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八年级地理上册22气候教案新版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036375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4.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八年级地理上册22气候教案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学八年级地理上册22气候教案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学八年级地理上册22气候教案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学八年级地理上册22气候教案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学八年级地理上册22气候教案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八年级地理上册22气候教案新版新人教版.docx

《学八年级地理上册22气候教案新版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八年级地理上册22气候教案新版新人教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八年级地理上册22气候教案新版新人教版.docx

学八年级地理上册22气候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气候

课标

解读

教材

分析

【课标要求】

通过阅读等温线、等降水量线分布图,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以及降水分布特点,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

初步学会分析气温和降水特点的形成原因。

了解我国温度带及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划分地区等,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我国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性。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主要介绍中国的气候,教材在编排上也注意突出中国的气候特征。

气候特征可以通过其基本要素──气温和降水的特点反映出来,要了解气候特征首先应了解气温和降水,而且气温和降水的分布及特点是学习中国地理的基础知识,掌握这些知识,有利于理解各区域地理环境和农业生产上的差异。

知识

技能

了解我国冬、春气温分布的特点,冬、夏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初步学会分析其成因。

了解我国干湿区的划分和分布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过程

方法

培养阅读和分析等温线、等降水量线、气温年变化曲线、年降水量分配柱状图、温度带图、干湿区图的能力。

情感态度

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认识我国气候资源的有利条件,以及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特殊天气及其造成的危害。

教学

重点

难点

重点

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难点

我国气候的成因分析。

媒体教具

课本、地图册

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修改栏

教学内容

师生互动

讲授新课:

要了解全国南北气温差别的具体情况,需要看我国的1月、7月平均气温图――等温线分布图。

首先看我国1月平均气温图,要求观察:

(1)黑龙江最北部的1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

(2)海南省的1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

(3)我国南北1月气温相差多少摄氏度?

(4)找出0°C等温线,并在图上用彩笔描绘出来;观察0°C等温线大致经过的地区。

(5)比较我国1月、7月平均气温图,看一看等温线疏密程度如何?

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

(1)冬季等温线排列密集,说明冬季南北温差大。

黑龙江最北部1月平均气温在-32°C一下,海南省1月平均气温在16°C以上,我国南北气温相差悬殊。

(2)1月平均气温0°C等温线大致通过秦岭-淮河一线,向西到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

板书:

一、冬季气温分布规律:

南北气温相差悬殊

启发提问:

为什么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相差这么悬殊呢?

组织讨论:

①冬至日,太阳光直射哪个半球?

②这时我国北方的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高还是低?

为什么?

③这时北方和南方相比较,哪个昼长?

为什么?

④这时北方和南方相比较,哪里获得的太阳光照多?

结论:

我国幅员辽阔,南北跨将近50个纬度。

冬季太阳直射在南半球,我国北方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低,太阳高度角小,阳光斜射。

再加上北方昼长也比南方短,自然北方获得的太阳光热就比南方少。

除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这两个因素,还有冬季风的影响。

引导学生读课本相关地图图,思考以下问题。

思考讨论:

(1)冬季风的源地是哪儿?

风向如何?

(2)冬季风对我国北方和南方气温的影响在程度上有什么差别?

(3)青藏高原、云贵高原、海南岛和台湾岛能否受到冬季风的影响?

学生讨论、回答。

概括总结:

冬季风南下,我国北方首当其冲,寒冷的冬季风加剧了我国北方的严寒。

且冬季风在南下的过程中,受崇山峻岭阻挡,势力渐弱,故南方受冬季风的影响而降温的程度远低于北方。

综合以上因素,冬季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冬季风南下对北方的影响显著是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相差悬殊的形成原因。

启发提问:

我国冬季气温南北相差很大,那么夏季气温是不是相差也很大呢?

我国夏季气温分布有什么特点呢?

引导读图:

用同样方法,分析我国7月平均气温图。

读图要求(可要求学生依据1月平均气温图的方法,分组讨论,列出读图提纲):

(1)黑龙江最北部的7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

(2)海南省的7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

(3)找出我国7月气温最低的地区在哪儿?

那里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

为什么这里是我国夏季平均气温最低的地区?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

总结:

(1)夏季全国等温线排列稀疏,除青藏高原外,大部分地区7月平均气温为20°C以上,说明我国普遍高温。

(2)黑龙江省北部7月平均气温为16°C,海南省南部7月平均气温为28°C,我国南北平均气温相差仅为12°C左右,气温差别不大。

(3)7月我国气温最低的地区在青藏高原内部。

因为青藏高原地势很高,故青藏高原内部成为我国夏季平均气温最低的地区。

板书;二、夏季气温分布规律:

全国普遍高温(青藏高原除外)。

启发提问:

为什么我国夏季普遍高温南北气温相差不大呢?

依据刚才学过的分析冬季气温分布的原因的方法,同学们课下可讨论夏季气温分布的特点。

可以参照课本上“夏至日漠河、北京、广州三地正午太阳高度和昼长时间表”。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我国冬季气温南北相差悬殊,夏季全国普遍高温,同学们想一想这些特点对我们平时生产和生活有哪些有利和不利影响?

讨论回答:

(1)夏季全国普遍高温;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热量资源,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2)冬季北方严寒,使北方取暖的燃料造成很大损失,另外,容易使北方农作物造成冻害等。

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规律及其原因,了解这些知识便于我们掌握规律,趋利避害,让大自然能更好的为我们人类服务

学生讨论回答:

冬季等温线排列密集,说明冬季南北温差大。

黑龙江最北部1月平均气温在-32°C一下,海南省1月平均气温在16°C以上,我国南北气温相差悬殊。

1月平均气温0°C等温线大致通过秦岭-淮河一线,向西到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

学生讨论回答:

我国幅员辽阔,南北跨将近50个纬度。

冬季太阳直射在南半球,我国北方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低,太阳高度角小,阳光斜射。

再加上北方昼长也比南方短,自然北方获得的太阳光热就比南方少。

除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这两个因素,还有冬季风的影响。

学生讨论回答:

冬季风南下,我国北方首当其冲,寒冷的冬季风加剧了我国北方的严寒。

且冬季风在南下的过程中,受崇山峻岭阻挡,势力渐弱,故南方受冬季风的影响而降温的程度远低于北方。

综合以上因素,冬季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冬季风南下对北方的影响显著是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相差悬殊的形成原因。

学生回答夏季全国普遍高温;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热量资源,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冬季北方严寒,使北方取暖的燃料造成很大损失,另外,容易使北方农作物造成冻害等。

板书设计

一、冬季气温分布规律:

南北气温相差悬殊

二、夏季气温分布规律:

全国普遍高温(青藏高原除外)

作业布置

课本P33页活动题

教学反思

 

课标

解读

教材

分析

【课标要求】

通过阅读等温线、等降水量线分布图,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以及降水分布特点,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

初步学会分析气温和降水特点的形成原因。

了解我国温度带及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划分地区等,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我国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性。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主要介绍中国的气候,教材在编排上也注意突出中国的气候特征。

气候特征可以通过其基本要素──气温和降水的特点反映出来,要了解气候特征首先应了解气温和降水,而且气温和降水的分布及特点是学习中国地理的基础知识,掌握这些知识,有利于理解各区域地理环境和农业生产上的差异。

知识

技能

了解我国冬、春气温分布的特点,冬、夏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初步学会分析其成因。

了解我国干湿区的划分和分布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过程

方法

培养阅读和分析等温线、等降水量线、气温年变化曲线、年降水量分配柱状图、温度带图、干湿区图的能力。

情感态度

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认识我国气候资源的有利条件,以及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特殊天气及其造成的危害。

教学

重点

难点

重点

我国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四类干湿地区的划分。

难点

我国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四类干湿地区的划分。

媒体教具

课本、地图册

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修改栏

教学内容

师生互动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我国南北气温的差异,搞清了我国冬夏气温的分布特点及温度带的划分与分布。

这节课,再来看看我国东西干湿的差异(板书)。

讲授新课:

请同学们看课本34页《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从中找出并观察判断1600毫米、800毫米、400毫米和200毫米等降水量线分别穿过我国哪些区域?

学生活动:

①16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主要穿过江南丘陵、两广丘陵、云贵高原东南和西部、青藏高原东南部;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主要穿过山东丘陵、黄淮平原、黄土高原南部、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北部、青藏高原东南部;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主要穿过大兴安岭西侧、东南侧,内蒙古高原南部、黄土高原北部、青藏高原东部;2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主要穿过内蒙古高原中部、青藏高原东北部、中部。

②16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主要穿过的省区有浙、赣、闽、台、粤、桂、云、藏、琼等;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主要穿过鲁、皖、豫、陕、甘、川、云、藏等省区;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主要穿过内蒙古、黑、吉、辽、冀、晋、陕、宁、甘、青、藏等省区;2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主要穿过内蒙古、宁、甘、青、藏等省区。

在上述基础上,引导学生将800毫米、400毫米等降水量线用彩色笔描出,并对照《我国1月平均气温图》(图2.13)观察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与哪条等温线几乎重合,其东部穿过什么东西走向山脉和什么东西流向的河流?

(0℃,秦岭、淮河)以加深对秦岭—淮河这条我国南北方的自然分界线的印象。

提问:

从《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中可看出,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有什么特点或规律?

学生答后,教师补充:

从图中可看出:

我国各地区的降水差别很大,既有南北向的差异(南多北少),又有东西向的差异(东多西少),年降水量空间(地区)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板书:

1.我国降水空间分布特点:

东多西少,南多北少;年降水量空间分布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同学们从《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上可看出:

我国东南沿海一带年降水量较多,超过1600毫米,而西北大片地区年降水量不足50毫米。

那么,我国降水最多和降水最少的地方在哪里呢?

同学们阅读并勾画一下课本P34小字资料就明白了。

过渡:

前面我们了解了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特点)和总趋势,下面再来了解一下我国的干湿地区。

板书:

2.干湿地区的划分与分布

讲解:

一个地方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反映了该地气候的湿润程度。

若降水量远大于蒸发量,则该地为湿润地区;若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则该地为半湿润地区;若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则该地为干旱地区;若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则该地为半干旱地区。

提问:

从《我国的干湿地区划分图》上可看出,我国分为哪四类干湿地区?

(学生:

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和干旱地区)其中,什么干湿气候区面积广大,主要位于我国西北部地区?

(学生:

干旱、半干旱气候区)

提问:

1.我国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大致相当于哪条等降水量线?

(学生:

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哪条等温线?

(学生:

0℃等温线)哪两个温度带的分界线?

(学生:

暖温带和亚热带)大致通过什么东西走向山脉和什么东西流向河流?

(学生:

秦岭、淮河)什么自然地理分界线?

(秦岭—淮河一线)

2.为什么东北地区大兴安岭北部、小兴安岭、长白山以东地区属于湿润地区?

(学生答后,教师小结:

东北地区纬度位置较高,气温相对较低,蒸发量小,降水量相对较大,因此气候较为湿润,属于湿润气候区)。

3.地跨三个以上温度带或干湿地区的省级行政区各有哪些?

(学生:

①内蒙古、陕、甘、新、云;②内蒙古、陕、甘、藏)

4.我国四类干湿地区分布在什么地区?

各以什么植被为主?

各干湿地区年降水量有什么特点?

干湿地区

干湿状况

分布地区

植被

湿润地区

年降水量>800mm;降水量>蒸发量

秦岭—淮河以南地区、东北三省东部、黑龙江西北、内蒙古东北部和青藏高原东南边缘

森林

半湿润地区

年降水量>400mm;降水量>蒸发量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南部和青藏高原东南部

森林草原

半干旱地区

年降水量>200mm;降水量<蒸发量

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大部分

草原

干旱地区

年降水量<200mm;降水量<蒸发量

新疆、内蒙古高原西部和青藏高原西北部

多荒漠

5.哪一条等降水量线将我国分为东西两部分,东西部各为什么干湿气候区和农业区?

(学生答后,教师小结:

400mm等降水量线,将我国大致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为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是我国主要农业区;西部为半干旱、干旱地区,是我国主要草原放牧业地区)哪一条等降水量线又将我国东部地区划分为南方和北方,南北方各为什么干湿气候区和农业区?

(学生答后,教师小结:

800mm等降水量线;南方为湿润地区,是我国主要水田农业区;北方为半湿润地区,是我国主要旱地农业区)。

课堂活动:

1.降水量的不同,会影响到建筑、饮食、民俗等许多方面。

比较图2.23中房屋的建筑形式有何不同,这与当地的降水情况有什么关系?

教师小结:

甘肃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年降水量较少,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房屋修建成平顶,可以用来晾晒粮食或其他农作物;吐鲁番年降水量很少,蒸发量很大,房屋通风效果很好,通风可以加速水分的蒸发,利于水果的晾晒;绍兴位于我国东南部地区,年降水量较大,斜顶房利于排水;黄土高原年降水量较少,气候较为干旱,因此人们利用黄土的直立性修建了窑洞,窑洞冬暖夏凉,防风避雨,很适合北方黄土高原人民的生活。

课堂活动:

2.不同的干湿地区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不同的影响,阅读下面的材料,并加以补充,说明干湿地区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1)气候湿润程度,直接影响到植被的生长。

因而湿润地区林木繁茂,干旱地区主要适合于草木植物生长。

(2)气候干湿程度不同,会影响到农业类型,如东部地区以耕作业为主;西北干旱地区以畜牧业为主。

此外,还会影响到主要农作物的生长,如南方湿润地区主要以水田种植为主,北方地区主要以旱作为主。

(3)气候湿润程度影响了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进而影响到当地居民的饮食习惯。

如南方人爱吃米饭,北方人喜食面。

(4)气候干湿程度不同,对人们的身体也有很大影响。

如南方降水多,人们易患风湿病、关节痛,因而爱吃辣椒、爱喝麻辣汤;北方降水少,气候干,人们易上火,体力消耗大,因而爱吃菠菜,爱喝绿豆米汤。

提问:

上述材料究竟说明了不同的干湿地区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什么不同的影响呢?

教师小结:

干湿地区影响地面植被:

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因而林木繁茂;干旱地区,降水稀少,因而草木矮小。

干湿地区不同,植被不同,农业类型不同,农作物(经济作物)也不同。

干湿地区不同,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不同,人们的饮食习惯和身体状况也不同。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学习,搞清了我国的降水不仅有南北的差异,也有东西的差异。

年降水的空间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我国四类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和分布,懂得了不同的干湿地区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不同的影响。

学生讨论回答:

①16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主要穿过江南丘陵、两广丘陵、云贵高原东南和西部、青藏高原东南部;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主要穿过山东丘陵、黄淮平原、黄土高原南部、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北部、青藏高原东南部;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主要穿过大兴安岭西侧、东南侧,内蒙古高原南部、黄土高原北部、青藏高原东部;2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主要穿过内蒙古高原中部、青藏高原东北部、中部。

②16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主要穿过的省区有浙、赣、闽、台、粤、桂、云、藏、琼等;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主要穿过鲁、皖、豫、陕、甘、川、云、藏等省区;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主要穿过内蒙古、黑、吉、辽、冀、晋、陕、宁、甘、青、藏等省区;2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主要穿过内蒙古、宁、甘、青、藏等省区。

在上述基础上,引导学生将800毫米、400毫米等降水量线用彩色笔描出,并对照《我国1月平均气温图》(图2.13)观察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与哪条等温线几乎重合,其东部穿过什么东西走向山脉和什么东西流向的河流?

(0℃,秦岭、淮河)以加深对秦岭—淮河这条我国南北方的自然分界线的印象。

学生讨论回答:

(学生:

800毫米等降水量线,,0℃等温线,暖温带和亚热带,秦岭、淮河。

学生讨论回答:

北地区纬度位置较高,气温相对较低,蒸发量小,降水量相对较大,因此气候较为湿润,属于湿润气候区。

学生讨论回答:

400mm等降水量线,将我国大致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为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是我国主要农业区;西部为半干旱、干旱地区,是我国主要草原放牧业地区)。

哪一条等降水量线又将我国东部地区划分为南方和北方,南北方各为什么干湿气候区和农业区?

(学生答:

800mm等降水量线;南方为湿润地区,是我国主要水田农业区;北方为半湿润地区,是我国主要旱地农业区)。

板书设计

一、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

1.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2.降水的总趋势:

有东南向西北递减。

二、干湿地区

1.划分依据:

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

2.四类干湿地区

作业布置

课本P37页1题

教学反思

 

课标

解读

教材

分析

【课标要求】

通过阅读等温线、等降水量线分布图,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以及降水分布特点,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

初步学会分析气温和降水特点的形成原因。

了解我国温度带及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划分地区等,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我国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性。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主要介绍中国的气候,教材在编排上也注意突出中国的气候特征。

气候特征可以通过其基本要素──气温和降水的特点反映出来,要了解气候特征首先应了解气温和降水,而且气温和降水的分布及特点是学习中国地理的基础知识,掌握这些知识,有利于理解各区域地理环境和农业生产上的差异。

知识

技能

了解我国冬、春气温分布的特点,冬、夏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初步学会分析其成因。

了解我国干湿区的划分和分布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过程

方法

培养阅读和分析等温线、等降水量线、气温年变化曲线、年降水量分配柱状图、温度带图、干湿区图的能力。

情感态度

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认识我国气候资源的有利条件,以及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特殊天气及其造成的危害。

教学

重点

难点

重点

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难点

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媒体教具

课本、地图册

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修改栏

教学内容

师生互动

讲授新课:

提问:

我国气候有哪些特征?

(学生:

季风气候显著,气候复杂多样)那么,什么是季风?

季风与季风气候是一回事吗?

(学生:

不是)

学生答后,教师补充小结:

季风是指一年内盛行风向随季节变换而有显著变化的风。

季风气候则是指一年内因盛行不同风向的季风而形成的气候类型。

设问:

那么我国的季风气候是如何形成的呢?

板书:

三、季风气候显著

引导学生观察《冬夏季风的形成图》(图2.28),在引导学生回忆或回顾影响气候的因素有哪些?

我国的海陆位置有什么特点的基础上,引导他们从图上观察出我国冬夏季风的源地、风向及海洋与大陆气压状况的区别后,进而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冬(或夏)季风从大陆吹向海洋,还是从海洋吹向大陆,为什么?

教师小结:

学生读图、观察、思考、回答后,教师补充讲述:

①冬季风从亚欧大陆内部纬度较高的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和蒙古高原一带,吹向低纬的太平洋、印度洋热带洋面,主要是由于北半球冬季大陆内部气温较低,气压较高,而热带洋面气温较高,气压较低,于是寒冷干燥的气流从大陆吹向海洋,从纬度较高的地方吹向纬度较低的地方,使沿途所经地区普遍降温,进一步加大了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的差异,这样就形成了干冷的偏北风(西北风、东北风)即冬季风。

可以说,我国南北受冬季风影响程度大小不同是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很大的主要原因之一。

②夏季风从低纬的太平洋和印度洋热带洋面吹向纬度较高的大陆内部,主要是由于北半球夏季低纬的热带洋面气温相对较低,气压较高;而大陆内部气温较高,气压较低。

于是温暖湿润的气流从纬度较低的热带洋面吹向纬度较高的大陆内部,形成了温暖湿润的偏南风(东南风、西南风)即夏季风。

提问:

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相差很大,除了受纬度位置的影响,还受什么因素的影响?

(学生:

冬季风)为什么?

教师小结:

冬季风从俄罗斯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一带频频南下,我国北方地区首当其冲;寒冷的冬季风加剧了我国北方的严寒。

冬季风在南下过程中,受重重山岭的阻挡,势力逐渐减弱。

南方受冬季风影响而降温的程度,远比北方小。

因此,寒冷干燥的冬季风的盛行,也是导致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很大的主要原因之一。

总结:

综上所述,我国东部广大地区之所以形成典型的季风气候,除了纬度位置的影响外,还有海陆位置的影响。

过渡:

夏季风来自海洋,能带来丰富的水汽,因而为我国降水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可见我国东部地区的降水主要是湿润的夏季风带来的。

我国东部地区的主要降水类型是锋面雨。

提问:

1.什么叫季风区、非季风区?

2.习惯上,我们把自东北向西南的哪些山脉,作为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自然分界线?

(学生: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3.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气候特点有何不同?

学生发言后,教师补充:

1.季风区是指受夏季风影响很明显,降水丰富,主要集中于夏季的地区;非季风区则是指受海洋影响小,受地形等因素的制约,夏季风很难到达,降水较少,全年都比较干旱的内陆地区。

2.略。

3.季风区降水丰富,主要集中于炎热的夏季。

即我国季风气候区多雨期与高温期一致,都集中于夏季。

我国季风气候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雨热同期。

(板书:

夏季多雨高温〈雨热同期〉)非季风区降水稀少,全年都比较干旱。

学生回答:

我国季风区降水较多的几个月份是6、7、8,气温较高的几个月份也是6、7、8月。

教师小结:

从以上降水和气温分布的数字可看出:

我国季风区内降水最多的季节,也是气温最高的季节,因此季风区最显著的气候特点是多雨期与高温期一致,雨热同期。

想一想这种降水和热量的配合特点对农业生产有什么好处?

(学生:

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教师肯定学生答案后补充:

降水量最多的季节,也是气温最高的季节,这时也正是农作物旺盛生长的时期,雨热同期为我国季风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阿拉伯半岛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处在大体相同的纬度位置上,但是气候差别却很大,你能说说这是为什么吗?

学生答后,教师补充小结:

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地势、洋流、气压和风等。

讨论:

阿拉伯半岛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纬度位置大致相同(同处北纬15°~30°之间),但前者降水很少,气候干旱,沙漠广布,后者却气候湿润,物产丰富,人们称之为“鱼米之乡”,你认为影响二者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纬度位置吗?

(学生:

不是)那究竟是什么因素造成了二者的气候差异呢?

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刚学的知识四人一组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发言后,教师补充小结:

根据刚学过的知识可知,我国东部背靠亚欧大陆,面临太平洋,地处季风气候区,受夏季风影响非常明显,因而夏季高温多雨。

由此可知,造成两个地区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不是纬度位置而是海陆位置。

正是由于海陆位置的影响,才使地处同纬度大陆西岸的阿拉伯半岛气候干旱,沙漠广布,而地处同纬度大陆东岸的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由于位于世界上著名的东亚季风气候区而且雨热同期,对农业生产极为有利,因而成为气候湿润、物产丰富的“鱼米之乡”。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着重搞情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