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度第一学期徐州市区联校期中检测八年级语文含答案.docx
《学年度第一学期徐州市区联校期中检测八年级语文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度第一学期徐州市区联校期中检测八年级语文含答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度第一学期徐州市区联校期中检测八年级语文含答案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检测
八年级语文试题
(友情提醒:
本卷共6页,满分为14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答案全部涂、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卷上无效)
1积累与运用(20分)
1.古诗文默写。
(10分)
⑴▲,志在千里。
⑵▲,路远莫致之。
⑶几处早莺争暖树,▲。
⑷月下飞天镜,▲。
⑸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
⑹《使至塞上》中的“▲,▲”两句,传神的刻画了雄奇壮美的塞外风光,笔力苍劲,意境雄浑,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
2.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字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镌.(juān)刻
教悔.(huì)
锐不可当.(dāng)
正襟.
(jīn)危坐
B.
杀戮.(lù)
胆怯.(qiè)
卓.(zhuó)有成就
诚惶.
(huáng)诚恐
C.
畸.(qí)形
佃.(diàn)农
和颜悦.(yuè)色
深恶.
(wù)痛疾
D.
燥.(zào)热
黝.(yōu)黑
粗制烂.(làn)造
振聋发聩.(kuì)
3.根据语境作答。
(4分)徐州的好是藏着的。
这里是黄帝后裔彭祖故地,自古列九州的彭城,被称为“五省通衢”和
“北国锁钥、南国门户”,是交通与军事要冲;这里山川优美,因为地处平原,却有三河七湖七十二山峦;这里历史丰厚,遗迹众多,仅二十余座规模宏大的汉墓,就构成人文景观的华彩篇章;这里(▲),不仅有刘邦、项羽、张良、萧何、刘裕、李煜等数十位帝王将相,更有张道陵、刘向、刘禹锡、刘知几、陈师道、李可染等数百位精英。
他们一个个如御风之鹤,(▲)在博大浑厚的册页中。
⑴为文中括号处选择恰当的词语。
(2分)物华天宝钟灵毓秀翩然悄然
⑵文中画线句有语病,请修改。
(2分)
4.下列文学和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虽为个人的回忆性散文集,但有丰富而深刻的社会内容。
其中的《藤野先生》所记叙的是鲁迅在日本留学期间的事情,除作者的爱国之情这条明线外,还有一条内在线索,就是回忆藤野先生。
B.新闻广义包括消息、通讯、新闻特写等,狭义专指消息。
消息的正文一般包括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四部分,结构通常是按照重要性递增的原则安排的,即所谓“金字塔结构”。
C.“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中的“元丰”是宋神宗的年号;“征蓬出汉塞”中的“征蓬”指
飘飞的蓬草,古诗中常用来比喻远行之人;“几处早莺争暖树”中的“暖树”指向阳的树。
D.《三峡》《答谢中书书》《与朱元思书》《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分别是郦道元、陶渊明、吴均、苏轼,这些歌咏自然山水的优秀篇章,情景交融,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2阅读(57分)
(一)阅读文言文语段,完成5~9题。
(16分)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
余至湖①上,寓辋川四可楼已半月。
辋川者,家兄戒庵别业也。
楼面孤山,暑甚,未能往。
七夕后五日,雨过微凉,环湖峰峦,皆空翠如新沐。
望明月上东南最高峰,与波溶漾,湖碧天青,万象澄澈。
余游兴跃然,偕学士,呼小艇,渡孤山麓。
从一奚童②,登放鹤亭,徘徊林处士③墓下。
已舍艇,取径沮洳④间,至望湖亭。
凭槛四眺,则湖圆如镜,两高、南屏诸峰⑤,回合如大环。
盖
亭适踞湖山之中,于月夜尤胜。
亭废,今为龙王祠。
西行过陆宣公祠左右有居人数十家灯火隐见林薄。
嗟乎!
岚影湖光,今不异昔,而林逋一布衣,垂六百余年,遗迹顾至今尚存,何耶?
相与慨叹久之。
孤山来,经僧舍六七,梵呗⑥寂然,惟凤林寺闻钟声寥寥也。
作记以游之明日。
(选自邵长蘅《夜游孤山记》,有删改)【注释】①湖:
指西湖。
②奚童:
童仆。
③林处士:
指林逋,宋代隐士,归隐西湖孤山。
不娶,种梅养鹤以自娱,因有“梅妻鹤子”之称。
放鹤亭在孤山北,为其放鹤处。
④沮洳(jùrù):
低湿的地带。
⑤两高:
指武林山上的南高峰和北高峰。
南屏:
西湖南边的南屏山。
⑥梵呗:
佛教作法事时的赞唱之声。
5.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
(限两处)(2分)
西行过陆宣公祠左右有居人数十家灯火隐见林薄。
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
⑴念.无与为乐者⑵相.与.步于中庭⑶从.一奚童⑷已舍.艇
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①欣然起行.②夫君子之行.
2
B.①余至.湖上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C.①余游.兴跃然②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D.①惟凤林寺闻.钟声寥寥也②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⑴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⑵盖亭适踞湖山之中,于月夜尤胜。
9.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甲文融叙事、写景、议论于一炉,环环相扣。
乙文第一段重在写景抒情,展现了一幅清朗的湖山月夜图;第二段重在感叹议论,今昔对照,发人深思,突出了本篇游记的主旨。
B.“庭下如积水空明”“积水空明”写出月光的空灵清澈。
“雨过微凉,环湖峰峦,皆空翠如新沐”“空”字写出了一阵夏雨过后,山色之纯净,一片青翠欲滴,别无杂色。
C.“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苏轼与张怀民相同际遇,相似处境,“亦未”蕴含欣喜之情,
因为怀民似乎与自己心有灵犀。
“登放鹤亭,徘徊林处士墓下”作者对隐士林逋的高洁品性十分仰慕,“徘徊”流露出一片缅怀的深情。
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闲人”意味隽永:
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
步的悠闲——种种难言的情感尽在其中。
“相与慨叹久之”则暗含了作者寄情山水后豁达乐观、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二)古诗词赏析。
(3分)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10.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诗描写了诗人登黄鹤楼时的所见所感,全诗视野开阔,抒情真挚,起承转合,富于变化,为历代咏黄鹤楼诗作的绝唱。
B.前四句虚中有实,抚今追昔,抒写诗人对人去楼空、世事苍茫的感慨;以神话传说起笔,增添了黄鹤楼的神异色彩,大大丰富了诗歌的内容。
C.颈联写诗人想象登楼时所见的明丽之景:
晴空下的大江对岸,汉阳川上的树木历历可见,而江中的鹦鹉洲上长满了茂密的春草,呈现出一派芳草萋萋的景象。
两句对仗工整,各用一个叠词,声调铿锵,音韵清朗。
D.尾联紧承前三联,因景生情,融情于景,以“愁”字收篇,用“日暮”“烟波”之景烘托
诗人的归思,抒发了诗人漂泊异乡的伤感和思乡之情。
(三)阅读名著选段,完成11~13题。
(10分)选段一:
下午的某个时候,我抬起头环顾四周,发现西沉的太阳正在墙上镀上落日金黄色的印记,我
问我自己:
“我该怎么办?
然而我的心给了我如此迅速而又令我恐惧的答案——立即离开桑菲尔德。
我捂住了耳朵,我现在还无法承受这样的话。
“不能做他的新娘,是我悲哀的最小一部分。
”我断言,“从一场美梦中醒来,我发现它们都是虚无缥缈的,都是一场空,这种恐惧我能忍受,也能克服。
但让我决绝地立刻、完完全全离开他,我受不住。
我不能这么做。
”
但是,我内心的另一个声音一口咬定说我能够这么做,并且预言道我必须这么做。
我反复考虑着我的决定,希望可以变得软弱来逃避已经为我铺下的痛苦之路。
但是良心却一不小心变成了暴君,扼住了激情的咽喉,嘲笑着告诉她,她那双纤小的脚已然陷入泥沼,还发誓要用它的铁胳膊将她推下深不可测的痛苦深渊。
“那就把我带走吧!
”我哭喊道,“让别人来帮我!
”“不行,没有人能帮助你,你要自己挣开它。
你得自己挖出自己的右眼,砍掉自己的右手,将你的心作为祭品以祭司的身份亲手刺穿它。
”
选段二:
我挣脱了跟上来想留住我的圣·约翰。
该是我获得主动权的时候了。
我的力量在起作用了。
我告诉他不要提问或议论。
我要求他离开我。
我必须也想要一个人待着。
他立刻服从了。
只要命令的力量足够强大,服从总是随之而来。
我上楼回到我的房间,把自己锁在里面,双膝跪下,用我自己的方式祈祷着——一种和圣·约翰不同的方式,但却自有效果。
我似乎穿透某处靠近了一个强大的魂灵,我的灵魂充满感激地奔向他的脚边。
我从感恩中站起来,下了一个决心,然后躺下了。
无所畏惧地,充满启迪地,只渴望着白昼的来临。
(选自《简·爱),江苏人民出版社)11.选段一中的“他”是▲,选段二中“我下了一个决心”具体指▲。
(2分)
12.选段一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塑造人物,有何好处?
(3分)
13.简·爱的人生经历了四次出走,请联系整部作品,写出她其中两次出走的具体原因,并分析这表现了人物怎样的个性特点。
(5分)
(四)阅读《回忆我的母亲》选段,完成14~16题。
(10分)
1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
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
2母亲是个好劳动。
从我能记忆时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
全家二十多口人,妇女们轮班煮饭,轮到就煮一年。
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
因为她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
3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
我到四五岁时就很自然地在旁边帮她的忙,到八九岁时就不但能挑能背,还会种地了。
记得那时我从私塾回家,常见母亲在灶上汗流满面地烧饭,我就悄悄把书一放,挑水或放牛去了。
有的季节里,我上午读书,下午种地;一到农忙,便整日在地里跟着母亲劳动。
这个时期母亲教给我许多生产知识。
4佃户家庭的生活自然是艰苦的,可是由于母亲的聪明能干,也勉强过得下去。
我们用桐子榨油来点灯,吃的是豌豆饭、菜饭、红薯饭、杂粮饭,把菜籽榨出的油放在饭里做调料。
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家人吃起来有滋味。
赶上丰年,才能缝上一些新衣服,衣服也是自己生产出来的。
母亲亲手纺出线,请人织成布,染了颜色,我们叫它“家织布”,有铜钱那样厚。
一套衣服老大穿过了,老二老三接着穿还穿不烂。
14.选文第①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分)
15.品析语言。
(6分)
⑴母亲是个好劳动。
从我能记忆时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
(从词语运用的角度)
⑵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家人吃起来有滋味。
(从写作手法的角度)
16.请写出你对第③段画线句子的理解。
(2分)
(三)阅读散文,完成17~21题。
(18分)
樱花时节
郝俊
①樱花确实有些特别,看一次就难忘。
②樱花的花瓣较小,颜色多为粉红或白色。
我见过的樱花,更多似乎是介于两种颜色之间,嫩红中含着素白的花朵是那般淡雅,犹如在水中涤荡之后,有了一种一去尘埃之后的脱俗,又像是原本色泽浓艳的花瓣在水中浸渍,退去了几分娇红,多了几分苍白。
3我觉得樱花的美正好印证了“独木不成林”这句话,看樱花就要看繁花锦簇、片片丛林的热闹。
其他花则不然,俏皮的红杏只需一枝就可充当报春的使者——“一段好春藏不住,粉墙斜露杏花梢”,一株莲花就是一位“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凌波仙子,一枝月下的红梅即可绽放出“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幽逸风姿。
若单看一枝樱花尽管依然美丽,可还是觉得太柔弱,太单薄。
带着一份怜恤,我从地上随手拾起一片花瓣置于掌心,手中的花瓣就像是被折断的蝴蝶的翅膀,在微风中的颤动恰如断翅后隐隐作痛时的挣扎。
倘若花树密集,规模盛大,那就是另一番景象了。
4我记得第一次看到樱花看的就是一片花海。
近千株樱花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竞相绽放,花朵密密匝匝,远看层层叠叠,亭亭如盖,白的如雪堆枝条,粉的似落霞满天。
这般情景,才让人真正体会到什么是目不暇接。
眼前的樱花灿烂繁华,加之地势起伏,远看,花潮汹涌。
是的,当一种美极其繁复,同时又蕴含连绵的韵律时,几乎是汹涌而来,强烈的视觉冲击让人有些不知
所措,不知眼前之景意味着什么。
5面对数量如此之多的樱花,不知道从哪里看起,越是想尽收眼底,越是难以穷尽,这样的美来得如此急切,让人振奋,也让人感觉有些压迫。
这种体验,让我想到在夜间看萤火虫,如果看到零星几只萤火虫,总觉得它们像一盏盏微弱的灯,飘忽不定,似乎随时都有可能被黑夜吞噬。
试想,如果我们看到的不是几只,而是数万只萤火虫在眼前闪烁,这时我们一定不会觉得它们渺小。
我们会醉心于它们漫天飞舞时的流光溢彩,会觉得这些小精灵正在尽兴地释放自己的光芒,那么欢快,那么耀眼,那么势不可挡。
当我们感觉它们化作繁星点点之时,我们的内心早已阔大辽远,灿若星河。
6看樱花也是如此。
一朵樱花甚是娇小,但如果我们置身于一眼望不到边的花海,内心就不只是顿生怜爱了。
知道樱花的花期短暂,越看越觉得这些樱花像无数羸弱的生命经过盟约共誓,一起开放,一起凋落。
花开,蔚为壮观,有一种试图将一时的绚烂推向极致的意味;花落,悲壮不已,看万花飘零,满地残红,便觉得有一种芳华骤逝的伤悼。
或许,当美的事物数量多到一定程度时,会蓄积某种强大的势能,导致内心深处引发的情感突然加剧,久难平复。
7今年看樱花,没有选择白天,友人相邀到近郊的一所植物园,晚上踏月赏樱,感觉甚好。
月夜赏花不仅是看花,准确地说是“会花”——与花约会。
既是约会,自然不同于白天犹如“花展”一般的喧闹,更不是用贪婪的目光一味地捕获视觉享受,而是在静谧之中收获惊喜,人对花有了情感的寄托和灵魂的相惜。
8花是草木中生发出来的一抹芳华,其美不在色香之惑。
人们赏花、赞花,终究是为了满足内心深处对美的渴求。
怜花,惜花,其实是希望如花绽放的韶光久留心间。
9我欣赏着夜色里的樱花,期盼下一个樱花时节的到来。
(选自《文摘报》,有删改)17.文章开篇说“樱花确实有些特别,看一次就难忘。
”综观全文说说樱花的特别表现在哪些方
面。
(3分)
18.文章第③段写到红杏、莲花、红梅,有何用意?
(3分)
19.请你从词语运用、修辞手法、描写角度中任选两点,对第④段画线句子进行赏析。
(6分)
20.第⑦段中人对花有了“情感的寄托和灵魂的相惜”指的是什么?
(2分)
21.结合全文,说一说白天和月夜两次赏樱花的经历,对“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分)
3作文(63分)
22.题目:
温暖中有泪光(63分,含书写分3分)
生活中,总有许多难以忘怀的温暖萦绕在心头。
或许它是一个故事,一位人物,或许它是一种景物,一本书籍⋯⋯它感动着你,启迪着你,激励着你,让你的情感变得丰富,思想更加深刻,人生越发美丽;让你一回味、思索,眼中就闪烁着幸福的泪光。
要求:
①以“温暖中有泪光”为题目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②文体不限。
(诗歌、戏剧除外)③文中不得出现透露考生个人身份的信息。
八年级语文学科期中试题(第6页共6页)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徐州市区联校期中检测
八年级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10分,每空1分,添字、漏字、错字则该空不得分)
(1)老骥伏枥;
(2)馨香盈怀袖;(3)谁家新燕啄春泥;(4)云生结海楼;(5)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6)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3分)B(A.悔—诲;C.qí—jī;D.yōu—yǒu烂—滥)
3.(4分)⑴(2分)钟灵毓秀翩然(每词1分)
⑵(2分)将“因为”改为“虽”或“虽然”;或删去“因为”。
4.(3分)C(A.除回忆藤野先生这条明线外,还有一条内在线索,就是作者的爱国之情;B.结
构通常是按照重要性递减的原则安排的,即所谓“倒金字塔结构”;D.《答谢中书书》的作
者是陶弘景)
二、阅读(57分)
(一)(16分)
5.(2分)西行过陆宣公祠/左右有居人数十家/灯火隐见林薄。
(每处1分)
6.(4分,每词1分,意思对即可)
(1)考虑、想到
(2)共同,一起(3)跟从,跟随(4)舍弃
7.(3分)B(到。
A.行走;行为操守。
C.游玩,游览;游动。
D.听见,听到;消息。
)
8.(4分,每句2分,关键词语翻译正确,句子通顺,句意合理,即可得分)
(1)哪一夜没有月光?
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
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但:
只是。
耳:
语气词,相当于“罢了”。
注意须准确译出这两个词语的意思。
)
(2)这大概是因为望湖亭恰好处在西湖和山的中间,在有月亮的夜晚特别的好看。
(盖:
大概
是。
适:
恰好。
胜:
优美的,美好的。
注意须准确译出这三个词语的意思。
)
9.(3分)D(暗含了作者安于清贫、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不随世俗的人生态度)附:
译文:
我到西湖上,寄居在辋川四可楼已经半个月了。
辋川,是我族兄戒庵的别墅。
别墅四可楼正对着孤山,夏天很热,我们没能够前去游览。
农历七月十二日,刚下过雨,感到轻微的清凉,环绕着西湖的山峦,都显得空寂青翠,像刚洗过一样。
夜里,看见明亮的月渐渐升到东南的最高峰,月光与水交融,轻波荡漾,湖水碧绿天空青蓝,各种景象都显得澄净明澈。
我游览孤山的兴致正高,与学士一道,叫来一条小船,乘船来到孤山脚下。
让一个童仆跟着,登上放鹤亭,在林逋坟墓的下面徘徊。
不久,我们丢下小船,取低湿地带的小路,到达望湖亭。
倚靠亭楼栏杆四处眺望,就看见西湖圆得像铜镜,武林山上的南高峰、北高峰和西湖南边的南屏山,四面合拢得像个大环。
这大概是因为望湖亭正好处在西湖和山的中间,在有月亮的夜晚特别好看。
往西走经过陆宣公祠,祠的左右住有几十户人家,灯火在丛生的草木间忽隐忽现。
唉呀!
湖光山色,现在与过去没有什么不同,而林逋只是一个平民,名声却流传了六百多年,遗址反而到今天还存在,为什么呢?
我和戒庵相互感慨了颇久。
从孤山一路过来,经
过六七个和尚寺庙,没有和尚唱经礼赞的声音,只有在风林寺听到几声冷落的钟声。
在游览孤山的第二天写下这篇记。
(二)(3分)
10.(3分)C(“想象”改为“实写”)
(三)(10分)
11.(2分)罗切斯特;(1分)拒绝圣·约翰的求婚,回到罗切斯特身边。
(1分,意思对即可)
12.(3分)运用心理描写的方法(或内心独白)塑造人物,(1分)这段文字突出地表现了简·爱在得知罗切斯特已有一个疯妻子后痛苦、绝望的心理,直接袒露了她内心的挣扎;(1分)简·爱深爱着罗切斯特,但理智要求她必须战胜情感,体现出简·爱自尊自爱的性格特点,说明了她对自己的幸福和情感有着坚定的追求。
(1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13.(5分)示例1:
第一次出走是离开盖茨黑德到罗沃德学校,原因是简·爱在盖茨黑德受尽舅妈一家的虐待和欺辱,没有任何人格尊严,自尊心、人格都受到了很大的打击,因此简·爱的出走,既是被动地被舅妈驱逐,也是她主动逃离。
示例2:
第二次出走是离开罗沃德学校到桑菲尔德庄园,原因是坦普尔小姐的离开,使简·爱
也萌发了离开的念头,想去新的环境,开拓新的生活,但最终促使她离开的原因是厌倦了罗沃德学校八年循规蹈矩的生活,渴望自由。
示例3:
第三次出走是离开桑菲尔德庄园到沼泽居,原因是简·爱在与罗切斯特婚礼的当天得知他已有一个疯妻子,她留下便只能沦为情妇的地位,这对于是简·爱来说是完全不能接受的,因此就有了她的第三次出走。
示例4:
第四次出走是离开沼泽居到芬丁庄园,原因是此时的简·爱人格趋于完整,情感和心智都已完全成熟,她被心底思念罗切斯特的声音唤醒,决定遵从自己的内心,得到真正的爱情,因此简·爱第四次出走。
这四次出走表现了简·爱向往自由,追求平等、自尊自爱,坚强独立,勇于反抗的个性特点。
(原因2分,答出二点得4分,个性特点1分,意思对即可)
(四)(10分)
14.(2分)内容上:
交代写作此文的缘由,“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我爱我母亲”;结构上:
总领全文,点明叙事线索:
母亲“勤劳一生”,引出下文对母亲一生事迹的回忆。
(每点1分,答出二点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15.(6分)⑴“总是”说明天天如此,没有例外的时候,(1分)表现了母亲的勤劳能干,(1分)
表达了“我”对母亲的崇敬之情。
(1分)
⑵运用了对比的手法,(1分)将“看也不看”与“有滋味”两相对比,既表现出作者对地主家穷奢生活的蔑视,也突出了母亲的善持家务,聪明能干,(1分)表达了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1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16.(2分)母亲的勤劳使“我”从小就养成了爱劳动的习惯,掌握了劳动的技能,学到了生产的知识,(1分)突出了母亲对“我”成长的教育和潜移默化的影响。
(1分)(每点1分,意思
对即可)
(五)(18分)
17.(3分)花瓣较小;花色多为粉红、白色,或介于两种颜色之间;花朵淡雅、脱俗;繁花锦簇、灿烂繁华;花期短暂。
(每点1分,答出三点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18.(3分)作者此处运用了衬托的写法,(1分)有意将一枝红杏、一株莲花、一枝红梅的美丽风姿和一枝樱花的柔弱、单薄放在一起写,以突出樱花的美正好印证了“独木不成林”这句话,(1分)告诉我们樱花之美体现在繁花锦簇、片片丛林、花树密集,规模盛大的时候。
(1
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19.(6分)①词语运用:
“密密匝匝”、“层层叠叠”等叠词写出了樱花开放的繁密、盛大;②修辞手法: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你不让我,我不让你”把樱花人格化,形象生动地表现了花儿争先恐后、竞相绽放的情态;或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樱花的花形比作车盖,把白色的樱花比作雪堆枝条,粉色的樱花比作落霞满天,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樱花的花色绚烂、生机盎然;③描写角度:
描写了花的颜色和形态,写出了樱花花色的美丽和花朵形状的动态之美;④表达了作者的喜爱、欣赏之情。
(赏析2分,其中分析及表达效果各1分,答出二点赏析得4分,作者情感2分,意思对即可)
20.(2分)指的是人们内心深处对美的渴求,(1分)希望如花绽放的韶光久留心间。
(1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21.(4分)①第一次看到樱花让我明白了个体生命往往是渺小、微弱的,只有联合起来,一起努力,不断蓄积势能,才能创造出振奋的力量;②欣赏月色里的樱花让我感悟到生活中不要追求喧闹、浮华,懂得拒绝诱惑,保持心灵宁静,才能收获惊喜,达到深远的境界。
③两次赏花使我学会了发现生活中的美好,珍惜生命中的芳华,对未来充满着希望与期盼。
(每点2分,答出二点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三、作文(63分,含书写3分)22.从内容、结构、语言三方面综合评价,参照下列标准评分。
(不包括书写分)
一类卷:
54-60分(90-100)(以57分为基准分)内容充实,结构严谨,思路清晰,语言流畅、生动。
(内容有新意,构思有创意,语言美感
强的,可以得满分。
)
二类卷:
45-53分(75-89)(以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