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水平测试复习精选.docx
《高中政治 水平测试复习精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政治 水平测试复习精选.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政治水平测试复习精选
《经济生活》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考点1、商品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A
含义: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基本属性:
使用价值和价值。
考点2、货币的概念、本质A
概念:
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本质:
一般等价物。
考点3、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B
(1)价值尺度,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2)流通手段,必须用现实的货币,不能用观念上的货币。
考点4、纸币的含义及发行规律A
含义:
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发行规律:
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过多易导致通货膨胀,过少易导致通货紧缩。
考点5、信用卡的功能A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
考点6、外汇和汇率的含义A
外汇:
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汇率:
又称汇价,是指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考点7、树立正确的金钱观C
对于金钱要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用之有益。
通过合乎道德与法律的正当途径挣钱,把钱用到有利于国家社会、有利于他人的地方,用到有利于全面发展自己、实现人生价值的地方。
考点8、供求关系对商品价格的影响B
供不应求,出现“物以稀为贵”的现象,价格升高——卖方市场(卖方起主导作用,处于有利地位)。
供过于求,出现“货多不值钱”的现象,价格降低——买方市场(买方起主导作用,处于有利地位)。
考点9、价格与价值的关系B
价格最终由价值决定,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两者成正比
考点10、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B
商品价值量不是由商品生产者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考点11、价值规律的内容及表现形式B
基本内容: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表现形式:
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考点12、价格变动对人民生活和生产经营的影响B
⑴对人民生活的影响①一般说来,价格上升,购买减少;价格下降,购买增加。
②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但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
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消费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③在替代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导致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一种商品价格下降,导致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
在互补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会使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会引起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随之增加。
⑵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调节生产规模,提高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生产率),促使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考点13、收入水平、物价水平等因素对消费水平的影响A
主要是居民收入和物价水平。
一般说来,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与居民消费成正比。
一般说来,物价水平与人们的消费水平成反比。
考点14、消费的类型A
按消费对象分,可分为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
按交易方式分,可分为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
按消费目的分,可分为生存资料消费(最基本的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
考点15、消费结构的含义与恩格尔系数B
消费结构,反映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
它会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
恩格尔系数减小,通常表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考点16、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理智的消费者C
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③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其核心是可持续消费)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经济生活》第二单元 生产、劳动与经营
考点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B
生产决定消费:
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
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节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考点2、大力发展生产力的意义A
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建立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才能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的状态,缩小历史遗留下来的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赶上以至超过发达国家,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考点3、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的体现A
第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家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考点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实行这一制度的原因和意义B
内容: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原因:
根本上说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客观规律决定的。
适合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意义:
它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考点5、企业的含义A企业以营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的经济组织。
考点6、公司的含义及形式A
含义:
公司是依法设立的,全部资本由股东出资、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
我国法定的公司形式有两种:
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考点7、树立正确的择业观C
①树立自主择业观。
②树立竞争就业观。
③树立职业平等观。
④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
考点8、劳动者依法享有的主要权利A
劳动者权利的内容:
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及法律规定的其它权利。
考点9、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的途径B 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途径
考点10、储蓄存款的种类A活期储蓄存款 定期储蓄存款
考点11、我国的商业银行及主要业务A
(1)商业银行是经营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并以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的金融机构。
(2)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
①存款业务——基础业务②贷款业务——主体业务,是商业银行营利的主要来源。
③结算业务。
考点12、比较储蓄、债券、股票、商业保险等投资理财方式的异同C
作为一个理性的投资者,在选择投资方向时应该遵循四个原则:
(1)要注意投资的回报率,也要注意投资的风险性。
(2)要注意投资的多元化。
(3)投资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己的经济实力,量力而行。
(4)投资既要考虑个人利益,也要考虑国家利益,不得违反国家的法律法规。
《经济生活》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考点1、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A
基本内容和要求:
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考点2、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A
①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在扣除成本和税款后直接归劳动者所有,构成他们的个人收入。
②按生产要素分配。
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收益分配。
参与收益分配的生产要素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
考点3、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B
①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②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考点4、收入分配公平的主要表现和意义B
主要表现:
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别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收入分配公平与平均主义有着根本的区别。
意义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它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考点5、我国财政的作用B 1、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2、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3、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考点6、财政收入的来源A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债务收入以及其他收入。
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最普遍的形式,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
考点7、财政收支关系的三种情况A
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关系,不外有三种情况:
财政收支平衡、财政盈余、财政赤字。
考点8、税收的含义A税收是国家为实现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考点9、税收的基本特征A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主要标志。
考点10、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B
公民在享受国家提供的各种服务的同时,必须承担义务,自觉诚信纳税。
增强“纳税人意识”。
公民要增强对国家公职人员及公共权力的监督意识,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关注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对贪污和浪费国家资财的行为进行批评和检举,以维护人民和国家的利益。
《经济生活》第四单元 面向市场经济
考点1、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积极作用B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
考点2、规范市场秩序的措施B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考点3、市场调节的局限性A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
考点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A①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②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③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考点5、我国宏观调控的含义、主要目标和手段B
①含义:
是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
②目标:
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③手段:
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必要的行政手段。
考点6、科学发展观的内涵B
①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③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④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考点7、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主要措施C
①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③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④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⑤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考点8、经济全球化的含义、主要表现及其影响A
①经济全球化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
②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是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
③影响:
有利:
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不利:
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两极分化更加严重;经济全球化加剧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
考点9、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基本原则A
作用:
积极组织多边谈判、为国际贸易制定一系列基本原则和协定、为成员提供解决贸易摩擦和冲突的场所。
基本原则:
非歧视原则——最重要的原则、市场准入原则、互惠原则、公平竞争原则与公平贸易原则、贸易政策法规透明原则等。
考点10、对外开放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B
《政治生活》第一单元 公民的政治生活
考点1、国家的根本属性A
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考点2、我国的国家性质及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B
我国的国家性质:
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
人民当家作主。
考点3、我国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B
广泛性表现在:
民主权利和民主主体的广泛性;
真实性表现在:
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有法律、物质保障,;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实现
考点4、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A
政治权利:
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②政治自由;③监督权
政治性义务:
①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②遵守宪法和法律;③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④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考点5、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B 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2、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3、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考点6、公民应依法有序地参与政治生活B
为什么:
公民积极有序地参与政治生活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切实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和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不断改善公共管理,创建文明祥和的新社区;有力促进政府机关的廉政建设。
怎样做:
①必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②遵守法律、规则、程序③坚持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考点7、民主选举的几种方式A
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
我国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采用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
考点8、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A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
考点9、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的性质和发展基层民主的意义A
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的性质:
基层民主自治的组织
发展基层民主的意义:
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
实行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以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的途径。
考点10、公民依法行使民主监督权的合法渠道A通过信访举报制度;通过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通过舆论监督制度;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
考点11、公民正确行使监督权的要求C
①一方面,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要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监督权。
②另一方面,必须采取合法方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
《政治生活》第二单元 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考点1、我国政府的基本职能B
①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②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③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 ④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考点2、我国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B
我国政府的宗旨:
为人民服务 我国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
对人民负责
考点3、我国政府为公民求助或投诉提供的途径A
①开设热线电话 ②设立信访部门 ③推行电子政务④依法建立行政裁决、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制度
考点4、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A
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
⑴行政系统外部的监督:
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中国共产党的监督,人民政协的监督,社会与公民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⑵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审计部门、法制部门、上级政府、监察部门)。
《政治生活》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考点1、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和职权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性质:
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也是我国唯一的立法机关。
职权:
最高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地方各级人大性质:
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
职权:
讨论决定并监督实施本行政区域内的一切重大问题。
考点2、人大代表的职权A 人大代表的职权:
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
考点3、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含义A
民主集中制是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
考点4、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A 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考点5、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与宗旨A
性质: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宗旨: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考点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
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维护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考点7、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含义A
科学执政就是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制度和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民主执政就是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依法执政就是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
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要通过依法执政体现出来,又要靠依法执政来保证实现。
依法执政有利于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考点8、我国政党制度的基本内容A 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是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
遵守宪法和法律。
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考点9、人民政协的性质和职能A
性质:
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人民政协的职能:
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考点10、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及其相互关系B
民族平等:
民族团结:
各民族共同繁荣:
关系:
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的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的发展,又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
考点11、珍惜、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C
我国已经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生活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里,处理好民族关系问题,既是国家的重大问题,又是人们生活中必须面对的具体问题。
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是每个中国公民的责任。
作为当代青年学生,要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责任付诸行动。
考点12、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坚实基础和优越性B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以及各民族在长期奋斗中形成了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使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具有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
优越性:
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以实现;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考点13、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内容A 我国实行坚持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政治生活》第四单元 当代国际社会
考点1、主权国家的构成要素及基本权利和义务A
主权国家的构成要素:
人口、领土、政权、主权,其中主权是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主权国家享有的基本权利:
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
主权国家必须履行的主要义务:
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考点2、联合国的作用A 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实行人道主义援助
考点3、我国在联合国中的地位和作用A
地位:
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
作用:
中国一贯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支持按联合国宪章精神所进行的各项工作,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在世界裁减军队、保护环境、保障人权和解决地区冲突等一系列全球性问题上发挥重要作用,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考点4、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B
影响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国家利益。
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
考点5、在国际关系中,我国必须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B
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利益与人民的根本利益相一致。
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就是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完全正当的、正义的。
我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尊重其他国家正当的国家利益,维护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考点6、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A 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考点7、我国的外交政策的决定因素A
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考点8、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B
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独立自主。
我国外交关系的基本准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考点1、哲学的含义A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考点2、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A
考点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A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联系: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考点4、哲学的基本问题A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表现一: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表现二:
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考点5、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B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三种基本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考点6、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A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考点7、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A
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考点1、辩证唯物主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