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牛屠宰和加工行业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132270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7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肉牛屠宰和加工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肉牛屠宰和加工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肉牛屠宰和加工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肉牛屠宰和加工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肉牛屠宰和加工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肉牛屠宰和加工行业分析报告.docx

《肉牛屠宰和加工行业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肉牛屠宰和加工行业分析报告.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肉牛屠宰和加工行业分析报告.docx

肉牛屠宰和加工行业分析报告

 

2015年肉牛屠宰和加工行业分析报告

 

2015年4月

目录

一、行业主管单位及相关法律法规4

1、行业管理体制及主管部门4

(1)行业主管部门4

(2)行业协会4

2、行业法规和政策4

(1)主要法律法规4

(2)主要产业政策7

二、行业概况8

1、世界肉牛饲养及屠宰加工行业发展现状8

2、中国肉牛饲养及屠宰加工行业发展概况12

三、牛肉屠宰及加工行业规模14

1、牛肉总体供给情况14

2、我国牛肉存栏及牛肉产量的区域分布15

3、我国牛肉市场价格变动15

4、牛肉消费需求情况16

四、行业与行业上下游关系18

五、行业竞争情况19

1、总体竞争格局19

2、牛肉市场竞争格局20

(1)吉林省长春皓月清真肉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

(2)内蒙古科尔沁牛业股份有限公司21

(3)河北福成五丰食品股份有限公司21

(4)秦宝牧业21

(5)大连雪龙21

(6)伊赛公司22

六、行业壁垒22

1、资金壁垒22

2、肉源壁垒23

3、品牌壁垒23

4、销售渠道壁垒24

5、人力资源壁垒24

七、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24

1、有利因素24

(1)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25

(2)潜在市场容量巨大26

(3)餐饮业迅速发展26

(4)先进的屠宰加工技术与营销方式27

2、不利因素27

(1)动物疫情频发27

(2)肉品安全问题28

(3)行业整体技术水平较低28

(4)行业出口受到限制28

一、行业主管单位及相关法律法规

1、行业管理体制及主管部门

(1)行业主管部门

农业部对畜禽养殖、饲料生产监督管理,商务部对屠宰和肉类加工监督管理,行业技术质量标准、卫生标准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卫生部制定。

(2)行业协会

中国畜牧业协会牛业分会、中国肉类协会是该行业的自律性组织。

中国畜牧业协会牛业分会是由从事养牛业及冻精胚胎、饲料、兽医、兽药、屠宰加工、贸易等相关产业的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人组成的全国性行业联合组织。

中国肉类协会是全国性肉类生产流通行业社团组织。

2、行业法规和政策

(1)主要法律法规

我国在畜牧业、食品安全等方面制度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主要有:

(2)主要产业政策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多项产业政策、发展规划和规范文件,支持屠宰加工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其中,与肉牛屠宰加工有关的主要产业政策如下:

二、行业概况

1、世界肉牛饲养及屠宰加工行业发展现状

牛是世界上分布最为广泛、存栏量最多的大型牲畜之一,且牛肉也是受众群体最大的肉类品种之一。

由于国际市场对牛肉的需求量日益增加、牛肉行情持续紧俏等原因,世界活牛饲养数量呈增长趋势。

活牛的存栏数量由2010年的10.12亿头增至2013年的10.27亿头。

2010年-2013年世界活牛的存栏数量如下图:

全球活牛的饲养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国家,如巴西、印度、美国、中国、阿根廷、澳大利亚等。

除中国外,这些国家的饲养方式主要为大规模、集中化养殖,其经营模式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以澳大利亚、巴西、阿根廷等国家为代表的“草原型现代畜牧业”,这些国家草地资源丰富、自然环境优越,以天然草地为基础,围栏放牧为主。

另一种是以美国等为代表的“大规模工厂化畜牧业”,这类国家土地资源丰富、资金技术实力雄厚,但劳动力资源紧缺,施行以规模化、机械化、设备化为主要特征的畜牧养殖方式,从拌料、投料、牛舍冲洗等几乎全部机械化、设备化,畜牧养殖场规模呈现越来越大的趋势。

根据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的统计,2013年世界前三大活牛饲养国家的存栏量约占世界总存栏量的62%,其中印度的活牛存栏量最大,占世界总存栏量的32%。

2013年主要国家活牛存栏情况如下图:

伴随全球活牛饲养量的增加,牛肉产量呈现出波动增长的趋势。

2010年全球牛肉总产量为5,676.3万吨,2013年全球牛肉总产量上升到5,848.5万吨,牛肉产量上升幅度不大,主要是由于贸易条件恶化、主要饲养国家牧草质量下降等原因。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据,全球牛肉生产分布与全球活牛饲养的分布一致,主要集中在印度、巴西、中国、美国、阿根廷、澳大利亚等国家,2013年前三大牛肉生产国家的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62%左右。

2010年-2013年世界牛肉的产量情况如下图所示:

根据粮农组织最新报告,2013年全球牛肉产量为5,848.5万吨,牛肉产量主要集中在几个生产大国,2013年主要国家的牛肉产量情况如下图所示:

贸易方面,2013年全球牛肉总贸易量1607.8万吨,其中出口890.3万吨,进口717.5万吨。

与2012年相比,牛肉总贸易量增加130.6万吨,出口量增加75.7万吨,进口量增加54.9万吨。

出口量较大的国家有巴西、印度、澳大利亚和美国,如下图所示:

2013年进口量较大的国家主要有美国、俄罗斯、日本、香港、中国等,如下图所示:

近年来,世界人均牛肉消费量保持稳定。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据,2000年世界人均牛肉消费量为9.53千克/年,2011年世界人均牛肉消费量为9.4千克/年,人均年牛肉消费量基本保持稳定。

2、中国肉牛饲养及屠宰加工行业发展概况

自农耕文明以来,我国的养牛业一直以役用为主、肉用为辅。

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为减少农作物秸秆焚烧浪费、促进秸秆循环利用,政府积极倡导农村秸秆养牛,养牛饲养成本下降,农户养牛热情有所提升,这些变化推动了我国肉牛行业的快速发展,并带动肉牛屠宰、牛肉加工行业的发展。

我国活牛饲养方式以广大农户分散饲养模式为主,不同于国外的大规模饲养方式。

其主要原因是我国草地质量不断恶化、草场资源相对不足,不具有发展“草原型现代畜牧业”的基础条件;而美国式的“大规模工厂化畜牧业”尚未普及。

并且,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大部分人口分布在农村地区,这种国情条件决定我国肉牛养殖以广大农户分散饲养为主。

我国活牛饲养总量较大,肉牛饲养由西北牧区向农业经济优势区域转移,形成了中原、东北、西北、西南四个肉牛产业带。

根据中国畜牧业统计年鉴,我国活牛存栏量基本保持稳定,2009年全国活牛存栏量为10572.2万头,2013年为10,420.5万头,占同期世界活牛存栏量的10%,是世界上主要的养牛国家之一。

2009年-2013年我国活牛的存栏情况如下图:

与存栏量的小幅下滑相比,近些年我国活牛出栏数量持续上升,2009年-2013年全国肉牛年出栏量由4,602万头上升到4,828万头,增长率达5%。

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同期肉牛屠宰加工行业快速发展,牛肉产量从2009年的635.54万吨上升到2014年的689万吨,增长率超过8%,产量占全球牛肉总产量的11.8%,成为继美国、巴西之后的全球第三大牛肉生产国。

此外,我国牛肉产量占全国肉类总产量的比重由2009年的8.31%下降到2014年的7.91%,略有下滑。

2009年-2014年中国牛肉产量及占肉类总产量比重情况如下图:

三、牛肉屠宰及加工行业规模

1、牛肉总体供给情况

近年来我国饲料价格不断攀升,特别是玉米、豆粕的价格涨幅较大,导致牛的饲养成本上升,农户养牛的收益下降,养牛积极性受到较大打击;此外农户传统养牛主要役用兼肉用,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役用牛养殖迅速减少。

2010年到2013年世界活牛存栏量上升了1.48%,而同期我国活牛存栏量从10626.43万头下降到10,385.14万头,下降比例为2.27%。

全国各地均不同程度的出现了“牛荒”。

2009年至2013年间我国活牛存栏量呈下降趋势,活牛出栏量缓慢上升,虽然短期内牛肉供给量小幅增加,但长期而言则加速我国活牛存栏量的下降,损害牛肉产业发展根基——牛源,牛肉后续供给潜力不足。

目前我国活牛屠宰速度过快,造成了大批后备母牛、适繁母牛以及妊娠母牛被宰杀,影响了肉牛产业发展的基础。

牛源能否较快恢复是影响未来牛肉供给的主要因素。

2、我国牛肉存栏及牛肉产量的区域分布

我国肉牛及牛肉的生产具有一定的区域性特征,根据《全国肉牛优势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全国四大肉牛优势区域分布为中原肉牛区、东北肉牛区、西北肉牛区和西南肉牛区。

2013年四大肉牛优势产区共存栏7638.29万头,占全国肉牛存栏头数的73.55%;其牛肉产量占全国牛肉产量的84.5%。

2013年我国肉牛四大优势产区的生产情况如下表:

受牛源供给的影响,考虑到长途运输活牛的安全风险和经济运输半径等因素,肉牛屠宰加工企业的选址与牛源地有较强的关联性,特别是大型屠宰企业产业布局的牛源导向特征更为明显。

目前,行业内大型肉牛屠宰企业在中原和东北肉牛产区的分布较多,其中福成五丰、伊赛牛肉等大型企业集中在中原肉牛产区,长春皓月、大连雪龙等大型企业则集中在东北肉牛产区。

3、我国牛肉市场价格变动

牛肉价格可以直接影响肉牛屠宰企业收入和盈利,牛肉价格持续高涨可以增加屠宰企业生产的积极性,进而增加市场的牛肉供给,而牛肉价格低迷会影响屠宰企业生产积极性,不利于牛肉供给。

2013年至2014年我国主要城市牛肉价格略有上升,不同城市和地区的牛肉价格存在一定差异。

4、牛肉消费需求情况

2013年全球牛肉消费量5,682万吨,与2012年持平。

美国、巴西、欧盟、中国、阿根廷等国家牛肉消费量超百万吨。

2013年我国人均牛肉消费量为4.92公斤左右,这和世界人均消费量10公斤的水平相比,还存在约1倍的差距。

这是国内牛肉消费总量将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

研究资料显示,到2015年中国牛肉需求有望达到740万吨。

而与此对应的则是国内牛肉供应增长乏力。

牛肉产量已经连续多年在650万吨左右徘徊,而牛的存栏数(所有圈养的牲畜数量)更是不容乐观。

肉牛占肉类比例也较小,世界发达地区肉牛占肉类比例为一半以上,而我国仅10%左右。

在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的基础上,随着人均牛肉消费量及消费比例的提高,将极大的促进我国肉牛行业的发展。

据国际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规律,人均国民总收入达到1000美元时,牛肉消费日渐兴旺。

据中国统计局统计,2014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67元,并呈不断上升趋势,已经远远高于1000美元的标准。

因此随着今后国民人均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牛肉的消费量将剧增,从而刺激了牛肉价格的大幅上涨,从根本上促进了牛肉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四、行业与行业上下游关系

肉牛屠宰及加工行业上下游产业链分布如下图所示:

上游行业主要是农产品初级产品行业,如鲜玉米秸秆、玉米、豆粕、豆饼、棉籽饼、酒糟等。

这些产品的丰收和欠收直接影响到公司原材料价格水平和供应状况。

农业初级产品丰收,原材料供应充足,相应的原材料价格较低,有利于公司生产经营。

另外,养殖合作社的架子牛供应很大一部分来自农户散养牛,农户散养牛数量很大程度上受国家政策和价格杠杆——利益驱动影响。

架子牛供应情况也会对公司生产经营产生正面和负面影响。

肉牛屠宰及加工行业的下游主要是各级批发及零售商、餐饮酒店,而最终销售对象是广大消费者。

随着我国现代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食品质量,对牛肉尤其是高品位牛肉产品的需求与日俱增。

国内餐饮业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保持高速发展,餐饮业的发展将不断带动牛肉屠宰加工行业快速发展。

五、行业竞争情况

1、总体竞争格局

我国牛肉市场总体竞争格局主要表现为大量非正规屠宰商贩(屠宰场)与少量正规肉牛屠宰加工企业并存。

小规模屠宰商贩设备简陋、卫生条件差,其产品绝大多数为质量安全无保障的热鲜牛肉,并且注水现象普遍存在;现代化正规屠宰加工企业具有一流的屠宰流水线、生产工艺先进、卫生条件好,其产品大多是经过排酸分割后的冷鲜肉和冷冻肉,安全卫生且品质等级高。

小规模屠宰商贩的生产成本低,其热鲜肉及传统肉制品价格低廉,占据了国内低端牛肉市场。

正规屠宰加工企业凭借优质的冷鲜及冷冻产品在国内中、高档牛肉市场具有绝对竞争优势。

但是中、高档牛肉占整个牛肉市场的份额不高,这决定了正规屠宰企业的市场份额较低。

根据艾格农业咨询的研究报告,2008年中国牛肉加工行业的产值约1,700亿元,而真正属于正规屠宰加工企业的产值约为400亿元,约占23%的市场份额。

小屠宰商贩和正规屠宰企业的竞争主要体现在:

对上游资源——“牛源”的抢夺以及不同档次牛肉产品的竞争。

小屠宰商贩通常高价收牛、低价卖肉并大肆销售注水牛肉,其做法一方面导致合法的现代屠宰企业购牛困难,产能利用率不足;另一方面,劣质牛肉低价竞争,扰乱市场秩序,优质企业的优质牛肉难以以质论价。

因此,在规模巨大的牛肉市场面前,威胁现代正规屠宰企业提高产能利用率、扩大市场份额的主要竞争对手是数量众多的小规模屠宰商贩。

随着国家进一步规范肉牛屠宰市场,提高市场准入门槛,小规模、非正规屠宰商贩将逐渐退出市场,正规屠宰加工企业的市场份额将伴随着中、高端牛肉市场的扩大而逐步提高。

2、牛肉市场竞争格局

根据艾格农业咨询,目前全国正规肉牛屠宰加工企业有3,000家左右。

近年来,我国政府对肉类食品安全高度重视,对屠宰及肉类加工企业的监管力度日益加强,通过政府强制推广定点屠宰政策、技术设施标准、卫生防疫标准和环保要求,肉牛屠宰及肉制品加工行业的进入门槛大大提高,个体屠宰户和小型屠宰场逐渐减少,行业内逐渐产生了一批大型现代化肉牛屠宰加工企业,如长春皓月、福成五丰、内蒙古科尔沁、秦宝牧业及易赛牛肉等。

该类大型肉牛屠宰企业的产品大多以中高档牛肉产品为主,主要给商场超市、宾馆酒店及食品公司供货。

行业内大型企业及竞争格局的情况如下:

(1)吉林省长春皓月清真肉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该公司是集肉牛、肉羊屠宰加工于一体的综合农牧集团,其肉牛屠宰产能达到20万头,是国内屠宰产能最大的企业,也是行业内公认的规模最大的企业。

公司的产品系列较全,涵盖了生鲜牛肉、熟食制品、生化制品以及皮革制品等;产品销售规模较大,且销售区域广泛,除在大陆地区销售外还出口香港、中东等地区。

(2)内蒙古科尔沁牛业股份有限公司

该公司是行业内为数不多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之一,拥有育肥牛基地、屠宰加工场、草牧场、胚胎移植中心、餐饮连锁公司等多家下属企业,其年屠宰产能为20万头,产品以经过排酸、分割后的冷鲜、冷冻牛肉为主。

(3)河北福成五丰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该公司是行业规模较大的企业之一,行业地位突出。

其产品主要有鲜冻牛肉及牛肉深加工产品,以中档牛肉产品为主。

该公司市场主要集中在北京及周边地区,该地区销售收入占其销售收入总额的70%左右。

(4)秦宝牧业

秦宝牧业是集秦川牛良种繁育,标准化育肥,规模化屠宰加工及餐饮连锁为一体的现代化龙头企业。

位于陕西省,年屠宰产能为10万头,销售以经销渠道为主。

2011年收入3亿元,净利润6,000万元。

(5)大连雪龙

该公司是国内较早从事高档肉牛养殖及高档牛肉生产的企业。

大连雪龙通过将当地黄牛与澳大利亚和牛等品种进行杂交或胚胎移植培育成了“雪龙黑牛”,在国内高档牛肉市场知名度较高。

大连雪龙的主要经营模式为“公司+基地+农户”,产品除在大连地区销售外,还通过中高档餐饮、宾馆饭店、商超连锁店及专卖店等渠道在一线城市销售。

该公司网站资料显示,近年来大连雪龙发展较快,销售收入由2007年的7,000万元左右增至2010年的近3亿元,其中“雪龙黑牛”存栏量在1万头以上。

(6)伊赛公司

作为河南省牛肉区域龙头企业,成长速度非常快。

2012年和2013年公司肉牛屠宰量分别为2.6万头和2.9万头,已成为河南省境内规模最大的肉牛屠宰厂,为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11年公司被中国肉类协会评为全国肉牛屠宰加工排名第二。

2013年、2014年公司收入规模分别为39,747.11万元、63,010.90万元。

2014年销售收入6.3亿元,利润4300万元。

六、行业壁垒

1、资金壁垒

肉牛规模化屠宰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一方面大型企业的现代化屠宰加工设备大都从国外引进,设备购买和日常维护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另一方面大规模屠宰肉牛也需要购买大量符合屠宰标准的活牛,购买活牛需要大量资金。

一体化经营的现代肉牛屠宰及加工行业不仅需要巨大的初始资金投入,而且从购买肉牛、屠宰分割、深加工、储运等各个环节都需要大量资金持续投入。

因为资金周转缓慢,规模越大的企业需要的资金量也越大,属于典型的资金密集型行业。

2、肉源壁垒

牛肉屠宰行业的原材料来源看,肉源,是企业实现利润的源泉。

只有具备源源不断的肉源,才能保证公司持续盈利。

牛肉具有显著不同于其他畜禽产品的肉质特点,不同品种牛的肉质差异很大,不同品种杂交的牛产出的肉质也不同,所以要长期大批量的供应高档牛肉就必须要有稳定的优质肉牛品种和充足的牛源供给作保障。

能否在一定区域范围内控制丰富牛源已经成为决定牛肉生产企业稳定发展的核心。

目前我国出现了全国性的牛源不足,特别是基础母牛淘汰严重,后备母牛、架子牛短缺。

由于肉牛生产周期长、一次性投资大,资金占用多、周转慢,所以肉源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但又是一个麻烦大、风险大、利润小的环节。

在肉源的把控上,需要企业融入地方,和当地政府处理好关系,在养殖户面前树立长远、良好的口碑,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3、品牌壁垒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也不断升级,消费者开始关注牛肉产品的质量、安全、品牌等。

品牌信誉与知名度不仅代表产品的档次,更代表着产品的高质量和消费文化。

市场上的知名牛肉品牌都是经过消费者的认同和市场竞争的严酷考验逐渐形成的,企业塑造、维护一个知名品牌是非常困难的,需要建立强大的产品研发体系、严格的产品质量控制体系并长期坚持品牌推广,这都为进入本行业的企业设立了较高的门槛。

4、销售渠道壁垒

从国内牛肉市场销售来看,虽然牛肉行业整体呈迅猛发展态势,但目前国内牛肉市场营销尚处于初级阶段,市场销售以商贩性质的零售为主,市场竞争相对混乱。

因此新进入该行业的企业将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良好的营销策略、畅通的营销渠道是进入该行业的主要障碍之一。

5、人力资源壁垒

从牛肉行业发展来看,所有肉类行业中,牛的屠宰是最复杂的,古有“庖丁解牛”,说的就是屠户中之高手,均以解牛为评判标准,因此熟练的技术人员也是进入该行业的一大障碍。

肉牛屠宰、加工企业的管理一定要规范,通过规范管理提高产品的价值。

成熟、高效的企业经营团队构成了一定的行业进入障碍。

七、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

1、有利因素

现代肉牛产业是新型朝阳产业,是高效、产业链关联度高的产业。

随着我国法律法规的完善,政策的落实,以及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行业市场空间将进一步拓展,肉牛产业的发展前景将更加广阔。

(1)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

屠宰及肉类加工业作为民生产业和传统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为有效保障肉类食品安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屠宰及肉类加工业发展的产业政策。

2001年10月,农业部发布的《关于加快畜牧业发展的意见》提出,要重点培育一批规模大、起点高、带动力强的畜产品加工企业,根据市场需求,以肉类和奶类加工为重点,以冷却肉、分割肉、液态奶为突破口,生产方便卫生的肉制品,努力提高我国畜产品的国际市场声誉,扩大出口。

2006年1月,农业部下发了《农业部关于实施“九大行动”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延伸产业链条;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扶持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2007年1月,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大力发展产业化经营,鼓励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机制创新,建立基地,树立品牌,向规模化、产业化、集团化、国际化方向发展,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带动农民增收的能力。

2011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未来五年,应进一步调整生产结构,稳步发展猪肉、牛羊肉和禽肉加工,支持区域性骨干肉类食品企业整合产业供应链,实现规模化,扩大市场占有率。

(2)潜在市场容量巨大

首先,中国经济持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2010年,中国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1995年的5,046元增至2014年的45,385元。

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为我国肉类消费的增长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其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镇人口不断增加,城镇人口的增长对肉类消费起到强劲的拉动作用。

以2010年为例,农村居民人均牛肉消费量为1.1千克,而城镇居民人均牛肉消费量为3.3千克,为农村居民的3倍。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990年我国城镇人口比重仅为26.41%,而2014年我国城镇人口比重已增至54.77%。

随着城镇人口的不断增加,我国肉类需求将不断增长。

再次,农村居民消费能力逐步增强。

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的不断实施,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农民收入水平稳步提高。

2014年,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已达9,892元。

农村居民年人均消费支出由2000年的1,670元增至2014年的8,383元。

农村消费能力的增强将是推动肉类消费需求的引擎。

(3)餐饮业迅速发展

国民经济的增长与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推动了现代餐饮业的迅速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餐饮业呈稳步发展态势,营业额逐年上升。

据国家商务部统计,2006年我国餐饮消费全年营业收入首次突破一万亿元大关,达到10,345.50亿元;2014年我国餐饮消费全年实现零售额27,860亿元。

餐饮业的快速发展大幅提升了肉类产品的市场需求。

(4)先进的屠宰加工技术与营销方式

一方面,畜禽致晕技术、真空放血技术、动物识别与跟踪管理技术、两段式快速冷却技术和分割加工技术等先进技术的引进大幅提升了国内畜禽屠宰技术水平;另一方面,从西方发达国家引进的高温和低温肉制品生产装备跨越式地提高了肉制品加工的技术水平;此外,肉类流通中“冷链化、连锁化”等现代营销方式在我国的发展,有效扩大了产品的销售半径,增强了行业营销能力。

2、不利因素

(1)动物疫情频发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畜禽养殖环境较差,饲料质量参差不齐,防疫投入不足,这些因素导致我国动物疫情的爆发更加频繁。

大范围的疫情爆发往往给屠宰及肉类加工行业带来巨大的冲击。

首先,疫情蔓延直接造成畜禽供给的减少,行业内企业畜禽收购面临困难,屠宰量相应下降;其次,动物疫情的爆发经常伴随畜禽收购价格的大幅波动,影响屠宰及肉类加工企业的业绩稳定;再次,畜禽疫病容易引发消费者对肉品的恐慌心理,对肉品销售带来不利影响。

(2)肉品安全问题

肉品安全关乎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焦点。

目前,我国畜禽产品分级标准、国家认证制度及相关法律法规仍相对滞后,监管执法行为不规范;很多中小型屠宰及肉类加工企业仍以作坊式生产为主,企业管理粗放,食品安全观念薄弱,造成“瘦肉精”、“注水肉”等不良事件时有发生,不利于肉类市场的健康成长。

市场急需一批实力雄厚、管理规范的企业不断扩大生产、销售规模,引领行业健康发展,保障亿万消费者吃上放心肉。

(3)行业整体技术水平较低

我国虽是产肉大国,但受各种因素影响,屠宰及肉类加工行业整体技术水平仍然不高。

相比于美国等世界肉类强国,我国肉类加工企业数量过多,技术装备落后,产品附加值低,大型企业产品市场占有率不高。

在物流配送、保鲜包装、营销手段等方面,传统落后的方式仍占主导地位,现代化经营体系仍未形成。

此外,我国肉类深加工转化率低,肉类产品同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