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教案.docx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教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概述和课时安排
三角的初步认识
教材分析
角的认识是在学生直观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的。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角的重要基础,也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内容之一。
首先教材呈现了一幅校园生活的情景图。
图中有正在做操和踢足球的学生,还有拿三角尺的老师和修剪花木的老爷爷,这些情景都与角有关。
教材把这些角都用色线标示出来,由此引出角,让学生了解到角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教学时,出示情景图后,可以让学生观察并说说都看到了什么,然后标出一些物体上的角。
然后从三种实物(剪刀、钟面、三角尺)中抽取出角(锐角、钝角、直角),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实例中来认识角。
在此基础上介绍角的各部分名称,说明角的特征。
最后让学生通过一些活动来进一步感知角,如用两根硬纸条做成活动的角(能转成大小不同的角),用纸折成大小不同的角等。
教材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国旗、椅子和双杠上的角,说明这些都是直角。
再通过让学生折纸做直角,加深对直角的认识。
接着通过借助三角尺上的直角,说明要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来比一比,如果和三角尺上的直角一样大的角就是直角,比它小的是锐角,比它大的是钝角。
教材还安排了用三角尺画直角和用三角尺上的角拼摆出钝角的内容。
学情分析
本单元主要教学角和直角的初步认识,这些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学的。
教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小学生往往缺乏感性经验,只有通过亲自操作,获得直接的经验,才便于在此基础上进行正确的总结和概括,形成一定的表象。
由于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差,需要加强动手操作的训练。
教学要求
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
角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周围许多物体上都有角。
2.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帮助学生认识角和直角。
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儿童的智力活动是与他对周围物体的作用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也就是说,儿童的理解来自他们作用于物体的活动。
小学数学的学习是一项重要的智力活动,也不例外。
特别是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小学生往往缺乏感性经验,只有通过亲自操作,获得直接的经验,才便于在此基础上进行正确的总结和概括,形成数学的概念和法则
教学建议
1.注意通过多种活动认识角和直角以及锐角和钝角,正确把握教学要求。
本册是第一次出现角和直角,只要求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初步认识即可。
如认识角,只要通过折一折、做一做等活动,使学生对角和直角有些感性认识,知道什么样的图形是角;它有一个顶点,两条边;会画角就可以。
对锐角和钝角的认识,本单元只要求学生初步了解即可。
2.在教学中注意科学性。
本章角的初步认识,内容虽然浅显,但教师在教学中使用的语言必须是科学的、准确的。
例如,指导学生画角时,教师应说:
“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画成一个角。
”
课时安排
1 角的认识…………………………………………………………………………………1课时
2 直角的初步认识…………………………………………………………………………1课时
3 初步认识锐角和钝角…………………………………………………………………….1课时
4 练习八………………………………………………………………………………….1课时
1角的认识
一课时
教学内容
角的认识。
(教材第38、第39页)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知道角有大小,初步学会用三角尺画角。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使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有角,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
认识角、正确画角。
难点:
初步认识角,建立角的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
课件、两根硬纸条。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出示教材第38页校园生活情景图,让学生欣赏)
师:
同学们,刚才从屏幕上我们欣赏了校园美丽的风景,大家平时喜欢到操场上去玩吗?
最喜欢玩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
师:
同学们,这些小朋友在操场上玩得多开心呐!
有的在……有的在……有的在……仔细看看操场上还有许多我们学过的图形呢,你们发现了吗?
学生指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球,等等。
师:
这些图形都是咱们的老朋友了。
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下新的图形朋友。
(课件出示园丁剪草图)你们看,园丁爷爷手里拿着的剪刀,张开就形成了这样的图形,(出示角)做操的小朋友伸开两臂也形成这样的图形,这就是角。
(板书:
角)同学们,和角打声招呼吧。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
(板书课题:
角的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
用学生熟悉的场面引入主题,不仅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给吸引过来,还可以通过画面中的图形很自然地引出新知识,“一箭双雕”】
二自主探究
1.在主题中找角。
师:
同学们,操场上很多物体的表面都有角,快找找吧!
学生说到一个,教师就课件演示一个,跟着复述一遍,并及时给予表扬。
2.教学例1。
师:
同学们一下子找到了这么多的角,真了不起!
看,老师带来了几件物品,它们身上有角吗?
(课件出示例1)
等学生观察后,把剪刀、钟表、三角尺放大,背景逐渐褪去,问这些生活中的角在数学上该怎样表示呢?
你们看,角就是这样的。
(课件中三个角从实物中移下来)
师:
这三个图形都是角。
闭上眼睛想一想,角是什么样的?
再用手比画角的模样。
师:
仔细观察这三个角,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1:
都是尖尖的。
生2:
都有两条直直的边。
3.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及其特征。
师:
(在黑板上画一个角)这个尖尖的就是角的顶点,这是角的两条边,角的两条边都是直直的。
顶点和这两条边就组成了这个角。
师:
(出示课件上的第二、三个角)从图片上分别指出这两个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设计意图:
通过找找、看看等活动,让学生从直观到抽象地理解什么是角,角有什么特征,从而建立起角的表象】
4.操作,认识角的大小。
(1)折角。
师:
(出示一张圆形纸片)这张纸片上有角吗?
开动小脑筋,动手折一个角,试试吧。
如果你有答案,悄悄和同桌交流一下。
学生折角,教师巡视指导。
展示最快的学生做的角。
师:
这是一个角吗?
它的顶点和边都在哪?
请折好的同学把你折的角指给同桌看看,顶点在哪?
两条边在哪?
(2)做活动角。
师:
老师这有一个角,你们看,这是一个活动角,你们想不想做一个?
用老师发给你们的硬纸条,试试吧!
学生尝试动手做,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
(展示两个大小明显的角)这两个角有什么不同?
生:
一个大,一个小。
师:
对,角是有大小的。
(再展示两个大小差不多的角)能一眼看出哪个角大,哪个角小吗?
你用什么办法知道的呢?
生:
把两个角叠在一起,让这两个角的顶点重合,一条边重合,看,上面这个角的另一条边在下面这个角的里面,这说明上面的角比下面的角小。
师:
这个办法真好!
同桌之间也像这样把活动角比一比,顶点重合,一条边重合,看看谁的大,谁的小,比出结果了吗?
(3)认识角的大小与边叉开程度的关系。
师:
下面我们来轻松一下,看一段动画片吧。
角的王国有一个红角和一个蓝角,它们本来是一对好朋友,可是有一天它们吵起来了,为什么呢?
请看!
(课件出示红角和蓝角)从动画片中你知道它们为什么吵起来了吗?
最后又怎样?
生:
它们是为了谁大谁小而吵的,后来通过比较,它们是一样大的,最后它们又成了好朋友。
师:
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
生: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角的大小与它的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而是跟角的两边叉开的程度有关,两边叉开的越大,角就越大;两边叉开的越小,角就越小。
师:
这个同学回答得非常好,谁能像他这样说说?
同桌之间可以相互说一说。
【设计意图:
在折角、做活动角、比比活动角的活动中,让学生发现角有大有小。
在观察中让学生发现并明白:
角的大小与它的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而是跟角的两边叉开的程度有关,两边叉开的越大,角就越大,两边叉开的越小,角就越小】
5.教学例2。
师:
角多神奇啊,你们喜不喜欢它?
那我们把它画下来好吗?
怎样画角呢?
师:
我们来看看究竟该怎样画角。
(课件演示角的画法)注意看,分两步才能把角画好。
边讲解边演示:
先确定角的顶点,从这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画成了一个角。
学生画角,教师巡视,并展示学生画的角。
三总结提升
师:
同学们,你们今天和角交了朋友,都有些什么收获?
其实,角的知识还有很多很多,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还会一一讲到。
板书设计
角的认识
教学反思
1.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活动。
对于“角的初步认识”,直观性、操作性比较强,教师设计了找一找、做一做、画一画等活动,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充分活动起来,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建立了角的表象,丰富了对角的认识,发展了空间观念。
2.给学生创设自由度较大的学习空间。
教师敢于放手,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展进度,尤其是做角环节,为学生提供判断思维的空间。
学生依据对角的各部分认识,选择材料做角,在相互交流中发现角是有大小的,进而探究角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
一层紧扣一层,层层都体现出学生的自主参与。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是角的在括号里画“√”,不是的画“✕”。
(考查知识点:
角的初步认识;能力要求:
初步认识角)
B类
比较下面每组角的大小,在较大的角下面的方框里画“√”。
(考查知识点:
角的初步认识;能力要求:
会比较角的大小)
参考答案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 ✕ √ ✕ ✕ √ √ ✕
B类:
(1)第一个
(2)第一个 (3)第二个 (4)第二个
教材习题
第39页“做一做”
1.课桌的表面上有角;凳子的表面上有角;尺子上有角……
2.图略。
2直角的初步认识
一课时
教学内容
直角的初步认识。
(教材第40页)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
2.会用三角尺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3.通过操作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直角的表象。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判断分析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
直角的认识。
难点:
正确画直角。
教具学具
课件、三角尺、红旗、椅子。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角,并且知道生活中有许多物品上有角。
今天老师给你们看几件东西,(出示红旗、椅子)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物品,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1:
它们的表面上都有角。
生2:
它们的表面都有4个角。
如果学生发现:
这4个角的大小都一样,教师要给予表扬。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观察实物,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源于生活,并直观地感受实物中角的存在】
二自主探究
1.教学例3。
师:
同学们,你们的文具盒里也有角。
对,就是三角尺。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谁先发现三角尺的秘密。
生1:
我发现三角尺有3个角。
生2:
里面的小三角形和三角尺的形状一样,也有3个角。
生3:
我发现三角尺有3个角,并且3个角的大小不一样,其中一个角大些,另外两个角比它小。
生4:
我发现每个三角尺中都有一个直直的角。
师:
谁知道这个直直的角叫什么角?
生:
直角。
如果学生说不出,教师介绍(指着三角尺的直角)三角尺中最大的角叫直角。
请同学们指出三角尺上的直角,摸一摸有什么感受。
师:
拿出我们准备的白纸,折一个直角好吗?
折好以后,跟同桌比一比。
【设计意图:
从学生熟悉的角入手,使学生在动手操作活动中既复习了角的组成、角的特点,又进一步感知直角与其他角的不同】
2.教学例4。
(1)小组讨论:
三角尺上的直角有什么用途?
交流汇报。
当学生提出用三角尺来检验直角时,教师要在学生说完后用对比的方法加以说明。
让学生用这个方法比一比自己折出的角究竟是不是直角。
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比一比自己周围的一些角是不是直角。
(2)用三角尺画直角。
想一想:
我们是怎样画角的?
尝试用三角尺画直角:
先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