18.(2018·江苏兴化冲刺)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太古遗音”、四大发明、汉字、戏曲和太极拳表演让人耳目

一新,中国灿烂的文化神奇地展示在世人面前。

这体现了中华文化的()

A.包容广纳B.区域特征C.博大精深D.源远流长

答案C

19.(2018·江苏兴化冲刺)抗四川汶川发生8.O级地震,全国手机报在第一时间向手机用户发布了这一重大灾难事件。

在震区这种特定的环境下,手机媒体配合传统媒体担当了报道灾情的重任,表现出强大的优势。

抗震救灾手机报道,力争弘扬抗震救灾精神、灾难中的人性美。

在阅读手机报时,人们都被感动着。

震救灾精神()

①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②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各族人民的爱国热情和工作热情③对于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具有重大意义④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和主体,具有世界性和永恒性

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

答案D

20.(2018·江苏泰兴模拟)下列体现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名言是()

1时穷节乃见,一垂丹青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4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