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与初中学习的区别.docx
《高中学习与初中学习的区别.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学习与初中学习的区别.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学习与初中学习的区别
高中学习与初中学习的区别
理科(sciencedepartments)是指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与文科相对立。
理科的主要学科有:
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还包括计算机软件部份。
【如何学好理科Waystolearnit】
一、经验总结:
I.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通过认真的学习、思考、总结,不断提高自己对理科的兴趣,有了兴趣你就容易走进理科这个殿堂。
II.课堂中心论。
要重视老师上课讲课的内容,做到专心听讲、思维活跃、勤于动手,也就是对老师讲的基本概念要集中注意力去理解,每个概念的含义要深刻领会,对老师讲的例题,要迅速理出自己的思路,对照老师的解法看看有何不同,若是不同就要迅速判断是对还是错,要是错了一定要找到错误的原因,若是相同,更好能找出其它的方法,近而能总结出解决这一类问题的其它方法,不断提高自己解决理科问题的能力,为学好理科打下基础。
而对于笔记的记录,要精不要繁;要实用,不要通用,要建立适合自己的记录方法,而不是照章全搬。
III.温故而知新。
要重视老师留得课外作业,做作业时一定要勤于思索、认真对待,从中挖掘自己解题的方法和能力。
IV.深入浅出。
重视作业以外的一定量的习题的练习,题目要精选,选择一些典型的题目,在做的过程中,注意一题多解,不要只追求数量,以为题见多了解题的能力也就提高了;而应该探讨解答的方法,和进行发散的思考,也就是说“特殊一般化”(注:
此也为数学解题中常见方法之一。
)
V.体系的建立。
重视理科章节的总结归纳,将分散的知识连贯起来,相溶于混淆的知识理解透彻,融汇贯通。
VI.吃得苦中苦。
做学问势必得卧薪尝胆,十年寒窗,玉汝于成。
因此想学好理科提高兴趣必须准备好要吃大苦,因为理科它是着重理解的科目,不下功夫就不可能提高学好理科。
但是也希望你对理科不要有一种惧怕的情感,前怕狼,后怕虎终将一事无成。
因此,要敢于摸索、敢于探究,总结出自己学好理科的一套方法和规律。
最后祝愿你早日把理科学好,为学好其他学科打下基础。
二、参考学习方法:
I.课内重视听讲,课后及时复习。
新知识的接受,数学能力的培养主要在课堂上进行,所以要特点重视课内的学习效率,寻求正确的学习方法。
上课时要紧跟老师的思路,积极展开思维预测下面的步骤,比较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教师所讲有哪些不同。
特别要抓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课后要及时复习不留疑点。
首先要在做各种习题之前将老师所讲的知识点回忆一遍,正确掌握各类公式的推理过程,庆尽量回忆而不采用不清楚立即翻书之举。
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勤于思考,从某种意义上讲,应不造成不懂即问的学习作风,对于有些题目由于自己的思路不清,一时难以解出,应让自己冷静下来认真分析题目,尽量自己解决。
在每个阶段的学习中要进行整理和归纳总结,把知识的点、线、面结合起来交织成知识网络,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
II.适当练习,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要想学好数学,多做题目是难免的,熟悉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
刚开始要从基础题入手,以课本上的习题为准,反复练习打好基础,再找一些课外的习题,以帮助开拓思路,提高自己的分析、解决能力,掌握一般的解题规律。
对于一些易错题,可备有错题集,写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正确的解题过程两者一起比较找出自己的错误所在,以便及时更正。
在平时要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让自己的精力高度集中,使大脑兴奋,思维敏捷,能够进入最佳状态,在考试中能运用自如。
实践证明:
越到关键时候,你所表现的解题习惯与平时练习无异。
如果平时解题时随便、粗心、大意等,往往在大考中充分暴露,故在平时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III.调整心态,正确对待考试。
首先,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这三个方面上,因为每次考试占绝大部分的也是基础性的题目,而对于那些难题及综合性较强的题目作为调剂,认真思考,尽量让自己理出头绪,做完题后要总结归纳。
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使自己在任何时候镇静,思路有条不紊,克服浮躁的情绪。
特别是对自己要有信心,永远鼓励自己,除了自己,谁也不能把我打倒,要有自己不垮,谁也不能打垮我的自豪感。
在考试前要做好准备,练练常规题,把自己的思路展开,切记考前去在保证正确率的前提下提高解题速度。
对于一些容易的基础题要有十二分把握拿全分;对于一些难题,也要尽量拿分,考试中要学会尝试得分,使自己的水平正常甚至超常发挥。
由此可见,要把数学学好就得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了解数学学科的特点,使自己进入数学的广阔天地中去。
高中生要学好数学,须解决好两个问题:
第一是认识问题;第二是方法问题。
有的同学觉得学好教学是为了应付升学考试,因为数学分所占比重大;有的同学觉得学好数学是为将来进一步学习相关专业打好基础,这些认识都有道理,但不够全面。
实际上学习教学更重要的目的是接受数学思想、数学精神的熏陶,提高自身的思维品质和科学素养,果能如此,将终生受益。
曾有一位领导告诉我,他的文科专业出身的秘书为他草拟的工作报告,因为华而不实又缺乏逻辑性,不能令他满意,因此只得自己执笔起草。
可见,即使将来从事文秘工作,也得要有较强的科学思维能力,而学习数学就是最好的思维体操。
有些高一的同学觉得自己刚刚初中毕业,离下次毕业还有3年,可以先松一口气,待到高二、高三时再努力也不迟,甚至还以小学、初中就是这样“先松后紧”地混过来作为“成功”的经验。
殊不知,第一,现在高中数学的教学安排是用两年的时间学完三年的课程,高三全年搞总复习,教学进度排得很紧;第二,高中数学最重要、也是最难的内容(如函数、立几)放在高一年级学,这些内容一旦没学好,整个高中数学就很难再学好,因此一开始就得抓紧,那怕在潜意识里稍有松懈的念头,都会削弱学习的毅力,影响学习效果。
三、教材要求:
I.严整系统是关键。
不论是占分较多的数学,抽象深奥的物理,还是背记较多的,享有“理科中的文科”美誉的化学及生物,在高中甚至更高层次的学习中最应当注意的是知识的系统性。
就像不管是古代隐士的三径之地,还是一幢摩天大楼(Skyscraper),他们的建筑工序都是共通的。
起先是打地基,用我们学习上的术语就是“夯基”,如若基础不牢固,这就是个“烂尾楼”,等着“行政强制拆除”吧!
而后便进入了整体框架的构建了。
仔细观察过建房过程的人就很清楚,这个过程并不是一层一层地填满再向上,而是构造一个整体的框架。
这是一座房子成型最关键的时期,也是我们学习很关键的步骤——摒弃在细节上的纠缠,直奔主题,我想,将这一步骤与教学或者是课前预习联系在一起是最不为过的。
没有一个严密而准确的系统,那一道道作为“钩心斗角”的题目往哪儿去放呢?
II.要重视数学概念的理解。
高一数学与初中数学最大的区别是概念多并且较抽象,学起来“味道”同以往很不一样,解题方法通常就来自概念本身。
学习概念时,仅仅知道概念在字面上的含义是不够的,还须理解其隐含着的深层次的含义并掌握各种等价的表达方式。
例如,为什么函数y=f(x)与y=f^-1(x)的图象关于直线y=x对称,而y=f(x)与x=f^-1(y)却有相同的图象;又如,为什么当f(x-l)=f(1-x)时,函数y=f(x)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而y=f(x-l)与y=f(1-x)的图象却关于直线x=1对称,不透彻理解一个图象的对称性与两个图象的对称关系的区别,两者很容易混淆。
III.要建立抽象的逻辑思维。
学习立体几何要有较好的空间想象能力,而培养空间想象能力的办法有二:
一是勤画图;二是自制模型协助想象,如利用四直角三棱锥的模型对照习题多看,多想。
但最终要达到不依赖模型也能想象的境界。
IV.数形结合是经验。
学习解析几何切忌把它学成代数、只计算不画图,正确的办法是边画图边计算,要能在画图中寻求计算途径。
V.相观而善之谓摩。
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邀几个程度相当的同学一起讨论,这也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这样做常可以把问题解决得更加透彻,对大家都有益。
四、其他学科简要:
在化学学习中,其实不难,学化学是讲究规律的。
化学是微观的,必须掌握物质的性质,也就是说多做笔记,勤思考、记忆。
对于物理,自然是物质的宏观的一面,必须注重理解物质的物理情景,更重要的是勤于思考,多做题,一定对物质的性质与规律加以总结。
文科的定义
文科又称人文社会科学,顾名思义,以人类社会独有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怎么学好文科
一、综述
(一)要点与误区
1.处理好单科与综合的关系
原则:
搞好单科,学会转换
误区:
大搞跨学科综合
搞好单科,是指把95%的精力放在单科的学习上。
为什么呢?
分析近年文科综合高考题,基本是单科拼盘。
其中,几乎所有小题、前几个大题,根本就是只涉及一科;而最后两道大题,名曰“跨学科综合”,实际上也是每个学科分别设几问,然后生硬拼接起来。
所以,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单科学习上,切忌好大喜功,搞很多跨学科的专题。
学会转换,是指思维能够在各学科间迅速切换。
这是对付“拼盘”的技术要求。
技术问题都不难解决,只要多做套题练习就可以了。
当然,由于政、史、地具有天然的联系,分析一些问题,要以单科为主,其他学科可起辅助作用(比如政治问题常涉及历史)。
但这不可以过分强调。
2.处理好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原则:
夯实基础,注重能力
误区:
抛开知识搞“能力”
夯实基础,是指要非常重视知识的学习。
第一,这是文科的特点决定的。
文科的记忆性很强,不背书,搞能力就是空中楼阁。
第二,这是文科综合高考的实践证明的。
2004年的《考试大纲》,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强调学科骨干知识的考查。
从今年试卷看,许多人押宝的“热点能力题”都未出现;相反,诸如“如何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这种典型的知识题,却提到了突出位置。
注重能力,是指要在知识学习中有意识地锻炼能力。
文科综合考试毕竟不同于单科考试,最明显的一点,就是疏于考查低能级的背记内容,注重考查分析性、开放性的内容。
这就是“能力”的含义。
怎样提高能力呢?
第一,要着重掌握课本中的分析性、论述性内容(而不是纯记忆内容);第二,注意应用因果分析法、分析与综合,尤其是多因素综合分析的方法,这是高考的能力热点。
关于背记,补充说明几点。
第一,绝对要背书。
这是基础的基础,不下苦功不行。
第二,要有重点地背。
一是注重主干知识,反对繁琐哲学;二是注重分析性知识。
第三,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背,反对死记硬背。
总之,学文科,背记要刻苦;学文综,背记要动脑。
3.处理好热点与知识的关系
原则:
精炼材料,整合落实
误区:
没有重点,忽视落实
文科综合考试的重要特点,是以问题为中心,而这些中心问题,多是社会的热点问题。
热点问题学习,是近年来文科生很头疼的事,集中反映在:
背了很多都不考;考的东西似曾相识,但又都拿不准。
为什么呢?
就是没有做到精炼落实。
(1)精炼材料
精炼材料,是处理热点材料的原则。
复习时期,各校都会发很多热点问题的补充材料(主要是政治)。
这些材料的处理步骤有:
第一步,分清主次材料。
所谓主要材料,包括教育部和考试中心的权威发布,以及《考试大纲》明确规定的时政材料(例如2003年的十六大报告)。
其他的一切内容,都是次要的,是用来补充说明主要材料的。
切忌喧宾夺主,或主次颠倒。
第二步,研读主要材料。
例如研读2003年的十六大报告,要认真看原文,并结合教育部的《指导意见》学习。
这一步骤与学习课本很相似。
同时,有选择地看一些辅助材料。
注意,参考书的作者再有名,他也不是出高考题的,他也在猜测考试中心的思路。
所以,一定不要被参考书束缚住思路,更不可以用参考书代替最主要的材料。
第三步,总结主要材料的核心内容。
这是高考复习中容易缺失的一步。
例如十六大报告,核心内容有:
物质文明,核心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包括所有制、分配制、管理制等内容;政治文明,核心是政治文明的概念、建设要求,以及党的建设和领导。
实际操作中,对核心内容的总结,还要更细致些。
以上是精炼原则的体现。
(2)整合落实
整合落实,是将热点转化为能力,切实掌握的过程。
第一是整合,就是把上面一步的总结内容,与课本基础知识融合在一起。
换言之,就是针对当年的热点,对课本进行一次“修订”。
整合结果,在本书《政治导学》一章中。
第二是落实,就是把整合完毕的内容,一体背记掌握。
注意,热点问题的学习,最终的成果应该是整合好的总结,而不是一堆别人写的或印的材料。
关键是要把知识提炼出来,变成自己的。
(3)关于热点问题的补充说明
第一,注意长期热点。
环境、主权、科技等问题,关乎人类发展的根本,在任何时候都是热点。
这种长期热点,是高考的主要内容(见考试中心2004年的《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设计》)。
我们学习热点,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这些长期问题上。
一是掌握基本的知识和判断依据(在课本中),二是了解分析长期热点的新表现(在时政中)。
第二,怎样处理当年的热点。
其一,不要去背,也不要管细节。
近年的高考,当年热点基本都是作为背景材料出现,没有正面考查的(这完全不同于前些年政治高考的时事题),因此只要“脸熟”就可以。
其二,要放在长期热点的大背景下分析。
例如,美国不签署《京都议定书》,大背景是全球环境问题、发展问题,我们的着力点在于对环境问题、发展问题基本知识的把握,并运用它来分析美国的行为。
千万不要就事论事,脱离了宏观的背景。
现在总强调的“人文关怀”,就是指这些关乎人类前途和命运的大背景。
(二)几点建议
1.踏下心来,研读以下内容
(1)《考试大纲》;
(2)历年高考题(近年为主,文综为主)。
2.关于复习时间分配、建议
(1)用50%的时间复习文综。
文综复习容易摊子铺得过大,把三门主课挤了,这从分数上讲是不合算的。
(2)抓住零碎时间,进行知识背记。
二、历史
(一)历史复习要点
1.熟记史实
历史是最强调背记的学科。
为什么呢?
历史背记的内容,主要有两部分,一是史实,二是分析。
而政治的背记,主要是分析,对事实的记忆则很少,所以远没有历史难记。
不背行不行呢?
不妨分析几次历史试卷,看看有多少分是记忆不清丢失的,答案不言自明。
事实上,史实不清、审题不细,是历史丢分的两大原因。
怎样背记史实呢?
第一,精细读书。
要一个句号一个句号读,包括导言、注解、图示在内。
2002年高考,有一题问葱岭的地理位置,得分率很低。
其实,“帕米尔高原和喀喇昆仑山”,答案就在古代史课本的小注里。
这启示我们一定要细心读书,尤其是在第一轮复习时。
第二,动手总结。
一定要落实到笔头上,因为看和写的感觉完全不同,而考试是写,不是看。
尤其是第一轮复习,宁可罗嗦些,也要把总结写全。
以下给出分析历史事件的通用格式,具体操作时,应有所取舍:
1.名称及其含义(例如:
早期维新思想,维新思想)
2.背景
(1)原因(事物发生的必要性):
主要原因(主要矛盾)、次要原因(次要矛盾),根本原因(社会主要矛盾)、具体原因(根本原因的具体表现),直接原因、间接原因,导火线
(2)条件(事物发生的可能性):
政治、经济、阶级、思想、时代、其他
(3)目的(原因和条件是客观的,而目的是主观的)
3.经过:
力量、领导、阶段及阶段特点等
4.意义:
性质、作用、影响,特点(极其重要!
特点=不同点=考点),经验、教训
第三,注意特点。
特点就是不同点,例如《农政全书》的特点主要是介绍西方水利技术。
特点就是考点,所以要非常重视,尤其是时代特点,往往是答题隐含的大背景。
第四,定期背记。
读—写—记是一个完整的链条,所以在平时就要有计划地逐步背记。
例如一星期背一章,或与老师的复习同步。
不要到考试前再背,那样很不牢固;也不要考什么背什么,那样很不系统。
2.把握联系
高中历史的特点,是注重前因后果,注重分析知识的相关性,而反对孤立的知识点背记。
其实,出题的过程,就是建立新的联系的过程;做题的过程,就是剖析联系的过程。
把握联系,主要有两个步骤:
第一,纵横结合。
一方面要注重纵的联系(时间联系),另一方面重视横的联系(比如地域联系)。
特别注意因果联系,这是所有联系的核心。
第二,编织网络。
纵横结合,经纬交错,就成为知识网。
3.加强审题
近年的高考,越来越强调从题目中获取信息(尤其是材料题),与课本知识结合,共同构成答案。
这样,审题的重要性凸显出来。
审题要注意三点:
第一,准。
就是问什么答什么,切忌答非所问。
一道大题设多问,不仅要审大题题干,还要审每一问的题干;一组选择题有多道,不仅要审每道的题干,而且要审总的题干。
第二,全。
就是问的都要答,切忌答漏。
题干的每一句话(尤其是材料题),一般都包括至少一个信息点,答案上每个点都有分。
第三,注意“弦外之音”。
近年文综高考的答案,常有些是“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而这些分都爱丢。
例如2002年高考历史大题,考查旅大主权的变迁,如果仅按上面要求审题,会丢掉“不尊重中国领土主权”“背着中国拿中国主权和利益作交易”等要点。
这些要点,来自题干的“弦外之音”:
本题的主旨是主权问题,故应围绕此点答题。
这种分很不好拿,但是如果做题时想一下每题的宏观主旨(而不是单纯就题论题),就有希望得分。
(二)误区辨析
第一,不可以做代记。
靠做题记知识点,永远不够系统,会割裂联系。
做题这个手段很好,但不可滥用。
第二,不可滥搞联系。
要以把握基本的知识网络为主,专题史不要太多(今年考试范围大为缩减,许多专题已不成系统,应该舍去)。
(二)关于本书《历史导学》
1.内容
(1)纵向把握,理清历史线索,总结时代特点;
(2)横向把握,讲解历史专题,示范总结方法;
(3)助学资料,给出历史年表和细碎知识总结,帮助大家背记。
3.限于篇幅,本书未收入练习题,对许多类似问题仅给出总结示范,未予一一列举。
希望读者自行补充练习题,并建立自己更完整的总结体系。
三、政治
(一)政治复习要点
1.注重方法
由于政治的学科特点,在学习时,应注意一些特殊方法:
第一,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结合。
经济常识各章(第一章除外),都是先讲普遍的经济原理,再推进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性。
政治常识各章,都是先讲普遍的政治学原理,再推进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理论的特殊性。
在学习时,一定要既分清普遍性与特殊性,又搞清二者的联系。
第二,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结合。
哲学常识阐述一个原理,都是先讲世界观,后讲方法论。
在学习时,一定不要把两者混淆,要搞清对应关系。
(见本书《政治导学—精神文明》一节中的总结)
第三,主次结合,突出重点。
通过做题可以发现,政治考查的内容非常集中,这些就是重点。
把主要精力放在掌握重点知识上,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2.注重热点
这一问题,见本节“
(一)综述一、要点与误区――3.处理好热点与知识的关系”。
3.注重做题思路
政治题的显著特点,是题型清晰、思路相对固定。
例如:
一看到环境问题,我们就有如下哲学思考,答题时很少出圈。
这种东西要多总结。
建议大家只用一本权威练习册(比如《最新五年高考真题汇编》、《十年高考试题汇编》),把每道题都搞透,每种问题的套路都总结出来。
唯物论:
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界关系的基本前提
辩证法:
联系:
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发展:
可持续发展战略;矛盾:
一分为二地看待人对自然的影响;量变:
适度开发。
认识论:
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规律的统一;
价值观:
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
(二)关于本书《政治导学》
鉴于热点学习是难点,该章给出了热点问题与基础知识的整合结果,也就是热点学习的最终成果。
如果可能,希望大家自己动手做一遍;如果时间不允许,也可直接使用本章的总结。
另外,注意补入新的热点(比如现在的《三个代表学习纲要》就很重要)。
四、地理
(一)地理复习要点
1.注意分析性、综合性问题
高中地理区别于初中的显著特点,是从强调知识的识记,过渡到强调知识的分析和综合。
比较多的是因果分析,尤其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分析。
例如2002年地理大题,考查巴尔喀什湖一半淡、一半咸的原因,是气候、径流共同作用的结果;2003年全国卷的地理大题,考查10度等温线的成因,是纬度、地形共同作用的结果。
可见高考出题的连续性!
一定要把主要精力放在研究联系上,注意全面分析,不要陷入繁琐哲学。
2.注意图文结合和转化
高中地理区别于政治、历史的显著特点,是图文结合。
由于图像问题可以综合考查学生获取信息、转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所以这几年一直是热点。
学好图像问题要注意几点:
第一,认真学好常见图像。
包括课本中的图(统计图、示意图、景观图等),以及练习册中的常见图。
如晨昏线图的基本形式在书中,而练习册中有很多种变式,要一一掌握。
第二,掌握分析图像的共性方法。
高考题很少出以前见过的图,但是分析图像是有通法的,比如折线图一定要注意坐标名称,注意走向、交点、数值水平。
这一点应多咨询老师。
第三,学会作图。
2001年的高考,考查了画剖面图,在2003年春季高考中再次出现,因此不可忽视作图。
尤其要会画比较难的图,如剖面图、等值线图等。
3.注意“捡起来”
高中地理复习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显著特点,是在高二暂停学习一年后,要把知识捡起来。
建议在高二暑假通读课本,详细总结,并复习高一的练习册和《会考说明》。
通过自学完成第一遍复习,这样就赢得了高三的主动权。
(二)几点说明
1.关于做题
(1)建议大家研读近十年的高考题。
因为地理高考恢复较晚(九十年代曾经取消过),出题规律尚未完全定型,所以特别要注意分析近年的命题思路。
(2)建议大家做王树声老师主编的《高中地理图导图练》,突出对图像的学习。
2.关于复习轮次
(1)高二暑假,自学完成第一遍复习。
主要是:
捡起知识,提出问题。
(2)高三上学期,与老师同步完成第二遍复习。
主要是:
落实知识,解决问题。
(3)高三下学期,完成第三遍复习。
主要是:
演练知识,形成能力。
(三)关于本书《地理导学》
该章以专题形式,提供两个热点问题——环境问题、四大工程——的总结示范,并总结课本内重要的分析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