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教程一二册语法点.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076072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48.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语教程一二册语法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汉语教程一二册语法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汉语教程一二册语法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汉语教程一二册语法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汉语教程一二册语法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汉语教程一二册语法点.docx

《汉语教程一二册语法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语教程一二册语法点.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汉语教程一二册语法点.docx

汉语教程一二册语法点

《汉语教程》第一册(下)词汇语法讲解

(一)点儿忙

“有

(一)点儿”,表示稍微、略微的意思(多用于不如意的事情)

我最近有

(一)点儿忙。

这个箱子有

(一)点儿大。

主谓谓语句

(1)

主谓词组作谓语,说明或描写主语的句子叫主谓谓语句。

例如:

(1)A:

你身体怎么样?

B:

我身体很好。

(2)A:

她工作忙不忙?

B:

她工作不忙。

大主语

(S)

谓语(P)

主语(S)

谓语(P)

身体

工作

很/好

很/忙

怎么问(4):

选择问句(……还是……)

估计答案有两种以上的可能性时用选择疑问句提问。

例如:

(1)A:

你的车是新的还是旧的?

   B:

我的车是新的。

(2)A:

她明天去还是今天去?

   B:

她明天去。

(3)A:

他学习中文还是学习英文?

   B;他学习中文。

怎么问(5):

省略问句(……呢)

省略问句有两种用法:

1、在没有上下文的情况下,问的是处所。

例如:

 (1)我的书呢?

(=我的书在哪儿?

 (2)我的自行车呢?

(=我的自行车在哪儿?

2、有上下文时,语义要根据上下文判定。

例如:

 (1)A:

这是谁的包?

    B:

我的。

    A:

那个呢?

(=那个包是谁的?

    B:

我朋友的。

 (2)A:

你是哪国人?

    B:

我是英国人。

你呢?

(=你是哪国人?

    A:

我是日本人。

“有”字句

“有”字句可以表达领有。

“有”字句的肯定式:

A+有+B;否定是:

A+没有+B

(1)A:

你有汉语书吗?

   B:

有。

(2)A:

你有没有姐姐?

   B:

没有。

询问数量:

“几”和“多少”

询问者估计被问的数量在1—10之间时,用“几”;估计在10以上或难以估计时用“多少”。

例如:

A:

你吃几个?

 

B:

我吃一个。

A:

你换多少?

B:

我换五百美元。

数量词组:

“数+量+名”

汉语隶属两次作名词得定语,表达事物的数量。

每种事物都有相应的计量单位(量词)。

例如:

五口/个人;一位/个老师;两本书;三辆自行车;四件毛衣;一张照片;三支笔;十五个本子。

改错句:

  1、我们班有十八个留学生们。

2、谁是你们的老师吗?

3、我有一本汉语词典。

4、我们的学校是很大。

5、你有没有一个中国朋友吗?

6、我明天下午有上课。

7、你爸爸做什么的工作?

8、都我爸爸妈妈是老师。

我很少看电视

句中的“很少”是“不常”的意思。

“很少”可以在句中作状语。

如可以说:

很少吃馒头,很少看电视,很少看电视。

但“很多”不能作状语。

不能说:

★很多吃米饭,很多看电视。

时间词语作状语

时间词语作状语,可以放在谓语前面作状语,也可以放在句子前面。

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

例如:

(1)A:

你晚上做什么?

   B:

我晚上做练习。

(2)A:

下午你常去哪儿?

   B:

我常去图书馆。

“还是”和“或者”

“或者”跟“还是”的不同用法是:

“还是”用于选择问句。

(1)A:

你吃馒头还是吃包子?

   B:

我吃馒头。

(2)A:

你上午去还是下午去?

   B;下午去。

“或者”多用于陈述句。

(1)A:

星期天,你做什么?

   B:

我常常在宿舍看书或者跟朋友聊天。

(2)晚上我常常听音乐或者看电视。

动作的进行

动词前边加上副词“在”、“正在”、“正”或句尾加“呢”,表示动作的进行。

“在”、“正在”、“正”也可与“呢”同时使用。

例如:

A:

麦克正在做什么呢?

B:

他正在玩电子游戏呢。

A:

你在做什么呢?

B:

我在听录音呢。

A:

他们正做什么呢?

B:

他们正上课呢。

“正”重在表示对应某时间动作的进行。

“在”重在表示动作进行的状态。

“正在”兼指对应某时间与动作进行的状态。

有的动词不能和“正”、“在”、“正在”搭配。

这些动词是:

是、在、叫、有、来、去、认识等。

不能说:

★正在是留学生呢。

双宾语句

汉语有些动词可以带两个宾语,第一个叫间接宾语,一般指人。

第二个宾语叫直接宾语,一般指事物。

但能带双宾语的动词比较少,多数动词不能带双宾语。

可以带双宾语的动词有:

教、给、借、还、问、回答、告诉等。

(1)王老师教我们课文和语法。

(2)玛丽给我一本英文杂志。

(3)我问老师一个问题。

询问动作行为的方式:

怎么+动词

“怎么+动词”的形式用来询问动作行为方式或方法,请求对方说明“怎么”做某事。

例如:

(1)A:

咱们怎么去?

   B:

汽车去吧。

(2)A:

你怎么去大使馆?

   B:

我坐车去。

动作行为的目的和方式的表达:

连动句

谓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词或动词词组组成的句子叫连动句。

1、表达动作行为的目的:

“去/来+(什么地方)+做什么”

(1)他明天去上海参观。

(2)我来中国学汉语。

2、怎么做某事

(3)我们坐飞机去上海。

(4)你用汉语翻译者句子。

改错句:

1、她借书去图书馆。

2、我们跟中国同学说话用汉语。

3、我找王老师去办公室。

4、你去看电影哪儿?

5、我们都学习汉语来中国。

6、珍妮去上海坐火车。

动词重叠

汉语表达动作时间短、尝试、轻微等意义时,用动词的重叠形式:

V+V.。

使用这一格式时,说话的语气显得轻松、随便,一般用于口语。

单音节动词的重叠形式是“AA”式或“A一A”式;双音节动词的重叠形式是“ABAB”式,中间不能加“一”。

例如:

AAA一AABAB

试试试一试预习预习

听听听一听复习复习

看看看一看

(1)你看看这本辞典合适不合适?

(2)你听听这个句子是什么意思?

(3)我试试这件衣服,可以吗?

如果动词所表达的动作已经发生或完成,重叠形式是:

“A+了+A”和“AB了AB”。

例如:

A了AAB了AB

试试——试了试复习——复习了复习

看看——看了看预习——预习了预习

“有”、“在”、“是”等不表示动作的动词不能重叠使用。

表示正在进行动作的动词不能重叠。

不能说:

★我正在听听录音呢。

又……又……

“又……又……”用来连接并列的形容词、动词或动词词组、形容词词组。

表达两种情况或状态同时存在。

例如:

(1)这件衣服又好又便宜。

(2)我们的教室又安静又干净。

(3)那个箱子又小又旧。

“一点儿”和“有

(一)点儿”

“一点儿”可以做定语。

例如:

(1)他会一点儿汉语。

(2)请给我

(一)点儿水。

“有

(一)点儿”作状语,多用于表达不如意的事情。

(3)这件有

(一)点儿长。

(4)那件颜色有

(一)点儿深,有没有浅一点儿的?

改错句:

1、你试试的这件衣服怎么样?

2、我觉得写写汉字很难。

3、这课课文一点儿难。

4、我去商店买买一件衣服。

5、这件衣服一点儿深颜色,我不喜欢。

6、你应该写信给你妈妈。

名词谓语句

名词谓语句是名词、名词词组、数量词、时间词等作谓语的句子。

名词谓语句的语序是:

主语(S)+谓语(N)。

意思是“A是B”,但谓语前不用“是”。

否定句用“不是+名词(N)”。

名词谓语句表达时间、价格、日期、数量、天气、年龄、籍贯。

例如:

(1)A:

今天几号?

B:

今天十月八号。

(2)A:

今天星期几?

B:

今天星期二。

(3)A:

苹果一斤多少钱?

B:

一斤六块五。

(4)A:

小马二十岁。

怎么问:

疑问语调

陈述句只要带上疑问语气就构成一个疑问句。

例如:

(1)你的生日是十月十八号?

(2)你今年二十岁?

(3)他也参加?

改错句:

1、你学习汉语在哪儿?

2、姐姐送我一个汉语词典。

3、我们公司有三十二职员。

4、你买不买一本《汉英词典》?

5、晚上我的房间一点儿冷。

时间的表达

1、时刻的表达

汉语表达时刻的词语是:

点(钟)、刻、分等。

问时刻要说:

现在几点?

例如:

A:

现在几点?

B:

现在八点。

8:

00八点

8:

05八点零五分

8:

15八点一刻/八点十五分

8:

30八点半/八点三十分

8:

45八点三刻/八点四十五分/差一刻九点

8:

55八点五十五分/差五分九点

2、汉语表达时间的顺序是从大的时间单位到小的时间单位。

例如:

年、月、日、点钟、分

1949年10月1日

1999年10月25日上午八点二十分

3、表达时间的词语在句子中可以作主语、谓语、定语和状语。

例如:

(1)现在八点二十。

(2)今天星期五。

(3)我看晚上七点一刻的电影。

(4)我明天上午有课。

4、句子中如果既有地点状语又有时间状语时,时间状语常常放在地点状语之前。

例如:

(1)我们晚上在宿舍看书。

不说:

★我在宿舍晚上看书。

(2)去年我在北京学习。

不说:

★我在北京去年学习。

使令意义的表达:

兼语句

汉语表达“让某人做某事”的意义时,用兼语句。

兼语句的谓语由两个动宾词组构成,前一个动词的宾语又是第二个动词的主语,兼语句的前一个动词常常是“请”、“叫”、“让”等有使令意义的动词。

兼语句的语序是:

主语+使令动词(叫、让、请)+兼语(宾语/主语)+动词+宾语

代/名

动词1

宾语/动词

动词2

宾语

(我)

老师

公司

想请

你们

大家

一个老师

谈谈

回答

自己的问好

问题

中国

书法

改错句:

1、老师给我们去参观。

2、我非常感兴趣书法。

3、她请我吃饭去饭店。

4、老师说他下午有事,他叫我不去他那儿。

5、我们去香港坐飞机。

6、请明天你来我的宿舍吧。

方位词:

表示方向位置的名词叫方位词。

汉语的方位词有:

西

—边

东边

西边

南边

北边

前边

后边

左边

后边

上边

下边

里边

外边

方位词跟名词一样在句中作主语、宾语、定语或中心语。

例如:

(1)里边儿有个人。

(2)邮局在学校西边儿。

(3)图书馆里边儿有很多阅览室。

(4)左边的椅子是我的。

(5)前边儿的学生是我们班的。

方位词作定语时后边要用“的”。

例如:

外边儿的教室里变得房间前边儿的同学

方位词作中心语时,前边一般不用“的”。

例如:

教室里边学校里边邮局里边

方位词“里边”和“上边”的用法。

“里边”和“上边”和前边的名词结合时,“边”常常省略。

(1)屋子里有很多人。

(2)桌子上有很多书。

在国名和地名后,不能再用“里”。

不能说:

★在中国里★在北京里

存在的表达

1、“在”表示某事物的方位和处所

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在+方位词/处所词语

名词

方位/处所词

邮局

洗手间

玛丽

东边

那边

教室里(边)

2、“有”表示某处存在某人或某物

方位词/处所词+有+名词(表示存在的人或物)

处所词语

(没)有

事物名词/数量名词组

学校里边

邮局旁边

门前

我的宿舍里

没有

邮局

一个商店

很多自行车

电话

3、当知道某处有某人或某物时,要求确指某人是“谁”、某物是“什么”时,用:

方位词/处所词+是+名词

处所词

事物名称

这个包里

这个包里

玛丽前边

什么东西?

书和词典

麦克

多……?

汉语用“多+远/高/达/长?

”询问时间、年龄、高度、距离、重量等。

问距离:

A:

从学校到博物馆(有)多远?

B:

有五六公里。

问高度:

A:

你多高?

B:

一米七八。

问年龄:

A:

小王多大?

B:

他二十岁。

介词“离”、“从”、“往”

介词“离”、“从”、“往”都可以和处所词一起在动词前边作状语,表示动作地点、起点、方向等。

表示距离:

离+处所词

北京离上海1462公里。

(上海离北京1462公里)

表示起点:

从+方位词/处所词/时间词

(1)他从美国来中国。

(2)我们从八点开始上课。

(3)玛丽从学校去大使馆。

表示方向:

往+方位词/处所词

(1)从这儿往东走。

(2)我要往那边去,你呢?

(3)往前一直走就是邮局。

改错句:

1、博物馆是马路的东边。

2、你喝咖啡或者喝茶?

3、我们学校的图书馆很多中文书。

4、我的宿舍里在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

5、请问,邮局是哪儿?

6、我们班有十七、十八个学生。

7、桌子上有一些书。

8、今天的天气一点冷。

能愿动词:

能愿动词表达能力、要求、愿望和可能等。

如“会”、“要”、“想”、“能”、“可以”等。

能愿动词放在动词前边。

否定是要用“不”。

带能愿动词的句子正反问句的形式是并列能愿动词的肯定式和否定式而不是动词。

能愿动词不能重叠使用,词尾也不加“了”。

以下分别介绍一下几个能愿动词的用法。

1、会

表示有能力作某事,否定时用“不会+动+名”。

例如:

(1)她会说汉语。

(2)A:

你会打太极拳吗?

B:

我不会打太极拳。

不能说:

★你会打不打太极拳?

2、想

表示愿望、打算和要求。

例如:

(1)很多外国学生想来中国留学。

(2)你想不想学太极拳?

不能说:

★你想学不学太极拳?

3、要

表示要求做某事。

否定时用“不想”或“不愿意”;不说“不要”

(1)A:

今天下午你想不想去商店?

B:

我要学太极拳,不想去商店。

应该、必须;否定用“不要”或“别”,表示劝阻。

例如:

(2)请大家不要说话。

(请大家别说话。

4、能/可以

表示有能力或有条件作某事。

否定用:

不能。

(1)她今天不能上课。

(2)你可以用汉语说。

表示情理上允许或环境许可。

例如:

(3)A:

下午你能跟我一起去吗?

B:

对不起,我有事,不能跟你一起去。

注:

会、想、要

会:

作动词用时,表示熟悉某种技能。

她会英语,不会法语。

她会电脑。

想:

作动词用时表示“思考”、“考虑”、“想念”的意思。

例如:

你们想想这个问题怎么回答。

我有点儿想家。

要:

动词。

表示“希望得到”。

例如:

A:

你要什么?

B:

我要一个胶卷。

A:

你要点儿什么?

B:

我要一杯咖啡。

改错句:

1、你想买不买词典?

2、我去图书馆要看书。

3、晚上他能去跟我一起。

4、这件衣服太贵了,我不会买。

5、她头疼,发烧,不会上课。

6、你能去不去旅行?

状态补语

状态补语是指动词或形容词后边用“得”连接的补语。

状态补语的主要功能是对结果、程度、状态等进行描述、判断或评价。

状态补语所描述和评价的动作行为或状态是经常性的、已经发生的或正在进行的。

(1)A:

你每天起得早不早?

B:

我每天起得很早。

(2)A:

他太极拳打得怎么样?

B:

打得很不错。

(他太极拳打得很不错。

(3)A:

他说英语说得好吗?

B:

说得很好。

(他说英语说得很好。

否定式:

动词+得+不+形容词

(1)A:

你星期天起得早吗?

B:

不早。

(2)A:

你汉语说得怎么样?

B:

我汉语说得不好。

(3)A:

他汉字写得好不好?

B:

不好。

(他汉字写得不好。

正反疑问句:

动词+得+形容词+不+形容词

(1)你今天起得早不早?

(2)她汉语说得好不好?

注意:

动词有宾语时,带状态补语句子的结构形式是:

动词+宾语+动词+得+形容词

(1)她打太极拳打得很好。

(2)她说汉语说得很好。

在实际交际中,句中第一个动词常常不说,变成主谓谓语句。

例如:

(1)她打太极拳打得很好。

——她太极拳打得很好。

(2)她说汉语说得很好。

——她汉语说得很流利。

改错句:

1、我说汉语不很流利。

2、麦克跑步得非常快。

3、他每天吃饭得很少。

4、田芳学习很努力,她英语说不错。

5、他每天锻炼得很多。

6、老师说话得比较慢。

改错句:

1、你想去不去公园?

2、对不起,我没有买中国地图给你。

3、她汉字写得好写得不好?

4、邮局的东边在银行。

5、我们都学习汉语在中国。

6、我们班有十六个同学们。

7、他们正在宿舍谈谈话呢。

8、他们坐火车去上海从北京。

9、明天早上我们出发学校。

10、她有点儿不舒服,今天不要去上课。

《汉语教程》第二册(上)语法点

语气助词“了”

1、语气助词“了”用在句尾,表示一种肯定的语气。

有成句作用。

说明在一定时间内某一动作已发生或某种情况已出现。

试比较下列两组句子:

事情发生前事情发生后

A:

你去哪儿?

A:

你去哪儿了?

B:

我去商店。

B:

我去商店了。

A:

你买什么?

A:

你买什么了?

B:

我买衣服。

B:

我买衣服了。

2、正反疑问句形式是:

“……了+没有?

”例如:

(1)A:

你去医院了没有?

B:

去了。

(我去医院了。

(2)A:

你买今天的晚报了没有?

B:

没买。

(我没买今天的晚报。

“还没(有)……呢”表示事件现在还没有开始或完成,含有即将开始或完成的意思。

例如:

(1)A:

他回家了吗?

B:

他还没有回家呢。

(2)A:

他走了没有?

B:

他还没有走呢。

3、动词前用“没(有)”表示否定意义时,句末不用“了”。

例如:

(1)我昨天没去商店。

不说:

★我昨天没去商店了。

(2)她觉得不舒服,今天没有上课。

不说:

★她觉得不舒服,今天没有上课了。

4、表达经常性的动作时,句尾不能用“了”。

例如:

(1)每天早上他都去打太极拳。

不说:

★每天早上他都去打太极拳了。

(2)她常来我家玩儿。

不说:

★她常来我家玩儿了。

改错:

(1)、昨天我骑了自行车去书店。

(连动式“了”1放在后一个动词之后。

(2)、我们八点已经开始了上课。

(宾语为动词时,前面的动词不能加“了”1。

(3)、我今年九月来了中国学汉语。

(连动式“了”放在后一个动词之后。

(4)、我在大学里常常参加足球比赛了。

(“常常”表示动作具有多次性、反复性,“了”表示动作在某一定时间内完成,具有一次性特点。

(5)、昨天下午我做练习了,预习生词了和复习语法了。

(话题不变,中间不能用语气助词“了”2,以免破坏句子的连贯性。

(6)、我来中国以前喜欢书法了。

(“喜欢”是表示持续性的精神性的动词,而此句的“了”是“了”2,表示出现新情况。

动态助词:

1、动作的完成:

动词(V+了)动词后边加上动态助词“了”表示动作完成。

A:

你喝吗?

A:

你喝了吗?

B:

喝。

B:

喝了。

A:

你喝吗?

A:

你喝了吗?

B:

不喝。

B:

没(有)喝。

2、“V+了”要带宾语时,宾语前要有数量词或其他词语作定语。

例如:

(1)我买了一本书。

(2)他喝了一瓶啤酒。

(3)我吃了一些鱼和牛肉。

3、如果宾语前没有数量词或其他定语时,句末要有语气助词“了”才能句。

句子的功能是传达某种信息,以期引起注意。

例如:

(1)我买了书了。

(我不买了/你不要给我买了。

(2)我们吃了晚饭了。

(不吃了。

/你不用给我们做了。

(3)我喝了药了。

(不喝了。

/你放心吧。

4、如果宾语前既没有数量词或其他定语,句末也没有语气助词“了”,必须再带一个动词或分句,表示第二个动作紧跟着第一个动作后发生。

例如:

(1)昨天,我买了书就回学校了。

(2)晚上我们吃了饭就去跳舞。

(说话的时间是下午。

5、在连动句中,第一动词后边不能有“了”。

例如:

不能说:

★他去了上海参观。

应该说:

他去上海参观(了)。

不能说:

★他们坐了飞机去香港。

应该说:

他们坐飞机去香港(了)。

6、正反疑问句形式是:

“了没有?

”或“V+没(有)+V”。

例如:

(1)A:

你给妈妈打电话了没有?

B:

打了。

(2)A:

你吃药了没有?

B:

没有吃。

(3)A:

他来没来?

B:

他没来。

(4)A:

你看没看电影?

B:

看了。

7、否定式是在动词前面加“没(有)”,动词后不再用“了”。

例如:

(1)A:

你吃了几片药?

B:

我没有吃药。

(2)A:

你买了几张地图?

B:

我没有买地图。

改错:

(1)他感冒了,昨天我去了看他。

(连动式,“了”1放在第一个动词后。

(2)昨天的作业我还没有做了。

(否定式与“了”矛盾。

(3)我看看了这本书,很有意思。

(看看表示动作正在进行,与“了”1矛盾。

(4)玛丽常常去了操场锻炼身体。

(常常强调反复性、多次性,不能与表示一次动作的“了”1搭配。

(5)昨天晚上我没做了作业就睡觉了。

(否定式与“了”1矛盾。

(6)昨天我去了一个公园和去一个商店。

(同一个话题,用一个“了”统领。

(7)昨天我吃了早饭就去教室。

(“教室”后应该加“了”2,表示“了”动作的完成后紧接着有新情况的出现。

(8)明天他下了课就来我这儿了。

(“明天”属于未发生,“了”用于新情况的出现。

结果补语:

动词“完、懂、见、上、到、成”;形容词“好、对、错、早、晚”等都可以放在动词的后边作结果补语,表示动作的结果。

1、肯定式:

动词+动词/形容词

(1)我听懂了老师的话。

(2)我看见玛丽了。

他在操场打太极拳呢。

(3)今天的练习我做完了。

2、否定式:

没(有)+动词+结果补语否定句的补语后要去掉“了”。

(1)我没有听见你的话。

(2)这课课文我没有看懂。

(3)我没有看见你的词典。

3、正反疑问句形式是:

“……了没有?

(1)A:

你看见了玛丽没有?

B:

看见了。

(2)A:

今天的作业你做完了没有?

B:

还没做完呢。

(3)A:

这个题你做对了没有?

B:

没做对。

4、动词后边有结果补语又有宾语时,宾语要放在结果补语后边。

例如:

(1)我定错频道了。

不能说:

★我定频道错了。

(2)我没看见你的词典。

(不等于:

我没看你的词典。

5、动态助词“了”要放在结果补语的后边,宾语的前边。

例如:

(1)我做错了两道题。

(2)我只翻译对了一个句子。

6、“上”作结果补语表示两个以上的事物接触到一起。

例如:

(1)窗户关上了。

(2)请同学们合上书,现在听写。

7、“到”作结果补语表示动作达到了目的。

例如:

(1)我找到王老师了。

(2)麦克买到那本书了。

表示通过动作使事物达到某处,宾语为处所词语。

例如:

(1)他已经倒到头了。

(2)我们学到三十四课了。

表示动作持续到某时间。

例如:

(1)星期六早上我睡到九点才起床。

(2)我每天晚上都学到十一二点。

改错:

1、我学这本书完了。

(动词后边有结果补语又有宾语时,宾语要放在结果补语后边。

2、我已经做了完今天的作业。

(动态助词“了”要放在结果补语的后边,宾语的前边。

3、这个句子我不看懂,所以答不对了。

(结果补语的否定式:

没(有)+动词+结果补语)

4、这个问题我错了回答。

(结果补语的肯定式:

动词+动词/形容词)

5、昨天在书店我看了我们的同学玛丽。

(缺少结果补语“到”,语义不清。

6、现在能听老师的话懂了。

(动词后边有结果补语又有宾语时,宾语要放在结果补语后边。

7、明天我吃早饭就去买票。

(买票时发生在吃早饭之后,用“了1”,表示第二个动作界跟着第一个动作之后。

8、我听了你在唱歌就来了。

(“听了”改为“听到”。

“听了”表示唱的动作结束了,“听到”听了以后马上就来了。

表示可能还在唱。

结果主语:

“住”作结果补语,表示通过动作结束或固定。

例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