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红色文化研学实践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065212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0.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少年红色文化研学实践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青少年红色文化研学实践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青少年红色文化研学实践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青少年红色文化研学实践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少年红色文化研学实践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docx

《青少年红色文化研学实践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少年红色文化研学实践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青少年红色文化研学实践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docx

青少年红色文化研学实践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

青少年红色文化研学实践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

作为中华特点主义重要组成的红色,是-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传统文化。

----书记在2016年4月24日视察安徽金寨时深情地指出:

“革命传统要从娃娃抓起,既注重知识灌输,又加强情感培育,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1]红色文化是高效、优质的资源,充分开发和大力弘扬皖西红色文化资源,发挥其独特资源优势和教育功能,促进皖西乃至安徽全省青少年健康成长成才,是一项极具意义和教育意义的重要课题。

一、皖西红色文化对于青少年研学实践教育的价值

皖西特指安徽省六安市,是红军的摇篮之一,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皖西红色文化是中国g产-及其所领导下的皖西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所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优良革命传统及其载体,具有深刻的内涵和鲜明的地域特色,是安徽省广大群众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加速推动安徽社会发展、提高安徽文化软实力的宝贵文化资源。

皖西红色文化主要形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特别是与皖西革命斗争的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并与当时特殊的社会和人文因素相结合,包含着一系列的革命期刊文献、文物遗址、规章制度以及凝结于其中的革命精神等。

形成于皖西苏区的皖西红色文化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第一,内容丰富。

皖西红色文化主要体现在“人〞“物〞“事〞“魂〞四个方面,红色人物繁多,仅开国将军就达108位(安徽全省130位);红色文物丰富,如楹联、标语、宣传画、像章等文化载体丰富;红色事件较多,红色故事、传说广为流传;皖西红色文化之“魂〞即为大别山精神,内涵丰富深刻。

第二,具有连续性。

皖西苏区所在的大別山革命根据地是全国唯一一处从建-到新中国成立一直坚持斗争的地方,从建-到大革命时期,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到抗日战争时期,再到解放战争时期,中国g产-的旗帜始终飘扬在大别山区,二十八年红旗不倒。

第三,革命旧址分布广泛。

皖西革命老区的革命遗址达549处,其中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3个,省级22个,市级8个,县级34个[2]。

数量和种类之多、等级之高,位居安徽省前列,分布在皖西各地。

既有重要革命机构旧址、会议会址,也有-史事件旧址、英雄人物活动遗址、革命先烈故居、陵墓和纪念设施等。

第四,地域文化特色鲜明。

皖西地区在革命年代所产生的歌曲、歌谣、曲艺、诗歌、画报等文化作品较多,充分体现了皖西红色精神文化的精髓和内涵,反映出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

二、青少年红色文化研学实践教育活动现状调查

(一)调查设计

2018年3月至6月,为深入分析青少年红色文化研学实践教育活动现状,课题组采用问卷调查和线下随机访谈相结合方式开展了一项专题调查,其中问卷调查不限制地区,线下访谈采集选取皖南、合肥和皖北地区的4所大中专院校进行。

线上问卷调查共650人参与。

高中生占0.91%、本科生占92.3%、研究生占6.79%,男性占61.6%、女性占38.4%,理工类专业占65.8%、文科类占34.2%,皖西地区青少年占27.5%、安徽其他地区青少年占70.1%、省外青少年占2.4%。

(二)调查内容

1.青少年对皖西红色文化的了解程度。

调查对象对较为突出的15处皖西红色文化遗址(大别山革命纪念园、许继慎故居陵园、独山革命旧址群、苏家埠战役总指挥部旧址、金寨县革命烈士陵园、红25军军政机构旧址、红28军军部及重建旧址、斑竹园朱家祠、立夏节起义旧址、刘邓大军指挥部旧址、鄂豫皖苏维埃政权旧址群、霍山烈士陵园、西镇暴动纪念馆、诸佛庵兵变旧址、舒传贤故居)基本上全了解的占13.3%,了解部分的占80.39%,一点不了解的占6.31%。

其中,了解或部分了解的女生占女生总数的72.6%,了解或部分了解的男生占男生总数的93.6%。

从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多生对皖西文化较为熟悉,但是女生和外省学生对皖西红色文化明显了解较少。

而对于是否知晓“皖西红色文化革命遗址遗迹数量、等级位居安徽省各市之首〞这一问题上,只有5%的调查者表示知晓,且全部是大学阶段的青少年,其余95%的调查者表示不知晓。

2.青少年参加红色文化研学旅行活动情况。

青少年是各种研学旅行活动的主要参与者,他们的满意度是研学旅行开展效果的直观反映。

调查发现,参加过研学旅行活动的青少年仅占4.91%,大多校并未组织研学旅行活动,这一方面与安徽皖西红色文化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较少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学校重视不够、开展校外教育活动不积极有关。

在参加过研学旅行活动的青少年中,只有32.3%的青少年参加过与红色文化有关的研学活动,其余67.7%的青少年从未接触过红色文化研学旅行活动。

所有的调查对象都表示参加红色文化为主题的研学活动非常有意义,这说明现代的青少年能够意识到加强红色文化学习的重要性。

3.青少年宣传皖西红色文化的行为愿意。

值得欣喜的是,有96.3%的学生表示应该通过课堂学习皖西红色文化并愿意宣传,87.2%的青少年表示实地体验后愿意对皖西红色文化进行宣传;仅有5%的学生不愿意了解、也不愿意宣传皖西红色文化。

对于是否愿意通过书籍、网络、影像等资源学习皖西红色文化的精神与品质,99.1%的青少年表示非常想,不想学习的仅占0.9%。

在是否愿意通过个人QQ、微博、微信朋友圈等网络社交平台去宣传和展示皖西红色文化这一问题上,30.9%的调查对象表示愿意宣传,3.5%的调查对象表示不愿意宣传,65.6%的人表示没实地体验过、可能说不清楚。

遗憾的是,72.8%的青少年沒有参与过学校或班级对皖西红色文化的宣传活动;75.6%的青少年表示,学校很少通过社会实践、素质拓展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学习皖西红色文化。

(三)结果分析

首先,无论是哪个阶段的青少年,都有意学习宣传皖西红色文化,对皖西红色文化普遍认同并且有实地体验的愿望。

其次,近年来大多数学校开展的研学旅行活动较少注重红色文化元素,往往以自然风光观赏、农耕田园体验为主,普遍存在着重游轻学、规划随意、组织实施“去学生化〞等问题[3]13。

最后,虽然国家正积极致力于开发皖西红色文化资源,但是当地政府在宣传上还拘泥于传统模式,大多只见于报纸报道,而青少年获取信息的主要媒介微博、微信等社交网络平台上没有积极宣传,在开发模式上也只限于自发参与、零散组织的模式上,政府、学校、没有真正形成联动,极大地限制了皖西红色文化革命遗址的和精神作用的发挥。

三、思考与建议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青少年学生研学旅行,要求各地高度重视并推动研学旅行健康快速发展。

全国各地积极开发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尝试开展了各种形式的红色文化研学体验教育活动。

然而,在2017年公布的全国204个青少年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中,安徽省的3处入选地都不在皖西地区,第一批“全国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也不在皖西地区。

皖西地区现有省级研学旅行基地5个,与皖西红色文化资源有关的仅有金寨红军广场景区、独山革命旧址群、“两园一院〞研学旅行基地(红军纪念园、金寨革命烈士陵园和安徽金寨干部学院)3处。

当前利用皖西地区红色文化资源开展青少年研学实践教育的基地和营地建设仍然不足,难以将其独特优势充分发挥。

皖西红色文化形式多样、内涵丰富、感染力强,其中的每一处革命遗址、每一件革命事件、每一件珍贵文物、每一首红色歌谣都鲜活的再现了革命先辈们英勇斗争的光辉历程,无不蕴含着的理想信念、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艰苦奋斗精神、严格的纪律观念和优秀的道德品质。

有利于我们就地取材采用不同方式特别是青少年喜闻乐见、便于参与的方式开展研学实践教育。

因此,针对皖西青少年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和营地建设、红色文化宣传、研学实践教育活动形式存在的不足等问题,课题组建议:

(一)综合运用各类宣传教育媒体,加大皖西红色文化推介力度

---同志指出,“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把-史作为各级各类学校思想课的重要内容[4]。

各级各类学校要打造特色校园文化,扩大皖西红色文化在课堂教学和教材中的比重,将授课内容情景化、信息化,增强课堂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让学生完全融入到革命年代,用心去体会那个时期所形成的各种民族精神[5]31。

、教育、宣传、共青团等多部门应联合开展皖西红色文化和研学旅行产品的宣传活动。

可以在研学旅行活动中邀请一些皖西名人、专家、学者和红军后代讲述皖西革命历程和代表人物,要求青少年通过PPT、视频、调查报告、漫画、诗歌等方式进行汇报展示,分享感受,增强感染力和吸引力。

可以通过自愿报名、网络投票等方式,鼓励青少年学生报名参选“皖西红色文化推广大使〞,利用“五四〞、“六一〞、“七一〞、“国庆〞等重要的时间节点举办主题皖西红色文化征文、演讲、朗诵比赛等活动,扩大皖西红色文化和研学旅行产品的熟悉度和影响力。

可以面向青少年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努力将皖西红色文化融入到文艺创作、娱乐休闲、网络服务、影视出版等行业之中,形成一批具有特色、喜闻乐见的皖西红色文化宣传产品。

同时,要通过各类媒体和网络自媒体进行广泛报道,扩大皖西红色文化的社会影响力,润物无声地浸透到青少年的QQ空间、朋友圈和日常生活中。

(二)设计互动参与项目,增强研学实践教育活动情感体验

只有契合青少年成长需求、体验愿望的差异性红色文化研学旅行产品和红色文化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才能掀起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热潮。

因此,皖西地区各级政府要以营地为枢纽、以基地为站点构建红色文化研学实践教育活动项目,既要有对革命遗址、遗迹和人物故居的参观体验,还要有各种能亲身参与历史感受历史的教育活动项目;要重视红色文化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特别是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推进,红色研学教育基地、营地要不断发展壮大,持续优化体验模式和体验设计,使之成为开展青少年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途径和实践育人的重要载体。

例如:

井冈山大学连续多年组织师生赴十多个县市存在的红色艺术资源进行考察采风,编创情景剧(十送红军)(长征)(井冈山,我们来了)3个节目,凭借这些学生能够设计参与,充满情感、直觉、灵性体验的实践教育活动项目,让其在轻松互动的娱乐中得到教育,体会到理想信念价值、爱国主义价值、艰苦奋斗价值、集体主义价值[6]。

皖西地区六安籍的108位将军都有着不同的传奇经历和感人故事,可以让青少年在研学实践教育活动中选取让人产生兴奋感、富有戏剧性的历史事件和革命人物故事,以更为丰富的视听特效来展示,借助高科技的动态影像技术对当年的革命活动进行情景再现,使其能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地体会到当年革命先烈的精神力量。

(三)整合各类政策和资金,助推皖西红色文化产业发展

对于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的皖西地区来说,只有进行大规模的文化产业发展,才能切实提高皖西红色文化的传承和红色精神的传播。

因此,皖西地区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建立一套规范、责任清晰、多元筹资、保障安全的研学实践教育工作长效机制,加大政策和资金整合,形成助推皖西紅色文化产业发展的合力。

要对分散的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整合,使之成为一个联系的整体,在兼顾红色主题的同时,将其与皖西地区的人文特色、生态、民风民俗等资源结合起来,努力打造成全国青少年喜爱的研学旅行体验项目,创建成多元、个性、独特的青少年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和营地。

各地各类学校、旅游企业和新闻媒体也要进行积极、正面的宣传,增强皖西红色文化研学旅行体验项目、实践教育基地和营地的美誉度,逐步弱化传统研学实践教育活动的娱乐性,凸显皖西红色文化研学旅行活动的教育性,最终形成政、企、校联合共建、共同开发的产业发展模式,形成以皖西红色文化资源为依托、以皖西红色文化研学实践教育项目为载体,以青少年思想道德提升为目标、以研学旅行为表现形式的市场化、产业化发展格局。

(四)构建安全保障体系,加强研学实践教育专业人才培养

在研学实践教育活动中青少年学生集体旅行、集中食宿,组织和安全保障压力大。

如果实施过程中出现任何安全问题,所在学校和有关人员都要承担责任。

这就需要各级政府、研修实践教育基地和营地与学校一起构建起一套安全保障体系,需要配备专职安全急救人员,提供医疗救助条件,确保活动全过程和全体青少年的安全。

因此,长远地看,确保皖西红色文化研学实践教育活动的良性发展需要一支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支撑。

皖西地区各级政府教育、旅游等部门需要共同制定全面、系统、科学的皖西红色文化研学实践教育专门人才培养规划,要把红色文化研学实践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作为发展皖西红色旅游、弘扬皖西红色文化的重要突破口,采取依托专业院校培养或聘请国内、省内行业专家对导游、讲解员、教员进行集中辅导培训的方式进行。

要依托教育、旅游系统的现有培训体系,分级、分类开展红色文化研学教育实践活动前期培训,不断提高研学旅行项目、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和营地的服务标准和安全保障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