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立、放大的虚像
放大镜
第五章质量与密度
基本概念
1、质量定义: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单位:
国际单位制:
基本单位kg
常用单位:
吨(t)、克(g)、 毫克( mg)
3、天平
⑴ 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质量测量工具:
案秤、台秤、实验室常用的测量工具托盘天平
⑵ 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①“看”:
观察天平的称量以及游码在标尺上的分度值。
②“放”:
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③“调”:
调节天平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
衡。
④“称”:
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
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⑤“记”:
被测物体的质量=盘中砝码总质量+ 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
4、量筒
⑴用途:
测量液体体积(间接地可测固体体积)。
⑵使用方法:
①“看”:
单位、 量程、分度值。
②“放”:
放在水平台上。
③“读”:
量筒里地水面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和凹面的底部相平。
5、密度定义:
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单位:
国际单位制:
基本单位kg/m
常用单位g/cm3。
换算关系:
1g/cm3=103kg/m3 1kg/m3=1×10-3g/cm3
6、密度的应用:
⑴鉴别物质:
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一,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可用密度鉴别物质。
⑵求质量:
由于条件限制,有些物体体积容易测量但不便测量质量用公式m=ρV算出它的质量。
⑶求体积:
由于条件限制,有些物体质量容易测量但不便测量体积用公式V=m/ρ算出它的体积。
⑷判断空心实心:
基本公式
密度公式:
ρ=m/V
变形公式:
m=ρV,V=m/ρ
基本实验:
测量固体、液体的密度
一、测量固体的密度
1、实验方案:
①原理:
ρ=m/V
②器材:
天平、量筒
③步骤:
㈠用调好的天平测出石块的质量m
㈡在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水,测出水的体积V1
㈢将石块浸没在量筒的水中,读出水面到达刻度V2
2、计算石块的密度:
二、测量液体的密度
1、实验方案
①原理:
ρ=m/V
②器材:
天平、量筒
③步骤:
㈠用调好的天平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1
㈡将部分液体倒入量筒,测出液体的体积V
㈢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液体的质量m2
2、计算液体的密度:
ρ=(m1-m2)/ V
基本规律
1、质量不随物体的形态、状态、位置、温度 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2、密度性质:
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⑴同种材料,同种物质,ρ不变,m与 V成正比
物体的密度ρ与物体的质量、体积、形状无关,但与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有关
密度随温度、压强、状态等改变而改变,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
⑵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ρ与体积成反比;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ρ与质量成正比。
第六章 熟悉而陌生的力
基本概念
1、力:
⑴力的产生不能离开物体;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是同时成对存在的。
定义: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特点:
物体间力的作用相互的
⑵力的作用效果:
①改变物体的形状
②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力的三要素:
大小、方向、作用点
3、力的单位:
牛顿(N)
4、力的的示意图
①确定力的作用点
②画出力的方向
③标出力的大小
5、弹力定义:
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产生的力
弹力的方向跟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
6、弹簧测力计:
由指针、刻度盘、弹簧组成的
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①了解量程
②明确分度值
③指针是否与零刻度线对齐
④使用前要拉动几下,防止弹簧被卡住
⑤读数时,应让视线垂直刻度盘面
7、 重力(G)定义:
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力
大小:
重力与物体的质量之间成正比,其比值为g=9.8N/Kg,
方向:
重力总是竖直向下。
8、重心:
重力的作用点
9、摩擦力:
方向:
与相对运动(相对运动的趋势)方向相反。
种类:
(1)静摩擦:
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它们之间存在相对运动的趋势,两物体之间产生一种阻碍这种运动的力。
(2)动摩擦:
①滑动摩擦力:
当一个物体在另外一个物体的表面上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
②滚动摩擦力:
当一个物体在另外一个物体的表面上滚动时受到的摩擦力。
基本公式: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G=mg
基本实验:
摩擦力
一、探究与摩擦力大小有关的因素。
1、实验过程和方法:
⑴猜想与假设:
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所受的压力、接触面积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⑵实验方案:
①原理:
二力平衡的条件
②器材:
弹簧测力计、砝码、长方体木块、长木板
③步骤:
㈠把木块放在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匀速运动,读出这时的拉力F1;
㈡在木块上放砝码,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匀速运动,读出这时的拉力F2;
在木板上固定好毛巾,放上木块,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匀速运动,读出这时的拉力F3;
㈣把木块侧放在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匀速运动,读出此时的拉力为F4
④分析数据:
当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当压力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2、结论: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物体的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且跟物体间的压力成正比,而跟两物体相接触的面积大小无关,跟滑动的速度也无关。
基本规律
1、增大摩擦力的方法:
①增大压力
②接触面变粗糙
③变滚动为滑动。
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①减小压力
②接触面变光滑
③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
④接触面分离(悬浮列车)
2、稳度的提高:
增大支撑面积,降低重心。
第七章力与运动
基本概念
1、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3、惯性:
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惯性的大小只和质量有关。
3.物体平衡状态:
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
二力平衡:
当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就叫做二力平衡。
基本实验:
阻力大小对运动物体的影响
一、运动物体如果不受其他物体的影响,会一直运动下去吗?
1、实验过程和方法:
⑴猜想与假设:
阻力越小,小球的速度减小得越慢。
⑵实验方案:
①器材:
斜面、粗糙程度不同的木板、布、毛巾、小球、刻度尺等
②步骤:
㈠让小球从光滑的木板上沿斜面滑下,测量小车的运动距离m1
㈡让小球从粗糙的毛巾上沿斜面滑下,测量小车的运动距离m2
让小球从粗糙的毛巾上沿斜面滑下,测量小车的运动距离m3
2、分析与论证:
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小车前进的距离越长。
在完全没有摩擦阻力情况下,小车的运动方向永远不改变,运动的距离将无限远,将不会停下来。
基本公式
1、同向共线求合力:
F合力=F大+F小,合力与二力同向;
反向共线求合力:
F合力=F大-F小,合力与大力同向;
基本规律
1、二力平衡的条件: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则这两个力二力平衡时合力为零。
2、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第八章压强
基本概念
1、压力(F):
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2、压强(P):
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单位:
帕斯卡(Pa):
1Pa=1N/m2
3、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
是由于液体受到重力,具有流动性。
4、测量液体压强的仪器:
压强计
通过U形管中液面高度差显示薄膜受到的压强大小
5、 根据液体压强公式:
可得,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和质量无关。
6、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
空气受到重力作用而产生的,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
7、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是:
马德堡半球实验。
测定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
托里拆利实验。
8、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是:
气压计,常见气压计有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
9、标准大气压=760毫米汞柱=1.013×105帕=10.34米水柱。
10、连通器
定义:
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
原理:
连通器里装同一种液体且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的液面保持相平
应用:
茶壶、锅炉水位计、乳牛自动喂水器、船闸等
基本公式
1、压强通用公式:
P=F/S
2、液体压强计算公式:
P=ρgh
基本规律
1、液体压强特点:
①液体对容器底和壁都有压强,
②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③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
④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2、增大压强方法:
①S不变,F↑②F不变,S↓③同时把F↑,S↓
减小压强方法则相反。
3、液体压强主要类型
①容器底所受压力、压强及对支持面压力、压强的比较
②若外界大气压为HcmHg,给出的下列各种情况中,被密封气体的压强如图所示(管中液体为水银)
4、沸点与气压关系:
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5、流体压强大小与流速关系:
在流体中流速越大地方,压强越小,
流速越小的地方,压强越大。
6、升力
原理:
飞机前进时,由于机翼上下不对称上凸下平,机翼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较小,下
方流速小,压强较大,机翼上下表面存在压强差,这就产生了向上的升力。
第九章浮力
基本概念
1、浮力:
定义:
一切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这个力叫浮力。
产生原因: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浮力方向:
总是竖直向上的。
施力物体:
液(气)体
2、阿基米德原理
① 内容: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②公式:
F浮=G排=ρ液gV排
③意义:
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
基本公式:
测量浮力
阿基米德原理法:
F浮=G排=ρ液gV排
平衡法(漂浮或悬浮):
F浮=G物
称量法:
F浮= G-F拉
压力差法:
F浮= F向上-F向下
基本实验
一、称量法测浮力
1、实验方案
①原理:
F浮= F向上-F向下
②器材:
溢水杯、小桶、弹簧测力计、
③步骤:
㈠测出物体重力G
㈡测出小桶的重力G0
㈢把物体浸入水中,测出物体完全浸没后测力计示数F和排开水和小桶总重力G1
2、计算物体的浮力进行验证:
物体受到的浮力:
F浮=G-F
排开液体重力:
G排=G1-G0
基本规律
1、浮力的沉浮条件
2、浮力利用
(1)、轮船:
工作原理:
要使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制成能够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必须把它做成空心的,使它能够排开更多的水。
(2)、潜水艇
工作原理:
潜水艇的下潜和上浮是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的。
(3)、气球和飞艇
工作原理:
气球是利用空气的浮力升空的。
气球里充的是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如:
氢气、氦气或热空气。
为了能定向航行而不随风飘荡,人们把气球发展成为飞艇。
第九章 机械与人
基本概念
1、杠杆
①定义:
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是杠杆。
②支点:
杠杆绕着转动的点。
③动力:
使杠杆转动的力。
④阻力:
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⑤动力臂:
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⑥阻力臂:
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2、定滑轮
①定义:
轴固定不动的滑轮叫定滑轮。
②原理:
定滑轮实质是等臂杠杆,不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
3、动滑轮
①定义:
轴可以随物体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
②原理:
动滑轮实质是动力臂(滑轮直径D)为阻力臂(滑轮的半径R)2倍的杠杆。
动滑轮省一半力。
4、滑轮组
①定义:
由几个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叫滑轮组。
②原理:
既利用了动滑轮省一半力又利用了定滑轮改变动力的方向。
③承担物重的绳子有几段,所用拉力为物重的几分之一。
5、机械功(J)
①功的初步概念:
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作用下通过了一段距离,
功包括两个必要因素:
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②功的计算:
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公式:
功=力×距离
③功的单位:
焦耳,简称焦,符号为J。
力的单位是N,距离的单位是m,功的单位就是N·m
6、功率(W)
①功率的概念:
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叫做功率。
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
②功率的计算:
公式为 功率=功/时间,
③功率的单位:
功率的单位是J/s瓦特。
简称瓦,符号W。
功的单位是J,时间的单位是s,功率的单位就是J/s。
7、机械效率(η)
①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
公式:
η=W有用/W总×100%
②机械效率总是小于1。
③注意机械效率跟功率的区别
机械效率和功率是从不同的方面反映机械性能的物理量,它们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功率大的机器不一定效率高。
8、动能和势能
①动能:
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
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它的动能就越大。
②势能:
势能可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重力势能:
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
物体的质量越大,举得越高,它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
弹性势能:
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量。
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具有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③机械能:
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9、能和势能的转化
动能可以转化为势能,势能也可以转化为动能。
基本公式
1、杠杆的平衡条件: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F1·L1= F2·L2
2、功的计算:
W=Fs
3、功率的计算:
P=W/t
4、滑轮组拉的大小:
F=G/n
5、滑轮组机械效率:
基本实验
一、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1、实验方案
①原理:
②器材:
弹簧测力计、刻度尺
③步骤:
㈠使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匀速提升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