陡崖的相对高度为(n—1)·d≤H<(n+1)·d(重合的等高线条数有n条.等高距为d)
(4)判断水系、水文特征
a水系形状:
根据等高线数值判断地势高低,判断河流流向:
山地常形成放射状水系:
盆地常形成向心状水系:
平行山地中形成平行水系(山河相间)。
山脊形成河流的分水岭:
山谷常有河流发育:
b流向:
等高线穿越河谷时向上游方向弯曲,即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河流水补给地下水时,流向与地下水位线凸出方向一致。
c流域面积:
根据山脊线作为河流的分水岭,确定河流的流域面积。
d水文特征:
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河流流速大,陡崖处可能形成瀑布:
河流的流量除与降水量有关外,还与流域面积(集水区域面积)及所处迎风坡、背风坡有关。
e河流外力作用:
河流流出山口处常形成冲积扇。
河流上游落差大,流速快,以下蚀(切割)作用为主,河谷多成“V”形,沉积物多体积大,重量大,河床多卵石为主;河流中下游落差小,流速慢,以旁蚀作用为主,河谷多成“U”形,沉积物多体积小,重量轻,河床多沙土或粘土。
(5)识别一些特殊地形新月形沙丘、火山、梯田等。
技巧7:
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应用
(1)选“点”。
①修水库
a坝址:
“口袋形”(“口小”坝身较短,利于建坝,工程量小,工程造价低,“袋大”腹地宽阔,库容量大。
)盆地、洼地的出口(河流峡谷处),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方,避开断层、喀斯特地貌区等(防止诱发水库地震或渗漏)b坝高:
依等高线数值定c坝长:
依水平距离定
d占地搬迁:
尽量少淹良田和村镇e河流水量:
支流多,集水面积大,降水丰富,水量充足
②气象站应建在地势坡度适中、地形开阔的地点。
③疗养地应建在地势坡度较缓、阳坡、气候适宜、空气清新的地方。
④港口:
陆域部分地形平坦开阔,交通便利,腹地经济发达且市场大,土地租金低,水域部分港阔水深不淤不冻避风。
(2)选“线”。
①公路、铁路线:
a.利用有利的地形地势.充分考虑路线的长短、坡度,少过河建桥,以降低施工难度和建设成本。
b.避免通过高寒区、沙漠区、沼泽区、永久冻土区、地下溶洞区等。
②引水线:
线路短,地质条件较好,使水流从地势高处向低处流。
③输油管道:
路程尽可能短,尽量避免通过大山、大河等。
(3)选“面”。
①工业区:
地形较为平坦开阔的地区且交通便利,水源充足,资源(能源、原料)丰富。
②居民区:
a.依山傍水,靠近水源;b地势平坦开阔的向阳地带;c.交通便利d远离污染源等。
③农业:
根据等高线反映出来的地形类型、地势起伏、坡度的陡缓、水源条件等,因地制宜地提出农林牧副渔合理布局的方案(平原地区发展耕作业,山地、丘陵地区发展林业、畜牧业。
坡度>25°,不宜开辟为梯田,投资大收益小,易造成水土流失、滑坡等自然灾害。
)
(4)判断气候
①气候特点分析:
结合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势高低、坡向(迎风坡与背风坡,阳坡与阴坡,阳坡气温高,蒸发强,阴坡气温低,蒸发弱)等因素。
②气候差异:
a海拔高气温低。
垂直递减率为0.60C/100m。
b盆地不易散热,气温偏高,又容易引起污染空气的滞留。
c平原高原因地形较平坦而风速大d垭口因狭管效应而风速大,山地盆地风速小。
e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气压与沸点成正比,山顶气压低,沸点低。
f迎风坡降水量多、背风坡降水量少。
阳坡光照强,阴坡光照弱。
地球和经纬网
1.地球大小:
赤道半径:
6378千米 极半径:
6357千米 平均半径:
6371千米 赤道周长:
4万千米
地球是两极略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球体。
2.地球仪:
地轴是地球自转绕转的假想轴,地轴的北极指向北极星附近。
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是两极,在北边的是北极,在南边的是南极。
北极是地球最北的点,南极是地球最南的点。
3.经线及经度:
经线也叫子午线,联结南北两极,并与纬线垂直相交的线。
特征:
(1)汇集两极,等长(半圈)
(2)指示南北方向(3)相对经线,经度和为1800,形成经线圈(4)任一经圈平分地球
经度:
当地子午线平面同本初子午线平面的夹角的度数(二面角)。
特征:
(1)本初子午线:
通过英国伦敦格尼治天文台原址的经线定为00经线
(2)向东,向西各分作1800,向东为东经,用E表示,向西为西经,用W表示。
东经1800和西经1800重合。
东半球:
200W001600E
西半球:
200W18001600E
技巧1:
判断东西经向东增大东经,向东减小西经。
(东大东,东小西)
技巧2:
判断东西半球东经比160,西经比20,大西半球小东半球。
技巧3:
用经度判断东西方向
同东经,大在东,小在西。
同西经,大在西,小在东。
异经度,和=180,不分东西,和<180,东经在东,西经在西,和>180,东经在西,西经在东。
4.纬线及纬度:
纬线:
与赤道平行的圆圈。
特征:
1)自成圆圈,圆心在地轴上
(2)相互平行,且与经线垂直相交(3)指示东西方向(4)经线圈,长度不等,由赤道(4万千米)向两极(0)递减。
纬度:
球面上的任意一点到球心的连线与赤道面的交角。
特征:
(1)以赤道为0度
(2)从赤道向南、北各分90度。
以北为北纬,用N表示,以南为南纬,以S表示。
南北极为900
南半球:
00向南至900S;北半球:
00向北至900N
高纬:
600-900中纬:
300-600低纬:
00-300
技巧4:
用自转判断东西方向同转向东,逆转向西。
技巧5:
判断南北纬(南北半球)向北增大北纬,减小南纬;
技巧6:
判断南北极看自转,逆北顺南,看形状,海北象南。
技巧7:
用纬度判断南北方向
同在北半球,大在北,小在南;同在南半球,大在南,小在北;异半球,北纬在北,南纬在南。
技巧8:
用两极判断南北方向:
近南极向南,近北极向北。
技巧9:
估算距离纬度差10:
111千米,经度差10:
111×cosα(α为当地纬度)
技巧10:
判断最近航线(大圆弧)
经度差=1800:
同北半球,向北,过极点,向南。
同南半球,向南,过极点,向北。
异半球讨论。
经度差≠1800:
同北半球,向东(向西):
先向东北(西北),再向东(西),再向东南(西南)。
同南半球,向东(向西):
先向东南(西南),再向东(西),再向东北(西北)。
地方时
1.地方时:
因经度而异的时刻
2.世界时:
中时区的区时,即0度经线的地方时
3.地方时计算公式:
未知地方时=已知地方时+时差(时差=经度差×4’)
技巧1:
时差计算:
东大西小(东边大,东经大),东180最大
4.区时:
某时区的区时是该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
5.区时计算公式:
未知区时=已知区时+区时差(区时差:
同减异加)
技巧2:
日界线的类型及图上判断:
自然日界线:
0:
00(24:
00)小日期的最东边,大日期的最西边。
人为日界线:
1800E 大日期的最东边,小日期的最西边
技巧3:
图上时间判断:
6:
00:
晨线与赤道的交点、晨线的中点18:
00:
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昏线的中点
0:
00(24:
00):
黑夜的中央经线、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极点发生极昼)、晨线的最西点、昏线的最东点。
12:
00:
白昼的中央经线、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极点发生极夜)、晨线的最东点、昏线的最西点
人类认识的宇宙
1.宇宙:
天地万物的总称,是时间和空间的组合。
基本特点:
由各种形态的物质构成,在不断运动和发展变化
天体:
宇宙中存在一切物质,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星云。
2.天体系统及层次:
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天体系统由大到小可分为总星系 银河系 太阳系 地月系
河外星系 其他恒星系 其余大行星系
3.太阳系
组成:
八大行星(水金地火木土天海)、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卫星、星际物质等
运动特征:
(1)近圆性
(2)同向性(3)共面性
结构特征:
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4.生命物质存在具备条件:
①适宜的温度:
日地距离适中,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周期适中
②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
地球的质量、体积适中
③液态水:
地球内部元素衰变,结晶水汽化
太阳、月球与地球的关系
1.太阳辐射、太阳常数、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
太阳辐射:
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
太阳常数:
日地平均距离,垂直于大气上界,每厘米每分钟所获得的能量。
(8.24焦耳/分钟·平方厘米)
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于核聚变反应
2.太阳辐射能对地球的影响:
(1)维持地表温度,大气运动、水体运动、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2)太阳辐射为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能量
技巧1:
影响太阳辐射能的因素
(1)正午太阳高度(纬度位置)
(2)天气状况(阴雨、晴)
(3)地势高低(大气稀稠)
(4)昼夜长短(日照时数)
(5)大气洁净度
技巧2:
青藏高原太阳辐射能最丰富的原因
1.纬度较低,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大2.地势较高,空气稀薄,天空中云量少3.空气洁净,杂质少,大气透明度高4.晴天多,日照时间长。
太阳辐射强,大气削弱作用弱。
.
技巧3:
四川盆地太阳辐射贫乏的原因
1.盆地地形,四围高山环绕,地形封闭,云量大,海拔较低,2.季风气候,距海较近,受来自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暖湿气流影响,水汽来源充足,雾日多,阴雨天多,日照时数短,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
3太阳活动及太阳大气
太阳活动是指太阳大气的变化。
太阳大气从里向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三部分
技巧4:
太阳活动类型及特点
黑子:
出现在太阳大气的光球层,变化的周期大约为11年或22年,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耀斑:
出现在色球层上,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
日珥:
出现在色球层上
太阳物质抛射:
出现在日冕层
技巧5: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对气候的影响:
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与黑子的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因地而异
(2)对地球电离层的影响:
短波无线电信号被部分或全部吸收,导致通讯衰减或中断
(3)对地球磁场的影响:
产生“磁暴”现象
(4)对两极地区的影响:
夜空出现极光现象
技巧6:
月相观察:
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
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
1.宇宙探索发展阶段
(1)古代人们的幻想阶段
(2)开创新时代,进入太空时代,探测阶段(原苏联1957年10月发射卫星)
(3)20世纪80年代开始进入太空开发时代
2.宇宙探测意义
(1)进一步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
a开创了从太空观测、研究地球和整个宇宙的新时代,各种科学卫星和空间探测器相继发射上天
b发现了地球大气层外还有磁层,宇宙中存在着大量的X射线、γ射线
c测量了许多行星表面的物理特性和化学成分
(2)影响和改变了人类的生活。
3.宇宙资源:
(1)空间资源:
辽阔的空间、高真空,强辐射,失重
(2)太阳能资源:
最大限度利用太阳能
(3)矿产资源:
地球上没有的能源³He,小行星、月亮上的矿产资源
4.太空垃圾及危害
废弃的卫星、工作寿命终止的航天器各种各样的金属块儿和脱落的涂料等。
太空垃圾的危害:
垃圾和航天器的相对速度大,发生碰撞后损害大
5.清除太空垃圾办法
空间垃圾的清除方法:
(1)改变停止工作的卫星轨道
(2)回收残骸
技巧1:
航天发射基地选址所要考虑的地理条件
(1)良好的气象条件:
风速小,晴天较多
(2)地势平坦开阔,地质结构稳定
(3)人烟稀少,有建禁区的可能
(4)良好的水质
(5)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大(惯性离心力大)且地转偏向力小,航天器自转线速度大,利于发射。
(6)交通便利。
(7)符合国防安全的要求。
技巧2:
载人飞船的回收对着陆场的要求:
(1)着陆场必须位于飞船的运行轨道内
(2)人烟稀少,有利于疏散
(3)地势必须平坦,坡度不能超过5º
(4)方圆数十公里内,不能有1100伏高压线
(5)着陆区内不能有铁路,不能有三层以上的房子,不能有河流。
地球运动
1.地球自转
特征:
(1)地轴指向:
北极指向北极星附近
(2)方向:
自西向东,北逆南顺
(3)周期:
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真正周期),太阳日24小时(生活周期)
(4)速度:
角速度两极为0,其余为150/h;线速度由赤道(1667千米/时)向两极(0千米/时)递减
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天体东升西落)
(2)地方时(区时)(3)水平地转偏向力
2.地球公转
特征:
(1)方向:
自西向东(与自转同向),北逆南顺
(2)周期:
恒星年:
365天6时9分10秒(真正周期),回归年:
365天5时48分46秒
(3)轨道:
近正圆的椭圆
(4)速度:
近日点(1月初)角速度和线速度快,远日点(7月初)角速度和线速度慢。
平均每天10,30万千米∕秒
地理意义:
(1)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
(2)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3)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4)四季的更替(形成)(5)五带的划分
自转和公转关系:
黄道平面(公转轨道面)和赤道平面(自转平面)夹角:
23026',地轴与黄道平面夹角:
66034'。
3.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
12月22日前后
技巧1: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
正午太阳高度=900-纬差(当地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
=纬差(晨昏线与纬线切点的纬度差)
技巧2:
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
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二分日:
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
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冬至日:
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技巧3:
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
夏至日:
北回归线以北的区域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南半球达到最小值。
冬至日:
南回归线以南的区域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北半球达到最小值。
热带区域:
直射时达到最大值。
北半球:
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南半球:
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小。
技巧4:
不同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最大差值规律
热带地区:
23026’+当地纬度
温带地区:
23026’×2
寒带地区:
900+23026’-当地纬度
技巧5:
正午太阳方位与影子方位、长短变化判断
(1)在直射点以北:
影子朝正北,正午太阳在正南。
(北影北日南)
在直射点以南:
影子朝正南,正午太阳在正北。
(南影南日北)
(2)北回归线以北:
夏至日正午影长最短,冬至日正午影长最长;
南回归线以南:
夏至日正午影长最长,冬至日正午影长最短;
热带:
直射时正午影长最短,北半球热带冬至日正午影长最长,南半球的热带,夏至日正午影长最长
太阳高度变化曲线、太阳视运动、等太阳高度图
技巧6:
太阳高度日变化
(1)同一时刻,太阳高度由直射点(900)向四周成同心圆状递减,至晨昏线上为00
(2)同一纬线的太阳高度日变化相同。
(3)特殊纬线太阳高度日变化规律:
a极点:
太阳高度不变
b发生极昼的纬线上:
最小太阳高度+最大太阳高度=2倍直射点纬度,
当地纬度=900-直射纬度+最小太阳高度
技巧7:
日出时太阳方位的季节变化与物影判断
太阳直射北半球,太阳东北升西北落,太阳直射南半球,太阳东南升西南落,物影与太阳方位相反
技巧8:
昼长计算
昼长=[12-日出时间(地方时)]×2=[日落时间(地方时)-12]×2=日落时间-日出时间(任意时间)
技巧9:
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规律
a.二分日:
全球昼夜等长
b.直射北半球:
北极极昼,南极极夜,刚好发生极昼的纬线圈以内发生极昼,昼长为24小时,向南昼长逐渐缩短,至刚好发生极夜的纬线圈,纬线圈以内发生极夜,昼长为0小时,北半球昼长夜短,赤道昼夜等长,南半球昼短夜长
c.直射南半球:
北极极夜,南极极昼,刚好发生极昼的纬线圈以内发生极昼,昼长为24小时,向北昼长逐渐缩短,至刚好发生极夜的纬线圈,纬线圈以内发生极夜,昼长为0小时,南半球昼长夜短,赤道昼夜等长,北半球昼短夜长
特殊纬度夏至日昼长:
200N:
13小时13分;300N:
13小时56分;400N:
14小时51分;600N:
18小时29分
技巧10:
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规律
a.夏至日:
北半球昼长达到最长;南半球昼长最短;
b.二分日:
昼夜等长;
c.冬至日:
北半球昼长达到最短,南半球昼长最长
技巧11:
四季
中国:
立春-立夏:
春季;立夏-立秋:
夏季;立秋-立冬:
秋季;立冬-次年立春:
冬季
欧美(即天文学划分):
春分-夏至:
春季;夏至-秋分:
夏季;秋分-冬至:
秋季;冬至-次年春分:
冬
气候:
五日连续日均温小于100C为冬季,大于220C为夏季,其他为春、秋
气候统计3、4、5三个月划为春季,6、7、8三个月划为夏季;9、10、11三个月划为秋季;12、1、2三个月划为冬季
技巧12:
五带
热带:
直射寒带:
极昼、极夜温带:
两者皆无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
1.大气:
由于地球的引力作用,在地球周围聚集着一层厚达几千千米的混合气体
主要作用:
(1)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最为活跃和要素
(2)大气运动和水的相变产生天气现象
(3)大气运动和水的相变在地质历史时期,不断改变和塑造地表形态
(4)大气保温作用使地球表面平均温度维持在15°C左右
(5)臭氧吸收紫外线,保护生物的生存环境
2.低层大气:
海拔在25千米以下的地球大气层称为低层大气。
包括对流层和平流层中下部。
低层大气所含空气占整个地球大气层超过80%以上,对天气和气候有直接的影响。
基本组成成分及作用
干洁空气:
N2:
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O2:
维持生物活动的必要物质
CO2:
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对地面保温
O3:
吸收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遭过量紫外线的伤害
水汽: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对地面保温
固体杂质:
凝结核,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人类活动对大气组成成分的影响
(1)燃烧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排放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硫氧化物
(2)制冷工业放出氟氯烃
(3)植树造林,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大气中氧气含量,或破坏植被,增加二氧化碳含量,减少大气中氧气含量
3.大气垂直分层
分层依据:
温度、密度、大气运动状况
大气垂直分层及特点
大气分层
气温垂直变化
空气运动
天气现象
与人类的关系
规律
原因
高层大气
有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平流层
下层变化很小,30千米以上,迅速升高
基本不受地面影响,靠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增温
平流运动为主
天气晴朗
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为人类生存环境天然屏障;大气稳定利于高空飞行
对流层
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地面是直接热源,离地越高,气温越低
对流运动显著
复杂多变
与人类关系最密切
大气的热力状况
1.大气的热力状况
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和大气之间进行着一系列的能量转换,从而形成地球表面复杂的大气热力状况,维持着地球表面的热量平衡。
2.太阳辐射主要波段
太阳辐射的主要波长范围是0.15~4微米。
可见光区:
波长在0.4~0.76微米之间,占太阳辐射总能量的50%
紫外线区:
波长小于0.4微米,占太阳辐射总能量的7%
红外线区:
波长大于0.76微米,占太阳辐射总能量的43%
3.大气热力作用
主要表现形式: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的保温效应
大气削弱作用分类:
(1)吸收作用:
具有选择性(平流层臭氧主要吸收紫外线。
对流层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等,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较长的红外线。
大气对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的可见光线却吸收得很少)
(2)反射作用:
没有选择性(云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