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脑系病证.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029424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7.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单元 脑系病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第三单元 脑系病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第三单元 脑系病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第三单元 脑系病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第三单元 脑系病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 脑系病证.docx

《第三单元 脑系病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单元 脑系病证.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三单元 脑系病证.docx

第三单元脑系病证

第三单元 脑系病证

  头痛

  头痛的概念

  头痛是临床常见的自觉症状,可单独出现,亦见于多种疾病的过程中。

  头痛的病因病机

  头痛的病因

  头痛的病机

  分外感和内伤两大类。

  外感——外邪上扰清空,壅滞经络,络脉不通;

  内伤——肝阳上扰,或瘀血阻络,或头目失荣而发头痛。

  病位——肝、脾、肾。

  病理因素——痰湿、风火、血瘀、(外邪)。

  病理性质——有虚有实。

  外感头痛——病程较短,治疗养护得当则少有转化。

  内伤头痛——起病较缓,病程较长,病性较为复杂。

  气血亏虚、肾精不足之头痛属虚证,

  肝阳、痰浊、瘀血、(外邪)所致之头痛多属实证。

  虚实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1.痰浊中阻日久,脾胃受损,气血生化不足,营血亏虚,不荣头窍,可转为气血亏虚之头痛。

  2.肝阳、肝火日久,阳热伤阴,肾虚阴亏,可转为肾精亏虚的头痛,或阴虚阳亢,虚实夹杂之头痛。

  3.各种头痛迁延不愈,病久入络,可转变为瘀血头痛。

  头痛的诊断与病证鉴别——诊断要点

  1.以头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2.头痛部位可发生在前额、两颞、颠顶、枕项或全头部。

疼痛性质可为跳痛、刺痛、胀痛、灼痛、重痛、空痛、昏痛、隐痛等。

头痛发作形式可为突然发作,或缓慢起病,或反复发作,时痛时止。

疼痛的持续时间可长可短,可数分钟、数小时或数天、数周,甚则长期疼痛不已。

  3.外感头痛者多有起居不慎,感受外邪的病史;内伤头痛者常有饮食、劳倦、房事不节、病后体虚等病史。

  病证鉴别

  1.头痛与眩晕 头痛与眩晕可单独出现,也可同时出现,二者对比,头痛之病因有外感与内伤两方面,眩晕则以内伤为主。

临床表现,头痛以疼痛为主,实证较多;而眩晕则以昏眩为主,虚证较多。

  2.真头痛与一般头痛 真头痛为头痛的一种特殊重症,其特点为起病急骤,多表现为突发的剧烈头痛,持续不解,阵发加重,手足逆冷至肘膝,甚至呕吐如喷、肢厥、抽搐,本病凶险,应与一般头痛区别。

  根据头痛的不同部位判断其经络归属

  太阳头痛—头后部,下连于项

  阳明——前额及眉棱

  少阳——头两侧,连及耳部

  厥阴——颠顶部,或连于目系

  头痛的辨证论治——辨证要点

  首辨外感内伤;

  次辨相关经络脏腑;

  再辨影响因素。

 

外感头痛

内伤头痛

病性

外邪致病,实证。

风寒、风热、风湿

虚证—气虚、血虚、肾虚

实证—肝阳、痰浊、瘀血

起病

起病急

起病缓慢

病程

病程短

病程较长

程度

剧烈

疼痛较轻

头痛性质

掣痛、跳痛、灼痛、胀痛、重痛,痛无休止

虚证—隐痛、空痛、昏痛,遇劳加重。

实证—头昏胀痛,或昏蒙重痛,或刺痛钝痛,痛点固定。

反复发作,时作时止,时轻时重

伴随症状

外邪犯肺卫症状

气虚、血虚、肾虚证候

肝阳、痰浊、瘀血证候

  辨疼痛性质

  风寒---头痛剧烈而连项背

  肝火---头痛呈跳痛

  风热---头胀痛如裂  

  肝阳---头痛而胀

  风湿---头痛如裹   

  瘀血---头痛剧烈而部位固定

  痰湿---头重坠或胀  

  亏虚---头隐痛、绵绵而痛、空痛

  再辨影响因素

  气虚——与过劳有关;

  肝火——因情志波动而加重;

  阳亢——因饮酒或暴食而加重;

  肝肾阴虚——因失眠而病作或加重;

  外感头痛——与感受外邪有关(拓展)。

  头痛的辨证论治——治疗原则

              风寒-疏风散寒

  外感头痛——散风祛邪——风热-疏风清热

              风湿-祛风胜湿

  内伤头痛——虚证——滋阴养血,益肾填精;

        实证——平肝、化痰、行瘀;

        虚实夹杂——酌情兼顾并治。

  头痛的辨证论治——证治分类

  风寒头痛

  风热头痛

  风湿头痛

  肝阳头痛

  血虚头痛

  痰浊头痛

  肾虚头痛

  瘀血头痛

  风寒头痛

  证候主症:

头痛连及项背,常有拘急收紧感,或伴恶风畏寒,遇风尤剧,口不渴,苔薄白,脉浮紧。

  证机概要:

风寒外袭,上犯颠顶,凝滞经脉。

  治法:

疏散风寒止痛。

  代表方:

川芎茶调散加减。

  加减:

  1.头痛,恶寒明显—加麻黄、桂枝、制川乌—温经散寒。

  2.颠顶头痛,干呕吐涎沫,四肢厥冷,苔白,脉弦—寒邪侵于厥阴经脉—吴茱萸汤去人参,加藁本、川芎、细辛、法半夏—温散寒邪,降逆止痛。

  3.头痛,足寒,气逆,背冷,脉沉细—寒邪客于少阴经脉—麻黄附子细辛汤加白芷、川芎—温经散寒止痛。

  风热头痛

  证候主症:

头痛而胀,甚则头胀如裂,发热或恶风,面红目赤,口渴喜饮,大便不畅,或便秘,溲赤,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证机概要:

风热外袭,上扰清空,窍络失和。

  治法:

疏风清热和络。

  代表方:

芎芷石膏汤加减。

  加减:

  1.烦热口渴,舌红少津者—重用石膏,配知母、天花粉—清热生津,黄芩、山栀—清热泻火;

  2.大便秘结,腑气不通,口舌生疮—黄连上清丸泄热通腑。

  风湿头痛

  证候主症:

头痛如裹,肢体困重,胸闷纳呆,大便或溏,苔白腻,脉濡。

  证机概要:

风湿之邪,上蒙头窍,困遏清阳。

  治法:

祛风胜湿通窍。

  代表方:

羌活胜湿汤加减。

  加减:

  1.胸闷脘痞、腹胀便溏显著—加苍术、厚朴、陈皮、藿梗以燥湿宽中,理气消胀;

  2.恶心、呕吐—加半夏、生姜以降逆止呕;

  3.纳呆食少—加麦芽、神曲健胃助运。

  肝阳头痛

  证候主症:

头昏胀痛,两侧为重,心烦易怒,夜寐不宁,口苦面红,或兼胁痛,舌红苔黄,脉弦数。

  证机概要:

肝失条达,气郁化火,阳亢风动。

  治法:

平肝潜阳息风。

  代表方:

天麻钩藤饮加减。

  加减:

  1.头痛剧烈,目赤口苦,急躁,便秘溲黄—肝郁化火,肝火上炎—加夏枯草、龙胆草、大黄。

  2.头晕目涩,视物不明,遇劳加重,腰膝酸软—肝肾亏虚,水不涵木—加枸杞、白芍、山萸肉。

  血虚头痛

  证候主症:

头痛隐隐,缠绵不休,时时昏晕,心悸失眠,面色少华,神疲乏力,遇劳加重,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证机概要:

气血不足,不能上荣,窍络失养。

  治法:

养血滋阴,和络止痛。

  代表方:

加味四物汤加减。

  加减:

  1.兼见乏力气短,神疲懒言,汗出恶风—血虚气弱—加党参、黄芪,白术;

  2.阴血亏虚,阴不敛阳,肝阳上扰—加天麻、钩藤、石决明、菊花。

  痰浊头痛

  证候主症:

头痛昏蒙,胸脘满闷,纳呆呕恶,舌苔白腻,脉滑或弦滑。

  证机概要:

脾失健运,痰浊中阻,上蒙清窍。

  治法:

健脾燥湿,化痰降逆。

  代表方: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加减:

  1.痰湿久郁化热,口苦便秘,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者—加黄芩、竹茹、枳实、胆星。

  2.胸闷、呕恶明显—加厚朴、枳壳、生姜—和中降逆。

  肾虚头痛

  证候主症:

头痛且空,眩晕耳鸣,腰膝酸软,神疲乏力,滑精或带下,舌红少苔,脉细无力。

  证机概要:

肾精亏虚,髓海不足,脑窍失荣。

  治法:

养阴补肾,填精生髓。

  代表方:

大补元煎加减。

  加减:

  1.头痛而晕,头面烘热,面颊红赤,时伴汗出—肾阴亏虚,虚火上炎—去人参,加知母、黄柏—滋阴泻火,或知柏地黄丸。

  2.头痛畏寒,面色

白,四肢不温,腰膝无力,舌淡,脉细无力—肾阳不足—温补肾阳—右归丸或金匮肾气丸。

  瘀血头痛

  证候主症:

头痛经久不愈,痛处固定不移,痛如锥刺,或有头部外伤史,舌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苔薄白,脉细或细涩。

  证机概要:

瘀血阻窍,络脉滞涩,不通则痛。

  治法:

活血化瘀,通窍止痛。

  代表方:

通窍活血汤。

  加减:

头痛较剧,久痛不已—加全蝎、蜈蚣、地鳖虫—搜风剔络止痛。

虫类药多有小毒,故应合理掌握用量,不可久用。

  根据头痛的不同部位选用不同的“引经药”

  太阳头痛——羌活、蔓荆子、川芎;

  阳明头痛——葛根、白芷、知母;

  少阳头痛——柴胡、黄芩、川芎;

  厥阴头痛——吴茱萸、藁本等;

  

  眩晕

  眩晕的概念

  眩是指眼花或眼前发黑,晕是指头晕甚或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

二者常同时并见,故统称为“眩晕”。

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甚则昏倒等症状。

  眩晕的病因病机

  病因

  情志不遂、年高肾亏、病后体虚、饮食不节、跌仆损伤、瘀血内阻。

  病机

  基本病机—脑髓空虚,清窍失养,或痰火上逆,扰动清窍。

  病位—头窍,病变脏腑—肝、脾、肾三脏相关。

  病理因素—风、火、痰、瘀。

  病性—虚者居多。

气虚血亏、髓海空虚、肝肾不足属虚证。

  痰浊中阻、瘀血阻络、肝阳上亢属实证或本虚标实证。

  眩晕的诊断与病证鉴别——诊断依据

  1.头晕目眩,视物旋转,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甚则仆倒。

  2.严重者可伴有头痛、项强、恶心呕吐、眼球震颤、耳鸣耳聋、汗出、面色苍白等表现。

  3.多有情志不遂、年高体虚、饮食不节、跌仆损伤等病史。

  病证鉴别

  眩晕与中风 中风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口舌歪斜,半身不遂,失语,或不经昏仆,仅以僻不遂为特征。

中风昏仆与眩晕之甚者相似,眩晕之甚者亦可仆倒,但无半身不遂及不省人事、口舌歪斜诸症。

也有部分中风病人,以眩晕、头痛为其先兆表现,故临证当注意中风与眩晕的区别与联系。

  眩晕与厥证 厥证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四肢厥冷为特征,发作后可在短时间内苏醒,严重者可一厥不复而死亡。

眩晕严重者也有欲仆或晕旋仆倒的表现,但眩晕病人无昏迷、不省人事的表现。

  眩晕的辨证论治——辨证要点

  1.首辨相关脏腑

  肝阴不足、肝郁化火—肝阳上亢--眩晕兼见头胀痛,面潮红,急躁易怒,口苦脉弦。

  脾虚,气血生化乏源—清窍失养--眩晕兼有纳呆乏力,面色

白。

  脾失健运,痰湿内生—痰湿中阻--眩晕兼见纳呆呕恶,头痛苔腻,头重耳鸣。

  肾精不足—脑髓空虚,清窍失养--眩晕兼见腰膝酸软,耳鸣如蝉。

  2.次辨标本虚实

  虚证—病程较长,反复发作,遇劳即发,伴两目干涩,腰膝酸软,或面色

白,神疲乏力,脉细或弱者,由精血不足或气血亏虚所致。

  实证—病程短,或突然发作,眩晕重,视物旋转,伴呕恶痰涎,头痛,面赤,形体壮实。

  痰湿所致者,头重昏蒙,胸闷呕恶,苔腻脉滑;瘀血所致者,头昏头痛,痛点固定,唇舌紫暗,舌有瘀斑;肝阳风火所致者,眩晕,面赤,烦躁,口苦,肢麻震颤,甚则昏仆,脉弦有力。

  眩晕的辨证论治

  《素问·至真要大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眩晕的治疗原则

  基本原则——补虚泻实,调整阴阳。

  虚证——滋养肝肾,补益气血,填精生髓;

  实证——平肝潜阳,清肝泻火,化痰行瘀。

  证治分类

  肝阳上亢

  气血亏虚

  肾精不足

  痰湿中阻

  瘀血阻窍

  肝阳上亢

  证候主症:

眩晕,耳鸣,头目胀痛,口苦,失眠多梦,遇烦劳郁怒而加重,甚则仆倒,颜面潮红,急躁易怒,肢麻震颤,舌红苔黄,脉弦或数。

  证机概要:

肝阳风火,上扰清窍。

  治法:

平肝潜阳,清火息风。

  代表方:

天麻钩藤饮加减。

  加减:

  1.肝火上炎,口苦目赤,烦躁易怒——加龙胆草、丹皮、夏枯草。

  2.肝肾阴虚较甚,目涩耳鸣,腰酸膝软,舌红少苔,脉弦细数——加枸杞子、首乌、生地、麦冬、玄参。

  3.眩晕剧烈,兼见手足麻木或震颤——加羚羊角、石决明、生龙骨、生牡蛎、全蝎、蜈蚣等镇肝息风,清热止痉。

  气血亏虚

  证候主症:

眩晕动则加剧,劳累即发,面色淡白,神疲乏力,倦怠懒言,唇甲不华,发色不泽,心悸少寐,纳少腹胀,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证机概要:

气血亏虚,清阳不展,脑失所养。

  治法:

补益气血,调养心脾。

  代表方:

归脾汤加减。

  加减:

  1.中气不足,清阳不升,兼见气短乏力,纳少神疲,便溏下坠,脉象无力——合用补中益气汤。

  2.自汗时出,易于感冒——重用黄芪,加防风、浮小麦益气固表敛汗。

  3.兼见心悸怔忡,少寐健忘——加柏子仁、合欢皮、夜交藤养心安神。

  肾精不足

  证候主症:

眩晕日久不愈,精神萎靡,腰酸膝软,少寐多梦,健忘,两目干涩,视力减退,或遗精滑泄,耳鸣齿摇。

或颧红咽干,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或面色

白,形寒肢冷,舌淡嫩,苔白,脉弱尺甚。

  证机概要:

肾精不足,髓海空虚,脑失所养。

  治法:

滋养肝肾,益精填髓。

  代表方:

左归丸加减。

  加减:

  1.阴虚火旺,症见五心烦热,潮热颧红,舌红少苔,脉细数——加鳖甲、龟板、知母、黄柏、丹皮、地骨皮等。

  2.肾失封藏固摄,遗精滑泄——加芡实、莲须、桑螵蛸。

  3.阴损及阳,肾阳虚明显,四肢不温,形寒怕冷,精神萎靡,舌淡脉沉——右归丸温补肾阳,填精补髓,或酌配巴戟天、仙灵脾、肉桂。

  痰湿中阻

  证候主症:

眩晕,头重昏蒙,或伴视物旋转,胸闷恶心,呕吐痰涎,食少多寐,舌苔白腻,脉濡滑。

  证机概要:

痰浊中阻,上蒙清窍,清阳不升。

  治法:

化痰祛湿,健脾和胃。

  代表方: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加减:

  1.眩晕较甚,呕吐频作,视物旋转——加代赭石、竹茹、生姜、旋覆花以镇逆止呕。

  2.兼见耳鸣重听——加郁金、菖蒲、葱白以通阳开窍。

  3.痰郁化火,头痛头胀,心烦口苦,渴不欲饮,舌红苔黄腻,脉弦滑——黄连温胆汤清化痰热。

  瘀血阻窍

  证候主症:

眩晕时作,头痛如刺,兼见健忘,失眠,心悸,精神不振,耳鸣耳聋,面唇紫暗,舌暗有瘀斑,脉涩或细涩。

  证机概要:

瘀血阻络,气血不畅,脑失所养。

  治法:

祛瘀生新,活血通窍。

  代表方:

通窍活血汤加减。

  

  中风

  中风的概念

  中风是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不利为主症的病证。

  中风的病因病机

  病因

  内伤积损、劳欲过度、饮食不节、情志所伤、气虚邪中。

  病机

  基本病机——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上犯于脑。

  病机六端——虚(阴虚、气虚)、火(肝火、心火)、风(肝风、外风)、痰(风痰、湿痰)、气(气逆)、血(血瘀)。

  病位——脑,与心、肝、脾、肾密切相关。

  病理因素——风、火、痰、瘀。

  病理性质——多属本虚标实,上盛下虚。

  本虚——肝肾阴虚,气血衰少;

  标实——风火相扇,痰湿壅盛,气血逆乱。

  轻者——风痰横窜经络而为中经络;

  重者——肝阳肝风夹痰夹火上闭清窍而为中脏腑。

  轻重之间的转化往往发生在疾病的初发阶段,且变化迅速,与预后密切相关。

  中风的诊断与病证鉴别——诊断依据

  1.具有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偏身麻木,口眼歪斜,言语謇涩等特定的临床表现。

轻症仅见眩晕,偏身麻木,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等。

  2.多急性起病,好发于40岁以上年龄。

  3.发病之前多有头晕、头痛、肢体一侧麻木等先兆症状。

  4.常有眩晕、头痛、心悸等病史,病发多有情志失调、饮食不当或劳累等诱因。

  病证鉴别

  1.中风与口僻 口僻俗称吊线风,主要症状是口眼歪斜,但常伴耳后疼痛,口角流涎,言语不清,而无半身不遂或神志障碍等表现。

多因正气不足,风邪入脉络,气血痹阻所致,不同年龄均可罹患。

  2.中风与厥证 厥证也有突然昏仆、不省人事之表现,一般而言,厥证神昏时间短暂,发作时常伴有四肢逆冷,移时多可自行苏醒,醒后无半身不遂、口眼斜、言语不利等表现。

  3.中风与痉证 痉证以四肢抽搐、项背强直甚至角弓反张为主症,发病时也可伴有神昏,需与中风闭证相鉴别。

但痉证之神昏多出现在抽搐之后,而中风患者多在起病时即有神昏,而后可以出现抽搐。

痉证抽搐时间长,中风抽搐时间短。

痉证患者无半身不遂、口眼斜等症状。

  4.中风与痿证 痿证可以有肢体瘫痪、活动无力等类似中风之表现;中风后半身不遂日久不能恢复者,亦可见肌肉瘦削,筋脉弛缓,两者应予以区别。

但痿证一般起病缓慢,以双下肢瘫痪或四肢瘫痪,或肌肉萎缩,筋惕肉瞤为多见;而中风的肢体瘫痪多起病急骤,且以偏瘫不遂为主。

痿证起病时无神昏,中风则常有不同程度的神昏。

  5.中风与痫证 痫证发作时起病急骤,突然昏仆倒地,与中风相似。

但痫证为阵发性神志异常的疾病,猝发仆地时常口中作声,如猪羊啼叫,四肢频抽而口吐白沫;中风则仆地无声,一般无四肢抽搐及口吐涎沫的表现。

痫证之神昏多为时短暂,移时可自行苏醒,醒后一如常人,但可再发;中风患者昏仆倒地,其神昏症状严重,持续时间长,难以自行苏醒,需及时治疗方可逐渐清醒。

中风多伴有半身不遂、口眼斜等症,亦与痫证不同。

  中风的辨证论治——辨证要点

  1.辨中经络和中脏腑

  神志障碍——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神志恍惚迷蒙;嗜睡思睡;昏愦不知。

  2.辨病程三期

  急性期——发病后两周以内,中脏腑类可至1个月。

  恢复期——发病2周后或1个月至半年内。

  后遗症期——发病半年以上。

  3.中脏腑者辨闭证与脱证,闭证应辨阳闭阴闭。

  

  中风的辨证论治——治疗原则

  中经络—平肝息风,化痰祛瘀通络。

  中脏腑—闭证—息风清火,豁痰开窍,通腑泄热;

      脱证—救阴回阳固脱;

      内闭外脱—醒神开窍+扶正固脱。

  恢复期及后遗症期—虚实兼夹—扶正祛邪,标本兼顾。

平肝息风,化痰祛瘀+滋养肝肾,益气养血。

  风痰入络

  证候主症:

肌肤不仁,手足麻木,突然发生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口角流涎,舌强语謇,甚则半身不遂,或兼见手足拘挛,关节酸痛等症,舌苔薄白,脉浮数。

  证机概要:

脉络空虚,风痰乘虚入中,气血闭阻。

  治法:

祛风化痰通络。

  代表方:

真方白丸子加减。

  加减:

  1.语言不清——加菖蒲、远志祛痰宣窍。

  2.痰瘀交阻,舌紫有瘀斑,脉细涩——加丹参、桃仁、红花、赤芍等活血化瘀。

  风阳上扰

  证候主症:

平素头晕头痛,耳鸣目眩,突然发生口眼歪斜,舌强语謇,或手足重滞,甚则半身不遂等症,舌质红苔黄,脉弦。

  证机概要:

肝火偏旺,阳亢化风,横窜络脉。

  治法:

平肝潜阳,活血通络。

  代表方:

天麻钩藤饮加减。

  加减:

  1.夹有痰浊,胸闷,恶心,苔腻——加陈胆星、郁金。

  2.头痛较重——加羚羊角、夏枯草——清肝息风。

  3.腿足重滞——加杜仲、桑寄生——补益肝肾。

  阴虚风动

  证候主症:

平素头晕耳鸣,腰酸,突然发生口眼歪斜,言语不利,手指瞤动,甚或半身不遂,舌质红,苔腻(苔少或光剥无苔),脉弦细数。

  证机概要:

肝肾阴虚,风阳内动,风痰瘀阻经络。

  治法:

滋阴潜阳,息风通络。

  代表方:

镇肝息风汤加减。

  加减:

  1.痰热较重,苔黄腻,泛恶——加胆星、竹沥、川贝母清热化痰。

  2.阴虚阳亢,肝火偏旺,心中烦热——加栀子、黄芩清热除烦。

  中脏腑、闭证——痰热腑实

  证候主症:

素有头痛眩晕,心烦易怒,突然发病,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謇或不语,神志欠清或昏糊,肢体强急,痰多而黏,伴腹胀、便秘,舌质暗红,或有瘀点瘀斑,苔黄腻,脉弦滑或弦涩。

  证机概要:

痰热阻滞,风痰上扰,腑气不通。

  治法:

通腑泄热,息风化痰。

  代表方:

桃仁承气汤加减。

  加减:

  1.头痛,眩晕严重—加钩藤、菊花、珍珠母—平肝降逆。

  2.烦躁不安,彻夜不眠,口干舌红—加生地、沙参、夜交藤—养阴安神。

  3.中脏腑因瘀热内阻、腑气不通,邪热上扰、神机失用—通腑泄热,有助于邪从下泄。

  中脏腑、闭证——痰火瘀闭

  证候主症:

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牙关紧闭,口噤不开,两手握固,大小便闭,肢体强痉,面赤身热,气粗口臭,躁扰不宁,苔黄腻,脉弦滑而数。

  证机概要:

肝阳暴张,阳亢风动,痰火壅盛,气血上逆,神窍闭阻。

  治法:

息风清火,豁痰开窍。

  代表方:

羚羊钩藤汤加减。

另服至宝丹或安宫牛黄丸以清心醒脑开窍。

或醒脑静或清开灵注射液静脉滴注。

  加减:

  1.痰热阻于气道,喉间痰鸣辘辘——可服竹沥水、猴枣散以豁痰震惊。

  2.肝火旺盛,面红目赤,脉弦劲有力——加龙胆草、山栀、夏枯草、代赭石、磁石清肝镇摄。

  3.腑实热结,腹胀便秘,苔黄厚——加生大黄、元明粉、枳实。

  中脏阳闭证,风阳痰火炽盛,内闭神机,有时因邪热搏结,亦可出现腹满,便秘,小溲不通,苔黄腻,脉弦实有力,亦应配合通下之法,使大便畅通,痰热下泄,则神识可清,危象可解。

  中脏腑、闭证——痰浊瘀闭

  证候主症:

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牙关紧闭,口噤不开,两手握固,肢体强痉,大小便闭,面白唇暗,静卧不烦,四肢不温,痰涎壅盛,苔白腻,脉沉滑缓。

  证机概要:

痰浊偏盛,上壅清窍,内蒙心神,神机闭塞。

  治法:

化痰息风,宣郁开窍。

  代表方:

涤痰汤加减。

  加减:

  1.兼有动风——加天麻、钩藤以平息内风。

  2.有化热之象——加黄芩、黄连。

  3.见戴阳证,属病情恶化——急进参附汤、白通加猪胆汁汤救治。

  闭证适时配合通下之法,但正虚明显,元气欲脱者忌用。

  脱证(阴竭阳亡)

  证候主症:

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目合口张,鼻鼾息微,手撒肢冷,汗多,大小便自遗,肢体软瘫,舌痿,脉细弱或脉微欲绝。

  证机概要:

正不胜邪,元气衰微,阴阳欲绝。

  治法:

回阳救阴,益气固脱。

  代表方:

参附汤合生脉散加味。

亦可用参麦注射液或生脉注射液静脉滴注。

  加减:

  1.阴不恋阳,阳浮于外,津液不能内守,汗泄过多——加龙骨、牡蛎——敛汗回阳。

  2.阴精耗伤,舌干,脉微——加玉竹、黄精——救阴护津。

  恢复期—风痰瘀阻

  证候主症:

口眼歪斜,舌强语謇或失语,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苔滑腻,舌暗紫,脉弦滑。

  证机概要:

风痰阻络,气血运行不利。

  治法:

搜风化痰,行瘀通络。

  代表方:

解语丹加减。

  加减:

  1.痰热偏盛者,加全瓜蒌、竹茹、川贝母清化痰热。

  2.兼有肝阳上亢,头晕头痛,面赤,苔黄舌红,脉弦劲有力,加钩藤、石决明、夏枯草平肝息风潜阳。

  3.咽干口燥,加天花粉、天冬养阴润燥。

  恢复期——气虚络瘀

  证候主症:

肢体偏枯不用,肢软无力,面色萎黄,舌质淡紫或有瘀斑,苔薄白,脉细涩或细弱。

  证机概要:

气虚血瘀,脉阻络痹。

  治法:

益气养血,化瘀通络。

  代表方:

补阳还五汤加减。

  加减:

1.血虚甚,加构杞、首乌藤以补血。

2.肢冷,阳失温煦,加桂枝温经通脉。

3.腰膝酸软,加川断、桑寄生、杜仲以壮筋骨,强腰膝。

  恢复期——肝肾亏虚

  证候主症:

半身不遂,患肢僵硬,拘挛变形,舌强不语,或偏瘫,肢体肌肉萎缩,舌红脉细,或舌淡红,脉沉细。

  证机概要:

肝肾亏虚,阴血不足,筋脉失养。

  治法:

滋养肝肾。

  代表方:

左归丸合地黄饮子加减。

  加减:

  1.腰酸腿软较甚,加杜仲、桑寄生、牛膝补肾壮腰。

  2.肾阳虚,加巴戟天、苁蓉补肾益精,附子、肉桂温补肾阳。

  3.夹有痰浊,加菖蒲、远志、茯苓化痰开窍。

  癫狂

  癫狂的概念

  癫狂为精神失常疾病。

  癫病以精神抑郁,表情淡漠,沉默痴呆,语无伦次,静而多喜为特征。

  狂病以精神亢奋,狂躁不安,喧扰不宁,骂詈毁物,动而多怒为特征。

  癫狂的病因病机

  病因

  七情内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