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课第二课时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114039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后一课第二课时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最后一课第二课时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最后一课第二课时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最后一课第二课时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最后一课第二课时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后一课第二课时教案.docx

《最后一课第二课时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后一课第二课时教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后一课第二课时教案.docx

最后一课第二课时教案

最后一课第二课时教案

【篇一:

最后一课第二课时教案】

【篇二:

最后一课优秀教案】

《最后一课》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2、初步了解阅读小说从情节入手的方法。

3、能分析小弗郎士心理变化的过程及原因;能分析塑造小弗郎士这个形象的意义。

4其思想性格。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讲清小说的三要素;

2.教学方法:

自由阅读法、品味体会法、研讨分析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小说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热爱租国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

分析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两个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韩麦尔先生关于法语的见解和结尾动作描写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学法与教法:

1、文献法:

指导学生预习时搜集作品写作背景、了解作家及历史。

2、诵读法:

通过默读、品读、理清思路、熟悉情节,并用简要语言复述出来。

3、探究法:

在边读边议的过程中,分析人物的思想感情发展与变化,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进而理解人物的品质、个性特征及社会意义。

4、创新法:

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写作迁移。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激发兴趣完成积累

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语言,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尊严。

学习热爱民族的语言,就是维护国家的尊严,就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

明末清初的爱国主义思想家、著名学者顾炎武先生有这样一句名言: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宋朝著名文学家范仲淹也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言,这些体现出来的都是作者浓浓的爱国之情。

不论古今中外,所有爱国志士的爱国深情都是一样的。

同样,不论年龄的长幼,他们的爱国之情也是可以相通的。

法国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体现的便是法国人民的深厚的对母语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对民族的热爱。

二、、第一个教学板块:

检查预习

1、检查词的音形义

2、明确学习目标

3、在预习中你学到了哪些新知识呢?

4、作者简介:

阿尔封斯?

都德,(1840--1897),19世纪法国小说家,生于没落的丝绸商人家庭,15岁时由于家庭破产,被迫辍学谋生,一生创作了13部长篇小说、四部短篇小说集和一个剧本,以短篇小说集《磨坊书札》,长篇小说《小东西》赢得声誉。

普法战争时入伍,参加自卫战争,丰富了创作题材,写出著名短篇小说集《月癯故事集》,其中一组爱国故事,显示了作家的高尚追求。

其中《最后一课》、《柏林之围》是世界短篇小说中的名篇。

《最后一课》是作者于1873年写的。

此时普法战争刚刚结束两年。

5、介绍时代背景:

1870年普鲁士入侵法国,爆发了普法战争,法国战败后,签订和约,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两个州割让给了普鲁士。

普鲁士政府占领后,为了让当地人民永远忘记祖国,自己好永远统治这个地方,下了一道命令:

让两个州的学生只准教德语,不准再教法语。

《最后一课》就反映这一事件。

6、小说

小说是和诗歌、散文、戏剧并列的文学的基本形式之一。

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广阔地反映社会生活。

三要素

人物(通过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细节描写来塑造人物)

环境(社会环境:

交待时代背景;自然环境:

交待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景物、烘托气氛,表现人物性格、感情。

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小说分类:

按篇幅长短分:

长篇、中篇、短篇、小小说(微型小说)。

三、第二个教学板块:

听读?

-------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本文是什么文体——小说。

本文的主人公是谁——韩麦尔先生和小弗朗士。

用一句话概括本文主题——反映法国人民在国土沦丧时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2、”“我”是谁?

是不是都德?

为什么?

——“我”是小弗朗士。

不是都德,因为这是小说,人物是虚构的。

小弗郎士在小说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这种第一人称的写法能给读者亲切和真实的感受。

首先,小弗郎士在小说中有贯串故事情节的作用。

作者写了小弗郎士的逃学、上学经过。

通过他的行踪,写到了几个相互关联却彼此分离的场面:

普鲁士士兵的操练场,镇公所的布告牌,小镇里的学校。

没有这样一个人物,这些场面就很难组织为一篇有机的作品。

其次,小弗郎士还起到了深化小说主题的重要作用。

阿尔萨斯被割让给普鲁士,阿尔萨斯人不但失去了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还将失去自己朝夕使用的母语。

这样惨痛的情感该如何表达?

作者选择了小弗郎士这样一个平时不爱学法语的调皮男孩,用他的内心感受来反映整个民族的沉痛的感受。

这种写法有着极其强烈的对比效果,产生出强烈的震撼心灵的作用。

3、从情节人手,分析人物形象及思想情感(依据参考书)

小说以“我”的见闻感受为线索,根据故事情节可把课文划分成哪几部分?

明确:

小说以“我”的见闻感受为线索,按上学路上、上课、散学的顺序来安排情节。

共分为四个大部分。

第一部分:

(1-6)故事的开端。

写小弗郎士上学路上的所见所闻所感。

第二部分:

(7-23)故事的发展。

写韩麦尔先生讲授“最后一课”的情景和小弗郎士的转变。

第三部分:

(24-29)故事的高潮和结局。

写韩麦尔先生悲愤地宣布“最后一课”的结束。

四、第三个教学板块:

分析人物形象

(一)品读小弗郎士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

边读边用笔勾画出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重要语句,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

按小弗郎士的三个思想感情变化,分成三组,每组回答一个问题。

a、从贪玩、不爱学习到热爱语法

b、从怕老师到理解、同情并敬爱老师

c、从幼稚不懂事到热爱祖国

小结:

小弗郎士是个顽皮的孩子,学习上要求自己不严,怕老师骂就想逃学。

但在最后一课上,他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他原本就不是个坏孩子,他贪玩,但“还能管住自己”。

他有一个好老师,韩麦尔的一言一行对他有着巨大的教育作用。

但更重要的,是亡国的惨痛带来的巨大震撼,是“最后一课”的典型环境,是普鲁士侵略者对法兰西人民民族感情的无情伤害促成了小弗郎士心灵深处爱国主义思想的猛醒。

(板书:

语言动作心理)

(二)品味韩麦尔先生的形象

1、韩麦尔先生是怎样一个人?

明确:

韩麦尔先生是一位热爱祖国、热爱祖国语言、热爱自己工作的普通的乡村小学教师。

2、小说刻画人物所用的描写方法有哪些?

能够反映人物当时的什么心理活动和性格特点?

明确:

作者善于通过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描写来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刻画韩麦尔主要通过语言、动作和神态进行。

1、语言:

韩麦尔先生已经坐上椅子,像刚才对我说话那样,又柔和又严肃地对我们说:

“我的孩子们,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们上课了。

柏林已经来了命令,阿尔萨斯和洛林的学校只许教德语了。

新老师明天就到。

今天是你们最后一堂法语课,我希望你们多多用心学习……”

我听见韩麦尔先生对我说:

“我也不责备你,小弗郎士,你自己一定够难受的了这就是了。

大家天天都这么想:

?

算了吧,时间有的是,明天再学也不迟。

现在看看我们的结果吧。

唉,总要把学习拖到明天,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

现在那些家伙就有理由对我们说了:

?

怎么?

你们还自己说是法国人呢,你们连自己的语言都不会说,不会写!

…不过,可怜的小弗郎士,也并不是你一个人的过错,我们大家都有许多地方应该责备自己呢。

“你们的爹妈对你们的学习不够关心。

他们为了多赚一点钱,宁可叫你们丢下书本到地里,到纱厂里去干活儿。

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自己的地方吗?

我不是常常让你们丢下功课替我浇花吗?

我去钓鱼的时候,不是干脆就放你们一天假吗?

……”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明确:

小说通过先生在“最后一课”上所讲的话,表现了他对祖国、对祖国语言、对自己工作的热爱,对祖国儿童深厚的爱和无限的希望,以及对国土沦陷的深切的悲哀和痛苦的思想感情。

2.动作、神态: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

……看见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在眼睛里带走似的。

明确:

小说深刻地揭示了人物内心激动、沉痛、依恋、悲愤的心情,表现了他崇高的爱国精神。

明确小说人物的分析方法:

读描写——析形象——揭根源

五、第四个教学板块

1、文章哪些地方运用了环境描写?

有什么作用?

明确:

课文第1-6段中分别有这样的描写:

“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

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士兵正在操练。

”“最近两年来,我们的一切坏消息都是从那里传出来的:

败仗啦,征发啦,司令部的各种命令啦。

这些描写的作用是:

①写了上学途中的情景,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

②普鲁士士兵操练和两年来一直有坏消息,这就巧妙地暗示了时代背景。

③许多人围观新的布告,但究竟出了什么事却未直接写出;这使读者产生悬念,吸引读者急于读下去。

2、细节描写。

这篇小说的许多细节描写是十分耐人寻味的。

就拿作者描写屋顶上鸽子咕咕低叫这一细节来说,它使小弗郎士提出一个幽默的问题:

“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旋即文笔骤收,戛然而止。

答案,就留给读者去思索、补充。

又如韩麦尔的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郝叟老头的那本“初级读本”,和那副横放在书上面的大眼镜,不待说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还有作品中前后两次出现的普鲁士军队的操练和军号声,教室里飞进的几个金龟子,黑板上书写的“法兰西万岁”几个大字,这些细节看来是信手拈来,实际上却并非可有可无,它们起着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

每一细节都蕴含深意,发人深思。

六、第五个教学板块

(一)体会重点句的深刻含义。

1.为什么说“总要把学习拖到明天,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

2.“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这句话该如何理解?

3.为什么小弗郎士今天听讲会全都懂,感到挺容易?

明确:

1.明天永远没完,拖的结果是连祖国的语言都还不会说,却已经失去了学习祖国语言的权利。

表现了十分痛苦的心情。

2.如果牢记祖国语言,就永远不会忘记自己的祖国,就会激发爱国心和对敌人斗争的意志,不会忘记恢复国土,争取自由,所以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3.小弗郎士受到强烈的爱国主义教育,自觉地努力学习,恨不得一下子把所有该学的祖国语言都学好。

(二)破折号、省略号的作用

明确:

结尾部分三个破折号的作用:

明确:

解释说明;声音的延长;意思的递进。

①说明大家感觉这最后一堂课过得非常快,不知不觉到时间了。

②从语言形式上看,两个破折号表示哽住了,说不下去。

应以悲愤的感情拖长。

从内容看,表现了韩麦尔先生心情悲痛,百感交集的复杂心情。

③在最后分手时有很多话要讲,但激动得说不出来,也无法抑制自己的感情。

这两个字表示坚信法兰西祖国必胜,让人们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

这是韩麦尔爱国主义的集中表现。

七、第六个教学板块:

知识运用——激活思想创新写作

(1)激活思想

①小结全文:

这篇小说以小弗郎士在法国沦陷时“最后一课”中的见闻感受为线索,通过人物的语言、表情、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②提问:

同学们学习了《最后一课》后,你受到了哪些教育?

(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学生明确:

失去国土的法国人民这样热爱他们的民族语言,这样热爱他们的国家!

他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的!

我们要热爱中华民族的语言,我们要热爱中华人民共和国!

同时,在写作上,我们要学习本文通过典型环境,运用语言、表情、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突出典型人物的典型性格的写法。

2、创新写作

续写提示:

①题目设计为《最后一课之后》。

②紧承文末一句话,围绕爱国主义的主题展开合情合理的想象。

如:

愤怒的人们久久不愿离开教室,人们高呼:

“我们要法语,不要德语!

”“打倒普鲁士!

”“法兰西万岁!

”……普鲁士兵凶补恶煞的冲进教室,与人们厮打起来……人们含恨离去……几天后,大人、小孩、男人、女人聚集在一起,韩麦尔先生又给人们上法语课……③结构要完整。

【篇三: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两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小说背景理解“最后一课”的含义。

2、分析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是怎样的人,从而感受法国人民在亡国之际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3、懂得母语和国家之间的关系,树立热爱汉语、学好汉语的意识,培养自己的爱国感情。

[教学重点]:

在分析人物形象过程中体会法国人民的爱国情感。

[教学难点]:

1、小弗郎士的情感变化线索。

2、分析韩麦尔先生的艺术形象。

[教学方法]:

概括法

讨论与点拨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语言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尊严,学习、热爱民族语言,就是维护国家的尊严,是爱国的表现,失去民族语言就等于丧失国土。

如果有一天,有人告诉你,你再也不能学习汉语,每天你挂在嘴边的普通话不能再用了,从今天开始你只能用日语交流,那么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学生发表感言)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都德的《最后一课》,体会一下国家被占领,将要失去自己祖国语言的法国人民是什么样的感受。

二、了解作者及文体知识

1、阿尔封斯?

都德(1840—1897),法国十九世纪著名小说家。

28岁的时候他出版了第一部长篇自传体小说《小东西》,获得巨大成功。

《最后一课》是他短篇小说的代表作,这篇小说写于1873年,当时正是普法战争法国战败时期,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占领了法国的阿尔萨斯、洛林等地区。

为了让当地人民永远忘记祖国,好永远统治这些地方,普鲁士政府下了一道命令:

这两个州的学校,只准教德语,不准再教法语。

《最后一课》就产生于这样的时代背景。

2、本文的体裁为短篇小说,小说三要素:

人物、情节、环境。

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主,今天我们将主要由分析人物形象入手,体会小说所要表达的情感。

三、整体感知课文。

(1)正音正字

(2)介绍故事背景

1870年7月19日~1871年5月10日,法国同普鲁士王国之间发生了一场重大战

争——普法战争。

普法战争以法国的惨败告终,战后,法国东部的阿尔萨斯和洛林两省被割让给普鲁士。

《最后一课》就是以这一历史事件为背景,表现阿尔萨斯省人民沦为异族奴隶的痛苦。

面对侵略,法兰西人民奋起反抗。

(3)初步分析课文

1、提问:

记叙文的六要素是什么?

2、介绍小说的三要素:

人物、环境、故事情节;

故事情节是故事发生、发展、结束的过程。

一般分为: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3、学生再读课文,根据介绍的有关小说的知识,找出本文中的人物(主人公),理清文章的故事情节;

明确:

主人公:

小弗郎士韩麦尔先生

情节:

上学路上→上最后一课的过程→下课

理清小说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

明确:

小说以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动为线索,巧妙地铺设了故事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

第一部分(1—6)开端。

写小弗郎士在上学路上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和感受。

第二部分(7—23)发展。

第一层:

(7-10)通过小弗郎士的观察,写出上课之前教室里异乎寻常的情景。

第二层:

(11-16)课堂上小弗郎士的悔恨和镇上的人们对这最后一堂法语课的纪念。

第三层:

(17-24)写“最后一课”的动人情景。

第三部分(24—29)高潮和结局。

写韩麦尔先生宣布散学时的情景。

四、深入探讨

1、最后一课的情形和平时有什么不同吗?

(可从气氛、学生、老师、后排板凳等角度归纳)(结合课堂实际情况,调动气氛)

的人们强烈的震撼和他们对这“最后一课”的无比珍贵。

2、在整堂课的过程中变化最大的人物是谁?

(小弗郎士)

3、学生有目的地找出描写小弗郎士心理活动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1)上学路上的心理活动

怕迟到怕挨骂,又怕老师的提问

我想就别上学了,到野外去玩玩吧

这些景象,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

明确:

表现了他怕老师、幼稚、贪玩、不爱学习

还能管住自己,急忙向学校跑去。

明确:

表现他有自制力

我们的一切坏消息都是从那里传出来的、又出了什么事啦?

明确:

表现他朦胧的爱国心

小结:

说明他并不是一个坏孩子,这是小弗郎士思想性格的基点,也是他思想转变的条件。

(2)上学前的心理活动

我看见这些情景,正在诧异

(3)上课之中的心理活动

我听了这几句话,心里万分难过

想起这些,我多么懊悔!

想起这些,我忘了他给我的惩罚,忘了我挨的戒尺。

可怜的人!

心里挺难受的,头也不敢抬起来。

真奇怪,今天听讲,我全都听懂了。

可怜的人啊,现在要跟这一切分手,叫他(他)怎么不伤心呢?

啊!

这最后一课,我真永远忘不了!

3、在最后一课中小弗郎士对什么的思想感情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请大家结合课文具体内容从对学习,对老师、对祖国几个方面来谈小弗郎士的变化。

(小组讨论)

a、小弗郎士本来是一个贪玩、不爱学习的孩子,他总是想着逃课,去找鸟窝,去溜冰,最讨厌课本,觉得它们很讨厌,带着又那么沉重。

而现在他觉得它们(课本)都是他的好朋友,舍不得跟它们分手了。

b、以前他觉得韩麦尔先生是个很严厉的人,现在他称韩麦尔先生为“可怜的人”,开始理解和同情韩麦尔先生,甚至敬仰先生的人格,“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c、对于祖国,作为小学生的小弗郎士一开始并没有失去国土的悲痛,没有爱国的意识,看到普鲁士兵在操练还觉得比学习有意思,而在最后一堂课上他懂得侵略者的意义,懂得去仇恨普鲁士的侵略者,说他们是“坏家伙”,成长为了一个懂事成熟、热爱祖国的孩子。

明确:

是他的老师韩麦尔先生的一言一行教育了他,是亡国的惨痛巨烈地震撼了

他,是最后一课的典型环境感染了他,更是普鲁士侵略者对法兰西人民民族感情的无情伤害促进了他心灵深处爱国主义思想的猛醒。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分析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是怎样的人

2、感受法国人民在亡国之际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3、懂得母语和国家之间的关系,树立热爱汉语、学好汉语的意识。

4、培养自己的爱国感情,激发学生高度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

在分析人物形象过程中体会法国人民的爱国情感。

[教学难点]:

分析韩麦尔先生的艺术形象。

一、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通过分析心理活动了解了小弗郎士。

今天,我们再来看看小说的另一个主人公——韩麦尔先生。

二、分析韩麦尔先生人物形象。

(1)讨论:

作者描写韩麦尔先生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明确:

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

外貌描写:

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

?

小黑丝帽

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

神态描写:

“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在眼睛里带走似的。

这写出了韩麦尔先生对毕生从事的教育事业的无限留恋,对祖国故土一往深情的热爱。

动作描写:

a、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b、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

明确:

充分地表现了他爱祖国、恨敌人的全部思想感情,把崇高的爱国主义感情推到了最高峰。

语言描写:

a、法语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

b、我们必须把它牢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明确:

“监狱大门”比喻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和封锁,“钥匙”比喻法国语言。

除了表达强烈的爱国热情外,还表达了对学生的无限期望,对民族和祖国前途的坚定信念。

c、“‘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d、“法兰西万岁!

e、“散学了,——你们走吧。

“法兰西万岁”这句话将故事推向高潮,说出了自己的心声,表达了他对祖国必胜的坚定信念,体现了法兰西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不屈的意志。

三、指导朗读:

(1)深沉缓慢的语调来读,表达出这位教了四十年法语的老师对这最后一课的眷恋,对将要失去祖国语言的难舍。

(2)结尾部分三个破折号的作用:

明确:

解释说明;声音的延长;意思的递进。

四、深入研讨

1、从这节课看来是韩麦尔先生对于小弗郎士的影响非常大。

你认为韩麦尔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结合具体内容来谈。

(学生小组讨论)

(1)、学生发言,认为韩麦尔先生

①是一个可怜的人②是一个原先不大负责的人③是一个严厉的人④是一个普通的人⑤是个温和而严肃的人⑥是一个有勇气的人⑦是一忠心耿耿的人⑧是一个爱国的人⑨是一个留下了高大形象的人?

?

(2)、教师将学生的讨论调控为三种理解,并预设:

①韩麦尔是一个普通的人②韩麦尔是一个“可怜”的人③韩麦尔是一个爱国者。

①韩麦尔先生是一个普通的人:

镇上的一位普普通通的教师。

平平常常工作了40年,课堂教学的管理水平不大高。

有时还“玩忽职守”“我不是常常让你们丢下功课替我浇花吗?

我去钓鱼的时候,不是干脆就放你们一天假吗?

②韩麦尔先生是一个“可怜”的人:

这是他给孩子们及镇上的人上的最后一次课,明天就要永远离开这个地方。

离开他工作40年的地方,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而且再也不能教法语了,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教一节课又一节课,恨不得把全部知识都教给我们。

这个可怜的人异常的难受,他一动也不动地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

脸色惨白,话也说不下去。

?

?

③韩麦尔是一个爱国者:

换上礼服,纪念这最后一课,以表示对失去国土的敬意;对自己从前的工作态度进行了反省,对阿尔萨斯人进行了直率的批评;赞美法语,说法语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说明语言好比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面对即将要丧失的祖国语言内心的极大悲痛,使出全身的力量

写“法兰西万岁!

”这两个大字。

这些都足以证明韩麦尔先生对于祖国的热爱。

(在讨论中重点放在第③种“见解”。

2、最后一堂法语课上,无论是本来贪玩的小弗郎士还是原本普通的韩麦尔先生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作者如此深入刻画韩麦尔先生和小弗郎士的形象想要传达给读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

作者借助于对最后一课的描述,深入的刻画了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的形象,表达了法国人民对于祖国的热爱,对于侵略者的仇恨。

五、拓展延伸

1、普鲁士侵略者为什么不让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的人民学法语了?

因为语言是民族的标志和象征,是联系人民思想的纽带,它能使人们不忘自己的祖国,团结起来和侵略者斗争,求得民族的解放。

普鲁士侵略者想让当地人民永远忘记自己的祖国,他们好永远统治这些地方,禁止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的人民学习自己祖国的语言,妄图用这种阴险、毒辣的手段奴役法国人民。

补充资料:

在我们国家也同样出现过这样文化侵略的现象,日本占领了我国的东北三省后,为了奴役中国人民,日本人在东北强制中国人学习日语,给中国人灌输自己是日本统治下的满州人的思想,想从思想上彻底的奴役中国人,把中国人变为他们的奴隶。

当然日本人的阴险用心并没有得逞,否则今天我们就不能够在这明亮的教室里学习自己祖国的语言。

2、如今,日本政府又无耻地觊觎我国的钓鱼岛,一次次地挑战着每一个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让每一个中国热血儿女愤慨,你作为祖国的下一代,想对无耻的日本政府及一些不分是非的日本人民说些什么呢?

六、小结:

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美哉我少年中国,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药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