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GSM网络无线主设备调整指导意见.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073709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00.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移动GSM网络无线主设备调整指导意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中国移动GSM网络无线主设备调整指导意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中国移动GSM网络无线主设备调整指导意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中国移动GSM网络无线主设备调整指导意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中国移动GSM网络无线主设备调整指导意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移动GSM网络无线主设备调整指导意见.docx

《中国移动GSM网络无线主设备调整指导意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移动GSM网络无线主设备调整指导意见.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移动GSM网络无线主设备调整指导意见.docx

中国移动GSM网络无线主设备调整指导意见

中国移动GSM网络无线主设备调整指导意见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网络部无线优化处

2017-10-23

 

 

概要

为支撑公司“大连接”战略落地,蜂窝物联网大规模建设工作开展在即,中国移动网络又将进入一个“大建设、大调整、大优化”的不稳定时期,为加强中国移动现网设备管理,规范GSM网络无线设备调整作业实施流程,确保GSM网络质量稳定,现由集团网络部制定《中国移动GSM网络无线主设备调整指导意见》并下发各省,请各省公司按照此文要求做好工程报备与网络设备调整质量保障工作。

一、整体原则

1、工程规划以终为始,力争网络质量整体提升;确保网络运行平稳,实施前后关键指标和客户感知不发生劣化。

以工程期间网络安全稳定运行、网络质量不下降为核心,以2G质量稳步提升,物联网优质领先为目标,坚持分区实施,同步优化,质量优先原则;坚持精密组织,协调控制,应急预警原则。

通过落实组织保障、方案保障、进度保障、质量保障、安全保障五大维度各项举措,确保工程质量可控,网络质量稳中有升。

2、GSM无线设备调整工程中,若涉及GSM频率调整、规模新建站入网等其他重大操作,为保证网络稳定、用户感知良好,应串行开展,一项工作完成,网络恢复稳定后,再开展下一项工作,把握“局部调优和整体优化结合”原则,避免优化工作重复开展。

3、替换工程实施阶段,应保证驻波、互调等工程问题当日施工,当日或第二日闭环,不遗留工程质量问题。

4、替换工作采用成片搬迁,滚动优化方式,快速恢复网络质量。

5、新建BSC建议采用全IP组网的方案。

二、质量目标

省公司需要对设备搬迁替换实施过程中和实施后GSM网络质量进行充分评估并作出质量承诺,具体指标参见下表:

阶段

指标分类

指标名称

工程实施前

工程实施中

实施过程中质量波动监控

重大故障

重大故障

批量投诉

网管指标

无线接通率

无线掉话率(不含切换)

切换成功率

GSM质差话务占比

GSM语音质差小区比例(%)

CSFB回落成功率

eSRVCC切换成功率

阶段

指标分类

指标名称

工程实施前

工程实施后

实施后质量优化提升

网管指标

无线接通率

无线掉话率(不含切换)

切换成功率

GSM质差话务占比

GSM语音质差小区比例(%)

TCH拥塞率(不含切换)

eSRVCC切换成功率

上行/下行TBF建立成功率

DT测试指标

GSM全程呼叫成功率

CSFB呼叫成功率

GSM语音质量0-4占比

GSM覆盖率

投诉类指标

语音业务每万客户投诉比

全网覆盖类投诉数量

设备维护指标

设备故障率

坏板率

三、实施前精密准备

3.1组织保障

(1)省公司领导挂帅统筹安排;

对于大规模网络设备调整工作,应成立专项领导小组和工作组。

省公司总经理任领导小组组长,对项目实施总体把控;分管副总任工作组组长,统筹协调工程建设、网络、市场、财务等部门做好方案规划、实施推进、质量管控等工作。

(2)多部门专业协同,落实责任人,职责到位;

(3)省公司、设备厂商、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人员到位,组织到位;

(4)从后勤、服务、实施等方面设立多个工作组,分工落实;

(5)建议有条件的情况下设立集中办公点,各专业条线协作,信息无缝互通;

(6)实行日、周、月例会和通报制度,制定各类重大事件的处理及上报流程,加快问题的处理与解决。

3.2软硬件版本管控

软硬件版本管控原则:

对于有集团入网许可证的硬件设备、软件版本,可以通过省公司内部流程,申请在现网使用。

对于无入网许可证的硬件设备、软件版本如需现网运行,应首先向集团网络部报备,总部组织牵头省公司、厂商开展软硬件测试工作,测试通过后方可正式入网,严禁各省自行入网。

(1)新型硬件设备需经过集团现网测试,测试内容需包含但不限于以下测试要求:

Ø物理特性测试:

明确设备的运行范围,如机房占用空间、电源使用要求和耗电量、运行的温度范围、湿度范围。

Ø运行性能测试:

明确板卡的性能配置情况,如CPU负荷、内存大小、磁盘空间。

Ø支持功能测试:

明确板卡的业务承载能力,根据板卡的功能区别,按需测试业务承载能力、接入功能、控制功能、交换功能等。

Ø保护冗余测试:

重要模块需明确设备内的保护机制,对切换过程中的呼损进行计量。

以上为基本测试要求,可根据设备实际情况增加测试项目。

测试完成后,需提交硬件测试报告。

(2)新版本软件需经过FOA测试,测试内容需包含但不限于以下测试要求:

Ø测试场景选择:

根据现网实际情况,采用枚举法列出各种可能出现的设备组合,对各类组合逐个测试。

Ø基本功能测试:

参照集团FOA的测试标准,对语音、数据业务进行接入性、保持性、移动性测试。

Ø支持能力测试:

明确软件功能支持的设备容量、license限制情况、功能开关等软件瓶颈。

Ø特殊功能验证:

如新的软件版本中,含有对现网缺陷改进的功能点,需测试具体功能支持情况。

Ø联调测试:

当外联设备(如MME/PTN/MSC等)运行状态发生改变时,明确主设备的运行状态机动情况。

Ø操作维护测试:

基于日常维护需求,明确板卡倒换/更换、数据备份、数据存储、用户管理、日志管理等操作方法可行、操作界面友好。

以上为基本测试要求,可根据软件版本实际情况增加测试项目。

在测试时,需留存过程数据和用例测试结果。

测试完成后,需提交软件版本测试报告。

3.3设备对标

提前完成设备对标工作,具体包括:

(1)功率映射;

替换前后功率映射除进行设备功率参数对标外,还应充分考虑线路结构差异、基站建设受限等客观因素,例如由于馈线使用减少、无合路器等连接结构变化使得传输损耗降低,由于工程协调问题导致RRU无法塔上安装等影响实际收发效果的情况,须采取必要手段进行功率和覆盖调整,保持替换前后一致,避免过覆盖、弱覆盖问题。

(2)性能对标;

替换前后厂商指标算法对标,应包括各类CSKPI指标、主要的PSKPI,主要的MR性能指标如上下行质量0~5占比、平均电平等。

至少应包括以下指标:

指标分类

指标名称

指标定义

CSKPI指标

无线接通率

(SDCCH占用成功次数/SDCCH占用请求次数)*(TCH占用成功次数/TCH占用请求次数)

无线掉话率(不含切换)

无线掉话次数/TCH呼叫建立成功次数

TCH拥塞率(不含切换)

TCH呼叫占用遇全忙次数/TCH呼叫建立请求次数

切换成功率

切换成功次数/切换请求次数

质差小区占比

质差小区数/总小区数(上行或下行语音质量RXQUAL6~7占比大于5%的小区为质差小区)

PSKPI指标

上行TBF建立成功率

上行TBF建立成功次数/上行TBF建立请求次数

下行TBF建立成功率

下行TBF建立成功次数/下行TBF建立请求次数

MR指标

上行语音质量0~5占比

上行语音质量RXQUAL0~5采样点数/上行语音质量RXQUAL0~7采样点数

下行语音质量0~5占比

下行语音质量RXQUAL0~5采样点数/下行语音质量RXQUAL0~7采样点数

MR覆盖率

下行电平在-90dBm以上的采样点数/下行总采样点数

性能指标对标需要对Counter、算法、及测量进行一一对标。

在对标Counter时,需要注意不同厂商不同版本的Counter映射算法替换前后必须保持一致;注意对比新老设备Counter定义,对于Counter定义不一致的情况,衡量合理性,如不合理,则需要新设备厂商修改。

在映射算法方法时,关注新老设备算法定义。

对于前后定义不一致的映射算法,原则上要求新设备继承老设备,以保证替换前后指标不发生突变。

在测量方面,要求新老设备的测量周期、测量项保持一致。

(3)参数对标;

搬迁前后参数对标的总体原则是继承和对接,对于能够继承的参数进行完全继承,如配置参数、规范参数、定时器等;对存在差异或功能类似的参数尽量对接,如算法差异、功能实现差异等,保持最大相似原则。

配置类参数,进行完全继承,包括小区频率、BSIC、邻区、跳频、信道配置(包括信令信道、数据信道等);

规范类参数,进行完全继承,符合GSM规范并有集团公司统一要求标准的参数,如各类定时器、最小接入电平、RLT等;

自有算法、功能类参数,对于算法、功能相似的参数,尽量达到效果相近,对于网元独有的参数,按照实际场景需求进行针对性的设置;

针对BSC参数、BTS/小区参数、(E)GPRS参数、计时器与计数器、2G/3G/4G互操作参数、寻呼及接入参数、信道分配及信道管理、小区选择及重选参数等12类参数,总体划分为配置类参数、空闲模式参数、通话模式参数、功能类及私有参数四大类参数,采用不同的对标映射方案。

参数功能(大类)

参数功能分类(小类)

参数对标映射方案

配置类参数

BSC参数

继承映射:

尽量完全继承

BTS/小区参数

(E)GPRS参数

计时器与计数器

2G/3G/4G互操作参数

空闲模式参数

寻呼及接入参数

策略算法映射:

采取相同的算法策略参数,或者相似的算法功能参数尽量达到效果相近

信道分配及信道管理

小区选择及重选参数

通话模式参数

切换参数

策略算法映射:

采取相同的算法策略参数,或者相似的算法功能参数尽量达到效果相近

功控参数

功能类及私有参数

功能类参数

功能映射:

采用相同的功能参数,或其它可达到同等优化效果的功能

厂商私有参数

(4)数据核对;

积极应用集团局数据核查等自动化工具。

基站名、小区名、频点、BSIC、CGI设置和规划一致,且建议频点、BSIC、CGI设置继承现网;无线局数据和核心网侧保持一致。

数据核对过程中,执行“人控”+“机动”的工作思路,由人员负责整体过程、重要节点把控。

替换数据制作均通过4A平台登录,一人一账号,确保数据制作安全。

局数据制作采取一人制作一人审核制度,审核数据时应通过厂家工具对数据脚本进行验证,确保数据制作的准确性。

数据制作依据严格根据综资工单中的局数据工单执行。

(5)异厂家风险评估;

充分评估核心网、无线网设备异厂家风险。

在测试阶段,罗列出设备上联核心网、下联传输设备、无线设备厂商边界的各类组合,以满足现网原有功能为前提,针对每一类组合,参照新设备测试标准,做全用例测试。

测试结果和问题解决方案需要对端专业单位认可。

(6)设备容灾能力核查;

BSC等设备组网时应充分考虑容灾能力,例如:

BSC控制板卡需具备1:

1备份,当主用主控板卡发生故障时,备用板卡可无缝衔接。

业务板卡冗余备份,业务板卡组成资源池,当一块板卡发生故障时,不影响业务。

传输接口采用1+1板间保护,当接口或接口板发生故障时,业务无缝切换至备用接口或备份板卡。

省公司在设备选型时应考虑:

基站设备具备双端口容灾能力,避免因单条传输故障导致站点2/4G服务同时中断;abis卫星接通能力作为可选功能,可进一步保障容灾能力。

当电力中断时,设备应具有载频关断等类似的低功耗模式,尽量延长蓄电池续航时间,保障通信。

(7)搬迁替换局部试点。

正式实施搬迁前应从现场BTS厂商角度、BSC厂商角度,现场宏站、室分比例角度,整体数量角度等,挑选一小部分具有代表意义的区域,站点数以50-100个站为宜。

在试点区域进行工程模拟,检验替换设备是否可靠,工作流程是否高效可行,工程实施、改造方案是否合理,割接进度、工程质量是否符合要求;对试点区域进行替换前后的质量对比,包括但不限于CS/PS域关键指标以及MR指标、投诉情况。

通过试点的运行,充分掌握替换中可能发生的异常情况,提前做好应对计划。

3.4精准规划

(1)现场查勘;

Ø查勘前确定站点的建设方案相关需建设内容(包括主设备安装需求、电源需求、传输需求)。

Ø现场查勘记录现场信息,将机房内已有的无线设备逐一核对,记录设备型号,尺寸大小,安装方式(机柜、挂壁等)。

确定需替换设备位置,或可供新增设备的空间位置,初步确定设备安装的可行性。

Ø核实机房内现有电源设备情况(总容量,已用情况,剩余容量,已安装电源模块数,熔丝空开情况等),初步确定当期建设电源容量能否满足建设需求。

Ø核实机房内已有的传输设备情况(设备安装位置,光模块情况,板卡情况等),初步确定当期建设传输资源是否满足建设需求。

Ø现场记录天面情况,逐小区记录天线安装位置,天线方位角,倾角,馈线的走线方式、路由及长度。

记录现场可剩余安装天线位置。

360度拍照记录周边情况,确定周围的阻挡情况。

Ø记录现场接地情况(包括室内、室外),土建抗震加固信息,走线架馈线窗等配套信息,确定基于本次建设相应配套是否需要改造,已达到相关的防雷接地、抗震加固等要求。

(2)疑难定位;

根据维护所掌握的业主关系情况,提前梳理替换协调难易度,有针对性地开展业主协调专项攻关。

对于评估为业主较难协调的站点,协同分公司地方优势及铁塔公司等横向力量,共同推进协调攻关工作。

对于评估为周边环境较难替换的站点(主要指居民区内或临近居民区站点,易造成居民纠纷的情况),需结合维护方建议,选择合适的时段开展相关替换工作。

(3)站址规划;

记录替换站点下挂直放站(含无线直放站、光纤直放站)信息,避免后续施工中出现直放站断链问题。

对于站址不理想的GSM站点,考虑搬迁到优选站址。

GSM设备搬迁过程中,MMEPOOL边界规划、LAC边界规划及BSC边界规划以继承为主,具体按下列原则制定:

设备选择主要考虑后续与LTE的互操作及FDDRefarming后的F+T互操作,以与LTE设备同厂商组网为宜;

MMEPOOL边界建议与无线设备厂商边界相同,形成无线网设备与核心网设备一一对应的网络拓扑,便于后期维护及问题定位;

BSC边界考虑目前BSC负荷能力较强,建议根据负荷估算,合并原有的若干个相连的BSC区域为新的BSC覆盖范围,边界以继承原有边界为主,结合设备边界情况做适当调整;

LAC边界在搬迁过程中以继承为主,保持原有的LAC边界格局,同时结合设备边界情况对LAC边界做适当修正,同时保证单个LAC只在一个MMEPOOL及一个MSCPOOL内出现。

(4)配套建设;

Ø传输

GSM设备替换建设原则上全部利用现有PTN系统承载,PTN未覆盖的站点可新增PTN设备,局部资源紧张的段落可考虑新增板卡扩容。

Ø电源

根据建设的主设备电源功耗,供电要求结合机房内已有设备的电源需求统一考虑。

如现有机房的电源容量能够满足,只需根据设备需求进行熔丝或空开的改造。

如不满足,需进行整站核算。

Ø天馈

建议替换为4端口天线,天面的参数(方向角、倾角等)在单站施工期间原则上须按照原有2G参数设置,后续进一步集中优化,杜绝边施工边调整,避免网络覆盖大幅波动。

RRU安装位置靠近天面,降低跳线损耗。

Ø机房  

机房建设优先考虑2G与4G机房进行归并,为后续one-LTE做准备。

(5)完善容灾机制。

制定BSC组POOL等容灾方案。

原则:

一旦发生BSC退服且短时间内无法修复,则启动容灾方案,尽快恢复下挂基站业务。

容灾思路:

利用现网BSC空余传输端口,采用BSC-PTN星形连接方案,实现BSC间的1:

N容灾。

容灾办法参考建议:

在BSC建设之初,调通BSC-PTN的备用链路。

BSC间交叉备份,做好链路级备份关系拓扑。

周期性更新备份数据,确保实时激活可用。

在IP化的架构下,通过PTN软割,用远程数据操作,取代传统的机房内跳纤的操作方法。

快速响应、高效操作。

•准备阶段

传输侧,将BSC备用端口和PTN调通。

无线侧,以单根光纤为单位,做好基站数据备份并导入。

•实施阶段

传输侧,以光纤为单位,根据容灾拓扑,做软割接。

无线侧,确认传输调通后,激活基站数据。

根据实际情况,增补邻区数据。

BSC容灾示意图:

图2BSC容灾机制

3.5设备相关培训

对于新设备,提前做好工程、维护、优化侧培训,确保平滑过渡。

培训应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开展。

理论培训应至少包含NB相关理论知识、组网结构、功能应用以及对于设备硬件的介绍、连接方式再到故障判断思路及处理方法等方面;实践培训建议通过厂商的现场带教的方式进一步完善工程以及抢维优的综合处理能力。

培训的对象应面向工程人员、自代维人员和优化人员。

3.6投诉处理前移

(1)提前预告影响范围,做好用户告慰工作;

省公司综合、市场、网络、工程条线协同在线公司提前紧密联动,由综合部联合市场部统一在主流媒体、自媒体、公司官网、各渠道界面安排统一对外公告,做好外部宣传工作。

对外公告内容:

尊敬的用户,为提高网络通信服务能力,××移动于××年×月×日至××年×月×日将分批次进行移动网络升级。

期间,可能对您的移动网络通信有所影响,我公司会尽最大努力减轻由此产生的影响。

为此给您带来的不便,我们深表歉意,敬请谅解!

感谢您的支持和配合!

特此公告。

同时工程联合网络条线根据替换站点清单提前做好影响范围信息梳理准备工作,每周由工程部向综合部、市场部、在线公司推送下周替换影响范围信息,综合部、市场部、在线公司据此做好本单位的信息发布工作。

(2)网络、市场部门联动;

工程部协同网络部门做好每日替换站点计划前移推送工作,工程部门每日下午16点前向网络部门推送次日替换站点信息(站名、LACCI、影响时间段等),网络部门整理后于次日7点前通过网络客服支撑系统完成每日事前工程推送,客服界面直接呈现投诉打点关联替换解释口径信息提示框。

此外,每日由网络部门根据工程部提供当日替换影响区域统一向在线公司CRM界面推送公告支撑一线座席投诉处理。

对外解释口径:

尊敬的用户:

您好!

由于您所处区域正在进行网络升级以提供更好的通信服务,可能会影响您目前的通信使用。

您反映的情况我们已了解,我们会抓紧处理,请您稍后再试,给您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

用户进一步询问何时恢复:

由于本次网络升级涉及室外设备升级改造,受到天气、物业协调、登高安全作业等外部不可控因素影响,我们已通知现场工程人员加紧解决,会尽最大努力减轻由此产生的影响。

给您带来不便非常抱歉,敬请谅解。

四、实施中质量保障

4.1工程进度保障

(1)建立流程化管理机制;

在工程开始前,应对综资设备替换入网流程、退网流程完成优化,快速支撑替换工作开展,同时根据替换后的无线场景模型,完善、细化综资\OMC基站名、综资\OMC小区名、综资\OMC站号等命名规则,确保后续综资数据的规范性、准确性。

在工作流程上,应从综资流程、设计查勘对接、数据勘误、计划制定、投诉推送、工程送货、安装调测、网络割接、拨打验收、单验及优化、老旧设备退库、新增资产管控等各环节梳理标准化管控流程,同时针对设备替换、新建、升级等多种场景细化作业流程,建立电子化流程手段实现进度跟踪、责任溯源、工程验收、闭环管理等。

(2)合理安排实施计划;

应充分考虑施工改造影响面以及各类影响因素,合理排定施工计划,建议宏站、室分站分别制定实施计划,限期完成宏站改造后再对室分站点进行集中改造;同时考虑到宏站的影响面,原则上对于涉及有相互切换关系的站点,应错开施工。

根据业主的作息,合理利用工作日、休息日进行施工,同步考虑施工人员的调休。

安排实施计划时,应充分考虑天气因素,避开高温、暴雨等极端恶劣天气。

(3)疑难站址攻坚

按照前期定位进行业主攻坚,充分调动现有资源,靶向消除重点攻关业主及确认受阻站点,确保进度可控。

Ø确定业主协调原则

•预先摸底基站业主关系情况,预估基站替换可能受阻清单,梳理需做重点业主攻关及受阻站点清单,集中各方资源开展业主协调沟通。

•针对目前铁塔移交情况,确认由铁塔方负责协调机房、天面均移交铁塔站点,以及铁塔已签署独立租赁协议的机房保留、天面移交铁塔的站点;由移动方负责协调剩余站点业主协调。

•根据基站替换方案,业主关系允许的前提下优先选择批量割接方式,其次选择一次进站方式。

Ø确定业主协调计划

•根据基站替换计划,每周由建设单位推送当周需替换清单,由维护单位先行安排业主协调事宜。

•业主协调依每站时间节点在合理时段完成业主协调并回复工程单位,替换尽量安排在夜间进行,并事先做好工程预约信息推送,将替换对现网影响降至最低。

Ø确定协调失败应对策略

•集中力量应对业主原因导致替换受阻站点,提高协调级别,增加协调资源。

•对于机房和天面,协调成功一个就先进行设备安装与替换,后续通过站点排障、天线调整等,逐步完成设备替换。

•最终因业主协调原因导致替换不成功的站点纳入后续插花站点处理。

(4)制定各类操作规范,确保工程有效落地

建议制定整体实施方案、各专业实施方案以及各类详细操作手册,指导工程落地。

建议包含以下几种:

总体实施方案

传输网实施方案

核心网实施方案

无线网实施方案

时钟同步方案

特殊场景实施方案

综资操作手册

现场割接操作手册

设备维护手册

4.2割接节奏把控

(1)分片实施,建议控制一个本地网每天割接逻辑基站总量不超过200个;

(2)分场景割接

Ø宏站:

优先采用逐小区闭锁方式操作

1.如果现场出现原网馈线问题(需要现场拍照留档)、业主协调等问题,现场可以决定采取同时闭三小区操做;

2.900M和1800M站点(非共天线场景),先完成900M基站的搬迁(同时闭三小区施工),再进行1800M基站的搬迁(同时闭三小区施工)。

搬迁期间由900M或1800M提供业务能力;共天线场景,必须采用单小区替换方式操作。

3.非900M和1800M同时覆盖区域,VIP重点区域站点,采用单小区替换方式操作。

4.对特别重要的VIP站点需要割接的,可以开启应急通信车保障。

Ø室分:

原则上一次性完成割接

(3)采取分场景割接的方式

在机房空间允许的情况下,采用“异位替换,先建后拆,分期实施”的基站替换方案,先将天面、传输及新设备安装到位,之后再批量进行新老设备割接交替,从而缩短替换基站断站时间;

在机房空间不足的情况下,采用“同位替换,当天入场,当天完成”的基站替换方案,现网设备直接拆除替换新设备,但分散实施站点,避免区域性断网。

(4)割接期间原则上不允许断网;

沿用原天馈、原传输等特殊情况必须断网才可实施的,应安排在业务闲时进行,合理规划工程顺序,将断网时间压缩至最短。

异位安装断网时间不超过40分钟,同位安装断网时间不超过6小时;替换开通后第一时间完成现场功能性拨测,确保业务承载正常。

同时割接规模较大的应提前向集团监控电话报备,并按要求打好工程标签。

如果替换时发生断站应按照如下原则进行处置:

1、替换站具备割接条件后再中断原网基站,尽量减少站点中断时间。

2、对于存在GSM900/DCS1800双频段的站点,应先替换其中一个频段小区,待割接完成并开通后,再去替换另外一个频段。

3、一天内的站点替换顺序要合理,同一时间内站点割接要尽量“插花”,避免一片区域内的站点同时中断,严重影响用户感知。

(5)4G互操作以及2G邻区数据及时同步

替换采用继承原则,现网数据静态拍照,要求新站与被替换站点局数据配置一致。

对于采用新LAC的站点,及时更新4G侧邻区,以及2G的邻区,确保eSRVCC以及异厂家切换不受影响。

邻区质量控制标准:

保证新站局数据制作后邻区数据继承被替换站点的原邻区关系的原则(提取整网替换前的邻区关系作为“静态邻区关系表”,该表每天更新一次),以确保原有邻区优化成果。

-邻区制作分工:

采用“竖井式”的数据制作包干形式,替换站点以及周边站点邻区的全套数据均由新站数据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