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朝读经典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035095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6.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五年级朝读经典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小学五年级朝读经典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小学五年级朝读经典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小学五年级朝读经典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小学五年级朝读经典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五年级朝读经典教案.docx

《小学五年级朝读经典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五年级朝读经典教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五年级朝读经典教案.docx

小学五年级朝读经典教案

五年级朝读经典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1.初步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为将来的厚积薄发创造条件。

 

2.诵读经典,积累丰富的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直面经典,汲取中华文化的精髓,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4.诵中感悟,感受经典蕴含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陶冶情操,净化心灵。

 

二、教学内容:

 

本学年诵读内容为六部分:

 1、志高远 2、当志强  3、贵以恒 

4、学与思 5、勤自省 6、楚史纪 

三、教学时间:

 

1.每周的朝读经典诵读时间进行诵读指导。

 2..学生课外复习背诵

四、教学策略:

 

1.教师范读为主,辅以讲解部分知识点

2.学生反复朗读为主,要求背诵积累。

 3、检查落实 

(1)开辟“古文诵读园地”评出每月的诵读明星 。

 

(2) 每月统计学生的背诵进度。

 

(3) 集体展示,评选班级明星

[第一单元:

志高远]

1、学先立志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诗文;

2、理解学先立志的含义,明白确立目标是学有所成的关键。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启发谈话

自古以来,许多杰出人物都把立志作为迈向成功的起点。

我们该树立怎样的目标呢?

二、研读诗文

1、指名读

2、互读

三、理解诗文含义

见课本P3文意。

四、你知道吗?

阅读故事:

王阳明立志做圣贤。

五、小结拓展

师:

对于学习而言,没有什么比立志更重要的了,同学们谈谈,你们会树立什么样的志向?

交流讨论

 

2、素业成于志尚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朗读诗文;

2、理解诗句的意思,细心体会树立志向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启发谈话

师:

今天我们来学南北朝颜之推的《素业成于志尚》,从中体会树立志向的重要性。

二、研读诗文

有志尚者,遂能磨砺,以就素业,无鞋立者,自兹堕慢,便为凡人

1、指名读

2、互读

三、理解古诗句的意思

有远大理想的人,就能自我磨砺,以成就他们伟大的事业;而没有操守的人,自己甘愿堕落,就成了凡夫俗子了!

四、讨论交流、加深感悟

谈谈生活中你是否树立了志向,该怎么做实现自己的理想;

五、拓展延伸

1、阅读《玩物丧志》

2、 谈感受

  3、志当存高远

教学目标:

   1、熟读古文,读出古文的节奏与韵味。

2、理解古文的含义。

3、懂得树立远大的志向,并且矢志不渝为之拼搏,终将大有作为。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教师讲述 白龙马随唐僧西天取经归来,名动天下,被誉为“天下第一名马”。

白龙马想念家乡,找驴,羊,牛等儿时伙伴玩,驴迫不及待询问成功秘诀,白龙马说:

努力工作!

这时,驴委屈得嚎啕大哭:

为什么自己这样努力工作却一无所获?

  

  白龙马说:

“我去取经时大家也没闲着,甚至比我还忙还累。

我走一步,你也走一步,只不过我目标明确,十万八千里我走了个来回,而你在磨房自己的小圈圈原地踏步。

”驴愕然:

什么是目标?

  

2、教师:

什么是目标?

你认为是否有这个必要?

教师鼓励学生从多种角度思考,对于学生的不同回答不轻易予以否定。

    

二、研读诗文

1、介绍诸葛亮。

2、师范读,学生互读

三、理解古文的意思见课本P9的文意。

四、教师小结。

  

     1、教师:

萧伯纳曾言:

“一个人如果不到最高峰,他就没有片刻的安宁,他也就不会感到生命的恬静和光荣。

”可见高远的志向使我们收获人生价值。

何况古人尚有报国立功的伟大志向,何况今天的我们呢?

 志存高远,才能不断登上更高的山峰?

     

2、全班交流,评议。

五、拓展延伸

1、阅读《诸葛亮自比管乐》 

2、谈感受

 

4、鸿鹄之志

教学目标:

  

1、熟读古文。

2、重点理解“古诗的含义。

3、体会作者白居易所表达的思母情怀。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1、介绍陈涉大泽乡起义

陈涉,秦末阳城(现河南平舆县阳城镇)人,是秦末农民起义领袖。

这个故事讲的是陈涉年轻的时候,曾经同别人一起被雇佣耕地。

有一天,陈涉停止耕作走到田畔高地上休息,因失意而愤慨叹息了很久,说:

“如果有朝一日我们谁富贵了,可不要忘记老朋友啊。

”雇工们笑着回答说:

“你是个被雇佣耕地的人,哪来的富贵呢?

”陈涉长叹一声说:

“唉,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

 二、研读诗文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

“苟富贵,无相忘。

”佣者笑而应曰: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陈涉叹息曰:

“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1-2]

三、老师领读,学生跟读。

四、总结 

五、拓展延伸

1、阅读《乘风破浪》——宗悫的故事

2、谈感受

第一单元《志高远》一行知园

教学目标:

1.能背诵本单元四篇经文

2、懂得我们要志存高远,勤奋学习。

教学过程:

一、口能诵。

1.学生自己朗读,背诵。

2、教师抽查背诵情况。

二、学而思。

(1)、师导问:

学习了本单元,请你想一想,高远的志向与成就伟大的事业之间有怎样的必然联系?

(2)、学生讨论交流。

三、行且勉

(1)、把故事《蜀之二僧》讲给父母听,并说说自己的看法。

(2)、志存高远,勤奋学习,为民族复兴奋发图强,好人民利益建功立业,这是我们每一个敬业学子应有的境界和胸襟。

请在班级开展调查活动,把同学们的志向写下来,并在小组内讨如何实现自己的志向。

 

[第二单元:

当自强]

5.自胜者强

6.自强不息

教学目标:

1.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言者的情感。

3.会背诵古文。

教学重点:

理解故事并背诵。

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自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历代先贤都强调要以自强不息、奋发进取的态度对待生活。

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古文《自胜者强》

  1.老师范读一遍

  2.生自由,大声地朗读古文。

三,理解诗意

1.借住书后的注释,理解文意

四,朗读和理解古文《自强不息》 

五,积累古诗生自由背诵,教师抽查,齐背古文。

7.天将大任

教学目标:

1.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古文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3.会背诵古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启发谈话

师:

今天我们来学孟子的《天将大任》,从中体会自强自立的重要性。

二、研读诗文

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1.老师范读。

2.生自由,大声地朗读古文。

三、理解古诗句的意思见课本P24文意

四、讨论交流、加深感悟

(1)什么是自强?

自强精神有哪些表现?

(2)自强精神对个人成长的作用是什么

五、拓展延伸

1、阅读《五羖大夫》

2、 谈感受

 

8、老当益壮,穷当益坚

9、胆勾践尝胆

【教学内容】:

1、、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当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P26

2、越王句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P29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文。

2、能大致了解经古文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3、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古文的内含,做一个自强不息的学生。

【教学重难点】:

诵读经文,并运用在生活中,做一个不怕困难、自强不息的孩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二、学习古文

1、出示案例(或故事),引出: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当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2、读句子,讨论:

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

3、汇报。

用“引—读—讨—说”这种学习方式学习9《勾践尝胆》。

三、拓展延伸

1、在学习中,你遇到过类似这样的情况吗?

你是怎么做的?

2、展示收集到的有关学习的名人名句。

四、小结

【板书设计】:

自强篇

自强不息磨砺自己

【案例、故事链接】:

1、故事《马援不服老》P28

2、了解《自强新政》

【知识拓展】:

了解《传说中的神鸟》P46

第二单元《当自强》一行知园

教学目标:

1.能背诵本单元五篇经文

2、懂得在生活中,我们要敢于面对困难和战胜困难。

教学过程:

一、口能诵。

1.学生自己朗读,背诵。

2、教师抽查背诵情况。

二、学而思。

(1)、师引导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根本体现。

请你想一想,新时期我们该如何坚持弘扬和培育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2)、学生讨论交流。

三、行且勉

(1)詹天佑先生说:

''各有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

"。

请你写出三位为了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而自强不息的英雄前辈。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2)我们.在在学习和生活中会遇到很多困难,敢于直面困难和战胜困难意味着成长。

请列举同学不怕困难、自强不息的事例。

如:

(1)成铭是我们的好榜样......

(2)我的同桌太棒了.....

[第三单元贵以恒]

10坚忍不拔

11一暴十寒

【教学内容】:

1、《坚忍不拔》P35

2、《一暴十寒》P38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文。

2、能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3、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做一个做事有恒心的学生。

【教学重难点】:

诵读经文,并运用在生活中,做一个做事有恒心的孩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二、学习论语

1、出示故事《铁杵磨成针》,引出:

“古之之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2、读句子,讨论:

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

3、汇报。

用“引—读—讨—说”这种学习方式学习《一暴十寒》。

三、拓展延伸

在学习中,你遇到过类似这样的情况吗?

你是怎么做的?

学习了《论语》你又应该怎么做呢?

四、小结

【板书设计】:

贵以恒

坚忍不拔迎难而上

【故事链接】:

故事《项羽不肯竟学》P37

第12课:

锲而不舍——贵以恒篇(3)

【教学内容】:

《荀子.劝学篇》: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不舍,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P4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经文。

2、能大致了解语句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3、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论语丰富精彩的内蕴,懂得坚持是一种品质,是优秀者必备的素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二、学习经文

1、看一段情景,引出经文。

2、教师范读,学生读句子,背诵经文。

3、讨论:

这段话你是怎么理解的?

学习P42文意

三、拓展延伸

1、在学习中,你有遇到困难会逃避的情况吗?

你是怎么做的?

判断对错,说明理由。

2、展示收集到的有关学习的名人名句。

四、小结

【板书设计】:

贵以恒

锲而不舍金石为开

【案例链接】:

1、故事《耿恭凿井》P43

2、案例分析:

我们班级有些同学遇到有难度的题目就不做了,空着就交上来,如果是你们组的同学,你将怎么做?

 

第13课:

读《山海经》十三首

〔晋〕陶渊明——贵以恒篇(4)

【教学内容】: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刑天舞干戚,猛志故常在!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

徒设在昔心,良晨讵可待。

”P4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经文。

2、能大致了解经文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3、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论语的内含,做一个自信、善于学习的学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二、学习经文

1、由故事《精卫填海》和《刑天舞干戚》引出经文。

2、师范读句子,学生自由读,熟记。

3、讨论:

这段话你是怎么理解的?

4、师小结:

再美好的理想,如果不能坚持不懈地去践行,那也只能是画饼充饥。

三、拓展延伸

1、在学习中,你遇到过挫折吗?

你是怎么做的?

学习了《论语》你又应该怎么做呢?

2、判断对错,说明理由。

3、展示收集到的有关学习的名人名句。

四、小结

【板书设计】:

贵以恒

精卫刑天一一坚持不懈

【知识拓展】:

1、了解《传说中的神鸟》P46

 

第三单元《贵以恒》一行知园

教学目标:

1.能背诵本单元四篇经文

2、懂得为了实现理想我们要不懈努力。

教学过程:

一、口能诵。

1.学生自己朗读,背诵。

2、教师抽查背诵情况。

二、学而思。

1.写一写表示''贵以恒"的成语。

如:

锲而不舍坚持不懈__________

2、请与同学们一起分享一个你在学习,生活中持之以恒地挑战挫折,直到取得成功的事例吧。

三、行且勉

古往今来,事业上有所成就者,大凡离不开.两条:

一是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二是锲而不舍的勤奋和努力,而这两条的有机结合即为敬业精神。

我们身边就有很多具有这种敬业精神的人,请将他们的事迹讲给同学们听听。

如:

(1)李老师是我们的好榜样......

(2)我的爸爸太棒了.....

 

[第四单元:

学与思]

14、学思并用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诗文。

2、感受中华文化的根源魅力,欣赏中华文化的语言美。

3、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学思结合的习惯。

4、感受中华文化的根源魅力,欣赏中华文化的语言美。

教学过程:

展示

生领诵:

“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哪位同学还能把这句话诵读出来?

并能说说它的意思?

二、研读诗文

1、指名读

2、互读

三、理解诗文含义

见课本P51文意。

四、你知道吗?

阅读故事:

王戎识李。

五、小结拓展

师:

学习与思考就像人的两条腿,不可偏废。

要想走得远,既要勤于学习,又要善于思考。

同学们谈谈,你们是怎么学思并用的?

交流讨论

 

15、博学慎思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朗读诗文;

2、理解诗句的意思,细心体会学与思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启发谈话

师:

今天我们来学中庸《博学慎思》,从中体会学与思的重要性。

二、研读诗文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1、指名读

2、互读

三、理解古诗句的意思

广泛地学习,详细地探究,慎重地思考,明晰地分辨,踏实地履行。

四、讨论交流、加深感悟

谈谈生活中你是否慎思,该怎么做到博学慎思?

五、拓展延伸

1、阅读《见微知著》

2、谈感受

 

16、学思相资

教学目标:

1、熟读古文,读出古文的节奏与韵味。

2、理解古文的含义。

3、懂得学习和思考相辅相成。

会学、会思,学习才有成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讲述《学亦》

亦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

他教导两个学生下棋,其中有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亦秋的教导。

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亦秋讲课,但是他一心以为天上有天鹅飞过来,想要拉弓搭箭把它射下。

虽然他俩个人在一块学习,但是后一个人不如前一个人学得好。

难道是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说:

不是这样的。

2、教师:

什么是相资?

你认为是否有这个必要?

教师鼓励学生从多种角度思考,对于学生的不同回答不轻易予以否定。

二、研读诗文

1、师范读,学生互读。

2、指名读。

三、理解古文的意思见课本P57的文意。

四、教师小结。

1、教师:

学习和思考相辅相成。

会学、会思,学习才有成效。

2、全班交流,评议。

五、拓展延伸

1、阅读《沈括上山访桃花》

2、谈感受

 

17、于不疑处有疑

教学目标:

1、熟读古文。

2、重点理解古诗的含义。

3、体会作者张载所表达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1、导入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12岁那年,周恩来离开家乡,来到了东北。

当时的东北,是帝国主义列强在华争夺的焦点。

他在沈阳下了车,前来接他的伯父指着一片繁华、热闹的地方,对他说:

“没事可不要到那个地方去玩啊!

  “为什么?

”周恩来不解地问。

  “那是外国租界地,惹出麻烦来可就糟了,没处说理去!

  “那又是为什么呢?

”周恩来打破砂锅问到底。

  “为什么?

中华不振啊!

”伯父叹了口气,没有再说什么。

  不久,周恩来进了东关模范学校读书。

他始终忘不了大伯接他时说的话,经常想:

“租界地是什么样的?

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去那儿,而外国人却可以住在那里?

这不是中国的土地吗……”一连串的问题使周恩来迷惑不解,好奇心驱使着他,一定要亲自去看个究竟。

  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天,周恩来背着大伯,约了一个要好的同学闯进了租界。

嘿!

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

一条条街道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街道两旁行走的大多是黄头发、白皮肤、大鼻子的外国人和耀武扬威的巡警。

  正当周恩来和同学左顾右盼时,忽然发现巡警局门前围着一群人,正大声吵嚷着什么。

他们急忙奔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扬扬地站在一旁。

一问才知道,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

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

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

但是,在外国租界地里,谁又敢怎么样呢?

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

这时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

  从租界地回来以后,同学们常常看到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谁也不清楚他究竟在想什么。

直到在一次修身课上,听了周恩来的发言才解开了这个谜。

  那天修身课上,魏校长向同学们提出一个问题:

“请问诸生为什么而读书?

  同学们踊跃回答。

有的说:

“为明理而读书。

”有的说:

“为做官而读书。

”也有的说:

“为挣钱而读书。

”“为吃饭而读书”……

  周恩来一直静静地坐在那里,没有抢着发言。

魏校长注意到了,打手势让大家静下来,点名让他回答。

周恩来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的回答道: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

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有如此抱负和胸怀!

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

“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铿锵有力的话语,博得了魏校长的喝彩:

“好哇!

为中华之崛起!

有志者当效周生啊!

  是的,少年周恩来在那时就已经认识到,中国人要想不受帝国主义欺凌,就要振兴中华。

读书,就要以此为目标。

二、研读诗文

所以观书者,释己之疑,明己之未达。

三、老师领读,学生跟读。

四、生互读。

五、拓展延伸

1、阅读《戴震难师》

2、谈感受

 

18、移居二首

教学目标:

1、熟读古文,读出古文的节奏与韵味。

2、理解古文的含义。

3、懂得学习和思考相辅相成。

会学、会思,学习才有成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诗人陶渊明创作《移居二首》时,正值四十六、七岁的中年时代。

这是人生在各方面均臻成熟的时期。

中年的妙趣和魅力,在于相当地认识人生,认识自己,从而做自己所能做而且也愿意做的事,享受自己所能享受的生活。

2、教师:

什么是相资?

你认为是否有这个必要?

教师鼓励学生从多种角度思考,对于学生的不同回答不轻易予以否定。

二、研读诗文

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1、师范读,学生互读。

2、指名读。

三、理解古文的意思(见课本P63的文意。

邻居朋友经常来我这里,可以无拘无束,热烈的交谈,这是多么和谐坦诚的邻里友谊。

有好的奇特的文章一同品鉴,有疑问疑惑提出来一起分析。

四、教师小结。

1、教师:

学习离不开交流。

朋友之间的交流,有时会互相启迪,让困惑随之化解。

2、全班交流,评议。

五、拓展延伸

1、阅读《集思广益》

2、谈感受

 

第四单元《学与思》一行知园

教学目标:

1.能背诵本单元四篇经文

2、懂得我们要学思结合,勤奋学习。

教学过程:

一、口能诵。

1、学生自己朗读,背诵。

2、教师抽查背诵情况。

二、学而思。

(1)、师导问:

学习了本单元,请你想一想,学习与思考之间有怎样的必然联系?

(2)、学生讨论交流。

三、行且勉

结合自己的学习情况,把自己在课堂上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列出来。

 

[第五单元:

勤自省]

19、三省吾身

教学目标:

1、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言者的情感。

3、会背诵古文。

教学重点:

理解故事并背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经常反思自己说过的话、做过的事,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这就是自省,这是我们取得进步、走向成功的好方法。

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古文《三省吾身》

《论语·学而》:

“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

1、老师范读一遍

2、生自由,大声地朗读古文。

三、理解诗意

1、借住书后的注释,理解文意

四、朗读和理解古文《三省吾身》

五、积累古诗生自由背诵,教师抽查,齐背古文。

六、拓展

自读《古人的名和字》。

 

20、见贤思齐

教学目标:

1、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古文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3、会背诵古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启发谈话

师:

今天我们来学论语里的《里仁》,从中体会品德的重要性。

二、研读诗文

《论语·里仁》子曰: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老师范读。

2、生自由,大声地朗读古文。

三、理解古诗句的意思见课本P72文意

四、讨论交流、加深感悟

(1)什么是贤?

贤有哪些表现?

(2)贤对个人成长的作用是什么

五、拓展延伸

1、阅读《曾国藩写日记》

2、谈感受

 

21、反求诸己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文。

2、能大致了解经古文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3、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古文的内含,做一个讲礼貌的学生。

【教学重难点】:

诵读经文,并运用在生活中,做一个讲礼貌的孩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二、学习古文

1、孟子曰:

“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2、读句子,讨论:

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

结合p75理解。

3、汇报。

4、师范读

5、生互读

三、拓展延伸

自读《文彦博数豆子》

 

22、以人为镜

教学目标:

1、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古文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3、会背诵古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启发谈话

师:

今天我们来学《旧唐书·魏徵传》里的《以人为镜》,从中体会品德高尚的人的重要性。

二、研读诗文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

1、老师范读。

2、生自由,大声地朗读古文。

三、理解古诗句的意思见课本P78文意

四、教师小结

做个勤于自省的人,以历史为借鉴,以他人为借鉴,不断反思,不断进步。

五、拓展延伸

1、阅读《镜子》

2、谈感受

23、薄责于人

教学目标:

1、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古文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3、会背诵古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启发谈话

师:

今天我们来学《旧唐书·魏徵传》里的《以人为镜》,从中体会品德高尚的人的重要性。

二、研读诗文

责得人深者必自恕,责得己深者必薄责于人,盖亦不暇责人也。

自责以至于圣贤地面①,何暇有工夫责人。

1、老师范读。

2、师领读,生跟读

3、生自由,大声地朗读古文。

三、理解古诗句的意思见课本P81文意

四、教师小结

面对错误,最重要的是找自己的缺陷与不足,而不是过多地区指责别人,以自省静内心、促和谐。

五、拓展延伸

1、阅读《心中有主》

2、谈感受。

 

第五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