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前置作业.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082781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题前置作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课题前置作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课题前置作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课题前置作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课题前置作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题前置作业.docx

《课题前置作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题前置作业.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课题前置作业.docx

课题前置作业

二、研究方案

(一)课题提出

《小学数学四年级前置性作业有效性策略研究》这一课题的提出,是因为我校重视教学研究工作,通过学习生本教育的教学理念,让我们真正的认识到只有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进而解放学生的手、脑与口,让课堂真正成为展现学生才能的场地、让学生的潜能得到真正地发挥,让学生从“苦学”走向“乐学”。

我们在生本理念的指导下我们的课堂有了质的变化。

但我们在为这次改革感到高兴时问题也层层的浮现了出来。

如:

许多教师反应前置性作业布置简单了没有什么作用难一点吧好多学生无法通过自己完成;前置性的作业许多时候老师无法检查等等。

针对有这些困惑的教师我们我们特申报了《生本理念指导下的前置性作业设计的有效性策略研究》课题。

通过此课题能进一步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让学生更自信的投入到数学学习中。

(二)概念界定与研究理论依据

“先学后教”课堂教学模式教学实践探究而开创的一种全新教学理念。

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是一种教学理念,更是一种教学原则。

它符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循序渐进原则,把新课程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切实地植根于课堂。

课堂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紧张而又轻松、愉快地体验学习,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完成训练,为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夯实了基础。

“先学后教”是新课程改革下,课堂教学结构的全新阐释,目的在于转变师生课堂地位,以此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所谓“先学”,即在课堂中,教师先明确课堂学习目标,然后提出自学的具体要求,最后进行学前指导,学生带着老师布置的前置性作业在一定时间内自学教学内容并完成检测性练习,形成反馈。

根据学生的学习个性,自学的具体形式灵活多变。

所谓“后教”就是教师根据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以及在练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引导学生合作探讨,教师仅仅作为引导者、补充者、更正者、评价者,使学生在课堂内完成练习,最终形成一定的自学能力。

“后教”不是“满堂灌”“填鸭式”,是让学生充分自主学习以后,教师参与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三方互动学习中。

“后教”的主要环节是:

教师通过在课堂中观察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准确掌握自学信息,在自学结束时,激发学生借助同学间的交流、质疑、讨论等方法自行解决“疑难杂症”。

让会的学生帮助不会的学生,使学生间团结合作、互帮互助,达到和谐的学生教学生目的。

 

 

 

(三)研究目标内容

研究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优化前置作业设计的途径、策略、方法等,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推动和谐课堂向生本课堂的转变。

2、调动学生完成前置作业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参与前置作业的设计与改进,进一步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进而解放学生的手、脑与口,让课堂真正成为展现学生才能、提高学生水平的场所,让学生的潜能得到真正地发挥,让“苦学”走向“乐学”。

3、改变原有的课堂教学模式,让“教师成为学生,学生成为小老师”,进而将教师从繁重的作业堆中解放出来,让教师工作变得更快乐、更有成就感,从而真正改变教师的生存状态,从“苦教”走向“乐教”。

2、研究内容:

(一)怎样布置前置性作业有效的前置性作业绝对不是简单问题、相应习题的堆砌。

布置前置作业时首先要思考:

我布置的这些前置性作业对下一个新知识点的学习是否有用?

如何帮助学生利用好前置性作业的实施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

前置性作业的布置力求做到简单、低入、根本、趣味、开放。

1、简单:

要求作业的环节要简单,学生能一目了然。

简单明了,学生课上交流的例子达十几种,学生做在其中,乐在其中。

2、低入:

要求设计的作业难度要适中,要照顾全体,保证每个人都能发现一点,体味发现的快乐。

3、根本:

要求教师抓住知识主线,找准教学重难点,使学生通过前置作业能够完成大部分的知识点。

教师在布置前置作业前,一定要精心备课,熟悉教材的重难点,抓住知识的“根”,课堂上再举一反三,效果很好。

4、趣味:

兴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颇有趣味的作业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能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去完成。

趣味性要体现出题型多样,方式新颖,内容有创造性。

如口头的,书面的,绘画的,表演的,让学生感受到作业内容和形式的丰富多彩,使之情绪高昂,乐于思考。

从而感受到作业的乐趣。

5、开放:

教师根据教材适时适量设计开放性的作业,增加学生思考问题的多面性。

让学生“各有说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有话可说”,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二)前置性作业的设计形式教师熟悉并吃透教材,领悟相应的重难点.定准教学目标,是设计好前置性作业设计的保证。

1、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知识水平,选择课前和课中相结合的前置性作业形式,可课前先学,也可课中先学,做到形式为内容服务,为学生的学服务。

2、为了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所得,前置性作业可以设计成必答题和选答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自由选择。

3、可以把课后的部分习题提到前置性作业中,让学生通过做完预习阶段的习题初步了解知识。

4、可以让四人小组整理出典型的前置作业,把布置作业的权利也交给学生。

5、前置作业的形式:

听、说、读、写、看、找。

格式可以是:

小研究本、表格、批注、资料。

(三)前置性作业的检查

1、学生学会查找资料并利用资料是前置性作业完成的一项重要技能。

教师要辅导孩子如何在网上寻找资料,并懂得如何筛选资料。

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课前收集的资料。

2、老师在布置完前置作业后要尊重学生的劳动,在课堂上尽可能提供机会让学生展示作业成果,让他们的劳动有所做也要有所用,这样的话,学生完成前置性作业的兴致才能得以保持,学生才乐于去做,才能在学习中取得更大的自信心。

3、对认真完成的小组要给予表扬和鼓励,对一开始没有认真完成的小组不要操之过急,要耐心引导,积极扶持。

也可以安排前置作业完成得比较好的同学帮扶这些同学,逐渐达到人人养成认真完成前置作业的习惯。

 

(四)研究方法、原则

1、研究方法

从“课堂即研究,研究即课堂”的理论出发,本课题主要采用:

   1、行动研究法(日常教学研究)

 2、文献资料研究法(周三活动时间)

 3、课例研究法(相应教学月活动典型课例,及外出评比相关课例资料)

 4、调查研究法(定期问卷调查)

 5、经验总结法(教师的,及组内的)

2、研究原则

(1)主体性原则。

   以学生为主体,注意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自主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实践性原则。

   (3)因材施教原则。

   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正确处理好多数与少数、整体与个体的关系。

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爱好和特长,在统一要求的基础上,尊重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尽其所能,如其所愿,施其所长。

   

(五)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2012年6月——7月)

   1、对学生数学学习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爱好和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

   2、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3、组织本组教师进行相关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

第二阶段:

课题研究阶段(2012年8月——2013年4月)

   1、收集和整理有关材料、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情况制定每学期相应教学计划,做好课前研究。

   2、上好研究实验课,集体研究并修改研究方案,适时进行教学调整,集体评课,并做好记录。

   3、开展学生学习情况研究和教师教学情况研究。

   4、开展课例研修活动,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进行研讨学习,

第三阶段:

总结结题阶段(2013年5月——6月)

   将课题研究的有关材料汇总存档。

具体统计如下数据:

    1、学生学习情况和自主学习能力等情感态度的问卷调查及分析。

(分段,凸显改进)

    2、教师教学前置性作业的设计、教案及反思、听课记录等基本情况。

    3、公开课、评比课教案、反思、研讨记录等。

    4、集中学习的情况记载。

    5、相关论文的撰写和发表情况记载。

    6、组内开题方案,结题报告。

    7、教师专业化发展“个人成长记录袋”

 

(六)完成本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

(包括现有的研究工作基础,课题组人员结构,研究的经费,研究的外部条件)

∙打印机、纸张

∙前置性作业的展示设备

(七)预期研究成果(成果形式)

1、人人进行课堂教学实践,并上好示范课,认真的书写心得、案例

2、积极参与本组、本校及与其他学教学反思校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组内观摩课研讨——2012年10月至2013年月1月

3、学生前置性作业展览——2012年12月

4、科研月活动中进行课堂展示。

本的课例及有效策聚焦课堂、践行生一节常态课的公开课、课例、随笔及教师的前置性作业的设计展。

 三、构建有效预习的具体策略

1.树立学生预习意识,培养预习兴趣

通过对学生进行交谈调查,我们了解了学生做预习的习惯和能力等情况,了解了一线教师在教学中落实预习的现状。

摸清学生预习情况,表扬鼓励优秀者、积极者。

进行预习与不预习的对比测试,并开展预习好处多大讨论。

给学生提供预习作业的展示平台,开展进行预习经验的交流总结会。

通过各种方法形式使学生在实践中意识到预习的重要性,树立强烈的预习意识,体验到预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产生预习的兴趣。

2.教会学生预习方法,开拓预习视野

要让学生的预习落到实处,行之有效,最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预习方法。

一方面可以给学生上预习指导课,教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预习方法。

另一方面要在平时课堂上渗透学法指导。

教学时要有计划、有步骤,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预习情况要落实到预习作业中,要检查、督促、总结。

3.不断修正和完善预习作业的设计

在实施课题研究阶段中,不断修正和完善各年级的预习作业设计,并整理成册,供教师在教学时使用。

教师在每一新课前,都根据自己任教班的实际情况,把预习提纲整理,然后印发给学生进行预习。

四、研究成效

1.在实施阶段中,各课题成员围绕主题定期在组内积极开展研讨,积极开展课题研讨课和教学观摩课,进行组内备课、试教、上课、评课。

对有效利用预习提纲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了深入的认识。

2.教学效果有所提高。

在课题研究阶段,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大部分学生都能掌握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基本学习方法,能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有效地预习,使我们的课题研究得到了深化。

3.通过实践,教师积累的有效经验,由最初的摸索、尝试,到后来的有效实施,把有效预习的习惯运用到教学中。

全体课题组的成员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都得到了充实和提高。

4.通过课题的研究,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较为浓厚,学习的主动性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五、下阶段研究展望

经过一学期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如:

对于学生的预习,我们应如何去进行预习的评价?

因此在下学期,我们还将不懈努力,以下面三方面为研究目标:

1.进一步巩固利用预习提纲进行有效预习,重点围绕学会自主预习和预习的有效性展开,提高自学能力。

2.进一步探索预习提纲的设计,根据预习的问题反馈怎样进行多种方式的教学。

3.让学生尝试写数学日记,总结自己通过“先预习,后学习”的体会,以此来提高自主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4.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适时鼓励,以提高其学习兴趣,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5.以课题研究目标为标准,对课题实验研究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归纳、总结。

2、

 

 

 

0

推荐

当前,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是每位教师需要解决的难题。

而要提高课堂效率,抓好预习是至关重要的,它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精神,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它可以使每位教师更加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要求,了解学生的个别差异,便于因材施教。

古人云:

"授人鱼,不如授人渔。

"这说明方法和策略的重要性。

基于以上种种认识,我将从以下几方面深入到课题实验中去实践与探索。

确定了以“语文前置学习方法和能力的培养”作为实验课题的一段时间以来,我潜心研究、深入挖掘教材、集思广益、大胆实践、不断总结。

在前置学习作业设计、学生的前置学习方法和能力的培养以及教学生成预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收获,也发现了很多不足和困惑。

先把一段时间来的课题研究实施情况总结如下:

(一)给学生创设预习的时空

“没有一定的活动范围,人就无法完成重大的事情,儿童的自学意识和自学能力的幼芽,也必须在开放的学习活动时空中才能得以勃勃生长。

因此,要想让学生学会预习,教师首先要给学生提供预习的时空。

让优良的种子有一个合适的土壤,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实验一开始,我们抽出一定的课堂时间,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充分的围绕确定的前置学期作业结合教材尝试自主学习,初步渗透自主学习的方法,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营造浓厚的自己学习的氛围,给孩子们搭建坚实的自主学习的平台。

(二)重视预习方法的指导

方法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一个人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就如同掌握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就能独立地向新认识领域进军,也才有可能攀上知识的顶峰。

所以,要想让学生具有自学的本领,作为教师就要重视方法的指导。

我将分三个阶段来让学生逐步掌握预习的方法。

1、师生一起预习,摸索预习方法。

2、制定预习提纲,掌握预习方法。

3、学生自己预习,总结预习方法。

(三)精心设计教案,加强学生生成情况的预设,提高自身驾驭课堂的能力。

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备课多备“可能”

 在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的三大备课要素中,课程标准和教材一经确立就相对稳定,而学生是动态有差异的,教师在备课时要洞悉学生心理和知识基础,构建符合学生智力发展的情境,无论是教学环节的预置,课堂组织方式的确立,都要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前提。

备学生的“可能”,尽可能多地把学生考虑在内,学生应成为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也应是我们备课的出发点和归属点。

2.设计力行“简约”

  过去,教师们花在教学设计、编写教案的工夫实在太多。

从教材分析到教学重点、教学目标;从学法提示、训练题型到课堂板书、教学评价、教学反思等等一一在案,知识的东西过细过多;有的还盲从于别人的现成教案。

随着新课标实践教育观念的变更,教学方法每天都在发展、变化,而个性化、创造性的课堂教学也绝不能用同一种模式来套。

教学设计的关键在于考虑学生的学习和需要,确定以学定教的原则,教师要把工夫花在钻研教材上,花在推测学生的“可能”上。

对本课重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可设计多种策略,做到重点之处细细描绘,其余部分一笔带过。

3.关注实践空间

  一节课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而35分钟之内教师和学生的活动总量如何,应在我们的考虑之列。

所以,在编写教案时,应更多地考虑课堂实际,留有师生灵活操作和活动的空间。

强调从思路上整体把握,应重视学生的思维过程和语言表达,克服程式化的设计,留给学生更多的实践空间。

(三)巧用评价激励机制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的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

评价作为学生再学习的一种动力,将会激励学生向下一个目标努力,对进一步学习充满信心。

对于学生的预习评价,一开始只要做了,我就要给予及时的表扬。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我们采取了多种多样的评价手段——记分式,标志式,喜报式等等。

总之,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课题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收获,在收获的同时,也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和困惑:

1、学生的前置性作业完成的不认真甚至不做,如何让学生主动认真的完成作业仍然是我们课题组一个重点研究的问题。

2、课堂上,学生不能真正的将自己的思想在小组内分享和交流,有些学生不能认真倾听,并质疑发问,小组合作效率不高,有时讨论大半节课仍然不能得出结论。

尽管收获甚微,困难重重,课题仍然会一如既往的进行下去,不断创新和尝试,争取能去的更大的收获。

 提高前置性作业有效性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让学生更自信的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实现教育的终极目标,我校数学教研组教师本着问题即课题思路提出了《提高前置性作业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二、课题提出的意义

   前置性作业的有效设置是为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做准备的,具有相当强的目的性,它就是要达到让学生在课前能够对新知识进行感受、进行初步理解、自主寻求解决办法等目的,起到对课堂的导入、甚至贯穿整个课堂的作用。

有效的前置性作业为学生的课堂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从而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它给我们的课堂,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很大的帮助,让学生更自信,最大程度的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也给我们的课堂带来广阔的空间和学习乐趣。

三、课题提出的理论依据

(一)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

   维果斯基认为,在进行教学时,必须注意到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

一种是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

他把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称为“最近发展区”。

维果斯基认为,重要的不是今天为止已经完结了的发展过程,而是那些现在仍处于形成状态的、刚刚在发展的过程。

因此,弄清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将大大促进教学对发展的作用。

前置性学习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独立活动中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

(二)现代建构主义理论

   现代建构主义理论认为:

学习者学习数学并不是由教师或其他人传授给他的,而是他本人主动根据已有的数学经验、认知结构进行的一种主动建构的过程,任何学习者在学习之前并不是一张白纸一样空着脑袋进入教室的,而是带着他独特的数学现实开始新的学习。

前置性学习是一种主体积极的活动,其价值在于使学生在个体主动思维活动中首先获得“有意义的经验”,然后经过课堂学习将经历的模糊、疑难、矛盾的情境转化为清晰、确定、和谐的情境。

(三)数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数学前置性策略研究就是要通过学生课前的观察发现、生活探究、动手操作、调查访问等多种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活动,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体现出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前置性学习目标的确定应该具体,针对不同的年级有所不同。

低年级学生由于认知水平有限,侧重于自学习惯的培养,对他们在新授课的前置性作业用不着面面具到,也不能多,只需要弄清一两个或两三个主要知识点为主,每周设置两次前置性作业为宜。

高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对他们的前置性作业可以把这课时的教学要求比较全面具体地提出来,可设计一些动手操作实践研究的内容,让他们能通过自学掌握知识要点,课堂上再对所掌握的内容进行反馈,交流,把课堂全部还给学生,学生会更有成就感,更加乐学。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针对不同的年级如何把握好前置性作业设置的度。

数学学科的前置性作业的设置是根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本班的学生情况而定,老师在布置前置性作业前,先要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地备好课,掌握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只要每次的前置性作业的设计能围绕教学目标就行了。

(二)在研究的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三)教师养成逐渐树立了问题及课题的研究思路,提高研究能力,提升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一)理论研究法:

研究国内外有关自学能力培养的理论及实验做法。

(二)问卷调查法:

针对前置性作业的设置调查学生喜欢的程度。

针对试验过程,随时做出调控。

(三)个案研究法:

针对个别失败的前置性作业的设置,究其原因,采取措施。

(四)实验总结法:

对实验中的得失及时的进行过程性总结,(课题三次阶段总结)以便于更好的开展课题。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1、准备阶段:

(2010年9月——2010年10月)申报课题,确定研究思路,搜集有关资料,进行理论学习。

2、实施阶段:

(2010年10月——2011年2月)开展实验,深入探讨,不断总结,撰写论文。

3、总结阶段:

(2011年2月——2011年7月)资料搜集整理,撰写研究报告和发表论文、撰写结题报告。

八、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一)课题研究第一阶段具体做法

 1、教师层面

(1)首先进行理论学习,通过学习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思想上明确教学实验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发挥学生的最大潜能。

在建构主义理论和数学课程标准的引领下,进一步明确学生是如何进行学习的。

(2)、教师做到精心备课、深挖教材,把握教学中的重难点,针对不同年级,对前置性作业提出不同的要求。

2、学生出现问题

(1)学生对前置性作业不够重视。

(2)不能深入地进行研究,浮于表层。

3、分析改进措施

   我们召开课题研究会针对这种现状,结合具体的前置性作业如“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案例设计,查明原因:

一是前置性作业的设置太过具体,没有研究的价值;二是问题范围较广;学生无从下手。

如何是前置性作业浅入深出,更具有研究的价值?

结合实例,针对前置性作业“真分数和假分数”问题过于具体不利于引发学生思考的现状,我们对前置性作业提出本着简单、低入、开放的原则,更应针对不同的年级,采取不同的要求。

低年级做到趣味性、可操作性;高年级具有可探究性。

这样便于学生留出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二)课题研究第二、三阶段具体做法

1、针对学生出现的两极分化现象分析

   在实验的第二阶段,我们明显的感受到学生两极分化现象的严重性。

在进一步调查分析研究的过程中,发现既有教师的个人因素,如:

教师新课改理念把握不到位,课堂出现低效的状况;教师对教学目标的把握不明确,往往以最高的要求对全体学生进行教学。

这样一来,一大部分学生难以达到教学要求,人为地造成了学生两级分化的产生。

   从学生因素说,学生本身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从一年级刚入学,各个学生就存在着差异,学生的智力能力水平、教育经历、生活经验、家庭环境差距很大。

而新教材的教学要求是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中展开。

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有的学生有相关的生活经验,而有的学生却没有。

小组中个别学生参与、发言、质疑的机会很少。

久而久之,在小组中越来越差。

2、解决措施

(1)领会编者意图,把握教材重难点。

对于新教材,教师要努力吃透、悟透,努力领会新教材编排的

特点与意图,把握新教材的脉络,能深“潜”进去,更能高“跳”出来,这样便能活用教材,教活教材。

而且要注意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该点到的要点到,该总结归纳的要总结归纳,避免各册教材之间出现知识的盲点。

(2)把握好教学起点,选择恰当的教学目标、教学情境、教学方法

进行教学。

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好教学进度,教学中对比较困难的学习内容可以适当放慢教学速度,让学生多一点时间去思考、交流、操作、探究、巩固。

(3)采取了捆绑式的小组激励评价制度。

低年级采取星级评价,高年级采取积分卡评价。

采取每天一小评,每周一大评,每月一汇总。

及时的对学生进行评价,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团队意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针对低年级识字量达不到的现状,我们采取一周一次前置性作业,低年级学生可采用涂画的方式,也可以是学生口述,家长带写。

此项评价让大家懂得只有你行,我行,大家才都行。

学会与他人如何相处、合作。

3、第二、三阶段课题研究深入

(1)课中我们设置前置性作业,创造性地把思维导图引入课堂,利用抓点、连线、成面、构体的四部立体式教学,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获得螺旋上升的知识,从而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激活学生思维,完善知识结构,拓宽视野,全面提升数学素养。

在此过程中教师逐渐树立了问题及课题的研究思路,提高了研究能力,提升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2)前置性作业与学生的数学实践活动有机的结合。

 为了能够学以致用,我们设置了实践性前置性作业。

此项前置性作业的设置让学生成为知识的实践者,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们体会到知识就在身边,感受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