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以澄《新闻采访学新论》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087619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3.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罗以澄《新闻采访学新论》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罗以澄《新闻采访学新论》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罗以澄《新闻采访学新论》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罗以澄《新闻采访学新论》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罗以澄《新闻采访学新论》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罗以澄《新闻采访学新论》复习资料.docx

《罗以澄《新闻采访学新论》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罗以澄《新闻采访学新论》复习资料.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罗以澄《新闻采访学新论》复习资料.docx

罗以澄《新闻采访学新论》复习资料

《新闻采访学新论》

罗以澄(武汉大学出版社)

第一编采访原理论

第一章导论

新闻采访学:

专门研究新闻采访活动的现象与规律的科学,是新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同时又是一门相对独立的科学。

新闻采访学的相对独立性体现在:

①有自己特定的研究任务和特殊的研究对象;②有自己合乎科学规范的研究方法;③有自己的一套相对完整的学科理论体系。

1.1新闻采访学的任务与对象

新闻采访学的任务:

研究新闻采访活动的现象,揭示新闻采访活动的内在规律,从而科学地概括出反映这一活动规律的知识体系,并确立实施这一活动应有的行为规范,更好地指导新闻采访实践。

新闻采访活动:

采访者围绕着特定的采访目标,对现实的社会生活所进行的一系列认识和把握的活动。

新闻采访活动现象的特殊矛盾所在,即精神领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把握的矛盾。

这一矛盾构成了采访者与客观现实之间的特殊关系——采访关系。

对这种特殊矛盾和特殊关系的研究和阐释,便构成了新闻采访学研究对象的三个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

①作为采访活动主体存在的采访者,即专业的新闻记者和业余的新闻通讯员。

其内容主要是采访者自身应有的采访素养、采访行为及其技能要求等内在机制;②作为采访活动客体存在的各种客观现象,即采访主体以外的社会现象、自然现象、被采访者现象,以及新闻受众现象等。

其主要内容是这些现象的存在形态、主要特征及其变化规则等。

③作为连结采访活动主体与客体的采访关系,即采访活动主体对客体的认识与把握的关系。

其内容主要是采访活动本身的性质、特点及其具体的运作方式、方法等规定。

新闻采访学研究对象的这三个基本要素是辨证统一的,形成了新闻采访学的“主体——采访关系——客体”这样“三位一体”的特殊研究对象。

1.2新闻采访学的研究沿革

中外新闻采访学研究历史进程:

①表层研究阶段:

早期新闻采访学研究大都属于微观性的直感体验,是零星的采访实践经验的归纳和汇集;研究问题停留在就事论事的地步,以表面现象的描述代替本质问题的考察,只道其然而不道其所以然,缺乏理论的概括。

这一阶段的研究尽管积累了大量的知识性材料,但由于这些材料还没有得到系统的、本质的、规律的概括和抽象,因此还谈不上是科学意义上的研究;

②里层研究阶段:

新闻采访学的研究开始从对新闻采访活动的直观的、朴素的表面认识,逐步转入到对其内在的特性、规律的探索和揭示。

有些研究成果还提出了自己的理论框架,比较系统地阐述了新闻采访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然而从整体上看,这个阶段的研究由于还没有摆脱传统的思维模式和旧观念的束缚,研究的角度、方法还是单一的、封闭式的,且继承大于创新,因此,新闻采访学的研究在这一阶段还难说真正步入了现代科学的殿堂。

③立体研究阶段:

在研究的基点上,变静态研究为动态研究;在研究的方法上,变封闭式研究为开放式研究;在研究角度上,变微观研究为宏观研究

1.3新闻采访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

①要确定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新闻采访学研究的方法论的根本原则。

要做到:

历史与逻辑的相统一、具体与抽象的相统一、批判与建构的相统一、事实论证与价值评价的相统一。

②要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引进系统科学方法,从整体上、立体上进行研究。

③要理论联系实际,使理论研究基于丰富的实践基础

1.4新闻采访学路论体系的建构

①横向的综合:

指新闻采访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日益广泛。

横向综合可以创造性地吸收、兼容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开拓新闻采访学研究的新领域,创立以新闻采访学为中心的边缘科学。

这种横向空间的拓展,是新闻采访学繁荣的标志,也是学科自身发展的必然规律。

②纵向的深化:

指新闻采访学本体结构的新的开掘。

纵向的深化要求新闻采访学在吸收相关学科精华的基础上立足于本体的构建,建立以某一传播样式为专门对象的模式采访学,如广播新闻采访学等,或建立以某一采访环节为专门研究对象的专题采访学,如采访准备学等。

③新闻采访学的理论体系:

横向的综合为新闻采访学的理论建设奠定了深厚的基础,纵向的深化为新闻采访学的社会实践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前者为纵向深化提供了理论依据,后者为横向综合准备了实证条件。

这样,现代新闻采访学的研究和建设,不仅有了定性描述的理论准备,而且有了定量分析的实践依据,他们相辅相承,互为补充。

零散知识点:

国外新闻教育及新闻学研究始于19世纪初叶。

1845年德国学者普尔兹率先发表了世界上第一部新闻史专著《德国新闻事业史》。

1895年,德国科赫教授在海德堡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新闻研究所。

第二章新闻采访活动史略

散落知识点:

①公元前6年,古罗马奥古斯都大帝正式下令创办了欧洲第一家官报——《每日纪闻》。

②新闻采访作为一种专业性的社会活动,是在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时期,随着资本主义发展的特殊需要和近代报刊的的产生而出现的。

新闻采访活动始于公元16世纪。

意大利的威尼斯城是近代资产阶级报纸的发源地,也是职业记者及其采访活动的诞生地。

③中国近代报刊史上最早的记者之一是《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的参加者广东人梁发,又名梁亚发,他不仅承担刊物的刻印、发行,还以“学业”的笔名为该刊撰写稿件。

④1874年,《申报》首先刊载了英国内阁改组的“伦敦电”,这是中文报刊上刊载的第一条新闻电讯。

⑤1899年3月2日梁启超主办的《清议报》开始出现“记者”这一专用名词。

第三章新闻采访活动的本质属性

新闻采访:

是新闻记者(包括业余通讯员在内的新闻采访者)为写作新闻报道而进行的了解和掌握客观事实的活动。

新闻采访在新闻传播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①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活动中最基础、最关键的一环;②新闻采访对新闻写作来说,是第一位的、起决定性作用的。

采访决定写作,是因为:

A、从新闻报道的来源和形成看,事实是第一性的,反映事实的新闻报道是第二性的;先有事实,后有新闻报道,这两者之间的媒介是采访;B、从新闻报道本身的特点和要求看,新闻报道强调真实性,要求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这就得依赖于采访过程中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既深入实际调查,努力掌握第一手材料,又能作出合乎科学的分析研究,以正确认识客观事物;C、从新闻报道的具体过程看,一篇新闻稿的诞生,大体上要经历七个步骤,即寻找新闻线索、确定采访选题、选择并占有材料、理出观点、提炼主题、安排结构、写作成稿等。

不仅前四个步骤属于采访的范畴,而且提炼主题的初级阶段,也是在采访中完成的。

采访中完成了新闻报道制作工序的一大半。

③新闻采访是锻炼、培养记者的主要途径。

第四章新闻采访活动的特征

4.1新闻采访活动内在特征

内在特征是指事物内在的、本质层面上的个性特征。

新闻采访活动的“特殊性”或者“职业性”表现在:

①公众性②公开性③事新性④快速性

4.2新闻采访活动外在特征

外在特征是事物在外在形式或方式方法层面上的个性特征:

①广泛性:

指新闻采访这种社会交往活动接触面广,交往对象和服务对象都十分繁杂;②对等性:

记者和采访对象之间的身份、地位始终是对等的,不存在任何上下、长幼、贵贱等关系对等性赋予了记者在新闻采访活动中的相对的独立性,处于超然、客观、公证的第三者位置;③自由性:

指新闻采访活动中,交往双方之间的关系而言的。

新闻采访的对象是新闻信息资源的所有者,新闻记者则是新闻信息资源的需求者。

两者之间除了在新闻信息资源配置上存在着这种潜在的供与求的关系外,是不存在其他关系的,没有任何的外在约束力。

4.3新闻采访活动特征的体现与社会制约:

新闻采访活动特征的体现,受到社会发展的制约和影响,体现在:

①社会物质生产技术的水平制约和影响着新闻采访活动特征的体现;②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制约和影响着新闻采访活动特征的体现;③社会政治制度与政治形势制约和影响着新闻采访活动特征的体现

第五章新闻采访活动的路线

5.1新闻采访的认识路线及其规定

事实求是的认识路线,就是要求新闻采访活动必须从实际出发,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实事求是地认识和把握事实。

这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在新闻采访活动中的贯彻,是我国记者及其采访活动坚持党性原则的要求,也是记者及其所从事的新闻采访活动尊重新闻传播规律,按照新闻传播规律办事的具体体现。

①实事求是认识路线的核心是求真;

②实事求是认识路线是对“客观主义”的扬弃。

新闻采访报道中的“客观主义”早先源于美国,当时是对党派报纸的煽情主义的一种反省,以后逐步形成并确立为一种新闻理念和采访报道的行为方式。

基本点为:

新闻和意见分开。

新闻只报道事实,不报道意见。

记者的采访报道必须排除任何偏见,忠实地记录事实,做到不偏不倚、超阶级、超党派,否则新闻就不可能是真实的。

这种对客观主义的绝对化理解在新闻采访实践中根本行不通。

③实事求是认识路线的贯彻在于科学的认知方法论。

事实的存在是错综复杂的,正确对待和处理好这些矛盾关系,必须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论。

具体说记者在新闻采访实践中应坚持这样四项:

A、实证原则:

要求记者要客观地、如实地认识和把握事实。

B、程序原则:

要求记者在认识的程序上一定要坚持先感性后理性,由感性到理性。

C、动态原则:

坚持以运动的、变化发展的眼光去认识和把握客观事物。

D、网络原则:

要求记者用系统的、联系的眼光去认识和把握客观事物(坚持两点论、对报道对象用联系的观点)。

5.2新闻采访的工作路线及其规定

我国记者采访活动的工作路线是:

在党的领导下,依靠各级党委,深入群众,深入实际。

①采访要在党的领导下,紧密依靠各级党委。

在采访中怎样依靠党委开展工作:

A、在政治上必须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高度一致”就是从思想到行动的一致,从立场到世界观的一致。

这种一致是自觉的;B、要主动与自己分工采访范围的党委保持密切的联系,及时了解党委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意图;C、在具体的采访活动中,要尊重和依靠基层党委;D、同某级党委发生意见分歧时,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

②采访要深入群众,深入实际。

怎样才算坚持深入群众、深入实际:

A、要求记者积极主动地“沉”到社会生活的第一线去;B、要求记者与群众广交“友”,深交“情”;C、要求记者建立自己的采访基地。

第六章新闻采访活动的主体——记者的职能与修养

记者有广义和狭义之别:

从狭义上讲,记者专指从事新闻采写的专业人员,也叫外勤记者;从广义上讲,记者泛指一切新闻从业人员,包括新闻单位的社长(台长)、总编、编委、主笔、编辑人员和采访人员等。

6.2记者的工作特点与任务

记者的工作特点:

①活动引人注目,社会影响力大;②社会接触面广,工作“变幻无穷”;③“脑体”并用,工作十分艰险

我国记者的工作任务:

①采写新闻;②反映情况。

反映情况主要指记者在实际工作和社会生活中得到一些不宜公开报道,但又对党和政府及有关部门有参考价值的材料,写成内参上报;反映情况也包括记者经常向自己所在的编辑部汇报采访活动中了解到的情况;③做群众工作。

记者做群众工作,最主要是做好联系、培养通讯员的工作。

还要求记者在采访中关心群众疾苦,注意接待群众来访,认真听取他们的反映。

6.3记者的修养:

①“识”的修养。

识,就是眼力,就是远见卓识。

要求记者要有科学的世界观和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及政策水平。

②“学”的修养。

学,就是学问,就是知识渊博,也可以叫做学力。

对记者来说,既要有广博的知识,又要在广博知识的基础上对某一领域、某一行业有比较精深的知识。

③“才”的修养。

才,就是才能,就是精通业务。

“才”的修养,也就是要求记者要精通新闻业务,能熟练地掌握和创造性地运用新闻采写的规律。

记者的基本功:

A、了解、把握客观实际的能力;B、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C、新闻业务技能的运用能力。

第二编采访方法论

第七章新闻事实的识别及其方法

7.1识别新闻事实的依据

一、新闻价值:

新闻价值是指事实所具有的新闻信息量及其对受众、对社会利害关系涉及的程度。

这一定义告诉我们:

新闻价值存在于事实之中,所以我们要尊重事实,注意研究事实;新闻价值存在于事实与受众的关系之中,所以我们要尊重受众,了解受众的需求。

二、新闻价值的构成因素:

①新鲜性:

事实发生或变动的时间及其所含的新闻信息量。

②重要性:

事实对社会生活影响的普遍程度,或与社会成员根本利益的密切程度。

社会主义新闻价值观判断重要性的主要标准是:

影响性、显著性、反常性;③接近性:

新闻事实与新闻受众内在的相关性。

具体讲就是指新闻事实与受众在信仰、经历、心理、职业、性别、年龄、地域等方面重合或近似的程度。

④趣味性:

新闻事实所具有的情趣和意味,亦即情感的吸引力。

社会主义新闻价值观的趣味性的特征:

A、和思想性密切相关。

要求记者采集新闻事实时,一方面注意开掘其趣味所在,一方面注意把握事实本身的思想意义。

B、融于知识性之中。

开掘事实的趣味时,要注意寓趣味性于知识性之中。

C、讲究人情味。

指的是能在许多人心理上引起共鸣的东西。

7.2识别新闻事实与记者的新闻敏感

一、新闻敏感的含义及作用

新闻敏感:

也称为“新闻眼”或“新闻鼻”,它是记者所特有的职业性敏感,是记者敏锐地发现、鉴别和预见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的能力。

新闻敏感的作用:

①能“一触即发”,迅速抓住新闻事实;②能“慧眼识珠”,准确鉴别事实的新闻价值所在及其大小;③能“见微知著”,从人们习以为常的现象中挖掘出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

④能“落叶知秋”,对某些重大新闻事实的出现作出科学的预见。

二、新闻敏感从何而来

新闻敏感来自:

①新闻敏感来自高度的工作责任感。

注意抓取新鲜事物,并把它迅速传给受众,这是记者的主要职责。

记者有了高度的责任感,就会随时随地注意捕捉新闻,这是培养新闻敏感的原动力;②来自对形势、政策和报道思想的透彻了解。

能够准确洞察形势,深刻领会党的方针政策,并掌握当前的报道思想,这是培养和增强新闻敏感的一大“法宝”;③来自对情况、资料的积累和研究。

熟悉现实生活和实际情况,掌握丰富的历史资料,并注意研究、分析,这是培养新闻敏感的坚实基础。

7.3识别新闻事实的运作方法

在新闻采访中可以从四方面把握事实的变动度,进而识别判定新闻事实:

①事实变动的范围与规模。

这是指事实变动的空间,亦即事实变动所可能涉及的社会影响面而言的。

着眼事实变动的空间与规模,在实际操作中,还要求记者十分注意把握事实变动的空间“临界点”。

一般来说,量变属于事实的常规性变动,质变属于事实的非常规性变动。

质变的事实较之量变的事实,因其新意性、异常性突出,更能引起社会和受众的关注与兴趣,从而更具有新闻价值。

②变动的顺序与次数。

这是就事实变动出现的时间顺序与频率而言的。

着眼事实变动顺序与次数,在实际操作中,一方面要求记者善于把握事实变动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状态,注意从人们尚未知晓的“首变”事实中发现其新闻价值,另一方面还要求记者善于把握事实变动中存在的“人无我有”的独特之处,注意从人们意料之外的“独变”事实中发现其新闻价值。

③变动的过程与速度。

这是就事实变动的内在关系而言的。

着眼事实变动的过程与速度,在实际操作中,就要求记者善于根据事实变动的头绪简繁、过程的长短以及速度的快慢,把握其新闻价值之所在。

第八章新闻采访选题的确定及其方法

8.1采访选题确定的原则

采访选题:

就是新闻采访的题目,即新闻采访活动的具体对象,它涉及到采访什么以及从哪个角度进行采访的问题。

在新闻采访实践中,采访选题的确定应当遵循的原则:

①客观性与观念性的辨证统一。

采访选题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记者面对大量的新闻事实,经过精心的思考、筛选的结果。

先有客观存在的新闻事实,然后才有采访选题,这是新闻采访认识路线的规定,是不能违背的;②新闻价值与新闻政策的辨证统一。

新闻价值是确定采访选题的一个主要尺度,但决不是唯一的尺度。

记者及传媒还应讲究新闻政策,即要合乎新闻政策的规定与要求;③社会需求与传媒定位的辨证统一。

记者在确定采访选题时,除了要着眼社会大众的需求外,还应着眼自己所服务的新闻传媒的传播定位。

新闻传媒的传播定位,主要关系到传媒为谁服务,从哪方面服务的问题,也就是关系到传媒受众群的规定问题。

这直接影响着传媒的宗旨、编辑方针、内容选择、表现手法等等一系列如何办好传媒的根本性问题。

8.2采访选题确定的先决条件——获取新闻线索

一、新闻线索的含义和特点

新闻线索:

是指可能成为新闻报道对象的某种事实所传递的信息,或者是将要成为新闻报道的对象所发出的信号。

它是记者从事新闻采访活动起步的一个重要导向。

新闻线索的特点:

①简略、概括。

新闻线索一般没有清晰的眉目,没有完整的过程,没有事情的来龙去脉和细节,而只是事情的一些简单的片断,或者某些迹象。

②不可靠。

新闻线索本身只是一种信号,可能是道听途说,也可能是一种假象,它有待于记者去证实、去判断。

不能把线索当成已经肯定了的事实。

③属于直观感觉的东西。

就是直接看到、听到的感性的东西,需要记者用理性的眼光去思考、分析,从而决定行动的对策:

或作为采访选题、立即跟踪采访;或暂时储存,做日后选题之参考;或弃之不用。

二、获取新闻线索的途径:

①从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决议、指示及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中来;②从党政机关和业务部门的各种会议中来;③从通讯员和作者积极分子中来;④从各业务部门的书面材料中来;⑤从新闻媒介已经发表的报道、文章、读(记)者来信中来;⑥从各种广告以及气象预报中来;⑦从记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中来。

8.3采访选题确定的关键所在——记者要善于驾驭思维

新闻报道的本源是客观事物,但新闻报道并不是客观事物,它是人的大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或者说,是记者运用表象、概念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判断、综合、推理的精神产品。

任何新闻报道,从事实的采撷到公开传播,自始至终都贯穿着记者的思维活动。

在新闻采访实践中,记者驾驭思维的要求与方法是:

一、从微观思维走向宏观思维:

微观思维是指思维指向局限于所观察或所报道的事物本身。

确定采访选题当然离不开微观思维,特别是在一般的突发性、动态性的新闻事件采访时,运用这种思维方式还是恰当的。

但是,微观思维停留在对事物作封闭式的反映、平面的展示上,认识上缺乏广度和深度,因此有着很大的局限性。

尤其是对非事件性新闻采访时,单纯的微观思维更是无法胜任。

宏观思维则是指思维突破和超越了所观察、报道的事物的本身,从更大的时空范围对事物展开纵向和横向的思索。

宏观思维的特征有二:

①思维的覆盖面和空间范围广,是以全局乃至整个世界甚至更大的宇宙空间作为参照系数;②思维的纵深度和时间跨度大,上下数千年皆蕴含于胸。

宏观思维作用:

①宏观思维可以使记者捕捉住重大题材,对大的事件、全局的情况作综合的分析和宏观的鸟瞰;②宏观思维也可以使记者在对具体个人和事件的审视中,跳出就事论事的框框,将其置于大的时空背景下,展示其据以存在的整个社会系统;将其看作一流动的时间过程中的一个具体的环节,从而赋予其宏观的意义。

③宏观思维还可以使记者在纵横比较、发展追踪中对事物作趋势性的分析、把握和预测。

二、从单一思维走向系统思维:

任何一个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有其内在的因素和规律。

要研究这一事物的存在和发展,就离不开对这一事物内在的因素和规律的分析和认识。

这种局限于事物内在因素及其规律的分析和认识的思维形式,就叫作单一思维。

记者确定采访选题时,自然需要这种思维方式,通过对事实内在的因素和规律的探索和研究,来认识事实,进而思考和确定采访选题。

但是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不是孤立的,总是与外界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用系统论的观点看,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系统之中。

凭借系统观点来进行思维的方式,叫做系统思维。

系统思维在记者确定采访选题中主要表现为以下特征和作用:

①由局部思维转向整体思维;②由单向思维转向多向思维:

多种思维指向、多种思维起点、多种英因果联系、多种评价标准、多种思维结果;③由静态思维转向动态思维

三、从直觉经验型思维走向理性思维:

直觉经验型思维,就是单纯借助直觉和已有的经验所进行的思维。

其缺陷是:

以经验为准则,凭借感官去把握事物的特征,使认识停留在事物的表象;遵从传统、遵从权威和从众倾向,缺乏对事物的独立思考和理性判断;重情感道德的因素,而忽视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探求。

因此,直觉经验型思维对事物的认识有着很大的局限性。

理性思维,则是用科学的眼光注意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进行探求的一种思维方式。

它是冷静的、自由的,具有充分能动性的思维。

理性思维的特征:

①理性思维不受感觉和经验的束缚,不为事物的表象所迷惑。

感觉和经验还处在认识的初级阶段,而理性思维则是认识的飞跃,是对客观事物深层次的折射。

②理性思维不盲目遵从权威和教条,不盲目遵从传统的评判,不以其为思维的参照数,而对时代的呼唤极为敏感。

③理性思维不服从旧伦理、道德的裁决,不受情感的左右,而服从事物发展的规律;不简单地对事物作好坏褒贬的评价,而是从社会发展的高度来进行价值判断。

理性思维也尊重道德,但决不让道德的因素干扰历史发展的进程。

四、从保守趋同思维走向创造性思维:

新闻采访活动是一种创造性活动,但人的思维活动往往易受惯性思维的影响,即本能地习惯于按照过去形成的习惯思路和固定的思维方式来考虑同一类问题。

这种思维方式就是保守趋同思维,它与新闻采访工作的性质相悖。

创造性思维就是在思维领域追求“独到”和“最佳”,追求与前人、众人有所不同而独具卓识,有新的发现、新的见解、新的突破的一种思维方式。

创造性思维特征:

①求异性:

即在认识过程中把认知的对象凝注于客观事物间的差异性和特殊性上,现象与本质的不一致性上,已知事物的局限性上。

②认同性:

即在认识过程中把认识的对象凝注于客观事物之间的同一性、相似性上,即“异中观同”。

③发散性:

即认识主体沿着不同的方向去思考,重组已有的信息和记忆系统中的信息,以产生新的信息。

④逆向性:

即逆事物发展的逻辑顺序而进行的思维。

8.4采访选题确定的运作方法

采访选题一般是从大量的新闻线索中筛选出来的。

因此,确定采访选题首要的工作是掌握新闻线索。

在此基础上,记者应注意从以下方面着手:

①从有明显特点的事物中考虑、确定采访选题。

明显特点的事物才有新意,才会引起人们的关注与兴趣,财具有较高的新闻价值。

这要求记者善于分析比较。

有比较才有鉴别,才能把握事物的特殊点。

比较的方法有二:

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②从具有“典型性”的事物中考虑、确定采访选题。

具有典型性的事物,是指一类事物中既能代表一般,又比一般集中、突出的事物。

典型性事物才具有普遍性的意义,才显示出事物的重要性,也才会有较高的新闻价值。

③从精选事实的最佳角度中考虑、确定采访选题。

角度是指记者认识、把握新闻事实的着眼点。

任何新闻事实都是多元的,都是可以从多种角度去认识和把握的。

角度不同,认识和把握的结果也不会相同。

选取角度时要注意角度的新奇性、社会性和受众性、精致性。

第九章新闻采访的工作程序及其方法

一次完整的新闻采访活动过程,通常是由明确报道思想、确定采访选题、作好采访准备、采集新闻材料、思考报道写作等几个相互衔接、先后有序的工作环节所组成的。

这就是新闻采访的工作程序。

9.1明确报道思想的作用与要求

报道思想:

是新闻传播媒体在一定的时期或阶段内,为达到预期的传播目的,而制订的新闻报道工作的设想、意图。

它包括报道的目的、内容、范围、重点等。

报道目的:

是指通过新闻报道所要达到的结果。

它要求记者围绕这一设想,有目标、有方向地去搜集新闻材料、组织报道。

报道内容:

是指对新闻报道所要再现的事实,以及这些事实所蕴含的思想内容的规定。

它包括对报道的题材、主题、事件、人物等方面的原则要求。

报道范围:

是指新闻报道所涉及的区域、行业的界限。

报道重点:

是指新闻报道内容和报道范围的着重点。

明确报道思想,就是指记者在从事新闻采访活动中要正确、深刻地了解和掌握报道思想,把报道思想作为自己行为的指南。

明确报道思想是记者进入新闻采访工作程序的第一个环节,也是整个新闻采访活动的序幕。

它在整个采访工作程序中的作用:

①从政治上、政策上为采访工作“导航”;②指导新闻素材的获取;③指导新闻主题的提炼

注意:

明确报道思想,自觉地接受正确报道思想的指导和制约与带“框框”采访是截然不同的工作态度与方法。

这两者质的区别在于:

对待采访中的认识活动,是起指导作用,还是起限制作用;认识的顺序是先有调查后有结论,还是现有结论后填充事实。

记者采访应以唯物主义的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