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安全知识培训教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1269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7.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消防安全知识培训教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消防安全知识培训教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消防安全知识培训教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消防安全知识培训教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消防安全知识培训教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消防安全知识培训教材.docx

《消防安全知识培训教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消防安全知识培训教材.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消防安全知识培训教材.docx

消防安全知识培训教材

消防安全知识培训材料

第一部分消防法律法规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1998年4月29日九届人大二

次会议通过,同年9月1日起施行。

全法共分6章五十四条。

消防安全责任:

2001年10月19日公安部长会议通过;

2002年5月1日起施行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该规定用于企事业单位自身消防安全管理,明确了单位和个人的消防安全责任,单位应当做到以下四个方面:

1、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实行

防火安全责任制。

2、遵守消防法律、法规、规章履行消防安全职责,保障消

防安全。

3、法人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者非法人单位的主要负责人

必须是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对本单位的消防安全工作全面负责,单位应根据需要确定消防安全管理人,负责本单位的日常消防工作,消防安全管理人对本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负责,定期向消防安全责任人汇报消防安全情况。

4、逐级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和岗位消防安全责任制,明确

逐级和岗位消防安全职责,确定各级各岗位安全责任人。

(二)企业消防组织机构及职责

1、单位应成立防火委员会,领导本单位的消防工作。

公司防火委员会的职责,也包含法定代表人的职责。

(1)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的消防安全法规,技术规范和标准;

(2)组织制定本企业的消防安全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

(3)把消防安全工作列入本单位工作生产经营管理的内容

经常研究部署、定期检查总结,实施奖惩措施;

(4)对员工进行消防知识教育,检查逐级防火责任制;

(5)组织防火安全检查,维护消防设施,组织整改火险隐

患;

(6)组织管理义务消防队;

(7)组织员工扑救火灾,保护火灾现场,协助有关部门调

查火灾原因。

2、企业消防责任人的职责(单位主管领导)

(1)组织贯彻消防法规规范和上级有关消防管理的规定及

本企业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领导本企业的消防安全工作,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和评比生产、经营管理工作时,同时布置消防安全工作。

(2)指导和检查所属基层单位消防安全工作,定期向本企

业员工讲评消防安全工作情况。

(3)主持制定本企业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检查贯彻落实

情况,制止有造成火灾危险的作业。

(4)负责审定企业消防安全年度工作计划,消防经费和器

材购置计划等。

(5)组织消防安全教育、消防安全检查、火灾隐患整改工

作。

(6)领导本企业义务消防队工作。

(7)负责本企业消防重点部位动火审批工作。

(8)在本企业新建改建扩建工程时,责成有关部门办理审

批手续。

(9)组织指挥火灾扑救和火灾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

(10)负责向上级消防部门汇报本企业的消防安全情况。

2、车间(中队级)防火责任人的职责

(1)组织贯彻并执行有关消防安全的法律法规和各项消防

管理制度,经常研究本单位的消防安全状况。

(2)组织制定本单位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和班组岗位防火责

任制,并督促落实。

(3)负责检查本单位消防安全制度落实情况,认真排查火

险隐患,并及时上报本车间无力解决的问题。

(4)负责对本单位员工进行消防安全教育。

(5)负责审核车间级动火手续。

(6)定期向上级消防安全责任人和职能部门汇报消防工作

情况。

(7)负责本单位消防器材管理,配置计划。

3、班组防火责任人的职责

(1)协助车间(中队)防火责任人认真贯彻执行消防法律

法规和上级文件、指示精神。

(2)负责实施岗位防火制度。

(3)每天对本班组消防安全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并上报有关部门。

(4)组织本班组义务消防队员活动。

(5)组织员工参加火灾扑救保护火灾现场,协助上级调查

火灾事故原因。

第二部分防火常识

一、防火首先要了解火灾产生要素,对症下药,采取科学

的预防措施,才能避免火灾的发生。

二、燃烧的本质

1、火,给人类带来幸福温暖的生活和巨大财富,也给人类

带来灾难,为了预防和有效地扑灭火灾,必须了解火灾的实质及燃烧的知识。

按照国家标准规定,火灾就是在时间上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

根据燃烧对象,火灾可分为:

建筑火灾,露天火灾、交通运输火灾、山林与草原火灾等。

依据物质燃烧特性,火灾划分为ABCD四类。

A类火灾:

指固体物质火灾,这种物质往往具有有机物质性质,一般在燃烧时能产生灼热的余火,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火灾等。

B类火灾:

指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

如:

汽油、煤油、原油、甲醇、乙醇、沥青、石蜡等火灾。

C类火灾:

指气体火灾。

如:

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烷、丙烷、氢气等火灾。

D类火灾:

指金属火灾。

如:

钾、钠、镁、铝等火灾。

燃烧是一种复杂的自燃现象,是物质的一种放热发光的化学反应。

三、燃烧的条件

发生燃烧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这就是:

第一要有可燃物;第二要有助燃物;第三要有着火源。

那么,我们讲一下,什么是可燃物?

不论是固体、液体、气体,凡是在空气中能燃烧的物质都叫可燃物。

有些可燃物是由单一的元素组成的。

例如碳、氢、硫、磷、钾、钠、镁等。

还有些可燃物是由若干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例如木材、煤炭棉花、纸张、酒精、汽油、煤油、甲烷、乙炔等。

什么是助燃物?

凡是能帮助和支持燃烧的物质,就叫助燃物。

如空气、氧化剂是一种能氧化其它物质而本身被还原的物质。

氧化剂的种类很多,最常见的氧化剂就是硝酸盐、氯酸盐、重铬盐及氧化物都是氧化剂。

这些化合物含氧较多,当受到热、光、或磨擦、撞击等作用时,都能发生分解,放出氧气、起到助燃的作用时,都能发生分解,放出氧气,起到助燃的作用,例如点燃的蜡烛,用玻璃罩罩住后,空气不能进入蜡烛很快就会熄灭,这说明,燃烧必须有充足的空气或氧化剂。

什么是着火源?

凡是能引起可燃物燃烧的能源就叫着火源。

例如,划一根火柴就可以引燃一张纸,然而却不能引着一块木板。

这说明,着火源必须有一定的温度和热量。

着火源种类很多,热能、光能、电能、化学能和机械等等都可以起到着火源的作用。

例如打火机、炽热的电灯泡、油灯火、烟头火、聚积的日光都能引起可燃物燃烧,金属钠遇水产生化学能,发生剧烈化学反应,会自动燃烧爆炸。

发生燃烧,只有在可燃物和助燃物充足,着火源有足够的热量,而且三者同时具备并相互作用时,才会发生燃烧。

如果缺少其中任何一个条件,或者三者没有相互作用,就不会发生燃烧。

四、燃烧的过程

各种物质,根据它存在的状态不同燃烧的时间不同、固体状态、燃烧较慢,如木材等,液体状态如汽柴油类,燃烧较快,气体状态如液化气、燃烧很快,不需要加热分解即能快速燃烧甚至爆炸。

五、燃烧的类型

燃烧有许多种类型,主要是闪燃、着火、自燃和爆炸等,掌握这些燃烧类型的基本概念和有关常识,对于了解物质的火灾危险性和预防、扑救火灾是十分必要的。

(1)闪燃(概念)

在一定温度下,易燃和可燃液体产生的蒸气与空气混合后,达到一定浓度时遇火源产生一闪即灭的现象,这种燃烧现象就叫闪燃。

液体发生闪燃的最低温度,叫作闪点。

达到闪点时它的燃烧速度并不快,生成的蒸气仅能维持一刹那的燃烧,还未来得及供应新的蒸气继续燃烧下去,所以闪燃一下就灭了,但闪燃往往是火警的先兆,液体的闪点越低火险越大,它是评定液体火灾危险性的主要根据。

根据液体的闪点,可将能燃烧的液体火灾危险性分为三类。

甲类:

是指闪点在28度以下的液体,如汽油、苯、乙醇(酒精)等。

乙类:

是指闪点28—60度以上的液体,如煤油、松节油等。

丙类:

是指闪点60度以上的液体,如柴油、桐油、润滑油等。

闪点低于或等于45度的液体叫易燃液体,闪点大于45度的液体叫易燃液体,闪点大于45度的液体叫做可燃液体。

(2)着火

可燃物在空气中受着火源的作用而发生持续燃烧的现象,叫

做着火。

物质着火,需要一定的温度。

可燃物开始持续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叫做燃点(又叫着火点),可燃物没有达到燃点时,是不会着火的。

可燃物的燃点越低越容易起火。

根据可燃物的燃点高低,可鉴别其火灾危险程度以便在防火和灭火工作中采取相应的措施。

例如对火灾现场上燃点低的物质,应首先进行冷却或疏散,以防止火灾扩大蔓延。

一些可燃物的燃点

物质名称

燃点(℃)

物质名称

燃点(℃)

黄磷

34—60

布匹

200

松节油

53

麦草

200

樟油

70

207

灯油

86

豆油

220

赛璐璐

100

烟叶

228

纸张

130

松木

250

漆布

165

胶布

325

蜡烛

190

涤纶纤维

390

橡胶

120

棉花

210

烟头表面温度一般在200—300度,中心温度可达到700—800

度,一般可燃物燃点都在130—350度左右。

五、自燃

可燃物在空气中没有外来着火源的作用,靠自热或外热而发生的燃烧现象叫做自燃。

分为本身自燃和受热自燃。

如:

稻草麦草垛,油、棉纱、油布及浸油的锯末堆、煤堆,在湿热、高温下,通风不好,就可能发生自燃。

受热自燃———电熨斗,通电时放在木板上或布上就会产生受热自燃。

六、爆炸

常见的爆炸有两种:

一是物理性爆炸;二是化学性爆炸。

物理性爆炸主要只由于气体或蒸气迅速膨胀,压力急剧增大,并大大超过容器所能承受的极限压力,而造成容器爆裂。

如液化气钢瓶和锅炉爆炸就是物理性爆炸。

化学性爆炸就是物质本身发生化学变化产生大量气体和很高的温度,而形成爆炸,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与空气混合后,成为一定浓度的爆炸混合物,并遇到火源,才能发生爆炸。

这种能够发生爆炸的浓度范围,叫做爆炸极限。

可燃气体蒸气的爆炸浓度通常用可燃气体、蒸气与空气的体积百分比来表示。

爆炸极限分为上限、下限,混合物遇火源既能爆炸的最高浓度,叫做爆炸上限,能发生爆炸的最低浓度叫做爆炸下限。

当爆炸混合物低于爆炸下限时,即不爆炸也不燃烧。

现在以发现有七类物质的粉尘具有爆炸性

1、金属(如镁粉、铝粉)

2、煤炭(如活性碳、煤粉)

3、粮食(如小麦、淀粉)

4、饲料(如血粉、鱼粉)

5、合成材料(如塑料、漆料)

6、农副产品(如棉花、烟草)

7、林产品(如纸粉、木粉)

凡是遇到火源能发生燃烧和爆炸的颗粒微小的固体物质都叫做可燃粉尘。

要求所有员工熟悉消防安全“四懂四会”

一、懂本岗位的火灾危险性、会报火警119;

二、懂预防火灾的措施、会使用消防器材;

三、懂扑救火灾的方法、会扑救火灾;

四、懂逃生的方法、会组织疏散。

第三部分灭火常识

第二部分我们讲了燃烧的本质,火灾的分类,燃烧的条件,燃烧的过程和类型,着火、自燃、爆炸等防火知识。

掌握了这些常识对于灭火工作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1、首先介绍一下,灭火器材对火灾的适用范围

根据灭火器材配置的使用性质以及其中可燃物的种类,即能判断出该场所可能发生哪一类型火灾然后选择适合的灭火器,如果使用不正确的灭火器扑救火灾不仅灭不了火,而且还可能引起灭火剂对燃烧的化学反应,甚至引起爆炸事故,因此掌握使用正确的灭火器材非常重要。

A类火灾:

是指含碳固体物质的火灾,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等,适用于水来扑救或磷酸铵盐干粉灭火机;

B类火灾:

是指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

液体火灾可分为油品和水溶性液体火灾。

油品火灾是指汽油、煤油、柴油、机油、动植物油等火灾,适用于干粉、泡沫、二氧化碳、灭火剂来扑救。

水溶性火灾是指甲醇、乙醇、甲醛、乙醛、丙酮、乙醇等机性有机溶剂的火灾,适用干粉、二氧化碳灭火剂来扑救。

C类火灾是指可燃气体、煤、天然气、甲烷、丙烷、乙炔、乙烯、氢气,适用干粉、二氧化碳、1211来扑救。

一般情况下火灾分为以上三类,还有一种火灾是电气设备火灾,主要指计算机房,通讯系统、配电盘等电器设备线路、电缆等燃烧仍带电的火灾,适用于1211、1301(卤代烷型)灭火剂扑救,它不易损坏室内设备及物品,易于清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