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实验楼餐厅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1216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1.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实验楼餐厅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中学实验楼餐厅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中学实验楼餐厅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中学实验楼餐厅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中学实验楼餐厅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学实验楼餐厅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中学实验楼餐厅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实验楼餐厅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学实验楼餐厅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中学实验楼餐厅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学实验楼、餐厅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 论

1.1 项目背景

1.1.1 项目名称:

某中学实验楼、餐厅建设项目

1.1.2 建设单位:

某县教育局

法人代表:

1.1.3 编制依据

1某中学实验楼、餐厅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委托书

2选址意见书庄建选字第200984号

3《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行)(2002年国家计委办公厅)

4《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5国家计委办公厅同意出版发行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

6国家教委关于中级学校生均校园面积和校舍面积的规定;

7国家颁布的有关行业规划、产业政策、法规和设计标准;

8建设单位提供的各种基础资料和其它有关文件。

1.1.4 项目提出理由与过程

某中学。

现有教学班50个,学生3000名,教职工250人。

服务半径20千米,总人口2.5万人。

近年来,在校学生人数逐年增加,现有教学楼教室紧张,现有的办学条件,难以满足目前的发展和需求,给学校的管理和教学都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严重影响该校的办学质量和效益。

受“5.12”地震的影响,学校的各种建筑受到严重损毁;因此,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经市、县各有关职能部门研究决定分两期再建**中学,一期建实验楼,餐厅;二期建综合楼,学生宿舍楼,体育馆。

以解决这一刻不容缓的问题。

1.2项目概况

1.2.1拟建地点

位于某县城南入口处、汽车修理市场东侧。

校区已有教学楼,校区内场地场地地势基本平坦,周围环境整洁,交通便利,并已实现三通一平,建设条件良好。

1.2.2 建设内容与目标

一期:

拟建的某中学实验楼,餐厅。

建设内容包括:

实验楼:

包括教学、办公功能区,建筑面积9547.6平方米,五层框架结构;

餐厅楼:

建筑面积3865.5平方米 二层框架结构;

二期:

拟建某中学综合楼,学生宿舍楼,体育馆。

综合楼:

建筑面积7213.5平方米,五层框架结构;

学生宿舍楼:

建筑面积12276平方米,六层框架结构;

体育馆:

包括篮球馆和报告厅,建筑面积1770平方米,单层框架结构,屋面为网架结构;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内容

指标

备注

总用地面积

103184.0m2

建设场地面积

80850.4m2

总建筑面积

34873.6m2

一期建筑面积

13107.1m2

其中

实验楼建筑面积

9547.6m2

餐厅建筑面积

3865.5m2

二期建筑面积

21766.5m2

其中

综合楼建筑面积

7213.5m2

学生宿舍楼建筑面积

12276.0m2

体育馆建筑面积

1770.0m2

绿地总面积

25063.0m2

基底占地面积

13355.0m2

容积率

0.55

建筑密度

16.5%

绿地率

31%

停车位

15辆

学生数

3000人

1.2.3 项目投入总资金及效益情况

本项目一期投入总资金约万元,其中实验楼投资1458万元,餐厅投资1458万元。

建设工期为两年,2012年建成并投入使用。

本项目建成后可满足约3000名学生的同时上课的需要,解决该校目前教学场地严重不足的问题,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3项目建议

1 规范建设、科学管理。

设施建设需严格执行基本建设各项规章制度。

严格控制建设规模和建设投资,严禁随意扩大建设规模、挪用建设资金、降低建设标准。

2 建筑工程中不可预见的因素很多,工期、质量、成本、原材料供应等都会影响到项目总体目标的实现。

因此在工程实施进程中,要加强施工管理,实行工程监理制。

3本项目运营过程中要求建设单位高度重视,推行招投标、工料包干等一系列措施,落实资金供应计划,确保项目目标的顺利实现。

4加强资金管理,专款专用,并接受审计部门的审计。

5建筑内外装修及各项配套设施,应充分体现“人文关怀”,符合在校学生的身心特点。

6宣传、引导、管理社会公众、社会组织、志愿者参与社会特殊教育事业。

7坚持“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的原则,把**中学建成环境适宜、功能完善、管理到位、服务优质的学校,形成以学生需求为导向的工作机制。

8各级财政要确保编制范围内人员的基本经费支持和业务经费开支。

9加强本校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充实专业教师的配备,加大人才引进、教育培养力度,充分发挥教育骨干示范作用。

第二章需求分析

2.1某县背景

某县位于甘肃省东部,六盘山西麓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

东邻华亭,南与张家川回族自治县、秦安县毗连,西接静宁,北和宁夏隆德县、泾源县接壤。

东西长56.37公里,南北宽46.6公里,总面积1553.14平方公里,最高海拔2857米,最低海拔1045米。

属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之一。

全县共有18个乡镇,432个政村,总人口43.5万,基本县情是农业大县、工业小县、财政穷县。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历届县委、县政府发动人民群众战天斗地,治理穷山恶水,改造生态环境,修建梯田百万亩,建成了全国第一个“中国梯田化模范县”,整县基本上解决了温饱,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铸造出了“实事求是,崇尚科学,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的**精神,成为全县人民加快发展,向小康迈进的精神支柱。

先后获得了“全国文化模范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省社会治安模范县”、“甘肃省教师康居工程建设先进县”、“平凉市教育质量先进县”等多项国家、省、市级殊荣。

**历史悠久。

是黄河流域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境内已发现新、旧石器文化遗址三百多处。

这里兴起并盛行过闻名的“仰韶文化”、“齐家文化”和“寺洼文化”,曾诞生过许多彪炳史册、流芳百世的英雄人物,有前秦大凉国王吕光,有著名的宋朝抗金名将吴玠、吴璘,还有宋中兴“四大名将”刘琦和威震西夏的刘沪等。

**物产丰富。

盛产西瓜、洋芋、蚕豆、胡麻等农副土特产。

草编工艺、蕨菜、地毯等在欧美10多个国家拥有广阔的市场。

辖区内有动植物资源400余种,其中中药材110多种,国家珍贵稀有动物10多种。

矿产资源有铝、锌、石灰石等。

**风景优美。

**河、水洛河、葫芦河三条河流贯穿全境。

层层梯田绕山涧,潆潆碧水映蓝天。

国家级森林公园云崖寺、北魏石窟陈家洞、关山天池朝那湫、千年古寺紫荆山等一大批风景名胜竞相争辉,引人入胜,构成了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和谐完美的统一,是人们观光、娱乐、旅游的绝佳境地,

**更有崇文尚义、重教兴学的优良传统。

改革开放以来,县委、县政府把“科教兴县”作为实现全县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之一,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在期靠国家财政补贴过日子的情况下,坚持“三个优先”,紧紧抓住提高普及程度、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三个重点,强化政府行为,全县上下奋力攻坚,唱响了改善办学条件部曲:

83年至90年,针对全县小学校舍破旧、危房林立的现状,县委、县政府响亮发出“再穷不穷教育,再苦不苦孩子”的号召,发起了全县集资办学的热潮,筹措资金1500多万元,一举实现了小学“一无两有”。

91年至94年,针对全县人民高涨的办学热情,教育系统广大师生唱响了“还深情于人民,献终身于教育”的主题歌,开展了加快中小学配套建设为主要内容的“五自”活动,实现了“普初”目标。

95年至2000年,县委、县政府抢抓机遇,发出了“集万民之力,打普九硬仗”的动员令,打响了突出改善办学条件群众性战役,多方筹措资金,大力改善办学条件,为“普九”、“普实”达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1年,在“两基”攻坚的关键时期,县委、县政府再次发出了“全民总动员,普九打攻坚“的号召,掀起了全面改善办学条件的新高潮。

2003年顺利实现了“两基”达标。

近五年,我们以巩固“两基”成果,提高“两基”水平和教育质量、优化师资队伍为核心,借助国家农村中小学寄宿制项目实施的大好机遇,多方争取项目和资金,继续加快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了职教中心、**二中、紫荆中学等一大批高规格、有影响的示范典型学校。

校容校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育质量大幅度提高,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稳步发展,信息技术教育成效显著,为现代化建设培养了一大批有文化的劳动者和各级各类专门人才,为**经济全面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1**教育概况

某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389所,其中高级中学2所,普通完全中学4所,农职业中学1所,职教中心1所,独立初中20所,小学352所,九年制学校2所,幼儿园7所。

全县共有教职工4629名(不含486名代课教师)。

其中专任教师4349名,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为95.2%,初中教师学历合格率为95.9%,高中教师学历合格率为76.2%。

共有中小学生100513名,其中普通高中学生9791名,职业高中学生3695名,初中生28959名,小学生56795名,幼儿园1273名。

全县小学入学率99.7%,巩固率为99.8%,毕业率为99.9%;初中入学率97.2%,毕业率99.8%,15周岁人口初等义务教育完成率为98.2%,17周岁人口中初等义务教育完成率为91.2%。

1994年普及了初等义务教育,2003年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

校容校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我县历来就有重教兴学的优良传统,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教育工作,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改善办学条件。

先后通过“二期义教”工程、国家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排危建校工程等项目的实施,使教育基础得到了全面改变,教育规模进一步扩大。

近5年,全县累计完成教育投资1.3亿元,新建、改扩建校舍388所,总建筑面积达到21.6万平方米,全县校舍建筑面积达到41.8557万平方米,比“两基”达标时增加了10.5万平方米,全县在校学生首次突破10万名。

职业教育效果显著。

2003年投资4000多万元,征地100亩,修建了面积为2.3万平方米的职教中心,职业教育形成了以职教中心和韩店农职业中学为主,县农广校、卫校、党校、农机校、乡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等为基地的职业教育体系,坚持“面向市场、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定向就业”的办学思路,使职业教育走出了困境,初步改变了我县职业教育发展滞后的状况。

目前,职业学校在校学生达到了3695人。

教育信息化取得了长足发展。

我县教育信息化起步晚、发展快。

自1999年**一中建起第一个微机室至今。

全县累计投入资金3822万元,在54所学校建成微机室95个,总装机3742台、建成远程教育卫星接收站420个,语音室10个,电子备课室12个,多功能演示厅35个、5所学校开能了校园网,24所学校接能了互联网,11所学校接通了宽带网,电化教育覆盖率达到了100%,培育出了水洛中学、职教中心、**一小、南坪沈坪小学、水洛贺庄小学等一批信息技术教育校本教训典型学校,培育出了**二中、南湖小学、杨河马寺小学、**二小、南坪刘靳小学、水洛文沟小学等一大批信息应用示范典型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走在了全市乃至全省的前列。

 

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建设规模

3.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001年以来,国务院统一部署实施了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西部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和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等工程,提高了农村校舍质量,农村中小学校面貌有很大改善。

但目前一些地区中小学校舍有相当部分达不到抗震设防和其他防灾要求,C级和D级危房仍较多存在;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以前和“普九”早期建设的校舍,问题更为突出;已经修缮改造的校舍,仍有一部分不符合抗震设防等防灾标准和设计规范。

在全国范围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全面改善中小学校舍安全状况,直接关系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关系社会和谐稳定。

工程的主要任务是:

从2009年开始,用三年时间,对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七度以上地震高烈度区、洪涝灾害易发地区、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易发地区的各级各类城乡中小学存在安全隐患的校舍进行抗震加固、迁移避险,提高综合防灾能力。

其他地区,按抗震加固、综合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