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历史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025596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69.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历史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初三历史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初三历史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初三历史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初三历史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三历史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答案解析.docx

《初三历史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历史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答案解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三历史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答案解析.docx

初三历史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答案解析

初三历史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古代文明的地理位置和文明成就搭配正确的是

A.古埃及——西亚——金字塔

B.古巴比伦——北非——象形文字

C.古印度——南亚——种姓制度

D.古代希腊——欧洲——太阳历

【答案】C

【解析】

依据课本所学,古代印度发源于南亚次大陆。

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

种姓制度下的各等级世代相袭。

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人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C项符合题意;古埃及位于非洲东北角,发源于尼罗河流域。

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

A项不合题意;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西亚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

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创造了楔形文字。

B项不合题意;太阳历是古埃及天文学的突出。

古希腊是欧洲文明的代表,希腊的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古代世界的高峰。

D项不合题意。

由此可知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C。

2.1901年12月至1902年1月,一支法国考古队在埃兰古都苏撒遗址发现《汉谟拉比法典》石柱。

下面对法典的描述属于观点的是

①古巴比伦分为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社会等级

②法典中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规定,说明商品经济在古巴比伦比较活跃

③法典的发现,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④法典是迄今为止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答案】B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巴比伦分为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社会等级”是对历史事件的客观叙述,不属于观点,①不符合题意,故把含有①的ACD排除;②③④的内容都是对《汉谟拉比法典》的评述,属于观点,符合题意。

综上可知,B符合题意,ACD排除,故选择B。

3.一考古队从非洲出发,由西向东去考察四大文明古国的发源地,其考察的顺序是()

①尼罗河流域②印度河流域③黄河流域④两河流域

A.①④②③B.①③④②C.①②④③D.③②①④

【答案】A

【解析】

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考古队从非洲出发,从西向东去考查四大文明古国的发源地,应该是古埃及,位于非洲尼罗河流域;古巴比伦,位于西亚两河流域;古印度;位于南亚印度河流域;古代中国,位于东亚黄河流域,因此,正确的顺序是①④②③,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下表是对古代雅典相关人群及其人数的统计。

对统计表格分析正确的是

人群

自由民(含妇女和儿童)

奴隶

享有政治权利的公民

出席公民大会的公民

人数

90000人

36500人

约35000人

约3000人

A.政权掌握在绝大多数人手里

B.所有雅典人均享有平等权利

C.国家大事由全体公民讨论决定

D.雅典民主只是部分人的民主

【答案】D

【解析】

首先解读表格概括可知,雅典享受政治权利的公民约有35000人,远远低于自由民数量,且均为公民,奴隶无权参与政治。

由此可见,享受民主政治权利的只是部分雅典人。

因此D正确。

A、B结论与材料不符。

雅典最高权力机构是公民大会,能参加公民大会的只有3000人,远低于自由民,因此国家大事不是由全体公民讨论决定的,因此C错误。

综上故选D。

【点评】在盛行专制的古代社会,雅典民主政治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先河,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政治遗产,但是雅典民主也是建立在奴隶主对奴隶专政的基础上,奴隶、妇女和外邦人都没有政治权利,真正享有民主权利的只有拥有公民权的少数雅典人,其本质是少数奴隶主对广大奴隶的专政。

5.“罗马从意大利半岛上的一个共和国转变为一个庞大的帝国,是突然而惊人的,这使人联想起亚历山大的征服。

”对材料表述理解正确的是

A.罗马帝国与亚历山大帝国同时建立

B.亚历山大征服迦太基后建立了罗马帝国

C.屋大维征服迦太基后建立了罗马帝国

D.罗马取得布匿战争胜利后称霸西地中海

【答案】D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3世纪至前2世纪,为争夺地中海霸权,罗马共和国同地中海西部强国迦太基进行了三次布匿战争,最终击败迦太基,公元前2世纪后期,取得地中海霸权,成为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罗马取得布匿战争胜利后取得了地中海的霸权。

D表述正确,符合题意;亚历山大帝国建立在罗马帝国之前,A不符合题意;亚历山大建立的是亚历山大帝国,B不符合题意;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罗马帝国,公元前27年为公元前1世纪晚期,击败迦太基是在公元前3世纪至前2世纪,C不符合题意。

所以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点评】注意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的区别。

6.“通过封建契约和分封仪式,如臣服礼、授职礼,领主和附庸形成依附关系。

”对材料信息解释错误的是

A.材料中的“领主”是封君,“附庸”是封臣

B.封君不能任意侵害封臣的荣誉

C.封臣从封君那里获得土地后必须向封君提供兵役服务

D.确立了以土地为纽带的奴隶制度

【答案】D

【解析】

根据材料内容及所学知识可知,8世纪前期,查理•马特任宫相时,改变以前无条件赏赐贵族土地的做法,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封主将土地分给其附庸,且不能任意侵害封臣的荣誉,得到封地的人必须为封主服兵役,这次改革在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所以ABC项表述均正确,D项表述错误,故选D。

7.中世纪的西欧,两个相距仅几百公里的地方,一个地方有大量的粮食,另一个地方却在遭受饥饿是很正常的事情。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西欧出现了等级君主制,大封建主仗势欺人以邻为壑

B.国王以粮食为武器,限制粮食贸易,反对城市自治

C.庄园制经济封闭和自给自足

D.奥斯曼帝国崛起控制了亚欧商路,破坏了西欧商业环境

【答案】C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欧封建庄园是西欧中世纪的基层经济组织,它是一个农村共同休,也是一个自治的政治单位,庄园制经济封闭和自给自足,人们生活范围小,交往少,所以,造成“两个相距仅几百英里的地方,一个地方有大量的粮食,另一个地方却在遭受饥饿是很正常的事情”,C符合题意;ABD三项与题干现象出现没有直接关系,排除,故选择C。

8.12—13世纪欧洲大学兴起,法学与神学一样成为大学重要的课程,学校中对罗马法的研究盛行一时。

出现这一状况的最根本原因是

A.教会势力的减弱

B.西欧城市经济的复兴

C.希腊罗马时代传统教育的影响

D.罗马法的思想深邃、体系完备

【答案】B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11世纪后,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希腊、罗马的古典著作开始在西欧传播,大学里法学与神学一样成为大学重要的课程,学校中对罗马法的研究盛行一时,这正是西欧城市经济的复兴造成的,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的说法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9.“最可靠、最必要、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忘记基本的历史联系。

”这个“历史联系”就是历史现象中的因果关系。

下列选项中因果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选项

A

拜占廷人长期采取封闭保守的态度

拜占廷文明被历史大潮所淘汰

B

中古西欧城市兴起

加速了封建国家的分裂

C

凯撒命人编制“儒略历”

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D

马可·波罗来华

开辟了从欧洲到亚洲的新航路

A.A

B.B

C.C

D.D

【答案】A

【解析】

依据课本所学,拜占庭帝国对基督教、希腊罗马文化传统,以及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创作出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在世界上产生过重大影响。

但是拜占廷人长期采取封闭保守的态度,拜占廷文明被历史大潮所淘汰。

A项符合题意;10世纪中古西欧城市兴起。

由于城市一般坐落在封建领主的领地上,因此,领主像控制庄园一样,对城市居民任意的征税,甚至要求居民像佃农一样履行义务。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封建主日益贪婪,对城市市民加紧剥削。

B项不合题意;凯撒命人编制“儒略历”,成为今天人们使用的公历的基础;《罗马民法大全》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C项不合题意;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开辟了从欧洲到亚洲的新航路。

D项不合题意。

由此可知BCD不合题意,故选择A。

10.7世纪中期,日本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大化改新正式开始。

对这一变革解读正确的是

A.严重削弱了天皇的权力

B.加速了日本封建化进程

C.加强了世袭贵族的地位

D.直接推翻了幕府的统治

【答案】B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7世纪中期,孝德天皇仿效隋唐制度,颁布改新诏书,进行大化改新,通过改革,在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经济上把贵族土地收归国有等,大化改新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其“新”主要体现在加速了日本封建化进程。

B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点评】

抓住通过关键词“大化改新的新”是解题的关键,其“新”主要体现在加速了日本封建化进程。

11.佛教、基督教与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

它们有很多的共同点,其中,世界三大宗教在教义上的共同点是

A.都反对统治阶级B.都主张忍耐顺从

C.都产生于亚洲D.都得到广泛传播

【答案】B

【解析】

依据“教义上的共同点”,结合课本所学,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世界三大宗教都是在社会矛盾重重,人们渴望自由、平等、幸福的情况下产生的,其教义都宣扬忍耐、顺从等主张,都成为了当时统治者的工具。

三大宗教的共同之处是都成为了当时统治者的工具,叫人们忍耐服从。

B项符合题意;A项不合题意;它们都产生于亚洲地区,公元前6世纪古印度的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创立佛教;1世纪时产生于巴勒斯坦一带的基督教,创始人是耶稣;7世纪时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的麦加创立了伊斯兰教。

C项不合题意;因为教义为统治者服务,所以得到了统治者的广泛传播。

D项不合题意。

由此可知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

【点评】世界三大宗教在“教义上的共同点”是解题的关键,据所学分析三大宗教的教义:

佛教的教义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人必须消灭欲望,忍耐服从,刻苦修行;基督教教义叫人忍受苦难,死后可以升入天堂;“伊斯兰”是阿拉伯语“顺从”的意思,由此总结教义共同点:

都主张忍耐顺从。

12.“一带一路”倡议不同发展水平、不同文化传统、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开展平等合作,共享发展成果。

以下与这个理念相符的是

A.罗马帝国的扩张

B.十字军东征

C.阿拉伯数字西传

D.阿拉伯帝国的扩张

【答案】C

【解析】

依据题干“开展平等合作,共享发展成果”,结合课本所学,最初印度人用梵文的字头表示数字,创造了从0到9十个数字的计数法。

阿拉伯人学会这一方法,对它加以改造。

12世纪初,这一简便的计数法传到欧洲,被称为“阿拉伯数字”。

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都属于暴力冲撞的战争方式,不合题意,故选择C。

【点评】题干“一带一路”战略提倡不同发展水平、不同文化传统、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开展平等合作,共享发展成果,属于和平交流是阶梯的关键,反映了各国平等合作,发展成果共享。

阿拉伯数字西传,反映了各国共享文明成果。

13.推动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改变中世纪欧洲社会整体面貌的最主要原因是

①土地关系的变化

②手工业的发展

③远程贸易的发展

④商人巨贾与贵族的联姻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②④

【答案】B

【解析】

依据课本所学,中世纪晚期,欧洲社会处于转型晚期。

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改变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

①②正确,B项符合题意;远程贸易的发展、商人巨贾与贵族的联姻是西欧社会发展的表现,但是没有改变社会面貌。

③④错误,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

14.文艺复兴时期,男性服装的肩部、胸部甚至腹部都使用填充物,以此来突出男性的威武、雄伟等;女性服装是上身使用紧身胸衣以及敞口的低领,以此来突出女性的人体曲线美。

这充分说明

A.人文主义思想对服饰艺术产生深刻影响

B.古希腊、古罗马文化影响深远

C.新航路开辟后,在东方的着装影响下,西欧孜孜不倦追求艺术

D.服饰的设计灵感来自现实生活

【答案】A

【解析】

依据材料“突显威武、雄伟的特征”、“突现人体曲线美”可知这表明此时期的服饰设计充分体现了人的美感,更多考虑人的因素。

体现出人文主义对服饰的影响。

结合课本所学,14世纪中叶,文艺复兴在意大利兴起,提出人文主义,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享受现世生活。

A项符合题意;材料主要体现的是人文主义思想对服饰的影响,无法得出这些服饰特点是古希腊和罗马时期的文化特征。

B项不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文艺复兴时期人们服饰的改变,C项不合题意;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不合题意。

由此可知B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A。

15.“地理大发现是世界历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之一,它打破了世界各地的孤立状态,世界贸易的范围空前扩大,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该材料体现的是新航路开辟的(  )

A.历史背景B.必备条件C.主要过程D.重要影响

【答案】D

【解析】

根据题干“它打破了世界各地的孤立状态,世界贸易的范围空前扩大,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可知,题干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的重要影响,D符合题意。

ABC项题干没有涉及,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16.下图是三角贸易示意图,其中②处船上运输的应该是(  )

A.廉价商品和枪支弹药

B.黄金白银

C.生产原料

D.黑人奴隶

【答案】D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三角贸易是指17-18世纪欧美商人以廉价工业品运到非洲换取奴隶,把黑奴运到美洲卖掉,再从美洲购回生产原料,制成商品再运到非洲以换取奴隶的循环贸易活动。

依据题文信息,②所处的行程是从非洲到美洲,故D项符合题意,ABC项不符合题意。

所以应选D。

17.顾准认为,西方近代两股潮流催生两种风格各异的政治传统:

一是经验主义,“一寸一寸前进……‘螺旋上升’”,沉着事功。

二是理想主义,动辄革命,狂飙突起。

政治传统“理想主义”的典型国家应该是

A.法国

B.英国

C.美国

D.德国

【答案】A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是经验主义,“一寸一寸前进…‘螺旋上升’”,沉着事功。

说的主要是英国;二是理想主义,动辄革命,狂飙突起,主要是以法国为代表,法国大革命波澜壮阔,充满曲折。

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CD与题干内容不符,故选A。

18.《大国崛起》解说词写道:

“17世纪,英国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在下面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

”英国“抢占先机”和“傲视全球”的典型表现分别是

A.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加强了海外贸易

B.通过新航路的开辟,推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C.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

D.确立海上霸权和世界殖民霸权

【答案】C

【解析】

题干关键词之一是“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这一历史转变是指英国社会制度的转变,英国最先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推翻封建专制制度,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后来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了最发达的工业国,这才有了傲视全球的基础,C项符合题意;加强了海外贸易,虽然扩大英国海外市场,但它主要是排挤了荷兰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危及荷兰的海上利益,A不符合题意;新航路的开辟是西班牙和葡萄牙,B不符合题意;英国成为海上霸主,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是在18世纪,D不符合题意。

综上可排除ABD,故选择C。

19.“拿破仑的军队每到一处就宣布解放农奴,取消封建特权,唤起欧洲各国的反封建意识……”如果以推动文明进步的角度肯定拿破仑,不可选择的史实依据是()

A.夺取政权,加冕称帝

B.打败反法联军,冲击欧洲封建势力,扩散法国大革命成果

C.征战欧洲,扩疆拓土

D.亲自主持编制并颁布实施《民法典》

【答案】A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法国大革命中,1799年,拿破仑通过雾月政变掌权,1804年拿破仑建立了拿破仑第一帝国,然后发动了一系列的对外战争,扩大了法国的疆域,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

拿破仑对法国的最主要贡献是颁布《法典》,又名《拿破仑法典》,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法典》是资产阶级国家的第一部民法典,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和平等的思想。

夺取政权,加冕称帝和推动文明进步无关,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20.在新旧制度转变的过程中,在暴力冲突与和平过渡之间,英国人选择了后者,而且取得了成功。

”这里所说的“和平过渡”指的是

A.议会斗争

B.处死国王

C.王朝复辟

D.光荣政变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掌握情况。

结合所学可知,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的推翻詹姆斯二世的统治、防止天主教复辟的非暴力政变。

英国议会作出决定:

废黜詹姆士二世,迎请他的女儿玛丽和女婿威廉入住英国,这场革命未有流血,因此历史学家将其称之为“光荣革命”。

故D项符合题意;ABC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所以本题应选D。

【点评】光荣革命后,从表面上看似乎一切都没有变,只是换了国王,新国王还具有继承王位的最直接条件。

但实质上新国王是由议会创造出来的,这就意味着君权从“神授”变成了“民授”。

没有议会就没有国王的王位。

这就把近100年来困扰英国不休的主权问题解决了:

既然议会创造了国王,主权当然在议会。

21.当一个民族必须解除其与另一个民族之间迄今所存在着的政治联系时,就要求他们一定要把哪些迫使他们不得已而独立的原因宣布出来。

此主张应出自(  )

A.《权利法案》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D.《共产党宣言》

【答案】B

【解析】

依据“当一个民族必须解除其与另一个民族之间迄今所存在着的政治联系时,就要求他们一定要把哪些迫使他们不得已而独立的原因宣布出来”及所学知识可知,此主张应出自《独立宣言》。

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了《独立宣言》,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宣称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独立宣言》成为当时欧洲大陆各国反对封建君主专制、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面旗帜,被马克思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

故B符合题意。

ACD均与题干“一个民族必须解除其与另一个民族之间迄今所存在着的政治联系”不符,故选B。

【点评】本题应识记与灵活掌握《独立宣言》的相关史实。

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了《独立宣言》,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

《独立宣言》成为当时欧洲大陆各国反对封建君主专制、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面旗帜,被马克思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

22.下面是19世纪英国城镇人口比重变化图,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殖民扩张的开展B.“光荣革命”的发动

C.工业革命的推动D.世界市场的形成

【答案】C

【解析】

根据图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界上半期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社会生产力,推动了英国大机器工业的发展,使城镇人口的数量迅速增加,城镇人口所占的比重迅速增加。

C选项符合题意,ABD项与题干信息不符,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时间“19世纪”链接所学知识,可以想到英国城镇人口增加是由于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机器生产取代了手工劳动所导致的。

23.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于2017年3月1日召开新闻发布会称,截止2016年底,我国高速铁路里程居世界第一。

回顾人类铁路发展历史,世界上最早的铁路及火车出现在

A.德国

B.美国

C.英国

D.法国

【答案】C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世界第一条铁路及火车机车出现在英国。

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1825年,英国的史蒂芬孙设计制造的旅行号蒸汽机车在新铺设的铁路上试车成功。

蒸汽机在交通运输业中的应用和火车的发明,使人类迈入了“火车时代”,迅速地扩大了人类的活动范围。

故正确答案为C。

ABD均与史实不符,故选C。

24.下列关于巴黎公社的表述,正确的是()

A.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B.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工人武装起义

C.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D.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

【答案】A

【解析】

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在这一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无产阶级为建立政权进行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1871年的法国武装起义后建立的巴黎公社。

巴黎公社是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BCD认识错误,故选A。

25.“170年以来,没有一个学说像它这样彻底改变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没有一个学说像它这样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时代感,没有一个学说像它这样敢于和善于吸收人类社会不断积累的文明成果而不断焕发科学的青春。

”这个学说是指

A.人文主义

B.启蒙思想

C.马克思主义

D.空想社会主义

【答案】C

【解析】

依据题干“170年以来”,结合课本所学,1848年2月24日,马克思和恩格斯起草纲领性文献《共产党宣言》在伦敦第一次出版。

《共产党宣言》是第一部较为完整而系统地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伟大著作,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开辟了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的锐利思想武器。

C项符合题意;14世纪中叶,文艺复兴在意大利兴起,核心思想人文主义。

A项不合题意;18世纪开始美国出现了启蒙思想,为法国大革命做了理论准备。

B项不合题意;空想社会主义诞生于19世纪初,主张建立一个没有阶级压迫和剥削以及没有资本主义弊端的理想社会。

当时生产力水平达不到。

D项不合题意。

由此可知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C。

【点评】据题干“170多年以来”“没有一个学说像她这样彻底改变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是关键信息,可知这个学说是指马克思主义。

现在是2019年,170多年前是19世纪40年代。

选项中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848年。

二、综合题

26.追求民主与法制,反对专制与独裁是世界各国人民的不懈追求,自人类诞生以来,世界各国人民为追求民主与法制进行了许多的尝试与努力。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的政治制度不是从我们邻人的制度中模仿而来的,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范……我们的制度之所以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

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

——伯里克利

材料二有人认为:

英国的“光荣革命”既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变,也不是一次以建立“平衡宪法”为归宿的政治妥协,而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

材料三美国政治权力结构示意图。

材料四人们生来是自由的,在权利上是平等的;自由、平等、安全、反抗压迫是天赋的权利;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私有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我们的政治制度”开启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

请根据材料一指出这一制度民主性的表现。

(2)根据所学知识,材料二中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了怎样的政体形式。

(4)材料四出自什么文献?

为什么说它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

(5)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概括人类政治文明演进的趋势,并谈谈这对中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启示。

【答案】

(1)政权掌握在全体公民手中;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议会的权力高于王权(或议会在国王之上)

(3)三权分立(或民主共和政体)。

(4)《人权宣言》因为它反对君主专制和等级制度。

(5)趋势:

由专制到民主,由人治到法治(或追求民主与法制。

反对考制与独裁);后示:

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依法治国;提高人们的法制观念;增强依法办事的意识;加快我国依法治国的进程等(可从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实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