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斜井机掘施工作业规程发工程科.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072970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70 大小:135.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主斜井机掘施工作业规程发工程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主斜井机掘施工作业规程发工程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主斜井机掘施工作业规程发工程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主斜井机掘施工作业规程发工程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主斜井机掘施工作业规程发工程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主斜井机掘施工作业规程发工程科.docx

《主斜井机掘施工作业规程发工程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主斜井机掘施工作业规程发工程科.docx(7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主斜井机掘施工作业规程发工程科.docx

主斜井机掘施工作业规程发工程科

第一章概况

第一节概述

一、巷道名称

本《施工作业规程》掘进的巷道名称为:

主斜井井筒。

二、掘进目的及巷道用途

掘进目的是为了形成该矿井生产(皮带运输)系统。

三、巷道设计长度及服务年限

主斜井井筒设计长度(斜长)1400.6m,巷道坡度为-14°。

服务年限:

同矿井服务年限。

四、预计开、竣工时间

本掘进工作面自2010年10月开工,预计2011年9月份竣工。

五、其他

本施工作业规程不包括明槽段和风化基岩架棚段(里程0-101m)施工,明槽段和风化基岩架棚段施工现已完成。

后附:

图1-1-1主斜井井筒平面图

第二节编写依据

一、掘进巷道设计图纸

小纪汗矿井主斜井井筒平、剖、断面图,图号S1471-111-1(修)及设计变更,批准时间为2009年9月。

二、地质说明书及批准时间

(一)陕西省陕北侏罗纪煤田榆横矿区小纪汗井田勘探报告》,批准时间为2009年2月;

(二)《小纪汗矿井副斜井井筒检查勘探地质报告》,批准时间为2009年9月。

三、矿压观测资料

根据副斜井实际揭露岩性及本矿区其它煤矿矿压观测资料,主斜井风化基岩段应力集中程度中等、基岩段应力集中程度低。

四、其它编制依据

(一)《煤矿安全规程》(2010版);

(二)《矿山井巷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13—90;

(三)《煤矿井巷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MT5009—94;

(四)《简明建井工程手册》及已审批的《施工组织设计》;

(五)《小纪汗矿井初步设计》,批准时间为2009年11月。

(六)其它与本工程有关的国家及部颁现行的各种技术规范、规程、规定。

第二章地面相对位置及水文地质情况

第一节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

表2-1-1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表

水平名称

――

工程名称

主斜井井筒

地面标高(m)

+1219.33~+1230.00

+1224.67

井下标高(m)

起点:

+1225.00m

终点:

886.153m

井下位置及

邻近采区开采情况

该巷道开口位于矿工业广场中部,地表为沙漠滩地。

东邻副斜井井筒,在主井以北1.4km处布置中央进、回风立井。

掘进对地面

设施的影响

该巷道地表为沙漠滩地,掘进对地面建筑无影响。

第二节煤(岩)层赋存特征

一、煤(岩)层产状、厚度、结构、坚固性系数、层间距

井筒所揭露岩层以单斜构造为主,岩层向北西、北西西微倾,平均倾角小于1°,在此基础上发育有宽缓的短轴状向斜、背斜及鼻状隆起等次级构造,未发现规模较大的褶皱,断裂构造一般不发育。

煤层普氏系数(f)0.8~2.3,平均1.6。

根据钻孔揭露及地表出露,井筒揭露的地层由新到老依次为:

第四系全新统现代风积沙(Q42eol),第四系上更新统萨拉乌苏组(Q31s),第四系中更新统离石黄土(Q2l)、下白垩系洛河组(K1l)、侏罗系安定组(J2a)、直罗组(J2z)及延安组(J2y),各层岩石(土)特征分述如下:

(一)第四系(Q)

1.第四系全新统现代风积沙(Q42eol)

全新统风积沙呈沙丘、沙地出露于地表,厚0~16.17m。

岩性以粉细沙为主,分选性好,磨园度中等。

其上植被多为沙柳、沙蒿,覆盖。

2.第四系上更新统萨拉乌苏组(Q31s)

仅分布于Z6、Z7(一号回风井)和F1(副立井)处风积沙之下,厚0-13.07m。

岩性由灰黄色、灰色细砂,粉砂夹浅灰色粉质粘土及粘土质粉砂等组成,具水平层理。

与下伏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3.第四系中更新统离石组黄土(Q2l)

全区均有分布。

厚0.22~11.75m,平均厚4.66m。

岩性以土黄色、棕黄色粉质粘土为主,含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钙质结核,多以零散状分布,局部成层状,偶见浅棕红色古土壤层,较致密。

与下伏基岩面呈角度不整合接触,井筒里程0~50m揭露该地层。

(二)白垩系下统

洛河组(K1l)

全区分布,该组岩性单一,为紫红色、砖红色块状中细粒长石砂岩,多以泥质胶结为主,发育巨型楔状交错层理。

岩石结构较疏松,表层风化强烈,岩体破碎。

钻孔揭露地层厚度60.07~71.42m,平均厚65.67m。

与下伏安定组为整合接触,井筒里程50~337m揭露该地层。

(三)侏罗系中统

1.安定组(J2a)

全区分布,为一套在干旱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内陆湖泊、河流相沉积的红色岩系。

岩性下部为浅紫红色中厚层状中细粒长石砂岩,发育水平层理及波纹层理。

上部为紫、暗紫红色中细粒长石砂岩夹紫红、灰绿色粉砂岩和泥岩韵律层,顶部常夹有泥灰岩薄层。

钻孔揭露厚度96.96~106.22m,平均厚101.63m。

与下伏直罗组为整合接触。

2.直罗组(J2z)

厚度125m,底部为灰白色中厚层—块状中—粗粒长石砂岩,发育大型板状、槽状、楔状交错层理,富含煤屑、煤条带及灰色泥砾,裂隙充填物中常含有较多的蛋白石、白云石、石膏等干旱气候条件下的沉积矿物。

中部为灰白色厚层状细—中粒长石砂岩、灰色、兰灰色厚层状泥岩及粉砂岩。

上部为黄绿色、兰灰色薄至厚层状泥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及褐黄色细粒长石石英砂岩。

本组底部的灰白色中—粗粒长石砂岩相当于区域上的“七里镇砂岩”,分布稳定,以含较多煤屑、泥砾与上覆砂体区分,以颜色、特征矿物及粒度与下伏延安组砂体区分,是划分延安组与直罗组界线的重要标志层。

井筒里程337~1300m揭露该地层。

井筒检查钻孔中,Z6、Z7、F1钻孔揭露厚度122.49~128.43m,平均厚度125.00m。

与下伏延安组为整合接触。

3.延安组(J2y)

为区内的含煤地层。

为一套河流—湖泊三角洲—冲积平原环境沉积的河道、漫滩、河口砂坝、分流砂坝、浅湖、滨湖相夹沼泽相的灰色细—粗粒长石砂岩、深灰色泥岩、粉砂岩夹黑色炭质泥岩、煤层(线)的沉积组合,厚度一般为240m左右。

依据岩性组合、沉积结构及聚煤周期性,该组可划分为四个较大的沉积旋回,分别对应于一、二、三、四段,每个旋回均以砂岩开始,以煤层或泥岩结束。

井筒里程1300~1400m揭露该地层。

2号、4-2号煤层以其埋藏浅、厚度较大,是井田内的主采煤层。

2号煤层厚度0.68~8.64m,煤层可采煤厚度0.80~8.64m,平均3.43m,底板标高变化在+768.14~+1010m之间,向北西西缓倾,平均降深幅度12m/km,倾向300°左右,平均倾角0.7°,结构简单,一般不含夹矸,局部含1~3层0.04~0.75m的炭质泥岩、泥岩夹矸;该煤层直接顶板以泥岩、粉砂质泥岩为主,次为中-细粒长石砂岩,少量炭质泥岩,直接底板为泥岩、粉砂质泥岩,次为泥质粉砂岩、粉砂岩、细粒长石砂岩;该煤层与其顶底板均为明显接触。

4-2号煤层厚度0.80~2.72m,平均2.02m,底板标高+709.41~+876.21m,向北西西缓倾,平均降幅深度11.0m/km,倾向290°左右,平均倾角0.7°,井田中部显示为宽缓的波状起伏,4-2号煤层结构简单,一般不含夹矸,局部含1~4层0.03~0.75m厚的夹矸,夹矸岩性以泥岩、炭质泥岩为主,个别为粉砂质泥岩、粉砂岩;直接顶板以泥岩、粉砂质泥岩类为主,次为粉砂岩、细、中粒长石砂岩,个别为炭质泥岩、粗粒长石砂岩。

直接底板为以泥岩、粉砂质泥岩为主,其次为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少量为炭质泥岩;煤层与其顶底板均为明显接触。

二、煤层瓦斯涌出量、瓦斯等级、发火期、煤尘爆炸指数

根据钻孔资料《小纪汗矿井初设》计算,本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为0.943m3/t,绝对瓦斯涌出量为21.17m3/min,CO2绝对涌出量为4.13m3/min,确定本矿井为低瓦斯矿井;本矿井无煤与瓦斯突出。

矿井主采煤层火点温度326~382℃,平均为355℃,ΔT1-3℃为3~35℃,平均为17℃,自燃倾向性以不自燃、不易自燃煤为主,易自燃煤少量。

自然发火期为3-6个月,因此井下尽量少丢煤,并应加强通风,降低一氧化碳含量,以减少煤在空气中的暴露时间等措施,以防煤层自燃现象发生。

根据地质报告各煤层煤尘爆炸时,火焰长度≥300mm,抑制性煤尘爆炸岩粉用量均≥65%,均有爆炸性危险。

另外,根据工业分析计算出各煤层的爆炸性指数{V/(V+FC)]为31.00~42.00%,远大于有爆炸性危险的临界值10%,表明各煤层均有爆炸性危险。

在现场施工中,杜绝巷道积尘长度2000mm,厚度2mm情况出现,加强巷道冲尘工作。

三、地温

勘探报告对井田内的6个钻孔进行的简易测温,结果地温梯度变化平均2.2℃/100m,故井田内无高温区、无地热危害存在。

第三节地质构造

一、区域地质构造

本井田区域构造处于鄂尔多斯盆地次级构造单元-陕北斜坡中部。

陕北斜坡被围于西部天环坳陷、北部伊盟隆起、东部晋西挠褶带等构造体系之中,以单斜构造为主,岩层向北西、北西西微倾,倾角一般1°~3°,在此基础上发育有宽缓的短轴状向斜、背斜及鼻状隆起等次级构造,未发现规模较大的褶皱,断裂构造一般不发育。

二、井田构造

(一)断层

井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之次级构造单元陕北斜坡中部,地质构造简单,区内无较大断裂和褶皱发育,无岩浆活动痕迹,局部发育宽缓的波状起伏。

总体构造形态为一向北西西缓倾的单斜层,倾向约295°,平均倾角小于1°。

经地震勘探,在井田内解释和推断有5个隐伏断(层)点,均为单断点。

性质均为逆断(层)点,落差均小于20m。

可靠性及发育特征均评价为B级。

(二)裂隙

井田内的基岩,由于前新生代的风化作用,顶面起伏较大,自顶面之下普遍形成厚度20~40m风化裂隙带,随着基岩埋藏深度的增加,裂隙发育程度逐渐减弱。

在基岩顶部,因裂隙密集常导致岩石破碎,是地表水下渗的良好通道。

当煤矿采煤产生的冒裂带与风化裂隙带勾通时,可能造成矿井涌水。

施工期间做好水文地质预测预报工作,当水文地质条件差时及时报告相关科室,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三)主采煤层底板起伏形态特征

井田内的基岩基本为简单的层状叠置结构,无较大褶皱,仅在中西部发育宽缓的波状起伏,波幅相对较小。

2号、4-2号煤层以其埋藏浅、厚度较大,是井田内的主采煤层。

2号煤层底板等高线显示,该煤层在井田内总体向北西西缓倾,倾向约300°,煤层沿倾向平均降深梯度为12m/km左右,平均倾角小于0.9°。

4-2号煤层底板等高线显示,该煤层在井田内总体向北西西缓倾,倾向约290°,煤层沿倾向平均降深梯度为11m/km左右,平均倾角小于0.9°。

后附:

图2-3-1小纪汗矿井地质平面图

图2-3-2小纪汗矿井主斜井预想地质剖面图

第四节水文地质

井田内第四系松散层潜水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部分为沙漠凝结水补给及灌溉回归水、渠水渗漏补给。

径流主要受地形控制;基岩风化带裂隙潜水,在裸露区直接由大气降水渗入补给,其余地区靠上覆松散层潜水的下渗补给,承压水除基岩裸露区通过风化裂缝带间接得到大气降水补给外,还接受上游地段潜水渗入补给,径流方向基本沿岩层倾向由东向西或西南方向运移。

由于受向西微倾的单斜构造的影响,基本形成了较为封闭的储水空间,故水量较小,水质差。

本井田水文地质勘探类型应划为二类一型,即以裂隙含水层充水为主的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的矿床。

地下水含水层:

富水性等级的划分原则主要以钻孔的单孔抽水资料,依据《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中含水层富水性分级标准,按钻孔统降涌水量,即钻孔单位涌水量(q)以口径91mm、抽水水位降深10m为准,将本区富水性分为以下两级:

弱富水性,q<0.1L/s·m;

中等富水性,0.1L/s·m<q≤1.0L/s·m;

当q<0.001L/s·m的岩层均可视为隔水层。

从勘探资料来看,主斜井所要穿越的含水层主要为第四系上更新统萨拉乌苏组冲湖积含水层(Q31s)及白垩系洛河组砂岩孔隙裂隙含水层(K1l)。

一、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潜水

(一)上更新统萨拉乌苏组冲湖积层孔隙潜水

含水层以灰色、浅灰色细砂为主,局部夹粉砂、中砂及淤泥质粘土,上部为浅黄色粉细沙,含水层厚度(包括风积沙)4.46~12.57m。

据周边同类地层钻孔抽水试验,含水层厚度20.29m,水位埋深0.51m,降深13.51m,涌水量120.96m3/d(5.04m3/h),单位涌水量0.104L/s·m,富水性中等。

井筒里程0~20m揭露该地层。

(二)中更新统离石组黄土孔隙裂隙潜水

全区分布,均隐伏于风积沙和萨拉乌苏组地层之下,厚0.22~11.75m,岩性以粉砂质粘土为主,粉土次之。

黄土柱状节理较发育,局部夹有粉细砂层。

水位埋深4.56m,含水层厚度5.95m,当降深4.86m时,涌水量22.47m3/d(0.94m3/h),单位涌水量0.0535L/s·m,富水性弱。

井筒里程20~70m揭露该地层。

二、白垩系洛河砂岩孔隙裂隙水

全区分布,厚60.70~71.42m。

含水层为发育大型交错层理的中、细粒长石砂岩,质地疏松,孔隙度大,地下水的赋存条件较好。

且上部多为第四系松散层潜水覆盖,易于接受其下渗补给,富水性较好。

根据Z4及Z6钻孔抽水试验(表4-1),含水层厚60.60~64.96m,当降深9.56~15.01m时,涌水量为100.92~131.24m3/d(4.21~5.47m3/h),单位涌水量0.078~0.1589L/s·m。

井筒里程70~337m揭露该地层。

三、侏罗系各承压含水岩组

(一)安定组砂岩段裂隙承压水

全区分布,在Z5、Z6、Z7及F1钻孔中揭穿,揭穿厚度96.96~106.22m。

含水层岩性主要为紫红色中厚层状中、细粒长石砂岩,主要为孔隙裂隙含水。

据Z6钻孔抽水试验结果,水位埋深3.96m,含水层厚46.40m,当降深33.00m时,涌水量54.52m3/d(2.27m3/h),单位涌水量0.0191L/s·m。

(二)直罗组砂岩段裂隙承压水

全区分布,地层厚122.49~128.43m。

含水层主要为直罗组中、粗粒长石砂岩,尤以底部砂岩(俗称七里镇砂岩)含水性最好。

水位埋深4.68m,含水层厚度27.20m,当降深22.13m时,涌水量71.54m3/d(2.98m3/h),单位涌水量0.0374L/s·m。

(三)延安组第四段2煤以上砂岩裂隙承压水

全区分布,地层厚70~80m。

含水层主要为该段中、粗粒长石砂岩。

该层岩石较完整,裂隙不甚发育,富水性较弱。

水位埋深22.20m,含水层厚度27.35m,当降深39.50m时,涌水量71.54m3/d(2.98m3/h),单位涌水量0.021L/s·m。

井筒里程337~1400m揭露该地层。

四、隔水层

井筒位置的隔水层,主要分布于侏罗系安定组以下较为稳定的泥岩类,它们是上下承压水之间较好的隔水层。

五、井筒充水因素分析

(一)充水水源及其强度

主斜井井筒的充水水源以白垩系洛河砂岩孔隙裂隙水为主,亦为小纪汉井田内的主要含水层,富水性弱至中等,在施工过程中,该段的充水强度相对较大。

其次为安定组至直罗组砂岩含水层,通过抽水试验资料,富水性弱。

井筒开挖时对其充水强度一般。

(二)充水途径及方式

当井筒在黄土中时,多以渗流的形式向井筒充水,在基岩中时,则沿井筒两壁及顶板的基岩裂隙以淋水及滴水的形式向井筒充水。

六、主斜井井筒涌水量预算

由陕西省地矿局西安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二OO八年十二月对主斜井穿越各含水层的涌水量进行了计算,巷道中黄土段涌水量为44.12m3/d,洛河砂岩段涌水量为705.27m3/d,安定组砂岩段涌水量为331.30m3/d,2号煤层至直罗组顶部涌水量为1082m3/d,总涌水量2162.74m3/d。

施工中要坚持水文地质的预测预报、采取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方针,如遇水文地质明显变化,需上报有关科室,及时编写补充措施说明。

第三章巷道布置及支护说明

第一节巷道布置

井口坐标:

X=4257450.000m,Y=37369447.000m,Z=+1225.000m,井筒方位角为0°00′00″,主斜井井口设在小纪汗煤矿工业广场内,断面为直墙半圆拱形,巷道腰线到净底板垂直距离1.5m,井筒风化基岩及基岩段荒宽5.44m,荒高4.22m,掘进断面积20.59m2;净宽5.2m,净高4.1m,净断面积18.41m2,斜距1400.645m,平距1359.039m,倾角为-14°。

后附:

图3-1-1主斜井井筒剖面图、图3-1-2主斜井井筒开口大样图

第二节支护设计

一、巷道断面

(一)井筒断面为直墙半圆拱形,具体参数见下表。

表3-1-1主斜井井筒各断面巷道参数

主斜井井筒

断面

墙高

m

拱高

m

净高

m

净宽

m

净断面m2

墙高

m

拱高

m

荒高

m

荒宽

m

掘进断面m2

1-1

1.50

2.60

4.10

5.20

18.41

1.75

3.00

5.25

6.00

27.63

2-2

1.50

2.60

4.10

5.20

18.41

1.75

3.00

4.75

6.00

24.63

3-3

1.50

2.60

4.10

5.20

18.41

1.65

2.72

4.37

5.44

20.59

4-4

1.50

2.75

4.25

5.50

20.12

1.65

2.87

4.52

5.74

22.40

(二)躲避硐:

为直墙半圆拱形断面,每隔40m设置一个,位于井筒前进的右侧,墙高1.4m,净高2.4m,净宽2.0m,净深2.0m。

表土段支护形式采用现浇素砼支护,砌厚200mm(含迎脸支护);基岩段采用锚网喷砼支护,锚杆间排距800×800mm,3块MSZ28/35树脂药卷锚固,喷砼厚度100mm,迎脸喷砼厚度100mm。

(三)水沟及台阶:

位于巷道前进方向的右侧,水沟净规格为宽×高=200×200㎜;台阶踏步宽×高=500×130㎜,台阶长521㎜。

井筒内每50-60m设置一道横向水沟,并应根据井筒水流情况重点在下列地点设置:

1.含水层泄水点下方;2.斜井交岔点上方;3.带式输送机斜井与井底车场联络巷道附近;横向水沟具体尺寸同主斜井水沟规格。

坡度不小于3‰。

(四)人行道及临时台阶设计:

人行道及临时台阶设置在井筒前进的右侧,与躲避硐室在同一侧,临时台阶低于净底板50mm。

后附:

图3-2-1主斜井3-3断面锚杆支护图、图3-2-2主斜井井筒断面图

二、初次支护及临时支护

(一)风化基岩段

根据业主提供的地质资料显示,主斜井井筒掘至暗硐即揭露风化基岩,该岩石遇水易风化,风化基岩段至进入稳定基岩5m范围内,初次支护方式为“锚网喷”,锚杆间排距1000mm;金属网采用φ6.5mm钢筋焊接而成,网片规格为1000×2000㎜,网孔规格100×100㎜,连接方式为搭接,搭接长度100mm;喷砼厚度50mm,强度C20。

支护段长与业主协商确定。

临时支护采用吊挂前探梁支护。

前探梁紧跟迎头,前探梁用3寸无缝钢管制作,每根长4m,3-3断面用4根前探梁,每根前探梁用2个吊环。

前探梁穿在“U”形吊环里,吊环用Φ10mm厚的钢板加工制作,悬吊在上一循环打好的树脂锚杆上,吊环必须固定牢固,外露丝3-5丝。

每次爆破后,首先进行敲帮问顶,作业人员站在锚网支护完好的顶板下,找净顶板及迎头的浮矸活石,然后向前串移前探梁,前探梁吊环后用方木、及木楔接顶牢固,严密。

每次移前探梁,要首先检查吊环等情况。

使用前探梁最小控顶距0.3m,最大控制顶距为最小控顶距加一小班循环进尺。

信号(躲避)硐室施工时,因前探梁无法使用,找净活矸石后,可使用木点柱做为临时支护。

迎脸使用尼龙网进行全封闭,防止矸石掉落伤人。

施工现场应备有3~5棵小头直径不小于150mm、长度2.7-4.0m的木柱和足够的木楔、木板等足顶材料。

当顶板不稳定较为破碎时另行编制专项技术措施。

(二)稳定基岩段

掘进后及时进行前探梁临时支护,前探梁支护同风化基岩段临时支护。

三、永久支护

风化基岩段采用锚网喷+C30砼砌碹支护(风化基岩段至稳定基岩5m范围内,初次支护采用“锚网+初喷50mm厚的C20混凝土”,永久支护采用锚网喷+砌筑C30素混凝土联合形式,总厚度400mm)。

锚杆采用Ⅱ级左旋螺纹无纵筋锚杆,规格为φ20×2300mm,树脂锚固剂规格为MSZ28/35型,端头锚固,每根锚杆使用3卷,托盘采用Q235钢,规格为150×150×8mm,蝶形托盘;锚杆间排距为1000×1000mm;钢筋网采用φ6.5mm钢筋焊接,网格为120×120mm,网片搭接不小于120mm,每隔300mm用16#绑丝双股缠绕一圈拧紧。

喷射混凝土等级为C20,喷浆厚度为50mm,砌碹混凝土中需添加WG-HEA型防水剂,加入量为水泥用量的10%,搞渗标号不低于S8。

稳定基岩段采用锚网喷支护。

锚杆采用Ⅱ级左旋无纵筋锚杆,全长锚固,锚杆规格Φ20×2300㎜,锚杆外露长度100mm,树脂锚固剂规格为MSZ28/35型,全长锚固,每根锚杆使用5卷;托板采用Q235钢,规格150×150×8㎜,碟形;间排距为700㎜×700㎜,菱形布置。

金属网采用φ6.5钢筋焊接而成,网片规格为1000×2000㎜,网孔规格120×120㎜,连接方式为搭接,搭接长度120mm(一个网格的长度),每隔300mm用16#绑丝双股缠绕一圈拧紧,喷厚120㎜,喷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喷射砼需添加BR-2型防水剂,为水泥用量的8%-10%,抗渗标号不低于S6。

铺底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

四、锚杆选用计算

(一)按悬吊理论计算锚杆、参数

(1)锚杆长度计算:

按下式计算:

L=KH+L1+L2(3-1)

式中:

L——锚杆长度,m;

H——冒落拱高度,m;

K——安全系数,一般取K=2;

L1——锚杆锚入稳定岩层的深度,一般按经验取0.5m;

L2—锚杆在巷道中的外露长度,一般取0.1m;

其中:

H=B/(2f)=5.44/(2×5)=0.544

式中:

B——巷道开掘宽度,取5.44m;

f——岩石紧固性系数,取5;

则:

L=2×0.544+0.5+0.1=1.688m<2.3m

2.锚杆间、排距计算,通常间排距相等,取α;

按下式计算:

α=

(3-2)

式中:

α——锚杆间排距,m;

Q——锚杆设计锚固力50KN/根

H——冒落拱高度取0.45m;

r——被悬吊砂岩的密度,取45KN/m3;

K——安全系数,一般取K=2;

则:

α=

=1.11m>0.7m

通过以上计算,选用Φ20×2300㎜的高强锚杆,间排距为700㎜×700㎜,菱形布置,可满足安全及质量施工要求。

图3-2-1前探梁支护平、剖面图

第三节支护工艺

一、支护材料

(一)锚杆采用Ⅱ级左旋无纵筋锚杆,规格为:

Φ20×2300㎜,锚杆外露长度100mm;托板采用Q235钢,规格150×150×8㎜,碟形;间排距为700㎜×700㎜,菱形布置。

(二)钢筋网采用φ6.5㎜盘条制作,网孔规格为120×120㎜,网片规格为1000×2000mm。

网间搭接为120㎜。

(三)喷射砼材料的选用:

水泥为P.O42.5R普通硅酸盐水泥,砂为中粗河砂,石子为5~10mm粒径碎石,速凝剂掺入量为水泥用量的4-5%,水清洁无杂质。

速凝剂必须在喷浆机上料口均匀加入。

喷射混凝土配合比按实验室出具的试验报告配比。

(四)浇注混凝土材料的选择:

采用P.O42.5R普通硅酸盐水泥,砂为中粗河砂,粒径5~31.5㎜碎石,水采用洁净水,不含酸、碱及油污。

混凝土配合比按实验室出具的试验报告配比。

二、施工工艺:

(一)风化基岩段采取锚网喷+C30砼砌碹支护,一掘一支,及时封闭围岩,喷射混凝土距工作面距离视现场岩性情况决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