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过渡段填筑试验段施工方法终稿.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092900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863.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路基过渡段填筑试验段施工方法终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路基过渡段填筑试验段施工方法终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路基过渡段填筑试验段施工方法终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路基过渡段填筑试验段施工方法终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路基过渡段填筑试验段施工方法终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路基过渡段填筑试验段施工方法终稿.docx

《路基过渡段填筑试验段施工方法终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路基过渡段填筑试验段施工方法终稿.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路基过渡段填筑试验段施工方法终稿.docx

路基过渡段填筑试验段施工方法终稿

新建武汉至十堰铁路孝感至十堰段HSSG-3标

(DK88+175.79~DK98+065.25段)

 

路基过渡段

填筑试验段施工方案

 

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汉十铁路HSSG-3标一分部

新建武汉至十堰铁路孝感至十堰段HSSG-3标

(DK88+175.79~DK98+065.25段)

 

路基过渡段

填筑试验段施工方案

 

编制:

审核:

审批:

 

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汉十铁路HSSG-3标一分部

年月日

目录

1编制依据和原则1

1.1编制依据1

1.2编制原则1

2工程概况2

2.1工程概况2

2.2设计技术指标3

3试验段设置及试验目的3

3.1试验段设置3

3.2试验段试验的目的4

4.工期4

5.人员配备4

5.1组织机构4

5.2现场主要人员配备6

6.投入试验段的机械及试验设备7

6.1主要施工机具的配置7

6.2测量、检测仪器设备配备情况7

7过渡段试验段施工准备8

7.1测量工作8

7.2开挖排水沟8

7.3地基处理8

7.4材料准备9

7.5填料选择和室内试验9

7.6路桥过渡段渗水墙施工10

8施工工艺概述及试验方案10

8.1工艺试验方案的选择10

8.2过渡段填筑施工工艺流程10

8.3过渡段填料填筑施工11

8.3.1填料运输12

8.3.2卸料控制12

8.3.3摊铺整平12

8.3.4碾压夯实及检测12

8.3.5土工格栅铺设15

8.3.6边坡整修15

8.3.7试验记录15

8.3.8试验总结15

8.4边坡整修16

8.5养护16

8.6试验成果书16

8.7施工注意事项16

9沉降观测埋设17

9.1沉降监测工艺简介与流程17

9.2观测断面及点的设置原则17

9.3本试验段监测断面的设置与观测18

9.4沉降板的制作及埋设要求18

9.5边桩的制作及埋设要求18

9.6沉降观测频率18

9.7沉降观测主要技术要求19

9.8沉降变形观测数据分析与评估19

10试验检测内容与方法23

10.1压实标准23

10.2外形尺寸控制标准23

11.试验成果24

12施工注意事项24

13质量保证措施25

13.1组织保证措施25

13.2管理保证措施26

13.3制度保证措施26

13.4技术保证措施28

14安全保证措施29

14.1组织保证措施29

14.2管理保证措施29

14.3制度保证措施29

14.4技术保证措施30

15环水保、文明施工措施31

15.1管理目标31

15.2环水保、文明施工措施31

附图1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图33

附图2安全管理组织机图34

地基观测桩观测数据录入表共页第页35

试验段填筑压实工艺试验数据统计图表36

填层松铺系数测定记录表37

路基过渡段填筑试验段施工方案

1编制依据和原则

1.1编制依据

(1)新建武汉至十堰铁路孝感至十堰段招标文件、图纸、清单及答疑等;

(2)设计文件、图纸及本工程项目采用的设计、施工、验收有效的技术标准、规范与有关规定。

(3)施工调查报告。

包括施工场地和周边环境条件,水、电、路、临时租地和地材等情况,水文地质、气象、交通、机械、物资采购等资料。

(4)国家、铁路总公司、地方政府有关安全、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的法律、规程、规则、条例。

(5)新建武汉至十堰铁路孝感至十堰段HSSG-3标段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6)本单位当前客专建设的装备水平、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工法及科研成果和多年积累的工程施工经验;

(7)《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1-2010);

(8)《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规程》(Q/CR9602-2015);

(9)《高速铁路设计规范(条文说明)》(TB10621-2014);

(10)《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TB10102-2010);

(11)《铁路路基填筑工程连续压实控制技术规程》TB10108-2011

(12)《路基设计图》(汉十施图HSSG-3标(路)-01、02-01、03);

(13)《新建武汉至十堰铁路孝感至十堰段路基施工图总说明》;

(14)《新建武汉至十堰铁路孝感至十堰段路基施工图大样图图集》。

1.2编制原则

(1)汉十高速铁路有限责任公司、监理要求的总体工期、质量目标的原则;

(2)遵循设计文件的原则。

认真核对设计文件资料,了解设计意图,掌握现场情况,严格按设计资料和设计原则编制,满足设计标准和要求;

(3)遵循施工生产与环境保护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发展原则;

(4)确保质量、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综合管理体系在本项目工程施工中自始至终得到有效运行。

通过试验段的施工全过程,使施工人员熟悉并掌握路基施工工艺、检测方法及标准;为后续大面积施工提供经济、合理、可靠的施工技术参数及相应的沉降参数,确保路基施工的质量。

2工程概况

2.1工程概况

新建新建铁路武汉至十堰客运专线孝感至十堰段HSSG-3标段一分部位于湖北省安陆市境内,其中主要承担DK88+175.79(府河特大桥起点)~DK98+065.250(十里村特大桥终点),主要工程量为HSSG-3标段666孔(24m简支梁17孔、32m简支梁649孔)简支梁预制、架设以及跨府河特大桥、黎龙村特大桥、十里村特大桥和区间段路基工程。

其中有2座特大桥,2座框架桥,5座框架箱涵,1座旅客通道,共4处路桥过渡段,7处路涵过渡段。

路涵过渡段掺3%水泥级配碎石方量共4535方,路桥过渡段掺3%水泥级配碎石方量共10557方。

表2.1-1路涵过渡段填筑参数表

过渡段名称

涵顶填高h

台阶

坡比

级配碎石填高

过渡段长度m

第一层纵向长度m

第一层横向宽度m

备注

DK94+0901-4m×4.8

0.8

1:

2

4.4

19.3

10.53

18.6

DK94+2711-16m框架桥

0.7

1:

2

5.3

16

5.44

20.4

DK94+5001-16m框架桥

0.0

1:

2

2.2

6.4

2

14.2

DK94+5501-2m×2.5

0.0

1:

2

2.6

7.2

2

15.0

DK95+1001-2m×2.5

0.5

1:

2

2.0

5.9

2

13.7

DK95+1672-2.5m×1.8

0.0

1:

2

4.5

17.7

8.67

18.9

DK96+3401-5m×3.8

0.5

1:

2

4.4

14.4

5.63

18.5

表2.1-2路桥过渡段填筑参数表

过渡段名称

台阶

坡比

级配碎石填高

过渡段长度m

第一层纵向长度m

第一层横向宽度m

备注

府河特大桥十堰台

1:

3

5.3

21.0

5

20.5

黎龙村特大桥武汉台

1:

3

6.2

23.5

5

22.1

黎龙村特大桥十堰台

1:

3

6.6

24.9

5

23.1

十里村特大桥武汉台

1:

3

6.4

24.2

5

22.6

2.2设计技术指标

铁路等级:

客运专线

正线数目:

双线

轨道结构形式:

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

设计速度:

350km/h

线间距:

5.0m

设计活载:

采用“ZK标准活载”

3试验段设置及试验目的

3.1试验段设置

根据本标段目前施工图到位情况以及征地拆迁、级配碎石拌和站、现场交通、水电情况等综合分析比较,我项目部研究决定路桥过渡段试验段设置在安陆府河特大桥十堰台与路基过渡段。

路涵过渡段试验段设置在DK94+271框架桥与路基过渡段。

(1)安陆府河特大桥十堰台与路基过渡段采用倒梯形过渡。

基床表层采用级配碎石掺5%水泥填筑,基床表层以下倒梯形部分采用级配碎石掺3%水泥填筑,桥路过渡段长度L=5+(H-0.4)×3=21m,且不小于20m;其中H为台后路基填筑高度5.3m。

在路基与桥台结合部位设带排水槽的渗水墙,渗水墙采用无砂混凝土块砌筑,长30cm、宽15cm、厚10cm。

在渗水墙底部设直径=100mm高强度丝状RCP渗排水网管(RCP-1610G(A))将渗流水排出路基以外。

详见下图。

(2)DK94+271框架桥与路基夹角为68°,过渡段应采用斜交正做。

单侧涵路过渡段长度:

L=2+8.5×CTG(68×PI()/180)+2×5.3=16m(涵顶距路肩高度h=0.7m<1.0m),H为涵洞后路堤填高5.7m,h为涵洞顶距路肩面高0.7m。

详见下图。

当涵洞顶部至路基面的高度h≤1.0m时,横向结构物及两侧20m基床表层级配碎石范围内应掺加5%水泥。

在涵洞顶面及两侧设置倒梯形的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掺3%水泥)过渡段,压实标准应满足压实系数K30≥150Mpa、EVd≥50Mpa、K≥0.95。

过渡段采用倒梯形过渡。

当构筑物轴线与线路中线斜交时,首先采用级配碎石掺入3%水泥填筑斜交部分,然后再按要求设置过渡段,使级配碎石与路堤填料间接触面与线路走向正交,以减小路基与框架涵横向刚度的差异。

3.2试验段试验的目的

(1)通过试验段施工,确定科学合理的施工工艺性技术参数(施工机械选定、松铺厚度、压实遍数等)和施工现场人员、设备、材料等方面的组织协调,选定经济、合理、准确的检测方法。

(2)根据试验确定的工艺性参数,并在以后施工中以此为标准,严格贯彻执行,确保工程质量,同时优化施工机械组合和人员、材料配置,加快施工进度,减少资源的浪费。

(3)熟悉和掌握高速铁路路基施工质量的检测项目、检测标准和检测方法;

(4)确定填料的最优配合比、最优含水量和填筑施工工艺。

4.工期

试验段填筑计划:

开工日期为2016年7月20日,完工日期2016年7月30日。

8月1日前完成内业资料整理、数据分析,并上报监理、业主单位审批。

5.人员配备

5.1组织机构

根据工程施工范围以及主要工作内容、工程数量,按照“集中领导、职责明确、提高效率、有利协调”的原则,更好的促进作业队标准化建设,确保按期、优质完成工程任务,组建一分部项目部、工区、作业队的管理模式。

组织机构设置见图5.1-1。

图5.1-1项目部组织机构图

5.2现场主要人员配备

现场主要管理人员配置见表5-1,现场作业人员配置见表5-2。

表5-1现场管理人员配置表

序号

岗位

姓名

职责

1

工区经理

谢弘

负责路基填筑工作的全面统筹安排和管理工作

2

工区总工

杨钊

负责现场施工总体策划、管理、协调

3

现场负责人

胡才

负责现场的组织协调工作

4

技术负责人

宋平

对现场施工技术把关、负责现场技术管理

5

质检工程师

薛峰

负责现场施工质量控制

6

安全

彭聪

负责现场施工安全管理、保障工作

7

试验

余方中

负责现场具体试验工作

8

技术

吴术林

负责现场具体技术工作

9

测量

范毅华

负责施工测量放样

10

物资

高松

负责路基填筑所需的所有材料及时送样和正常供应

现场作业人员配置:

路基填筑施工队共分1组15人。

表5-2现场作业人员配置表

序号

工种

人数

职责

1

班组长

2

负责施工指挥,协调各工序间联系

2

挖掘机司机

2

负责填料的挖运、装车等工作

3

装载机司机

2

负责填料装车、初平等工作

4

运输车司机

10

负责填料运输等工作

5

推土机司机

1

负责填料摊铺工作

6

平地机司机

1

负责填料精平工作

7

压路机司机

1

负责填筑压实工作

8

洒水车司机

1

负责填料补水工作

9

普工

6

负责边坡整修、低洼处补料等工作

6.投入试验段的机械及试验设备

6.1主要施工机具的配置

本着各种设备之间能力协调、经济合理的原则进行配置。

以需要的生产能力为目标,协调配备挖、装、运、平整、碾压机械。

同时,在配备挖装机械时还要考虑到备土、晾晒、降低含水量的机械设备能力要求,现场主要施工机具配置见表6-1。

表6-1主要施工机具的配置表

序号

机械名称

规格型号

数量(台)

备注

1

挖掘机

ZX240H

1

2

挖掘机

SK330-8

1

3

装载机

CDM856/LG855G

2

4

推土机

SD16

1

5

压路机

LG523B6

2

22t

6

平地机

天工160

1

7

自卸汽车

后八轮

10

8

洒水车

1

9

小型打夯机

HCD70

2

蛙式打夯机

6.2测量、检测仪器设备配备情况

测量、检测仪器设备配备见表6-2。

表6-2测量、检测仪器设备配备情况表

序号

设备名称

规格型号

单位

数量

状态

备注

1

全站仪

徕卡TC402

1

合格

2

电子水准仪

DINI12

1

合格

3

水准尺

2m铟瓦尺

2

合格

4

钢尺

50m

2

合格

5

直尺

3m

2

合格

6

数显鼓风干燥箱

HG-101

1

合格

7

灌砂筒

Φ200

1

合格

8

动态变形模量测定仪

GTJ-Evd

1

合格

9

电动击实仪

JZ-2D

1

合格

10

平板载荷测试仪

K-30

1

合格

11

电子秤

ACS-30-JZ

1

合格

12

电子天平

TD20002

1

合格

7过渡段试验段施工准备

7.1测量工作

根据设计院的线路桩资料及图纸提供的测量数据进行施工复测,恢复线路中间桩位并做标记,加密水准点,测量路基横断面,放出征地红线桩并撒上石灰作为标记。

为保证路基边缘的压实度,边线比设计线每边宽出50cm。

沉降观测点布置:

按每10m一个横断面,每个横断面布置3个点,分别是路基中线、距离左右边线1m处,布设观测点。

见图7.1-1沉降观测点布控图。

图7.1-1沉降观测点布控图

7.2开挖排水沟

开挖的排水沟应与永久路基排水沟相结合,距路基坡脚2m外沿着线路纵向左、右侧开挖排水沟(沟深0.5m、宽0.8m),并在排水沟两端开挖集水井,集水井4m×2m×2m,用水泵抽出积水,以及时将积水和雨水排除出路基范围。

7.3地基处理

(1)基坑回填

过渡段处桥台及涵洞基坑范围采用C15混凝土回填。

过渡段应与相邻路基同步施工。

并按大致相同的高度分层填筑,距离台背2m范围内应采用小型振动压实机械压实。

(2)桥路过渡段地基处理

为保证纵向地基沉降的均匀和控制沉降差,过渡段采用强于正线路基的地基处理方案,由过渡段至正线路基逐渐过渡,其长度不小于过渡段长度且不小于25m。

(3)涵路过渡段地基处理

为保证纵向地基沉降的均匀和控制沉降差,过渡段采用强于正线路基的地基处理方案,由过渡段至正线路基逐渐过渡,其长度不小于过渡段长度且不小于30m。

过渡段地基处理要注意与框架涵地基处理相协调。

(4)过渡段基底处理应按设计要求与桥台、横向结构物、相邻路堤的基底处理同时进行。

过渡段基坑回填前作好地面排水确保降水及地表径流对施工质量无不利影响。

过渡段基底范围及其两侧的排水、防渗和地下水的拦截、引排应符合设计要求。

本试过渡段验段填筑高度大于3m,处理后压实质量应满足Evd≥30MPa(路堤高度≤3m时,Evd应≥40MPa)。

7.4材料准备

双向高强度聚酯经编涤纶土工格栅进场后及时送试验室进行抽样检验材料的拉伸强度、极限抗拉强度及延伸率,检验合格后运至一工区三作业队料棚内,分批次整齐堆放,防止阳光曝晒,并保持料棚通风干燥。

双向高强度聚酯经编涤纶土工格栅材料要求如下:

双向高强度聚酯经编涤纶土工格栅,纵、横向极限抗拉强度≥25KN/m,对应伸长率≤12%。

土工织物应符合铁路土工合成材料技术要求。

7.5填料选择和室内试验

根据试验检测情况,双岭石场所产碎石各项指标符合要求,拟采用其生产的碎石。

为确保级配碎石填料填筑施工要求,本段内级配碎石填料采用碎石填料加石粉及水泥,在1#级配碎石拌和站进行拌制的方案。

1#级配碎石拌和站设置于安陆市烟店镇安桃线旁,DK108+050左侧3200m处,占地面积13.75亩,主要承担二工区综合作业一、二、三队的级配碎石生产任务。

1#级配碎石拌和站距综合作业一队最远作业区距离14km,距综合作业三队最远作业区距离15km。

配备1台WBC600型拌和机,供应级配碎石总方量为5万m3。

具体施工方法详见“1号级配碎石拌和站施工方案”。

级配碎石具体配比如下:

通过试验室试配确定过渡段级配碎石的比例,组成填料结构为27%的0~5mm的碎石、25%的5~10mm的碎石、30%的10~20mm碎石和18%的20~31.5mm碎石,并掺入3%或5%水泥。

根据碎石填料的数据其最大粒径为31.5mm,最大干密度2.40g/cm3,最优含水率6.7%。

取样应具有代表性,应在填料采石加工场料堆取样三组以上。

主要做填料的针、片状颗粒总含量、黏土团及有机物含量、综合颗粒密度、质软、易破碎石颗粒含量、颗粒级配试验等内容。

对填料进行取样后,分别进行颗粒筛分、标准击实等试验以确定指导现场施工的相关指标,填料检测结果见附件。

7.6路桥过渡段渗水墙施工

在路基与桥台结合部位设带排水槽的渗水墙,渗水墙采用无砂混凝土块砌筑,长30cm、宽15cm、厚10cm。

无砂混凝土块在小型构件厂集中预制,强度满足要求后汽车运至现场进行砌筑。

渗水墙施工前,首先按图纸要求在渗水墙底部设直径=100mmga高强度丝状RCP渗排水网管(RCP-1610G(A))将渗流水排出路基以外。

8施工工艺概述及试验方案

8.1工艺试验方案的选择

过渡段施工前,根据汉十高铁路基施工实施细则要求,采用大型碾压设备,级配碎石压实厚度不大于30cm,且最小压实厚度不小于15cm,我工区松铺厚度采用32cm、35cm分别进行压实试验,同时对距结构物2m范围内虚铺厚度采用15cm、17cm并使用小型立式夯分别进行压实试验。

为在施工中高程、宽度透明化,在桥台、涵身两侧使用红油漆标示出级配碎石填筑区域、高度,写出每压实层纵向填筑宽度,同时每层采用白石灰标识出填筑纵横向长度,以便更直观的控制过渡段填筑质量。

8.2过渡段填筑施工工艺流程

过渡段级配碎石填筑施工按“三阶段、四区段、六流程”组织施工作业,各区段内严禁几种作业交叉进行,并设置明显标识,过渡段级配碎石填筑施工工艺流程见图8.1-1、8.1-2。

图8.1-1三阶段、四区段、六流程施工工艺流程图

图8.1-2过渡段级配碎石填筑施工工艺流程图

8.3过渡段填料填筑施工

填料填筑采用机械化施工。

推土机初平,平地机精平,压路机碾压。

施工中按照“三阶段、四区段、六流程”的施工工艺组织施工,流程内严禁几种作业交叉进行。

路基填筑施工时采用自卸汽车运输水泥级配碎石,纵向分段、水平分层布料,推土机初平,平地机精平,第一层采用压路机静力碾压,其后层数采用静压+振动碾压。

填筑时设专人指挥车辆,并根据设计位置布置埋设沉降观测元件。

施工过程中加强施工检测,合格后填筑下一层。

8.3.1填料运输

装料时车要有规律的移动,使拌和料在装车时不至于产生离析,采用自卸车运输并保证足够的运输车辆,车辆运输过程中用防水蓬布覆盖。

8.3.2卸料控制

因过渡段每层填筑纵横向长度较短,填料的数量根据填筑区域和虚铺厚度进行计算得出同时通知拌和站提前准备填料。

卸料时采用倒退法左右并排卸料,现场设专职指挥员1名,指挥员指挥运料车辆的进场,依次均匀倒料直至本层全幅全段堆满为止,确保填料不超不欠。

8.3.3摊铺整平

在过渡段填筑施工时先进行AB组料包边土摊铺,根据测量组高程推算路基边坡线及级配碎石填筑纵横向宽度,并采用白石灰标识出填筑区域,然后进行上料,包边土摊铺由人工进行找平,控制集料窝产生,松铺厚度根据路基填筑施工工艺性试验得出的数据进行控制。

包边土摊铺完成后进行级配碎石的摊铺工作,松铺厚度距结构物2m范围以外拟按32cm、35cm进行摊铺施工,距结构物2m范围内拟按15cm、17cm进行摊铺施工。

包边土填筑时,为保证路基边缘的压实度,边线应比设计线每边宽出50cm。

级配碎石摊铺采用挖掘机配合推土机均匀摊铺至四周,然后按桥台、涵身红油漆所示高度进行粗平,粗平使用人工配合机械。

每一摊铺层填料中的粗细料均匀摊铺,有粗集料、细集料窝处使用人工进行整平,并使层厚均匀,层面平整。

平整面要做成4%横向排水坡。

由测量人员及技术人员共同测量断面虚铺顶标高,确定实际虚铺厚度。

试验段准备根据前两层的试验结果进行比较,每层测量控制按不少于两个断面,每个断面3个测点,测点用铁钉红布标示。

在精平后用水准仪先在各测点测量原始高程。

碾压完毕在测点测量出碾压完后高程,及时做好每层的测量数据记录,以便得到准确的结论。

8.3.4碾压夯实及检测

(1)碾压方式

过渡段包边土及级配碎石摊铺整平后,采用大、小型振动机械结合进行碾压,涵背后2米范围内禁止大型振动机械驶入,避免其对结构物造成挤压,采用小型立式夯夯实,其余采用22T压路机碾压压实;碾压时先静压后振动碾压,先慢后快,由弱振至强振。

作到碾压无死角,碾压均匀,达到施工图及质量标准规定的压实度。

碾压纵向进退式进行,纵向碾压搭接2米,横向轮迹重叠不小于50cm,前后相邻两区段不小于2.0m,上下两层填筑接头处相错不少于3m。

在填筑施工时距沉降板1m范围内填土安排专人采用小型立式夯分层均匀打夯,并采用沉降观测桩防护罩防护,防止机械碰撞,每次接管后高度应高于填筑面。

碾压采用两台22t压路机从同一路基横断面两侧向中间碾压,行走轨迹见图8.3-2碾压行走轨迹图。

图8.3-2碾压行走轨迹图

(2)检测点布置

每层检测点布置:

按每10m一个横断面,每个横断面布置3个点,分别是路基中线、距离左、右边线1m处,布设检测点。

见图8.3-3检测点布控图。

图8.3-3检测点布控图

(3)检测方式

碾压检测采用灌砂法检测压实系数K,采用平板荷载仪检测地基系数K30,采用动态变形模量测定仪检测动态变形模量Evd。

(4)碾压及检测方案

①通过控制两种不同的松铺厚度、不同的碾压速度、不同的碾压遍数进行试验。

②碾压及检测按以下方案进行:

距结构物2m范围以内

第1层松铺15cm,采用小型立式夯夯实5遍后开始采用检测Evd、K、K30,如若不合格继续增加夯实遍数直至全部指标合格。

第二层松铺17cm,采用小型立式夯夯实5遍后开始采用检测Evd、K、K30,如若不合格继续增加夯实遍数直至全部指标合格。

然后根据上述两层试验数据和测量数据进行调整,计算得出松铺系数与夯实遍数的关系反推计算出压实厚度为15cm时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