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金华 《三国志》的句读与标点符号问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022003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9.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吴金华 《三国志》的句读与标点符号问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吴金华 《三国志》的句读与标点符号问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吴金华 《三国志》的句读与标点符号问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吴金华 《三国志》的句读与标点符号问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吴金华 《三国志》的句读与标点符号问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吴金华 《三国志》的句读与标点符号问题.docx

《吴金华 《三国志》的句读与标点符号问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吴金华 《三国志》的句读与标点符号问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吴金华 《三国志》的句读与标点符号问题.docx

吴金华《三国志》的句读与标点符号问题

《三国志》的句读与标点符号问题

吴金华

全面地给《三国志》(陈寿著、裴松之注)这部拥有68万字的史学名著加上句读或标点符号,涉及到魏晋文化、中古汉语等多方面的问题。

   句读主要是断句,而标点符号除了断句以外,还要体现句子的层次,标明句子的语气,凸显某些专用名词的性质,显示对话、引文的起讫,等等。

关于《三国志》的句读,前人已经积累了一些成果,其中成绩比较显著的,有明代陈仁锡的《三国志》批点本、民国时期王云五主编的万有文库《三国志》断句本。

到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期,中华书局出版了陈乃乾校理的《三国志》标点本,十多万个标点符号为读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阅读之便;这个新式标点本的出现,在《三国志》传播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当然,四十多年前的标点本在今天看来不可能没有缺陷。

随着语言与文化的研究水平不断提高,我们站在今天的学术背景下审视中华书局标点本,必然会发现许多值得研究的问题。

二十多年前,吕叔湘先生在《〈通鉴〉标点琐议》一文中曾选出有代表性的例子132个,从标点的错误现象和错误原因两个方面归纳成三十条,对古籍整理工作者及语言文化研究者很有帮助。

现在,我们本着这个精神,从《三国志》标点本中选出153例,归纳为四十一条,供《三国志》的研读者参考。

  中华书局《三国志》标点本有第一版(1959)和第二版(1982)之分。

本文引用标点本时均根据第二版,引文后面括注了该本的页码。

本文称引万有文库《三国志》断句本时,一律简称“断句本”。

一、不当断而断

   

(1)太后令帝常在式乾殿上讲学,不欲,使行来,帝径去;太后来问,辄诈令黄门答言“在”耳。

(《魏志·齐王芳纪》注引《魏书》/130页)

   “不欲使行来”的意思是太后不愿意使少帝外出游乐。

“行来”犹言出行。

以“不欲”为句虽然似乎可通,但“使行来”只能理解成太后使少帝出行,与原意相反。

断句本此处不误。

  

(2)重以职事,违夺君志;今听所执,赐钱百万,使兼光禄勋少府亲策诏君养疾于第。

(《魏志·刘放传》注引《资别传》/461页)

   断句本以“重以职事违夺君志”为一句是正确的。

“重”是对某事感到为难的意思。

标点本断裂文句,使语意不通。

二、当断而不断

  (3)袁绍拥十万众,自以所向无前。

今见昱兵少,必轻易不来攻。

(《魏志·程昱传》/428页)

  “轻易”指不以为意,其下应当逗断。

“自”之下宜点为“自以所向无前;今见昱兵少,必轻易,不来攻。

  (4)臣闻五帝先教导民以德,夏后政衰,始用刑辟。

(《魏志·郭淮传》/734页)

   这里是说五帝以教化为先,故导民以德,“教”字之下当参考断句本用逗号点断。

  (5)见一士焉……轩轩然方迎风而舞,顾见卢敖慢然下其臂,遯逃乎碑下。

(《蜀志·郤正传》注引《淮南子》/1040页)

  “卢敖”之下必须逗断,不然易致误解。

“慢然下其臂”的主语不是“卢敖”,而是“士”。

断句本此处不误。

   (6)时有高岱者,隐于余姚,策命出使会稽丞陆昭逆之,策虚己候焉。

(《吴志·孙策传》注引《吴录》/1109页)

  “策命出”(孙策命高岱出仕)与“使会稽丞陆昭逆之”(派遣陆昭迎高岱)之间应当逗断。

三、一人断成两人

  (7)臣闻皇、羲以来,始有君臣上下之事,张化以导民,刑罚以禁暴。

(《魏志·公孙瓒传》注引《典略》/242页)

  “皇羲”即伏羲氏。

本志《方技传》注引《辂别传》“若敷皇、羲之典”(827页)也误加了顿号。

断句本此处不误。

  (8)昔王叔、陈生争正王廷,宣子平理,命举其契,是非有宜,曲直有所,《春秋》嘉焉,是以书之。

(《魏志·毛玠传》/377页)

   “王叔陈生”是周卿士,见《左传·襄公十年》,不能点断。

  (9)纵维好书而微自藻洁,岂异夫盗者分财之义,而程、郑降阶之善也?

(《蜀志·姜维传》注引孙盛语/1069页)

   “程郑”是春秋时期晋人,中间不可点断。

断句本此处不误。

四、两人连成一人

  (10)昔华乐以厚敛致讥,周人以豫凶违礼,魏之群司,于是乎失正。

(《魏志·明帝纪》注引孙盛语/109页)

   “华”、“乐”之间当加顿号,并分别加专名线。

“华”,华元,“乐”,乐举,均为春秋时代宋国的执政大臣,见《左传·成公二年》。

  (11)就令足下处偏平之地,依德义之主,居有泰山之固,身为乔松之偶,以义言之,犹宜背彼向此,舍民趣父也。

(《魏志·董昭传》/439页)

  “乔松”是古代传说中两位仙人,中间应加顿号。

“乔”,王子乔;“松”,赤松子。

五、两职合成一职

  (12)自贵人以下至尚保,及给掖庭洒扫,习伎歌者,各有千数。

(《魏志·明帝纪》注引《魏略》/105页)

  “尚保”之间当用逗号,尚即女尚书,保即保林,是两种职官名。

  (13)辟公府为黄门侍郎。

(《蜀志·先主传》注引《三辅决录注》/885页)

   “府”下当加逗号。

“辟公府”,指被三公府辟为掾属。

“黄门侍郎”是天子禁中掌管侍从的职官,与公府掾属无涉。

断句本此处不误。

  (14)天玺元年,征楷为宫下镇骠骑将军。

(《吴志·宗室传》/1216页)

  “宫下镇”、“骠骑将军”是两种职官,应参考断句本在中间宜点断。

此外,“宫下”的专名线应当删去,因为这不是地名。

 六、两数并为一数

   (15)青龙三年,楷坐私遣官属诣中尚方作禁物,削县二千户。

(《魏志·任城威王彰传》/556页)

  “削县二千户”应当断作“削县二,千户”。

一县五百户,二县则千户。

同理,《魏志·彭城王据传》“削县二千户”(581页)及注引《魏书》“削县二千户”(582页)也应当在“削县二”后面逗断。

七、二物合为一物

   (16)其国善养牲,出名马、赤玉、貂狖、美珠。

(《魏志·东夷传》/841页)

   “貂”与“狖”中间应加顿号。

本传上文说:

“大人加狐狸、狖白、黑貂之裘。

”可见,狖与貂是两种动物。

八、谋事误为成事

  (17)礼固争,罢役,诏曰:

“敬纳谠言,促遣民作。

”(《魏志·孙礼传》/691页)      

   断句本以“礼固争罢役”为一句,是;断开则“罢役”似乎成了已然之事,与原意不符。

九、成事误为谋事

  (18)天子美其功,征欲用之。

婴等上书,乞留在郡二岁。

建康元年,病卒官,时年三十六。

(《蜀志·张翼传》注引《续汉书》/1075页)

  “乞留”为上书内容,“书”字后逗号应移至“留”字后。

“在郡二岁,建康元年,病卒官”为一层,其中“在郡二岁”是既成事实,不是“乞留”的内容。

断句本此处不误。

十、当属上而属下

  (19)长吏受取贪饕,依倚贵势,历前相不见举;闻太祖至,咸皆举免。

(《魏志·武帝纪》注引《魏书》/4页)

  “闻”字当属上句读,“举闻”的意思是检举奏闻。

照原标点则不合文法,“闻太祖至”没有主语。

  (20)《尚书·君奭》曰:

“耉造德不降,我则鸣鸟不闻,矧曰其有能格。

”(《魏志·管宁传》注/359页)

    裴松之又引郑玄注云“老成德之人不降志与我并在位,则鸣鸟之声不得闻”,由此可见,“我”字当属上。

断句本此处不误。

  (21)维遂东引,还守剑阁。

(《魏志·邓艾传》/778页)

   “引还”谓引军而还,“还”字当属上。

“维遂东”是主谓句,“东”(向东转移),动词。

断句本此处不误。

  (22)诸加别主四出,道大者主数千家,小者数百家。

(《魏志·东夷传》/841页)

   “道”字宜属上。

“四出道”、“四出陛”、“四出门”,均为偏正结构。

断句本此处不误。

  (23)郡即以鑡为译,从芩中乘大船入辰韩,逆取户来。

降伴辈尚得千人,其五百人已死。

(《魏志·东夷传》注引《魏略》/851页)

   断句本以“逆取户来降伴辈”为一句,是。

这句的意思是,户来逃回汉地乐浪以后,又领着汉人乘大船到辰韩来迎取同伴。

  (24)丞相亮其悉朕意,无怠辅朕之阙,助宣重光,以照明天下,君其勖哉!

(《蜀志·诸葛亮传》/916页)

  “无怠”二字宜属上句,“其……无怠”为诏策常语。

断句本此处不误。

十一、当属下而属上

  (25)辞定,事上,须报廷尉,以旧皆听得与其母妻子相见。

(《魏志·王凌传》注引《魏略》/760页)

  “廷尉”应连下为句,“须报”下可加逗号或句号。

廷尉拷得单固供词后,以公文上报朝廷等待朝廷批复;当此“须报”之际,廷尉按照旧例允许单固与其老母妻儿相见。

断句本此处不误。

  (26)俶率壮士先至,大呼大将军,军中震扰。

(《魏志·母丘俭传》注引《魏氏春秋》/766页)

  “大将军”当属下,“大呼”为一句,谓文鸳鼓譟而进;“大将军军中震扰”为一句,言司马师军中恐慌。

断句本此处不误。

   (27)始建武时,匈奴衰,分去其奴婢,亡匿在金城、武威……。

(《魏志·东夷传》注引《魏略·西戎传》/859页)

  “其奴婢”当属下;“分去”为句,指分散离去。

“分去其奴婢”误为一句,则不知所云。

  (28)昔先帝败军于楚,当此时,曹操拊手谓,天下以定。

(《蜀志·诸葛亮传》注引《汉晋春秋》/924页)

   断句本以“谓”字属下句读,符合句法特点。

  (29)从石子冈上半冈,而以手抑膝长太息。

(《吴志·孙休朱夫人传》注引《搜神记》/1201页)

  “半冈”当属下句,指行至石子冈半山腰,“半”为动词。

如以“上半冈”连读,则似乎除“石子冈”之外别有“半冈”。

断句本此处不误。

十二、姓名与爵号相混

  (30)使左中朗将杨宣、亭侯裴茂持节、印授之。

(《魏志·武帝纪》注引《献帝起居注》/43页)

  “杨宣”不是姓名,专名线应延长到“亭侯”。

“杨宣亭候”是爵号,中间不可点断。

断句本此处不误。

  (31)右北平。

乌丸单于寇娄敦、辽西乌丸都督王护留等居辽东,率部众随俭内附。

(《魏志·明帝纪》/109页)

  “王护留”的“王”字不应加专名线。

“护留”是辽西乌丸都督率众王,“王”是其封号,即“率众王”的省称。

另外,标点本于“右北平”下绝句,粗疏尤甚。

“寇娄敦”即是右北平乌丸单于。

 十三、不明职官而误断

  (32)辟大将军何进府进符使,匡于徐州发强弩五百西诣京师。

(《魏志·武帝纪》注引《英雄记》/6页)

  “进符使”不是职官,这三个字当属下句读,“进”即何进,“符”指符信,“使”是派遣。

断句本此处不误。

 十四、因不明复音词而误断

   (33)奏通,帝怒,遣刺奸就考,竟杀之。

(《魏志·文帝纪》注引《魏略》/60页)

  “考竟”是刑讯之称。

“竟”当属上为句。

断句本此处不误。

  (34)其皆依礼典处,当务尽其宜。

(《魏志·陈留王奂纪》/148页)

   “处当”相当于今语“处理”、“处置”。

“当”字应属上句。

  (35)及宣王奏诛爽,住车阙下,与丰相闻,丰怖,遽气索,足委地不能起。

(《魏志·夏侯玄传》注引《魏略》/301页)

  “怖遽”为古人常语。

标点者割裂“怖遽”一词,误以“遽”为急剧义。

断句本此处不误。

  (36)虽云梦不足怪,此何太适?

适亦何惜不一验之?

(《魏志·蒋济传》注引《列异传》/455页)

  “适适”一词,形容所见分明。

下“适”字当属上。

   (37)尝以职事当受罚于殿前,已缚,束杖未行。

(《魏志·裴潜传》注引《魏略·列传》/675页)

  “缚束”犹言捆绑。

“束杖”不通,“束”字当属上。

  (38)今者之计,宜屈己伸人,托命归汉,东西俱举尔,乃可克定师党耳。

(《魏志·母丘俭传》注引文钦《与郭淮书》/767页)

  “尔”字当属下句。

“尔乃”为承接连词,魏晋习用。

断句本此处不误。

  (39)今以璿为皇太子,昭显祖宗之威,命使行丞相事左将军朗持节受印绶。

(《蜀志·后主太子璿传》/908页)

  “威命”犹言权威、教令。

断句本以“命”字属上,是。

  (40)宫等大喜,即受诏,命使人随旦还迎群、德。

(《吴志·吴主传》注引《吴书》/1140页)

  “命”字当属上句,“诏命”为常用词,不得割裂。

断句本此处不误。

十五、因不明句法而误断

  (41)畅答曰:

“以约,失之者鲜矣。

且以矫俗也。

”(《魏志·刘表传》注引谢承《后汉书》/211页)

   “以约失之者”作为“者”字结构,是全句的主语,中间不宜逗断。

断句本此处不误。

  (42)斐性好货,数请求犯法,辄得原宥。

(《魏志·曹爽传》注引《魏略》/289页)

   丁斐请求的是“货”而不是“犯法”,“请求犯法”不合情理。

因此应标点为:

“斐性好货,数请求,犯法辄得原宥。

  (43)太祖征晔及蒋济、胡质等五人,皆扬州名士。

每舍亭传,未曾不讲,所以见重。

(《魏志·刘晔传》注引《傅子》/444页)

  “未曾不讲所以见重”是说未尝不研讨足以赢得曹操赏识的策论,“所”字结构充当“讲”的宾语,不应点断。

断句本此处不误。

  (44)小人还项,复遇王基等十二军,追寻母丘,进兵讨之,即时克破。

(《魏志·母丘俭传》注引文钦《与郭淮书》/767页)

  “军”字之后不能加逗号,应参考断句本改正。

“王基等十二军追寻母丘”是“遇”的宾语。

  (45)惟当归命大吴,借兵乞食,继踵伍员耳。

不若仆隶,如何快心,复君之仇,永使曹氏少享血食,此亦大国之所祐念也。

(《魏志·母丘俭传》注引文钦《与郭淮书》/767页)

  “不若仆隶,如何快心”语不可通。

这两句可读作“不若,仆隶如何快心复君之仇?

”“不若”犹不然。

  (46)恪与胤亲厚,约等疏,非常大事,势应示胤,共谋安危。

(《吴志·诸葛恪传》注引孙盛《评》/1439页)

  “非常大事”是“疏”的宾语,“疏”即上疏密告。

十六、贯通误为中断

  (47)定军潜行,卒出其南。

维乃缘山突至。

(《魏志·陈泰传》/640页)

  “定”为承接连词,犹言比及、及至,与下文“乃”相呼应,语气不可中断。

故“卒出其南”之后当用逗号。

断以句号,则“定”不可解。

  (48)俱相闻善卜,定共清论。

君一时异才,当上竹帛也。

(《魏志·方技传》注引《辂别传》/814页)

   此四句是说:

我与君先前皆相闻善卜,及至共同谈论,乃知君一时异才,当书于竹帛也。

“清论”之后当用逗号,“定”犹言“及至”、“比及”;用句号则文不可解。

  (49)至明日,离别之际,然后有腹心始终。

一时海内俊士,八九人矣。

(同上818页)

   原标点使得文句断裂,不成话语。

“明日”与“俊士”后逗号宜去;“始终”下句号宜换作顿号。

就两句而言,“至……之际”与“然后……矣”前后相应;就一句而言,“有……八九人”才成完整语句。

断句本此处不误。

   (50)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郃、邓铜等及曲长屯将七十余人,突将无前。

賨叟、青羌散骑、武骑一千余人,此皆数十年之内所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

(《蜀志·诸葛亮传》注引《汉晋春秋》/923页)

   此文“突将”以下,标点错乱,上下文均不得其解。

应当标点为:

“突将、无前、賨、叟、青羌、散骑、武骑一千余人”,下句言“精锐”即总括“七十余人”及“一千余人”。

标点者不知“突将”、“无前”等均为精兵称号,因而致误。

十七、逗号与句号错位

  (51)逆贼孙权遭遇乱阶,因其先人劫略州郡,遂成群凶,自擅江表,含垢藏疾。

冀其可化,故割地王权,使南面称孤,位以上将,礼以九命。

”(《魏志·公孙渊传》注引《魏略》/255页)

  “含垢藏疾”是成语,源于《左传·宣公十五年》晋宗伯所引古谚,此处表示宽大为怀、不念旧恶。

因此,“含垢藏疾”和下句“冀其可化”是一层。

原标点在“疾”字后面误用句号,使“含垢藏疾”的主语成了孙权,与原意相反。

总之,“疾”后的句号应当跟“表”后的逗号交换位置。

  (52)先主领荆州牧,辟为从事,部诸郡,随先主入蜀。

蜀既定,为蜀郡北部都尉。

(《蜀志·陈震传》/984页)

   “部诸郡”之前是一层意思,“郡”下逗号宜改为句号;其后“入蜀”、“定蜀”、“为蜀郡北部都尉”是另一层意思,不宜中断,“入蜀”下的句号应改为逗号。

  (53)臣闻兵家旧论,不恃敌之不我犯,恃我之不可犯,今为朝廷虑之。

且当省息他役,惟务农桑以广军资;修缮舟车,增作战具,令皆兼盈;抚养兵民,使各得其所;揽延英俊,奖励将士,则天下可图矣。

(《吴志·吴主传》注引《吴书》/1124页)

  “今为朝廷虑之”前后的逗号与句号当互换。

前面“兵家旧论”云云是一层意思,后面“且当”至“天下可图矣”是“虑之”的内容。

  (54)拜议郎、选曹尚书,徙太子太傅,甚见信重。

时年三十二,以辅义中郎将使蜀。

(《吴志·张温传》/1330页)

  “时年三十二”是上一层内容的小结,“重”后宜用逗号,“二”后须用句号。

十八、“而”、“以”之前的句读问题

  (55)及太子立,欲治仪罪,转仪为右刺奸掾,欲仪自裁而仪不能。

(《魏志·陈思王传》注引《魏略》/562页)

   “而”表转折关系,可参考断句本在“而”字前面加逗号。

  (56)璋曰:

“吾固忧之而未有计。

”(《蜀志·先主传》/881页)

   “而”字前后意思转折,断句本在“而”字前面点断,较为可取。

   (57)上过其分,则恐所由之不本,而干势驰骛之路开;下踰其叙,则恐天爵之外通,而机权之门多矣。

(《魏志·夏侯玄传》/295页)

   两“而”字均表顺承关系,其前面不必逗开。

  (58)天下四(方)会,利之所聚,而奸之所生。

(《魏志·傅嘏传》注引《傅子》/624页)

   “而”字前后语意相承,其前不宜点断。

  (59)时曹公为司空,欲加恩厚,以悦远人。

(《吴志·张纮传》注引《吴书》/1244页)

   “以”作为连词,在这里是顺接,前面的逗号宜去掉。

  (60)观孙权之养士也,倾心竭思,以求其死力。

(《吴志·凌统传》注引孙盛语/1297页)

   “以”字前后意思顺承,其前不宜断开。

类似情况还有很多,不备举。

  (61)可显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

(《魏志·荀彧传》/317页)

   一“显”一“间”,意思逆转,因此“而”前宜逗断;“以”字顺承,其前不应逗。

故“以”前的逗号当移至“而”前。

十九、因不明史事而失逗

  (62)十一年春正月,公征幹。

幹闻之,乃留其别将守城,走入匈奴,求救于单于,单于不受。

公围壶关三月,拔之。

(《魏志·武帝纪》/28页)

   “三月”前面当加逗号,因为它承接上文的“正月”,指建安十一年的三月份,而不是三个月的时间。

断句本此处不误。

二十、因不明史事而误断

  (63)太祖拔汉中,诸军还长安,拜休中领军。

(《魏志·曹休传》/279页)

  “汉中”后不应逗断,“拔”为引出、撤出之义,非指攻拔、攻克。

“太祖拔汉中”,是说曹操已克汉中,不符史实,殊谬。

二十一、因不明通假字而误断

  (64)巴往零陵,事不成,欲游交州,道还京师。

(《蜀志·刘巴传》注引《零陵先贤传》/981页)

  “游”读为“由”,两字相通。

标点者误以“游”作游历讲,导致断句不当。

二十二、领属关系误为并列关系

  (65)五月,以荆、扬、江表八郡为荆州,孙权领牧故也;荆州江北诸郡为郢州。

(《魏志·文帝纪》/80页)

  “扬”下顿号当去掉。

将“荆”、“扬”、“江表”视为并列的三个地区,容易使人误解为“将荆州、扬州、长江以南八郡划为荆州”。

魏文帝不可能把荆州扩大到两州加八郡的范围。

“江表”指江南、江东地区,与“江北”相对而言。

“江表八郡”只是荆、扬江南的那部分。

  (66)大将军、太尉奉受末命,夹辅朕躬,司徒、司空、冢宰、元辅总率百寮,以宁社稷。

(《魏志·齐王芳纪》/117页)

   “冢宰”、“元辅”同义连文,均指首席重臣,两者之间不宜顿开;司徒、司空即属于重臣之列,二者与“冢宰元辅”非并列关系,“司空”之后的顿号宜换为逗号;另外,前后两层意思并举,“朕躬”之后的逗号应改为分号。

  (67)且天下之权勇,今见在者不过并、凉、匈奴屠各、湟中义从、八种西羌,皆百姓素所畏服。

(《魏志·郑浑传》注引《汉纪》/510页)

   “并”、“凉”与“匈奴屠各、湟中义从、八种西羌”为领属关系,因此,“凉”后不必用顿号断开,否则就会被误解为并列关系。

  (68)进军宕渠、蒙头、荡石,与飞相拒五十余日。

(《蜀志·张飞传》/943页)

  “宕渠”后面不应有顿号。

它与“蒙头”、“荡石”是领属关系,非并列关系。

“蒙头”和“荡石”是“宕渠”地区的两个地名,“宕渠”在东汉是巴西的一个县,蜀汉时一度是郡名。

  (69)将军朱乔、营都督俞赞亡诣肇。

(《吴志·陆抗传》/1356页)

   顿号不宜加。

从下文可以看出,“亡诣肇”者只是营都督俞赞,他是将军朱乔的“军中旧吏”。

二十三、并列关系误为领属关系

  (70)魏时夷王梅敷兄弟三人,部曲万余家屯此,分布在中庐宜城西山鄢、沔二谷中。

(《吴志·朱然传》注引《襄阳记》/1307页)

  “中庐”与“宜城”是并列关系的二县,断句本在两者之间分断,当从之。

  (71)遭汉中微,委官弃禄,遁迹黟歙,以求其志。

(《吴志·虞翻传》注引《会稽典录》/1326页)

  “黟”与“歙”是并列关系,而非领属,中间宜加顿号。

二十四、非专名误为专名

  (72)馥称《谶》云神人将在燕分。

(《魏志·公孙瓒传》注引《吴书》/241页)

   “谶”是谶文、谶书的泛称,不是专名,不应加书名号。

  (73)孤军梁昌,进退失所。

(《魏志·母丘俭传》注引文钦《与郭淮书》/767页)

  “梁昌”不是地名,不应加地名线。

《辞通》指出:

“梁昌”属于联绵词,形容处境尴尬。

  (74)当时俊士散骑常侍夏侯玄、尚书诸葛诞、邓飏之徒,共相题表,以玄、畴四人为四聪,诞、备八人为八达。

(《魏志·诸葛诞传》注引《世语》/769页)

  “畴”、“备”不是人名,不应加专名线。

应参考断句本在“玄”、“诞”之间加顿号。

“畴”指畴类,“备”是“辈”的讹字。

  (75)亮拔西县千余家,还于汉中。

(《蜀志·诸葛亮传》/922页)

“西县”泛指位于郡内西部地区的各县,不是特定的县名,不应加专名线。

  (76)山虏承间而起。

(《吴志·陆瑁传》/1338页)

  “山”字不应加专名线。

“山”即山区,不专指某山;“山虏”、“山寇”泛指依山为寇的人,并非特称某山区某贼寇。

  (77)弟徇领兵为将,拜偏将军,戍西陵,与监军使者唐盛论地形势,谓宜城、信陵为建平援,若不先城,敌将先入。

(《吴志·钟离牧传》注引《会稽典录》/1395页)

  “宜城”不是地名,不应加专名线。

“宜城信陵”指宜建城于信陵;“城”为动词,构筑足以固守的城墙。

二十五、专名误为非专名

  (78)褒赏令载公祀文曰:

“故太尉桥公……”(《魏志·武帝纪》注/23页)

   赵绍祖、沈家本、王祖彝等学者已指出“褒赏令”是书名,应加专名线。

  (79)至止车门下舆。

(《魏志·高贵乡公髦纪》/131页)

  “止车门”属于地名之类语词,当加专名线。

  (80)遂引兵与卓弟旻共攻杀苗于朱爵阙下。

(《魏志·董卓传》注引《英雄记》/173页)

  “朱爵阙”属于地名,应加专名线。

  (81)辅使筮之,得兑下离上。

(《魏志·董卓传》注引《魏书》/181页)

   《兑》、《离》均《易经》卦名,需加书名号。

  (82)及至贺死之日,覆众成山。

(《魏志·公孙渊传》注引《魏略》/255页)

  “成山”为地名,不加专名线易致误解。

  (83)又依月令,春夏禁杀;又禁酒。

(《魏志·张鲁传》注引《典略》/264页)

  《月令》是《礼记》中一篇,照例当加书名号。

  (84)钟皓字季明,温良笃慎,博学诗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职业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