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统一抽考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132260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7.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统一抽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三历史统一抽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三历史统一抽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三历史统一抽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三历史统一抽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统一抽考试题.docx

《高三历史统一抽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统一抽考试题.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历史统一抽考试题.docx

高三历史统一抽考试题

2021-2022年高三历史统一抽考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纸交回。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等填涂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

注意事项:

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涂在答题纸上,只答在试卷上无效。

2.第Ⅰ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4.钱穆先生认为:

“朱子之所谓理,同时即兼包有伦理与科学之两方面。

”下列朱熹的观点中最有可能体现“理”有“科学”之含义的是

A.“仁”是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B.通过“格物”获得知识

C.“三纲五常”是道的价值内涵D.“正君心”才能天下平

25.根据张履祥《补农书》中所载资料,明朝末期江南地区农村家庭的投资结构如下图所示:

这反映出此时江南的农业

A.减少犁耕依赖B.经营更趋市场化

C.注重精耕细作D.生产日趋专业化

 

26.苏东坡认为:

“且平时大商所苦以盐迟而无人买,小民之病以僻远而难得盐。

今小商不出税钱则所在争来分买,大商既不积滞,则轮流贩卖,收税必多。

”可见其

A.主张抑制大商人势力B.强调税收要用之于民

C.关注商业流通D.提出农商皆本

27.《新青年》经常刊登介绍自然科学家发明创造的事迹,介绍生物的起源、医学、生理、体育等各方面的科学知识,用朴素的语言讲解“猴子变人”的规律,宣传宇宙是可以认识的,物质是实在的等唯物主义观点。

材料说明《新青年》旨在

A.借助天演论宣传变法思想B.把反迷信作为反封建的重要内容

C.大力弘扬民主和自由思想 D.将启蒙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

28.1917年4月,国务院在复众议院的咨文中表示:

“下级审判厅法官所为判决,只须在法律范围以内,纵使误解法令以至判决不当,亦不能遽加以处分……此为绝对之原则。

”“绝对之原则”指

A.三权分立B.主权在民C.司法独立D.民主共和

29.1926年卢作孚创办了民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其章程曰:

“以个人影响社会,以事业影响环境,以社会影响国家”,“个人为事业,事业为社会,个人的工作是超报酬的,事业的任务是超利益的。

”材料体现了卢作孚的经营理念主要是

A.培养员工的关爱国家精神B.培养员工的互爱互助精神

C.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的思想D.关注员工的人本主义精神

30.《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的创刊人说:

“这个月刊是为了维护广州和澳门的外国公众的利益而开办的。

它的出版意图,就是要使中国人认识我们的工艺、科学和道义,从而清除他们那种高傲与排外的观念。

……”材料表明其创刊的主要目的是

A.传播西方近代先进科学知识

B.进行文化渗透和精神征服

C.让中国人放弃对外国公众的排斥

D.推动中国思想观念的变化

31.康德认为:

“启蒙运动这样一件大好事,它必定会把人类从其统治者的自私自利的扩张计划之下拯救出来……随之而来的启蒙了的人们对于自己已经充分理解到的好处所不可避免地要采取的一种衷心的同情,就必定会一步步地上升到王座上来,并且甚至于会对他们的政体原则发生影响的。

”这一言论说明

A.思想启蒙是政治变革的前奏B.启蒙思想必定动摇君主统治

C.思想解放是社会进步的原动力D.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的核心

32.“公社的属于公社;国家的属于国家”,“巴黎所希望的政治统一,是所有地方主动的自愿联合”,“完全有权自己管理自己,但它不能管理整个法国”。

“公社”成员的这些主张

A.说明当时法国是联邦制国家B.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说

C.认可了“一票共和”的宪政D.折射了“公社”失败的必然

33.“经济建设的根本方针,是以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达到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之目的”,“使各种社会经济成分在国营经济领导之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以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确立这一方针的历史文献是

A.《论联合政府》B.《论十大关系》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34.20世纪60年代,中国的世界史研究领域开始大谈“复辟与反复辟斗争”问题,其代表论文《英、法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封建王朝复辟问题》指出:

“任何一次新旧社会制度的更替,都是经过长期、反复、曲折、复杂的阶级斗争而实现的”,“反动的统治阶级”,“在被推翻之后”,“总是千方百计地企图复辟”。

可见,当时世界史研究

A.侧重英法国际关系的演变B.体现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C.认真贯彻了“双百”方针D.受到中苏关系变化的影响

35.在全球化高峰论坛上,一位经济学家指出:

“从地域的维度看,全球经济不可能同时一起实现一体化,而是部分地区先通过签订契约实现区域内国家经济的一体化。

”材料表明

A.经济全球化的先决条件是经济区域集团化

B.经济区域集团化最终决定经济全球化的实现

C.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集团化两者不可分割

D.经济区域集团化对经济全球化具有双重作用

第Ⅱ卷(必做140分+选做20分,共160分)

注意事项:

1.第Ⅱ卷包括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

考生在选做部分的试题中必须从地理、历史二科中各选择1道试题作答。

不按规定选做者,阅卷时将根据所选科目题号的先后顺序只判最前面的一道试题,其他作答的题目答案无效。

2.第Ⅱ卷所有题目的答案考生须用黑色签字笔、钢笔或圆珠笔答在答题纸上。

【必做部分】

40.(25分)某历史兴趣小组对“民”进行了深入研究,对“民”有了更新更深的认识,阅读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问题一:

民主启蒙

材料一: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是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

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问题二:

民动(社会阶层的流动)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农业劳动者数量在大量减少,农民大量向其他阶层流动和转移,也意味着有更多的人开始向上流动,这为社会中间阶层的发展和壮大提供了重要条件,社会中间层是指几个具有相近或相似特征特别是收入处于中等或接近中等以上水平的阶层的合称,一部分是中小私营企业主、富裕个体工商户;另一部分主要包括专业技术人员、经理人员、行政与管理人员等,他们不但在收入上处于中等及中等以上水平,而且接受过良好教育拥有较好社会声望。

——《中国社会阶级阶层结构变迁60年》

问题三:

民观

材料三:

近代以来,随着西方民主思想逐渐传入中国,“民”的含义开始发生变化。

首次给“民”注入现代意义的是梁启超。

1899年,他对“国民”的含义作了解释:

“国者,积民而成,含民之外,则无有国。

以一国之民,治一国之事,定一国之法,谋一国之利,捍一国之患。

”后来他又指出:

“国者,民之国也。

”国民应该能“治一国之事”,“享一国之权”,具有“权利”、“责任”、“自由”、“平等”、“独立”等几方面的基本素质。

——据《论晚清至五四现代个人观念的发生》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外启蒙思想的异同。

(5分)

(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阶层流动的特点?

(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6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时代背景,从背景、内涵、影响三个方面评述梁启超的“国民”观。

(12分)

41.(12分)运用历史思维解决历史问题是高中生不可或缺的一种历史素养,将历史概念进行要素化分解是全面理解和掌握其内容的重要方法。

示例:

西周分封制

(1)背景:

(宏观)中国古代生产力的发展,维护统治的需要;(微观)商代的松散的方国联盟已不能适应西周建立后的形势发展。

(2)主要内容:

同姓王族是受封主体;诸侯在封地权力很大,并可进一步分封;但必须服从天子命令,履行各种义务。

(3)影响或评价:

(积极)适应了生产力发展,巩固了周的统治,开拓了疆域,促进了民族融合、文化的交流;作为一种身份的象征,在秦汉之后作为维护皇权和国家统一的手段依然发挥了重大作用。

(消极)到了后期随着诸侯权力膨胀造成了诸侯争霸局面;在秦汉之后的

个别时期,分封诸侯也造成了威胁中央集权局面的出现。

(4)重要相关概念之间的联系:

井田制是其经济基础;与宗法制、礼乐制互为表里。

请仿照示例,从下列历史概念中任选一个进行解释。

启蒙运动、美国1787年宪法、布雷顿森林体系

【选做部分】

43.(15分)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来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英国人、法国人等,通过对新土地的殖民和占有,与土著居民的接触、交往和融合给美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汇合,开启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

——黄邦和《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

材料二 18世纪末19世纪初,正是现代化运动在西方蓬勃兴起、民族主义潮流汹涌激荡的时代,而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多人口和辽阔疆土的中国,却紧闭自己的大门,一如既往地沉睡在文化主义的梦幻之中。

不难想象,一旦这两个不同的世界发生碰撞和武力较量,将会出现怎样的结果。

——胡福明《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材料三 中国走向现代化必须打破几千年来小农经济的稳定和封建专制统治的稳定,但旧制度的改变和旧秩序的解体,必引发剧烈的政治运动并带来长时期的社会大动荡,使得这个国家很难一下子找到新的稳定中心,任何国家的工业化和经济的持续增长,没有安定的环境都是很难进行的。

长期以来中国人太多的精力与资源放在了“打倒”与“推翻”的运动中,认定只要解决体制问题,就能迅速带来中国的现代化。

但问题是“打倒”与“推翻”只能解决所有权和经营权的问题,至于怎样经营却不是“城头变换大王旗”就能解决的。

它需要人们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资源去进行研究与思考。

——有关“中国现代化的延误”讨论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航路开辟怎样“开启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化工业文明转变”?

(4分)

 

(2)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个不同的世界发生碰撞和武力较量”的直接结果是什么?

(4分)

 

(3)对于中国现代化延误的原因,材料三提出了什么观点?

由此可得到什么启示?

(7分)

 

xx第一学期学情检测

高三历史参考答案二语xx.12

24-35BCCBCABADBDA

40.(25分)

(1)相同:

批判专制,约束权力,实行民主。

(2分)

不同:

中国启蒙思想是对封建制度的改良,欧洲启蒙思想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构想。

(3分)

(2)特点:

农民阶层数量减少,中间阶层扩大。

(2分)

原因:

农村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农民获得生产自主权;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私有经济的发展;高考制度恢复,高等教育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

(6分)(任三点给6分,其他言之有理也可)

(3)背景:

帝国主义侵略,民族危机加深;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西方政治学说的传播;传统政治文化体制日益解体(4分,任答2点即可)

“国民”内涵:

国民是国家主人,应具备一定素质;国民享有相应权力,也应尽一定义务。

(4分)

影响:

有利于民族觉醒,激发国人的责任心和爱国热情;促进了思想解放;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历程;(4分,任答2点即可)

41.(12分)评分标准

每个名词分为四个要素,每个要素3分,其中

(1)背景至少要从两个角度回答,只答一个角度得1分。

(2)内容要至少答出其中两项,若只答出一项内容得1分。

影响或评价:

“美国1787年宪法”、“布雷顿森林体系”必须有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启蒙运动”必须有对自身和对其他国家两个方面,若只答出一个方面得1分。

重要相关概念之间的联系:

找对相关概念得1分,说出正确的关系得3分。

上述所有内容,必须在知识正确的前提下方可得分,答出了角度但表述错误不得分。

另附三个名词的相关内容,供阅卷时参考。

启蒙运动:

⑴背景:

17、18世纪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要求进一步反对封建统治;首先从英国开始,高潮在法国,后传播到美洲、亚洲等世界其他地区。

⑵主要内容:

启蒙运动以理性主义为指导思想,反对封建王权、教权、等级特权,提倡民主、平等、自由。

代表人物有英国的霍布斯、洛克;法国的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

⑶影响或评价:

启蒙运动是资产阶级在思想领域的一次反封建斗争,为资本主义社会构建了政治蓝图;成为美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基础;传播到亚洲后,也成为亚洲仁人志士救国救民的思想武器。

⑷重要相关概念之间的关系:

启蒙运动是人文主义的发展到理性主义阶段的体现,并出现了以卢梭为代表的浪漫主义的先声。

美国1787年宪法:

⑴背景:

美国独立以后,新成立的邦联政府松散、无权,无法保障美国的长远利益和发展。

因此制宪会议制定了1787年宪法,成立了中央集权的联邦政府。

⑵主要内容:

1787年宪法确立了美国三权分立的原则、联邦制原则、中央集权制等。

⑶影响或评价:

1787年宪法是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确立的“制约与平衡”的原则,保障了美国的民主政治;宪法调整了大小州之间、南北州之间、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为美国的平稳发展奠定了基础;但1787年宪法没有废除奴隶制,深深打上种族歧视的烙印。

布雷顿森林体系:

⑴背景:

二战后期,以美国为代表的一些国家,鉴于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期间贸易、货币战的教训,希望重建新的经济体系;同时,也希望将战时的合作延伸到战后;美国等44个国家在美国召开会议,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⑵主要内容:

美元与黄金挂钩,成员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钩。

1973年受经济危机的影响,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

⑶影响或评价:

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新的货币体系,对战后国际贸易的恢复和发展有积极作用,体现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体系化、制度化;但是也便于美国对世界经济的控制,体现美国的霸权主义。

⑷重要相关概念之间的联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与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共同构成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新的经济体系。

43.(15分)

(1)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进行了早期的殖民扩张与掠夺,资本的原始积累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整体世界的出现,世界市场逐步形成,使人类社会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

(4分)

(2)直接结果: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的大门被打开,并日益成为西方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4分)

(3)观点:

太多的政治运动,太多的社会动荡影响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2分)

启示:

国家工业化和经济的发展必须持续保持安定的社会环境,社会变革不仅是要解决所有权和经营权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研究如何使用好这种权利,为民众造福,否则就会不断出现“继续革命”。

(5分)38266957A镺3014575C1痁338018409萉[;2889070DA烚381829526锦_3318681A2膢292527244牄[319317CBB粻3452586DD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财会金融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