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浅层地下水超采区划报告资料.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08802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75 大小:375.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浅层地下水超采区划报告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山东省浅层地下水超采区划报告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山东省浅层地下水超采区划报告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山东省浅层地下水超采区划报告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山东省浅层地下水超采区划报告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浅层地下水超采区划报告资料.docx

《山东省浅层地下水超采区划报告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浅层地下水超采区划报告资料.docx(7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浅层地下水超采区划报告资料.docx

山东省浅层地下水超采区划报告资料

第一章自然地理概况

第一节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

山东省位于我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在东经114°36′~122°43′、北纬34°25′~38°23′之间。

境域包括半岛和内陆两部分。

内陆部分自北向南与河北、河南、安徽、江苏四省接壤;半岛突伸于渤、黄二海之中,同辽东半岛遥相对峙。

山东的海岸线全长3024.4km,占全国海岸线的总长度六分之一。

全境东西最长约700km,南北最宽约420km,陆地总面积15.71万km2,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6%。

山东省行政区划,进入市制建设以来,目前设有青岛、济南两个副省级市,淄博、枣庄、东营、烟台、潍坊、济宁、泰安、威海、临沂、德州、莱芜、日照、滨州、聊城、菏泽15个地级市,140个县级单位(其中市辖区49个、市31个、县60个)。

第二节地形地貌

山东省地形,中部突起,为鲁中南山地丘陵区;东部半岛大都是起伏和缓的波状丘陵区;西部、北部是黄河冲积而成的鲁西北平原区,是华北大平原的一部分。

境内山地约占全省总面积的15.5%,丘陵占13.2%,洼地占4.1%,湖沼平原占4.4%,平原占55%,其他占7.8%。

鲁中南山地丘陵区是省内地势最高、切割最强烈、地形最复杂的地区。

泰山、蒙山、鲁山、沂山均在1000米以上,泰山玉皇顶海拔1545m,为省内最高峰。

泰山、鲁山、沂山座落于该区北部,山势挺拔陡峻,自西向东形成一断续的略呈北凸的弧形泰沂山脉,构成鲁中南山地丘陵区的脊背。

蒙山山脉呈北西向平卧于泰沂山脉之南,顶峰海拔1150m。

由中山向外围逐渐降为海拔高程800~400m的低山及海拔高程低于400m的丘陵,并过渡为山前冲洪积倾斜平原。

区内地势北半部高,四周低,排水通畅,水涝和盐碱危害较轻。

河谷平原和盆地土质肥沃,土层较深厚,是主要粮食产地之一;山地峰高坡陡,宜林宜牧。

鲁东半岛低山丘陵区北、东、南三面环海,西部与鲁中南山区为邻。

分布有山间盆地、滨海平原、低山丘陵。

地势南、北高,中间低。

胶莱盆地位于其中部,海拔一般50m以下,地面平坦。

其西部从属于鲁中南山地,多为海拔高程200~500m的低山丘陵;其中五莲山最高,海拔高程为515m;由胶莱河自西向东由大泽山、艾山、牙山、昆嵛山、伟德山等组成向北凸的弧形低山带,各山峰海拔高程在500~800m,山势陡峻、山峰尖峭,山脊构成半岛南北水系的分水岭;半岛南部的崂山,孤立于南海岸,峰顶海拔高程1133m,为半岛的最高点。

濒临大海分布狭窄的平原区,地下水位埋深较浅。

鲁西北平原区自北向南呈弧形环绕于鲁中南中低山丘陵的北部、西部和西南部。

该区主要包括山前倾斜平原、黄泛平原及黄河三角洲。

山前倾斜平原由潍弥白浪河、汶泗河等河流冲洪积扇群组成,由鲁中南山前地带至黄泛平原叠交处,海拔高程由100~50m渐过渡到50~10m。

黄泛平原为黄河冲积形成,是省内地势最低的地区;该区地域广阔、地势平坦,海拔一般在50m以下,黄河口三角洲海拔高程低于10m。

区内微地貌复杂,发育有缓平坡地、河滩高地、泻湖洼地、扇形地、三角洲以及沿海滩涂等地貌。

区内地势平坦,河流的河道长,支流少,比降小,排水不畅,淤积严重。

多春旱、夏涝,盐碱危害较重。

全省总的地貌格局中部山地突起,东部丘陵散布,宽谷平原错列于山地丘陵之间,北及西部平原坦荡低下。

 

第三节土壤植被

全省按土壤类型可分为山丘沙岭地、山麓冲积洪积黄土地、黄泛平原潮土地、涝洼黑土地和盐碱地五大类(水田除外)。

(1)山丘沙岭地:

主要分布在鲁中南及胶东半岛山地丘陵的中上部。

土壤多为粗屑质褐土和棕性壤土。

系由各种岩石风化残积、盐积物发育而成。

土层浅薄,一般仅10~50厘米。

因水土流失严重,细粒部分大部流失,质地粗糙,多夹砾石,蓄水保肥能力很差。

(2)山麓冲积、洪积黄土地:

主要分布在胶济铁路沿线、湖东山前倾斜平原、山麓阶地、山间盆地和河谷平原地带。

土壤以棕壤褐土为主。

土层深厚,耕垦历史悠久,保水保肥能力较好。

(3)黄泛平原潮土地:

主要分布在鲁西北地区。

土壤主要系在潜水控制和作用下形成的潮土。

潮土地分布区内地势平坦,土层深厚。

但土地瘠薄,旱涝碱威胁较大。

(4)涝洼黑土地:

主要分布在胶莱河谷区及临、郯、苍及南四湖湖积平原。

土壤主要为砂浆黑土。

土质粘重,通透性不良。

(5)盐碱地:

主要分布在鲁西北黄泛平原区。

除滨海有成片的大面积分布外,内陆地区多呈斑块状零星分布在其他类型土地之中。

盐碱地除表层多粉砂土壤外,其他主要为潮盐土、盐化潮土和碱化潮土。

山东地处暖温带,植被属森林分布区,由于长期受人类活动影响,区内原始森林早已荡然无存,现状植被多具次生性质,或为人工栽培。

山丘区荒坡上次生灌草丛分布广、面积大,各种农业植被如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及果、菜等类型多样。

 

第四节气象水文

山东省地处中纬度,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冬季,受蒙古冷高气压的控制,气候寒冷而干燥,盛行偏北风,偶有南方暖湿气流北上与冷空气汇合,产生雨雪天气。

春季,地面和空气的温度不断升高,蒙古高气压减弱,因而降水比冬季多,天气多变,南北风交替出现,是大风最多的季节,蒸发强烈,经常发生春旱。

夏季,经常受热带海洋气团影响,天气炎热,湿润多雨,受南方气漩影响时产生大到暴雨,偶有台风侵袭带来大风暴雨。

秋季,蒙古高气压重新建立,经常受极地大陆气团控制,气温下降,降水骤减,多秋高气爽天气。

全省年平均气温在11.7~14.5℃之间,由鲁西南向半岛递减。

最高气温出现于7、8月份,平均在24~27℃;最低气温在1~2月份,平均在-4~-1℃之间;极端最低气温为-11~-20℃,极端最高气温为36~43℃。

全省1956~2000年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679.5mm。

由于受地形地貌、植被、气流运动等影响,降水量的时空分布十分不均。

在地域上,总的趋势由东南沿海850mm向鲁西北内陆递减为550mm。

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大,年内分配也十分不均。

年际之间丰、平、枯交替出现,全省1964年最丰,降水量达1171.6mm,1981年最枯,降水量为444.6mm;单站极值比在2.0~6.1之间;极差在550~1500mm之间。

年内降水量多集中于汛期6~9月份,约占全年降水量的72.7%;尤其集中于7、8月份,两月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50.3%。

全省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E601蒸发器)在900~1200mm之间,总体变化趋势是由鲁东南向鲁西北递增。

蒸发量年内变化较大,冬季小、春末夏初强烈,最大发生在5月,3~6月占全年蒸发量50%左右,11~2月仅占全年蒸发量15%左右。

全省大部分地区的1980~2000年平均年蒸发量均较1956~1979年略有变小。

全省多年(1956~2000年)平均年天然径流量为198.26亿m3,折合年径流深为126.5mm。

年径流总的变化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鲁西北平原逐渐减少。

其年际、年内变化和地区分布规律大致与降水相同,但由于下垫面条件的影响,在地区分布的变化比降水变化要大。

全省各地多年平均年径流深多在25~300mm之间。

鲁中南及胶东半岛山丘地区,多年平均年径流深在100—300mm左右,而鲁西北地区年径流深尚不足25mm。

高值区的年径流比低值区大10倍以上。

第五节河流湖泊

山东省河流众多,河网密度平均0.24km/km2,黄河横贯东西,大运河纵穿南北,其它中小河流密布全省,分别划属黄河、淮河、海河三大流域片。

全省干流长度大于10km的河流1552条,河流类型大致可分为山溪性河流和平原坡水河流两大类。

黄河自西南而东北贯穿全省,有大汶河、玉符河等少量支流汇入。

流域面积1.36万km2,占全省总面积的8.7%。

黄河由于多年淤积,河床抬高,黄河大堤内已为地上河,实际已成为其两岸各河的分水岭。

黄河以北的鲁北平原诸河,属海河流域。

除漳卫南运河水系的卫运河、漳卫新河中下游为鲁冀两省界河外,主要有徒骇、马颊、德惠新河等,均自西南向东北流入渤海。

流域面积为3.09万km2,占全省总面积的19.7%,海河水系各河发育在黄河冲积平原上,平原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坡度非常平缓,河流比降很小,排水不畅,若遇到较大的暴雨,极易发生雨涝,为平原坡水河流。

黄河以南的河流除大汶河经东平湖入黄河属黄河水系外,均划属淮河流域片,总流域面积11.21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71.6%。

在鲁中南地区,以泰沂山脉为中心,形成辐射状水系。

南流的主要有沂河、沭河,均流经江苏省入黄海,组成沂沭河水系;北流的有潍河、弥河、白浪河等汇入莱州湾,加上黄河与泰沂山脉之间自西向东流入渤海的小清河、支脉河等,组成小清河水系;向西流的有光府河、泗河、白马河、十字河等,均入南四湖,与鲁西平原注入南四湖的梁济运河、洙赵新河、东鱼河、万福河等组成南四湖水系;南四湖出口的韩庄运河、伊家河以及陶沟河、邳苍分洪道、西加河等属于中运河水系;鲁东南滨海地区主要有傅疃河、两城河、绣针河、白马河、吉利河等流入黄海。

在胶东半岛以大泽山、艾山、昆嵛山、伟德山构成一个西南一东北向的分水岭,形成南北分流入黄海、渤海的诸河,主要有胶莱河、大沽河、五龙河、大沽夹河等。

除鲁西平原河流为平原坡水河流外,其他均为山溪性河流。

在诸河流中发源于境内的河流多为雨源型河流,雨季流量大、枯季流量小为其主要特征。

尤其是发源于山丘区的河流,在雨季河水暴涨暴落,在枯季流量骤减甚至干涸。

本省湖泊主要分布在鲁西北山前倾斜平原与黄泛平原交接低洼地带,主要有淮河流域内的南四湖、黄河流域内的东平湖和小清河流域内的白云湖等。

南四湖是省内最大淡水湖泊,由南阳、独山、昭阳、微山四个湖泊连接而成,呈一北西—南东向的狭长状,南北长126km,东西宽5~25km;周边长311km,最大湖面面积1268km2,总库容47亿m3。

承接鲁、苏、豫、皖4省32县(市)来水,入湖河流53条,湖东28条,湖西25条。

东平湖是山东省第二大湖泊,分新、老湖区,面积627多km2;现状主要是老湖区接纳大汶河入流和调蓄黄河的中小洪水,面积209km2;最大容积达11.94亿m3。

白云湖经改建后,高程20.5m以上最大容积为4000万m3以上。

蜀山湖、马场湖、马踏湖、南旺湖、麻大湖、青沙湖皆已干涸,仅在雨季时少量积水。

 

第二章区域地质与水文地质

第一节地层

山东省基岩出露面积较广,地层发育比较齐全,除缺失奥陶系上统、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下统及三叠系外,其他均有出露,地层由老至新依次有:

太古界泰山群,太古界~元古界胶东群、胶南群,元古界粉子山群、蓬莱群及土门群,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下、中统)、石灰系(中、上统)、二叠系,中生界侏罗系、白垩系,新生界第三系、第四系。

按照由老至新的顺序简述如下:

1太古界

泰山群(Arts):

分布于沂沭断裂带及其以西地区,构成鲁中南山区最古老的结晶基底。

主要岩性为斜长角闪岩、黑云变粒岩、斜长片麻岩、角闪岩、片岩和变粒岩等。

厚度4425~16837m。

2太古界—元古界

胶东群(Ar—Pt1jd):

构成胶北隆起区最古老结晶基底。

岩性为黑云变粒岩、黑云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岩、大理岩及片岩等,厚度7877m。

胶南群(Ar—Pt1jn):

构成胶南隆起区最古老结晶基底。

岩性为黑云斜长片麻岩、黑云变粒岩夹斜长角闪岩、黑云片岩夹大理岩、变质中酸性火山岩等。

厚度>4946m。

3元古界

粉子山群(Pt1fz):

下元古界粉子山群以胶北隆起区烟台、福山、莱州一带最为发育。

岩性为石英岩、黑云片岩、黑云变粒岩夹大理岩、石英岩夹碎屑岩等。

厚度9095m。

蓬莱群(Pt3pl):

上元古界蓬莱群分布于蓬莱、栖霞等地。

岩性为石英岩、钙质板岩、大理岩和结晶灰岩等,其中香夼组灰岩具有一定供水意义。

厚度>4103m。

土门群(Pt3tm):

上元古界土门群又分为青白口系和震旦系,分布在沂沭断裂带附近及其两侧地区。

岩性为石英砂岩、石灰岩、钙质页岩、泥灰岩等。

厚度1200m。

4古生界

寒武系(∈):

主要分布在鲁中南山区,覆盖于泰山群变质岩之上。

主要岩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