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岩的启示》哲言赏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100147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55.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胡雪岩的启示》哲言赏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胡雪岩的启示》哲言赏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胡雪岩的启示》哲言赏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胡雪岩的启示》哲言赏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胡雪岩的启示》哲言赏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胡雪岩的启示》哲言赏析.docx

《《胡雪岩的启示》哲言赏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胡雪岩的启示》哲言赏析.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胡雪岩的启示》哲言赏析.docx

《胡雪岩的启示》哲言赏析

《胡雪岩的启示》哲言赏析12009年11月24日星期二22:

15一、德行定终生

(这个标题本身就是重要的一句话)

其实做人做事,一些很基本的东西就足够用了。

太高深的学问,只是少数人在用,对多数人而言其实是没有用的。

赏析:

这个道理我以前没有认真想过。

第一次在节目中听到这句话,感觉很有意思,后来慢慢品味,越来越觉得有深意。

我们一般认为,知识越多越好,其实不然。

活在这个世上,能够懂得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生活这些基本的道理,以及现代社会必备的基本知识和自己职业方面的一些专业知识,大体就够了,就已经具备过上幸福生活的条件了。

这就是我对曾教授所讲的“基本的东西”的理解。

与此相悖的是,我们都很崇拜知识,对一个知识少的人我们会说他没有文化。

其实“文化”和“知识”完全是两个概念。

知识是理论的东西,而文化是素质方面的东西,知识主要体现在一个人对事物的认识上,素质主要体现在一个人的行为方式上。

当然二者也有很多联系。

在今天的中国社会现实中,尤与上面这句话相悖的是教育问题。

现行的教育模式,完全以知识教育为本位。

其中有很多知识是没有用的,甚至是有害的,因为它培养了我们的墨守成规、机械、没有主动性等等,形成了很多的错误观念习惯,甚至造成了很多难以克服的心理问题,直接影响了以后的健康生活,与得到的那一点点知识相比,失去的东西反而更多。

当你出去旅游的时候,你不是光是看来看去而已,你要有所得,你要像读书一样明白很多道理。

很多人去(胡雪岩故居)都说,有钱真好,我一定要赚它一大笔钱,盖个豪宅,他就没有想到,就是把自己关起来嘛,把自己关起来干什么?

赏析:

现在经济发展了,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出外旅游的机会越来越的。

但很多人的旅游还处在一个低层次的水平,以为旅游就是出去见见世面看个新鲜。

很多人一看到什么文物,首先想到的问题就是这个值多少钱,根本没有往深处去想,没有在赏心悦目的同时去提高自己的精神品位。

有钱了,物质生活提高了,也要相应提高自己的精神生活,不能用钱去做一些低俗的没有意义的事情。

比如建豪宅,豪宅建起来了,自己的心也被关起来了。

一切一切都在变,只有人性没有变。

赏析:

这句简短的话尤其让我倾心。

我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社会不断发展进步,我们的内心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为什么唐宋的那些诗词让今天的我们为之倾倒而不可超越呢?

当然曾教授在这里讲的人性更主要指人心。

世道变迁,人心不古。

这个问题好像没法建立在前人的基础之上,每个人一出生都要从头再来。

曾教授说,什么叫人性,就是你是人,你就有一颗爱心。

从这个角度来说,爱心也是与生俱有的,但爱心又是人类千百年来不竭的追求之一。

(一个人)看得见的部分其实不是很重要,真正重要的是那些看不见的部分。

赏析:

我们接触一个人的时候,第一印象可能是他的外表,当然还有他的气质。

外表只能说明一些问题,但不能说明本质的东西;气质对一个人的概括更准确一些,但气质也很容易给人造成假象。

观察者本身的素质也影响着对被观察者内在气质的把握。

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还是那句老话“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但曾教授的这句话最起码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看人不要流于外表形式;更深一层的意思是让我们去增进自身素质提高认识能力。

一个人小时候的环境,对他一生是很有深刻的影响的。

赏析:

这句话早已被心理学研究所证明,一个人早期的成长经历将影响到成年后的人格心理特征。

心理咨询中经常会从一个人小时候的经历体验着手,分析心理症状的起因,建立解决方案。

小时候的生长环境对一个人影响之巨大可以说是世人公认的。

我国有一句俗话叫“三岁看大,六岁看老”说的正是这个意思。

我们听了这句话,能做到的是,给孩子创造一个和谐宽松的家庭环境,尽可能给孩子选择一个较好的社会环境,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形成健全人格。

读书如果不明白道理,等于白读。

赏析:

这句话曾教授是针对我们中国人而言,在后面还有进一步的补充,“中国人的读书和西方人的读书不一样,西方人读书为了求知识,中国人不是,中国人知识不是很重要,中国人读书是为了明白道理。

懂得道理,做人才有价值”。

一个人在社会上,你有多大的本事,有多大的才干,在我们中国人看来不是很重要。

外国人认为这个是最重要的,他们叫做能力本位,(认为)你有能力就了不起,中国人不应该是这样。

中国人是看你的德行——你的品德基础好,才能越高越好;你的品德不好,你的才能越高我们越害怕越担心,因为你越会做坏事。

赏析:

道德本位是我们中国几千年的社会传统。

看一个孩子,是看他的品德,不是看他的才干。

我们教育孩子要注意,童年重点培养的是孩子的品德,知识以后再去学,不必着急。

赏析:

这个道理现在实在需要更多的人来认识实践。

今天中国的教育整个颠覆了这句话,完全搞反了。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也深知这个道理。

但我们今天的教育制度像一架无法停止下来的破旧老马车,越来越深陷于应试教育的泥潭而无法自拔。

作为这家机器上的一颗零件,我个人无法抵挡这股逆流,但我一直在自己的工作中努力调和这一现实矛盾。

我也希望更多职业非职业人士来慢慢努力,让孩子的教育回归正道。

一个人品德基础良好,一生都会很稳固。

再坏也坏不到哪里去。

赏析:

我对此有同感。

一个人不管你生长在什么地方,不管你的条件是怎样,(最后成功与否)完全是看后天怎么努力,怎么样去走出自己的路来。

我们从胡雪岩身上可以学到的东西,就是这个最值得。

先天的环境和后天的努力结合起来,才会造就一个人。

同样与胡雪岩在胡里村长大的伙伴,最后发展却不一样,就是每个人努力不同的结果。

赏析:

一个人的成功由很多很多的因素综合作用而成,比如,时代因素、环境因素、先天素质、教育基础、勤奋程度、品德素质、社会关系、人生机遇等。

但无论如何,离开自身的主观的力。

一个人不能计较,一个人要多包容别人对他的态度,你不要老要求别人。

赏析:

还是那句话,反求诸己。

另有一句: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有生长的环境,加上良好的母教,再加上自己的领悟跟实践,胡雪岩终于走出一条路来。

赏析:

这是对胡雪岩成长过程的很好概括。

一个人小时候的成长环境和家庭教育,对他一生都会有十分深刻的影响。

学校教育是教人才能和学识的,而一个人的基本修养,家庭要负起责任。

家庭教育,决定了一个人的基本修养。

赏析:

现在我们对家庭教育还有一个误区,以为家庭教育需要的就是家长多跟踪多管教。

其实在孩子身上出现的不良行为习惯,多在大人身上就有所反映,这一点我们作为家长的少有察觉。

言教不如身教,家庭教育中最根本的还是家长自身要多反省提高,严格要求自己,然后适度要求孩子。

胡雪岩最大的优点在哪里?

第一个,勤劳。

第二个,节俭。

第三个,忍耐。

第四个,讲信用。

第五个,不跟别人比。

第六个,(帮别人做事)不求回报。

第七个,好学的态度。

第八个,英雄不怕出身低。

赏析:

这八点归纳很详细了,一个人能做到这八点不成功都难。

我希望各位了解到,一个人你(如果)没有做大事就算了,你做大事就要面对不同的挫折。

当挫折越严重,你就知道你是要做大事的人。

赏析: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这句歌词大家都知道,道理也简单。

真正实践的时候太难了,想想在我们并不怎么成功的道路上吃过的苦,你就可以想象一个要成就大事的人所经历的千难万险。

外在的困难我们还大多能承受,但击败我们的往往是内心的犹豫软弱。

当我们再经历挫折时,就用这句话来激励自己吧!

一个人如果从小培养起喜欢读书的兴趣,比什么都重要。

赏析:

人的一生是短暂的,人一生的经历也是有限的。

但书却扩展了我们有限的生命,横向上,书让我们心中装下了整个世界;纵向上,书让我们体验了整个人类历史,甚至延伸到久远的未来。

胡雪岩的出身是很低的,但是他后来的成就是我们大概都赶不上的。

我们每一个人都不要被现实所困,我们要认识现实,要顺应现实,但是不要认为现实是自己的一个障碍。

赏析:

曾教授的后面一句话为此做了注脚:

“所以,不必介意出身如何,只要肯努力,谁都有可能成功”。

二、诚信为本

机会它是接二连三的,它会持续发展的。

赏析:

人们常说的好事成双大概就是这个道理吧。

但是,机会为什么会接二连三可持续发展呢?

我的理解是,人凭借某个平台,上升了一个台阶之后,他所接触的世界更大了,眼光也将变得更开阔,有可能的话他的抱负也会调整得更远大。

接下来的事,那就是抓住下一个机会了。

胡雪岩他能走出来,他有三个原则,很值得我们去仿效,去学习,第一个就是心态的问题,不要一天到晚抱怨说我这么不幸啊,我运气这么坏啊,我长在这么一个家庭,怎么会有出息呢,不要。

相反地,他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他知道,除非没有机会,那我没有话讲,一旦有机会,我就能抓得牢牢的,我就能够很顺当地走出去。

第一,保持平和心态。

第二,不要一厢情愿地认为机会来了就是好事情,不见得,同样的机会,对某些人来讲是好的机会,但是对某些人来讲刚好是危险的机会,就看你怎么去面对。

第二,把握人生机会。

第三,平稳顺利发展。

赏析:

这个心态问题确实很重要,也是今天我们很缺乏的一个东西。

因为中国处在一个社会转型时期,很多人一夜暴富,整个社会心态都失衡了。

老老实实干工作被看做是无能,投机钻营被奉为能干有本事。

我们应当认识到这种现象的不正常,并端正自己的心态,不要抱怨社会。

这样的话,即使我们没能获得社会的回报,但也拥有了一颗平和坦荡之心。

人生是什么?

人生就要不断做出合理的阶段性的调整。

赏析:

人生不可能一成不变,不同的时期处于不同的环境肩负不同的使命,那就需要不断做出合理的阶段性的调整。

人家问你(时)你该怎么回答,一点都不能出差错,只要有一点点出差错,整个机会就没有了,就从好变坏。

所以每一个人实际上讲,都应该替自己负完全的责任。

不要老是怪别人。

孔子说,不怨天不尤人是有道理的。

因为你怨天尤人没有用,你反求诸己,你自己反省一下,改变自己,调整自己,这才是正道。

所以胡雪岩他到处都受人家欢迎。

赏析:

这段话前面是强调说话要小心,要会说话。

说话做事要替自己负责任。

当出现问题的时候从自身找原因,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自己。

不求人,格自高。

一个人求人的时候,那你总觉得自己好像矮了一大截。

赏析:

不求人格自高,我们都懂。

但一个人活在世上,好像没有不需求别人帮忙的。

但曾教授讲,胡雪岩做人可以做到不求人,人家就会反过来求他。

这好像不大可能,细想也有道理。

当一个人经常帮助别人,把关系处理得很好的时候,可能没有人不愿意主动帮助他。

这大概是胡雪岩的极高明处吧。

一个人好好做(工作)其实是对自己好,不是对别人好。

可惜我们经常想错了。

赏析:

这句话难得一见。

一个人活在世上不为这个社会做点工作真的是没有什么意义。

好好工作其实就是对自己好,当然也是对社会好。

没说的,好好工作吧。

要抓住机会让别人了解你有什么本事。

赏析:

人的性格各种各样,有的喜欢表现,让别人了解他有什么本事不难,但有的内向,让别人了解他不容易。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还真的很需要抓住机会让别人多了解自己。

曾教授在这句话后面还有一个强调:

“不要老开口去要求这个要求那个”。

自己的本事表现出来了,机会自然就有可能了。

一个人,当你方向定了以后,你不要去管有没有机会,你先把自己该做的,每一样每一样去做,等你准备得很充足了,它自然水到渠成。

然后你过去,一切都很顺当。

赏析:

机遇总是属于有准备的人,与此同义。

一个人,当你希望有什么机会,而这个机会居然很幸运地落到你的头上的时候,你要格外地珍惜,格外地认真,格外地让人家感觉到这个小孩很值得我们栽培他。

赏析:

珍惜机会就是珍惜生活。

机会失去才知道失去的太多。

做子女的最要紧的是什么?

是心中要有父母的存在。

作为一个中国人,千万千万要记住,我们活一辈子,一定要记住不能丢父母的脸。

只要小孩心中有父母,他规规矩矩的,很多事情想做他不敢做。

赏析:

我想,这段话的意思就是一个“孝”字。

百善孝为先,“孝”在中国伦理道德中居于首要的位置。

在现代社会,提倡孝道一点也不过时,心中有了孝平安幸福,社会有了孝和谐美好。

我们中国人,家庭是非常重要的。

家和万事兴,只要家里头吵吵闹闹的大家意见不和那就整个家庭都废掉了。

家人要彼此互相关心,要彼此互相尊重。

赏析:

中国人的家庭稳定性在世界上大概是首屈一指的,当然不论家庭生活质量如何。

这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特质有关,因为农业文明本身具有的稳定性,就如建立在此基础上的中国封建制度一样。

曾教授在这里强调的是家庭的和睦。

家庭和睦,团结一心,没有后顾之忧,事业才能兴旺发达。

没有钱很辛苦,有钱更辛苦,哪里会比较舒服的。

赏析:

没有钱的辛苦我体验过,有了钱的辛苦我还没机会体验。

但从曾教授的口中说出来,我相信。

在今天的中国大陆,钱对多数人而言还是首要的追求。

社会在加速,精神被抽空,繁忙是常态,这也是一种无奈吧!

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

你把同事交成朋友,大家以诚相待,你会增加很多很多的乐趣。

任何人你要尊重他,要诚心待他。

你不要把他当作客人,你不要把他当作同事,你把他当作朋友。

只要当成朋友,两个人关系、两个人心态马上就不一样。

你帮我忙我帮你忙,你能做多做点我能做多做点,没有关系。

他(胡雪岩)能有这么好的人缘,是他慢慢去调整的。

所以做人没有几个原则:

在家,家和万事兴;出外,把每个人都当作朋友;工作,只管付出不计回报。

现在我们受到西方的影响,总觉得你给我多我就多做一点,你给我少我一定少做一点,其实这是很不利的想法。

年纪轻轻的,你多学一点有什么不好?

记住一句话,学来的本领,谁都偷不掉。

赏析:

这几段话的中心意思就是做人的三个原则:

在家,家和万事兴;出外,把每个人都当作朋友;工作,只管付出不计回报。

切记!

没有一件事情是简单的,没有一件事情是随随便便可以把它做好的。

你不用心,当然很快就做好了。

一用心你就知道,都不是那么简单的。

赏析:

任何事情都是这样的,它有一定的境界,可大可小。

真正做好一件事情,做出境界,都需要用心投入。

另有一句话,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三、随机应变

人要经得起严格的考验,才能出人头地。

赏析:

这个道理好像比较简单,俗话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但这里的“考验”二字并非简单吃苦一件事情。

曾教授在这句话前面讲的是,胡雪岩在钱庄里经历的旧式学徒考验,其中重要的一项是老板有意丢些碎银子考验学徒对钱财的态度。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生活中的考验不单单是艰难困苦,还有名利甚至地位等。

人人都追求向上,但你是否准备好了,你能否经得起这些来自外在的与内心的考验?

真正的成功不仅是你赢得了什么,还有你的内心世界是否达到了那个相应的高度,否则,你的成功终究是昙花一现。

在这里,我还想就“出人头地”说一下自己的看法。

“出人头地”这个词盛行于专制社会,代表着下层人民欲冲破压迫成为“人上人”的心愿。

它有积极的进取意义,但也有一种不健康不正常的心态在里面。

出人头地之后干什么,那就是自己成为人上人,凌驾于他人头上。

在今天的社会,价值取向多元化,成功的定义更丰富,民主与自由是时代的追求,我们不能再想到“出人头地”这个词,追求健康幸福快乐的生活才是我们的主题。

一个很容易去了解别人的人,他就很容易跟别人打交道。

什么事情到他(胡雪岩)手上,都做得特别的好。

赏析:

这是研究人的学问,在中国社会这倒是一门重要的学问,因为中国是一个人本社会,社会关系复杂莫测。

但有的人喜欢研究人,有的人喜欢研究别的,所以兴趣不同志向不同,无法强求。

但与人打交道时,先了解一下别人,知己知彼,还是有益的,何况人人身上都有可以学习的地方。

每一个人会做什么样的事情,他一定有他的前因后果。

赏析:

马克思说,这个世界的联系是普遍的,也就是说联系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一个人做一样事情的前因是外在的机缘与内在的选择,后果是时机的推动与自身素质结合而成。

一般人都重视结果,其实结果不是很重要,原因、动机才重要。

赏析:

结果中有偶然的成份,是必然因素与偶然因素的综合作用。

考察结果,并不能完全说明问题的本质。

而原因、动机才是常态,是值得重视分析的。

从这个角度来说,人要练好内功,把必然的因素准备好。

很多事情我们老往坏处去想,这个没有必要的。

本来做一个人,就应该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才合理。

我们一般人因为太过要标榜自己,我觉得这是我们读儒家的书应该注意的,我们自己还没有到那个资格,就变成圣人君子、变成圣人。

那就完蛋了,我们是普通人,就做个普通人。

慢慢来,不要着急。

一个人到底要不要变,答案是应该变的才可以变,不应该变的就是不能变。

中国人最讨厌人家投机取巧,但是最佩服别人随机应变。

同样四个字,它的方式、结果、效果完全不同。

一个人他的动机是纯正的,他是为公家的,不是为私利的,他就是随机应变;一个人完全为自己的利益,不顾大局,没有什么公的思想,那一定是投机取巧。

——个人动机纯正就是随机应变;完全是为了私利就是投机取巧。

赏析:

有人说曾仕强很现实,大概就是这个原因吧,但这也许是他高明的一个地方。

不过“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不是我们所想的圆滑,这是一种变通方法,随机应变不是投机取巧,用曾教授的理论讲就是“圆通”,一字之差,心态完全不一样。

一个人应该时时刻刻充实自己。

常常问自己,你准备好了没有?

我准备好了,没有机会,无所谓,有什么关系,那也不是我能控制的;有了机会我就不会丢掉。

我抓住机会,我就不会造成自己的后患。

有的人没有机会还好一点,有了机会就把自己搞得乱七八糟了,那才可怜呢。

赏析:

这段话已经说得很详细了。

但细细究来,准备好什么呢?

准备好自身的素质,业务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等。

内心世界里的东西没有准备好,机会来了反而会更糟。

就如一个官员,好不容易提升了,由于自身心态素质没调整好,一上台恶劣品质全暴露无遗,花天酒地贪污腐败,整不了几天就搞下台了。

这种例子屡见不鲜。

《大学》中说“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以修身为本”,德之不立,本之不固,德之不修,行之不远,德之不厚,物之不载。

有句话说“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那么“德行有多厚,人生能走多远”。

四、患难见真情

人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就是落魄的时候。

赏析:

有句话“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但又有一句俗语“富在深山有远亲,贫居闹市无人问”。

只愿人们少一点势利,多一点怜悯。

积德积福,帮助他人就是帮助自己。

单打独斗,不成气候。

一定要找到可以辅助的人来增加我自己的实力,这个人是谁,这个人就是我们中国人平常常常梦想的叫做贵人。

一个人一辈子难得碰到一两个贵人。

其实也不用多,一两个就够了。

赏析:

贵人相助,这是每个人梦寐以求的事。

可惜我们极少有这个机会,尤其在今天的功利社会里。

但这个话里的道理并没有丧失,自助者天助。

你是个人才,你准备好了,才有人肯帮助你。

否则,帮助你又有什么用呢?

帮助一个不该帮助的人,那就是很愚昧。

赏析:

这个道理我们一般人没有想过,总以为乐于助人就是做好事。

看来帮助人的时候还要想想是否真正对人有利。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一个刚学会走路的孩子,摔倒了,这时候你出于助人之心立即去把他拉起来,这种帮助也许有害无益。

很多人不了解喝酒的用处在哪里,喝酒的目的是要拉近两个人的距离。

而不是你把他灌醉,他把你灌醉,然后大家发酒疯。

这个就不叫酒文化了。

酒文化是说我跟你彼此很生疏,我心里的话也不方便跟你讲,你也不方便跟我讲,那我们两个就不投缘,就没有办法谈事情嘛,所以我们就借酒来拉近我们的距离。

要这样子才是正确的方式。

赏析:

是男人,就要喝酒,酒量不论大小。

酒是一种交际工具,“借酒来拉近距离”,谈事情,中国人很多事情是在酒桌上办成的。

所以曾教授在《圆通的人际关系》中强调“三杯酒量”。

而这段话告诉我们的是,喝酒要建立正确的观念方式,否则那个酒可能就浪费了。

我觉得每一次讲话都一定要打动对方的心,否则的话你这话就是白讲了。

赏析:

曾教授在本节中主要是通过胡雪岩和王有龄讲述人际关系方面的学问。

说话技巧是人际交往中的一项基本技能。

说话的水平需要用心学习,锻炼提高。

“每一次讲话都要打动对方的心”,强调说话离不开感情,话中有情,以情感人,达到说话的预期目的。

我们中国人很不愿意担人家的人情,我们很不愿意。

越是人家给你人情很重的,你宁可不要。

赏析:

我老家有一句土话:

卖锅卖碗,人情难还。

欠别人的东西是要还的,而人情则是最难还的。

你欠了别人的人情,在人家面前你会有点被动。

所以,太重的人情我们宁可不要。

话太多其实都没有用,话要讲得恰到好处,平常要训练。

赏析:

祸从口出,病从口入。

说话是要十分讲究的,“恰到好处”这种分寸感很难把握。

我们一般人讲话,有时说得太多有时说得太少,任意而为,从来没有研究过如何说话。

处处留心皆学问,一句话不慎,得罪了人耽误了事,损失就大了。

一个人心口如一经常得罪人,一个人心口不如一经常被人家骂阴险狡诈。

我们多半真正的意见放在心里头,嘴巴讲出的话要经过一番地修饰,稍微改变一下。

中国人觉得不欺骗,你欺骗就没有良心,但是一定不讲实在话。

我们讲妥当的话,嘴巴一定要讲妥当的话。

很多人就是没有这个修养,所以一辈子很辛苦。

赏析:

“话要讲得恰到好处”是对说话“量”方面的要求,“讲妥当的话”是对说话“质”方面的要求。

保质保量,无所不往。

读历史千万注意:

要把以前的缺失改过来,而不是一味照以前去做。

时代是要进步的,人类是要进化的,所有的事情是要从旧里面走出一条新的路来。

赏析:

历史上有过惊人的相似,也有本质的区别,最大的区别就是时代环境的变化。

当年石达开在大渡河惨遭围剿,而红军却冲破了封锁线,创造了奇迹。

学习历史主要就是借鉴,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与时俱进。

我们任何一个人在一生当中,都会碰到几个关键时刻,就是你这一生走到这里,往后要怎么走,这是个转折点,如果转折的好,那你的人生就是光明的,如果转折的不好,那未来就是不幸的,只不过很多人碰到转折点的时候,他自己不知道去掌握这个度。

这才是很可怜的。

赏析:

作家柳青说过,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不过很多人碰到转折点的时候,他自己不知道去掌握这个度”。

这种遗憾很多人在青年时代都有过,以后还会有年轻人重蹈覆辙。

年轻的时候我们很难一切顺利,成长总是伴随着遗憾。

但同样的遗憾如果有第二次那就是愚蠢了。

(一个人)下赌注是不可能成功的,因为十赌九输。

要有把握的来进行一种风险性投资。

经商不可能没有风险性的,而且风险性越大将来的收获越多。

赏析:

风险性投资不是没有风险,也不是没有把握。

要减少风险增加把握,那就需要培养自己分析问题的眼光能力。

人生只有一个规律(没有第二个规律,四个字而已):

自作自受。

赏析:

这个规律虽然四个字,却包容一切。

一个人的遭遇没有和自己无因果关系的。

一个人的失败可以有无数个理由,但无论如何也不会没有自身的原因。

成功亦如此,是对努力的回报。

《千字文》中说“祸因恶积,福缘善庆”,最终的结局是点滴的积累结果。

这好像有点“因果报应”的思想,不错。

因果报应其实不是封建迷信思想,它是有道理的,用马克思主义思想解释就是联系的观点。

只不过,因果报应在封建时代被无限夸大了,从西汉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到明清时期的话本小说,无不弥漫着神秘的因果报应思想。

有人说,中国没有真正的宗教,但中国人具有道德信仰。

因果报应的思想让人民觉得“举头三尺有神明”,这种信仰无形中约束中个人的行为。

在精神空虚信仰缺失的今天,我们还是需要正确理解因果报应的思想,让心中有所敬畏。

人的所作所为都要经过仔细考虑。

赏析:

因为人要对自己的一切行为负完全的责任。

五、福祸相依

有好就有坏,因为有阴就有阳。

赏析:

这是“众经之首”和“大道之源”《易经》中的阴阳辩证思想,是中国人几千年的独特思维方式,深刻地影响着中华文化心理性格。

阴阳对立、阴阳转化、阴阳平衡,一切事物都是这样,人亦如此,有阴阳好坏之分。

该听的话才可以听,不该听的话不能听。

不该听的话你听进去,你就会在脑袋里面留下痕迹,你就会受到影响,现在的科学更证明这件事情。

任何乱七八糟的资讯只要进入你的脑袋,它会影响你,偶尔会出一些坏点子,对你是不利的。

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绝对不是说:

你知道就说你知道,你不知道就说你不知道。

不是那样的,如果是那样那孔子也太没有学问了。

他真正的意思是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