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教学五环节.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122898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1.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落实教学五环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落实教学五环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落实教学五环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落实教学五环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落实教学五环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落实教学五环节.docx

《落实教学五环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落实教学五环节.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落实教学五环节.docx

落实教学五环节

走过了纷繁、紧张而又充满喜悦的九月,外国语学校又迎来了繁忙的十月。

十月是该校的教学常规管理月。

本着力促教学质量上台阶的工作目标,该校立足教学常规五环节,力现教学新理念。

具体体现在:

分块备课,集体评议,注重反思的备课新方法;作业设计和批改的全面评析;分层和定点相结合的辅导方式;积极参与各组各科听课活动的新尝试;英语为特色的学科教学新展示……

   结合具体的工作,该校每位教师将在常规月内完成八个一,即一篇教案、一堂教研课、一份试卷评析、一则评课稿、一次作业评析(每组)、 学习一本教育教学专著、订阅一份教学杂志(05年)、确定一位辅导对象。

  

                      

 

东昌中学经验:

通过教学领导落实教学五环节

华东师范大学附属东昌中学

  

  教学领导是以校长为核心的学校领导团队通过各种信息引导教师遵循教学规律,协助教师教学,影响学生学习,提升学校教与学效能的领导活动。

教学领导的目标就是要提高教学效能,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为学生释放更多的时空。

几年来,我校引导教师从教学五环节上下功夫,重点在课程标准的把握、课堂教学的效率、作业布置的效益、测验考试的功能及个别辅导等方面加强领导与实践。

  

  一、重设备课程序,改变师生教学过程中的行为

  

  学校针对集体备课中共享课件教案多,讨论分析少,沟通进度责怪学生多,具体教法学法交流少的现象,组织教师讨论集体备课基本程序,使教师们形成了“集体备课主讲人拿出课程标准解读、教材导读意见和相应的素材,共同讨论教学设计及课堂教学的思路,个人根据自己班级的学生实际写出具体教案”的集体备课程序,学校也要求所有备课活动在网上登录,允许其他人员包括分管领导一起参与,较好地改变了集体备课中存在的问题。

  

  二、根据学生学业,确定个别辅导范围

  

  由于当今信息渠道的多元,学生成长和生活环境的多样,学生学业的差异不是简单地表现为认知层次上的差异,而是相当多地表现在认知方式和认知结构上的差异,这种差异不是简单地通过群体性的补课能解决的,而是要通过学生间的讨论和教师的个别辅导给予有效支持。

因此,个别辅导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必不可少的补充,也是改善师生关系的重要途径。

根据我校学生的状况,学校向教师明确提出了对学科成绩后15%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的要求,并作为教师学年教学质量自评的内容之一。

学校倡导“朋友式”师生谈话方式,从教学的个别辅导切入,全面关注学生的成长,特别是帮助学业与行为偏差学生。

  

  三、设计专题项目,提高教师的上课质量

  

  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主动性,既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也是有效教学领导的策略所在。

几年来,我们从教师发展和教学需要出发,设计相应的专题项目,通过专题方式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主动性。

  

  提高上课质量的重点是怎样使中高级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提升素养,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实践证明:

中高级教师是否能朝着形成自己特色的方向发展,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着力点所在。

为此我校成立“特色教师培养实践研究”课题组。

课题组为参与的教师设计了十个步骤(特色初认识,特色再认识,特色吾思考,特色再认证,特色初展示,特色在实践,特色在研究,特色贵提炼,特色再发展,特色话弘扬),重点围绕课堂教学改进和特色形成进行研究,形成了教师相互交流和探讨教学的学术氛围,使教师间听课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个学习与改进课堂教学的良好机会。

  

  针对教师对课程标准的阅读、研究和理解上的不足,如何使教师达到通读课程标准,熟悉领会课程标准的目的,也是有效教学领导的重要内容。

我校提出了“解读课程标准、提出教学建议、提供教学素材”为主要内容的新教材导读研究项目,这个项目既为教学过程提供了清晰的教学目标蓝图,也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平台。

校长及学校教学处亲自设计研究方案,通过两年的努力,在学科教师的共同参与下,编写了数、理、化、生四门学科的校本化实施课程标准的新教材导读,共16册。

  

  四、重视学生反馈,提高作业的面批率

  

  学生作业关联着学生学习的成绩,也关联了学生对学科学习的兴趣,更关联了学生学习负担的轻重。

如何既能减轻学生负担,又能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水平的目的?

除了教师要研究学生作业外,还是要将作业布置和批阅的价值判断权还给学生,因为完成作业的主体是学生,他们最有发言权,是判断作业有效性的“晴雨表”。

我校从2005年开始,通过以“作业布置、作业量、作业批阅、作业讲评、作业有效性”为主体的调查问卷对学生进行调查,并统计了12项指标的常模。

通过分析发现:

学生对作业布置与批阅满意度与学生成绩正相关;作业面批率与学生成绩正相关;高一、高二的教师作业反馈及时性与学生成绩相关;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一般来说集中在0.5至1小时。

这些结果为我们的有效教学领导找到了着力点。

  

  据此,我校对教师作业布置与批阅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并通过网络系统调查每位教师的作业布置与批阅情况,并将调查统计反馈给教师,同时还反馈同学科的统计平均值。

现在,教师自己组题的现象多了,随意增加学生作业的现象有所减少;作业的面批率高了,不认真批阅作业的现象少了。

我校学生对作业的整体有效性常模为80%左右。

  

  同时,我们针对课堂教学设计了15项指标的调查,每年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情况反馈给教师,也反馈同学科同年级各项指标的平均值,很好地引导了教师在学生的反馈中改进自己的教学。

两年多来,学生对课堂教学评价的优秀率从14%提高到42%,优良率从66%提高到92%,较好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能。

  

  五、分析质量评估报告,保障学校教学质量的稳定性

  

  教学质量自我评估包括对前阶段教学全过程的客观认识及对后阶段教学过程改进措施的判断。

  

  我校在原来高三教学质量评估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教学质量的自主分析评估指导意见,要求各年级教师都做分析评估报告。

评估报告具体包括四块内容:

第一,描述这一年所任班级的“各期考试成绩、每次考试间的位点变化和班内学生后20%学生的人数”三个指标的变化;第二,对教育教学投入程度和教育教学效果的满意度自评;第三,依据“教学环节落实的指导意见”及有关反馈信息,对教学情况从教学环节落实角度进行自我分析,总结三个指标变化的实践经验或问题原因;第四,明确提出对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找出突破点。

要求教师将评估报告在年级组会议上进行交流,以便相互学习,并将每个教师的评估报告汇总到教研组,把有关分析得到的问题和采取的措施列入下学期教研组工作计划中。

  

  通过这样的评估分析,教师认识到:

学校看成绩,但不是唯一看成绩。

学校一方面没有把学生考试成绩与教师奖金直接挂钩,保持教师和睦相处,消除紧张氛围;另一方面,通过三个成绩指标,引导教师关注成绩背后的东西,也就是关注自己在课前准备的情况、课堂教学的效率、作业的布置与批改、个别辅导、师生关系等因素,促使教学质量的提升。

大足县第二中学

关于修订教学管理五环节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处室、年级组、教研组、各教师:

  为了搞好学校的教学工作,提高学校的教学管理水平,明确职责,落实措施。

经学校行政会研究决定,特修定大足县第二中学教学管理五环节实施方案,请大家遵照执行。

  一、教学计划

  1、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对教学工作的要求,每学期由教务处制定教学工作计划。

教学工作计划主要由学期工作目标、主要措施、重点工作、主要工作及其人员、时间、任务安排表等基本内容组成。

开学的第一周在全校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会上征求意见,修正定稿。

  2、根据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的要求,各教研组制定相应的计划。

教研组工作计划主要由学期工作目标、主要措施、重点工作、具体工作安排(如组织教师学习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考试大纲,指导教师制定课程授课计划、检查教师执行教学大纲、课程授课计划和教案的情况)等基本内容组成。

教研工作计划由教研组长负责拟定,经教务处主任审核、主管教学校长审批后于开学第二周执行。

每学期由教务处检查两次。

学期末教研组长应负责对计划执行情况作出书面总结,教务处根据计划的情况,专门召开会议进一步检查通报、总结经验、落实改进措施。

  3、根据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和教研组工作计划的要求,各年级各学科备课组集体制定学科计划。

计划由说明和授课计划两部分组成。

说明应包括:

主要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学习现状分析等,授课计划表应包括:

周次、授课顺序、章节内容摘要,学时安排,作业安排,考核时间等。

学科计划于开学后两周内完成,一式两份,一份自存另一份交教务处检查备案。

任课教师应严格执行课程授课计划,教务处对教师制定的学科计划将进行检查(开学后,期中,期末进行三次检查,期末公布结果,奖优罚差,并将结果装入教师继续教育档案袋中,作为教师期未评职和评先的一个依据。

  二、教学常规

  教学常规是教师教学必须遵守、执行的规范。

教学常规的管理,是教学管理的重点,也是难点。

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抓好教学常规管理。

  

(一)备课常规:

  1、制订教学计划。

学期初,任课教师要学习任教学科的教学大纲,弄清本学科开设的意义、学习要求、教学指导思想;钻研教材,明确全学期的教学任务。

依据大纲和教材制订学期教学计划。

备好课是教学工作中重要一环,是上好课的前提,每位教师都要掌握新课标,深钻新教材,结合学生实际,以课堂效率为中心,选择最优课堂结构方式,设计出最佳教学方案,分课时写好教案。

  1)集体备课:

  要坚持每周一次集体备课制度,备课组对每单元的教学目的要求,进度、作业、测试原则上应统一,对教学方法要进行研究。

每单元教学前组织集体备课,由中心发言者提出单元教学意见。

集体备课同时要做好记录,在下次备课时结合教学实际,对前次备课做出简要的小结,备课记录由备课组长保管,每学月交年级组长备查,每期一次由备课组长将其交教务处存档。

集体备课时还必须做到五议:

议学生学习状况;议备课中疑难问题;议可供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议课后的心得体会;议教改动态、教改信息。

具体运作按教务处制定的《各年级学科集体备课管理办法》进行。

  2)个人备课:

  要依据教学大纲、教材和学生实际,做到"五备":

  备教材:

认真钻研教材,通过集体备课和个人钻研,弄清楚各课、各章节、各单元的教学目的(或目标)、任务、重点、难点,以及它们在整个学段、整册教材中的地位。

深化拓宽教材的知识要求。

在此基础上提出教学目的与要求、突破重点与难点的具体意见,提出落实"双基"、"双力"的具体办法。

  备学生:

老师要考虑学生知识状况,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预测学生在理解掌握本章本节教材时易出现的问题,掌握学生可能出现的疑点和难点,了解、掌握学生的思维方式及规律。

  备教法:

在备教材、备学生的基础上,提出实现教育目的、符合学科特点、符合教学原则的教学方法。

  备思想教育:

教学过程力争做到知识性与思想性有机结合,注意素质能力培养,渗透德育美育教育,针对各学科各章节特点,进行行之有效的、恰当的思想教育。

  备作业:

围绕授课内容精选练习题,要求学生完成的练习题教师自己要先做一次。

  3)正确使用教学参考资料,反对生搬硬套,照章抄袭。

不许以课本、资料的评注圈点代替教案。

教案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体现教学全过程,内容一般包括:

讲授课题、目的要求、重点难点、教学方法及实施设想、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实验安排、作业布置等基本要素,卷容整洁,格式规范,并注明上课日期,教龄在三年以内的教师要写详案,杜绝无教案或持旧教案(毫无改进)上课现象。

每课或每单元结束后,提倡写教学后记,总结本课或本单元教学的得失。

  4)写好教案。

上课前,教师应深入钻研教材,掌握教材,按时写好教案。

教案内容一般包括课题、教学目的要求、重点、难点、教时、教具、教学过程、课内练习和课外作业、板书。

教案的详略根据教师的教学经验、水平和教学内容、教学需要而定。

教学过程不是知识点的罗列,要重视课堂教学结构(教学环节,步骤,各种教法优化组合)的设计,要体现教法和学法的有机结合。

对已教同一教材一届及以上的教师可在原教案的基础上进行修订、凡未教同一教材的教师均备详案。

提倡超前一周备课,不允许不备课(含写好教案)就进教室上课。

(教务处或教研组每学期至少进行两次教案检查)

  5)要准备好教具和学具。

课堂需要讲解的例题,需要演示的实验,以及布置给学生的作业练习,教师应预先做过。

  

(二)上课常规

  1、按时上课,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上课预备钟响后,教师应到达教室门口;上课钟响,教师进入教室;上课中途不要随便离开教室。

教学程序严谨,不拖堂。

充分利用堂上四十五(四十)分钟,保证每堂课的教学质量。

  2、认真执行教案。

努力贯彻备课意图,不应存在有随意性、盲目性。

要紧扣教学目的(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3、娴熟运用基本教学技能:

课堂教学技能是指运用专业知识、相关的教育理论以及教学经验,执行课堂教学的教学行为。

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技能是增强教师教学实践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和基础。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提高:

  

(1)导入技能。

课堂教学的导入,负有酝酿情绪,集中学生注意力,渗透主题和带入情境的任务。

教师要根据教学任务与内容,学生的年龄与心理特点,灵活运用以旧拓新,承上启下;开门见山,单刀直入;设疑置问,引起悬念;实验引思,激情引疑;借助事例,选讲故事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抓住学生的心弦,立疑置趣,促进学生情绪高涨,步入求知欲的振奋状态。

  

(2)讲解技能。

这是教师运用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方法,促进智力发展,表达思想的一类教学行为,其实质是建立新知识与学生原有知识经验之间的联系。

教师应在认真确定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内容的重点,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相互联系的基础上,顺知识结构之序、学生思维发展之序,提出系列化的关键性问题,形成清晰的讲解结构;运用流畅、准确、明白的语言,富有启发性的讲解,促进学习迁移的例证,恰到好处的强调;精选形成连贯的过度性短语,重视获取反馈,并予以及时调控,使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

  (3)提问技能。

这是教师用提出问题、诱导学生回答和处理学生答案的方式,启迪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参与学习,理解和应用知识,培养能力;了解学生学习状况的一类教学行为。

教师要把握一个完整提问的引入、介入与评点过程,紧扣教材内容,围绕学习的目的要求,抓住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节点,学生与教学内容的内在矛盾及其发展,在教学过程的任何一环节,面向全体学生,提出符合学生智能水平、难易适度的问题,灵活穿插运用沉默、催促、提示、评议、追向与扩展等方法,把学生引入"问题情境",促进学生的思维。

  (4)演示技能。

教师要本着准确安全、简易明显,便于观察和理解本质的原则,围绕演示目的,选用实物、样品、标本、模型、图表、幻灯片、影片、录像带与课件等,通过教师的实际表演与示范操作,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和综合,使之获得知识,提高观察、思维能力。

  (5)

结束技能。

这是完成一项教学任务终了阶段的教学行为。

教师要通过归纳总结,比较异同,领悟主题,画龙点睛,实践活动,转化升华和设置悬念等方式,对所学知识和技能及时地进行系统巩固和运用,使新知识有效地纳入学生的认知结构中。

  (6)语言技能。

教学语言技能是教师传递信息,提供指导的语言行为方式,是一切教学活动的最基本的行为,是使课堂教学获得高效的关键。

因此,教师必须使用普通话进行课堂教学及辅导,并从教学内容与教学对象出发,运用准确、鲜明、生动、严谨、简明、流畅而富有教育性与启发性的科学用语与通俗语言,并使之巧妙结合,以便于学生感知和理解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智力素质。

  (7)板书技能。

精心设计的板书,是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增强教学效果必不可少的辅助手段。

教师必须使用规范汉字,根据教学的需要,灵活运用纲要、表解、表格、图示、运算、网络等样式,以布局合理、书写规范、纲目清楚、字体端正、大小适中、图线清晰、具有启发性及简洁性的板书,揭示教学内容,体现教材结构和教学程序;展现知识的系统性与层次的逻辑性;以帮助学生激发兴趣、凝聚注意、启发思维、增强记忆,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4、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1)教师应使整个教学过程建立在师生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的基础之上,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无拘无束的空间,让学生思维在其间纵横驰骋。

  

(2)

面向每一位学生,让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这就要求教师: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更多的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以思维为核心,鼓励学生质疑,引导学生解惑;以训练为主线,尽可能让学生手脑并用,给学生以动手操作的机会;承认差异,分类指导,分层教学,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时空。

  (3)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情境,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触动情感,进入角色,深刻体验。

  (4)教师要使自己的主导作用全时空地体现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诱导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变被动学为主动学,变死学为活学,变难学为易学,变学会为会学。

这就要在教学实践中致力于寻求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知识与能力、教书与育人、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传授知识与学法指导等的最佳结合点,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之生动、活泼地学。

  (5)见微知著,驾驭课堂气氛,以创造出课堂教学所需的氛围。

理解学生,熟悉其内心世界;尊重学生,以适当的宽容调动学生积极性,于细微处获取反馈,及时对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调控,以期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严禁在课堂上出现师生顶撞的僵局。

  5、严格课堂教学纪律

  

(1)教师应严格按课程表上课,未经学校教务处批准和教学年级组长同意,教师不得私自调课、停课,不得随意安排自习或请别人看堂、代课。

教师因病或因事不能按时到校上课,应提前经教学年级组长同意,再到主管教学的教务主任处办理请假登记手续,。

  

(2)严格按照作息时间表上下课,不迟到、早退,不拖堂。

  (3)上课时不坐讲,不会客,不说与教学无关的废话,不做与教学无关的事,不得随便离开课堂,寻呼机、手机不得在课堂上发出声音。

  (4)上课应衣着整洁,举止端正,教态自然大方,教容朴素无华。

  (5)妥善处理好课内发生的一切情况,正确处理违纪学生,不得把学生赶出课堂。

  (6)青年教师用普通话教学,中老年教师提倡用普通话教学。

  6、抓住教学规律,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规律是事物发展过程中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抓住课堂教学过程中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每一节课的教学效率,重要的是:

  

(1)抓住课堂教学核心,致力于"四基"教学。

基本事实,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应用,较集中地反映了这门学科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本质特征,是不断扩大和加深知识,形成各种能力的基础,是课堂教学的核心。

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紧紧围绕这一核心,深化课堂教学的改革。

  

(2)抓住教学进程的中心,指导学生掌握学科的知识结构。

指导学生将学过的知识,按照一定章节和单元的知识体系进行系统概括,帮助学生理线串点,理清思路,把握规律,弄清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立体知识网络,是掌握整体学科内容,帮助记忆学科知识,促进技能迁移,优化认识新知的前提,是教学过程的中心。

教师应紧紧抓住这一中心,引导学生从体系的高度上来掌握知识。

  (3)抓住基础教育的终极目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使学生学会学习,抓住这一根本目的,遵照学校关于加强学风建设与学生实施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意见,强化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与良好习惯的形成。

  7、努力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现代化校园的创建,特别是现代教育系统工程的建设,广播系统、闭路电视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开通,为运用现代媒体、媒传与教学设计技术,开发利用教育资源,优化教学过程,建立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现代教学体系提供了一流的现代化教学环境,应充分运用这一现代化教学环境,努力探索,及时总结,改革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

以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实现教学的整体优化。

  (三)作业常规

  布置必要的作业是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基本手段,也是检查教学效果的主要方式,教师应认真进行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作业布置:

  

(1)内容要科学,目的要明确。

作业的内容要符合教学大纲和课本要求,不要随意增加和删除大纲、教材中对学生的练习要求。

作业的安排要有利于巩固所学知识,有利于训练、巩固和发展学生的基本技能,有利于掌握自学方法。

要注意通过作业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

  

(2)难易应有序,梯度要适中。

作业题的难易程度要符合教学的要求与学生的认知能力,梯度应遵从学生的认知规律。

  (3)形式要多样,题型应多变。

作业形式:

一是书面作业,如书面练习、演算习题、作文、绘画等;二是口头作业,如朗读、阅读、背诵等;三是实践活动,如调查、访问、测量、实验操作、手工制作等。

具体形式可根据教学需要灵活安排。

题型应多变,以激发学生作业的兴趣,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反对用机械模仿和不必要的重复来加重学生作业负担。

  (4)份量要适中,时间总量要控制。

作文:

每学期大作文6-8篇(不包括考试作文),批改大作文要圈点、眉批、尾批;错别字、病句、标点符号等错误,用符号标明,由学生自己订正,教师严格检查。

注明批改时间。

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

原则上要求新课必有作业,但每次每科作业不超过40分钟。

其它必修科:

每周至少收交一次作业,且高中不超过2小时。

  (5)要承认差异,区别对待。

根据班级学生学习水平与学习能力的不同,既要有统一要求,又要有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对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布置不同的作业。

  (6)要加强指导。

督促学生按作业的规范化要求,按时按质按量独立地完成作业,培养学生认真作业的品质。

  (7)认真执行国家、教委和学校的有关规定,严格控制社会上的非法印制的教学参考资料、练习册和模拟试题等流入学校,违者按有关规定处理。

购买教学参考资料须经主管教学的校长、教务主任和年级组长批准,严格按照教务处制定的《购买教学参考资料办法》做。

  (8)各学科印刷资料,统一由备课组长上报年级组长,年级组长签字后方可印制,整个年级统一使用。

  3、作业的批改

  

(1)要认真搞好作业的批改。

书面作业应及时批改,批改方式以教师全批全改为主,辅以学生互改、自改;对于互改、自改的作业也要及时检查指导,绝不能放任自流。

  

(2)作业批改要正确,批改符号要统一,格式要规范,书写要工整,批语不要覆盖学生字迹。

作文批改要仔细,错字、错句要及时订正。

对于学生订正的作业也要及时检查、批改。

  (3)对作业中出现的共性问题,要及时进行集体讲评;对作业中出现的个性问题,要进行个别辅导或面批。

作业讲评应及时。

  (4)按时收、及时批改和发放作业。

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多种形式批改作业。

一般情况下,作文须在下次写作文前批好发放,最好是三天内完成批阅评讲工作。

其他科作业在下次新课前批好发放。

  (四)辅导常规

  1.辅导是优化教学过程的一个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发展。

它包括解惑答疑、查漏补缺、培优辅困,指导学法、进行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教育等。

教师应把课外辅导与课堂教学纳入统一的教学计划之中,使其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2.辅导方式要灵活多样,解答问题,指导自学,上辅导课和培训课等方式进行。

  3.辅导应遵守下列原则:

  

(1)认识辅导是同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指导相结合。

在提高学生学习水平的同时,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运用科学方法。

  

(2)坚持个别性。

以个别辅导为主,不得利用辅导时间进行整班性的补课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