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研究2.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061793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研究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研究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研究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研究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研究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研究2.docx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研究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研究2.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研究2.docx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研究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研究

刘艳梅

中央党校经济学部副教授

大家好,我是中央党校经济部的老师刘艳梅,今天我们这一讲的主题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研究。

既然它是一个问题,我们首先就要知道什么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在2006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20个字的方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从这20个字上我们也可以看出,新农村建设涉及到农村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是一个全方位的建设,而经济建设始终应该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核心的体现。

新农村建设,它有多么重要呢?

我们从三个层次去理解它,首先是微观的层面,它涉及到我们的食品安全,可以说新农村建设不仅仅是农村人,农民要建设自己美丽的家乡,还关系到我们城里人的食品安全。

我们都关心我们每天吃的东西是不是都健康,从普通的食品到无公害的,绿色的有机的食品,我们吃哪一个层次的食品呢?

这就涉及到了我们的新农村建设。

从中观层面看,涉及到的是国家的产业安全(粮食安全),农民愿不愿意种粮,城市人民有没有足够的粮食吃呢?

这都涉及到新农村建设。

而从宏观的层面来看,新农村建设怎么样,农民能不能增收,而农民如果能够增收的话,这是我们国家未来扩大内需的一种潜在的强大的力量,而扩大内需也是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一根重要支柱。

在2013年中央的“一号文件”,它会聚焦在以下这三个问题,虽然文件没有正式地公布,但据中央有关部委的领导同志也是透露出这样的一个信号,我们2013年的中央的“一号文件”主要会聚集在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而具体涉及到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要深入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创新经营体系有效的步伐;第二个方面,仍然是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第三个方面要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创新农村社会管理体制。

在这一讲当中,我主要介绍三方面的内容,第一个方面的内容是新农村建设的内部的环境分析。

第二个方面的内容是新农村建设的外部环境分析;第三个方面是新农村建设的宏观战略选择。

我为什么要讲这三个部分呢?

美国战略学家叫迈克尔•波特,他提出了一种分析问题的一种方法,叫做“SWOT”的分析方法,这分析方法,最初,迈克尔•波特提出来主要是用来分析制定企业的战略,怎么样去制定企业的战略呢?

要有内部分析,外部的环境分析,而“SWOT”这四个字母分别是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这4个英文字母的首字母的缩写,内部环境要分析一下,它有优势,有什么样的劣势,外部的环境分析一下有什么机会和处于什么样的危险的环境状态下,从而制定出企业的战略。

那么我们可以想想,对于企业,它要制定企业的战略,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问题来说,其实我们也要有一个长远的宏观的战略把握,所以今天我们要讲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们同样可以应用这样的一种分析问题的方法。

看一看今天的新农村建设,我们从内部的环境来看有处于什么样的优势,又是有什么样的劣势。

而从外部环境看,我们有哪些机会,同时又面临着什么样的威胁呢?

一、新农村建设的内部环境分析

(一)我国新农村建设的优势

首先,从第一部分,新农村建设的内部的环境分析。

先来看优势,新农村建设,今天我们站在这样的一个时代的新起点上,处于哪些优势?

第一点,农民持续增收。

而农民持续增收,它带来的是农民的消费水平在稳步增长。

我们看一下这张图表,在2006年的时候,农民人均的纯收入迈向了三千元的大关,而2007年的时候就超过了四千元,而到了2011年农民的人均纯收入就达到了6977元,农民的人均纯收入每一年都在以较快的速度在持续地增长,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自从2010年开始农民人均纯收入,它的增长速度已经超过了城镇居民的增长速度,也是一个可喜的发展趋势。

第二个方面,我们今天新农村建设的优势,农业综合的生产能力在稳步地提高,农村的经济结构在优化,在调整。

以粮食产量为例,我们看这张图表,我们国家的粮食是已经达到了九年增产的一个好的局面。

2006年我们还是在4亿吨的粮食总产量,到了2007年是5亿吨,等到了2011年我们就达到了5亿吨,还是在5亿吨以上,粮食每一年的供给都在不断地上涨,虽然我们的耕地面积在每年略有下降,但由于我们农药、化肥和机械设备的一些运用,劳动生产率在提高,所以我们的粮食的总产量还是每年在不断地上涨的。

而新农村建设的第三个优势,农村的社会事业在改善,而农村的公共服务已经有了明显的改善。

其实平时我们在听各种新闻,我们都知道,农村不管是农村孩子的义务教育,还是农民的养老保险或者是新农合和他的社会保障都较以前几年有了大幅度,非常明显的一些变化。

到了2011年,我国就有1.3亿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免除了学杂费和教科书费,还有3000万的农村的寄宿生免除了寄宿费,这就是新农村建设的优势。

(二)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劣势

那么,新农村建设又有什么样的劣势呢?

集中的一个表现,它的生产要素在持续地流失,生产要素持续地流失,它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农业为工业贡献了丰富的人力资本或者是人力资源,农村能干的、身体健康的这些劳动力都为城市、为工业做出了贡献,都涌入了城市;第二个方面,我们在农村贡献了稀缺的土地资本,我们国家的土地资源转转化为土地资本的过程当中,更多的资本又流入了工业,流入了城市;第三个方面,农村为城市贡献了宝贵的金融资本,如果说过去的这几十年,我们主要是农村支持工业在发展,到了我们实施统筹城乡发展的新目标之后,农业继续为工业做着贡献,可以这样讲。

我们现在的这种情况,这种生产要素持续地又涌向了工业和城市,如果最重要的这些生产要素都流失了的话,我们的新农村建设谁来建设呢?

而这种要素的流失,它的带来的直接后果是我们现在都了解的,“空心村”和“老人农业”。

可以看这副图,你看这个老人的年龄一看至少在60岁以上,而我们据统计部门的资料显示:

我们农业劳动力的平均年龄已经是50岁了,在发达地区平均的年龄超过了60岁。

过去的传统的精工细作的农业现在已经被懒人农业所替代的,而这带来的直接后果是我们农业的科技的推广是很难的。

这就是介绍的第一个部分,内部环境。

二、新农村建设的外部环境分析

(一)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机会

下面介绍一下第二部分,就看一看新农村建设,我们今天的外部环境是怎么样,有什么样的机会,而我们又面临着什么样的劣势呢?

机会:

第一个方面,经过30多年来的积累,我们的改革开放,我国的政治、经济大环境非常地稳定,在金融危机的时期,我们也平稳度过了这样一个艰难时期,随着人均GDP在增长,我国工业反哺农业的能力在逐步地增强,可以看这一幅图表,这是2006年到2010年,中央财政对“三农”支出的一个总量,在2006年的时候,中央财政对“三农”的支出也只有三千亿元以上,而到了2007年是四千亿以上,到了2010年就高达八千亿之上,而2011年、2012年财政对“三农”的补助都超过了万亿元以上,这就是我们的反哺能力在逐步增强。

第二个机会,我们的城市化进程在加速,我们现在国家处于统筹城乡发展的这样的历史阶段,城市化的进程在加速发展。

近十年来,我国的城市化率基本上是在每年一个百分点的速度在提高。

而到了2011年,我国的城市化率首次突破了50%,从统计数据上来看,我们的城市人口已经超过了农村人口。

通过这一张图表我们也可以看到,我国的城市化率是一个稳步向上倾斜的一个线条的显示。

在这种城市化率不断增长的前提下,劳动力转移,农民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这就是我们国家发展给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外部的机会。

(二)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威胁

新农村建设面临着什么样的威胁呢?

而这种威胁主要体现在农业方面。

我国的农业,现在在全球化的这样一个大舞台上,我们的农业的国际竞争压力是在全面地加大。

可以拿一个事件来说,我们的大豆产业,我们的大豆产业的国门是在2003年的时候在资本市场这个大门被打开了,我们就来回顾一下2003年春天的时候,中美之间的大豆金融战。

2003年的春天,美国芝加哥商品市场、商品期货市场大豆的价格在一路高涨,芝加哥农产品期货市场,它用一个英文的字母缩小(CBOT),在CBOT这个市场对国际上大宗农产品的价格具有绝对的一个控制的权力,因为国际大豆农产品的价格基本上就是以这个期货市场的价格为导向的,这个市场绝对拥有话语权,就在这一年,在芝加哥商品期货市场,国际大豆期货的价格一路高涨,达到了历史上的新的标准,受这个影响,我国的大豆价格也在一路高涨,中国的企业在这种狂热的暴利的驱动下,也急切地进入了南美去抢购大豆,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们一船的大豆,一周从南美运到中国,它获得的暴利就是五千万,而中国的企业正是掉进了这种狂热的资本的陷阱,大豆抢运回来了,等到2004年春天的时候,在这个期货市场上,大豆的价格一路暴跌,中国企业陷入了困境,想要违约,但这个时候国际上

四大粮商,我们通常把它叫做“A、B、C、D”,A、B、C、D这两大粮商,他已经达成了一个同盟协议,不再跟中国违约企业来出口大豆,中国企业大豆的加工企业没有办法,为了避免倒闭,所以只有接受它的合资的命运,而且粮商又向中国企业要求索赔60亿高额的人民币,中国人民币为了避免失去原材料倒闭的这样的一个最坏的命运,只有接受了外资合资的要求。

通过这样的一个事件,我们大豆这个产业的国门被打开了,外资从2003年左右这个时候已经开始缓慢地,逐渐地进入了中国的农业产业领域。

外资突袭式地敲开了大豆之门,可以回顾之下我们的大豆产业,在1995年的时候,我国还是大豆的一个出口国,而在1995年的时候我们是大豆的最大的出口国,2006年,大豆是作为第一个品种与国际市场进行衔接,进行接轨的第一个品种。

而到了2000年的时候,我国就成了大豆最大的一个进口国,到了2008年,我们大豆进口的依存度已经高达了71%,而近年来国外的大豆加工企业也加紧了在中国的收购。

所以我们现在的食用油,很多的价格在不断地上涨,价格定价的话语权其实还掌握在美国的手中,南美是种植大豆,而在中国是销售大豆,而这个话语的控制权、定价权其实就掌握在美国的大粮商的手里,这就是今天新农村建设面临国际上的一个威胁。

新农村建设今天更加具有紧迫性、重要性,因为如果我们过去的30多年,我们在工业领域,由于我们缺乏科技等方面的最先进的技术的支持,我们吃了亏,如果我们现在农业不投入更多的科技,不提高更多的劳动率,在未来我们农业的产业在国际这个大舞台上还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三、新农村建设的宏观战略选择

在这样的内部分析、外部分析之后,进入第三个方面,这就是新农村建设的宏观战略选择。

怎么样来建设新农村呢?

分为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我们先从空间的视角看,空间的视角是农村,农村,我们说今天一定要要素集聚化,要素的集聚化,如农村的土地和人口,它需要在空间的节约利用,而空间让它形成一种集聚的话,形成一种规模的话,这个时候,它的资源的利用的效率能够提高。

第二个方面,主体的视角,谁来建设新农村呢?

主体应当是农民,农民怎么办呢?

农民今天需要组织化,这就是把农民组织起来;第三个方面是从产业的视角来看,产业涉及到是农业,而农业要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是农业的产业化,分别来看这三个方面。

(一)新农村建设:

要素集聚化

要素的集聚化,我们可以想一想,城市为什么经济繁荣起来呢?

是不是各种生产要素全部集聚在城市。

土地、人口、资本这样的关键要素集聚在了城市,要素集聚带来的是区域的经济的增长。

而农村呢?

农村是资本匮乏的区域,各种生产要素在政府和市场的双重的作用下,生产要素缺乏了。

而我们要实现的目标,中央已经提出来,我们新农村建设关键是要生产要素要能够自由地流动,怎么样才能够实现自由地流动呢?

如果这些生产要素在城市获得的资本回报率更高的话,怎么样它能够流向城市呢?

今天,农村的生产要素就需要重组。

而农民生产要素重组的体现就主要在两方面:

第一个方面,人口的集聚化,要建设星罗棋布的小城镇,让这些小城镇在大城市、大中城市和农村之间架立起一座桥梁,这些小城镇接受了大中城市的辐射,接受了大中城市的技术和资本的外流,同时它又对于广大农村的腹地又起到了一个引领的作用、扩散的作用,这就是中小城镇,它应该发挥它的这样一个作用,让人口集聚在小城镇,把小城镇发展起来,小城镇发展起来,它会吸收各方面的要素,进入了小城镇,这是一个方面。

另一个方面,土地要规模化地发展,而土地要规模化,很重要的一个手段,土地要流转,如果现在仍然是一家一亩三分地,就没有实现土地的规模化的经营。

所以,土地规模化经营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的一个发展方向,因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要相适应。

改革最初我们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当时的历史的年代,它可以解决温饱问题,但过了30多年之后的今天,生产力的发展,在发展了之后,你这个时候,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它解决不了农民的富裕问题,所以必须要规模化地经营,这是土地要流转。

土地要流转,它有不同的方式,可以在农民之间、私人之间的流转,可以通过中介组织之间的流转,最优的发展方向,有效率的一个发展方式是应该通过市场的中介,政府搭建起这样的一个流转的平台,通过市场这样的一个中介组织,把农民的土地流转起来。

而农民土地流转的好处,它就可以促进农民的增收,每一个农民,他的种植的面积在增大,农民增收,农民种粮不就有积极性了么,农民种粮有了积极性,才能够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

另外,现在今天的农业我们需要说的是现代化的农业,而现代化农业,它要求规模化,要求产业化、市场化、科技化,不管是科技产业市场还是机械化,哪一方面能够离开土地的规模化呢?

都是需要在土地规模化这样的基础上来发展现代化的农业。

而我们今天对于农产品的要求也达到了从前所未有的这样一个程度,我们都希望能够吃到无公害的绿色食品,而农产品的这种标准化也需要土地规模化作为基础和支撑。

(二)新农村建设:

农民组织化

第二个方面,新农村建设要农民的组织化。

我们再来简单地想一想,城市的居民是不是一般,我们要有工作,有工作是要有一种组织,你个人对于组织有一种依赖性,这个社会的竞争就变成了组织与组织之间的竞争,而我们个人,你依赖于你从属的这样一个组织,不管是你企业的事业,或者是行政部门,你会依赖于你的单位,你有一种安全感。

但是你想一想,农民呢?

农民他有这样的一个组织吗?

农民没有,特别是我们的税费改革取消之后,基层的政权处于比较涣散的状态,农民,他没有一个组织,而农民没有组织的结果是农民要面对的是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小农面对着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的这个结果是农民在这个大市场当中没有任何的话语权,没有任何的影响力。

所以才会产生农民辛辛苦苦种的一斤蔬菜,甚至卖到6、7分钱的状态。

现在这种状况之下,我们就需要把农民组织起来,而农民要组织起来。

从理论上来说,企业为什么存在,组织为什么存在呢?

组织存在是把若干要素的所有者组织起来来参与市场的交换,目的就在于降低交易成本,增强市场的竞争力。

今天我们需要把农民组织起来的目的是让农民在这个市场上有更多的话语权。

所以今天我们有研究者就提出来要“村庄的企业化”,什么是村庄的企业化呢?

比如说在一个有2000人的村庄,这个村庄农民组织起来,成立了自己的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或者是他成立了自己的一个现代的企业,这个时候,农民就成为了这个企业当中的一个成员,他成为了一个产业工人,这样的好处,农民获得了不同方面的收入,他有土地的收入,他有入股的收入或者他还有打工的收入,而农民对这个组织,他就有了一种依赖性,他有了一种保障,而这个企业,他可以运用的是村庄的廉价的土地或者是农村还有劳动力,这个企业也发展起来了。

所以我们看这两幅图,我们看到的这两幅图是江苏的一个农村的画面。

我们看到,他们居住的环境已经是我们城里人所项目的生态化的乡村,环境非常地优美,而这幅图是农村的社区活动中心,像城市的六星级酒店一样,这就是我们村庄的企业化之后,我们就是要用财产的一种契约关系来代替过去的行政的权力关系,农民,土地入股,进入了这个企业,成为了股民,这就是财产的一种契约关系,替代过去简单的这种行政关系。

而农民要把它组织起来,要建立最重要的一种方式是成立农民自己的组织,这就是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也是从世界范围来看农民组织起来的一种最重要的方式。

我国是《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是在2007年才颁布,从2007年我们才从国家法律的层面上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有一个认可。

而从世界范围来看,世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已经有了100多年的历史,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最初,就是要为农民服务,要为农民服务的利益而服务的,但经过了几十年,甚至百年的发展,对于国外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来说,他们也面临了一个困境,这是生存市场化的一个问题。

农民的专业合作社想要做得更好,想要和市场接轨,在国际上这样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他们必须要市场化,双方面的这种目标,一方面要为农民的利益服务,另一方面也是要市场化这样的接轨。

正是在世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这样一个发展的大趋势的背景下,我们国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自从诞生之日起,它体现的一个理念是为农民合作的这样一个理念和市场化理念的统一。

而据农业部的同志们也介绍说,没有想到《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一经推出,农民专业合作社如雨后春笋般地快速发展起来,出乎我们的意料,发展得非常快,这也是把农民要增收致富,把自身的积极性,把它完全地给调动起来了,所以说近几年来看,我们每一年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增速都是很快的。

基于这样合作的理念,也是基于市场的这种理念,因为我国的合作社,因为是刚刚发展的时间不长,所以我们现在处于的这种阶段还是规模很小,数量很多的阶段,甚至有的地方是不完善的,而未来的发展趋势一定会像国外的这样的趋势一样,是逐渐地兼并、重组,形成一个大规模的专业合作社,甚至专业合作社能够代表农民,代表国家的利益,走入国际市场展开竞争。

(三)新农村建设:

农业产业化

第三个方面,新农村建设,农业要产业化。

农业要产业化,我们简单地理解,农业怎么样实现它的产业化呢?

国外有学者是这样提出的,农业的产业化,农业要把它打造成为第六产业,什么是第六产业呢?

我们想想,1+2+3=6,而1×2×3=6,这就是要把农业的产业链条再延伸,把农业的产业链条延伸到加工领域,延伸到商业领域,这是农业产业化的核心,它要实现的是产供销、农工商的一体化。

农业要实现它的产业化,基础是什么呢?

基础是区域化的布局,专业化的生产,而农业产业化的支撑是科技化来引导,信息化来支持,它的核心是一体化经营,社会化的服务,这三个方面。

我们就分别再来看一下,区域化的布局和产业化的生产,我们可以看这张图表,这张图表是我国“十二五”当中规划的“七区二十三带”,我们有不同的区域,它形成了这七大区域,它有甘肃新疆的区域,南部长江流域的区域,东北部有东北平原的区域,为什么它把我们在国土面积上,把不同的农作物产区划为不同的区域呢?

目的就是要发挥这个区域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

比较优势怎么样去发挥呢?

不同的区域,它有什么样的资源禀赋,它适合种植什么,它有什么样的气侯条件,把这个地方的优势发挥出来,它适合种植什么呢?

这样就把比较优势发挥出来。

同时又发挥它的竞争优势,竞争优势怎么发挥呢?

形成了一个区域有规模化,规模化之后,我们就讲规模报酬递增,而规模化之后,它的成本是递减的,通过这种规模化,通过这种产业的集聚,它就会产生一个竞争优势,所以进行我们农业要想实现产业化,从国家的布局来看,要有区域化的布局,而区域化进行布局之后就会带来大规模的产业化的生产,这是要发挥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这是农业进行产业化的一个前提和基础。

第二个方面,要有科技化来引导、信息化来支持。

从国际的范围来看,在农业领域具有代表性的,首先是美国,美国今天的农业都是信息化的农业,是精准定位的农业,各种信息产业、各种信息高新技术都已经进入了农业领域,所以在美国,如果你作为农民,可以做一个“傻瓜农民”,因为只要你点击计算机,你就什么都一目了然了,你点击计算机,网络会告诉你气侯怎么样,未来的天气是怎么样,期货市场会告诉你你应该去种植什么,什么产品在什么时候价格会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标准,而计算这个网络,它同样也会告诉你,它们的这种信息化程度可以达到这样,你田地里需要施多少肥,用多少化肥,用多少农药,什么地方有虫害了,计算机,信息化的精准定位就会告诉你,把准确的化肥料或者是准确的农药施在田里面都可以了,不用人工,全部是程序化,做起来就非常地简单,而这种精准定位的农业,它带来的好处是保护了自然环境,农药不过多地使用,化肥也不过多地使用,适量应用,节约了资源,同时又保护了生态环境。

而美国的这种精准农业定位的这样一个前提,它高科技,GPS或者是网络、计算机各方面的高新技术都应用上去,所以它才会形成今天美国的农业,可见,农业和工业之间它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你工业在发展,你的信息技术在发展,它会带动了农业的大幅度的进步,这就是美国今天大规模的产业化的农业,是从田地到餐桌一体化的一个农业发展模式。

另外,可以再提一提的是,在世界上的农业领域还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的是荷兰。

荷兰,我们称它为“创意的农业”,为什么说创意的农业呢?

因为农业在发展过程当中,它融入了自己的文化,融入了它自己的创新,通过了文化、创新形成了它的创意农业,荷兰这个国家,国度很小,它的国土面积只有重庆一半的国土面积大,但这个国家却是世界上农业的出口大国,它们的主导产业,也是在农业是占有非常重要的一个地位,在国际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的。

而它们主要是鲜花出口,荷兰的鲜花出口在世界上的出口量也是最大的,荷兰的郁金香,这是荷兰有着悠久历史的这样一个种植郁金香的文化传统,它们每年3月到8月有一个郁金香季,通过郁金香这种文化作为载体,把它们的农业引入了世界,荷兰的农民非常讲究的是精益求精,不仅仅它是以种植为导向的,更重要的是,它是以市场、人们的需求为导向,市场上对鲜花,你的客户,你需要什么时候花多,你需要什么颜色的,你需要什么样的品种的,农民完全都可以以客户的需求为导向,为你提供出它们的产品。

另外,以色列,以色列这个国度,它的著称是“节水农业”,这种“节约农业”,他们主要有一个滴灌技术,这种滴灌技术的应用为沙漠农业提供了基础性的一个技术支持,滴灌技术是以色列,犹太的夫子,他们两个人发明创造的,但后来这种滴水灌溉设备的发展使得以色列的沙漠农业也走向了世界,在世界站有一席之地,所以在国际的这些现代化农业的引领之下,我们国家的农业的发展方向也应该向这样的方向去发展。

所以在去年,在2012年,我国中央对农业的“一号文件”,要以科技来指导我们的农业发展。

我们再可以看这一幅图表,这个图表是水稻循环经济加工产业模式,这个水稻循环经济,它是黑龙江佳木斯和美国的一个企业合作的一个循环经济的项目,它也是世界首创,之所以说它世界首创,主要就在于它一粒稻米可以加工出来30多粒产品,是不是很难去想象,如果没有科技的支撑,我们真的很难想象一粒稻米,它能加工出30多种产品来,首先从育种的环节,优质的种子,然后通过订单农业,水稻的加工形成了两种品种,一种是糙米,一种是稻壳,那么这种糙米经过加工之后形成优质的品牌米,品牌米有机的产品可以卖一个好价钱,另外碎米经过一系列加工又形成了米淀粉、蛋白质等一系列的产品,而这个稻壳通过稻壳灰蒸汽,它可以发电或者是谷维素这种产品,其实就是在这样的一个循环经济,在这样的一个产业链当中,每一个环节的附加值在增加,各种各样的产品就被加工出来了,不管是从国内还是从国外的现状来看,农业要融入科技,融入信息化,这也是发展的一个趋势。

同时,它也验证了一句经典的观点,这就是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经济学家舒尔茨,他曾经讲过这样的一句话,他说:

传统农业不能为国家的经济增长做出重大贡献,但是现代农业同工业一样,同样可以为国家的经济增长做出重要贡献。

其实我们就可以想一想,一个县,一个村庄,如果它的农业达到了一定的规模化,而且农业又有了科技信息化来支撑的话,它同样可以为这个县域,为这个省,可以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我们现在都知道山东的寿光,山东的寿光不就是蔬菜么,它的蔬菜到了今天已经打造成了一个蔬菜的产业集群,国外很多种子的加工企业都进入了寿光,形成了非常大的规模。

而寿光每年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设计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