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1.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082081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71.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1.docx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1.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1.docx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1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注意:

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考生应首先阅读试题卷及答题卡上的相关信息,然后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一、积累与运用(共27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2分)

A.模式/模具称职/称心如意博闻强识/有识之士

B.教诲/阴晦寒噤/正襟危坐风流倜傥/丝绸之路

C.创造/创伤咀嚼/味同嚼蜡言行相顾/行家里手

D.喧嚷/渲染默契/提纲挈领踌躇满志/更胜一筹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潮汛文曲星前扑后继全神贯注

B.企盼蛀米虫红装素裹根深蒂固

C.陨落天燃气斩钉截铁神色张皇

D.安祥腊八粥惊心动魄断章取义

3.古诗文默写。

(8分)

(1)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

(《出师表》)

(2),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

(3)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描写激烈战斗场景的句子是:

(4)诗词起句往往描写景物来营造氛围,定下全诗抒情基调。

《蒹葭》中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以深秋蒹苍露白的情景,营造出空寂凄清的氛围;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的“,”,描写边塞特有的秋景,定下慷慨悲凉的基调;晏殊的《破阵子》中“,”则描绘生机勃勃的春景,为全词定下欢快愉悦的基调。

4.名著阅读。

(4分)

《水浒》第四十三回中有个人物叫李鬼,现在特指混淆视听的人,也成了假冒的代名词。

请简述小说中有关李鬼假冒的故事情节。

5.在下面文段的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使整段语意完整、连贯。

(4分)

在人类文明进程里,城市的产生和发展是关键的一步。

一般而言,城的发展往往早于市。

①,城墙、堡垒、护城河构成防御设施,封闭是其主要特征。

市的功能主要是流通,交易场所、街道是主要设施,开放是其主要特征。

②,反映了由军事和政治意义的城镇向现代的经济、文化为主的城市的发展走向。

①②

6.阅读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7分)

材料一2017年11月24日电日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网站发布消息,中国申报的甲骨文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的评审,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甲骨文是中国发现最早的文献纪录,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遗址,是距今三千多年的商代后期用于占卜祈祷的文字。

正是由于有了从甲骨文发展到今天的汉字,才使中华文明的发展至今没有中断。

——中新网

材料二12月26日,教育部、国家语委、国家文物局等举办发布会,并邀请专家学者就“甲骨收藏与绝学振兴”展开讨论。

甲骨文既是研究汉字发展和中国早期历史的宝贵材料,也是我国泱泱五千年文明历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甲骨文为我们展现出一幅幅商代先民生产生活的画卷。

比如从“璞”字的刻写形态,我们可以看到古人采玉的情景,在哪里能找到玉石、用什么工具开凿等。

让甲骨文从书斋走向大众,从“绝学”变为“显学”,还要在普及上下功夫。

国家文物局领导说:

“通过组织名家撰写甲骨文科普读物,博物馆举办专题展览,图书馆举办名家讲座等喜闻乐见的形式,对甲骨文知识进行推广,尤其是在青少年中进行宣传普及。

这样才能更大地激发民众关注甲骨文,推动甲骨文焕发生机。

——《人民日报》

(1)请给材料一拟写一个新闻标题。

(不超过15个字)(2分)

(2)材料二画线句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1分)

(3)外国友人来学校进行文化交流,根据上述材料,请你代表“趣学汉字”社团给外国友人简介甲骨文的文化意义。

(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7—10题。

(共16分)

扶自行车的人

坐在胡同口的石墩上,丁大力足足吸了三根烟。

吸第一根烟的时候,从他面前过去了七个人。

吸第二根烟的时候,从他面前过去了四个人。

吸第三根烟的时候,从他面前过去了五个人。

这些人有的手插在口袋里,耳朵里塞着耳机,匆匆而去;有的呼朋引伴,彼此嘻嘻哈哈;有的心事重重,低头不语。

唯一相似的是,这些人,都行色匆匆,好像谁也顾不上看一眼身边发生了什么。

身旁的林荫路上,十几辆自行车横七竖八地躺在地上。

北方的春天,多的不只是阳光明媚,还有风。

就在刚才,大力就眼瞅着一股子风,打着旋儿的从东边路口冲过来。

这风像胡同里撒野的孩子,不管不顾,一路冲将过来。

东头的那辆自行车在风里只侧歪了一下身子,就一头栽到了身边同伴的身上。

第二辆还没纳过闷来,就直接拍到了第三辆身上;第三辆躲闪不及,直接把第四辆推倒;第四辆又带倒了第五辆……眨眼工夫,林荫路上的~趟自行车悉数倒下。

最后一辆还犹豫了一下要不要倒下,终于还是晃晃悠悠地趴在了正在旁边修鞋的聋子身后,险些砸到聋子师傅的后背。

聋子真是聋啊,身后的动静,他竟一点没听到,仍然闷着头锥着手里的鞋。

眼前的情景被正准备回家的大力看个正着。

大力想:

这要是小时候,该是多好的学雷锋做好事的机会呀!

小时候的丁大力为了做好人好事,和小伙伴们一天到晚在街上到处跑。

扶老奶奶过马路,给老爷爷让座,送迷路的小朋友回家,帮邻居抬水。

当然,也包括扶起倒在路边的自行车。

大力记忆里的小时候,到处都是争着做好人好事的小雷锋。

【A】可是今天,大力抽了三根烟,从他面前过去了十六个人,没有一个人停下来把自行车扶起来。

天色渐渐暗下来,路上的行人越来越少,连修鞋的聋子师傅都准备收摊了。

唉!

大力失望极了:

看来今天是不会有人扶自行车了。

他原本只是想做个小测试:

在扶不起的风潮之下,是否还有人愿意扶起自行车。

聋子师傅在站起身子,拍打围裙上的灰土时,发现身后倒着的一大片自行车。

【B】聋子师傅顾不得拍打干净身上的灰土,就急匆匆跑过去扶起第一辆自行车,然后是第二辆。

大力是在聋子师傅扶起第二辆自行车时站起身的。

聋子师傅扶第三辆自行车的时候,一个路过的中学生参与了进来。

接着是一个接孩子放学的大姐,再接着是两个穿着很时尚的年轻姑娘。

最后,一个拿着公文包的大哥,扶起了最后一辆自行车。

这一切,都太快了。

整个过程不超过两分钟。

等大力回过神儿来的时候,路上的人已经散了,只剩下一排码放得整整齐齐的自行车,还有正在收摊的修鞋师傅。

眼前的情景,像是什么也没发生过。

唯有丁大力懊恼不已:

咋没给我留一辆呢?

大力开始后悔自己的测试了。

为什么要去测试别人呢?

测试别人的结果,发现的不正是自己的犹豫吗?

大力这会儿倒是盼着再来一阵风,再刮倒几辆自行车,让他也能做回好事。

可偏偏这时候天空里没有一丝风,路边也没有一辆躺倒的自行车。

大力更加懊恼了。

拐进胡同口,天,已经大黑了。

大力觉着心里空落落的,回家的脚步都没了精气神。

突然,大力发现灯影里,停着一辆黑色的自行车。

大力立刻来了精神。

昂首,挺胸,日不斜视。

只是经过时,脚尖向旁边划拉了一下。

就听身后“哗啦”一声响,大力回头再看,黑色自行车就直挺挺地躺在了地上。

大力倒像是很吃惊地样子,急忙忙跑过去,小心翼翼地扶起自行车,支好。

然后,在黑色自行车后座上柔柔地摸了一把,用谁也听不到的声音,说了句:

对不起了!

然后,大力才咧开大嘴,嘿嘿笑着回家了。

(作者:

王东梅。

略有删改。

7.根据文中“丁大力”的表现,完成下列表格。

(4分)

情节

心情(态度)

坐在胡同口看有没有人挟自行车

失望

懊恼不已

故意划拉倒一辆自行车,然后把它扶起来

8.根据要求,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4分)

【A】可是今天,大力抽了三根烟,从他面前过去了十六个人,没有一个人停下来把自行车扶起来。

(从词语运用的角度)

 

【B】聋子师傅顾不得拍打干净身上的灰土,就急匆匆跑过去扶起第一辆自行车,然后是第二辆。

(从人物描写的角度)

 

9.本文写了一位修鞋的聋子师傅,他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4分)

 

10.有人认为,文章的标题“扶自行车的人”其实可以改为“测试”,你怎么看呢?

请你选择一个标题并说明理由。

(4分)

标题:

理由:

三、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

(共12分)

成功是优秀的副产品

①在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时,首要的目标应该是优秀,其次才是成功,不妨把成功当作优秀的副产品。

现在的人们都太看重成功,没把优秀当回事。

②所谓成功,一般是指外在的成功,就是你在社会上是否得到承认,外在的成功是用名利来衡量的。

所谓优秀,是指一个人的内在品质,即有高尚的人格和真实的才学。

一个优秀的人,即使他在名利场上不成功,他仍能有充实的心灵生活,他的人生仍是充满意义的。

相反,一个平庸的人,即使他在名利场上风光十足,他也只是在混日子,至多是混得好一些罢了。

比如有些伟大的艺术家、作家,生前很不成功,他们的名声是死后才拥有的。

他们在贫困和默默无闻中度过了创造的一生,和那些一时走红的名利之徒相比,谁的人生更有价值?

一个不求优秀的人,一个心智平庸的人,如果他只是靠庸俗的手段,工于心计,巴结奉承。

最后,他即使得到了一点所谓的成功,当个小官呀,发点小财呀,在我看来,他的人生毫无价值。

③一个人倘若真正优秀,而时代又不是非常糟,他获得成功的机会还是相当大的。

即使生不逢时,或者运气不佳,也多能在身后得到承认。

④优秀者的成功往往是大成功,远非那些追名逐利之辈的渺小成功可比。

人类历史上一切伟大的成功者都出自精神上优秀的人之中,不管在哪个领域,包括创造财富的领域,做成大事业的绝非只有一些小伎俩的精明之人,而必是对世界和人生有广阔思考和深刻领悟的拥有大智慧的人。

⑤一个人能否成为优秀的人,基本上是可以自己做主的,能否在社会上获得成功,则在相当程度上要靠运气。

外在意义上的成功,取决于许多外部的因素,包括环境、人际关系、机遇等等,自己是很难把握的。

所以,应该把成功看作优秀的副产品,不妨在优秀的基础上争取它,得到了最好,得不到也没有什么。

在根本的意义上,作为一个人,优秀就已经是成功。

⑥人生在世,首先应该追求的是优秀,而非成功。

⑦那么,如何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呢?

我认为,优秀是在人性的意义上说的,就是要把人之为人的禀赋发展得尽可能的好,把人性的品质在自己身上实现出来。

按照我的理解,可以把这些品质概括为四项,即善良的生命、丰富的心灵、自由的头脑、高贵的灵魂。

⑧真正的成功是做人的成功,即做一个有灵魂的人,一个精神上优秀的大写的人。

这样的人即使在世俗的意义上不很成功,他的人生也是充满意义的。

⑨把优秀当作第一目标,而把成功当作优秀的副产品,这是最恰当的态度,有助于一个人获得成功,或者坦然地面对不成功。

(作者:

周国平有删改)

11.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成功是优秀的副产品”这句话的理解。

(2分)

 

12.第②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有什么作用?

(任选一种分析)(3分)

 

13.请简要分析第②~⑥段的论证思路。

(4分)

 

14.下面材料如果作为本文的论据,你认为应该放在哪一段?

请简述理由。

(3分)

李嘉诚勤奋自律,遇事冷静,心胸豁达,视野广阔。

他热衷阅读,一直保持着两个习惯:

一是睡觉之前,一定要看书;二是晚饭之后,一定要看二十分钟左右的英文电视。

正是因为他不断提升自我,在同一代香港华人商业领袖中,李嘉诚不但拥有良好的英文沟通能力,而且对资本市场,尤其是对国际资本市场及其中的人性,拥有更多的了解,拥有更深的认识,最终傲立香港首富。

 

四、古诗文阅读。

(共15分)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5—18题。

(共11分)

(一)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日: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

“何以战?

”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

“小惠未编,民弗从也。

”公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

“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

“可矣a”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

“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可矣。

”遂逐齐师。

(节选自《曹刿论战》)

(二)项羽①自知少助;食尽,韩信又进兵击楚,羽患之。

汉遣侯公说羽请太公②。

羽乃与汉约,中分天下,割洪沟③以西为汉,以东为楚。

九月楚归太公、吕后④,引兵解而东归。

汉王欲西归,张良、陈平说曰:

“汉有天下太半而诸侯皆附楚兵疲食尽此天亡之时也。

令释弗击,此所谓养虎自遗患也。

”汉王从之。

(节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

①羽:

西楚霸王,兵败后在乌江畔自刎而死。

②太公:

汉王刘邦的父亲。

下文中的吕后是汉王刘邦的妻子。

在之前的战争中此二人被项羽俘获做人质。

③洪沟:

即鸿沟。

古代最早沟通黄河和淮河的人工运河。

15.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2分)

(1)又何间焉:

(2)小惠未徧:

(3)引兵解而东归:

(4)自遗患:

16.下面对文段

(二)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汉有天下/太半而诸侯皆附楚兵/疲食尽/此天亡之时也

B.汉有天下太半/而诸侯皆附楚兵/疲食尽/此天亡之时也

C.汉有天下太半/而诸侯皆附/楚兵疲食尽/此天亡之时也

D.汉有天下/太半而诸侯皆附/楚兵疲食尽/此天亡之时也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羽乃与汉约,中分天下,割洪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

18.从这两个文段看,鲁胜齐和汉胜楚的原因有什么共同之处?

(3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19—20题。

(共4分)

观刈麦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敞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19.请你描述诗句“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的画面。

(2分)

 

20.诗歌结尾为什么要写自己“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2分)

五、作文(50分)

21.任选一题作文。

(50分)

(1)题目:

我不会忘记

要求:

把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某公园禁止游客给野生动物喂食,理由是:

一旦喂食就把野生动物变成了乞丐,使它们丧失了自我生存的能力。

因此,告示上醒目地写着:

“让野生动物野!

要求: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文体不限(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017—2018学年上期期末考试

九年级语文参考答案

一、(共27分)

1.C(2分)

2.B(2分)

3.

(1)察纳雅言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3)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4)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每空1分,该空见错不得分,共8分)

4.示例:

李鬼冒用“黑旋风”李逵的名号,脸上搽墨,手持两把板斧,剪径劫单人(拦路抢劫钱财)。

(2分)后来,李鬼被李逵抓住,他谎称“家中有九十几岁的老母,无人赡养”;李逵放走他并赠送银两,让他改过自新。

但李鬼不思悔改,又欲用麻药加害李逵,结果被李逵杀死。

(2分)

5.①城的主要功能是防御②从城到市的变化(或“从封闭走向开放”“从防御趋向流通”)(意思对即可,每空2分,共4分)

6.

(1)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意思对即可,2分)

(2)第一个“甲骨文”后加“的热情”。

(共1分)

(3)甲骨文是中华民族和人类的精神财富;以甲骨文为起源的汉字,使中华文明的发展没有中断;甲骨文生动展现出商代先民的生产生活场景;甲骨文对研究汉字的发展有极大价值。

(意思对即可,一点1分,共4分)

二、(共16分)

7.①袖手旁观(观望)②目睹无人扶自行车③看到倒地的自行车都被扶起,自己没有可扶的了④自我满足(意思对即可,一点1分,共4分)

8.【A】示例:

“三根烟”“十六个人”“没有一个人”等表示数字的词语,写出在一较长时间内,众人都无视倒地的自行车的冷漠表现(写出了丁大力测试时没人扶起自行车的状况);与大力回忆中到处都是“小雷锋”形成对比,表现了大力对现在人的失望。

【B】示例:

从“急匆匆跑”“扶起”等动作描写(细节描写),写出了聋子师傅看到车倒后就立即扶车的行动,表现了他做好事时的自觉、果断。

(每句2分,共4分)

9.修鞋的聋子师傅带头扶起了自行车,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他是善良淳朴的代表,他的行为展示了生活中美好感人的正能量;他与不能主动扶车的丁大力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丰富了小说的主题。

(意思对即可,一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共4分。

10.示例1:

“扶自行车的人”——题目交代了小说的主要人物是“扶自行车的人”;(1分)小说的主要情节围绕要不要“扶自行车”展开,赞扬了像聋子一样毫不犹豫做好事的人,批评了像丁大力一样有虚荣心的人。

(3分)

示例2:

“测试”——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1分)交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丁大力的一次测试,赞扬了通过“测试”的像聋子一样毫不犹豫做好事的人;批评了没有通过“测试”的像丁大力一样有虚荣心的人。

(3分)

(共4分)

三、(共12分)

11.优秀比成功重要(“人生在世,首先应该追求的是优秀,而非成功”或“真正的成功是做一个精神上优秀的大写的人”);一个人若真正优秀,获得成功的可能性很大(优秀者的成功往往是大成功);把成功当作优秀的副产品,是我们最恰当的人生态度。

(一点1分,答出任意两点意思对即可,共2分)

12.举例论证、对比论证。

作用:

(举例论证)用在创造中度过一生的伟大艺术家们的事例,来具体阐释优秀者的人生价值是充实的心灵。

(对比论证)把生前很不成功的伟大艺术家,与一时走红的名利之徒作对比,突出论证了有充实心灵生活的人生更有价值的观点

(论证方法1分,作用2分,意思对即可;共3分)

13.首先明确了优秀者和成功者在人生价值上的不同;接着阐释真正优秀者获得成功的可能性很大,而且是大成功;然后从自主性方面论述了优秀与成功的不同;最后再次明确人生的首要目标是优秀的观点。

(意思对即可,一点1分,共4分)

14.第④段末尾。

材料内容是,李嘉诚因为拥有许多优秀品质,才能够成为香港首富。

这与文章第④段所论述的“伟大的成功者都源自精神上的优秀”是一致的。

(位置1分,材料概括1分,说出材料与第④段的关系1分;共3分)

四、(共15分)

15.

(1)间:

参与。

(2)徧:

通“遍”,遍及,普遍。

(3)引:

率领。

(4)遗:

遗留。

(答对两空得1分,答对四空得2分;共2分)

16.C(2分)

17.

(1)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件件明察,也一定能根据实情判断。

(“狱”1分,大意1分,共2分)

(2)于是项羽和汉王约定平分天下,分割洪沟作为界限,洪沟以西作为汉的领地,洪沟以东作为楚的领地。

(“割”1分,大意1分,共2分)

18.鲁庄公和刘邦都能够赢得民心;鲁庄公和汉王都善于纳谏;鲁国和汉王都能够抓住战争的有利时机。

(一点1分,共3分)

19.妇女们和孩子们担着盛有饭的竹篮,提着装有汤水的壶,他们三三两两走在田间小路上,一起去给田间劳动的人送饭,远远望去青壮年男子正在南冈上顶着烈日劳作。

(描写出妇女儿童的场景得1分,描写出男子劳作得1分,共2分。

20.将农民的辛苦与自己的舒适、丰足进行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每点1分,共2分)

五、(50分)

21.(50分)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