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钢铁企业海外投资的区位及模式选择问题研究doc.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107513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钢铁企业海外投资的区位及模式选择问题研究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国钢铁企业海外投资的区位及模式选择问题研究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国钢铁企业海外投资的区位及模式选择问题研究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中国钢铁企业海外投资的区位及模式选择问题研究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中国钢铁企业海外投资的区位及模式选择问题研究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钢铁企业海外投资的区位及模式选择问题研究doc.docx

《中国钢铁企业海外投资的区位及模式选择问题研究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钢铁企业海外投资的区位及模式选择问题研究doc.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钢铁企业海外投资的区位及模式选择问题研究doc.docx

中国钢铁企业海外投资的区位及模式选择问题研究doc

中国钢铁企业海外投资的区位及模式选择问题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比较全球及中国上市钢铁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市场资源,对中国钢铁企业进行海外投资的区位选择和模式选择问题进行分析,指出目前海外投资应主要是服务于巩固与发展国内钢铁市场这一目标,在不同的区域应采取不同的投资模式。

[关键词]钢铁企业;生产效率;海外投资

一、引言

本文将比较分析全球313家上市钢铁企业生产效率和全球钢铁产业的市场资源,尝试对钢铁企业投资问题进行定量分析,为中国钢铁企业海外投资区位和投资模式提供参考。

二、全球上市钢铁企业生产效率实证结果

在对全球上市钢铁企业的生产效率进行的实证研究,本文采用最常用的Cobb-Dou-glas生产函数,回归模型为:

LnY=LnA+αLnK+βLnL+ε

其中,Y代表经济单位的产出,K、L分别代表投入的资本和劳动力,α和β分别是资本和劳动力的产出弹性,A是常数,代表除资本和劳动力存量之外的技术等生产因素对产出增长的贡献,即全要素生产率(TFP)。

三、对中国钢铁企业海外投资的建议

中国钢铁企业进行海外投资最重要的两个问题,一是选择投资区位;二是选择投资模式。

前者决定大方向,后者是实际操作中的问题,但后者要在前者基础上才能做出正确投资决定。

(一)投资区位的选择。

中国钢铁企业进行海外投资选择投资区位时最需要考虑的两个因素是铁矿石储量与市场消费量,前者表明当地的资源状况,后者表明当地市场规模大小。

当然,中国钢铁企业要“走到哪里去”还需综合考虑该地区的经济、体制和政策三个因素才能做全面的判断。

从图1全球及部分国家(地区)的铁矿石和钢铁生产和消费的数据可以看出中国钢铁企业进行海外投资可以借鉴的几个原则。

2.中国钢铁企业在海外投资区位选择时可以特别关注两大类市场。

钢铁行业由于原料和产成品都具有体积大、量重、运输成本高、生产规模大等特点,所以选址宜靠近原料或市场所在地区域。

一类是以铁矿石资源为主的澳洲澳大利亚、美洲的巴西、亚洲的印度和泛欧地区的独联体国家。

数据显示,全球铁矿石资源主要集中在澳大利亚、巴西、印度和独联体国家,占全球铁矿石资源67%。

如果以获取铁矿石原料为主要目的,以上国家均是最佳海外投资选择。

另一类是以钢铁消费市场为主的美洲的美国以及未来的非洲地区。

美国尽管本身钢铁产量不低,但2005年美国粗钢消费量1.13亿吨,远远高于其本国当年0.95亿吨的生产量,是全球最大粗钢进口国之一,中国钢铁企业选择去美国投资不会面临太大市场竞争。

曾有部分学者的研究主张,中国钢铁企业应就近在东南亚国家进行海外投资。

但该地区的粗钢产量和粗钢消费量的数据表明,东南亚国家的粗钢消费量与产量差距不大,而这些国家钢铁产业的下游产业(如房地产、汽车、家电产业)在未来出现大力发展的可能性很小。

这就意味着该区域钢铁产业的市场发展潜力不大,即使进入这些国家进行投资,也是以在当地生产然后出口为主,将面临着开拓国际市场的压力和不确定性,因此去东南亚国家投资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本文认为,目前在亚洲唯一可以考虑去投资的国家是印度。

在短期内,由于印度农村地区领导人推行极左路线、农民不愿为经济发展放弃土地。

受基础设施落后、不许钢厂出口铁矿石、法律不透明、钢铁下游产业在当地发展又受到限制等多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中国钢铁企业无论投资印度的铁矿石资源还是钢铁生产,其风险都很高。

但是,长期来看,印度的经济增长率可与中国相提并论,其发展潜力也被普遍看好,印度近几年也在大力吸引外国投资,但其钢铁下游产业的发展前景尚不十分明朗,所以可以关注这个市场。

3.中国钢铁企业的海外投资仍应以服务国内市场为导向。

从粗钢产量和消费量来看,中国仍是世界钢铁市场的最重要部分。

2005年,中国的粗钢产量和消费量分别占全球的31%,居全球之首。

钢铁行业在中国正处于高速发展期,这与中国近几年地方政府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和招商引资,逐渐形成了全球最大的汽车、家电等多个制造业的生产基地背景是分不开的。

同时,中国房地产业也处于高速发展时期。

基于目前以上产业在近几年仍将会持续增长的预期,中国的钢铁消费量不会下降。

中国国内市场仍应是中国钢铁企业主攻的市场,而不应盲目地追求“走出去”,在海外投资的过程中“舍本求末”。

中国钢铁企业应根据所处行业不同的特点和市场状况来决定海外投资的目的。

近期的海外投资应基于服务国内市场的原则,为国内市场现阶段的发展提供新技术支持、铁矿石原材料供应。

此外,中国钢铁产业的下游相关产业很多是由外资企业占主导,特别是汽车制造业等。

这些行业的外资企业来中国投资主要是看上了中国巨大的消费市场及廉价劳动力,但将来当中国市场趋于饱和及劳动力成本上升的时候,外资及内资企业都势必要在全球其他地区另觅更佳的投资区位,投资及产业的区位转移将是必然。

那些在未来可能成为钢铁下游产业转移的目标区位应在中国钢铁企业的海外投资中受到高度关注。

中国钢铁企业在发展到适当时期后应当逐步调整投资布局,为将来的持续发展做好铺垫。

(二)投资模式的选择。

在结合投资区位选择的基础上,表1生产效率的实证结果可进一步为中国钢铁企业选择具体的投资模式提供如下建议。

另外还有一个以靠近铁矿石资源为导向的巴西,投资模式可考虑以新建为主。

由于整个美洲钢铁消费市场以美国为主,如果在巴西建厂,产品的销售市场就应向美洲的其他国家出口。

鉴于目前中国钢铁企业还没有在美国并购钢铁企业的经验,可以先去巴西建厂,积累实力和美洲市场的经验,将来再到美国发展。

再者,由于巴西对大型外来投资的地方保护主义程度比美国弱,所以建厂相对容易,如宝钢与巴西CVRD宣布合作新建钢厂的计划。

3.欧洲区域,中国钢铁企业应注重对独联体国家的矿产资源项目的合作投资。

欧盟地区钢铁的消费量低且依赖出口来消耗已有的钢铁生产能力,且没有多少矿产资源。

同时,由于欧盟地区钢铁企业的TFP和资本效率都很高分别达-0.203和0.908,居全球第二位,仅次于韩国。

所以中国钢铁企业对于欧盟地区的海外投资应当也以获取技术为主,在资本运作方面,相对而言中国企业还比较缺乏竞争力。

这方面沙钢购买德国蒂森克虏伯的“凤凰”钢厂并整体搬迁到中国就是一个成功的佐证。

另外,独联体国家与地区在铁矿石资源方面有十分大的储量及发展潜力,同时经济发展也十分迅猛。

印度的米塔尔钢铁通过收购哈萨克斯坦的卡钢、波兰钢铁厂以及在中国北方的一系列投资,已经在中亚和中国西北地区进行了系统的布局。

中国的钢铁企业也必须尽快进入该地区,可以通过与独联体国家合作投资开采资源的方式先期进入该市场,待其经济核钢铁下游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候再逐步投资兴建钢厂,并且还可以与中国西北地区已有的钢铁生产能力结合起来。

到时,除了可以面向独联体国家庞大的市场需求外,还可以应对中国“西部大开发”和能源开采过程中对钢材所产生的需求。

参考文献:

[2]姚望,蔡小军.“走出去”战略研究概况[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10).

[3]江心英.国际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综合动因假说[J].国际贸易问题,2004,(6).

[4]卢进勇,闫实强.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模式比较分析[J].研究与探索,2005,(3).

[5]刘铁男.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实现钢铁工业由大到强的转变[J].宏观经济管理,2002,(12).

[6]万松钱.中国钢铁工业战略结构调整的基本原则[J].经济问题,2002,(12).

[7]张寿荣.钢铁工业的发展趋势与我国钢铁工业21世纪应对挑战的策略[J].宏观经济研究,2007,

(2).

 

中国高等学校财务制度范例

中国高等学校财务制度范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高等学校财务行为,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事业发展,根据《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和国家有关法规,结合高等学校特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各级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成人高等学校。

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成人中等专业学校依照执行。

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举办的上述学校参照执行。

第三条高等学校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是:

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坚持勤俭办学的方针;正确处理事业发展需要和资金供给的关系,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的关系。

第四条高等学校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是:

依法多渠道筹集事业资金;合理编制学校预算,并对预算执行过程进行控制和管理;科学配置学校资源,努力节约支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资产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建立健全财务规章制度,规范校内经济秩序;如实反映学校财务状况;对学校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监督。

第二章财务管理体制

第五条高等学校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规模较大的学校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

第六条高等学校财务工作实行校(院)长负责制。

符合条件的高等学校,应设置总会计师,协助校(院)长全面领导学校的财务工作。

凡设置总会计师的高等学校,不设与总会计师职权重叠的副校(院)长。

规模较小的高等学校,由主管财务工作的校(院)长代行总会计师职权。

第七条高等学校必须单独设置财务处(室),作为学校的一级财务机构,在校(院)长和总会计师的领导下,统一管理学校的各项财务工作,不得在财务处(室)之外设置同级财务机构。

第八条高等学校校内后勤、科技开发、校办产业及基本建设等部门因工作需要设置的财务机构,只能作为学校的二级财务机构,其财会业务接受财务处(室)的统一领导。

高等学校二级财务机构必须遵守和执行学校统一制定的财务规章制度,并接受财务处(室)的监督和检查。

第九条高等学校校内设置财务会计机构,必须相应配备专职财会人员。

校内各级财会主管人员的任免应当经过上一级财务主管部门同意,不得任意调动或者撤换。

财会人员的调入、调出、专业技术职务的评聘须由财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办理。

第三章单位预算管理

第十条高等学校预算是指高等学校根据事业发展计划和任务编制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

高等学校必须在预算年度开始前编制预算。

预算的内容包括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

预算由校级预算和所属各级预算组成。

第十一条预算编制原则

高等学校编制预算必须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总原则。

收入预算坚持积极稳妥原则;支出预算坚持统筹兼顾、保证重点、勤俭节约等原则。

第十二条预算编制方法

高等学校预算参考以前年度预算执行情况,根据预算年度事业发展计划和任务与财力可能,以及年度收支增减因素进行编制。

校级预算和所属各级预算必须各自平衡,不得编制赤字预算。

第十三条预算编制和审批程序

高等学校预算由学校财务处(室)根据各单位收支计划,提出预算建议方案,经学校最高财务决策机构审议通过后,按照国家预算支出分类和管理权限分别上报各有关主管部门,审核汇总报财政部门核定预算控制数(一级预算单位直接报财政部门,下同)。

高等学校根据预算控制数编制预算,由各有关主管部门汇总报财政部门审核批复后执行。

第十四条预算调整

高等学校预算在执行过程中,对财政补助收入和从财政专户核拨的预算外资金收入一般不予调整;如果国家有关政策或事业计划有较大调整,对收支预算影响较大,确需调整时,可以报请主管部门或者财政部门调整预算。

其余收入项目需要调增、调减的,由学校自行调整并报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备案。

收入预算调整后,相应调增或者调减支出预算。

第四章收入管理

第十五条收入是指高等学校开展教学、科研及其他活动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

第十六条高等学校收入包括:

(一)财政补助收入,即高等学校从财政部门取得的各类事业经费。

具体包括:

1.教育经费拨款,即高等学校从中央和地方财政取得的教育经费,包括教育事业费等。

2.科研经费拨款,即高等学校从有关主管部门取得的科学研究经费,包括科学事业费和科技三项费用等。

3.其他经费拨款,即高等学校取得的上述拨款以外的事业经费,包括公费医疗经费、住房改革经费等。

上述财政补助收入,应当按照国家预算支出分类和不同的管理规定,进行管理和安排使用。

 

二)上级补助收入,即高等学校从主管部门和上级单位取得的非财政补助收入。

(三)事业收入,即高等学校开展教学、科研及其辅助活动取得的收入。

包括:

1.教学收入,指高等学校开展教学及其辅助活动所取得的收入,包括:

通过学历和非学历教育向单位或学生个人收取的学费、培养费、住宿费和其他教学收入。

2.科研收入,指高等学校开展科研及其辅助活动所取得的收入,包括:

通过承接科技项目、开展科研协作、转作科技成果、进行科技咨询所取得的收入和其他科研收入。

上述事业收入中,按照国家规定应当上缴财政纳入预算的资金和应当缴入财政专户的预算外资金,应及时足额上缴,不计入事业收入;从财政专户核拨的预算外资金和部分经核准不上缴财政专户的预算外资金,计入事业收入。

(四)经营收入,即高等学校在教学、科研及其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

(五)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即高等学校附属独立核算单位按照有关规定上缴的收入。

(六)其他收入,即上述规定范围以外的各项收入,包括投资收益、捐赠收入、利息收入等。

第十七条高等学校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规定依法组织收入;各项收费必须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收费范围和标准,并使用符合国家规定的合法票据;各项收入必须全部纳入学校预算,统一管理,统一核算。

第五章支出管理

第十八条支出是指高等学校开展教学、科研及其他活动发生的各项资金耗费和损失。

第十九条高等学校支出包括:

(一)事业支出,即高等学校开展教学、科研及其辅助活动发生的支出。

事业支出的内容包括基本工资、补助工资、其他工资、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障费、助学

金、公务费、业务费、设备购置费、修缮费和其他费用。

事业支出按其用途划分为教学支出、科研支出、业务辅助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后勤支出、学生事务支出和福利保障支出。

教学支出是指高等学校各教学单位为培养各类学生发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支出。

科研支出是指高等学校为完成所承担的科研任务,以及所属科研机构发生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的支出。

业务辅助支出是指高等学校图书馆、计算中心、电教中心、测试中心等教学、科研辅助部门为支持教学、科研活动所发生的支出。

行政管理支出是指高等学校行政管理部门为完成学校的行政管理任务所发生的支出。

后勤支出是指高等学校的后勤部门为完成所承担的后勤保障任务所发生的支出。

学生事务支出是指高等学校在教学业务以外,直接用于学生事务性的各类费用开支,包括学生奖贷基金、助学金、勤工助学基金、学生物价补贴、学生医疗费和学生活动费等。

福利保障支出是指高等学校用于教职工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以及离退休人员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方面的各类费用开支。

(二)经营支出,即高等学校在教学、科研及其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发生的支出。

(三)自筹基本建设支出,即事业单位用财政补助收入以外的资金安排自筹基本建设发生的支出。

事业单位应在保证事业支出需要,保持预算收支平衡的基础上,统筹安排自筹基本建设支出,随年度预算报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核批,并按审批权限,报经有关部门列入基本建设计划。

核定的自筹基本建设资金纳入基本建设财务管理。

(四)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即高等学校用财政补助收入之外的收入对附属单位补助发生的支出。

第二十条高等学校在开展教学、科研和非独立核算的经营活动中,应当正确归集实际发生的各项费用;不能直接归集的,应当按照规定的比例合理分摊。

经营支出应当与经营收入配比。

第二十一条高等学校从有关部门取得的有指定项目和用途并且要求单独核算的专项资金,应当按照要求定期报送资金的使用情况;项目完成后,应当报送资金支出决算和使用效果的书面报告,并接受有关部门的检查、验收。

第二十二条高等学校要加强对支出的管理,各项支出应按实际发生数列支,不得虚列虚报,不得以计划数和预算数代替。

对校内各单位包干使用的经费和核定定额的费用,其包干基数和定额标准要本着勤俭节约的原则科学合理地制定。

第二十三条高等学校的支出应当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财务规章制度规定的开支范围及开支标准;国家有关财务规章制度没有统一规定的,由学校结合本校情况规定,报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备案。

学校规定违反法律和国家政策的,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应当责令改正。

第六章结余及其分配

第二十四条结余是指高等学校年度收入与支出相抵后的余额。

经营收支结余应当单独反映。

经营收支结余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弥补以前年度经营亏损,其余部分并入学校结余。

第二十五条高等学校的结余(不含实行预算外资金结余上缴办法的预算外资金结余),除专项资金按照国家规定结转下一年度继续使用外,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取职工福利基金,剩余部分作为事业基金用于弥补以后年度收支差额;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七章专用基金管理

第二十六条专用基金是指高等学校按照规定提取和设置的有专门用途的资金。

第二十七条专用基金包括修购基金、职工福利基金、学生奖贷基金、勤工助学基金等。

修购基金是按照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在修缮费和设备购置费中列支,以及按照其他规定转入,用于固定资产维修和购置的资金。

职工福利基金是按照结余的一定比例提取以及按照其他规定提取转入,用于职工集体福利设施,集体福利待遇等的资金。

学生奖贷基金是按照规定提取用于发放学生奖学金和贷款的资金。

勤工助学基金是按照规定从教育事业费和事业收入中提取的,用于支付学生开展勤工助学活动报酬以及困难学生补助的资金。

高等学校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根据事业发展需要提取或者设置其他专用基金。

第二十八条各项基金的提取比例和管理办法,国家有统一规定的,按照统一规定执行;没有统一规定的,由主管部门会同同级财政部门确定。

第八章资产管理

第二十九条资产是指高等学校占有或者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

第三十条高等学校的资产包括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对外投资等。

第三十一条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一年以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包括现金、各种存款、应收及暂付款项、借出款、存货等。

存货是指高等学校在开展教学、科研及其他活动过程中为耗用而储存的资产,包括各类材料、燃料、消耗物资、低值易耗品等。

高等学校应当建立、健全现金及各种存款的内部管理制度。

对应收及暂付款项应当及时清理结算,不得长期挂帐;对确实无法收回的应收及暂付款项,要查明原因,分清责任,按规定程序批准后核销。

对存货应当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清查盘点,保证帐实相符,存货的盘盈、盘亏应及时进行调整。

第三十二条固定资产是指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

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作为固定资产管理。

高等学校的固定资产一般分为六类:

房屋和建筑物;专用设备;一般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其他固定资产。

高等学校应根据规定的固定资产标准,结合本校的具体情况,制定各类固定资产的明细目录。

第三十三条高等学校固定资产的报废和转让,一般经单位负责人批准后核销。

大型、精密、贵重的设备、仪器报废和转让,应当经过有关部门鉴定,报主管部门或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财政部门批准。

固定资产的变价收入应当转入修购基金;但是,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三十四条高等学校应当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

年度终了前,应当进行一次全面的清查盘点,做到帐、卡、物相符。

对固定资产的盘盈、盘亏应当按规定程序及时处理。

高等学校应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固定资产管理办法。

第三十五条无形资产是指不具有实物形态而能为使用者提供某种权利的资产,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商誉以及其他财产权利。

高等学校转让无形资产,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资产评估,取得的收入除国家另有规定外计入事业收入。

高等学校取得无形资产而发生的支出

,计入事业支出。

第三十六条对外投资是指高等学校利用货币资金、实物、无形资产等向校办产业和其他单位的投资。

高等学校对外投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报主管部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和财政部门批准或备案。

高等学校以实物、无形资产对外投资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资产评估。

对校办产业投资取得的收益,计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对其他单位投资取得的收益,计入其他收入;国家另有规定者除外。

第九章负债管理

第三十七条负债是指高等学校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要以资产或劳务偿还的债务。

第三十八条高等学校的负债包括借入款、应付及暂存款、应缴款项、代管款项等。

应缴款项包括高等学校收取的应当上缴财政纳入预算的资金和应当上缴财政专户的预算外资金、应缴税金以及其他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应当上缴的款项。

代管款项是指高等学校接受委托代为管理的各类款项。

第三十九条高等学校应当对不同性质的负债分别管理,及时清理并按照规定办理结算,保证各项负债在规定期限内归还。

第十章财务清算

第四十条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高等学校发生划转撤并时,应当进行财务清算。

第四十一条高等学校财务清算,应当成立财务清算机构,在主管部门和财务部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监督指导下,对学校的财产、债权、债务等进行全面清理,编制财产目录和债权、债务清单,提出财产作价依据和债权、债务处理办法,做好国有资产的移交、接收、划转和管理工作,并妥善处理各项遗留问题。

第四十二条划转撤并的高等学校财务清算结束后,经主管部门审核并报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和财政部门批准,分别按照下列办法处理:

(一)因隶属关系改变,成建制划转的高等学校,其全部资产、债权、债务等无偿移交,并相应划转事业经费指标。

(二)撤销的高等学校,全部资产、债权、债务等由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核准处理。

(三)合并的高等学校,全部资产、债权、债务等移交接收单位或新组建单位。

合并后多余的国有资产由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核准处理。

第十一章财务报告和财务分析

第四十三条财务报告是反映高等学校一定时期财务状况和事业发展成果的总结性书面文件。

高等学校应当按照国家预算支出分类和管理权限定期向各有关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以及其他有关的报表使用者提供财务报告。

第四十四条高等学校报送的年度财务报告包括资产负债表、收支情况表、专用基金变动情况表、有关附表及财务情况说明书。

第四十五条财务情况说明书,主要说明高等学校收入及其支出、结余及其分配、资产负债变动、专用基金变动的情况,对本期或者下期财务状况发生重大影响的事项,以及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

第四十六条高等学校的财务分析是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等学校应当按照主管部门的规定和要求,根据学校财务管理的需要,定期编制财务分析报告。

财务分析的内容包括高等学校事业发展和预算执行、资产使用管理、收入、支出和专用基金变动以及财务管理情况、存在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等。

财务分析指标包括经费自给率、预算收支完成率、人员支出与公用支出分别占事业支出的比率、资产负债率、生均支出增减率等。

高等学校可以根据本校特点增加财务分析指标。

第十二章财务监督

第四十七条财务监督是贯彻国家财经法规以及学校财务规章制度,维护财经纪律的保证。

高等学校必须接受国家有关部门的财务监督,并建立严密的内部监督制度。

第四十八条高等学校的财务监督包括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三种形式。

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对不同的经济活动实行不同的监督方式。

建立和健全各级经济责任制和建立健全财务主管人员离任审计制度是实施财务监督的主要内容。

第四十九条高等学校的财会人员有权按《会计法》及其他有关规定行使财务监督权。

对违反国家财经法规的行为,有权提出意见并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反映。

第十三章附则

第五十条国家对高等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