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102369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8.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北京市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北京市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北京市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北京市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

《北京市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市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

北京市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北京市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秦末农民战争中,歼灭秦军主力的战役是(  )

A.巨鹿之战B.长平之战C.楚汉之争D.城濮之战

2.秦朝“焚书坑儒”,而西汉则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两者的根本目的是

A.压制知识分子B.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C.推行法家思想D.有区别地对待知识文化

3.归纳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

以下是某同学制作的朝代更替表的一部分,空框中应填的是()

A.西周、春秋B.春秋、战国

C.西周、东周D.东周、战国

4.小明正在探究我国古代在黄河流域通过推举的方式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现象,你能告诉他这种办法是(  )

A.选举制B.分封制C.世袭制D.禅让制

5.某同学搜集了“鸿门谢罪,四面楚歌,霸王别姬”三个成语定一个主题,应选择的是

A.楚汉之争B.战国称雄C.秦灭六国D.春秋争霸

6.《史记·陈涉世家》记载,陈胜在发动起义时说:

“天下苦秦久矣。

”“天下苦秦”的原因不包括(  )

A.战乱频繁B.徭役繁重C.刑罚残酷D.赋税沉重

7.战国初期,宗法制、分封制遭到破坏,权力下移,一些因实施改革新政而强大的卿大夫逐渐瓜分、取代原来诸侯的权位,执掌国政。

下列哪一诸侯国被瓜分为韩、赵、魏三个诸侯国?

(  )

A.晋B.秦C.齐D.楚

8.推动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进步的最根本原因是()

A.各诸侯国纷纷实行变法B.诸侯国之间的争霸战争

C.铁农具和牛耕技术的使用推广D.封建制度的确立

9.人们都说“故土难离”,但是商朝前期由于政治动乱和水患,却几次迁都,直到一位商王迁都到殷,都城才稳定下来。

这位商王是

A.启B.汤C.盘庚D.纣王

10.同学们来到殷墟,讲解员指着一段文字残片告诉同学:

“这文字记录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的价值。

”由此判断,这些文字应该是

A.甲骨文

B.小篆

C.隶书

D.行书

11.农民起义中喊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这一史实发生在哪个时期()

A.西周B.秦朝C.楚汉战争D.西汉

12.某同学搜集了“鸿门谢罪,四面楚歌,霸王别姬”三个成语定一个主题,应选择的是

A.楚汉之争B.战国称雄C.秦灭六国D.春秋争霸

13.以下关于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的顺序,正确的是

A.商朝—→夏朝—→西周B.夏朝—→商朝—→西周

C.商朝—→西周—→夏朝D.西周—→商朝—→夏朝

14.青铜器反映了我国古代高度发达的文明。

后母戊大方鼎(又称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它铸造于

A.商朝

B.西周

C.秦朝

D.汉朝

15.以身作则、公而忘私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之一。

中国历史上曾经为治理黄河水患,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是

A.尧B.舜C.鲧D.禹

16.通过比较能更好地理解问题,请你指出山顶洞人比北京人进步表现在

①利用磨光和钻孔技术制作骨针

②开始建造房屋

③能够人工取火

④脑容量与现代人接近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7.下列有关我国夏、商、周三代兴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启建立了夏朝B.汤灭夏建立商朝

C.周平王迁都洛邑,建立东周D.周武王建立周朝,史称西周

18.历史上人们常常把秦皇和汉武并称,这主要是因为()

A.二人都是暴君

B.二人死后陪葬的物品都很多

C.二人都是对历史发展有重要影响的人物

D.一人坑儒,一人尊儒

19.与下图中“楚河汉界”有关的历史人物是

A.纣王与武王

B.项羽与刘邦

C.曹操与华佗

D.张骞与蔡伦

20.下图反映的水利工程是

A.都江堰

B.郑国渠

C.灵渠

D.白渠

21.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促进了文化的空前繁荣,涌现出许多大思想家。

其中法家的集大成者韩非的政治主张是()

A.“为政以德”B.“无为而治”C.“兼爱”“非攻”D.以法治国

22.如下图是《战国七雄形势图》,其中①②③④所示位置分别是

A.秦、楚、齐、燕B.齐、楚、秦、燕C.燕、秦、齐、楚D.燕、齐、楚、秦

23.他任用丞相叫管仲,“尊王攘夷为口号,第一霸主逞威风”该歌谣中的他是

A.齐桓公

B.晋文公

C.楚庄王

D.越王勾践

24.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戍边农民因雨误期

B.陈胜吴广的号召

C.民族矛盾的尖锐

D.秦朝的暴政

25.北宋词人苏轼曾讲过这么一个故事:

“从前有个人,因家贫困做起挖坟盗墓的勾当,他用力挖开一座坟,进入墓中,见墓主是一个皇帝、皇帝对挖墓者说:

‘我是_,死前曾留有诏令,规定我的墓葬物品一律不得用金银器,只用瓦陶器’・・…”故事中的皇帝提倡勤俭治国,并以身作则,他是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

26.“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提及了中国古代多位杰出君王。

其中“汉武”最主要功绩是

A.创立中央集权制

B.统一文字,统一货币

C.稳固大一统局面

D.勤俭治国,政治清明,国力显著增强

27.西周的用鼎制度明确规定:

“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

这一材料反映的是

A.西周严格维护奴隶制等级制度

B.这一规定的意图是防止腐败现象的产生

C.西周的手工业中冶铜业十分落后

D.西周各地经济发展明显不平衡

28.著名作家余秋雨说:

“我是汉族,我讲汉语,我写汉字,这是因为我们曾经有过一个伟大的王朝——汉朝。

”西汉的建立者和都城分别是

A.汉高祖、长安

B.汉高祖、洛阳

C.周武王、镐京

D.秦始皇、咸阳

29.西周后期国王与民争利被平民赶走,被迫逃亡的事件是

A.武王讨伐

B.国人暴动

C.商汤灭夏

D.涿鹿之战

30.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这体现了《道德经》中

A.辩证法的思想B.仁和礼的思想C.民贵君轻思想D.礼治尊卑思想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A

解析:

A

【解析】

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巨鹿之战的相关知识点。

公元前207年,项羽率兵数万与秦军30万在巨鹿展开决战,项羽让士兵背水一战,率军九战九捷,大败秦军主力,故选A。

考点:

人教版七年级上·统一国家的建立·巨鹿之战

2.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实行“焚书坑儒”,加强思想统治,西汉时期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两者的根本目的是加强君主专制统治,故选B

3.C

解析:

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夏朝至汉朝这一段时期我国朝代更替的顺序。

先后为夏、商、西周、东周、秦、汉,其中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选项A少了一个战国,选项B少了一个西周,选项D少了一个春秋。

故答案选C。

考点: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与社会的变革•夏、商、西周的兴亡

4.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部落联盟时期,首领推举方式是禅让制,体现了民主思想,故D符合题意。

选举制是民主政治的一种形式,分封制是周朝的一种制度,启创立了世袭制,故ABC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D。

5.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鸿门谢罪、四面楚歌、霸王别姬”都出自楚汉之争。

公元前206年刘邦先入关灭秦进驻咸阳,并派兵守函谷关,以拒项羽西进。

项羽率大军至,破函谷关,进驻鸿门(今陕西临潼东北),准备袭击刘邦。

刘邦因势力悬殊,采纳张良建议,结交项羽叔父项伯,请予调解,以作缓兵计,并亲至鸿门会见项羽。

项羽与刘邦决战与垓下,刘邦军队唱起楚歌,四面楚歌使项羽军队军心涣散,项羽大败,最终刘邦取得了楚汉之争的胜利,建立了西汉,A符合题意;BCD项与题干成语无关,排除。

故选择A。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

理解并识记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的相关史实。

6.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题干中““天下苦秦久矣。

”意思是天下的老百姓忍受秦朝的暴政很久了,暗示是该结束的时候了。

秦的暴政是陈胜吴广爆发起义的根本原因,战乱频繁不属于秦朝的暴政,A符合题意;徭役繁重属于秦的暴政,是陈胜吴广爆发起义的根本原因,B不符合题意;刑罚残酷属于秦的暴政,是陈胜吴广爆发起义的根本原因,C不符合题意;赋税沉重属于秦的暴政,是陈胜吴广爆发起义的根本原因,D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BCD是“天下苦秦”的原因,都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

题干中“天下苦秦”的原因是解题的关键,秦朝时,广大农民的徭役、兵役负担十分沉重,致使大批农民脱离生产,田地荒芜。

国家征收的赋税占农民收成的三分之二,农民无法生存下去。

秦朝还制定了严酷的刑法,一人犯罪,亲属、邻里也要“族诛”“连坐”。

7.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战国初年,晋国卿大夫中的韩、赵、魏三家因实施改革新政而强大,瓜分了晋国,史称三家分晋,A符合题意;齐国大夫田氏取代了原来的国君,建立田氏齐国,C不合题意;秦国和楚国是西周分封制而产出的,BD不合题意。

由此可知BCD不合题意,选择答案A。

8.C

解析:

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我国的封建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推动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进步,C符合题干要求,ABD都与“最根本原因”不符,所以答案选择C

9.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因为水患和政治动乱,商朝曾几次迁都,一直到商王盘庚迁都到殷,都城才稳定下来,后人又称商朝为殷朝。

盘庚以后,商朝统治区域不断扩大,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大国。

所以答案选C。

10.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商朝出现的文字是甲骨文;小篆出现在秦朝,隶书、行书出现时间晚于小篆,排除B、C、D,故选择A。

11.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出自西汉司马迁所作《陈涉世家》中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的一句话。

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2.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鸿门谢罪、四面楚歌、霸王别姬”都出自楚汉之争。

公元前206年刘邦先入关灭秦进驻咸阳,并派兵守函谷关,以拒项羽西进。

项羽率大军至,破函谷关,进驻鸿门(今陕西临潼东北),准备袭击刘邦。

刘邦因势力悬殊,采纳张良建议,结交项羽叔父项伯,请予调解,以作缓兵计,并亲至鸿门会见项羽。

项羽与刘邦决战与垓下,刘邦军队唱起楚歌,四面楚歌使项羽军队军心涣散,项羽大败,最终刘邦取得了楚汉之争的胜利,建立了西汉,A符合题意;BCD项与题干成语无关,排除。

故选择A。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

理解并识记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的相关史实。

13.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2070年大禹建立夏朝、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西周,故B符合题意;ACD表述错误,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B。

14.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司母戊鼎出土于黄河流域的河南安阳,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反映了中国青铜铸造的超高工艺和艺术水平,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A符合题意;后母戊大方鼎不是西周时期铸造,B不符合题意;秦朝和汉朝与题干信息不符合,C和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5.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大禹治水非常专心,据说他在外黄河水患13年,三次经过自己家的大门,也顾不上回家看看。

这反映了大禹持之以恒的优秀品质。

也因此演化出一个成语:

三过家门而不入,D符合题意。

ABC项人物与题干内容无关,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16.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依据课本知识可知,山顶洞人脑容量与现代人接近,使用打制石器,还学会了磨光和钻孔技术,会人工取火,已经懂得审美,并且开始死后埋葬。

所以山顶洞人比北京人进步得多,所以①③④选项都符合题意。

山顶洞人和北京人都不会建造房屋,②不符合题意。

所以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点睛】

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山顶洞人与北京人的比较。

17.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建立夏朝的是禹,约公元前2070年他建立夏朝,启是夏朝第二代君主,A项符合题意;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建立商朝,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建立东周;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建立西周。

BCD项中的叙述均正确,故选A。

18.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和汉武帝都为中国历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都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所以人们常常把秦皇和汉武并称,称之为“秦皇汉武”,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19.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灭亡后,项羽自称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

他们为争夺天下,展开了长达四年之久的战争,史称“楚汉之争”。

象棋棋盘上的楚河汉界便是来源于这段历史,B符合题意。

ACD项人物与题干“楚河汉界”无关,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并掌握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的相关史实。

20.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图中的“鱼嘴”“飞沙堰”可判断此水利工程为都江堰。

都江堰是战国时期秦国修建的,在成都西北,由李冰父子主持修建,是一项综合性的防洪灌溉工程。

都江堰分为分水堤、宝瓶口和飞沙堰三部分。

分水堤的前端像鱼嘴,后人称为都江鱼嘴。

分水堤位于岷江江心,把岷江分为内江和外江。

在分水堤和宝瓶口之间斜垒飞沙堰。

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21.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考查点:

韩非。

解题思路:

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韩非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D项符合题意。

A项是孔子的主张,B项是老子的主张,C项是墨子的主张,排除ABC。

故此题选择D。

22.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初期,三家分晋,田氏代齐后,齐、楚、秦、燕、韩、赵、魏七国实力最强,史称“战国七雄”。

齐国在东,秦国在西,楚国在南,燕国在北,韩国、魏国、赵国在中间。

因此①②③④所示位置分别是燕、秦、齐、楚。

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23.A

解析:

A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实行改革,发展生产,改革军制,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因此“尊王攘夷为口号,第一霸主逞威风”歌谣中的他是齐桓公。

A项符合题意,选项BCD与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4.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繁重的徭役,沉重的赋税,残酷的刑法;因此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秦朝的暴政。

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25.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文帝在历史上以节俭著称。

他刚即位时,有人献千里马,他拒绝接受,还下诏表明不受献礼。

对修建他的陵墓,汉文帝要求不许用金、银、铜等装饰,只可用瓦器,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6.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西汉武帝时,在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稳固了大一统局面,故C符合题意;秦始皇创立中央集权制、统一文字,统一货币,故AB不合题意;西汉文帝、景帝时勤俭治国,政治清明,国力显著增强,故D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C。

【点睛】

抓住题干关键词“最主要功绩”是解题的关键,逐一分析各选项。

27.A

解析:

A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

这是由他们的身份和地位决定的。

在西周实行的是分封制,从天子到奴隶,层层分级,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制度。

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CD与题干内容不符,故选A。

28.A

解析:

A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29.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国人暴动”,主要指周厉王即位后,宣布山川林泽收归国有,百姓严禁利用,对内采取高压政策。

镐京内的平民阶级“国人”对此十分不满,引发暴动,后周厉王逃离镐京。

B选项符合题意;武王伐纣,是指大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与各诸侯联军起兵讨伐商王纣,最终建周灭商的历史事件。

A选项不符合题意;商汤灭夏指的是公元前1600年,商汤带领着商部落灭掉夏朝建立商朝的历史事件。

C选项不符合题意;涿鹿之战,黄帝部族联合炎帝部族,与蚩尤所进行的一场大战。

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

B。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熟悉西周国人暴动的史实,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30.A

解析:

A

【解析】

【详解】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的意思是有和无互相转化,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显现,高和下互相充实,音与声互相谐和,前和后互相接随,反映了矛盾的对立与统一,体现了《道德经》中的辩证法的思想,A符合题意。

BCD项思想与题干反映的思想无关,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学研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