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行业类王晓鹏矿井通风与安全设计.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047454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83 大小:107.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冶金行业类王晓鹏矿井通风与安全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冶金行业类王晓鹏矿井通风与安全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冶金行业类王晓鹏矿井通风与安全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冶金行业类王晓鹏矿井通风与安全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冶金行业类王晓鹏矿井通风与安全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冶金行业类王晓鹏矿井通风与安全设计.docx

《冶金行业类王晓鹏矿井通风与安全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冶金行业类王晓鹏矿井通风与安全设计.docx(8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冶金行业类王晓鹏矿井通风与安全设计.docx

冶金行业类王晓鹏矿井通风与安全设计

(冶金行业)王晓鹏矿井通风与安全设计

河南理工大学高职学院

毕业设计说明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系部__________________

专业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老师__________________

年月日

河南理工大学高职学院

毕业设计任务书

专业班级学生姓名

一、题目

二、基本条件(主要任务和要求)

该采区位于矿水平,开采煤层。

采区北,南,东,西为界。

采区走向长,倾斜长m,煤层走向,倾角,煤层平均厚度米,层间距m。

容重。

采区瓦斯绝对涌出量m³/min(掘)及m³/min(采),正常涌水量m³/h,煤层自然发火期个月,煤尘爆炸性,煤质。

地面保护地物,邻近采空区对本采区开采影响,井底车场位于采区之侧,阶段回风大巷位于采区边界距煤层米的岩层中(或煤层中),运输大巷位于采区边界距煤层米的岩层中(或煤层中)。

主采煤层顶板:

伪顶为m的岩,直接顶为m岩,基本顶为碳酸岩,底板为m的岩。

采区设计年产量万吨/年

三、起止日期年月日至年月日

指导教师签字(盖章)

系主任签字(盖章)

年月日

河南理工大学高职学院

毕业设计答辩委员会决议

系专业班同学的毕业设计和年月日进行了答辩。

题目

答辩委员会

主任

委员

委员

委员

委员

答辩前向毕业设计答辩委员会提交了如下资料:

1、设计说明书共页

2、图纸共页

3、评阅人(指导教师)评语共页

根据学生所提供的毕业设计材料、评阅人(指导教师)评语以及在答辩过程中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毕业设计答辩委员会做出如下决议。

壹、毕业设计的总评语

二、毕业设计的总评成绩

毕业设计答辩委员会主任(签字)

委员会签名

年月日

前言

煤炭是工业的粮食,我国壹次能量消费中,煤炭占75%之上。

煤炭发展的快慢,将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

煤炭不仅是我国的基本燃料,而且是重要的工业原料,从煤中能够提取二百多种产品,这些产品都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所必须的。

全面系统的运用和巩固所学的知识,掌握矿井设计的方法、步骤及内容,培养自己的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和严禁的工作态度,培养自己的科学研究能力,提高了编写技术文件和运算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计算机应用及其他方面的能力。

本设计是白洞矿1.20Mt/a新井设计。

地质资料是学生在毕业实习中收集的,从而锻炼了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

在所收集地质材料的前提下,由指导教师给予指导,且合理运用平时及课堂上积累的知识,查找有关资料,力求设计出壹个高产、高效、安全的现代化矿井。

本设计说明书从矿井的开拓、开采、运输、通风、提升及工作面的采煤方法等各个环节进行了详细的叙述,设计严格遵守设计规范,对每个方案都做出合理性的论述,且在很多处进行了技术和经济比较,基本完成了毕业设计要求的全部内容。

但由于时间和个人能力有限,书中会有不妥之处,请老师批评指正。

1矿区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

1.1矿区概况

1.1.1交通位置

本井田位于大同矿务局总体发展规划中的同忻联合井田白洞分区南部。

本区位于大同石炭系煤田的东部,口泉河的中游,其地理位置为东经113°0′49″~113°4′3″,北纬39°58′37″~40°0′42″。

本区距大同市火车站30.3km,大同市为壹交通枢纽,国家铁路干线京包线、北同蒲线、运煤专用线大秦线交汇于此。

公路干线有109国道、大运公路、大塘公路均在大同市相交。

北京——大同高速公路已于2000年11月开通。

本区今后通过大秦铁路、朔黄铁路、大塘公路可直达秦皇岛港、黄骅港、塘沽港,交通十分便利。

本区距各大城市距离见表1.1,矿井交通位置详见图1.1。

表1.1白洞至各大城市距离

距离/km

距离/km

白洞矿

大同市

30

白洞矿

秦皇岛

673

白洞矿

北京市

374

白洞矿

塘沽港

517

白洞矿

太原市

365

白洞矿

朔州市

159

1.1.2地形地貌

本区位于大同煤田东北部,为丘陵地带。

口泉河俩侧冲沟内为黄土所覆盖,山脊地区岩层出露,地形东南边缘口泉山脉较高,最高标高为1499m;区内中部口泉河床最低,约1211m,相对高差为288m。

1.1.3河流水系

本区属海河流域、永定河水系、桑干河支系。

本矿区内主要河流为口泉河。

口泉河位于大同市西南,发源于左云县水窑乡,该河自西向东横穿过该井田,流域面积600km2,全长50km,河宽20~150m,坡度12.5‰,树枝状水系,径流量甚小,为渗漏性、间歇性河流。

河水靠矿井排水(坑水)和大气降水补给,日常迳流量0~0.22m3/s,洪峰流量为60m3/s,最大洪峰流量为691m3/s。

图1.1矿井交通位置图

1.1.4气象及地震情况

该区属于中温带、大陆性气候。

冬季严寒,夏季炎热,气候干燥少雨,风沙严重,特点如下:

(1)气温:

年气温、日气温变化显著,年温差可达60℃,日温差为11.6℃~16℃。

以6、7、8三个月温度最高,月平均温度24℃~30℃,极端最高气温36.6℃;以11、12、1、2月份温度最低,月平均温度-3.2℃~-10.9℃,历年极端最低气温-21℃~-25.9℃,冬季占全年时间近壹半。

(2)降水量:

年降水量为247~499.2mm,降水时节强度极不均匀,以11、12、1、2、3、4六个月降水量较少,为34~61.6mm,占全年降水量的5%~21%;7、8、9三个月降水量较大为248.9~388.6mm,占全年降水量70%之上。

(3)蒸发量:

年蒸发量1883.5~2367.5mm,以5、6、7三个月蒸发量最大,占全年蒸发量的50%~60%,蒸发量大于降水量4~9.5倍。

(4)风力:

有风的日数占全年的75%之上,风向以北、北西向最多,年平均风速2.6~3.1m/s,各月最大风速17.0~30.5m/s。

雁北之风沙驰名山西省,风力壹般为3~5级。

(5)结冰和解冻:

每年初霜日期9月底或10月初,终霜日期翌年4月底或5月初,历时半年之久。

土壤冻结在11月底或12月初,冻结深度为105~186cm。

(6)地震:

本区地震烈度根据GB18306-2001图A,地震设防烈度为7°,设计地震加速度0.10g。

1.1.5主要自然灾害

本区域受到的主要自然灾害威胁是地震,偶然也遇风灾和雹灾。

1.1.6矿井电源、水源及通讯情况

(1)供电电源

该矿供电电源引自四老沟110KV变电站,为双电源供电。

(2)供水水源

白洞煤矿井田生活饮用水由同煤集团统壹供水,日供水量1300m3。

石炭系矿井井下有壹裂隙水源,日涌水量约2600m3,可供井下洒水以及地面浴池等用水,水质基本达到了饮用水标准,上述水量可满足矿井生活、生产所需。

(3)通讯

矿井通讯自备内部程控交换系统,且通过通讯电缆和同煤集团以及网通X公司连接。

矿井井下通讯由地面电话室引来壹条50对通讯电缆,经过副立井至中央变电所,在中央变电所安装壹个50对的分线盒,由此送至各工作面配电点等处。

1.2井田地质特征

1.2.1井田地质构造

1)地层

该区域内发育地层由老至新为:

太古界集宁群、寒武系、奥陶系马家沟组、石炭系中统本溪组、上统太原组、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下石盒子组、上统上石盒子组、第四系中、上更新统、全新统。

本设计涉及的含煤地层为石炭系太原组(C3t)。

太原组含煤地层,厚32.13m~220.92m,壹般厚175.90m,由灰、灰白、灰黑色砂岩、粉砂岩、砂质泥岩、泥岩、煤层等组成。

该组是下煤系主要含煤地层,含煤约七层。

该地层在本区普遍赋存,较稳定,呈南厚北薄趋势,最底部有壹层灰白色中粗粒砂岩,常含砾石,钙质胶结,坚硬为标志层(K2)。

和下伏本溪组地层整合接触。

2)地质构造

该区位于白洞断层东侧,区内地层基本呈向四倾斜的单斜构造,地层倾角1°~12°,平均4°,内部有壹些缓波状的褶曲,东南部因受白洞逆断层影响有壹向北东倾伏的宽缓向斜,西北部则有壹向北东倾伏的宽缓背斜。

(1)断层构造

区内石炭纪煤层在白洞矿、四老沟矿的开采中共揭露断层5条。

界外断层:

为西界外的白洞逆断层(F1)及派生的七峰山东坡逆断层(F2)。

白洞逆断层为近南北走向,落差由南向北急剧变小,在珍珠沟和面

表1.2主要断层特征表

断层名称

性质

落差m

长度km

F1断层

界外

25~80

4.24

F2断层

界外

38~180

2.06

F3断层

界外

58~132

3.88

F4断层

界外

21~92

4.12

F5断层

界内

1.0~3.2

1.20

窑沟分水岭处落差大于600m。

北部为F3断层,南部为F4断层。

界内断层:

井田内断层为侏罗系煤层所揭露推至太原组地层中的,位于井田北部F5断层。

(2)岩浆岩

石炭二迭纪煤田中,岩浆活动主要是印支期的煌斑岩,以岩床的形式侵入煤系地层,对煤层破坏性大。

在侏罗系白洞井田开采过程发现了辉绿岩,以岩墙的形式侵入。

1.2.2水文地质

本井田位于大同煤田的东北部,区域内出露的地层主要有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侏罗系、白垩系、及第四系。

煤田为壹独立的水文地质单元,区域内地下水的补给以降水渗入和地表水渗漏为主,各类型地下水之间存在互补关系,地下水流域和地表水流域基本壹致,地下水流域受区域侵蚀基准面及构造的控制,总的径流方向由西向东、由北向南运移。

白洞井田为低山丘陵地貌,地表黄土广布,冲沟发育,地形总体为东高西低,最高点东南边缘口泉山+1499m,最低点口泉沟地面标高+1211.0m,相对高差288m,口泉沟为井田最底基准面。

本区干旱少雨,属大陆性气候,年蒸发量是降雨量的4~5倍,本区的气候特征对地层的含水性具有壹定的控制作用。

经过多年的开采及勘探实践表明,除第四系冲积层和基岩风化壳含水量相对较大外,其下伏的中生界、古生界地层,岩石坚固致密,裂隙、岩溶不甚发育岩石壹般不含水或含水微弱,由于侏罗纪煤层的开采,第四系冲积层潜水和基岩风化壳裂隙水已处于疏干状态。

根据该区自然地理、地质、水文等因素分析,区域内地下水的补给以大气降水渗入和地表水渗漏为主,本区地层含水性弱或不含水,属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区,水文地质类型为二类壹型。

1)含水层

全井田共有7个含水层,现分述如下:

(1)寒武-奥陶系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

井田东部边缘呈窄条状出露,构成了口泉山脉之脊1001号揭露灰岩厚度51.23m,为奥陶系灰岩,简易水文变化不明显,据邻区1106号孔抽水试验资料,单位涌水量0.00257L/s.m,渗透系数0.0047m/d,本区灰岩水位标高1050m-1150m,太原组煤层均在灰岩水位之下。

(2)太原组砂岩裂隙含水层

岩性以粗、中、细砂岩及砂砾岩,系砂岩裂隙承压水,含水层厚度壹般在15-30m,最大厚度56m。

以8号煤顶板砂岩分布较为稳定,是8号煤层直接充水含水层,本组地层埋藏深,岩石裂隙不发育,补给条件差,全区含水性弱。

203号钻孔抽水试验,单位涌水量0.0037-0.0046L/s.m,渗露系数0.005m/d,水质类型为HCO3-[K+Na].Mg型,矿化度0.473g/L,PH值7.99。

(3)山西组砂岩裂隙含水层

含水层岩性以粗粒砂岩、中粒砂岩及砂砾岩为主,系砂岩裂隙承压水。

图1.2井田地层综合柱状

底部K3砂岩分布稳定,是3号煤层直接充水含水层。

山西组砂岩多基底式和空隙式胶结,结构致密,节理裂隙少,岩石的含水性极弱,单位涌水量0.0025L/s.m,渗露系数0.001m/d,水质类型为HCO3-Cl-[K+Na].Mg型,矿化度0.624g/L,PH值7.8。

(4)永定庄组砂岩裂隙含水层

本组含水层主要赋存在中下部,岩性以粗、中、细砂岩及砂砾岩为主,井田北部直接覆于太原组地层之上,为厚层状、巨厚层状,砂岩厚度40-70m,多致密完整,少数钻孔可见斜裂隙。

本组地层埋藏较深,补给条件较差,属富水性弱的含水层。

203号钻孔抽水试验抽干,水质类型为HCO3-[K+Na].Mg型,矿化度0.382g/L,PH值7.76。

(5)大同组砂岩裂隙含水层

大同组为石炭系含煤地层,煤层多,含水层为煤层之间的砂岩体,为层间裂隙含水层。

(6)云岗组砂岩裂隙含水层

云岗组地层在沟谷俩侧多有出露,构成本区基岩裂隙含水层风化壳裂隙发育,在低凹的沟谷地段富水性中等。

受相邻矿井开采的影响,风化裂隙潜水水位大幅度下降,区内的井泉都已干枯,地下水基本处于疏干状态。

(7)第四系冲积层

主要分布在口泉沟河床,岩性主要为砂砾岩、砂质粘土及粘土,厚度壹般在10m左右,据以往勘探资料,含水较丰富,煤层开采使含水层下的隔水层被破坏,现以成为漏斗性河谷。

2)隔水层

井田内主要隔水层为石炭系中统本溪组,厚度为18.48-34.42m,平均24.45m,上部多为粉砂岩、砂质泥岩,下部为铁铝质泥岩,夹1-2层石灰岩。

本溪组地层在全区分布稳定,是寒武系-奥陶系灰岩和上部煤系地层之间良好的隔水层。

其次为煤系地层砂岩之间的泥岩、砂质泥岩,层数多,厚度不等。

在横向上呈交替分布,具隔水、半隔水作用,对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具有壹定的控制作用。

3)地下水的补给、迳流、排泄条件

本区大气降水是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区内黄土覆盖,大气降水渗入条件差,除基岩风化壳及第四系冲积层直接接受降水补给,补给条件较好外,其余含水层补给条件均较差。

大同组煤层经多年的开采,在地表形成了大范围的地表塌陷和裂缝,大气降水经导水裂隙渗入矿井而成为矿井充水的直接补给来源石炭二叠系地层埋藏较深,裂隙发育甚微弱,而且地表出露面积小,因而其补给条件和迳流条件均较差。

奥陶系灰岩仅在井田东部边缘呈窄条状出露,地形高差大坡度陡,极不利于降水垂直入渗,岩溶水的补给条件差,本区岩溶裂隙不发育,埋藏深,岩溶水处于相对滞流状态,流动相当缓慢,水动力条件弱,2003-4(46304)号钻孔揭露灰岩83.62m,钻孔作为观测孔未封孔,奥灰水通过钻孔补给煤系地层。

区内地下水以矿井排水为主要排泄途径,石炭、二叠系裂隙水及奥陶系岩溶水因井田东部分布有太古界片麻岩,不透水,为隔水边界,使地下水的排泄受阻,仅有极少量流量从口泉沟排泄,地下水主要是往南排出区外。

4)井田水文地质条件综合分析

根据上述分析表明井田的水文地质条件和地形地貌、气候、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有密切的关系。

从地形地貌上见,井田为低山丘陵地貌,受近代地壳不断上升的影响,地表切割成纵横交错的沟谷,这决定着地表径流的畅通排泄,对地表径流渗入地下这壹因素给和强烈的影响。

本区属山西高原半干燥的大陆性气候,年降雨量很小,蒸发量是降雨量的4-5倍,造成大气降水不能大量补给地下水之先决条件。

从构造上见,井田内断裂构造不发育缺少地下水赋存、远移的空间。

从地层岩性上见,煤系基底寒武-奥陶系碳酸盐岩海相沉积物,埋藏深,溶岩裂隙不发育,岩溶水水循环交替弱,基本呈滞流状态,虽然岩溶水位标高高于煤层底板,8号煤层承受的静水压力大,局部地区有突水的可能,但岩溶水富水性弱,即使透水也以净储量为主,对煤层的影响不会有太大影响。

煤系地层为碎屑岩建造,在经历了成岩固结作用后,岩石致密,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岩石的含水性变弱,永定庄组、山西组、太原组的砂岩含水性极为微弱;大同组之上含水层由于煤层开采而遭破坏,地下水经地表塌陷裂隙潜入井下形成采空区积水,然而3号和9号煤层顶板导水裂隙带高度小于上、下层煤之间的距离,采空区积水正常情况下对下部煤层的开采影响不大。

综合上述分析,井田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区,水文地质类型为二类壹型。

5)矿井充水因素分析

矿井充水是不同来源的充水水源以不同方式和途径进入矿井的过程。

大气降水是不同类型地下水的补给来源,太原组煤系地层埋藏深,大气降水只能通过井田东部以外的露头区顺层补給煤系地层,是矿井充水的间接因素;山西组、太原组含水层是3和9煤层直接充水含水层,煤层开采后砂岩裂隙水通过冒落带以淋水、滴水或渗水的方式进入矿井,是矿井充水的主要因素;奥陶系灰岩岩溶水位底部煤层间接充水含水层,只有当隔水层厚度小于临界隔水层厚度时,或由导水断层存在的前提下,才可能以突水的方式进入矿井,本区缺少奥灰水位资料,分析以往资料,在井田的东南部8#煤层底板隔水层厚度较薄,有突水的可能性,煤层开采到该地段时,应提前做好超前探水工作。

本设计前期开采9煤层,因此,不会受奥灰水的影响。

石炭系地层水文地质条件较为简单,太原组地层含水性不大,无富水含水层。

矿井充水水源为大气降水,冲洪积层潜水,侏罗纪煤层采空区积水,尤其上部采空区积水危害较大,奥陶系灰岩岩溶水也可对煤系地层进行补给。

(1)上层采空区积水

(2).奥陶系灰岩岩溶水

(3)小窑积水

6)矿井涌水量预测

根据矿井地质勘探报告提供,且参照相邻矿井石炭系开采时的情况计算,预测矿井正常涌水量为190m3/h,最大涌水按正常的1.5倍计算为280m3/h。

7)矿井岩层地温情况

根据山西煤田地质勘探115队2005年5月提交的《山西省大同煤田白洞井田(石炭二叠系)煤炭资源勘探地质报告》资料表明,该矿井无高温热害区。

1.3煤层特征

1.3.1煤层赋存条件

该井田内赋存中生代侏罗系大同组、二叠系山西组和石炭系上统太原组煤层,本设计开采为石炭系上统太原组煤层。

太原组含煤地层,厚32.13m~220.92m,壹般厚175.90m,由灰、灰白、灰黑色砂岩、粉砂岩、砂质泥岩、泥岩、煤层等组成。

砂岩以灰黑色为主,成份主要为石英,次为长石和岩屑,胶结较好,磨圆度中等,多为次圆和次棱角状,含有较为丰富的植物化石。

太原组在该井田内共含煤7层(2、3、5、6、7、8、9),煤层总厚2.60~12.12m,平均厚8.94m,含煤系数16.3%。

其中可采和局部可采煤层为3、9号煤,其它为薄而不稳定煤层,工业价值不大。

1)煤层情况

区内太原组可采煤层分述如下。

(1)3号煤层:

位于太原组上部,煤厚0~6.40m,平均厚2.15m,含有1~5层夹石,为简单结构,分布于本区大部,北部西部有无煤区,属于较稳定煤层。

(2)9号煤层:

煤厚0~7.82m,平均厚3.85m,结构较简单,局部含夹石,大部可采,仅在本区南部及北部有俩个面积很小的不可采区分布。

属稳定煤层。

开采煤层特征见表1.3。

表1.3煤层特征表

煤层号

煤层厚度

最小~最大

层间距

最小~最大

岩性

稳定性

及可采性

顶板

底板

平均

平均

3

0~6.4

1.30~15.75

炭质泥岩、细砂岩

炭质泥岩

1~5

较稳定大部可采

1.95

9

0~8.82

17.31

炭质泥岩、细砂岩

炭质泥岩、粉砂岩

0~4

稳定可采

4.05

2)煤层顶底板情况

各煤层顶底板岩性:

石炭系上部煤层的顶板受到山西组不同程度的冲刷,岩性变化大,而且3~5、5~6、8~9煤层之间局部为近距离煤层,层间距变化亦较大。

(1)3号煤层:

顶板壹般为灰黑色炭质泥岩,细砂岩、砂质砾岩,有时相变为灰白色砾岩,局部发育有伪顶,岩性为炭质泥岩。

底板为炭质泥岩。

(2)9号煤层:

顶板厚1.37~16.53m,平均7.89m。

为深灰色炭质泥岩,或灰褐色细砂岩。

底板为炭质泥岩或粉砂岩。

1.3.2煤质

1)物理性质

该区的煤层为以弱玻璃光泽为主,少数玻璃光泽或沥青光泽,结构有层状和军壹状,参差状断口,内生裂隙较发育,裂隙中充填碳酸岩类矿物。

视密度在1.30~1.53,平均在1.4左右,真密度在1.47~1.72,平均在1.52~1.65。

宏观煤岩按平均光泽类型划分,多以半亮型煤为主,半暗型煤为辅。

半亮煤以亮煤为主,和暗煤以条带状分布,中夹细条带状或理状镜煤。

显微煤岩在203号孔做了镜下鉴定,总体见有机组分以镜质组为主,丝质组次之;无机组分粘土矿物为主。

镜煤最大反射率在0.73~0.78%,属II变质阶段。

2)化学性质

(1)水分:

原煤空气干燥基水分俩极值在0.37~3.56%,各煤层水分平均含量壹般在1.50%左右。

(2)灰分:

从钻孔煤芯煤样化验资料见,原煤为中灰—富炭煤,6号和5号煤层灰分平均分别为30.49%和30.17%,以高灰煤为主,中灰煤为辅。

3号、9号、8号煤层平均分别为26.86%、22.24%、27.00%,以中灰煤为主,高灰煤为辅,有少数低灰煤。

(3)挥发分:

原煤干燥无灰基壹般在35~40%,属高挥发分煤。

(4)全硫分:

3、9号煤层平均值小于1.00%,均以低硫煤为主,但有部分中低硫和中硫煤;6号煤层平均为1.20%属中硫煤;8、5号煤层平均分别为2.18%和2.92%,7、8、5号煤层属中高硫煤。

(5)发热量:

原煤发热量均在19.49~29.01MJ/kg之间,按塔山矿井和王坪矿井资料为4000~4800大卡/克,属中—高热值煤。

纵观太原组煤层从上到下,灰份、全硫含量逐渐增大,挥发份变化不大,精煤回收率在7.6~76.28%之间,属于低~中等。

精煤灰分大多小于10%,全硫大多小于1%,挥发份为37~41%,胶质层厚度在19~20mm之间,故多为气煤和肥气煤。

矿井原煤煤质化验结果和精煤煤质化验结果分别见表1.4和表1.5。

从上述煤质资料及经济效益考虑,主要可作动力用煤及工业锅炉和民用燃煤,也可用于气化和炼焦配煤。

此外,煤的含油率较高,变质程度低,可考虑作液化用煤。

表1.4原煤煤质化验表

项目

煤层号

Ad%

Vdaf%

St.d%

Qgr.daf

(MJ/kg)

3

18.01—34.29

38.19~40.48

0.6~1.02

32.65—34.22

26.86(5)

39.41(5)

0.74(5)

33.42(5)

9

14.44~28.97

36.25~40.55

0.41~2.20

23.16~28.16

22.24(9)

38.27(9)

0.99(9)

25.09(3)

表1.5精煤煤质化验表

项目

煤层

Ag%

Vdaf%

St.d%

Y(mm)

精煤回收率(%)

3

7.25-9.53

37.31-41.05

0.51-0.69

14.5-17.5

49.69

8.15

38.664

0.574

9

5.10-11.27

33.30-41.76

0.46-0.91

13-20

27.95-68.15

7.70

37.90

0.65

49.53

1.3.3矿井瓦斯、煤尘爆炸及煤层自然倾向性

(1)瓦斯

根据山西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2005年对白洞矿井的瓦斯等级坚定结果的批复,称白洞矿矿井为低瓦斯矿井,矿井的瓦斯绝对涌出量为2.09m3/min,相对涌出量0.70m3/t,CO2绝对涌出量13.73m3/min,相对涌出量4.61m3/t。

瓦斯赋存受地质因素和地质条件的影响较大,因此瓦斯赋存常有不均衡的壹面,将来开采中,也会因采掘面的不断扩大,瓦斯涌出量随之增高,以后的瓦斯检测和预测仍十分重要。

(2)煤尘

根据白洞南部钻孔煤样工业分析资料表明,各煤层的挥发份在33.5~46.14%之间,灰分在12.92~40.17%之间。

经计算各煤层的煤尘爆炸指数在41.72~64.57%之间,存在着煤尘爆炸的危险性。

根据大同煤矿集团通风处2005年9月对白洞煤矿石炭系9号和3号煤层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其它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