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 中日美三国儿童动画片内容的分析和比较.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074806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word 中日美三国儿童动画片内容的分析和比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word 中日美三国儿童动画片内容的分析和比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word 中日美三国儿童动画片内容的分析和比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word 中日美三国儿童动画片内容的分析和比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word 中日美三国儿童动画片内容的分析和比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word 中日美三国儿童动画片内容的分析和比较.docx

《word 中日美三国儿童动画片内容的分析和比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word 中日美三国儿童动画片内容的分析和比较.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word 中日美三国儿童动画片内容的分析和比较.docx

word中日美三国儿童动画片内容的分析和比较

【word】中、日、美三国儿童动画片内容的分析和比较

中、日、美三国儿童动画片内容的分析和比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电视是现今最普及的大众媒介,?

]幼儿每天都

花费大量的时间观看电视.[2动画片在众多电视节

目中的受欢迎程度很高.[3在动画片的观众中,幼

儿是最主要的受众.动画片之所以对幼儿具有如此

巨大的吸引力,是因为动画片的设计和制作遵循了

幼儿的心理发展规律.幼儿年龄小,认知水平低,

具体形象思维占明显优势,充满好奇心,富有幻想

力,这些心理特点决定了那些直观,形象,生动,

活泼,浅显的事物更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动画片将

声像完美结合,画面直观生动,语言简单明了,配

乐优美动听,故事性强,情节紧凑,充满动感.动

画片当中夸张的特征能够满足幼儿丰富的想象,而

想象的特征则能够让幼儿体验生活获得间接经验.

这些特点恰到好处地反映并满足了幼儿的审美情趣

和心理发展需要,因而动画片是幼儿最喜爱的电视

节目.

儿童模仿能力很强,正处于形成世界观,人生

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极易受到社会环境的影

响,因此动画片对幼儿的社会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

用.优秀的电视节目XCJL童智力,语言发展,学习

能力和道德行为等有良好的培养和促进作用.动画

片不仅有利于儿童获得各种间接经验,而且幼儿借

助电视节目的内容进行交流,在同伴中更易获得认

同.但是,动画片也给幼儿带来了消极影响.电视

节目中充斥着各种不健康的信息,并且美化暴力,

暴力信息增加的趋势.从2O世纪5O年代起,已有

l3

周燕

相关研究指出,”观看暴力画面会增加暴力的发生

率”,”长期观看媒体暴力会导致对暴力的情感灵

敏迟钝化”.此外,长时间观看动画片会影响视力,

使幼儿与父母疏离,而且容易导致幼儿混淆现实与

虚幻.某些动画片中灌输的价值取向会误导孩子的

世界观和人生观,使他们产生不良的消费习惯和饮

食习惯.此外,据某些研究数据表明,外国动画片

在中国播放时间长且受欢迎程度远远超过国产动画

片,特别是日本动画片最受欢迎.因此,分析和比

较中J’l,JL童动画片的研究是一个极具现实意义的课

题.

二,研究的方法和材料

本研究分别抽取中国,日本,美国具有代表性

的故事性动画片4,6,5部作为样本(详见表1),

采用观察法,内容分析法对样本动画片中的亲社会

行为,反社会行为及非社但对自

己有危害的行为.包括:

行为不足(冷漠,我行我

素,胆小懦弱,推卸责任,懒惰,依赖);行为过

度(挑剔,任性,冲动,发脾气,骄傲自满,拉帮

结派);不适当行为(说谎,出尔反尔,幸灾乐祸,

不爱惜东西,不尊老爱幼).

表1抽取的动画片样本

中国(4部)日本(6部)蔓国(5部)

《多啦A梦剧场版:

迷《大闹天宫》(1964)《猫和老鼠》(1939)

宫之旅》

《哪吒闹海》(1979)《美少士战士》《狮子王》(1994)

《黑猫警长》(1984,《蜡笔小新》《怪物史瑞克》(2001)

1987)

《宝莲灯》(1999)《樱桃小丸子》《海底总动员~(2003)

《千与千寻》(2001)《超人特攻队》(2005)

《宠物小精灵:

裂空的

访问者》(2004)

三,数据分析

——

:

}0

26

22?

中阿动{lI『『片A

11?

U本jI州|JB

10

6口茭f动lllI『”c

2

亲社会行为反社会行为非社会行为

图l中,日,美三国动画片中各类社会行为

出现的频率与次数【]

图1的数据显示:

中,日,美三国动画片中的亲社会行为频率次

数分别为14.1,15.6,16.3.可见,国产动画片在

亲社会行为的数量上并未如预想中的比外国动画片

要多.相反,外国动画片在这方面表现得更为出

色.其中,美国的动画片体现出来的亲社会行为最

多.

国产动画片的反社会行为频率次数为22.9,虽

然不是最高的,但与名列首位的美国的频率次数

26差距不大,反而比日本的频率次数15.2高出很

多.

国产动画片在非社会行为方面表现出色,次数

仅为8.2,数量要远远低于美国的13.9和日本的

14.1.

l4

总的来说,中国动画片中的反社会行为所占的

比例要远高于亲社会行为,而且亲社会行为的频次

比日本,美国动画片要少.美国动画片的反社会行

为出现次数最多,但由于亲社会行为较中国多.因

此反社会行为所占比例要比中国低.

四,中,日,美三国动画片内容的比较

分析和讨论

(一)人物塑造

中国动画片多取材于古典文学作品,人物形象

缺乏当代生活的气息,好人和坏人的角色往往黑白

分明,忠奸立见,人物塑造过于片面化,简单化和

模式化.

外国动画片的人物塑造贴近生活,更真实,更

具趣味I生.例如,《樱桃小丸子》是一部立足于真

实生活的日本动画片.9岁的小丸子在学校表现一

般;在家会跟姐姐斗嘴,跟爸妈闹别扭,有时会跑

去跟爷爷告状,撒娇.小丸子虽然有一些缺点,但

本性善良可爱,拥有同龄儿童的普遍共性.隐藏在

“小丸子”缺陷性格中的”真善美”让她受到了广

大儿童的喜爱,甚至也得到了大人们的垂青,可谓

老少咸宜.

(二)故事情节

中国动画片节奏缓慢,情节简单拖沓.在《大

闹天宫》中,孙悟空与各路神仙刀光剑影的打斗场

面就像套用了公式一样层出不穷,容易让观众对打

斗的情节产生审美疲劳.

外国动画片故事情节更生动曲折,合理感人.

同是描写成长过程,《宝莲灯》中对沉香的描写

缺乏性格的内在依据和行为的发展过程,反观《狮

子王》中的辛巴,从幼年的天真烂漫到少年的犹豫

徘徊,再到青年的坚定勇敢,经历一波三折后才能

在世上立足,其循序渐进,合乎逻辑的描述更真实

感人.

日本,美国的动画片在取材上存在”成人化”

的现象,【6)有不少是描述男女情爱的,甚至会出现

不适合儿童观看的色情成分.[7]这与前文里”Et,

美动画片的非社会性行为比中国的要多得多”的结

一,,一二..六年六月号下半月

果是一致的(参见图1).

(三)故事的题材

中国动画片注重民族性,忽视原创性.故事题

材单一,多改编自神话传说,集中反映传统文化,

容易脱离儿童的现实生活.某些作品的取材出现洋

化现象,但作品情节沉闷,观者寥寥.

El,美动画片的取材丰富多样,新奇独特,富

有原创性.故事可以穿越时空,主角可以是动植

物,人,机器人,甚至是现实世界中不存在的物

体.

日,美动画片在取材上也强调民族精神.日本

动画片里总是宣扬本民族的特性和武士道的精神.

任何一位主人公,都以战胜对手作为自己的最终目

标.他们总是在自己的动画片里把日本描绘得很强

大.而美国则追捧拯救世界的个人英雄主义,并且

灌输西方的价值观,宣扬民主与自由论.

(四)艺术表现形式

中国动画片强调作品的教育作用,希望通过作

品对儿童进行道德品质,科学文化的教育,因此艺

术性流为次要,娱乐性往往不够,取而代之的是说

教式的教育.在《黑猫警长》中,每小集(6-7分

钟)除了会介绍自然科学知识外,黑猫警长还会对

小动物们”说教”一番:

”为了自己的快乐,把痛

苦带给别人,这是不道德的.”“偷窃是可耻的行

为.你应该改正错误,做一个森林王国的好公民.”

171,美动画片大多能够做到寓教于乐,通过情

节的开展,让儿童获得知识经验的积累和情感道德

的熏陶.例如,在《千与千寻》中,白龙想带误闯

小镇的千寻逃离小镇,失败后便教千寻请求旅馆的

负责人汤婆婆允许她留下来工作,因为”在这里人

人都要劳动,不劳动就会变成动物”.

五,儿童动画片发展的对策思考

(一)提高现有动画片的质素

首先,在动画片的形象塑造上应该追求”真善

美”和”新奇趣”.真实源于生活.社会心理学家

认为,儿童对与自己相近的人和事有认同心理,人

们总是愿意接近和接受与自己知识,背景,社会地

位,能力素质,性格气质等相近的他人和群体.当

代幼儿的自我意识增强,不愿意简单认可和盲目崇

拜动画片中塑造得完美无缺但现实生活中根本不可

能存在的”完人”.因此,在人物形象塑造上要增

强现实主义色彩,摒弃”高大全”的套路,除了体

现人物良好的性格特征外,还应敢于描写人物的缺

点和转变.人物塑造还应做到”新奇趣”:

形象设

计新鲜奇特,动作造型夸张富有动感,个性鲜明趣

怪.

第二,巧妙安排生动,曲折,紧凑的故事情

节.动画片情节发展要脉络清晰,层次分明,人物

关系不能够过于复杂,但这并不等于平铺直叙,而

更应巧妙地安排情节,使其波澜起伏,富有吸引力.

第三,解放思想,勇于开拓新主题,发掘新题

材.凡是有利于儿童健康成长,富有童真童趣的内

容都可作为儿童动画片的题材.首先,要注重多样

性,做到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地提炼生活,反

映生活.因此动画片题材应该多样化:

可以继承发

扬中国动画片传统的民族特色,也应借鉴国外优秀

的动画片题材;可以表现家庭生活,也可以表现校

园生活和社会生活;可以从人类生活扩大到动植物

世界和宇宙万物,甚至是未知领域;可以将正面的

歌颂赞美和反面的批评揭露相结合.其次,要注重

时代性,选材应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选材时,应

该深入生活实际,通过仔细观察,深入分析和认真

研究,把握儿童的思想感情,心理状态和行为习

惯.富有时代气息并不意味着非得把故事背景设在

当代或眼下.在时间的定位上,我们可以畅游光辉

灿烂的历史长河,也可以漂流到神秘科幻的未来光

年.无论是在哪一个时空,只要想象与实际相结

合,就能够让儿童理解并接受.

第四,表现形式上应该寓教于乐,做到娱乐

性,艺术性和教育性并重.国产动画片要摆脱狭隘

的”教育工具论”,向国外优秀的动画片学习,使

动画片做到染情,添趣,导思,益智.

(二)家长要对幼儿观看动画片进行监督和引

导,把好”量”和”质”的关

首先,要控制好幼儿观看动画看故事

书,听音乐,玩游戏,体育锻炼,练习乐器,帮忙

做家务……

其次,要帮助和指导幼儿理解所看的动画片内

容.家长应识别动画片的优劣,做好动画片的质量

把关,并陪伴幼儿共同观赏动画片,及时给予适当

的指导.家长可以与幼儿一起讨论他们正在观看的

动画片,让幼儿多动脑筋思考问题.例如,看《千

与千寻》时,可以问孩子为什么干寻要劳动;还可

以将动画片与真实的生活情境联系起来,问孩子:

“如果你是千寻,有陌生人送你礼物,你会怎样做,

为什么?

许多动画片充满奇特幻想和丰富创造力,孩子

有时候容易沉迷于幻想世界而不能自拔,无法分清

现实与虚幻,家长就应该帮助他们辨清真实情况.

例如,很多动画片中的主角在生命受到威胁时总是

能够大难不死.这时候家长就应该教育幼儿:

人的

生命是宝贵而脆弱的,并不像动画片中的人物一样

“打不死”,所以我们都应该懂得保护自己,珍惜生

命.

(三)政府要大力支持和严格监管动画片的制

作和播放

首先,要制定国内动画片的分级制度.因为中

国动画片没有分级制度,所以在国外被界定为不适

合儿童观看的动画片通过非法方式流人了音像市

场.加入WTO以后,中国应尽快制定动画片分级

制度,更好地与国际接轨,并为观众提供明确的指

引.

其次,要加强对外国动画片的引进和监管,完

善市场机制.外国优秀的动画片兼具娱乐性,趣味

性和教育性,对此我国应该予以支持和引进.某些

外国动画片带有较多的不良信息和消极影响,我国

l6

的广电总局应该利用行政,法律手段严把审批关

卡,警惕这些动画片的流人.

再者,要加大制作国产动画片的投资力度.政

府应加大经济投资,将动画片推向市场化运作,追

求社会效益和经济利润.同时应重视动画专业人才

的培养,包括专业创作,管理,和销售等方面的人

才.

注释:

[1]据2o01年的一项统计数据,中国电视机总数已经

超过美国达到2.2亿台,其中有8000万台彩色电视机.而

在北京,上海,广州和重庆四个城市,家庭的彩电普及率

已迭96.63%,其中1/4的家庭已有两台以上.

[2]Comstock和Chaffee等人(1978)以及Singer和

Singer(1981)的研究表明,3或4岁幼儿每天看电视2—4

小时.外国一项研究指出,2~11岁的儿童平均每星期看28

小时的电视.

(3]据尼尔森观众收视调查,我国大城市中电视剧,

动画片,新闻的收视率分别为20%,l8%和10%,l3%.

(4]指平均每30分钟所出现的各种社会行为的次数.

[5]《宝莲灯》描述了沉香劈山救母的感人故事,展

现了从孩童到少年的矢志不渝,惊天动地的骨肉亲情.

[6]这实际上与日本,美国两国有比较完善的电视电

影作品分级制度有关.

[7]日本动画片《蜡笔小新》中的主角小新黄色下流,

恬不知耻的言行举止中表现出对女性的不尊重.

参考文献:

[1]端木万艾.美国传媒文化.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

社,200l

[2]希拉里?

克林顿.建造弦子快乐的家园.北京:

国发展出版社,2o02

【3]托马斯?

里克纳.美式家庭——品质教育家长对策.

海口:

海南出版社,2001

(4]郭虹,张国良.中国青少年与动画传播的实证研

究.新闻大学,2o03(4)

[5]陈子典.新编儿童文学教程.广州t广东高等教育

出版社.2003

[6]武珍,方再林.大众传播对青少年的影响及其指

导.心理发展与教育,1988

(2)

(余文蕙,周燕:

广州大学教育学院教科所

广东广州51000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