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幸福很近讲记宝典.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123539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离幸福很近讲记宝典.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离幸福很近讲记宝典.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离幸福很近讲记宝典.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离幸福很近讲记宝典.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离幸福很近讲记宝典.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离幸福很近讲记宝典.docx

《离幸福很近讲记宝典.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离幸福很近讲记宝典.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离幸福很近讲记宝典.docx

离幸福很近讲记宝典

离幸福很近讲记[宝典]

一、人类痛苦的分类

1、人类的痛苦种类繁多

(1)三大根本痛苦

苦苦、坏苦、行苦

(2)八大分支苦:

生、老、病、死、求不得、爱别离、怨憎会、五阴炽盛。

(3)印度伟大学者圣天论师,还将人类的痛苦归摄为两种:

身苦与意苦。

意思是说,上等人的痛苦,主要是心理上的苦受;下等人的痛苦,则主要是身体上的苦受。

教言:

第一是苦苦,即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众所皆有的身体上和心理上出现的痛苦。

比如疾病伤痛和心灵创伤等。

这种痛苦一产生,包括动物在内的所有众生都能明显感觉到是难以接受的,属于粗大之苦。

第二是坏苦,即暂时以为快乐的,但过段时间就变成痛苦。

比如美食华衣等,最初带来满足荣耀感,随着时间的推移,却很可能引发痛苦。

所有世俗的快乐,我们自以为是快乐的,但事实上只要我们还处在迷惑的状态中,这些都不是清净的,而终究会带来痛苦。

这种苦在产生时,是不易觉知的,所以,它属于细微之苦。

第三是行苦,即此苦没有诸如苦苦和坏苦的明显苦乐之感,但它是这两种痛苦的基础。

至于我们生命本身的运作,在刹那刹那地变化,极不稳固,导致了痛苦的形成。

这种苦是通过分析生命的细微变化过程而确立的。

因此,它属于极微之苦。

在认知了行苦的本质与道理之时,就可以说掌握了苦谛的实质。

教证:

印度圣天论师《中观四百论》云:

“胜者为意苦,劣者从身生,即由此二苦,日日坏世间。

释词:

“阴”字,是“遮盖的意思。

有五种事情(五种事情,就是色、受、想、行、识五种),遮盖了人的本性,可以使得人的心里头迷迷惑惑,造出各种的业来。

所以那五种事情,就叫他“五阴”。

因为有了这种五阴,那贪、瞋、痴的心,就着牢在这个五阴上头,像火碰着了干柴一样,就会烈烈烘烘的烧起来,所以叫做“五阴炽盛”。

前七苦皆由此而生。

色阴炽盛,四大不调,而有疾病之苦。

受阴炽盛,领纳分别,使诸苦转本加极:

想阴炽盛,想相追求,而有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诸苦。

行阴炽盛,起造诸业,又为后来得报之因,且因行而迁流不停,而有老衰之苦。

识阴炽盛,起惑造业,三世流转,而有生死之苦。

2、人类的痛苦无处不在

以实例证明痛苦的普遍性、说明外在的物质等并不能带来究竟的快乐,人类一直被层出不穷的痛苦所迫,压得喘不过气来

事例:

A、美国盖洛普民意调查所就用数据作了证明:

按100分为满分的话,中国消费者在1994年的幸福指数是69分;1997年最高,达到71分;十年后2004年却降到了67分。

B、仅仅是中国的话,据统计每年就有28.7万人死于自杀,200万人自杀未遂,相当于每两分钟就有一人自杀身亡。

小结:

世间上人人都被各种痛苦围绕。

无论人的生存状态如何,生活质量如何,都无法摆脱痛苦,痛苦无处不在,如影相随。

可以说,人类的痛苦无处不在,三界无安、犹如火宅。

二、认识三界皆为痛苦的本性

1、痛苦的本性

三界皆为痛苦

教证:

A、《中观四百论》的前八品,里面就专门讲了世俗谛中的各种痛苦。

B、佛陀在《法华经》中所云:

“三界无安,犹如火宅。

”事例:

美国史学教授达林,曾写了一本书叫《幸福的历史》。

他花了六年的时间,引用大量历史资料,最终他得的结论是“极致幸福可能只存在于我们的想象当中。

2、虚假的快乐

世间所认为的快乐大都是暂时的、无常的,特别肤浅或是一种颠倒意识。

正确的快乐幸福观源自心,内心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小结:

痛苦才是人生的底色,快乐、只是偶尔的点缀。

真正的快乐,来源于内心,要想离苦得乐,就必须从内心下手,用大乘佛教的良药,彻底拔除痛苦的根本。

三、人们解除痛苦的不同方法

1、低劣的世间法

错误的世间方法多是一种无意义的逃避,不仅无法解除痛苦,甚至害自害他。

例证:

有些人在特别痛苦时采取的方法是发泄或逃避,如酗酒、抽烟、吸毒、邪淫,、打麻将、花天酒地、点火烧物、大喊大叫、用头撞墙、砸物;更有甚者,还会杀人、自杀。

小结:

该来的还是会来逃避没有意义,用愚痴的方法不仅无法解除痛苦反而会造更大的业、无异于以毒制毒,只会毒上加毒。

2、中等的世间法

可以暂时性的压制痛苦不是其增长,但不能根除例证:

好一点的人,在遇到痛苦时,则会游山玩水、找有智慧的人聊聊天,或者作一些心理咨询,或者看看《心灵鸡汤》等励志的书。

小结:

通过这些方法,就像吃了止痛片一样,可以暂时压制痛苦,但终究治标不治本。

3、最殊胜的佛教方法

1)利益众生,断除自利

痛苦的来源是我执,也就是自私自利的这颗心,所以断除痛苦的方法就是以慈悲心、菩提心断除自私自利的心,利益众生,即使没有大乘的慈悲心、菩提心,至少也应具有仁爱的传统道德

例证:

A、198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共同发表了一个宣言:

“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B、在中国古代,假如一个人人格高尚、众望所归,即使学问不是很高,也会被委以重任;反之则不然;

C、联合国总部的大厦中,就挂着孔子的一句话: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补充:

“子贡问曰:

„有一言而可以终生行之者乎,?

子曰:

„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贡问孔子:

有一句可以概括规范自己一生行为的话吗,?

孔子说:

„应该是恕吧。

自己不想做的事,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

小结:

要通过闻思修认识痛苦的根源是我执,树立对佛法的正信,从而以佛法逐步消除我执,增长慈悲利他之心,断除痛苦。

2)苦乐皆转为道用

不要被痛苦掩埋、可以把本身痛苦的一件事,利用起来。

教证:

A、无著菩萨的《快乐之歌》

B、佛陀的《毗奈耶经》

C、《根本说一切有部尼陀那》

D、《根本说一切有部百一羯磨》

事例:

A、爱因斯坦说过:

“通向人类真正伟大境界的通道只有一条——苦难的道路。

B、贝多芬也说:

“最杰出的人,总能用痛苦来换取欢乐。

”C、落井的驴子借助农夫们想活埋它的泥土反而逃出了枯井。

小结:

假如你能换个角度看问题,可以利用痛苦、那么有时候违缘都可以成为顺缘,这就叫把痛苦转为道用。

苦乐全部是利乐之源。

3)修持自他交换

对一些转化不了的痛苦必须承受时,可以想用我的快乐交换别人痛苦,提别人承担一切苦难这样的方法不仅所受的痛苦有价值、也可以减少对自我的爱执,最终断除痛苦。

教言:

发愿“轮回中也有许多感受这样痛苦的众生,愿他们的一切苦难都成熟于我身上。

吸气时,观想承受众生的痛苦,呼气时,观想给予安乐。

小结:

实修自他交换是大乘佛教甚深的修心教言,使自身所受痛苦产生利益众生的价值,我执减少,对消除痛苦有极大帮助。

4)以空性观面对

我们的一切痛苦,都是从分别念而来,而分别念则可依靠空性见断除。

通过剖析“我”不存在,能彻底断除一切痛苦。

教证:

A圣天论师在《四百论》中也说:

“虚妄分别缚,证空见能除。

B《中观根本慧论》:

“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去。

能说是因缘,善灭诸戏论,我稽首礼佛,诸说中第一。

小结:

走出徒有其表和迷信这的误区、不要将虚妄执为实有。

一旦能依靠空性断除我执,一切痛苦都会烟消云散,开悟的境界会带来不可言说的快乐。

5)修持安忍

修持安忍,以坚强的心面对痛苦就不会轻易屈服。

例证:

A、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林肯

B、美国著名的盲聋女作家海伦•凯勒

C、两次诺贝尔奖获得者居里夫人

D、藏传佛教大成就者龙钦巴尊者

小结:

忍受外界的干扰还要忍受内心的贪嗔痴,如果我们能做到安忍,那么不论面对任何困难,都决不屈服。

6)麦彭仁波切的“心情愉快法”

目直视虚空,不执著一切而自然放松,心胸尽量放大,在这样的境界中坦然安住。

然后念诵“达雅他嗡措姆迷勒那德卡踏m索哈”。

可以让我们心量放大,换个视角看问题,就不会死执于一点,住于中道,不堕两边。

教证:

《入行论》云:

“若事尚可改,云何不欢喜;若已不济事,忧恼有何益,”

例证:

A、修持该法,可以消除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痛苦,让我们保持心情愉快。

B、画家作黑点画。

C、一个看破放下破除痛苦的实例。

小结:

内心的执著是一切痛苦的来源,一旦把这种执著看破了,痛苦也就不再束缚自己了。

7)略说密宗不共的认识觉性

大圆满修行方法可以当下断苦。

总结:

在世间会被各种各样的苦压迫,要依靠佛法的正知正见,认识痛苦的本性是由心而生,故也要由心而灭,通过佛法调伏自心,才能从根本上解除痛苦,金钱物质和任何世俗方法都无法真正地帮助消除痛苦。

第二课“金钱,到底有多值钱,”

——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一、本文纲要

1、金钱的本质

2、没有善用钱财的弊端

3、用好钱财的功德

4、总结

二、对各纲要的阐述

1、金钱的本质

(根据佛陀的教法,一件事物可以从两种观点来分析,它的显现以及它的本性)

【要点1】金钱的本体---是中性的,不善不恶,不美不丑、不即不离

【说明】幻如水泡、梦境无实质,是虚幻不实的有为法。

教证:

《大宝积经》---愚者无知金钱梦幻无实的虚妄本质,而带来无穷过患,

智者则不会耽著金钱。

例证:

*唐朝政治家、文学家张说《钱本草》---钱本身没有好坏,用好可治病,用不好会伤命。

*经济学家威尔逊和哈克世间科学层面的观点---钱财并非很伟大,也不具罪恶的本性。

【要点2】对金钱的正确态度---躬行中道,不堕两边【说明】不能两边极端,不崇拜、不舍弃,不贪执、知足随缘,不做金钱的奴隶

用智慧对待。

2、没有善用钱财的弊端

【要点1】若无智慧,则易被钱财束缚

【说明】金多乱人心,静见真如性

教证:

华智仁波切---有一条茶叶就会有一条茶叶痛苦,有一匹马就会有一匹

马的痛苦,

《亲友书》---钱财越多痛苦越多,就像龙王头遭受热沙袭击越多。

【要点2】心灵空虚与两极分化日益严重

【说明】

*如今经济越发展,却没有以往的平静安乐,反而内心越痛苦,幸福感降低。

*有钱人挥金如土,没钱人吃不饱穿不暖,也根本不知道相互帮助。

例证:

过年在海南极度挥霍浪费的家庭。

【要点3】身心世界将饱受各种痛苦的煎熬

【说明】

*盲目、忙碌地追逐金钱不能给我们带来今生、来世的幸福。

*莎士比亚曾描述金钱的不良之处---金钱使整个社会处于混乱的状态。

*蒙牛集团的标语---跟佛教“有漏皆苦”相符

【要点4】贪执钱财,必定堕落

【说明】一味贪执,临死惦记必无法往生。

教证:

《极乐愿文大疏》---一位比丘因为贪执自己的钵盂,死后就在钵盂中变

成一条毒蛇;......

3、用好钱财的功德

【要点1】积财有方,用财有术

【说明】佛教是非常宽广,即赞叹以财富积累资粮的功德,又呵斥用财富造恶业的过患。

教证:

《杂阿含经》、《善生子经》---金钱可以分为四份,第一份作衣食用,

第二和第三份作投资营利用,第四作储蓄应急用。

佛陀《大乘宝云经》教言---“以财物利益事,摄受众生。

”有了钱财可行

持善法,承办善事,摄受众生,积累资粮。

例证:

宾馆工作人员---远离造恶业的行业,即使不能,则不要亲自去做或随

喜恶业。

【要点2】践行慈善,和谐社会

【说明】生活平淡、简单、干净,既不会违背世间法律,也不会违背因果法则。

例证:

*《史记》中记载范蠡“三聚三散”的历史佳话。

*上师在“慈善论坛“讲过---我们虽没有首富的福报,只要有心行持善法,再少

的钱也很珍贵,也有功德。

*汕头慈爱活动---不少人生活贫穷。

应平等救助布施,不应浪费奢侈,用合理

的途径来取受。

【要点3】知足少欲,积功累德

【说明】通过上供下施,在阿赖耶识上种下生生世世有无比价值的金刚种子。

例证:

法国著名作家小仲马《茶花女》---钱财是好奴仆、坏主人。

【要点4】高屋建瓴,利世济人

【说明】以大乘佛法精神上供下施,平等救助,无私奉献。

教义:

《入菩萨行论》、《般若摄颂》等大乘经纶---佛教特别宽广的无私,平

等帮助所有众生。

佛陀教言---“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例证:

存钱或给子孙积累---金钱的本质虚幻无实,不值得贪执,不会带来有利

结果。

4、总结

树立正确的金钱观非常重要~钱财能带来痛苦也可带来快乐,即可带来恶业亦可带来资粮~认识金钱的本质,并随缘相待~

以智慧观待,不被金钱束缚,不因贪执而痛苦;善加利用金钱积累资

粮,造福社会并利益众生。

“微笑是无边的美丽,知足是无尽的财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少儿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