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科科各项规章制度.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51267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59.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放射科科各项规章制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放射科科各项规章制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放射科科各项规章制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放射科科各项规章制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放射科科各项规章制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放射科科各项规章制度.docx

《放射科科各项规章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放射科科各项规章制度.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放射科科各项规章制度.docx

放射科

各项规章制度

(试行草案)

和硕县人民医院放射科

2013年1月1日

目        录

1、放射科管理制度

2、放射科工作制度

3、放射科登记室工作制度

4、放射科扫描检查制度

5、放射科诊断报告书写规范

6、放射科放射防护和保健制度

7、放射科设备维护和保养制度

8、CT增强碘过敏休克抢救预案

9、放射科影像资料保管制度

10、放射科急诊管理制度

11、放射科集体读片制度

12、放射科病例随访制度

13、放射科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14、放射科上级医师审核制度

15、放射科值班制度

16、放射科交接班制度

17、放射科业务学习制度

18、放射科进修、实习人员管理制度

19、放射科库房管理制度

20、放射科辐射防护和安全应急处理预案制度

21、放射科清洁工人制度

22、DR机开机操作流程

23、DR机关机操作流程

24、CT机开机操作流程

25、CT机关机操作流程

26、放射科消毒隔离工作管理制度

27、放射科工作站、照相室管理制度

28、放射科定期质量评价制度

29、放射科工作制度

30、DR机房管理制度

31、氧气装置、电动吸引器工作管理制度

32、工作站开关机操作规程

一  放射科管理制度

1、放射科作为影像中心的组成部分,由主任统一行政管理;

2、临床医师根据CT、DR适应症,提出检查申请。

CT、DR申请单应按规定内容详细填写,写明扫描部位、目的、病史、体征、临床诊断和需要解决问题,并附以往有关CT、DR等资料;

3、危重患者须由临床医护人员陪同,陪同人员除非必要一律不得进入机房;

4、机房要保持清洁、安静,严禁吸烟,工作人员、患者进入机房要换专用室内鞋套;

5、参观、学习须经科室领导批准并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实习、进修人员未经科主任及带教老师批准,严禁擅自操作使用机器;

6、检查不合作者,检查前可使用镇静剂;

7、检查时放射科医师应根据病情决定扫描体位、参数、范围、造影剂用量和注射速度,指导技师操作。

当达到诊断要求后方可让患者离开。

在申请单标注扫描号并签名;

8、需增强扫描者,应向患者(或其亲属)介绍检查过程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取得理解与合作,并由患者或其亲属在注射造影剂的志愿书(委托书)上签名。

应用离于型造影剂需在检查前做碘过敏试验,碘过敏试验阴性者,由操作者标明阴性并签名后方可行增强扫描。

患者检查当日上午禁食、禁水;

9、检查结束后,急诊15分钟出具急诊报告,门诊CT、DR检查在30分钟小时内出诊断报告,住院患者由本科人员第二天发送诊断报告。

疑难病例第二天通过集体读片后发出诊断报告。

二    放射科工作制度

1、CT-DR的各项检查,须由临床医师详细填写申请单。

经我科登记人员审核后,登记安排进行检查,急诊病人随到随检,各种特殊造影检查应事先预约,按约定时间来科检查。

2、特殊部位的检查,由医师和技师共同确定检查方案。

特殊扫描和重要扫描,待观察合格后方可嘱病人离开;

3、重危病人,应由临床医师陪同检查。

4、CT-DR诊断要密切结合临床。

进修和实习医师书写的诊断报告,必须经带教医师审阅签名,上级医师签字后方可发出;

5、住院患者CT-DR照片由CT-DR室登记、归档、统一发送到相关科室。

借阅照片应按相关规定办理手续,按时归还;

6、执行每天集体阅片制度,经常研究诊断和扫描技术,由主治医师以上人员主持解决疑难病例的诊断,不断提高工作质量,诊断报告由副主任医师或科主任审核后签发;

7、真诚为患者服务,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认真做好工作人员和患者的防护,防止医疗差错事故发生;

8、对设备仪器应严格执行“三定两严”(定人使用,定人保管,定期维修、保养,严格操作规程,严格交接班手续);

9、科室实行主任负责制,建立建全各种管理制度和台帐并指定专人负责,定期召开全科会议,总结和布置工作,注意防火、防盗、防水、防电等安全。

10、门诊病人CT及DR急诊报告15分钟内、平诊报告30分钟内发出。

遇有疑难病例,次日集体读片后发出报告。

住院病人CT、DR报告次日下午由我科发送到各临床科室。

三  放射科登记室工作制度

1、登记室作为窗口单位,工作人员必须主动热情、真诚地为患者服务,严禁与患者争吵;

2、登记室人员应认真负责,严禁擅离工作岗位;

3、登记室实行微机和手工登记。

要认真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检查部位及检查要求,对明显不合格的申请单,应退回相关医师重新申请,对需要划价者,应严格按国家和医院规定的价格划价;

4、对申请特殊检查者,应及时与相关检查室医师、技师联系确定预约检查的时间,并向患者交代有关检查注意事项和检查时间;

5、登记资料需由专人保管并按时入库;

6、登记室应保持清洁有序,严禁吸烟、进食,禁止无关人员进入,禁止本科人员聚集聊天;

7、严禁使用登记微机进行非工作性操作。

四  放射科CT扫描检查制度

1、每日开机前首先做好交接班工作,检查各设备间的温度20℃(±2℃),湿度40~70%,磁体间温度20℃(±2℃),操

作间温度20℃(±2℃)。

2、仔细阅读申请单,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明确检查部位和目的要求。

3、开机后观察机器设备的运行状况,观测MR液氦量及压缩机的压力,认真记录,观察显示屏,开机过程中了解有无错误显示,并保持显示屏的清洁。

4、做好扫描前准备,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族别及CT、DR登记号,对孪生者要特别注意加以区分并做标记。

5、根据扫描部位及患者的年龄、体重情况,合理选择扫描方法、条件、参数。

6、检查前病人的准备,除去影响扫描部位的衣物,腹部扫描前应当做肠道准备,胃肠道扫描前应当做清洁灌肠;确定扫描位置;扫描胸、腹部时,应训练病人呼吸和屏气动作。

7、设计好扫描位置,病人肢体放置力求稳定舒适。

8、启动机器,调节控制台上各个按键,核对各种指示情况。

扫描过程中应密切注意机器工作运行状况,以便及时发现机器故障,保障患者的安全检查。

9、较复杂的扫描,应待扫描符合诊断要求后,再让患者离去,出现偏差应及时补充扫描。

10、认真在交接本上填写检查记录和各种异常情况并签名。

11、检查过程中发现异常,及时向可主任及维修工程师汇报,并做好记录,配合维修工程师完成检测维修。

五  CT、DR诊断报告书写规范

规范的CT、DR诊断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般项目、标题及副标、叙述、诊断意见或印象、签名。

1、一般项目: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CT、DR号、检查和报告日期、住院或门诊号、申请科室、病案号、床位号等;

2、标题及副标:

扫描部位及位置、检查方法;扫描序列、CT、DR片张数;

3、叙述:

应在全面观察基础上,分清主次,按重要性次序描述CT、DR所见,书写报告要求文字简洁、语句通顺、表达准确、字迹端正,与诊断有关的阴性结果应加以说明,复查时应与原片进行对比;

4、诊断意见:

应以CT、DR表现为依据,结合有关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得出合乎客观的诊断结论。

一般分为肯定性诊断、否定性诊断、可能性诊断及征像性诊断。

对后两种诊断,可以建议行其它方法进一步检查;对少见或疑难病例可进行集体阅片,并作好登记及随访临床、手术、病理诊断。

5、签名:

签名必须清晰工整,实习、进修人员需经带教老师签审后科主任签字方可发报告,报告必须双签名。

六  放射科放射防护和保健制度

1、放射科工作人员应自觉遵守防放射诊疗理规定,避免不必要的照射。

防护的基本规则是:

缩短时间、增加距离和使用防护物或屏蔽,严禁吸烟、进食,禁止无关人员进入,禁止本科人员聚集聊天;

2、防护物(如基础建筑、铅玻璃、铅屏、铅围裙、铅领、铅手套、铅玻璃眼镜等)应具有所使用射线能量相适应的防护性能。

易损坏防护物,应及时检查更新;

3、超过允许剂量的操作,须慎重执行,尽量减低mA,曝光时间;

4、减少不必要的X线检查应尽量避免;

5、对婴幼儿的CT检查,应尽量减少使用;

6、孕妇,特别是妊娠3个月以内,不得轻易使用CT检查;

7、年龄不足18岁者,不应参加放射工作;

8、准备参加CT工作的人员必须进行体检,不适应者不得参加CT工作;

9、对放射工作人员定期体检,建立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检查档案,随工作调动转移;

10、放射科工作人员的劳保措施,应按照劳动部门和有关部门的现行规定执行。

七  放射科设备维护和保养制度

1、在科主任领导下,各室工作人员对设备进行日常维护和保养;

2、建立设备档案,对各种设备的原始资料(包括说明书、线路图、数据等)必须交设备部妥善保管,严格执行“三定两严” (定人使用,定人保管,定期维修、保养,严格操作规程,严格交接班手续);

3、每日工作前,用干布对机器进行一次清洁工作;

4、要经常注意控制台面的各调节器位置是否松动、移位:

5、检查时应密切注意各仪表、参数的指示、显示情况,注意有无异常响声;

6、检查床要保持清洁干燥,在CT、DR检查时,如有患者的呕吐物、排泄物、血渍要及时清除,及时更换床单,以免对机器造成损害;

7、经常检查机器各部件的固定螺丝、螺母、销钉有无松动现象,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

8、机房要保持清洁、干燥。

有特殊要求的机房要保持恒温。

每日下班前打扫室内卫生,关闭机器电源,关好机房门窗;

9、定期对机房进行消毒处理。

患者常接触的部件或传染病患者接触的部件,应在检查后及时做清洁消毒处理;

10、严禁在机房吸烟、进食、打手机,禁止将水杯放于操作台,禁止无关人员进入,禁止本科人员聚集聊天;

11、发现机器故障要及时记录,并向上级技师及科主任汇报。

八、放射科碘过敏性休克抢救预案

1、应立即停止造影检查,病人平卧,头侧位,松解衣领及裤带,清除口、咽、气管分泌物;

2、立即皮下、肌肉或静脉注射0.1%肾上腺素0.5—1ml,小儿0.1m1。

如症状不缓解,每20-30分钟继续应用一次,直至脱离危险;

3、吸氧、保温,如有喉头水肿、呼吸困难时应行环甲膜穿刺术或气管切开术;

4、肌注或静注地塞米松5—10mg或静滴氢化考的松200—400mg或肌注异丙嗪25—50mg;

5、迅速建立静脉通道,适当补充血容量,首次输液宜快速输入500ml;

6、酌情使用血管活性药物。

如:

阿拉明10—20mg、多巴胺10一20mg等;

7、注意纠正酸碱中毒及电解质失衡;

8、缓解气管痉挛,伴有哮喘发作者应用氨茶碱静注或用异丙肾上腺素;

9、应立即通知经治医师,严重者请麻醉科医师共同抢救;

10、注意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病情平稳后送人病房。

九 放射科影像资料保管制度

1、门诊患者CT、DR照片由咨询台发放患者;

2、住院患者CT、DR照片由放射科专人发送,本科依据《医疗机构病历管理制度》确定相应的保管时限;

3、当前住院患者CT、DR照片须外借,由主管医师亲自办理借片手续,按时归还。

未出报告的CT、DR片一般不借出,特殊情况需借阅者,必须办理登记手续,并及时归还;

4、如非本人亲自借片,须出示患者签名的借条或能证明委托关系成立的证件,并登记受委托人的身份证号码或存留相关机构的公函;

5、CT、DR照片及报告由患者凭发票领取并签名。

本科将以磁光盘形式存档;

6、使用影像资料应注意保护,防止遗失、卷折、损坏或在照片上划线;

7、影像资料保管室须有防火设备等措施;

十   放射科值班管理制度

1、科主任根据具体情况安排本科医技人员值班,实行24小时值班制,值班人员必须在职在岗,严禁擅离职守。

急诊病人半小时内出急诊报告。

2、安排有二线急诊值班医生,对突发医疗事件随叫随到,坚决杜绝延误患者的检查。

2、周六、周日及节假日安排本科高年资医技人员值二线班,主要负责CT、DR报告签发并指导值班人员工作。

3、认真履行交接班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