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自命题考研真题北师南大.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048836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自命题考研真题北师南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自命题考研真题北师南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自命题考研真题北师南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自命题考研真题北师南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自命题考研真题北师南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自命题考研真题北师南大.docx

《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自命题考研真题北师南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自命题考研真题北师南大.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自命题考研真题北师南大.docx

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自命题考研真题北师南大

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自命题)考研真题(北师、南大)

第一部分 北京师范大学740教育学基础综合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5年北京师范大学740教育学基础综合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

1.教育制度

2.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3.校本课程

4.昆西教学法

5.《对贤良策》

6.教育研究假设

7.先行组织者

8.长时记忆

二、简答题

1.简述美国学者古德莱德的课程分类论及理论意义。

2.简述《中庸》的基本教育思想。

3.简述中国古代书院的特征。

4.简述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的重要观点及对教育的启示。

三、论述题

1.当前我国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请结合教育理论,谈谈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2.评析卢梭的自然主义思想。

3.案例分析

案例:

在教育部颁布减负政策后,某地教育局为了了解学生课业情况,请部分学校推荐学生和家长来教育局进行了为时2小时的座谈,座谈会由教育局局长亲自主持,与会的家长和学生普遍反映课业负担不重,于是教育局得出结论,本地不存在课业负担过重的现象。

(1)你认为该地区教育局的调查结论是否可靠?

你的理由是什么?

(2)你会如何设计调查活动来保证调查结论的可靠性?

请写出你的调查方案。

2015年北京师范大学740教育学基础综合考研真题及详解

一、名词解释

1.教育制度

答:

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系统及其管理规则的总称,包括两个基本方面:

一是教育的施教机构系统方面,二是教育的管理系统方面,以及这些教育机构已存在和运行的整套规则,具有历史客观性、规范性、强制性的特点。

我国现正处于精英阶段迈向大众化教育阶段,教育制度也正处在改革期。

深挖高校内部潜能、打破单一办学模式、走多元化办学道路,是迈向大众化的重要途径。

2.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答:

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

在马克思看来,人的全面发展,就其最基本的意义而言是指人能够适应不同的劳动需求,没有劳动,社会和个人都不可能存在,更谈不上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指个人智力和体力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先天和后天的各种才能、志趣、道德和审美能力的充分发展,即人的个性的自由发展。

生产力高速发展的大工业社会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实现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不是机械的二者相加,而是包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与用相结合,知识分子与劳动人民相结合等。

3.校本课程

答:

校本课程是指学校作为课程编制的主体,由学生所在学校的教师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

可由单个教师、若干教师或教师团体开发,能够体现出本校的教学特色。

具体来说,它就是某一类学校或某一级学校的个别教师、部分教师或全体教师,根据国家制定的教育目的,在分析本校外部环境和本校内部环境的基础上,针对本校、本年级或本班级特定的学生群体,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

优点:

能够体现地方教育特色,因地制宜;能够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提高教学水平;能够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本地特色,陶冶情操;学校间资源共享,促进交流;让大学教师走进中小学,拉近理论与实践的距离。

缺点:

当国家把开发课程的权利交给学校,学校缺乏开发校本课程的能力和知识,没有能力开办高水平校本课程;校与校间的差距加剧了教育水平的差距,不利于教育公平;国家缺乏相关培训与理论指导。

4.昆西教学法

答:

昆西教学法在20世纪初,美国教育家帕克提出,主要批判的是传统教育的形式主义倾向,成为进步教育运动的开端。

帕克提出了一条基本原则:

“教育要使学校适应儿童,而非儿童适应学校。

”强调儿童应处于学校工作中心地位,为学生安排各种活动;注重计算、测量、绘画、手工劳动等课程以及各门学科的相互联系;用报纸、杂志代替教科书;强调理解,反对机械背诵,重视户外观察和实验室教学。

重视学校的社会功能;学校课程应与实际相联系;重视培养儿童自我探索精神。

评价:

以学生为中心,减少机械的教育手段的干涉,强调知识的实用性与在现实中的应用,能够促进儿童的探索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发展;然而忽视了系统知识的传授。

5.《对贤良策》

答:

《对贤良策》是董仲舒在元光元年针对汉武帝的策问所作的答对。

在答对中,董仲舒较系统地阐述了自己的政治思想与教育思想,在教育思想上,董仲舒主要针对文教政策提出三点建议:

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董仲舒建议汉武帝,要使国家强大,首先要统一思想,国家政策和文化教育均以儒术为本,以儒家经典为教育内容,用严格的师法代替自由讲学,书本知识在教学中占重要地位,长句古训代替了对现实问题的探讨。

②立五经博士,兴办太学。

实行设太学以养士,以落实独尊儒术的教育政策。

为五经博士设置弟子,标志着太学正式成立,以经学教育为内容的中国封建教育制度正式确立。

③行贡举以选士。

依据考试成绩的优劣分配职位是对太学养士选材的补充,保障了读书做官,以儒取士的落实,是科举制度的先导。

评价:

确立了教育为治国之本的地位;儒家经学成为教育的主体内容;形成了知识分子攻读儒经的社会风尚;促进封建社会经学教育的开始,使儒学在教育观念和教育实施方面都处于主导和支配地位,全方位的影响了社会政治和文化的发展走向。

  6.教育研究假设

答:

教育研究假设是对研究问题的规律或原因的推测性论断和假定性说明。

其特征是有一定的科学依据;有一定的推测性质。

作用是明确目的、限定数据收集范围;合理设计方案,选择研究方法,验证假设;控制变量,避免盲目,保证结果质量。

假设表述的规范性要求:

科学性,推测性,明确性,可检验,表述应简单明了,避免使用不必要的复杂概念,以陈述句提出,变量可操作、可测量。

7.先行组织者

答:

先行组织者是指安排在学习任务之前呈示给学习者的引导性材料,它比学习任务具有更高一层的抽象性和包摄性,主要分为上位组织者、下位组织者和并列组织者。

提供先行组织者的目的就在于用先前学过的材料去解释、整合和联系当前学习任务中的材料。

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是奥苏泊尔的意义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奥苏贝尔区分四种不同类型的学习:

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而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是他所主张的主要学习形式。

他特别强调个体的认知结构对学习的重要影响,而先行组织者是改进认知结构和促进新知识保持的主要手段。

8.长时记忆

答:

长时记忆是指能够保存许多年甚至终生的记忆,特点是信息贮存时间长,是永久性的;容量大,但是有限的;其主要来源于对短时记忆内容的加工,也有由于印象深刻而一次形成。

存储于长时记忆中的信息可分为词语和表象,其信息组织方式分别为言语编码和表象编码。

长时记忆信息的提取有两种方式:

回忆和再认,均需要运用一定的策略,即依靠一定的线索和中介。

二、简答题

1.简述美国学者古德莱德的课程分类论及理论意义。

答:

美国学者古德来德归纳出五种不同的课程:

①理想的课程,即指由一些研究机构、学术团体和课程专家提出应该开设的课程。

②正式的课程,即指由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程计划和教材等。

③领悟的课程,即指任课教师所领会的课程。

由于教师对正式课程会有多种解释方式,因此教师对课程的领会与正式的课程之间会有一定的距离。

④实行的课程,即指在课堂里实际展开的课程。

⑤经验的课程,即指学生实际体验到的东西。

古德莱德的“课程”层次说实际上揭示了“课程”从理论到实践的运动形态,使人们对“课程”概念的理解从静态的角度转换到动态的角度。

领悟的课程、运作的课程,尤其是经验的课程,才是我们理解意义上的真正的“创生性课程”。

2.简述《中庸》的基本教育思想。

答:

《中庸》出自《礼记》,子思所作,《四书》之一,阐述儒家人生哲学与修养问题。

基本思想包括:

(1)性与教: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人生来就有善的本性;人应当对此加以保存和发扬;人的善性的真正保存和发扬有待于教育的作用。

(2)中庸:

最高道德标准。

其意为既无过,也无不及,不偏不倚,“两端执其中”。

在政治和道德实践中,杜绝一切过激的行为,以恰到好处为处事原则。

因此,中庸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在此是一种道德修养,为人处世的准则与方法。

3.简述中国古代书院的特征。

答:

(1)书院精神:

自由讲学是书院教学的基本精神。

提倡自由讲学,注重讨论,学术风气浓厚,开辟了新学风,推动了教育和学术的发展;

(2)书院功能:

书院重视藏书,重视人才培养,要求学生读儒家经典,强调道德和学问并进;

(3)书院组织:

有私办、公办、私办公助等形式,书院主持者成为山长或洞主,是教师,负责管理和教学,不另外设置管理人员;

(4)书院制度:

书院作为一种教育制度得以确立,在教育目标、教学方法、教学顺序等方面用学规的形式加以阐明,其中《白鹿洞书院揭示》最为著名。

此外,在经费制度、管理方面也有规定,在南宋后书院已经形成制度化;

(5)书院教学:

首先,教学与研究相结合;其次,教学形式多样,有学生自学、教师讲授、师生质疑问难、学友互相切磋等。

另外,教学上实行门户开放,允许不同书院,不同学派的师生互相讲学。

最后,注重讲明义理,躬亲实践,采用问难论辩式,启发思维,重视学生兴趣。

(6)学生学习:

重视自学,以及对学生自修的指导;  (7)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融洽,以道相交,感情深厚;

(8)书院发展倾向:

自南宋起书院就出现官学化倾向,到了明清,政府加强对书院的控制,官学化日益严重,沦为科举考试的附庸。

书院的产生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中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书院扩大了中国古代学校教育的类型,起到了弥补官学不足的作用。

书院提倡自由讲学,注重泰伦,学术风气浓厚,开辟了新的学风,成为推动教育和学术发展的重要动力。

书院在办学和管理领域也创造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经验措施,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一种重要的教育组织形式。

 

4.简述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的重要观点及对教育的启示。

答:

(1)重要观点

埃里克森把发展看作是一个经过一系列阶段的过程,每一阶段都有其特殊的目标、任务和冲突。

各个阶段互相依存,后一阶段发展任务的完成依赖于早期冲突的解决。

埃里克森认为每一阶段的发展中,个体均面临一个发展危机,每一个危机都涉及到一个积极的选择与一个潜在的消极选择之间的冲突。

个体解决每一个危机的方式对个体的自我概念以及社会观有深远影响。

埃里克森根据人在一生中所处的特定时期经历的生理成熟与社会要求把人的心理发展分为八阶段:

①0~2岁的婴儿期,发展任务是通过喂食获得信任,克服怀疑,如果发展顺利,婴儿与看护者能够建立信任与爱,若危机未得到彻底解决,婴儿会对周围环境没有安全感;

②2~4岁的儿童早期,儿童通过吃饭、穿衣、如厕等训练获得自主,克服羞怯,如果发展顺利,儿童开始出现自主性行为,若危机未得到彻底解决,儿童缺乏信心,产生羞愧感;

③4~7岁的学前期,儿童通过独立活动获得自主性,克服内疚,如果发展顺利,儿童更加自主,对生活具有自信和责任感,若危机未得到彻底解决,则形成退缩、压抑、被动的人格,产生内疚;

④7~12岁的学龄期,通过入学儿童获得勤奋,克服自卑,如果发展顺利,儿童会勤奋学习,发展能力,获得成功感,若危机未得到彻底解决,则产生自卑和失败感,缺乏基本能力;

⑤12~18岁的青年期,通过与同伴交往,获得同一感,克服同一感混乱,如果发展顺利,在职业、性别角色等方面能够获得同一性,方向明确,若危机未得到彻底解决,难以始终保持自我同一性,容易丧失信心;

⑥18~25岁的成年早期,通过爱情与婚姻,获得亲密,克服孤独,如果发展顺利,与人交往中能够产生亲密感,若危机未得到彻底解决,则容易被排斥在群体之外,产生孤独感;⑦25~50岁的成年中期,通过抚养教育子女,获得繁殖感,克服停滞感,体验关怀的实现,如果发展顺利,会支持下一代发展,有社会责任感,若危机未得到彻底解决,则会过于自我,产生颓废感,生活消极倦怠;

  ⑧50~死亡的成年晚期,通过反省和接受生活,获得完善,克服失望厌倦,如果发展顺利,会对人生感到满足,安享晚年,若危机未得到彻底解决,则会在绝望中度过余生。

(2)对教育的启示

适当的教育能够培养学生解决发展危机的能力,促进个体的发展,不适当的教育却导致危机发生,阻碍个体发展。

教育就要了解学生人格发展不同阶段的独特性。

埃里克森的理论有助于教育工作者了解中小学生在不同发展阶段所面临的冲突,从而因势利导,对症下药,有助于教育适应中小学生发展的需要。

中学生不应被当作孩子看待;不应在他人面前轻视青少年;给以明确指示,让学生独立完成任务;注意同伴之间的影响,同样的措施,在小学行得通,在中学未必行得通。

(同老师对着干的学生,在小学不受同学欢迎,但在中学可能被视为英雄)

三、论述题

1.当前我国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请结合教育理论,谈谈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答:

(1)主要问题

①地位:

德育地位低于智育;

②内容:

德育内容偏政治化,脱离生活实际,内容枯燥;

③方法:

德育方法单一,重说教,不吸引学生;

④模式:

德育模式没能积极转化,只有集体教育模式;

⑤教师:

本身德育水平低,存在师德问题;

⑥大环境:

整个社会都未对德育给予足够的重视。

(2)德育原则

①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

既通过对集体教育影响每个成员,又通过对个别成员的教育影响集体;既面向集体,又因材施教,把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辩证地结合起来。

要求:

引导学生关心、热爱集体,重视培养学生集体;通过集体教育学生个人,通过教育学生个人影响集体;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个别指导,促使个性在集体中得到发展,并初步培养他们自己教育自己的能力。

②知行统一。

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一定的政治理论和道德伦理,用学到的思想道德准则指导自己的行动。

教育学生做到表里统一,言行统一,知情意行统一。

要求:

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系统理论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要有计划的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教师应该言传身教,给学生做表率。

③正面引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

以正面引导说理教育为主,又辅之以纪律约束,在教育方法上注意摆事实讲道理,提高学生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的自觉性。

要求:

讲明道理、疏通思想;因势利导,循循善诱;以表扬激励为主,批评处分为辅,选择适当时机以达到教育的目的。

④发挥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

进行德育要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他们自身的积极因素去克服其自身的消极因素,实现品德发展内部矛盾的转化。

要求:

一分为二的看待学生;长善救失,通过发扬优点来克服缺点;进行自我评价,提高自我修养水平。

⑤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

进行德育要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与对他们个人的尊重信赖相结合,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能够转化为学生的品德。

要求:

爱护、尊重、信任学生;严格要求学生。

⑥照顾年龄特点与照顾个别特点相结合。

德育工作要从青少年不同年龄段、不同对象来确定不同的教育侧重点,在德育过程中,德育的要求内容、形式和方法与学生年龄特点相适应,有的放矢的进行教育。

⑦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续性的统一。

进行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的进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德育的目的发展。

要求:

组建教师集体,使校内的教育影响一致;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使学校、家庭和社会对学生的影响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做好衔接工作,使对学生的教育影响保持一致性和连续性。

(3)认识

提升我国现阶段德育水平,应加强道德教育与生活的联系。

在德育途径上,尽量开拓更多间接的德育途径,如校外劳动、参观学习、保护环境等,将德育内容围绕生活进行。

在德育方法上,主要通过生活中的典型事例来引导学生,树立好的榜样,重视陶冶的作用。

在德育内容上,编写德育教材时,教材中要多体现生活中的事情,贴近生活实际,可以运用体谅模式中大量的人际情境故事,或者认知发展模式中的道德两难故事进行。

在德育原则上,以生活为教育的中心,让生活来决定教育,让学生在德育过程中,真正理解充满社会精神的生活内涵,并努力打造这样的新生活。

2.评析卢梭的自然主义思想。

答:

卢梭的教育思想高度尊重儿童的天性,倡导的是自然主义和儿童本位主义的教育观,是现代教育思想的重要来源。

卢梭系统地论述了自然主义的教育思路,反对封建社会对人性的压制,具有历史进步意义。

卢梭在教育目的上主张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自然人,反映了对人的发展的合理要求;还详细分析了不同时期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据此确定了教育内容;论证了自然主义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分析了儿童身体健康教育,重视感觉教育的价值,论述了感觉教育的要求和方法,反对古典主义和教条主义,倡导人民学习真实和有用的知识;反对填鸭式教学,提倡启发式教育;主张直观教学;反对向儿童灌输道德教条,要求养成符合自然发展的品德等。

优点:

卢梭的以上观点站在了前人的基础上发展,并且反映了近代教育的发展方向。

卢梭的教育思想相当激进,充满了新型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博爱的精神,在法国大革命的前夜,具有解放人们思想的重要意义。

卢梭把儿童放在教育过程的中心,认为儿童有一种潜在的发展的可能,而教育就是为儿童提供一个优良的环境,使其充分地实现这种可能性。

同时,卢梭奠定了实用主义哲学和进步教育的理论基础,对欧美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不足:

对儿童天性过于理想化,过分强调儿童在活动中的自然成长,忽视社会的影响和人类文化传统的教育作用,过高估计儿童的直接经验,忽视学习系统的书本知识。

3.案例分析

案例:

在教育部颁布减负政策后,某地教育局为了了解学生课业情况,请部分学校推荐学生和家长来教育局进行了为时2小时的座谈,座谈会由教育局局长亲自主持,与会的家长和学生普遍反映课业负担不重,于是教育局得出结论,本地不存在课业负担过重的现象。

(1)你认为该地区教育局的调查结论是否可靠?

你的理由是什么?

(2)你会如何设计调查活动来保证调查结论的可靠性?

请写出你的调查方案。

答:

(1)不可靠。

理由如下:

①教育局局长亲自主持,学生家长可能不能如实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②学生和家长均为学校推荐,一般为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和家长,他们认为课业负担不重,不能够代表大多数普通学生,取样存在偏差。

(2)要保证调查结论的可靠性,首先要正确选择研究对象,保证取样的代表性。

可以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分别在一、二、三年级进行简单随机抽样,这样既能够保证了解不同年级的课业负担情况也能够保证了解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对课业负担的感受。

具体方案如下:

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调查内容提纲和内容的操作性说明;

调查对象的总体、样本数量和抽样方法及要求;

调查手段及工具的说明;

调查工作的步骤及时间安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冶金矿山地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