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一》优秀教案含全册考点梳理.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1113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9.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一》优秀教案含全册考点梳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一》优秀教案含全册考点梳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一》优秀教案含全册考点梳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一》优秀教案含全册考点梳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一》优秀教案含全册考点梳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一》优秀教案含全册考点梳理.docx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一》优秀教案含全册考点梳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一》优秀教案含全册考点梳理.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一》优秀教案含全册考点梳理.docx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一》优秀教案含全册考点梳理

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1.学习体会文章表达情感的方法。

2.进一步学习比喻、夸张、对比的手法,体会其在具体情境中的作用。

3.学习古诗《游子吟》,体会母爱的伟大。

[教学重难点]

1.学习体会文章表达情感的方法;进一步学习比喻、夸张、对比的手法,体会其在具体情境中的作用。

2.积累古诗《游子吟》,体会母爱的伟大。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一)谈话导入

我们在阅读一篇文章时,不仅要从语言文字入手理解具体内容,而且要从文章所记叙的事物中体会出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有句话说得好“言为心声”,就是说作者无论是写人、状物、还是叙事,都具有一定的写作目的,或褒扬、批评;或肯定、揭露。

总之,作者的思想感情一定会在文中体现出来。

(2)我们每位同学在阅读一篇文章时,应该如何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呢?

1.阅读的时候把心放到文章中去,设身处地地去读,去想,这是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主要方法。

比如,我在读《月是故乡明》时,把自己想象成文中的我,体会到了作者的怀乡之情。

2.依据带有感情色彩的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文章是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作者总会在字里行间表露自己的观点和态度,有时甚至直接用抒情、议论的方法来宣泄自己的感情。

如《梅花魂》一文中,“当年的我,还过于稚嫩,并不懂得,我带走的,岂止是我慈爱的外祖父珍藏的一副丹青、几朵血梅?

我带走的是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颗眷恋祖国的赤子之心哪!

”直抒胸臆,表达了外祖父对祖国的思念之情。

3.依据含义深刻的词语、句子、段落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作者在表明自己的态度时,力求明朗、显豁,以便于读者和自己产生感情上的共鸣。

但有时为了取得意味深长的效果,作者不直接表情达意,而是采用比较含蓄的方法说言外之意。

这时候,我们要体会作者蕴含在语句中的态度,或者要了解作者写作时的历史背景,或者联系文章的写作手法,或者联系文章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和结构层次,尤其要联系词语、句子或语段所在的上下文的具体语言环境来理解。

4.在反复朗读和诵读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有效地朗读有助于更深入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一边读,一边想,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

诵读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阅读方法,它不同于朗读,也不同于吟诵,诵读强调眼到、口到、心到,核心是自我体验的过程。

阅读的时候把心放到文章中去,设身处地地去读,去想,这是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主要方法。

(三)说说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方法还有哪些?

1.抓课题,从整体入手。

课题是文章的眼睛,通过审题提出问题,通过阅读解决问题。

2.抓关键词句。

如,从抒情部分找中心,从作者的议论部分找中心,从课文的反复部分找中心,从重点句、段找中心,关注首尾。

3.抓课后问题。

4.联系生活实际。

5.了解写作背景。

二、词句段运用

(一)学习第1小题

1.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中的例句,力求读准确、读通顺。

并说说这两个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课件出示例句)

明确:

夸张(为了表达上的需要,故意言过其实,对客观的人、事物尽力扩大或缩小的描述)和排比(利用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句子并列,达到一种加强语势的效果。

2.分别说说每个句子的句意,以及这样写的好处。

明确:

(1)通过列举人睁不开眼睛、蚯蚓不敢钻出地面、蝙蝠不敢从黑暗中爬出来等事例,突出了太阳光之强,富有童趣;通过描写鸡、狗、蝉的各种表现来体现八月天气很热。

(2)在例句中,先选择事物的某一个特征,再用具体的事例把这一特征诠释出来,使之更生动、形象。

3.请同学们选择下列任意情形仿照例句说一个句子。

忙冷吵静快辣

冷:

十二月,天多冷。

狗熊冷得躲进树洞,鸡冷得挤成一堆相互取暖,狗冷得趴在窝里不出来。

吵:

这条街车水马龙。

鱼被吵得跳跃,狗被吵得耷拉下耳朵,喇叭被吵得似乎要跟它较量较量。

静:

这湖面犹如一面镜子,静得连一丝微风都舍不得掠过,静得蜻蜓不忍心去点水,静得鱼儿舍不得跃出水面。

……

(二)学习第2小题

1.读一读课本中的4个例句,想一想它们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

都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

对比的作用:

把两种对应的事物对照比较,使形象更鲜明,使读者的感受更强烈。

(1)将异乡的月亮与故乡的月亮进行对比,突出思乡之情。

作者提到非洲大沙漠、大海、高山等地望月,月亮虽美,作者对它们并没有深切的感情;故乡之月,能引起很多美好的记忆,让人感受到亲近、温馨,这样的对比,就是要突出“月是故乡明”的感受。

(2)从香气上看,杭州小山上的桂花与家里的桂花是没有分别的,甚至小山上的桂花比家乡院子里的桂花香得多。

而母亲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已经充盈了她的全部生活空间,甚至可以说是母亲生命的一部分,这些是无论何时、无论多香的桂花都无法代替的。

因此,在家乡院子里的桂花香味永远都是最香浓的。

(3)是父亲摇着姑爹的小船把“我”带到一个个人生的驿站,这条船承载着父亲无尽的期望,体现了浓浓的父爱,这是绍兴的乌篷船所无法比拟的。

2.选择其中一个例句,照样子写一写。

示例:

这个女孩还穿着又小又薄的破衣裳,她旁边的那个漂亮姑娘的脸庞在红棉袄的映衬下越发红润了。

3.仿照例句,根据提示写句子。

示例:

太阳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蝙蝠不敢从黑暗的地方飞出来。

(1)寒冬,天多冷。

(2)夏天,太阳。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1、日积月累

(一)导入新课

1.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赞美母亲的古诗《游子吟》。

(板书课题,释题,“吟”是轻轻地吟唱,“游子”是离家在外的人。

2.关于作者孟郊,你了解他什么?

(指名发言,教师补充)

(二)初读古诗

1.生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画出不懂的地方。

2.你知道孟郊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这首古诗吗?

(孟郊一生窘困潦倒,直到五十岁时才谋到江苏溧阳县尉的卑微之职。

做官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接他母亲来溧阳,安享晚年。

此时,孟郊就想起了进京赶考前临行的情景。

于是,他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游子吟》。

(三)再读释疑,感知诗意

1.小组讨论交流:

从这首诗中你读懂了什么?

并交流不懂的地方。

2.理解古诗。

(1)点拨诗中重点词语。

(课件出示)

意恐:

心里担心、害怕。

寸草心:

小草,比喻儿女的心意。

春晖:

三月里,春天温暖的阳光。

(2)诗中哪些诗句是描写儿子离家前母亲对儿子的关爱的?

请学生自由读,同桌讨论,并说一说意思。

(3)诗中哪一句写出了儿子的心声?

怎样理解这句诗的含义?

(四)细读品味,体会诗境

1.发挥你们的想象,描述儿子离家前那个夜晚的情景。

(请学生交流自己的想象:

明天,儿子就要远行,在小油灯下……)

2.母亲年迈体弱,眼睛昏花,动作迟缓,但她仍然坚持一针一线为儿子缝制衣服。

母亲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呢?

3.假如你就是那位即将远行的儿子,看到此情此景,你会怎样想?

二、课堂小结

本次语文园地我们学习了如何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进一步学习了排比、夸张、对比的手法,还从孟郊的《游子吟》中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

希望同学们能及时巩固所学,并学以致用。

 

[教学板书]

语文园地一

交流平台边读边想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词句段运用学会情景描写感受句子表达特点

日积月累(背诵、积累、感知)

[教学反思]

本次交流平台中四个学生的对话,相当于对单元主题“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行了总结。

因此,我在教授这个部分的时候,引导学生总结体会课文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时,相应的也会出示对应的例句。

这样一来,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容易。

后来还有不少同学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提出了值得借鉴的方法,这让我感到十分欣慰。

有了一个好的开头,词句段运用和日积月累中的内容,学生学起来兴趣较浓,总体掌握较好。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考点梳理(全册)

第一单元考点梳理

考点一:

字音

1.易混的多音字

gōng(供给)huǎng(晃眼)yān(燕园)

供gòng(口供)晃huàng(摇晃)燕yàn(燕子)

2.易读错的字

稚子(zhì)涟漪(yī)蚌壳(bàng)倭瓜(wō)徘徊(huái)

点缀(zhuì)旖旎(yǐnǐ)顷刻(qǐng)澄澈(chéng)

考点二:

词语听写

昼夜耘田桑树报晓蝴蝶蚂蚱樱花拔草瞎闹锄草铲地

割掉承认拴着瓢虫闲逛明晃晃圆滚滚孤零零不可胜数

恍然大悟乐此不疲离乡背井风欺雪压顶天立地低头折节

美妙绝伦良辰美景烟波浩渺茂林修竹一动不动

考点三:

词语积累

1.动词

(拼尽)力气(睁开)眼睛(钻出)地面

(刮去)污迹(珍藏)梅花图(撩乱)银发

2.修饰词

(风光旖旎)的莱蒙湖(碧波万顷)的大海(巍峨雄奇)的高山

(缕缕幽芳)的梅花(远远)地抛(随意)地飞(郑重)地递给

考点四:

句子赏析

1.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

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

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

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赏析:

在作者的心中,动物和植物都是有灵性的,是自由快乐的,是由着自己的性子生长的。

这句话运用排比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世界在孩子心里的样子,表现了“我”的自由和快乐。

2.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赏析:

外祖父希望“我”和梅花一样能在任何环境里,不忘自己是中国人,要做一个有骨气的、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考点五:

背诵、默写

1.背诵《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稚子弄冰》《村晚》。

2.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考点六:

课文理解

1.《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描写的那些孩子们从小热爱劳动,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也写出了(农村初夏时紧张的劳动)气氛。

《稚子弄冰》选取的是古代儿童有趣的生活片段,表达了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性格特点。

《村晚》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抒发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祖父的园子》通过对(“我”童年时代跟随祖父在园子里劳动情景)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眷恋和对亲人的怀念)之情。

3.《月是故乡明》通过讲季羡林小时候在家乡玩耍时所见美景,借离乡所见之月逊色于家乡之月来寄托(作者思念家乡)的情感。

4.《梅花魂》三次写到外祖父的眼泪——(读诗时无声地落泪)、(不能回国时呜呜地哭泣)以及(送别时泪眼蒙眬),整篇文章通过赞美梅花来颂扬(像梅花一样有气节的中国人),寄托了外祖父(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

考点七:

日积月累

1.古诗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思乡的名句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第二单元考点梳理

考点一:

字音

1.易混的多音字

léi(擂鼓)pō(血泊)

擂lèi(擂台)泊bó(停泊)

2.易读错的字

幔子(màn)遂心(suì)弓弩(nǔ)踉跄(liàng)抓耳挠腮(náo)

绰起(chāo)迸裂(bèng)山涧(jiàn)碗碟(dié)拖男挈女(qiè)

顽劣(liè)嫣红(yān)镌刻(juān)肋骨(lèi)瞑目蹲身(míng)

考点二:

词语听写

妒忌曹操都督委托遮住水寨擂鼓呐喊插满饥渴碗碟

榜文手杖申请兼顾熟悉肋骨拖着坠下胸膛两截景阳冈

请勿自误神机妙算一饮而尽结伙成队喜不自胜天造地设

力倦神疲三更半夜七手八脚

考点三:

词语积累

1.词语理解

客官:

客人印信:

印章伙计:

伙伴郎中:

医生客舍:

旅馆

货郎:

商贩墨客:

文人筛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