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爱莲说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材同步训练以及拓展解析卷.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038956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52.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陋室铭爱莲说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材同步训练以及拓展解析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陋室铭爱莲说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材同步训练以及拓展解析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陋室铭爱莲说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材同步训练以及拓展解析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陋室铭爱莲说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材同步训练以及拓展解析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陋室铭爱莲说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材同步训练以及拓展解析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陋室铭爱莲说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材同步训练以及拓展解析卷.docx

《陋室铭爱莲说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材同步训练以及拓展解析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陋室铭爱莲说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材同步训练以及拓展解析卷.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陋室铭爱莲说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材同步训练以及拓展解析卷.docx

陋室铭爱莲说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材同步训练以及拓展解析卷

陋室铭-爱莲说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材同步训练以及拓展-解析卷

(甲)见课文《陋室铭》

(乙)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

颖脱不羁,任真自得。

尝著《五柳先生传》,时人谓之实录。

其亲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

每一醉,则大适①融然②,未尝有喜愠之色。

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性不解音,而畜③素琴一张,弦徽④不具。

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

“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节选自《晋书》)

(注释)①适:

满足。

②融然:

和悦快乐的样子。

③畜:

同“蓄”。

④徽:

系琴弦的绳子。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有龙则灵 灵:

_______

(2)无案牍之劳形劳:

______

(3)未尝有喜愠之色愠:

______

(4)亦雅咏不辍辍:

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2)其亲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

3.(甲)(乙)两文分别表现了刘禹锡和陶渊明怎样的性格特点?

【答案】

1.灵验劳:

使……劳累愠:

生气,恼怒辍:

停止

2.

(1)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了。

(2)他的亲戚朋友有时带着酒菜来,陶渊明一点也不推辞。

3.【甲】文主要表现刘禹锡的安贫乐道、志趣高雅;【乙】文主要表现陶渊明的颖脱不羁、任真自得(志趣高雅、不拘束、真性情等)。

【解析】

【分析】

甲:

选自《全唐文》作者:

刘禹锡年代:

乙:

选自《晋书》作者:

房玄龄年代:

参考译文:

甲:

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

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

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

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

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佛经。

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孔子说:

有什么简陋的呢?

乙:

陶潜(陶渊明),字元亮。

他少年时心怀高尚,知识渊博善于做文章,洒脱大方不拘谨,自得于真性情。

曾经作《五柳先生传》来形容自己,当时的人也这样说。

当有亲朋带着酒菜去找他,他也不推辞。

每当喝醉的时候,就舒舒服服的睡觉,从没有高兴或生气的样子。

只是见酒就喝,如果没酒,也可以不停的吟诵。

他不懂音乐,却有一张素琴,弦也不调音,每当朋友门来喝酒,就弹琴唱歌,说:

“只要能领会琴中的乐趣,,就不用在意音准不准啊!

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

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

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既要充分调动知识积累,回忆该词的常用义,还要结合上下文来判断。

“劳”在这里是使动用法,“使……劳累”的意思;“愠”是“生气、恼怒”的意思。

2.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

“名”在这里是“出名”的意思,“辞”是“推辞”的意思,作答时要注意。

3.文言文比较阅读,就是将两篇或两篇以上而且内容和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文章,加以比较分析、对照鉴别地阅读。

在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中达到提高学生迁移思维能力和深入分析问题能力的目的。

《陋室铭》通过对陋室环境的描写,抒发了作者甘居陋室,安贫乐道的思想感情,表现了不慕富贵,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爱莲说》通过赞美莲而体现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清正廉洁的高贵品质精神。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

何陋之有?

(乙)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

颖脱不羁,任真自得。

尝著《五柳先生传》。

其亲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

每一醉,则大适①融然②。

未尝有喜愠之色。

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性不解音,而畜③素琴一张,弦徽④不具。

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

“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节选自《晋书》)

(注)①适:

满足。

②融然:

和悦快乐的样子。

③畜:

同“蓄”。

④徽:

系琴弦的绳子。

4.解释下列加着重号的词语。

(1)有龙则灵灵:

_______

(2)无案牍之劳形劳:

_______

(3)尝著《五柳先生传》尝:

_______

(4)未尝有喜愠之色愠:

_______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2)其亲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

6.作者给自己的陋室作“铭”有何用意?

7.(甲)(乙)两文分别表现了刘禹锡和陶渊明怎样的性格特点?

【答案】

4.

(1)灵验

(2)使……劳累(3)曾经(4)生气,恼怒

5.

(1)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有名)了。

(2)他的亲戚朋友有时带着酒菜来,陶渊明一点也不推辞。

6.是要借陋室表达一种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情怀。

7.【甲】文主要表现刘禹锡的安贫乐道,志趣高洁;【乙】文主要表现陶渊明的颖脱不羁,任真自得(志趣高雅、不拘束、真性情等)。

【解析】

【分析】

选自《全唐文》作者:

刘禹锡年代:

4.试题分析:

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比如“劳”是使动用法,“使……劳累”;“尝”是古今异义词,“曾经”的意思。

5.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

(1)“仙(有仙人居住)、则(就)、名(出名)”几个词是赋分点;

(2)句中的“或(有时)、载(带)、亦(也)、辞(推辞)”几个词是赋分点。

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点睛:

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个别句子还可以采用意译的方法。

6.试题分析:

考查文体“铭”。

作答时要结合文章的主旨进行分析作答。

铭是古代一种刻于金石上的押韵文体,多用于歌功颂德与警戒自己。

明白了铭的意思,也就明白了题意,作者正是采用“铭”这种文体,托物言志,表达一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7.试题分析:

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在理解两篇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作答。

甲文:

作者托物言志,通过对居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的不陋,“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一中心,实际上也就是借陋室之名行歌颂道德品质之实,表达出室主人(刘禹锡)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乙文:

结合文章中的“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

颖脱不羁,任真自得”语句概括作答。

参考译文:

甲文:

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

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

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

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

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佛经。

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孔子说:

有什么简陋的呢?

乙文:

陶潜,字元亮,年轻的时候志向高远,学识渊博又善于写作。

天资聪明而不拘小节,以真性情而高兴。

被乡邻所看重。

曾写《五柳先生传》,在里面说:

“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不能遮阳挡风,旧衣衫穿破了,盛饭的容器屡次空着,是安然自若的样子。

”他自己这么说,当时的人也这样说。

他的亲戚朋友有时带着酒菜来,陶渊明一点也不推辞。

每当喝醉的时候,就舒舒服服地睡觉。

从没有高兴或生气的样子,只是见酒就喝,如果没酒,也可以不停地吟诵。

他不懂音乐,却有一张素琴,弦也不调音。

每当朋友们来喝酒,就弹琴唱歌,说:

“只要能领会琴中的乐趣,为什么非要有琴的声音呢!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

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节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斯是陋室斯:

_____

(2)可以调素琴调:

____

(3)陶后鲜有闻鲜:

_____

(4)宜乎众矣众:

_____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孔子云:

何陋之有?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10.【甲】文中提到“诸葛庐”“子云亭”,有什么作用?

【乙】文中提到“菊”“牡丹”,有什么作用?

【答案】

8.这调:

调弄鲜:

少众:

9.

(1)孔子说:

有什么简陋的呢?

(2)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10.【示例】【甲】文运用类比,表明自己虽然身居陋室,却同古代圣贤一样品德高尚,具有远大抱负;【乙】文运用对比,突出莲花的高洁品质。

【解析】甲:

选自《全唐文》作者:

刘禹锡年代:

乙:

选自《周元公集》作者:

周敦颐年代:

北宋

参考译文:

甲:

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

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

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

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

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佛经。

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孔子说:

有什么简陋的呢?

乙: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

唉!

(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8.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词语的理解。

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

“鲜”在这里是“少”的意思。

9.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

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就可以拿满分了。

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

如:

“云”“之”“予”是此题中的关键词语。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10.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时要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明确文章的结构思路。

《陋室铭》中“诸葛庐”和“子云亭”和陋室相类比,突出作者不慕名利的高尚品格。

《爱莲说》主要写莲,在行文中写道牡丹、菊,起衬托作用,这里就是用牡丹、菊来衬托莲之高洁。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

何陋之有?

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灵(______)

(2)鸿儒(______)

(3)调(______)(4)劳形(______)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孔子云:

何陋之有?

13.用原文语句回答问题。

(1)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

(2)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

14.结合全文思考,文章写“诸葛庐”“子云亭”有什么作用?

15.作批注是学习古诗文的一种好方法。

请仿照

(1)句的批注,任选一个角度为

(2)句在括号内作批注。

(1)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以名人高雅居室衬托自己居室的高雅。

(2)孔子云:

何陋之有?

()

【答案】

11.

(1)灵验

(2)博学的人(3)调弄(4)劳神伤身

12.

(1)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2)孔子说:

有什么简陋的呢?

13.

(1)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2)惟吾德馨

14.示例:

作者采用类比的手法,以历史上两个知名人物的名室和自己的陋室作比较,说明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主人品德高尚。

15.示例一:

反问句式,突出主旨。

示例二:

引用孔子的言论,强调陋室不陋。

示例三:

把“陋”放在“有”前,强调陋室不陋。

【解析】选自《全唐文》作者:

刘禹锡年代:

参考译文:

山不在于高,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

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成为有灵力的水了。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觉得简陋了)。

苔藓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说说笑的都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无学问的人。

可以弹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

没有嘈杂的音乐声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南阳有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孔子说:

"有什么简陋的呢?

"

11.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字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

注意“劳形”的“劳”是词类活用,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

12.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

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

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

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记漏翻关键词语。

注意以下关键词语的意思:

“惟”,只;“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云”,说;“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点睛:

翻译文言句子是文言文的一个重要考点。

翻译句子要把握的原则:

1.语句通顺,成分完整。

注意翻译省略主语宾语时要补充完整,并添加括号。

2.落实字词,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方法是:

吃透课内文言文,反复诵读,熟练掌握,再适当拓展。

13.此题考查学生的古诗词文默写能力。

解答此题,平时积累是关键,既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多背诵,多练写,多积累。

根据“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意思“说说笑的都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无学问的人”,可填写第

(1)小题;根据“惟吾德馨”的意思“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觉得简陋了)”,可填写第

(2)小题。

14.本题考查鉴赏文章写作技巧的能力。

作者列举的诸葛庐、子云亭是和他的陋室有类似之处。

这里作者采用类比的手法,以历史上两个知名人物的名室和自己的陋室作比,说明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主人品德高尚。

15.本题考查对文章重点句子的分析批注能力。

解答时,要从句子的写作手法、修辞、描写方法、重点词语等角度入手,从文章的主旨、内容以及自己的感受等方面理解分析。

可从句式和句子的作用两个角度来分析。

示例:

运用反问句式,且把“陋”放在“有”前,强调陋室不陋,从而突出文章的主旨。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6.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蕃(______)

(2)濯(______)(3)蔓(______)

(4)益(______)(5)植(______)(6)鲜(______)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18.用原文语句回答问题。

(1)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

(2)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

(3)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

____________。

19.文中作者运用了借物抒情(或:

托物言志)的写法,用“莲花”比喻“君子”________的高尚品格。

在我国很多古诗词中,也用到了这种手法,如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对友人绵绵不尽的深情;李商隐在《无题》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坚贞的爱情;龚自珍在《己亥杂诗(其五)》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展示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

20.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黑泥),与之俱黑”,而周敦颐则说莲“出淤泥而不染”。

围绕“环境与人”的关系,提炼出这两句话各自蕴含的观点。

【答案】

16.

(1)多

(2)洗(3)生藤蔓(4)更加(5)竖立(6)少

17.

(1)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污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

(2)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就很少有传闻了。

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18.

(1)出淤泥而不染

(2)香远益清(3)莲,花之君子者也

19.不追求富贵名利,安贫乐道,在污浊的环境中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0.荀子:

环境可以改变人。

周敦颐:

人可以不受环境的影响。

【解析】选自《《周元公集》》作者:

周敦颐年代:

北宋

参考译文:

水上和陆地上草本木本的花中,可以喜爱的有很多。

晋代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自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很喜爱牡丹。

我唯独喜欢莲花,它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受淤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的洗涤后,却不显得妖媚。

它的茎中间是贯通的,外形是笔直的,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香气传播得越远越清幽,它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它们,却不可靠近去玩弄它。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的花;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唉!

(感叹词,在此作助词,以加重语气。

)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说了。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

对于牡丹的喜爱,人该是很多了。

1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

要求学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文言词语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而且还要注意词语在上下文中的特殊含意和用法。

注意“蔓”是词类活用,名词用作动词,生藤蔓的意思;“植”是通假字,通“直”,竖立的意思。

17.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

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

“濯”,洗涤;“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妖”,美丽而不端庄;“鲜”,少。

18.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

根据具体内容分析判断写出正确答案。

文中用“出淤泥而不染”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用“香远益清”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用“莲,花之君子者也”概括莲花的品质。

19.此题考查根据要求默写古诗的能力。

此类题型摒弃了死记硬背,要求考生通过反复诵读,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理解文意,要注重知识迁移的同时,还要求考生能利用已知的知识进行联想,写出最准确的答案。

注意“寄、郎、蜡、炬、作”的书写。

20.本题考查对文言文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解答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理解相关词句,分析理解相关词句,分析其含义及在文中的作用。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黑泥),与之俱黑”的比喻义是:

人生活在好人中,也能成为好人。

比喻良好环境对人的积极影响。

后一句则写出了环境对人不好的影响,总之强调的是环境对人的重要性。

“出淤泥而不染”则强调的是人应该摆脱环境的影响,做有志之人。

据此回答即可。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兰之味

兰之味,非可逼而取①也。

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

氲氲②无所,故称瑞③耳。

体兼彩④,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馀,而名之不可;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

其真文王、孔子、屈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

(选自张大复《梅花草堂集》)

(注)①取:

嗅取(兰的香味)。

②氲氲(yūnyūn)无所:

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

③瑞:

吉,善。

④兼彩:

兼有各种颜色。

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而名之不可(____________)

(2)莫能肖也(____________)

22.《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逼”字有以下几个义项。

根据上下文,“非可逼而取也”中“逼”最恰当的解释是()

A.强迫B.接近,迫近C.狭窄D.威胁

2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体兼彩,而不极于色/出淤泥而不染

B.纯以情韵胜/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C.花之富贵者也/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D.其真文王、孔子、屈原之徒/其子好骑

24.同为花中君子,莲与兰有相通之处,请从《爱莲说》《兰之味》两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填在下面空格里。

香味:

莲——____________;兰——氲氲无所。

品位:

莲——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兰——____________。

25.《爱莲说》以莲为托物言志的对象,表现了作者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本文将兰比作“文王、孔子、屈原之徒”,让我们领悟到兰的____________品性。

【答案】

21.

(1)说出

(2)酷似,逼真(或:

相似)

22.B

23.A

24.香远益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

25.洁身自好、高洁

【解析】

【分析】

选自《梅花草堂集》)作者:

张大复年代:

明代

参考译文:

兰花的香气,不是可以逼近闻嗅品赏的。

大概(它的香气)似有似无,忽远忽近,时断时续,飘缈萦回,纯粹凭借情致韵味胜出。

(兰花的香气)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所以称(它是)吉祥。

(兰花)本身兼有各种颜色,但(它的色彩素淡清纯、含蓄温润,)绝不是姹紫嫣红、艳丽炫目的颜色,使人能够得到无穷的视觉和心灵的愉悦感受,却又难以(用语言来)表达这种感受;(兰花的形态意趣,)即使是善于绘画的人,也只能凭(自己的)体味来描绘兰花的形状,不能完全表现。

兰花恐怕就是周文王、孔夫子、屈原大夫一类人,不可以得到后过于亲昵不庄重,也不可以得到后疏远不重视吧?

2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

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文言词语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而且还要注意词语在上下文中的特殊含意和用法,这就要求学生能活学活用。

注意“名”是词类活用,名词用作动词,说出的意思。

22.本题考查的是词语的解释,结合句意来理解。

“非可逼而取也”的意思是“不是可以逼近闻嗅品赏的”,“逼”是“接近,迫近”的意思。

故应选B。

23.此题考查一词多义。

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

A项中的“而”都是“表转折的连词,但是”;B项中的“以”分别是“凭借”“把”;C项中的“之”分别是“的”“到,往”;D项中的“其”分别是“加强语气的助词”“他的”。

24.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理解与。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

根据“氤氲无所”的意思“香气)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和“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意思“可以远远地观赏它们,却不可靠近去玩弄它”分别出文中找出语句即可。

25.本题考查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要想抓住文章的中心,必须从文章入手,我们要先理清文章的大意,感知具体情节,根据描绘的形象来总结概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环境科学食品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