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初三政治第二单元.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036737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6.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粤教版初三政治第二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粤教版初三政治第二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粤教版初三政治第二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粤教版初三政治第二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粤教版初三政治第二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粤教版初三政治第二单元.docx

《粤教版初三政治第二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粤教版初三政治第二单元.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粤教版初三政治第二单元.docx

粤教版初三政治第二单元

一、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建立:

到21世纪初,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我国经济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

2.意义:

经济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3.如何完善:

①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制度上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②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实现城乡和东西部地区协调共同发展;

③提升国家的创新能力,努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贯彻“四个尊重”方针

1.目的:

为了最广泛最充分的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2.内容:

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3.理解:

(1)劳动:

劳动是财富产生的源泉,也是产生和积累知识、孕育和发现人才、激发和凝聚创造力的源泉。

劳动与知识、人才、创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推动着社会不断进步。

(2)知识:

在当今这个知识迅猛发展的时代,知识已经成为创造财富的重要资源。

(3)人才:

人才是知识的创造者、发明者、传播者和使用者,是创造财富的最重要的资源。

只有尊重人才、关心人才,才能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新局面。

(4)创造:

创造指的是人类能动的认识和实践的活动,创造的结果是产生新知识、新技术和新事物。

人类社会之所以能够不断发展,其内驱力就是创造。

4.贯彻“四个尊重”的方针的意义:

①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风尚;

②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

③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人民的生活才会越来越富裕,国家才会越来越强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会保持旺盛生机和持久活力。

5.怎样让一切财富源泉充分涌流:

①坚持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

②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风尚,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

③个人应抓住有利条件,积极进取,努力创业,为国家经济发展做贡献。

三、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1.原因(我国为什么重视对人才的培养):

①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国家发展的战略资源;

②当今世界各国之间激烈的经济和科技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③有利于推动我国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化人口压力为人才优势。

2.国家怎么做:

①大力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②加大对人才培养的投入力度;

③在全社会形成尊重人才、关心人才的良好环境;

④积极引进人才,重奖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才。

3.青少年如何做:

①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成才;

②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③增强社会责任感,增强忧患意识;

④树立终身学习观念,立志做“四有”人才。

(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四、共同富裕

1.如何正确理解共同富裕:

①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②共同富裕不是同步富裕,也不是同时富裕,实现共同富裕需要一个过程;

③只有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形成示范效应,并通过先富帮带后富,才能逐步达到共同富裕。

2.国家怎么做:

①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中部崛起战略;

②继续推进农村改革发展;

③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五、专题“三农”问题

1.什么是“三农”问题: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

2.为什么把“三农”问题作为当前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

(意义)

①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迫切需要;

②是确保社会稳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需要;

③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3.解决好“三农”问题的措施(国家怎么做、提建议)

①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

②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业设施建设;

③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4.列举近年来的惠农政策:

①免除农业税;

②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③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

④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新农合);

⑤“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等。

六、小康社会

1.“三步走”战略:

(1)内容:

①以1980年为基点,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温饱问题;

②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达到小康水平;

③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2)实施情况:

经过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先后实现了第一步、第二步战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2.总体小康的特征:

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

3.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建党100年奋斗目标):

本世纪头20年,国家要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4.最关键的目标:

力争202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5.本世纪中叶奋斗目标(建国100年奋斗目标):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

6.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

<一>国家怎么做:

(1)经济

①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②坚持改革开放;

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2)政治

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②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③加强制度建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3)文化

①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②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增强民族自主创新能力。

<二>青少年如何做

①树立远大理想,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②努力学习,勇于创新;

③提高节约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④树立社会公平意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原因: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

2.根本要求(鲜明特点):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鲜明特点。

3.为什么要坚持三者统一?

①坚持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②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

③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4.怎样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如何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①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③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④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导思想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3.指导思想: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1.性质: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2.宗旨: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三个代表”: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指导思想: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5.执政方式:

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6.重要作用: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是确保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保证。

7.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多年来取得的成就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①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②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③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④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四、人民当家作主

1.国家性质:

我们的国家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地位: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

3.新要求:

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五、依法治国

1.含义: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管理国家。

2.主体:

广大人民群众

3.核心:

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4.为什么说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①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

②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团体和组织、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5.基本要求:

(1)内容: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含义:

有法可依就是制定出完备的法律,使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章可循。

有法必依就是法律制定出来后,必须遵守和执行。

执法必严就是严格执法,要求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行使国家行政执法权和司法权。

违法必究就是对一切违法犯罪行为都要遵照“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给予惩处。

(3)地位:

①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前提条件;

②有法必依是依法治国的中心环节;

③执法必严是依法治国的关键;

④违法必究是依法治国的必要保证。

(4)关系:

①这四个方面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

②只有完全做到这四个方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才能真正实现,依法治国的作用才能充分发挥。

6.依法治国的意义:

①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②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

③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

7.中学生如何做:

①积极宣传依法治国的重要性,做法律的宣传者、践行者;

②努力学习法律知识,树立法制观念;

③自觉学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护国家利益,规范自身行为;

④学会依法行使监督权,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做贡献。

六、政府依法行政

1.职能:

我国的政府是人民意志的执行者,是为人民办事的机构。

2.宗旨:

政府及其公职人员的工作宗旨是对人民负责,努力为人民服务。

3.关系:

政府履行职责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学校大多是政府兴办的;公共设施大多是政府兴建的;社会治安也主要是由政府负责维护的。

4.依法行政:

(1)含义:

政府依法行政,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社会事务,行使职权

(2)意义:

才能成为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政府,才能切实维护人民的合法权益。

七、人民有序参与

1.公民享有的行政权利: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批评和建议的权利)

2.行使监督权的途径:

①通过信访、电子邮件、电话;②找人大代表反映情况;③通过媒体舆论监督。

3.如何正确行使监督权(行使监督权时应注意的问题):

①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正确行使;

②以事实为依据,如实反映情况;

③不得捏造或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不能聚众闹事

八、专题网络问政

1.总理对话亿万网民所体现的重要意义:

①有利于拓宽公民表达诉求、传达民意、建言献策的渠道;

②有利于更多的公民有序参与国家政治生活;

③有利于政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

④有利于依法治国,政府依法行政,推动民主法治建设,实现社会公平。

2.材料说明了什么?

①国家保障公民更好地行使监督权;

②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③在我国,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④我国政府倾听民意,有利于政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

⑤我国政治文明在不断进步和发展。

 

一、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1.文化的作用:

①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②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③文化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④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希望;

⑤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2.原因:

目前我国文化发展的整体水平还不高,文化产业处于起步阶段,文化产业服务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要。

只有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才能让人民群众享受丰富多彩的“文化盛宴”,才能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二、传统文化

1.中华文化的特点:

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2.中华文化的影响:

深刻影响着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而且对推动世界文化的发展,发生了重大作用。

3.怎样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

对待中华传统文化:

①保护本民族文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②不能迷失自己,应珍爱自己的精神家园;

③要批判地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结合时代特点加以创新和发扬。

对待外来文化:

①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

②开展多种形式的对外文化交流,博彩各国文化之所长;

③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建设的成就,坚决抵制各种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

三、专题文化强省

1.建设文化强省,河南有哪些有利因素?

①河南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发源地,文化遗产丰富;

②我省文化传统源远流长,存在身后的文化底蕴;

③中原文化绵延数千年,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吸引力;

④地处中原,交通便利,方便人们出游。

2.河南建设文化强省的意义?

①有利于充分发挥我省的文化资源优势;

②有利于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促进中原崛起;

③有利于推动我省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④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3.请你为建设文化强省提建议

①组织形式多样的对外交流活动,展示中原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吸收借鉴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

②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③进一步促进河南文化产业发展,打造河南文化品牌;

④加强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建设。

4.中学生怎么做

①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②做文明河南人,树立良好河南形象;

③积极宣传河南优秀传统文化,为构建和谐河南做贡献;

④努力学习,立志成才,为推动河南文化创新做贡献。

5.列举河南著名文化遗产

世界文化遗产:

龙门石窟、安阳殷墟、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

非物质文化遗产:

少林功夫、豫剧、唐三彩、朱仙镇木板年画。

四、先进文化

1.含义:

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2.指导思想:

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地位。

五、精神文明

1.先进文化与精神文明的关系:

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即发展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2.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①社会主义社会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谐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社会,只有五者协调发展,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②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构建和谐社会和生态文明提供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

③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的重要保证。

3.精神文明建设内容及二者关系

(1)内容: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两个方面。

(2)关系:

这两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不可分割。

4.思想道德建设

(1)地位:

①思想道德建设要解决的是整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②它体现了精神文明的性质和方向;③是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2)怎样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①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②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③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5.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1)地位:

①发展教育科学,是先进文化的基础工程;

②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是为了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并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③能否有效地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变为人才资源、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直接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成败。

只有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广大人民的综合素质和国家的综合国力。

(2)如何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的素质的轨道上来。

(3)内容:

①教育和科学;②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体育卫生等事业。

6.精神文明建设根本任务: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六、核心价值体系

1.地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2.内容:

①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③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④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⑤社会主义荣辱观。

3.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

①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先进文化建设,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②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

③有利于树立共同理想,激发全民族奋发向上、团结进取,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强的精神动力;

④有利于增强全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

七、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1.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有哪些具体有效的形式?

①创建文明城市的“创三优”活动;

②创建文明村镇的活动;

国家③环保行动

④“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活动;

⑤“感动中原”年度人物评选活动。

①校园文化艺术节;

校园②文明班级、“校园之星”评选活动;

③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

2.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作用:

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我国人民移风易俗,改造社会的伟大创举,也是加强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的有效形式。

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意义:

①有利于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促进社会发展与进步;

②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③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3.青少年如何做:

①努力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②增强责任意识,从身边小事做起;

③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在奉献中提升自己的人生价值;

④弘扬社会正气,拒绝一切不良文化。

八、专题和谐校园

1.列举校园中不文明行为(不和谐现象)

①随地吐痰;②不讲诚信,考试作弊;③破坏公物。

2.产生的原因(说明了什么)

有些同学①受外界不良影响

②道德水平不高

③纪律意识不强

④自制力不强

3.建设和谐校园的意义

①有利于发展先进文化,建设校园和谐文化;

②有利于提高同学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③有利于丰富同学们的学习生活,丰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④有利于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4.危害:

不良的校园文化环境会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影响,会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干扰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等。

建议:

①加强学校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管理;

②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进行好人好事的表彰与宣传;

③组织开展各种有益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活动;

④成立校园文明督导队,加强管理,惩处不文明现象。

5.中学生如何做:

①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礼貌待人;

②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③发扬互助合作精神,与同学和睦相处;

④敢于检举揭发校园不良现象并善于与其斗争。

6.标语:

①构建和谐校园,从我做起;②校园是我家,和谐相处靠大家。

九、和谐社会

1.特征(具体要求):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2.当前任务:

①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②要积极解决好①教育、②就业、③收入分配、④社会保障、⑤医疗卫生和⑥社会管理等直接关系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现实利益的问题;③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3.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

①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②有利于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③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和社会长治久安;

④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体现。

4.国家怎么做

(1)经济

①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②坚持改革开放;

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2)政治

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②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③加强制度建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3)文化

①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②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增强民族自主创新能力。

5.中学生怎么做

①树立远大理想,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②努力学习,勇于创新;

③提高节约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④树立社会公平意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十、专题保障和改善民生

1.民生问题的含义:

直接关系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现实利益的问题。

2.表现:

上学难、就业形势严峻、收入分配不均衡、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

3.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民生问题,说明了什么?

(体现了课本哪些观念)

①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②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③党和政府坚持以人为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④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优越性;

⑤我国致力于实现共同富裕;

⑥我国着力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4.解决民生问题的意义:

①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②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③有利于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④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稳定;

⑤有利于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5.国家怎么做:

<1>根本途径: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2>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六大任务:

①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②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③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④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⑤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⑥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6.中学生怎么做:

①积极宣传党的惠民政策,培养亲社会行为;

②为弱势群体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自觉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③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服务社会;

④树立远大理想,承担社会责任。

7.国家具体措施

<1>农村:

①免除农业税;

②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③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

④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2>城市:

①在城市建立健全廉租房制度;

②提高企业退休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